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范文第1篇

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是从原来计算机教学的基础上发展到今天的,其内容也将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过去我们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理解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和信息技术教学载体(计算机)的惟一性是相关的。而智能机器人作为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另一载体的出现,不仅充实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也使我们对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使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更全面的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内涵。

我国中小学智能机器人教育方兴未艾,有识的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决策者和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一教育改革创新的先机,将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上。当今的教育是为以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打基础的。有超前意识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经济的发展趋势,思考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并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好基础。

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工具被广泛的普及使用。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国逐步将中小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改为了信息技术课程。而众所周知的是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包括:感测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和控制技术。特别是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以上四种技术中,智能技术又处于核心地位。它已经无孔不入地渗透到其它三种技术中。

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是从原来计算机教学的基础上发展到今天,其内容也将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多年来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载体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惟一工具,这种状况决定了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也引发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内容的争论。例如:关于信息技术教育是否只要学习计算机使用的争论和信息技术教育内容中是否要有程序设计教学内容的争论。

过去我们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理解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和信息技术教学载体(计算机)的惟一性是相关的。而智能机器人作为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另一载体的出现,不仅充实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也使我们对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使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更全面的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内涵。

一、让智能机器人走进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的教育走进中小学校已经成为可能和必然趋势,智能机器人技术融合了造型技术、机械、电子、传感器、计算机软件、硬件和人工智能等众多先进技术,充分地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多个领域的先进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内容,更是智能技术的结晶。智能机器人的教学内容必将给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带来新的活力,智能机器人会成为中小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智能平台。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智能机器人将会与计算机一起成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工具,承载起信息技术教学载体的任务。

智能机器人教学内容作为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之一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使学生了解智能机器人这个信息技术前沿领域的发展和应用状况,了解智能机器人的概念和工作方式,破除中小学生对智能机器人的神秘感,为进一步学习智能机器人技术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2.使学生掌握为一种智能机器人下载程序的方法,了解智能机器人的传感器和驱动装置的作用。理解体会程序是智能机器人的灵魂,了解体会智能机器人是怎样在人的指挥下工作的。学习为一种智能机器人编写程序,通过为机器人编写程序学到科学而高效的思维方式,提高规划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和比赛项目,使学生在为机器人扩充功能的过程中学习有关数字电路方面的知识,在组装扩展机器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智能机器人教育走进普通中、小学校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已经在近两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智能机器人教育在中、小学校中主要是从下面的方式体现出来的。

1.以校外科技活动为动力,在校内以科技活动小组的方式出现。

2.以信息技术课内容之一的方式出现在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上。

二、信息技术教育中的程序设计与智能机器人

程序设计是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80年代初我国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之初就是以程序设计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在中学程序设计能力强的同学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产生正迁移现象也屡见不鲜,程序设计课程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程序设计是计算机这一现代工具为基础教育带来的一种培养综合能力的新方法和新手段。

在强调程序设计教育作用的同时反思目前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必要的。对于初学程序设计的中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利用以往的程序设计媒介很难使初学者 看到程序设计应用的效果,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是目前程序设计教学中经常出现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

程序是智能机器人的灵魂,让中学生通过为机器人编程序来学习程序设计的知识是程序设计教学入门的最好方法。在学习为机器人编写程序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会建立成功的信心,从而取得程序设计学习的兴趣。将智能机器人作为程序设计学习的载体,会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智能机器人使程序设计的学习与信息技术的前沿领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智能机器人对学生引发的程序设计的兴趣还会对算法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通过程序设计更好的学习有关的算法知识。

三、能力培养的综合平台

学习为智能机器人编写程序是以智能机器人为平台的学习内容之一,在编程序的过程中学生要了解智能机器人的功能、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根据要机器人完成的任务来编写程序。学习者要了解机器人的各种传感器,并通过编程序来控制传感器,使机器人感知外界的环境信息,并对感知的信息做出决策和响应,以使机器人完成规定的任务。学习为机器人编写程序的过程可以用拟人的方法循序渐进的进行。例如:可以将机器人的硬件看作一个刚刚出生的孩子,而学习为机器人编程序的过程是学生赋予机器人行走、避障、避碰、说话、听话、观察等人类行为功能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感受着失败的遗憾和成功的喜悦,对遗憾和喜悦的感受必然形成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智能机器人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除了要具有中学程序设计教学的程序设计语言系统和编辑系统。还要有适当的硬件功能。语言系统应该是具有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语言系统,学生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要能够学到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即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的功能。硬件要具有很好的可扩充性和可塑性,适合学习有关的硬件知识,便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智能机器人融合了多项先进技术,随着智能机器人作为学习平台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会有许多针对中小学生的机器人产品应运而生,教育机构在选择教学用机器人的时候,要结合基础教育对能力培养的要求来选择智能机器人学习平台。

智能机器人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出现,会给信息技术教育带来新的内容、新的思考和新的活力。借助智能机器人学生可以进行多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智能机器人体现的知识的综合性,使他不仅会成为信息技术教育的载体,也会成为中小学课程整合的新载体。

四、让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走在世界的前列

据了解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看好智能机器人教育对未来高科技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他们在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中都不同程度地对学生进行智能机器人知识的教育。在他们的课程中有让学生认识机器人的教学内容。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各种由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的作用。例如,介绍机器人的由来,要求学生搜集各种机器人的图片、小说或录像等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有关机器人的功用和局限性及可能对人类产生的影响等问题。这些内容主要穿插在科学概论、社会研究和计算机概论等课程教学中进行。

美国教育界普遍确信,信息技术将在人们的未来生活中扮演十分重要和不可缺少的角色。如果现在的在校学生具有了这方面的素质,他们将来可以更容易地适应各种技术革新,也更容易在未来的信息时代获得成功。

我国中小学智能机器人教育方兴未艾,有识的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决策者和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一教育改革创新的先机,将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上。当今的教育是为以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打基础的。有超前意识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经济的发展趋势,思考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并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好基础。

参考资料:

1.让智能机器人教育走进中、小学校

沙有威

2001年4月5日

2.程序设计教学的新载体──智能机器人 沙有威

2002年3月17日

3.在景山学校开展智能机器人普及教育实验的建议 沙有威

2001年4月7日

4.智能机器人制作入门

徐爱萍 沙有威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范文第2篇

尊敬的专家、校长们、同志们:

今天,我市集中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小学教导主任、教研员、局机关全体同志400多人,举行《东阳智能五项测评操作模式及推广》首发式暨专家学术报告会。首先,向应邀专程来东阳作学术报告的上海师大教科院教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夏惠贤博士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悉心指导东阳市多元智能五项测评研究的省政府督学、浙江大学刘力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东阳儿童智能五项测评操作模式及推广研究》一书的出版表示祝贺。

以往,教育局出版了科研方面的书,分发至各地就算了。这次我们为什么要隆重举办首发式,并请专家报告?我们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

1、举办首发式,是对我市取得的区域性科研成果的充分肯定

《东阳儿童智能拓展五项测评的理念与操作模式及推广研究》,是我市独立承担的第一个教育部规划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在刘力教授等专家的指导下,教育局成立总课题组,下辖22所子课题中小学、幼儿园作为实验基地。各地成立103个子课题组,参与研究教师达563人。经过全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并正式出版发行。该成果通过省规划办专家组鉴定,获得金华市基础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巡礼活动一等奖。专家肯定:“东阳儿童智能五项测评研究成果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项具有创新、有重大实践价值的优秀成果。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该成果首次研制了《东阳市小学生智能课程标准(全套6件)》、《东阳市幼儿多元智能发展大纲》、《东阳市智能五项测评教师手册》和《东阳市学生智能发展记录册》。该书的出版,对推动我市中小学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潜力开发和多元智能发展,有着现实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2、举办首发式,是重视和正确引导学校科研的一种导向

近年来,学校重视教育科研,以研促改、以研兴校,呈现出一种教科研工作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科研开路,提高质量”已成为中小学发展的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提出“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的口号。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办首发式,邀请专家作学术报告,本身就是教育局倡导和重视学校教育科研的一种信号。

怎样正确倡导和引导学校教育科研,我想强调两点:一是东阳教育需要上档次、成品牌的重大教育科研成果。如《东阳“百校万生”同修“孝敬课”》,全市学校坚持8年,获省政府最高奖,全国特等奖。被列人浙江省首批“德育精品工程”,在全省推广。吴宁一中的“社会服务课”已在东阳各初中推广,金华市教育局将召开现场会推广经验。现在,教育局又承担了另一项教育部规划课题《校园文化的研究》。这些重大课题是必要的。我想强调的第二点是,东阳教育还需要一线教师针对本职教学的课题研究。教育局大力倡导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结合本职教学工作,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专题研究。我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让校本研究蔚然成风,促进一支有丰富教学经验,既搞教育实践,又搞教育科研的学者型、专家型教师队伍的早日形成。

讲到名师培养,我想点一下《东阳名师名校长工程——东阳教育骨干班学员学习研修论文集》(一、二)。这两本集子,印好已有些时日,等在今天首发式上分发,其用意也是要引起广大校长和教师的关注。教育局选送部分中小学教育骨干赴华师大、北京高级行政干部学院学习培训,学员们经历了一年多时间的理论培训、学习研讨,总结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他们论文,不时引起我的共鸣。文集中有的文章有感而发,主题鲜明,论点新颖,见解不凡,议论剖析入微,文笔流畅洒脱,对学校管理问题和教育教学新理念的科学阐释都散发着清新气息而引人思索。希望大家认真借鉴。

3、举办首发式,是重视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强烈信号

目前,

教育科研也存在一些遗憾之处。许多科研成果得不到令人满意的推广与应用。不少的课题研究往往是写出报告,评审获奖,便大功告成,束之高阁,使不少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难以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即使已经在面上推广的几项成果,也存在着一些学校重视不够、宣传不力、应用不广、成效不大的不尽人意的地方。借此机会我要强调:重视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是教育科研效益的直接体现。科研成果只有为广大的教师所接受和运用,才能减少和避免在教改中的盲目性和低效性,才能促进教育改革全面深入地发展,才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充分显示教育科研其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重视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也是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养的途径之一。它是增强教师科研意识、形成学校教育科研基地、使教育科研扎根于教师群体的土壤、壮大教育科研队伍的有效途径。

金华市教育局局长应恩民在金华市推广东阳儿童智能拓展五项测评工作现场会上强调:“金华要建立在理念指导下的科研体系。各地要象东阳那样用理论来导航,靠课题来推进。全面推广东阳智能拓展五项测评经验,有开拓性的开展学生评价改革,把金华小学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应局长的讲话,是对金华各县市区的要求,也是对东阳市的鞭策。作为学生多元智能五项评价的发源地,做好深化研究和成果推广工作尤为重要。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 理论 小学教育 策略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分析

所谓多元智能理论,是指人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不仅仅局限于逻辑以及读写两个方面,而应该扩展到人类真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的组合。该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发展学家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学生在某些方面智能的突出表现,并不能一味的要求学生在智能各个方面都获得了优异的表现。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得到了很多教育专家广泛的关注,这一理论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的良好的补充和发展,适应现阶段的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现阶段的小学教育必须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关注小学生的多元化的发展,同时也提出了对小学生的多元化合理的评价。在这种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多元智能理论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类的智能包含逻辑智能、语言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等多个方面,鉴于每个学生其生长的环境、性格以及兴趣都不同,因此每个学生的发展路径也应该有所不同。针对每个不同的学生不应该采用同样的一种方式来进行教育和发展,应该有效地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每个学生将来成才的具体实现,因此小学教育被人们广泛关注。多元智能理论可以运用到学生教育的各个阶段,但是因为小学教育的特殊作用,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尤为显著。

在小学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学校以及相关的教师应该对多元智能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的学习,准确地把握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和具体的方法,并且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关注。从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目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注重其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而这种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不能通过对某一单一学科的掌握获得,实践表明,多个相关学科的互相作用才是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关键。

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对小学生的培养必须注重对多学科的建设,以及多学科之间的互动和协同,让各个学科之间进行互相的渗透和借鉴,为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实现途径。而综观我国目前小学教育的现状,比较常见的还是以单一学科为主,以数学语文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模式,这种小学教育的模式这种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小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不是非常的充分,另一方面,小学生的知识结构也相对单一,并不利于未来的综合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教育的具体策略

多元智能教育理论为小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新的教育方式,它倡导多元以及开放,并且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教育理念,重视教育的实践性,并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笔者认为,小学教育中运用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小学教育中运用多元智能教育理论需要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为前提,并且要尝试培养学生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化潜能。多元智能教育理论,提倡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与教育计划。在充分研究了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对小学生的教育意义之后,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小学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全面理解多元智能教育理论的实施依据,帮助小学生充分地挖掘潜能、扬长避短,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大。与此同时,小学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让学生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小学教育中采用多元智能教育理论需要课堂教学中构建立体化的教学体系。传统的单一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新时期适应社会的发展的需求与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小学教育应该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从教育理念到教育环境以及教育方式上,采用多元智能教育理念去培养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不应该以突出某一项学科为特色进行教育,而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目标,培养出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最后,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需要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是不科学与不完善的。从客观上来讲,几乎没有一个学生是因为智力问题而学习成绩不好,主要是因为没有对学生的优势进行开发,使得学生在某些学科方面显示出比较弱的能力,其实每个小学生都是非常具有潜能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应该通过教育的手段,比如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兴趣来促进和引发学生智能的成长,使小学生的心智达到一定的发展。

四、结语

小学教育中运用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传统的落后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小学教育的需要,因此,多元智能教育理论通过强调创新的个性化的教育手段与教育理念,强调因材施教,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目标,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随着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在我国小学教育中的不断深入运用,使我国小学教育从教育理念到教W手段也在不断的革新,来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范文第4篇

(一)启迪教育智慧智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它是一个人的“理智、明智、能力和艺术的统一”,是人类开拓新领域,创造美好生活的工具。智慧在不同职业领域中展示着它在本领域中所具有的力量与独特魅力,是本领域人才机智、灵敏处理问题的重要条件。因此,不同类型教育培养不同人才的教学目标,包含着对本领域人才智慧的启迪。如,在法律教育中,培养思辨、逻辑能力强、洞察力敏锐深刻、反应敏捷的律师,需要不断地启迪学习者的法律智慧;在商业教育中,只有不断地启发学习者的商业智慧,才能使他们在竞争激烈的商业大潮中机智、灵敏地把握商机、了解需求、获得成功;而在教师教育教学中,由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工作在充满可能性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因而需要教师以自身独特的教育智慧面对教学情境。教育智慧是教师所特有的职业素质,“是教育主体的教育境界,它……包括教育理智、教育意识、教育能力、教育艺术、教育机智等诸要素,是教育感性与教育知性、教育理性与教育悟性的统一。”教育智慧“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取得教育成功活的灵魂,是教育决策者、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应有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广大教师拥有教育智慧,就会以师生最少的时间、体力和智力的支出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

(二)传授教师专业知识社会生活中的不同职业者凭借各自职业领域所需知识,推动人类自身与社会向前发展。律师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处理案件,医生利用医学知识救治病人,教师凭借教学所需专业知识为社会培养育人之才,等等。教师专业知识是其教学活动得以发生,并顺利进展的中介与条件,是教师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必需的知识储备。教师专业知识由三部分构成: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及教育科学知识。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与学科专业知识虽然是教师教育教学与其他类型教育教学的共同内容,具有促进学习者自身素质及其专业素质提高的作用,但教师教育教学中的这两类知识为培养教师人才服务,包含着师范性内容;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工具与基本条件,是教师教育教学的独有内容,其自身体现着教师教育教学目标的个性。

(三)培养教师专业能力不同职业对专业能力要求不同,体现着本专业的独特性。如,工程师的专业能力是对工程项目的设计能力,医生的专业能力是根据病情作出准确诊断并施以治疗方案的能力,而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顺利实施各项教学活动并保证其效果的能力,是教师教学活动预期完成的保证。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职业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可将其概括为三大类:“一是指向教师自身成长与发展的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教育教学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创新能力等;二是指向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激励学生能力等;三是指向教育影响充分发挥的教育教学设计、操作及监控能力、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能力、教学测量与评价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教师的专业能力渗透和体现在教师活动的方方面面:课前、课中、课后,课内、课外及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保证其教学发挥最大效能的决定性因素,是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发展的有力保证。

二、从纵向上看教师教育的教学目标个性

我们一般把儿童到青年期的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小学教育(儿童期)、初中教育(少年期)、高中教育(青年期),也可把后二者统称为中学教育。这三个阶段的学生处于不同年龄段,其生理和心理变化较大,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儿童与中学阶段的青少年之间差异更大。根据这一特点,不同阶段的教育教学对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决定了教师教育需培养适合各阶段教育的教师,即分别培养小学教师、初中教师与高中教师。因此,教师教育划分为小学教师教育、初中教师教育与高中教师教育,后二者也可称为中学教师教育。不同层次教师教育的教学各有自己的侧重点,体现在教学目标方面,在师范性共性的基础上又各有自身的独特性。

(一)小学教师教育的教学目标个性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其生理与心理的发展为以后各方面发展奠定基础,这一时期的教育称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因此,教师教育对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不同于对中学教师的培养目标,其应侧重于以下几方面。

1.突出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学生”的职业理想。小学生从家庭步入学校,由于其独立性差、依赖性强,情绪、情感不稳定等心理特征,每个人都需要教师更多的关爱,这要求教师更多地以更大的爱心与热情关心、了解学生与尊重学生。否则,就会出现失落感、孤独感、不安全感,厌恶学校生活等不良心理。这不仅影响他们正常学习,而且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

2.注重微观层面先进、科学教育理念的培养。小学教师由于受修业年限或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应注重先进、科学教育理念微观层面内容的培养,如小学生主体观、小学教育教学观等等。在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中,无论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本身,均应强化和渗透这一层面的教育理念,这一方面有利于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以科学的学生观与师生观等教育理念为指导,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形成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另一方面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体验学习乐趣,热爱学习,并为中学教师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3.启迪小学教师以感性方式体现教育智慧。小学儿童感性思维居主导地位,教师无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外教育活动中,都要以感性方式体现与表达教育智慧。如,小学儿童的大脑皮质神经兴奋与抑制过程不平衡,兴奋占优势,注意力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优势,注意的情绪色彩浓厚,兴趣广泛但不稳定等等。这些心理特点导致儿童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等问题,从而影响教学顺利进行。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有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以形象、感性及儿童易于理解的、充满智慧的方式吸引其注意力,排除无意注意的干扰,同时培养其有意注意与中心兴趣的发展等等。

4.培养适合小学教师教学的专业能力。小学儿童是小学教师的教育对象,他们有着不同于中学生的心理与学习特点,因而要求小学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有别于中学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如,小学低年级儿童刚刚踏入校园,首先需要训练学习常规,为后期独立学习奠定基础,因此要求小学教师具备坚实的“三笔一话”及学习常规等基本功;同时,儿童感知事物不精确,认识客观事物能力低,又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演示能力与表达能力;再如,小学儿童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要求教师既要有借助形象事物展示教学的能力,又要有在此基础上引导其思维向抽象逻辑方向发展的能力等等。因此,教师教育对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要符合其教育对象(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体现小学教师教育的教学目标个性。

(二)中学教师教育的教学目标个性中学阶段的青少年由于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身体形态与机能发生了明显变化,随之心理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身心发展逐步趋向成熟。这一发展趋势要求在中学教学中,教师要以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内容与方式进行工作,以促进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此外,初中学生与高中学生由于年龄差别,其心理发展变化也不相同。初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动荡的、捉摸不定的”,而高中学生与其相比,其心理渐趋稳定,逐步走向成熟。因此,培养中学教师的教学要突出中学教师教育的教学目标个性。

1.培养中学教师树立科学、正确的教师职业价值观。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是教师对教师职业,以及这一职业对国家、社会及个人价值的认识与判断。教师的职业价值观科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继而影响国家、社会与学生个人的发展。我国中学教育具有双重目标,培养中学生“一方面,准备接受中学后的各级和各类教育;另一方面,进入积极的生活和进入社会。”虽然现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其背后依然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导致有的中学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浅近而过分功利,认真教学只是为了追求高分和高升学率,结果既不利于为国家培养具有发展力与创造力的人才,也不利于学生向高层次自由和谐发展。因此,在培养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对教师职业理想的培养要强调与渗透科学、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从而使中学教师在此类价值观指导下正确引导学生的职业观。

2.启迪中学教师理性表达教育智慧。中学生与小学生相比,心理发展出现显著变化,尤其是初中生,心理发展变化幅度更大,进入人生发育的第二次“生长高峰”,而高中生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在思维发展方面,初中生思维的抽象概括性有了很大发展,但仍需一定的具体形象性作支持,而高中生的辩证抽象逻辑思维有了很大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要求中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在处理问题时,更多地以理性的方式体现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把教育智慧以学生可接受的理性方式体现在教育教学中,这不仅可使教学获得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抽象思维等心理的发展。学生年级愈高,对这一要求愈强烈。因此,培养中学教师理性地表达教育智慧是中学教育的需要,也是中学教师教育的教学目标个性之一。

3.培养中学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初中教师与高中教师最鲜明的区别是贯穿于其中的理性成分的多少不同。初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发展,但仍需一定的具体形象性支持,其情绪情感虽较小学儿童稳定,但仍带有不稳定色彩,而高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已有很大发展,而且其情绪、情感较深沉、稳定,因此对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的要求,初中教师要有依靠形象性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具有有效结合感性与理性教学的能力;而高中教师虽然也要有体现感性、形象性的教学能力,但以理性、抽象性教学居多。因此,教师教育的教学培养初中教师与高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应体现不同的侧重点,突出各自的特殊性。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教育纲要; 智慧校园; 感知教育; 开放大学; 远程教育; 电大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张少刚(1956—),男,满族,北京人。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远程教育研究。E-mail:zhangshg@crtvu.省略。

引 言

许多人都知道一个关于适应变化的故事。美国学者Johnson.S在本世纪初编了一本寓意深长的小书:《谁动了我的奶酪》。书中主人公为四个小精灵。一个是嗅觉灵敏的小老鼠“嗅嗅”,一个是行动迅速的小老鼠“匆匆”,另外两个是善于分析思考并经常把问题复杂化的小矮人“哼哼”和“唧唧”。他们都生活在迷宫当中,奶酪是他们所追寻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奶酪仓库,并在周围建立了自己幸福的生活。突然有一天,奶酪都不见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的心态暴露无遗。两只小老鼠随变化而动,不假思索,就开始出去寻找新的奶酪并很快就找到了。而两个小矮人面对变化,反而犹豫不决,烦恼丛生,始终固守在已经消失了的美好幻觉当中,抱怨不休,无法面对奶酪失踪的现实。然而,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其中一个小矮人终于冲破了自己的思想束缚,重新走入漆黑的迷宫,积极探索,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另一个小矮人却在一再的追问当中郁郁寡欢,始终走不出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幻想……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在于,变化多来自客观,而应变则取决于主观的能动性。

一、感知社会与教育发展变化

事物的变化总是相对的。无论国家还是地方及行业,在我国可谓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如首善之区,北京的社会发展经过“十一五”建设相对“十五”有了极大的变化。在“十一五”期间,仅就信息技术发展而言,十年“数字北京”建设(2001—2010),互联网覆盖率全国第一,网民普及率69.4%,移动电话数达到121.4部/百人,而全国平均数为64.4部/百人。进入“十二五”北京的变化则更大,[1]未来十年(2011—2020)将建设“智慧北京”,实现宽带泛在基础设施、智能融合应用、创新可持续发展环境,使人人享有“智慧”生活。针对新时期职工队伍新变化,北京制定了“十二五”职工职业发展规划,以适应新的变化,如学历水平更高、非京籍职工比例加大、第三产业就业职工数量增多、非正规就业职工群众比例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职工数量增多、职工队伍构成日趋复杂化、分散化等,并提出进一步增强公益性职工教育的可及性与便利性等许多发展目标。北京之外的其他地方近些年的巨大变化及其应变措施更是不胜枚举。社会上不同背景的人会从不同视角,以不同的觉悟程度,感知社会进步、技术创新和教育变革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