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地安全管理制度

基地安全管理制度

基地安全管理制度

基地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20**年,**街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所工作在县安监局的精心指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本地实际,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明确安全管理工作总体思路:以全面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为主线,强化全民安全意识教育,加强安全执法管理基础工作,完善安全监管体系,细化安全生产考核,严格落实各个层面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杜绝重、特大事故,降低一般事故,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监管机制,为落实好工作思路,我们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强化主体、综合治理”基本原则,创新工作方法,落实主体责任,在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简单汇报如下。

一、强化基础,落实责任,确保安全监管有章可循

一是抓责任制落实,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法人代表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本部门、本企业、本村(社区)安全生产全面负责的要求,将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到各个单位,分解落实到企业、村(社区)、组。街道分别与站所、辖区内村(社区)、企业等安全生产责任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并严格考核,年终兑现。对未完成指令目标或隐瞒事故,安全隐患限期不整改的单位坚决按照《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特别是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委会紧盯不放,层层落实责任,一抓到底,严格监督管理。

二是抓监管机构网络建设,确保事事有人管

加强安全监管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街道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领导,明确政府主要领导为公共安全第一责任人,并在党政班子成员中明确一人分管公共安全工作;按照区人事局关于转发《省人事厅关于执行〈浙江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试行细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要求,选优配强公共安全监督管理所所长,配齐配强安监所人员。目前,要在抓紧做好50%人员进编到岗的基础上,确保其余人员在2010年底前补充到位;村(居、社区)建立起安全监管领导机构和组织网络,并配备专(兼)职公共安全监管人员;各企(事)业单位要根据安全生产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立安全监督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在全区形成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公共安全监管网络格局。

三是抓制度建设,以完善的制度保障生产安全

第是一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班子成员、职能部门、安委会(食委会)以及所属各单位的工作职责和责任主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促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把公共安全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实施安全生产“一票否决”、“黄牌警告”和“责任追究”制。第二是加大经费保障力度。要根据公共安全状况,结合经济总量、人口比例、行业特征、环境特点等综合因素将公共安全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确保逐年递增、使用规范、成效显著。第三是完善硬件设施。要进一步加强公共安全基层基础硬件设施建设,安监所要根据工作实际,落实相应的办公用房,配发必要的工作制服,配备相应的电脑、数码相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想方设法解决监督执法车辆问题。

四是完善机制,确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

要根据公共安全法律法规以及省市有关加强公共安全等一系列要求,镇乡(街道)要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会议、宣传教育培训、(举报)处理、目标管理责任与考核、统计分析与信息上报、隐患排查治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及演练、监督检查、高危行业与重大危险源监管、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经费投入保障与管理、安全生产责任追究”等十二项基本监督管理制度;工业园区(开发区)和村(居、社区)要根据公共安全状况和工作实际,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

五是规范运作,台帐资料健全完善

要按照文书资料与档案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完善“基本情况、基层基础、工作活动、监督管理(执法)、宣传教育培训、各类制度”等六大类台帐,做到文件资料齐全完备、整理归档规范、查询使用方便快捷,确保基层公共安全监督管理机制更加健全、运作更加规范、效能更加显著。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安全监管到位

一是突出安全隐患整治

今年以来,安监所将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公众聚集场所等方面的专项整治作为工作重点,进行明确分工,归口负责,确定牵头单位,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先后由安监站、综治办、派出所、教育局、交管所牵头,协同有关部门对九个方面集中开展了专项整治,排除了安全隐患,杜绝了重大事故的发生。一年来,安监所组织的集中安全检查4次,共查出各类大小安全隐患162处,全部限期整改到位。

二是突出日常安全监管

**街道所辖企业多,监管难度大,在做好安全生产重点隐患监管的同时,我们狠抓了日常监督管理,为此安监所坚持从基础做起,抓安全生产,细化工作,规范日常管理。一是对各种报表、台帐进行科学规范。对安全生产管理台帐、事故隐患台帐及“四主两员”管理台帐等分类造册并及时异动。二是加强日常监督管理。20**年成立以来,每月定期对各安全生产企业进行日常性安全检查,排查事故隐患。全年定期检查出事故隐患13处(次),并全部整改到位。并要求所属村(社区)对辖区内的码头、船只每星期检查一次,对发现的问题立即责令整改并上报相关部门。四是抓特护期值班备勤。坚持主要领导带班,做到24小时值班,矛盾纠纷隐患及时排查和化解,确保特护期间的安全稳定平安。

三、着眼长远,强化考核,激励先进

基地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路径优化;效益提升

安全管理是煤矿生产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要始终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结合计算机软件、技术路径、设备管理、安全意识等有效的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形成安全文化管理的良好氛围,对于促进煤矿企业的安全综合管理都将能收到更大的效果[1]。

1煤矿安全路径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

(1)安全意识薄弱,缺乏战略眼光。在煤矿安全经营活动中,一些煤矿企业存在思想落后、意识不强等现象,认为煤矿企业主要是要加强经济效益的提升,并在技术更新上不断完善。对于安全管理制度的运行、安全责任的建立、安全制度的执行等方面,没有形成战略管理的眼光,不能从企业整体发展以及长远需求相结合,因此,在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不能形成安全管理的浓厚氛围,只顾及眼前的、短期的利益,不能充分发挥安全管理在煤矿企业综合发展中的有效性。一些企业员工缺少安全制度管理的意识,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安全管理逐渐薄弱,技术投入不断加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对于企业的综合管理也就不能形成长远的打算,并且在安全制度的建立与安全文化的融合方面,没有构建一套系统化、可操作的运行机制,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机械设备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漏洞,不能促进煤矿企业安全优质高效的全面实现。(2)规矩意识淡薄,缺乏制度运行。在综合化管理的路径中,一些企业存在管理相对混乱的现象,譬如,员工安全意识差、随意性比较大、设备管理不到位、操作不当等现象出现。一些管理层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没有建立全方位的监督与惩处机制,完全没有实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管理模式,安全意识全面缺失,尤其在部门利益上,存在管理责任不清晰、管理职责不明确、任务分工不明朗、处罚机制不到位等现象。在员工综合培训机制没有全面跟进的背景下,组织机构设计、职能分工、流程细化等不能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组织管理不够严密,落实标准不严格,执行力度有减弱等大有存在,对于员工在综合能力提升方面还缺乏系统化、综合化、规范化的立体式管理[2]。

2构建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路径

(1)因地制宜,全面合理制定矿井的产能。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结合当地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及群众生产生活等相关的条件,围绕当地社会物质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全面做好普查、地质勘查等基础上,形成多环节、动态化的系统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强调煤矿安全生产在资源占有中的作用,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对煤矿的赋存情况形成详细的报告说明,结合煤矿地址状况采取各种方式的开采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安全成本,减少风险系数。在进行地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相应的投资,主要是对于赋存条件以及开采能力进行整体评估,采用放顶式、综采等工艺模式,在增加煤层整体产能的基础上,注入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并在开采之前进行队伍的优化与整体技术职业技能的培训管理,这样能为以后的安全生产与技术创新提供强劲的保障[3]。(2)优化系统,全面构建安全生产的环节。在煤矿经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安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重点把握煤矿综合开采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在确保每一个环节规范化、安全化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科学的操作方式。其中,在煤矿安全系统建立的同时,要注重在通风系统、防水系统、技术系统、供电系统等全面的匹配管理,形成各个大系统之间的有序对接,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管理、技术管理、制度管理等系统的融合,形成有效的防范处理机制,对每一个井下工作人员要加强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并进行各种现场的现场演练,构建出通风系统、巷道布置、供电模式等多元化的管理结构,这样能形成管理系统化、制度规范化、技术科学化、惩处严格化的运用路径,并在加强部门联动的基础上形成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每一个要素的规范有序,实现质量管理的高效性。在安全运行的过程中,通过建立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在生产岗位、生产环节等控制渠道上,建立鲜明的安全管理模式,让煤矿企业一直处于安全运行状态之下。通过检查、达标、验收、奖罚等方式,形成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监督体系,从根本上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全面形成煤矿安全生产的工程管理体系。(3)突出执行,全面加强制度管理的作用。制度管理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通过建立公平的、规范的、执行到底的制度,才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才能更好地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约束。因此,在每一项制度的建立上,要结合煤矿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员工的基本情况,形成可操作性强、约束机制好的制度,能将每一项制度落到实处,关键突出“严”字,强调公平、严格,做到严惩不贷,赏罚分明。对于安全意识差、安全制度不落实、安全操作不熟练、安全管理不到位的员工与管理人员,要细化责任,责任到人、到点、到事,与工资实现挂钩,发现一处查出一处;对于安全意识强,技术过硬,制度遵守好的员工,要形成榜样示范,并采取相应的奖励方法。同时,要加强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中的监督检查,对有可能出现安全的各个隐患逐日逐个排查,确保安全设备运行不出差错,安全制度执行不偏差,适当增加对设备更新的资金投入,将每一个制度落到实处,发现问题及时更正,形成震慑[4]。(4)强化培训,全面打造高素质的队伍。安全管理关键在于人,因此,要不断加强煤矿员工的综合素质,从多角度多方面采取各种力度的培训方式、创新培训模式,在抓好安全技能培训的过程中,注重形成综合素质逐步提升、综合技术能力全面加强、综合管理方式不断创新的方式,突出在操作技术、安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作用;注重对员工安全管理水平,认识水平、生产经营能力等方面的岗位技能培训。在注重安全文化引导的基础上,形成人才管理机制的整体跟进,尤其是注重安全文化氛围的形成。在煤矿企业内部通过建立现代媒介的传播方式,广泛性、密集度、常态化的宣传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对一些安全事故例子,安全隐患排查等形成不定时的宣传,构建全面管理的浓厚气氛。将企业文化渗透到煤矿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在员工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管理能力等方面都能起到很大的带动性。

基地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1.施工分包单位安全资源投入不足、“抢工期”现象比较普遍施工单位安全资源投入不足主要包括两点[2]:一是安全管理人员投入不足,现在施工现场分包现象比较普遍,而分包队伍一般采取“以包代管,以罚代管”的管理方式,自行管理施工现场,进场管理人员也经常被更换,使一线电力施工人员没有得到安全监督;二是安全防护措施费用的投入不足,分包单位的安全防护设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不齐全。这些资源的投入不足往往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有时候分包单位没有按时完成工程进度,在项目尾期经常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段抢工期,这期间作业面、进场人员、各种工序相互交叉以及电力设施的大量使用,使得现场需要监控的点瞬间增多,而相应的监管和管理资源跟不上,监管范围难以覆盖到方方面面,这样就增加了作业风险。

2.缺乏有效的电力信息共享平台由于电力基建设施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所以经常会出现同一家电力企业在同一个地区有几个工程项目在同时施工。因为在施工现场管理有很多不方便之处,同时又没有很好的电力信息共享平台,导致各个项目的施工信息和进度不能及时地传出与共享,电力企业的安全监管部门不能得到实时的信息来对项目施工进行准确而有效地管理与调控。另外,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比较多,如果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就会导致一些电力事故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或者几批人同时赶往一个现场,造成资源的浪费。

3.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措施管理存在不足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经常会涉及到特殊作业,例如组立高塔等作业,有些项目部没有很好地针对特殊的作业环境进行风险评估和辨识,只是机械地照搬国家电网公司的风险预控措施,对工程实际风险把握不够,从而没能针对特殊作业的危险点制定完整的预防措施以及应急预案。

二、提升电力基建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分析

电力基建工程的安全管理涉及到的部门和工作人员比较广,如何对电力工程的施工进行有效地监控与管理,笔者认为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不但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还要加强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等等,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安全责任制为了保证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能够得到有效实施,电力企业应该加强对管理工作者的培训教育,保证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能树立起安全责任管理意识,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严格按照企业的管理制度对施工项目进行安全生产管理,不因为有些隐患看似较小就弃之不理。同时,对于企业各级领导也要实施层级负责的制度,这样整个项目管理形成一个紧密的关系网络,管理组织关系如下图所示:

2.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对于管理工作人员来说,进行相关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有了相对全面的安全生产意识,不仅能通过专业的监督来杜绝很多安全隐患,同时也能防止他们自己在工作中做出不安全行为。而对于施工人员,尤其是临时组建的施工队伍成员,可以一些曾经发生的电力基建安全事故为例进行教育,并普及电力基建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要求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严格执行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做到严谨、认真,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加强基建工程分包安全管理分包单位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力基建工程的质量。所以电力企业在选择分包单位时必须进行严格的筛选,梳理出分包商的名册,并加强对《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分包安全管理规定》的宣传学习,重点管控分包合同、分包协议等关键点,对分包单位的施工进度和质量进行定期专项检查和评估。

4.建立有效的电力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建立电力信息共享平台,能够有效并及时地为企业工作人员提供相关的施工信息,以便管理工作者进行有效的远程监督和调控,并通过此平台跟施工人员以及企业其他部门进行实时的沟通交流。大家有些心得、体会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共享,这样一来节省了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企业领导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对电力基建工程项目有大致了解,可以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相关管理人员下达指令,从而建立一个有效的平台来实现电力企业基建工程安全生产的全面管理。

5.将LEC引入电力基建工程安全管理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以危险性为主要评估对象的半定量评价方法。其中“L”指的是项目实施过程中某类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高低,“E”指的是人体暴露在这种事故危险环境中的频率大小,“C”指潜在事故演变为现实而导致的损失后果。它们的取值如表1所示: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为:对某项具体作业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所得的结果制定应对措施,目标在于最大限度地规避潜在风险的发生,从而实现安全作业的目的。引入这种评价方法有特殊的意义与价值。在具体项目风险值的评估中,风险值的大小可以通过下式来计算:D值越大表示作业的整体危险性越高,此时需要针采取专门的安全应对措,来减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者也可以降低人体暴露在此次作业中的频率,又或者减轻损失后果。依照上述算式所进行的危险性分级可以概括为下表:按照风险分级制度,工程管理总部可给相关单位进行分工,例如由建设单位负责对四级以上的风险作业进行管理控制,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负责对三级以上的风险作业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6.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对电力基建工程进行安全管理电力企业领导要树立工程安全管理的法制观念,增强依法进行电力基建工程安全管理的意识。在每个电力工程项目中,要时刻清楚地掌握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等相关单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并将它们列入考核列表中,同时还要落实设计单位的安全责任以及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督责任,严防不良风气的滋生。对参加电力工程项目的相关单位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法制教育,普及安全生产知识,争取早日促使电力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走上法制化的道路。

7.正确处理安全事故有些单位在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保持沉默,不敢正视自己的错误。当然谁都不想发生安全事故,但是一旦发生了,我们应该采取严肃、认真、科学的态度,处理好已发生的事故,尽可能减少损失,并找出事故原因,吸取教训并制定预防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而不是掩盖事实,逃避责任。

三、结束语

基地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以人为本;安全文化

平顶山大安煤业有限公司(原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庄矿),1966年破土动工,设计生产能力90万t,服务年限94.6年。矿井于1973年10月建成投产,1978年达到核定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煤97万t,同年进行矿井改扩建,1980年改建后核定生产能力115万t。该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与斜井联合开拓,中央并列压入式通风,开采方法为走向长壁采煤法。分水平盘区式双翼开采,一水平主采四3、四2煤层,分为3个采区(戊一、戊二、戊三)。该水平于1998年全部结束;二水平主采二1煤层,分为4个采区(己一、己二、己三与己四)。其中,己一、己二采区分别于2000和2001年结束,按照2006年重新核定的矿井生产能力36万t/年计算,尚可服务年限为2.5年。

由于上分层正规块段已回采完毕,现主要回采大巷煤柱和跨采空区布置的复采面,采区内地质情况已完全揭露。2013年回采区域无大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主要为采空区低洼处积水。沿采空区复采过程中,顶板为上分层跨落再生顶板,局部顶板锈结不好,给顶板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1 转变思想,将安全管理思路由“管理”向“经营”转变

安全工作是事关煤矿职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也是煤矿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所在及企业强根固本的根本途径。要真正把煤矿安全工作做好,安全管理思路必须由“管理”向“经营”转换。实践证明,“安全经营”的思想,更符合现场安全管理的需求。因为,从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只要管理部门安全技术管理规定齐全,按规定对照现场检查评定即可。安全管理规定有漏洞,是管理部门工作未做好,现场没落实好是基层工作不达标;从“安全经营”的角度出发,各级领导和各级管理部门人员要把做好现场安全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不仅要做到安全技术管理、规定齐全,而且要确保现场真正落实好,使基层部门及岗位人员,对各项管理规定,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现场落实不好,仍然反映的是各级管理部门工作做的不到位。因此,要做好煤矿安全工作,必须确立“安全经营”的机制。自上而下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并且责、权、利要明晰。明确的工作职责,促使各级管理人员努力“尽责”;责、权、利明晰后,各级管理人员将会自觉地“尽心”去“经营”相关的安全工作,安全管理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坚持以人为本,从夯实标准化基础工作入手,抓安全管理

标准化工作,不但是整个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安全工作的基础;不但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工程,也是企业的形象工程,更是告别粗放、降低成本的效益工程。近年来,公司紧紧抓住“人”这一最重要、最关键、最积极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抓管理、抓安全”的原则,把工作的切入点放在质量标准化这一最基础、最重要的先行性工作上,努力扩大标准化工作的内涵,在巩固成绩、扩大战果、实现动态达标上多下工夫,以牢固扎实的标准化工作,改进整个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1)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并把该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安全投入来抓。认真落实培训员工计划,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脱产业余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师徒帮教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法,举办区队安全质量标准化培训班,班组长以上干部安全质量标准化新标准培训班,举办各种业余培训班等。由区队长和班组长现身说法,交流经验。全公司班组长以上的管理干部,业务技能、管理水平、安全意识,都有很大的提高,有效改善了矿井现场管理状况,从而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2)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重点加强干部上岗和管理人员的行为监督。强化干部上岗填写安全质量信息卡管理制度,在井底信息站严格考核。不填写此卡者,作为无效上岗处理。信息卡作为考核干部和管理人员上岗质量的重要依据。如发现因检查人员不负责任,未能发现明显的安全质量标准化方面的问题,并导致严重后果的干部将给予严肃处理。其次是,坚持“抓标准化基础必先抓班组”的原则。认真落实班组评估考核办法,把标准化工作的优劣作为考核班组的重要依据,按月严格兑现,对班组实施严格考核,重奖重罚,有力调动了基层班组和班组长抓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从班组抓起,最终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3 建立健全全员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安全管理靠大家。公司十分重视发挥全体员工、特别是基层员工的作用。为此,公司确立了“人人都是安全员、人人都是通风员”的指导思想和安全管理机制。井下一线员工是安全员的主体,要落实“懂安全知识、懂生产工艺、懂操作标准;会使用自救装备,会排查隐患,会自救互救;做到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的“三懂、三会、三做到”的岗位标准。同时,制定共产党员安全监督员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井下班组长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工会群众安全监督网员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青年安全监督岗员管理制度、管理办法及考核细则,安监员管理制度,瓦检员管理制度及瓦斯管理整改措施,女工家属安全联保员管理制度,井下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各类安全监督检查人员安全培训教育管理制度等。

4 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实现持久安全

安全管理不仅要靠制度,更要靠文化。制度是一种强制性的约束,而文化则是要培育一种安全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员工会自觉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自觉防范安全事故。

(1)要明确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建设煤矿安全文化的最终目的,是有效控制和最大化降低安全事故,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建设煤矿安全文化的目标应定位于“使人们牢固树立安全观”。

(2)要明确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和方法。在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当地的企业环境,建设和谐的企业安全文化。要将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将安全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

(3)构建煤矿安全文化的运行机制和落实措施。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安全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使人们对安全文化的内容、目标、重点、原则、方针及其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有系统的了解。制订安全文化的建设规划,不断总结,逐步形成有煤矿特色的安全准则、安全理念和安全管理模式。把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有形与无形的安全氛围的影响,达到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有效控制。

5 结束语

做好煤矿安全管理,一要转变思想,将安全管理思路由“管理”向“经营”转变;二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夯实标准化基础工作入手,抓安全管理;三要建立健全全员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四要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实现持久安全。

参考文献:

[1]宋晓倩,耿殿明.煤炭企业安全事故发生机理与治理对策[J].中国煤炭,2007(1).

[2]邵祥理.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煤炭工程,2006(3).

基地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一、基层商业银行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

本文所指基层商业银行是指在三四线城市及其县支行地域存在的商业银行分支C构或规模较小的地方法人商业银行。随着对商业银行的安全检查和业务往来的了解,我们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信息安全管理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有话说,“谁掌握领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将拥有整个世界。”这句话不完全对,不过可见信息安全是何等的重要。尤其金融行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是信息安全防范的重中之重。商业银行对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安全意识与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一些人员不能正确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严重制约了工作的有效开展;信息安全管理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不健全,监督管理不到位,规章制度不完善,应急体系不完整,人员配备紧缺等突出问题需要得到根本解决;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资金投入、建设力度与日常运维跟不上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给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

(二)制度建设缺位

制度建设对商业银行的改革、管理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制度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度建设须要进一步深化。虽然各商业银行也制定了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但基本上都是套用上级行各类制度,甚至将上级行的制度不做任何修改直接照搬,真正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制定细责的很少,与工作实际脱节,执行起来可行性不高。制度建设形同虚设,摆“花架子”应付检查机构的检查,或者制度体系建设不完整,责任落实不到位,信息安全工作开展缺乏有力的依据和规范。

(三)硬件设备运行环境不达标

近年来,商业银行扩疆辟土,新的网点不断涌现。但是对营业场所信息安全设备的投入相对于他们的规模和利润水平是巨大的,在看不到眼前效益的情况下,势必对投入有所保留。设备更新速度较慢,运行环境不达标。虽然商业银行的网点都有独立的机房,但无论机房选址、装修配置、出入登记都存在问题。有得机房距离卫生间仅仅不到五米,切没有做防水处理;机房内没有安装空调,设备温度较高;机房内线缆凌乱,业务网络和互联网络设备随意放置在一起;甚至将机房作为杂物间使用,出入机房没有严格例行登记。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给业务运行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四)科技力量薄弱

近年来由于商业银行业务处理数据大集中的发展模式,在地市级及以下县级配备科技人员数量较少,有的行或者不配备专业的科技人员,科技人才匮乏且均为兼职。随着各项业务系统上线数量的增多,科技任务越来越重,及时基层机构只设客户端,但一名兼职的科技人员面对如此多的客户端和网点,也只能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运维保障质量将大打折扣。以某县域辖区为例:没有一家商业银行的科技人员为计算机专业毕业,另外,科技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平均年龄为40.1岁,且知识结构单一,新知识、新技术掌握不多,很难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信息安全工作需要。日常疲于应付各项业务工作,根本无暇顾及较深层次的应用学习,除了某村镇银行每月会通过网络对科技人员进行培训外,其他金融机构的科技人员只是在新系统上线的时候才会进行相应的培训,因此只能简单的对系统进行操做和维护,业务素质跟不上金融电子化的发展。各商业银行缺乏有关信息安全管理教育培训的环境和氛围,每年对员工进行计算机知识方面的培训平均不到一次,而且质量很难得到保证,科技人员如果不在,一旦计算机出现问题,业务很可能停滞。

(五)信息安全管理缺乏有力监督

央行近几年明确了金融业信息安全属地化管理职责,也对商业了一系列的信息安全工作规范,但对商业银行信息安全的监督管理与指导却没有明确的标准,使得央行基层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缺乏依据和标杆,从而加大了管理难度。科技部门对外工作往往面临没有管理、检查依据的尴尬状况。但对金融机构来说,这些制度规定并没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强制性,工作开展难度较大,成效并不明显。

二、解决基层商业银行信息安全问题的思路

(一)充分发挥协调联席会议的职能作用

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有利于提高各成员单位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巩固辖区信息安全壁垒。有利于发挥资源配置优势和信息共享,及时获取、预警重要信息安全情况,控制安全风险,处置突发事件。有利于促进辖区转变信息安全管理模式,实现从点到线,从任务式到机制化的转变。有利于促进成员单位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意识,调整自身的信息安全管理方式。

(二)实行“责任追究制”,健全制度推进执行

基层商业银行要建立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落实工作具体负责人,实行“责任追究制”。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方针,把安全工作责任落到实处。要制定切合本单位信息安全工作的规划、制度和措施,进一步明确科技人员和业务人员的义务和责任,细化各项实施细则,建立完善各种登记制度,使得各项制度真正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和保障。

(三)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基层商业银行应要引进足够数量的能力强的技术人员,通过组织培训、督促自学、相互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大对科技人员及员工的培训力度,普及新的实用信息化应用和安全技术应用知识,进一步提高科技人员和员工解决实际信息化应用和安全管理问题的能力,最大程度从人的层面上消除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隐患。

(四)加强基础设施投入,优化运维环境

基层商业银行应加快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步伐,舍得投入,舍得运维,加强电子设备及运行环境检查力度,对重要设备做好保养工作,对没有相应防护措施的要坚决进行完善,让硬件设施和设备运行环境跟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