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艺美术;园林景观设计

工艺美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能够丰富园林景观设计的内容,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最大程度减少资源浪费问题,同时也能够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长时间园林景观设计中,因为施工技术水平不足,施工理念比较落后的问题,致使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各类不良问题频频发生。文章将结合工艺美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1. 工艺美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的原则分析

工艺美术设计中,需要坚持丰富多样的原则与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而真正展现园林景观设计的价值与美感。

1.1 坚持“丰富多样”的原则

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时代下,需要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园林植物相对单一,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对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1]。多数城市设计中,仅仅采用以往已经种植的植物或者学习其他城市植物种植的物种种植情况。我国地域辽阔,各类花卉数量、种类繁多,文化氛围浓郁。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研究丰富的生物种类,分析城市发展特点,创设丰富多样的工艺美术形式,为城市园林景观增添更多的色彩。

1.2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结合工艺美术的形式、特点等,与城市实际园林景观设计的需求相互融合。各个城市由于地理环境、城市水文条件等存在差异,实际的城市园林景观设中,会也具有较大区别[2]。在实际的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基于城市特点进行针对性分析。比如石家庄、北京等城市中,均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地理位置处于我国华北平原背部,春季气温回升速度较快,夏季炎热、多雨水。

园林景观设计中,则可以适当增加落叶阔叶林,基于城市气候特点、水文特点等进行综合性分析,保证园林景观设计的价值与特点[3]。同时,可以基于当地的民族特点、文化艺术等进行综合性分析,融入更多的民族性元素,为现代城市绿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工艺美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的方式

工艺美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将科学性、优化性以及合理性原则融入其中,注重现代城市绿化与发展,彰显工艺美术应用的意义。

2.1 工艺美术与园林功能设计的融合方式

2.1.1 土方设计中工艺美术的融入

园林景观设计中,土方工程属于基础性的工程项目,土方工程中最重要的价值,即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基础设施,保证园林景观设计项目的全面开展。土方工程中,所采用的新工艺均为架空砖。工艺美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基于当地的自然条件、水文条件等,将土壤作为结构组织,将空气和雨水有效融合,使得雨水能够从架空的砖中留出。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园林景观设计中积水问题的发生,避免园林景观受到“洪涝灾害”,可谓是一举多得。保证园林景观设计效果的同时,也能够发挥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价值。

同时,架空砖还可以通过设计为雕花、绘画、色彩以及灯光相融合等设计形式,能够在增强整体园林的排水、渗水能力的同时,发挥其美观效果[4]。特别是在夏季雨水较多的季节中,能够避免城市发生“内涝”问题,保护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综合效果,也能够增强城市的整体排水能力。

2.1.2 水利灌溉工程中工艺美术的融入

水利灌溉工程项目开展中,具体可以通过园林滴灌灌溉技术、透水管新工艺技术等方式展开,发挥水利灌溉工程的价值,也能够展现新工艺的特点,对城市绿化建设与城市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园林滴灌灌溉技术能够适用于树木、花卉等生长灌溉中,借助喷头的形式,在植物周围实施土囊的灌溉。景观设计中,则可以将玻璃材质与色彩材质等融入其中,在阳光照射下,能够折射出多样性的色彩,形成意想不到的美观设计效果。这种方式能够利用较少的水量,获得灌溉的效果,避免浪费水资源的同时,也能够彰显园林景观的美感。

2.2 工艺美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方式

2.2.1 彰显民族文化特色

五谷丰收、民间戏曲故事等,均为具有地域性和风俗性特征的景观,且具有故事传达的效果。实际的景观小品设计中,则可以将剪纸的平视构图设计成可多角度观看的立视构图,做一个构图可视性的转变。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剪纸艺术的创新,将剪纸艺术与景观小品设计相互融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2.2.2 展现现代文化特色

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将景观小品设计进行综合性分析,景观小品设计中可以融入更多的现代工艺美术元素。比如可以将工艺造型精巧的、色彩艳丽的物品融入到园林设计中。园林设计中需要综合分析工艺造型、工艺材质以及尺寸统一等原则,使城市能够充满色彩与温暖。工艺材质方面,可以应用钢、瓷、陶等,彰显时代感。工艺玻璃是将绘画、雕刻、色彩、灯光融为一体的一种表现艺术。也可以将这种具有时代感的玻璃融入其中。

结束语

工艺美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能够在美化城市园林的同时,彰显工艺美术的魅力,提升园林景观设计的综合效果。在实际的工艺美术园林设计中,可以将工艺美术与园林景观功能相互融合,将工艺美术与园林景观布局相互融合,彰显民族文化特色与现代社会特点,丰富园林景观设计的形式。

【参考文献】:

[1]宗树斌,鲁卡斯・斯考特.英国自然风景园林风格特点探析――以韦斯特伯利花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7):11421-11424.

[2]周爱平.地域性文化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探究与应用――奉贤区青村滨河公园文化景观设计为例[J].中外建筑,2016,05(15):120-123.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绘画;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影响

【中图分类号】 TU98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310-1

一、引言

从性质上来说,园林景观设计是一种设计艺术,它是多种艺术与现代园林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审美形式,它与其他的艺术形式具有多方面的联系。而绘画正是影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绘画艺术凭借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拟对绘画艺术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进行分析。

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在绘画艺术影响下体现的特点

在绘画艺术的影响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呈现出与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不同的多个方面的特点,首先,与传统园林景观设计相比,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在绘画艺术的影响下其空间形式趋向流动性。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建筑空间以中央透视法为主,建筑空间比较闭合。但是在立体主义绘画艺术的影响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打破了传统园林建筑空间的结构形式,将时间概念引入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来,使得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建筑空间趋于流动性和连续性。其次,在绘画艺术的影响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越来越注重平面布局的抽象化。传统园林景观设计注重对称性,不论是园林建筑还是园林景观,都追求整体对称。现代园林主要为市民提供休闲、放松的场所,对称性的园林设计容易产生压抑感,所以很多现代园林设计师都反对对称性的园林设计,他们的现代园林设计中充满曲线,大都具有与抽象画类似的效果。最后,在绘画艺术的影响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越来越注重将园林外在形式与园林功能结合起来。从法国印象派开始,绘画艺术不断追求新的表现方式,绘画艺术由再现客观世界向表现主观世界转变。在绘画艺术的影响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开始注重体现自我价值,而园林的外在形式和园林使用功能是体现园林自我价值的两个主要方面,由此,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开始将园林的形式与功能结合起来,在不断将新形式运用到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同时,满足园林所必须的功能需求。

三、绘画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

(一)绘画艺术对园林外在形式的影响

任何一个具有美的物体,总有一个较好的外在形式,因此,园林艺术设计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重视园林外在形式的设计。总的来说,现代园林外在形式规律主要体现在式样统一、均衡的对称或非对称、统一的韵律和节奏等方面,而绘画艺术正是通过这些方面,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外在形式产生影响。首先,是式样统一理论。要想做好园林构图工作,就必须遵循多样统一规律,要想在尺寸不大的篇幅中描绘出多样的风景,就需要不断变化,这是绘画成功的要素,园林设计也要如此。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即处理好统一与变化的关系,如果只重视变化而忽视统一,园林供图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反之,如果只重视统一而忽视统一,那么园林构图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只有多样而又统一,才能真正满足园林构图的实际需求。其次,是均衡的对称和非对称。古典园林比较重视对称,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越来越重视非对称均衡,非对称均衡已经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重点。在非对称的格局中,容易产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艺术效果,极大的提高了现代园林的美学效果。再次,是对比的应用。对比是绘画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通过不同事物的对比,可以极大的提高绘画的表现效果。在绘画艺术的影响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也很重视对比的应用。通过布局、色彩、空间等的对比,可以极大的提高现代园林的审美效果。最后,是实现韵律和节奏的统一。绘画就很讲究韵律与节奏的统一,同理,现代园林设计将动与静、空间与时间结合起来,很好地实现了韵律与节奏的统一。

(二)绘画艺术对园林建筑空间的影响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极大的受到绘画艺术中散点透视式的空间组织方式的影响。在散点透视观念的影响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抛弃了古典园林所注重的对称结构,越来越重视不对称的空间理念,空间之间的渗透与重叠越来越密切。正是受到绘画艺术中的立体主义的影响,新的空间理念产生了,并由此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园林建筑空间越来越具有流动性,并且园林空间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改变,西方绘画艺术中的视觉透视方法和空间组织方式被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所引用,由此改变了传统园林景观设计方式,并且呈现出与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不同的独具韵味的新的园林设计方式,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绘画艺术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受到绘画艺术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受到绘画艺术的影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呈现出与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不同的特点,古典园林设计讲究对称性,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则不断追求非对称性,越来越追求平面布局的抽象化;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是密闭而紧凑的,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建筑空间则越来越倾向于空间的流动性;此外,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还越来越注重园林外在形式与园林功能的结合。正是在绘画艺术的影响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呈现出独特的美学效果,在园林本质功能发生变化的现在,能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审美需求,真正实现了园林形式与园林功能的结合。

参考文献:

[1]陈学文,赵伟华.现代绘画理念对园林设计思维变革的影响[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2]刘姝瑛.传统山水绘画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09).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范文第3篇

案例位于木兰溪的下游,全长共约3km,呈东西走向,沿溪岸进深约30~150m,总用地面积约28hm2,地势北高南低,高差约4~9m;场地内有4条泄洪沟渠,东段有一座的金凤桥,桥头为规划的工艺文化街及工艺博览城;中段设有防洪堤;西段沿岸是大面积的低洼地、滩涂地,拟规划成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滨水绿带,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的活动空间。

2规划中建议优化的部分

2.1交通组织

案例北面为城市主干道,设计师在南面临木兰溪处规划一条滨溪主园路,中部规划一条次园路,主次园路之间、次园路与城市干道之间穿插一些支路,形成环形游览路线。规划充分考虑了人的亲水性,但容易形成人车混流,次园路与城市干道之间的景观游览路线不连贯,且各级园路颇为“一马平川”。

2.2功能布局

案例规划为健身运动区、工艺文化展示区、休闲娱乐区和湿地生态体验区四个平均的功能区,虽然符合城市公共绿带的定位要求,但各功能区布局过于均衡,没有明确的分隔与联系。

2.3景点设计

如家具印章、组合榕树、风水球、12生肖雕塑等等(见图1),造型巨大,成本高。

3提出建议

3.1梳理交通组织,加强园路在景观空间变换的向导作用

园路是园林规划的骨架,合理的园路组合是园林景观空间分隔的基础,其重要性不仅表现在联系各个景点,还在于对游人心理的暗示和对游览路线的引导,后者可使整体景观达到移步换景、以小见大、以少总多、以有限表达无限的观赏效果。如苏州留园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就成功的“引诱”了游客,做到了“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成为古典园林中的艺术典范。因此,在未来仙游“新中式”园林的设计中,建议设计师提高对园路规划的重视,加强园路在景观空间变换中的向导作用,做到艺术上意境与功能上目的性的有机结合。以案例为例,设计师可考虑在尊重现状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在中部规划一条主园路(6~8m的铺装路),连接各个景区;南面临木兰溪结合慢行系统布置滨溪绿道(3~4m的组合木栈道)来满足游人的亲水性;为了保证人车分流,在北面临城市主干道辅助开设一条连接到主干道的园务道[1](3m的装饰性混凝土路),以便于区别内外交通和养护管理等需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功能区的不同需求,萦纡一些的林荫道、休闲小径、健康步道(0.6~1.5m的自然石板路、砾石路、鹅卵石路等),并适当地创造一些转折和起伏,结合各种不同的广场,组成“环网式”的交通系统。又因案例为狭长的地块,导引游人的游览路线就成了交通组织重中之重的任务。最直接的方法自然是利用不同的指示牌对游览路线进行指引,也可通过交叉口置景石、景墙、花架及植物群落的围蔽、开合,或在三岔口位置形成对景等对游人进行潜移默化的导向,让游人不知不觉被“迷惑”到景区中去。

3.2彩(衬)云烘月,突出主景区及主景的特色

景区有主景区和次景区之分,各个景区内又有主景和次景之别,正是因为这种“尊卑有序”的区别,一座园林方能如一首优美的诗歌般,有开场、有酝酿、有高潮还有让人回味的余韵,在未来仙游“新中式”园林的设计中,建议设计师着重继承古典园林这一精华,突出表现主要特色的主景区。以案例为例,各功能区布局均衡,景点分布较散,使得案例主景区及主景不明显,规划就缺少了特色。建议设计师可考虑发挥古典园林中“借景”的表现手法,在中部工艺文化区规划大型的文化广场,将已建成的古典工艺博览城和规划的工艺文化街组织到规划中,成为案例的主景区;广场周边的绿化可考虑种植有古典工艺气息的树种如降香黄檀(花梨木)等,圆形广场内可利用不同的铺装进行分层,中心为方形的文化图案(如仙游九鲤飞升的图案等),体现“天圆地方”的古韵情怀;临木兰溪侧布置用古典元素镂空(如云纹、竹、梅等)的波浪型连续景墙,把木兰溪的水影、溪对面山体的绿屏也组织到主景区来,形成丰富的多层次园林景观。

3.3将古典园林的“情境”造园手法加以发展,与仙游特色工艺、独特文化相融合,营造具有仙游地域特点的“新中式”园林

(1)仙游“新中式”园林景点布置应体现出地方工艺文化特色,并挖掘和发扬更多的地方特色文化。鉴于仙游浓厚的古典家具氛围,设计师在考虑景点布置时,建议应因地制宜,园林风格统一展现本土文化,以工艺文化作为基调,继承古典园林“山水绘画”的理念,认真把握景点的布置尺度,何处“攒”,何处“乱”,何处“线”,何处适当“留白”,做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景观效果。同时,设计师还可以挖掘仙游更多的特色文化如在铺装图案设计上融入九鲤文化,在花架上融入根雕文化,在道路小品中融入石雕文化等,既保持工艺文化基调不变,也增加了地域文化的内涵。未来若条件许可,可考虑串联整个仙游县城文化,通过现有的环山区公路及滨溪慢道,以九鲤文化景区为主园,木雕、石雕、古典工艺、油画、红色文化等各为次园,园中再设具体的景观园,园园相接,园园呼应,让景蕴情,情生意,意添景,情境交融,建独树一帜的文化园林景观。(2)“新中式”园林应继承和发扬古典园林中空间效果应用。未来在仙游园林景观设计中,建议设计师着重继承古典园林造园手法,深入思考并施展才华加以展现:可通过对园林建筑、园路、水体、小品、植物群落的有机组合,在限定的空间内人为的制造出各种曲折回旋的变化空间(如图2),从视觉上突破实体空间的局限性,保持游人高昂的游览兴致,打造出“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现代式古典景观空间。虚实对景框景障景图2“新中式”园林中应用古典园林空间效果(3)对传统古民居进行简化提炼,构建“新古典”园林建筑。仙游的古民居精致绚丽,精美的文武脊(燕尾脊)、丰富的几何墙面装饰、独特的檩头瓦和美丽的菱形歇山山花,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闽南建筑中的翘楚。建议在今后的园林规划中,即使园林建筑风格根据设计要求需灵活多变,但在如屋脊、墙面装饰、墙身等房屋的细节上有意识地保持传统民居形式和风格特征,形成地域特征鲜明的“新古典”建筑,传承地方文化。(4)加强园林景观细部对传统符号的提炼和运用。古典工艺家具本身就是一种将传统符号用抽象或简化的手法镶刻于家具上的手工业,传统符号有:福、禄、寿等吉祥文字;中国结、窗花、祥云、太极等民族图案;貔貅、双鱼、蝙蝠等吉祥物;牡丹、石榴、松、竹、梅等宝相植物等等。笔者认为,这些经过提炼和概括的传统符号,散发着独特的古典工艺文化魅力,如果设计师能够在园林规划中加以运用,或将其镶刻于园林景观中的细部,如在景墙、廊架、景亭、地面铺装、座凳上,或以雕塑小品的形式出现,或与灯饰相结合等(如图3),是最能体现古典家具特色,表达古典工艺氛围的手法。如在木兰溪景观带中,可考虑在适当的地段,通过古典元素符号的变迁,来演绎古典工艺家具从明代的简练淳朴到清朝的精雕细刻到民国的中西合璧再到现代的形散神聚的发展,不仅是能体现出仙游独一无二的园林景观,也是记录地方历史文化的一种绝佳途径。

4结束语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古典园林设计;现代居住景观设计;应用

随着建筑行业不断的发展,居住区也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现代居住区景观,不只为遮风挡雨的地点,应该为提供人们观赏和休息的场所,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如何科学、合理的对现代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进行完善,并具有中国民族和古典园林设计的特色,为当前主要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古典园林的特征

1.1神似:古典园林一般多以自然山水为主,以植被当成装点,因为山水植被为自然风景的重点装点内容。然而,古典园林并不是通过模拟原态的方式将历史的构造重现,需要人们通过其原始的状态进行改造和适当的调整,并加工,形成一种神似的境界。

1.2诗情画意:诗情画意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表现方式,并属于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其所要创造出来的意境,为古典园林基本的特征之一。园林的意境一般会以构思创作的形式,将园林景观达到形象化和典型化,而这也是自然环境所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涵韵。其和花草树木一样,能够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感受。中国园林还可以叫做“文人园”,一般和很多的诗文、书画、楹联可以联系到一起,其给园林景观也增添了诗情画意的感觉。

1.3可与自然有机结合:秦汉时期,人们就已经把物质方面的生活和自然环境相联系到一起。自然的山水人们就开始大规模的建造了离宫别馆,以及亭台楼阁等。通过上千、上百年的累积,人们建筑景观已经把自然的山水增添了名族的特色和中国的特色。中国的园林建筑的种类繁多,其具有多种形式和作用,均和山水、植被能够联系到一起,达到相互衬托的效果。一部分的建筑将园林景观作为主体,即为构图中的重点内容。

2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发

2.1古典园林为现代园林设计的主要灵感

古典园林设计的根本思想为现代园林设计的理论的主要内容,古典园林属于风景式的园林,人们会通过空间进行合理的设计,设计内容可通过多种方式,把山、水、植被和建筑有机的联系到一起,将其达到美化自然环境的效果,形成人工和自然紧密联系到一起的美。

2.2以古典园林掌握本土地域文化

风景园林的设计人员应给予风景园林本土研究方面更多的关注,并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地域文化的探索中,以便可以设计更多的优质园林作品。园林艺术为直观体验的艺术类型,即为不通过专业的知识进行教育,即可感受到其园林的艺术。此外,这种直观的艺术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时代的变化、文化艺术的变革等。

3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不足

3.1风格问题

现阶段,很多居住区的景观的设计内容,从设计到构造首先会考虑的内容为其外观的美观,不能感受到其功能的重要性。很多开发商为达到美观性,一般情况下会以促销的方式,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加大了投资方面的成本,且提高了人们的房款和物业管理的资金。如,北方地区的居住区将南方的景观列入设计的内容,会以南方的树种为主进行大面积的种植,并建造面积非常大的水体。客观来讲,北方居住区的景观,在设计方面应体现北方景观自身的特征。居住区内的景观的设计,需要满足因地制宜的要求,特定区域的设计应该满足区域特征居住景观的要求进行设计。

3.2意境问题

由于现代居住区当前为居民聚集最多的地点,因此活动的空间非常多。如健身广场、儿童活动场地,这些基本的设计均为尺度比较大,多将铺装作为重点内容,对围合方面密闭空间没有合理的进行设计。古典园林主要将景观的内敛和曲径通幽的感觉进行表现,人们能够在私密的空间进行休息或洽谈。现代居住区景观一般会表现出“一览无余”的效果,娱乐设施、休闲娱乐场所等均为人们正常视线下可以观察到的。还有部分的景观设置在居民的住家下,对于居民来讲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3.3施工问题

随着社会和时代不断的发展和变化,越来越多的新型建造技术涌现出来。施工人员通常情况下,更加依赖高科技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于传统的技术和工艺完全摒弃。很多居住区能够直接看到水泥仿制木材所构建的亭台和楼阁,毫无传统工艺的特色。

4古典园林设计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4.1古典园林的作用

现代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应该从观念上作以改变,应针对古典园林造园方面的理念设计方法进行学习。把园林景观设置到具有特殊的环境内,而不仅仅为对古典园林的方式形象材料和工艺方面进行调整,把理论和文化的背景、生活几方面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传承古典园林设计好的理念。

4.2贯彻天人合一的意识

自然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其具有用不完的能源。古典园林所要达到的思想,是为了达到任何自然相融合的效果。自然文化为中国园林的中心内容,而古典园林一般多以自然规律的方式建造园林,将自然的景物和艺术进行重现。和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所以现代居住区的设计应全面的考虑到场地的发展情况,尽可能合理的规划基地植被。

4.3以现代的方式完善古典园林的设计

现代居住区的景观设计,需要按照一定的视域空间作为设计的范围,将地平线设定成空间参照,以确保和地域景观相互融合,其和古典园林所需要达到的无限外延空间整体理念是相契合的。小中见大的古典园林,在比较局促的空间内应通过对比、突出、加强的方式,以环形游线的形式构成散点的视点和视线,防止出现“一览无余”的园林景点。同时,可通过山体、屋顶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天空,进而达到扩大空间感的效果。对于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以有限的空间表现出不同的空间效果,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5总结

当前,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得到更多专业人士和人们的关注。新社会体制下,新功能的要求和技术的条件下,需要不断学习并传承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和好的方法。而不仅对其外在的形式进行模仿,施工粗糙、形式过于简单均会都整体的设计和日后的建造造成直接的影响。现代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只有在古典园林设计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造和完善,并将其功能和外观持有同等的关注,才能更好的进行设计和建造。

参考文献:

[1]邹伟周.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继承与发展[J].现代园艺,2011(11).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范文第5篇

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格素雅精巧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其造园手法独特、造园意境深邃。它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伴随着社会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文化的相互融合交流,各种具有地域性的设计风格逐渐进入中国且被人们接受并将其运用到各行各业,一股股欧陆、地中海、东南亚风充斥着人们的眼球,纯粹的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界已经遭到巨大挑战。新中式风格早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时期就出现了,随着欧陆风情、地中海风情等各种地域文化的出现,它们影响着人们的欣赏风格的转变。新中式以全新的风格脱颖而出,它传承着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中国古典设计手法与技巧的跟进和变通,以及在新材料新内容上的运用,出色的表现出含蓄而秀美的中国风情。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与新中式园林风格的对比与解析,分别对具有新中式风格的居住区、公共建筑、公园等不同类型的设计进行举例和分析,来探讨新中式风格在中国风景园林中的应用前景。 1、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荣誉。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作为一种艺术,其造园艺术历来与中国的文学艺术相通,相互之间有着深远的渊源,尤其受唐宋时期以来的写意山水画的影响,在整个园林建造上处处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明清时期的园林达到中国园林的成熟期,无论在造园手法还是造园技巧上都达到了纯火炉青的地步,造园活动无论在数量、规模或类型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此时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都已经发展成熟,尤其是在当时士大夫文化影响下的私家园林,造园艺术与中国古典文化一脉相通,是模拟自然山水园林的典范。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种兼有实用与审美双重属性的艺术作品,其在营造要素上,主要包括了山水创作,建筑经营,植物配置,动物生趣,天象季相,景线布局,装饰陈设,诗情画意等八项因素相互融合贯通来表达相关意境。明清时期的园林既是中国造园史上巅峰时期,也是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史的总结,私家园林又被称为文人园林,风格朴素、淡雅、精致而又亲切。皇家园林则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为后来皇家园林的鼎盛打下基础。总结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在建筑方面,园林建筑按照所属性质和地域的不同,风格也有很大的不同。皇家园林建筑体量大,装饰豪华,色彩金碧辉煌,表现出雄伟的皇家气派。而江南园林建筑突出了“玲珑、活泼、通透、淡雅”的特点,将秀丽小巧、含蓄雅致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植物配置方面,中国传统园林追求返朴归真、向往自然,因此在植物搭配上,造园者喜好在园林中模仿自然山林植被景观,将亭、台、楼、阁等建筑与山、石、花、树等自然因素相互协调融为一体,充分运用植物色彩来体现和渲染园林环境。通过借助自然气象的变化和植物的本身的生物特性,来创造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从而表现出园林景观中植物所特有的艺术效果,打造成一座“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山水园。在意境方面,中国传统园林主要表现在园林中的厅堂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方面[1],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利用空间变换从而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技艺手法,不仅使园林在富有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更为丰富多样,而且在现代设计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对历史的渗透,通过对其文字的解读,通过对空间变化的感知,在景物的观赏与体会中达到审美的高层次。“诗情画意的中国园林”是对中国风景园林意境的最好表达,同时也是人们对中国传统园林的普遍认知。 2、新中式园林的特点 新中式园林是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一种提升,同时也是对古典园林精髓的一种与时俱进的表达。它并不是盲目的照搬中国传统园林中的某一处场地,而是在理解传统造园文化底蕴的基础上,通过古典设计手法与现代场所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运用叠加的手法,有机的对现代园林景观进行再创造。新中式风格并不是单纯的套用中国传统元素,它是将新古典元素和具有中式风格的元素进行叠加,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吸收,将社会的现代元素和中国传统元素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欣赏水平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事物,让传统的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的体现。新中式园林将中式元素与现代材质的巧妙结合,将传统造园的气韵和意境保留在环境的每一个角落,通过对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灵活运用,充分考虑对景、框景、近看、远眺等多层次的空间视线组织,步移景移,在视线的开、闭、转、合等方面进行精心打造[2],运用现代材料对古典韵味的诠释以及在植物配置上古为今用意境的表达,都是新中式园林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的继承与发扬,表达出其唯美不奢华,含蓄不张扬,精致不造作,亲切质朴,自然人性化的特征。 3、新中式风格在园林中的运用 3.1新中式在居住区中的运用——以万科第五园为例 第五园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坂雪岗片区南部,原地形东南高、西北低,地势起伏较大。万科充分考虑当地地域特征,以岭南四园为创作母本,吸收中国传统古典园林的精髓,将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与现代材料有机结合,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居住片区,同时也在中国的房地产业开创了新中式居住区的新篇章,成为国内打造新中式房地产业的领跑者。第五园通过对空间,色彩,植物的灵活运用,恰到好处的表达了古典园林低调内敛、含蓄幽静的意境(图1)。在空间上,第五园借鉴了岭南园林的建筑风格,通过院落式构成来设计居住区的空间序列,住区中开放空间、半开放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安排合理,从不同空间层次上满足了业主的心理需求;运用传统的处理手法,通过一系列的漏景、障景、框景、借景、对景等多样设计方式,尽可能的在小场所表达大空间;运用岭南园林的设计元素,在庭院和巷弄的处理上借鉴了广东地区天井、碉楼冷巷,从本土地域特色上完成对主题景观的诠释。在色彩表达上,第五园宛如一副水墨画,整体建筑包括所有细节全部运用“黑、白、灰”这三种无色系列进行渗透[3],整个园区在色彩上表现出浓郁的江南风情,风格淡雅而恬静,置身其中,让身心在片刻间获得宁静(图2)。在植物上,大胆运用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竹,品种以刚竹属的刚竹、紫竹居多,窄街深巷、高墙小院在大量栽植的竹再现了岭南四大园林之一余荫山房“翠竹夹墙”的景象,行走其中让曲径通幽的意境更为丰富(图3)。第五园是人们在居住区中寻找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完美契入点,它成功的打败了被西风所充斥的中国地产业,让人们以全新的视觉来解读新中式园林景观,同时也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并更深层次的去感受中国传统园林的神韵和魅力。#p#分页标题#e# 3.2新中式在公共建筑中的运用——以苏州博物新馆为例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世界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在中国的又一经典作品。它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恰到好处了处理了新馆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更在于建筑本身的设计风格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历史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贝聿铭先生在接手这个项目时,曾深刻的考虑到新馆所在地理位置的敏感性,整个设计既要把握当代设计艺术的精神脉搏,又要跟这片蕴含中国传统园林精髓的历史文化圣地相协调,非常具有挑战性。将新中式的设计风格运用到博物馆新馆的建设中,巧妙的解决了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并把新馆的设计思路定位为“中而新,苏而新”,简洁而明了的诠释了新馆的灵魂所在(图4)。新馆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采用改良后的院落式结构,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首先,成功的与周边环境关系相融合。由于博物馆新馆地理位置特殊,在建筑外观颜色的定位上选择延续江南水乡的风格,继承粉墙黛瓦的传统色调,同时在材料上进行创新,采用“中国黑”花岗石做屋面取代传统民居的小青瓦,这样既保证了建筑的功能实用性,又强调了建筑整体效果的统一性。其次,虚实变化的建筑空间。贝聿铭擅长利用光来做设计,在新馆的设计中同样巧妙运用光线,将改良后的立体几何形天窗与其下的斜坡屋顶成折角,呈现优美的三维效果,各走廊也采用木贴面的金属条排列而成(图5),自然光线穿透进来时交织成了不同空间的明暗对比和层次变化[4];在设计意缩小了新馆的建筑面积,留出一大片的庭院和水面,并以粉墙为背景,绘以假山,如同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映入眼帘(图6),这片庭院造成的虚空间与周围的实体建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虚实相间的空间构成手法和传统的中国画留白所创造的空间形态手法是相似的;再次,建筑对历史的尊重与表达。新馆的建设将中国传统元素运用其中,无论在形态构成上还是在色泽调度上都充分尊重了建筑的场所精神,并运用了古典园林的各种处理手法巧妙的完成了拙政园与新馆的过渡。整体庭院的布局,植物的搭配以及对空间的处理,使得在朦胧的江南烟雨下的新馆有根可寻,呈现出一副新中式的水墨画意境。 3.3新中式在开放空间中的运用——以世博园公园亩中山 水园为例上海世博亩中山水园由易兰规划设计事务所设计,位于黄埔江南岸,占地面积约2.7公顷,在世博会期间作为沟通两岸世博园区的渡轮码头之一,是重要的人流聚集、停留、转换的中转地。方案通过将“亩”与“园”结合,以亩为载体,以山水为主题,以现代的理念结合传统元素展现中国园林的过去和未来,创造了最具魅力的人性空间,形成以古言今的新中式园林典范(图7)。亩中山水园的设计构思主要以亩为单位,放入了9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主题小园林。通过对传统园林元素的运用(图8),对具有中国特色植物的选择,通过现代表现手法来向世人展现全新的中国式风景园林。整个公园不仅在平面构成上进行反复推敲,更注重了竖向空间在园林中的应用,利用廊架、植物和假山石块等传统造园要素进行了合理巧妙的布局,灵活的利用墙体和廊架划分出“硬空间”,竹林草地划分“软空间”,营造出步移景异的空间效果,并结合现代材料,去繁就简的提炼出富有现代气息的景观空间(图9)。亩中山水园是对创作“当代中式”景观的又一次大胆尝试,,将中国传统园林融入到现代景观设计,不是简单的挪用堆砌,而是追求将中国园林的文脉精髓通过现代的表现手法加以继承延续下来。“中”与“新”有机结合,才能赋予景观创作合而不同的现代生命[5],才能满足现代人对园林景观功能和美学的共同需求。 4、小结 新中式风格在现代风景园林中的运用,是对传统园林的尊重和继承。梁思成先生曾指出:“创造我们的新的、时代的、民族的形式,而不是盲目地做‘宫殿式’或‘外国式’的形式主义的建筑。我们不仅可以如此做,而且绝对应当如此做,而且自信可以创造出这个新形体[6]。”这种新形体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新中式风格,所谓“中而新”,即不仅要继承中国优秀传统的文化内涵,又要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国际接轨,做出独具中国场所精神的中国式现代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