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格信息化建设

网格信息化建设

网格信息化建设

网格信息化建设范文第1篇

Abstract: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al social construction, is bound to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Smart City, and gradually tend to be intellig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lligent community is bound to becom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goals of community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ntelligent community management,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management department's information transfer path is too long, the information between departments and other issue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grid management,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grid manag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community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 the unifie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based on ArcSDE, and finally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and integration platform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lligent community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has high suitability.

关键词:智慧社区;管理系统;网格化管理

Key words: intelligent community system;management system;gri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092-03

0 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的投入越来越多,特别是在推动城市公共服务管理方面进行的各方投入,是开展社区网格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因此社区网格化建设和管理是城市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必然结果。城市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新兴的现代化城市管理模式,它利用电子网格化地图绘制技术,按照不同地区属地治理、地理规划、现状管理、便利管理等原则将社区划分为不同的单元管理网格,依据城市部件管理和城市事件问题管理,将各个部件和问题都赋予一个代码,并标注在对应的利用电子网格化绘制的地图中[1]。这样就可以利用移动通信手段对所管辖的范围实行分层、分级、全方位、全时段的管理。

近几年来智能化,智慧化的相关研究也在不断推进。一些专家和学者从研究 “智慧城市”的内涵外延、应用技术、平台构架及运行模式,逐步拓展到我国 “智慧社区”、“智慧家居”等管理应用领域。蔡艳、蒋力群等剖析了智慧社区的概念及发展,并针对重点城市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李逦、肖凌等剖析了在智慧社区中云技术的应用,并提出了如何借助云平台打造智慧社区[2]。总的来说,在现有的智慧社区建设中,最主流的还是将智慧社区划分为两个模块,三个系统,四个层次。2015年4月7日,住建部和科技部了国家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290个智慧城市试点。但是各地试点城市的社区管理工作均处在探究阶段,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技术规范版本不兼容,业务流程复杂,致使资源分配不均匀、反复建设、没有办法连续经营等问题。而且信息领域碎片化严重,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采集规范不一致,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导致信息不流通,不共享,有时甚至不同部门关于同一事项公示的信息还不统一,相互矛盾[3]。各个管理系统有各个管理部门单独辖管,中间并无有效统一的综合管理部门,这给智慧化社区的建设带来一定的难题。要想在社区网格化的基础上构建智慧社区,就必须要构建一个综合平台,方便汇总处理统一信息并分类发放到指定的部门进行解决。

1 网格化管理理念

1.1 网格化管理观点

目前网格化管理的观点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种:一,比较侧重资源的整合以及对资源的协同利用,它着重运用3S技术、地理编码技术和移动信息技术等相关技术,来完成市、区、街道和网格监督员的四级联动管理模式。二,比较侧重管理信息的优化,将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实时采集传输数据,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的管理体制。三,强调把信息化作为凭借,将各种管理服务资源集合汇总起来,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类问题,更好地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和不断发展的管理需要的一种新模式。总之,网格化的管理是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建立的,把所辖管的地区进行单元网格划分进行管理的一整套管理思路、手段的总称[4]。

1.2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基本做法

划分网格是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基本做法,它根据不同社区的实际情况和方便管理的原则将管辖的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为了避免推诿扯皮,出现问题责任不明的现象,每个工作人员应进行相关责任和任务的划分,共同负责处理网格内的相关事务。在网格化管理的责任划分上,每个网格可以分配3名工作人员,分别为网格协管员、网格管理员和网格督导员,他们分别由社区综合协管员、社区工作站专职人员和街道办事处挂点社区干部担任[5]。网格协管员作为网格的直接责任人,主要负责网格内不和谐因素的排查和汇报,另外也负责网格内信息的收集和汇总;网格管理员作为网格的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对网格协管员采集、排查的信息进行核查确认并录入系统,同时做好紧急信息的上报,矛盾纠纷的处理和工作的整治问题;网格督导员主要负责接受上级信息反馈,做好对网格工作的查看、指导和督促[6]。

2 基于网格化管理的智慧社区系统建设

2.1 空间数据化引擎

空间数据化引擎作为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主要是为了处理储存在关系数据库中的空间数据与运用程序之间的数据接口问题。ArcSDE很好地解决了存放在在数据之间复杂的拓扑关系,并且能够构建一个网络几何空间,运用空间索引机制来提升信息查询的速度,运用长事务和版本机制来完成多用户同时操作同一类型数据,运用特殊的表结构来完成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无缝集成[7]。这可以解决我们常见的社区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与保证数据库技术统一存放,管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要求相一致。ArcSDE的客户应用层将客户应用端分为直接客户端和间接客户端。直接客户端的客户直接访问的是ArcSDE的应用服务器,间接客户端的客户直接访问的是SQL引擎。ArcSDE原理示意图如图1。

2.2 节点建设

根据网格化管理的方法,对社区进行网格划分,对划分后的网格节点进行节点强度分析。节点强度的分析可以在网格拓扑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要进行节点强度分析需统计每个网格节点流通数据量的大小,请专家评估的每个节点的权重,然后将节点的流通数据量与该节点专家的评估权重结合起来,构建评价体系,得出节点强度评价结论。在节点强度最大的地方设置中心信息管理平台,将节点强度相等的点连接起来绘制等强度线,在网格的基础上布置节点强度网。同时可以在节点处设置节点级数据布局感知机制,尽可能地将计算部署到存有要处理的数据节点,使得 Map/Reduce任务在本节点的数据读取比率提高,减少从远程节点读取数据的操作,以便大大节省网络开销,提高信息检索速率[8]。

2.3 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信息搜集系统,通过线上,线下以及各种无线设备进行社区信息的收集,将搜集的信息上传到信息分类处理系统,按照信息所属管理类别,对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分类处理后的信息,上传至客户应用层的信息储存系统,对于信息流量比较大的节点可以启动信息缓存系统,将社区重复、多次搜索的同一信息可以分类存储在信息缓存系统中,可以大大提高信息查询效率,便于便客户快速查询。针对通过信息分类处理系统处理后分离出的紧急信息,可上传至紧急信息上报系统。紧急信息上报系统可以将分类判定好的紧急信息上传,重大紧急信息事件将直接传至决策层,有利于决策者快速并及时地做出决策,以便迅速解决相关问题。非重大紧急信息将直接传至工作层中的相关管理系统,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管理环节信息传达速度慢,容易失真的问题,而且所有汇总信息均在应用层的信息储存系统中,这样一个统一的信息储存平台就解决了信息领域碎片化严重,部门与部门之间采集信息规范不一致,信息不流通,不共享等问题。

“网格”起始于信息技术范畴,在网格化管理引进智慧社区建设中,信息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凭借构建的信息层,设立信息分类系统,将社区常住居民情况、人员流动情况和区域内部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各种商户情况等录入系统终端,对信息进行分类,建立对应的电子数据储存库。将电子数据储存库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社区公共服务储存区,设立公共服务系统,一部分为社区便民服务储存区,设立便民服务系统[9]。公共服务系统和便民服务系统全汇总存储在客户应用层,常用信息存在客户应用层的信息缓存系统中,便于提升客户查询信息速度。信息层各种系统实行全天运转制,社区居民、工作层管理人员都可以随时登录应用层进行相应的事务办理等。同时还可以将居民每天所用的移动电子设备与构建的电子数据库相连接,居民可以随时自愿更新相关有效信息,并建立奖励机制,以便提高相关服务工作的质量。

2.4 管理系统建设

根据社区管理基本工作内容将社区管理系统分为五个,即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系统,社区环境卫生管理系统,社区服务管理系统,社区卫生保健管理系统,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管理系统。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系统是包括社区的司法部门,公安部门,安全部门(包括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等部门组成的维护社区治安,对社区内的公共治安进行统一管理的管理系统。社区环境卫生管理系统是针对生活废弃物的处理,社区绿化,街道清扫等相关工作设立的管理系统。社区服务管理系统管理范围涵盖社区福利,社区公益,经济商业圈,智能物业等一系列便民活动及相关设施管理。社区卫生保健管理系统包括卫生防疫,计划生育,居民就诊等与社区居民健康息息相关各种事物。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系统包括教育系统,社区党建系统等。每个管理系统根据对应管理部门分类构建相应管理平台,这样每级服务管理平台有该级相关政府部门管辖,同时建立党员群众监督机制,可以通过短息,网络,电话,上门等投诉方式进行,实时监督,调动党员群众积极性,实现智慧社区全员参与,监督机制纳入管理系统成员绩效考核。(如图2)

以网格化管理基本做法为基础,在社区内部也实行网格划分、分配专们人员[10]。社区服务范围涵盖社区所有居民,包括常住居民和流动居民。当出现突发事件时,网格协管员作为网格的直接责任人,可以通过信息层,将收到的信息第一时间汇入信息分类系统,通过信息分类处理系统,自动上传至紧急信息上报系统,将信息报送至决策层,或者对应的管理系统,下达指派命令,指派事发区网格管理员及时到位,控制事态发展。

此外,依靠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将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网格化管理联合起来构建一个在线服务平台,实现智慧化管理与信息网格化管理的结合。对社区每个网格中的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服务资源等通过信息层进行分类整合处理,统一放入信息缓存系统,实现同一社区不同管理系统资源的共享,有效地解决了信息资源重复建设的问题。由社区网格督导员对所分管的网格实行全时段监控,社区网格协管员对所分管的网格实行信息资源的汇总,社区网格管理员对所分管的网格进行问题的及时处理和反馈,同时明确社区总负责人,从而在横向上实现统一管理,纵向上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

最后,基于网格化管理的智慧社区管理系统工作层涵盖了社区服务方方面面,除了事中,事后控制之外,还应建立事前控制机制,除了将社区系统建设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外另可加入传感设施,实行部分与整体总系统的挂接,同时加强管理监督中心的监督巡视工作,加强社区群众危险防护意识,及时应对一些可以避免的重大意外事件。

3 结语

将网格化管理与智慧社区管理相结合,根据区域情况布置智慧社区网格,设置社区网格关键节点。在ArcSDE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有效地解决了部门间信息壁垒问题,加强了部门与部门间的联系,提高了社区管理的办事效率。搭建了一个智慧社区管理系统平台,构建信息分类上报系统,减少了管理部门间不必要的决策,避免了信息下达过程中的失真。网格化管理的实施为智慧社区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与智慧社区的结合,有效地整和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信息分割的局面,为智慧社区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基础,智慧社区系统的构建可以适用不同区域,便于在不同区域推广。

参考文献:

[1]吴道军.城市地下空间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软件产业与工程,2015.

[2]张燕,余庆泽.我国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构架与应用功能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

[3]王万华.大数据时代与行政权力机制转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

[4]管婷婷.浅析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管理的预警机制[J].网友世界,2013.

[5]朱彦.网格化管理:智慧社区发展的黄金产业[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15.

[6]韩江.街道、社区网格化综合治理模式的实践[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1(1):70-71.

[7]袁荣建.基于ArcSDE的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3.

[8]何文婷,刘健,袁庆升,张军伟,董欢庆,刘振军.支持 Hadoop大数据访问的pNFS框架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6.

网格信息化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建档案;城乡一体网格化模式;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建档案管理的问题日益紧迫。所谓的城建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将城建档案管理发展成为集资料收集、编研、信息化于一体的管理体系和窗口服务体系,这样不仅可以为城镇化建设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还能为社会单位、企事业单位等提供了民生服务。因此,本文就城建档案城乡一体网格化模式进行了思考,对城镇化建设中城建档案建立网格化管理与服务模式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以期能为有关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1.城建档案网格化是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需要

城建档案通过构建网格化的体系,是城镇化建设中对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收集、管理、服务、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一是可以实现使从(市、区)城建档案向乡镇(街道)乃至村(社区)释放管理利用服务的功能;二是可以实现城乡均等化管理服务;三是可以构建城建档案乡镇(街道)便民服务圈,从本质上建立城建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城乡一体的均等化;四是可以通过建立城建档案网格化运行体制机制,形成一套统一规范的标准,有效提高其查询和开发利用的绩效,并使其在公共服务中成为及早发现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桥梁纽带,使城建档案事业在城镇化建设中得到更好地发展。

建立城建档案的网格化,优势十分明显,信息资源和开发利用的空间比较广阔。笔者认为城建档案网格化的目标是:以建设美丽城镇、乡(村)、街道(社区)为宗旨;以民生为本,服务基层、服务社会、服务百姓为根本;以数字化、信息化为为保障,在城镇化建设中形成城乡一体管理和服务的运行机制。其管理服务的主体是(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是城乡城建档案服务的“三级”主体,而且是一个兼容政府对城建档案管理的“三级”责任主体。其目的是要实现在城镇化建设中实现城乡一体的网格化,较好的促进城建档案事业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式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城镇服务。

2.城建档案网格化的运行体制机制

城建档案在城镇化建设中要实现城乡一体的网格化模式,关键是要建立健全一套完完善、可操作性强、运行可靠的网格化运行体制机制,并既能适应政府转变职能,符合小政府大服务的发展方向,又能使乡镇(街道)、村(社区)在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功能得到放大,更能使市城建档案的管理服务开发利用的功能在城镇化建设中能有效向乡镇(街道)、村(社区)释放和辐射功能。

2.1设置一级(A级)网格

(市、区)现有的城建档案机构为一级网格。要依托原有人才、装备、技术保障、信息化系统、平台服务系统等优势,以适应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信息系统升级扩容,向城乡一体的路(高架)、桥(高架)、水,电、气、地下建筑、隧道以及绿化景点、景观景点等各个有关城建领域全方位拓宽延伸,建立起综合性的城镇(乡)一体格局的城建大档案,形成利用服务内容丰富的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扭转以往行业块块多、小而散的城建档案管理服务条块现状。

2.2设置二级(B级)网格

乡镇(街道)要建立为二级网格城建档案科(室)。努力适应城镇化建设对城建档案管理、开发利用的需要,接受(市、区)城建档案管理服务利用功能的拓宽延伸和辐射,实现城(镇)乡的有效对接,担当起城建化建设赋予的职能。在二级网格内建立的城建档案科(室),其机构性质可以是乡镇(街道)内设的独立的科室,也可以是(市、区)城建档案馆的派出机构。为了使一、二级网格在业务上达到规范统一,同时便于管理,二级网格内的城建档案科(室)作为双重领导的派出机构比较妥善,在业务上接受上级城建档案部门的领导,在行政上接受乡镇(街道)的领导,既可以加强行政领导,便于工作的开展,又可以对其业务工作加强领导,实现城乡建设档案业务工作一盘棋。其职责有别于(市、区)档案部门:负责辖区内城建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社会单位、项目建设和监理单位、广大群众对城建档案的法制意识;深入项目建设、施工、监理、企事业等社会单位,对城建信息资料收集、整理、移交等业务工作开展指导和监督;对已收集的资料进行基本整理、及时移交上级城建档案部门;向社会单位、村(社区)等基层单位、群众提供城建档案信息的查询服务。为了使乡镇(街道)管理服务功能得到有效释放,还要为本级和村(社区)培训专业人才,配备适应功能需求的专业人员,配备和(市、区)功能相匹配的信息化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和许可条件在村(社区)中心服务圈设置窗口服务平台,实现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收集最大化、信息化服务最大化、利用价值最大化、便民服务区域半径的最小化。

2.3设置三级(C级)网格

在乡(镇)的村、城镇社区建立城建档案管理服务保障站。形成覆盖城乡一体的“三级”(A、B、C)网格,从而在城镇化建设为社会单位、基层单位提供城建档案优质的管理和服务,并缩小其半径服务圈。笔者认为:在农村(村)社区服务中心,城镇社区服务中心,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建立的城建档案管理服务保障站,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上级档案部门建立起统一的信息化系统、网络服务平台,这是在城镇化建设中,实现城乡一体城建档案“三级”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和运行体制机制的重要一环。

农村(村)和城镇社区是最基层的组织单元,是在城镇化建设中实现城建档案城乡一体化管理服务的第一站。他们和社会单位、百姓联系最直接、最密切,在他们脑中、心中、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可收集、有利用价值的城建、古建筑、古村落等城建档案的信息资源,假如这些信息资源能得到充分的收集、开发利用,势必将在城镇化建设中有力推动城建档案事业的大发展,信息资源的大扩容,信息数据大扩盘,信息容量的大升级。因此,在农村(村)和城镇社区,建立起第“三级”(C级)城建档案网格,对城建档案综合性的开发利用具有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也说明城镇化建设给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发展良机。

3.城建档案网格化数字信息平台

城镇“三级”网格化的建立,为城建档案的收集、管理、开发、服务利用提供了一个有效运行的体制机制,为城建档案在城镇化建设中实现城乡一体化,为实现其利用价值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三级网格化运行的体制机制要体现便民和服务基层的宗旨,要体现城(镇)乡一体,要体现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这就要求在网格内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化服务管理,此为城建档案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建立的数字信息平台应使系统要成为能及时升级、扩容、更新、信息、提供最新查询、利用服务项目,并能对三级城建档案部门的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工作,实现动态监测、绩效考核的等综合性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管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扫描技术、声像技术和多媒体等技术实现。在城镇化建设中城建档案的管理、开发、利用、服务,通过A、B、C“三级”信息网格化系统,达到服务利用价值的最大化。

通过在城镇化建设中对城建档案工作的调研和实践,笔者认为:作为地级市以下的(市、区)和乡镇(街道)、农村(村)和城镇社区,是城镇化建设中城建档案“三级”管理服务网格的责任主体、是组织实施的执行主体,从而形成城(镇)乡一体管理服务、开发利用的“三级”网格信息化系统和运行的体制机制。这是城镇化建设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

4.结语

综上所述,城乡网格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科学的城乡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城镇化的发展建设,还对社会单位、企事业单位等有积极作用。本文就城建档案城乡一体网格化模式进行了思考,期望能为有关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科]

【参考文献】

网格信息化建设范文第3篇

1.1网格的概念

网格是一个集成的计算与资源环境。IanFoste和CarlKesselman指出:“网格是构筑在互联网上的一组新技术,它将高速互联网、高性能计算机、大型数据库、传感器、远程设备等等资源融为一体,为科技人员和普通百姓提供更多的资源、功能和交往互性。互联网主要为人们提供电子邮件、网页浏览的通信功能,而网格更多更强,它还能让人们透明地使用计算、存储等其他资源”[5]。网格能够充分吸纳各种计算资源,并将其转化成一种随处可得的、可靠的、标准的同时也是经济的计算能力,这里的计算资源还包括网络通信能力、数据资料、仪器设备等各种相关的资源。网格给最终的使用者提供的是与地理位置和具体的计算设施无关的通用的计算能力[4]。网格是高性能计算机、数据源、因特网3种技术的有机组合和发展,主要包括网格节点、数据库、贵重仪表、可视化设备、宽带主干网和网格软件6部分。其中,网格节点是一些高性能的计算机;数据库是存储信息和数据的“仓库”;贵重仪器包括各种科学仪器和精细打印设备;网格软件包括网格操作系统、网格编程与使用环境以及网格应用程序[5]。中国科学院李国杰院士认为:“网格不同于国外正在搞的In-ternet或下一代Internet(NGI),网格可以称作是第3代In-terne,t其主要特点是不仅仅包括计算机和网页,而且包括各种信息资源,如数据库、软件以及各种信息获取设备等,它们都连接成一个整体,整个网络如同一台巨大无比的计算机,向每个用户提供一体化的服务”[4]。

1.2网格计算

1.2.1网格是一种技术,基于网格的问题求解就是网格计算。狭义的网格一般被称为计算网格(ComputationalGrid),即主要用于解决科学与工程计算问题的网格[4]。网格计算的目标是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以指导行业和企业中各个部门的资源进行行业或企业整体上的统一规划、部署、整合和共享,而不仅仅是行业或大企业中的各个部门自己规划、占有和使用资源。这种思想的沟通和认同对行业和企业至关重要,它的实施是一个根本性的系统决策,将提升或改变整个行业或企业信息系统的规划部署、运行和管理机制[7]。为了达到多种类型的分布资源共享和协作,网格计算技术必须解决多个层次的资源共享和合作,制定网格的标准,将Internet从通讯和信息交互的平台提升到资源共享的平台。目前并行计算、分布计算中间件等现行技术研究目标和网格计算技术目标有较大的差别,远远没有解决多组织之间资源的共享问题,以及广域范围的多系统之间联合处理和计算等网格计算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因此,网格计算技术研究具有独特性、紧迫性和挑战性。

1.2.2GlobusToolkit4。Globus项目是目前国际上最有影响的网格计算项目之一。目前,Globus项目把在商业计算领域中WebService技术融合在一起,不仅仅局限于科学计算领域,而且能够对各种商业应用进行广泛的、基础性的网格环境支持,实现更方便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从而对商业模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Globus对信息安全、资源管理、信息服务、数据管理以及应用开发环境等网格计算的关键理论和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开发出能在多种平台上运行的网格计算工具包软件(GlobusToolkit),能够用来帮助规划和组建大型的网格试验和应用平台,开发适合大型网格系统运行的大型应用程序。

1.3网格的特点

1.3.1网格是通过各种综合计算机、数据、设备和服务等资源的公用基础设施。随着网格技术逐步成熟,建立地理分布遍布全国或世界的大型资源节点,集成网络上的多个资源,联合向全社会按需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类似于电力网格,电网中的电力资源来自何方、使用什么原料发电的、采用哪种传输方式等,人们都可以不关心,也无需知道。但当需要使用电力时,只要把电器的标准电源插头接入标准插座就可以了。网格,这种特殊的基础设施,将使用户如同今天人们按需使用电力一样,无需在用户端配套大量的全套计算机系统和复杂软件,就可以简便地得到网格提供的各种服务。

1.3.2网格与因特网的区别[5]。网格的出现实现了网络的完全共享,通过众多结点计算机整合而成的“超级计算机”的协同工作,网格就能非常方便、迅速、准确地完成各种复杂的科学计算任务。因特网只是通过网页的形式把全球计算机联为一体,各个机构和公司可以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为用户提供相应的信息,但用户必须通过一定的网址或搜索引擎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且找到的信息往往是重复繁杂的。网格的体系结构将比因特网更能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网格则是把这些计算机上的所有资源和知识孤岛联为一体,在逻辑上就像一台机器。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网上的各种资源,就像使用自己计算机上的资源。因特网通过网页为用户提供共享信息,或者通过专门的FTP网站共享部分软件等资源,但其适用范围却很小,而网格能够共享的资源范围则可以无限大,它包括网络服务、应用软件、数据、信息、知识以及计算机、雷达、家用电器等设备和仪器,并具有面向用户和透明性的特点,用户可以在不考虑资源物理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网格来方便的使用这些资源。

2基于网格技术的农业信息共享平台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农业信息化奠定了基础。随着计算机和GIS等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宏观管理中,以及现代的集约式精细农业发展,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都将逐步应用于农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精细化、自动化、远程化和虚拟化[8]。目前网络带宽成为信息高速传输的瓶颈,机器性能成为快速与大容量计算的障碍。网格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将网格技术引入农业领域会极大地促进农业中诸多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农业信息化质的飞跃。网格技术的巨大优势是比较明显地降低建立网站和提供网络服务的成本。农业领域是一个多行业、多部门、分布广泛的大社会,农业信息网格平台建设意义深远、工程浩大,是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基础设施,包括硬件、软件和网格组织[9]。网格的许多平台和资源都是共享的,它将分布在各地的计算机、数据、信息、知识等组织成一个逻辑整体,在此基础上运行各自的应用网格,提供各种一体化信息服务的信息基础设施。农业网格可以分为农业信息网格、农业科技教育网格、农业技术推广网格等。农业信息网格把各省农业信息网、地区县市农业信息网整合起来;农业科技教育网格把国家农业科技网、国家农业教育网、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网、各农业院校网、地区县市农业科教网整合起来;农业技术推广网格把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网、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网、地区县市农业技术推广网整合起来。在信息网格中,资源被统一管理和使用,用户可以通过网格操作系统透明地使用整个网络资源。网格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智能信息平台,创建一种基于因特网的新一代信息平台和软件基础设施。在这个平台上,信息处理是分布式、协作和智能化的,用户可以通过单一入口访问所有信息,而不是像目前的因特网那样,用户需要自己在成千上万的网站中去寻找合适的信息。农业网络共享可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联互通、协同工作,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3基于网格技术的农业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

网格的建造必须遵照一定的原则来进行,否则就很难把网格建好。农业科学数据经几年的运作,已初具规模。当前,我国可以在已有涉农网络的基础上,构建基于服务网格的农业信息化共享平台。建议平台的建设由点及面、逐步推广,充分利用Globus等成熟网格开发平台,降低研发风险。农业信息服务网格构建研究,将为农业网格构建提供经验,并培养、造就一批农业网格研究、开发人才。

3.1平台框架模型

为基于服务网格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共享平台框架。该框架符合OGSA阐述的结构,并在该基础上进行了扩展,使之成为符合农业信息化服务共享要求的框架。

3.1.1网格安全基础设施:主要处理安全认证和异常管理功能。安全认证主要包括对服务的调用和访问必须经过授权和验证以及对传递的消息和数据进行加密解密操作。网格资源分配管理:主要负责解析客户端的请求,然后完成对资源调用请求的分解处理、对任务的调度处理以及对调用任务的管理工作。网格服务部署:主要负责对的网格服务进行描述,以便其他节点可以发现该服务。由于网格的动态性,该部分必须动态地更新本地节点提供的服务。服务目录管理:主要完成对网格环境中信息地发现、注册、查询、修改等功能,为客户端提供对网格环境的一个真实、实时的动态反映。

3.2实施步骤

实施基于服务网格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共享平台要突破许多障碍。一些是技术上的,另一些是非技术的,涉及到管理、体制等问题。因此,实施如下策略是必要的。

(1)从所有涉农网络机构中选择一两个来构造一个样板,采用Globus计算工具包软件开发农业信息化网格服务共享平台。其他涉农网络机构遵照Globus协议规范接入即可,无需增加硬件设备,可以降低投资风险。主要需要解决各种技术和非技术问题,并展示出实施网格后的得与失。

(2)根据样板的建设提供所用用户需求和担心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在样板中进行检验。

网格信息化建设范文第4篇

1、栅格的基本概念

栅格这个名词是从电力输电网而来的。由于电力资源有电力栅格,人类可以很方便的从墙上的插座获取强大的电力资源。人们设想把自己的计算机插入信息栅格,像获得电力资源一样获得所需各种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

我们还可以对栅格的概念进一步解释,帮助我们对全球信息栅格理解。从空间拓扑上看,栅格是由一组纵横交叉的线连成的几何图,从物理存在上看,有提供电力资源的电力栅格、帮助判别地理位置的地图栅格、由各种交通工具和道路组成的运输栅格、描述高性能计算项目的分布式计算设施,称作计算栅格,计算栅格是分布式计算设施,将互联网上分散做各种资源(计算、存储、软件、信息、短识)连接起来,为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提供所需的服务。利用栅格可以共享资源、协同工作,栅格大小可以是单一的一个小组,也可以是项目的集群栅格,直至为地球上任何地点的用户提供服务,称为全球信息栅格。

栅格的定义是由美国的伊恩福斯特(Ian Foster)在1999年出版的《栅格:未来计算结构的蓝图》一书中提出的。Ian Foster是美国阿岗(Argonne)国家实验室资深科学家、美国栅格项目领导人。他为栅格所下的定义是:栅格是构筑在Internet上的一组新型技术,它将高速互联网、高性能计算机、大型数据库、传感器、远程设备等融为一体,为科技人员和普通用户提供更多的资源、功能和交互。

2、栅格的时代背景

(1)开发全球信息栅格的原因。

在全球信息栅格之前,美国国防部已有C4ISR指挥信息系统,该系统为增强美军战斗力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儿次较大的实战中美军发现该系统存在严重的先天不足。

①C4ISR指挥信息系统没有实现全球网络化;

②C4ISR指挥信息系统没有实现对大量战场信息的加工;

③C4ISR指挥信息系统无法实现设备兼容。

(2)1999年9月,美国防部主管信息办公室首次提出“全球信息栅格”概念。

所谓全球信息栅格(Global Information Grid),简称GIG,就是由可以链接到全球任意两点或多点的信息传输能力、相关实现软件和对信息进行传输处理的操作使用人员组成的栅格化信息综合体。GIG是全球互连的,用于收集、处理、存储、散布信息并能根据作战单元、决策人员和支持人员的要求来管理信息的集合。GIG包括自有的和租借的通信与计算机系统以及服务、软件、数据、安全服务等其他获取信息优势所必需的有关服务,此外GIG还包括美国全国性安全系统。GIG为所有作战地点提供性能,它还提供了与联合部队、盟国和非国防部用户与系统的接口。

2001年9月,美国防部在《网络中心战报告》中提出了建设“全球信息栅格网(GIG)”计划。该报告指出:“全球信息栅格网”是在全球范围内工作的一个超大规模信息系统,它能提供一整套增值功能来支援信息处理、存储与传送,并实现人网互动、网络管理、信息分发管理、信息保障等功能的最优化;这些功能“充分交织、融合,以实现大系统之互通”,以实时方式和真实图像向所有官兵提供全面的态势感知能力。根据美国防部的计划,到2010年GIG将初步建成,预计最终将于2020年建设完成。

“全球信息栅格”(GIG)就是一个将美军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感器网、计算机网和武器平台网联为一体的全球性信息化作战空间网。它能根据每个用户的需求,向其推荐信息和作战知识,为陆、海、空军和海军陆战队官兵提供数据。“全球信息栅格”将作为美军未来的数据中枢,《2020联合构想》的实现载体,是未来战争能否从以武器平台为中心转向以网络为中心的关键,是网络中心战的“神经中枢”。

“全球信息栅格”具有全球互联、终端对终端的信息传输能力,可应作战人员、决策层和支援人员的需要对作战空间的信息进行收集、处理、贮存和分发。“全球信息栅格”拥有向所有的行动地点(包括基地、机动平台、部署地点、兵营、哨所等)提供所需作战空间信息的各种能力。它可以通用作战图像的形式向作战部队提供战场态势信息。美军认为GIG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实现全球的信息无缝链接和信息共享,进而全面实现互操作。但美军也指出,网络中心战不是将战争移交给网络,它是通过GIG更有效地利用战场信息和战争资源使部队的作战能力得以最大的发挥。

全球信息栅格将把世界各地的美军指战员连接起来,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为他们提供联合作战所必须的数据、应用软件和通信能力,以获取信息优势和决策优势,支持“网络中心战”。

全球信息栅格包含三个交织在一起的组成部分:传感器栅格、交战栅格和信息栅格。传感器栅格可以被视为安装在信息栅格上的传感器的集合;交战栅格可以被视为安装在信息栅格上的射击武器的集合;信息栅格是一个信息环境,它提供通信、信息处理、信息贮藏和增值服务,以便用户能发现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换信息。

3、栅格的发展历程

GIG的发展与美军正在进行的新军事变革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战略需求的内在驱动和作战理论的有力牵引。1996年美军的《2010年联合构想》提出建立通用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2000年的《2020年联合构想》进一步指出“信息优势……可以通过发展全球信息栅格的概念来创建”。二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大力推动。研究、发展各种栅格是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栅格软件产品已经出现,各种栅格已呈现雏形,利用现成的商业技术和产品来推动军队现代化建设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美军利用栅格思想开发了数个先进的信息系统,以支持其指挥控制系统的能力。如1995年提出的高级战场信息系统构想和武士C4I系统;1998年提出的网络中心战理论,包含信息栅格、传感器栅格和射击器栅格。

内涵

1、从体系结构上看

GIG一改大多数C4ISR 系统纵向一条线或组网一个面的链接模式,按照联合作战体系结构,科学地联接成一体化的系统,建立栅格状的信息网系,以便从结构上为实现全球任意点、不同需求之间的信息沟通提供环境条件。它很可能以开放系统互连模式的分层结构为基础,这种结构的优势在于能够使任何一层实现技术升级而不影响其它各层。

2、从系统组成上看

GIG将系统分为基础、通信、计算、全球应用和使用人员五个层次。基础层次包括体系结构、频谱分配、法规标准、管理措施等;通信层次包括光纤、卫星、无线通信以及国防基础信息系统网、远程接入点、移动用户管理业务;计算层次包括网络服务、软件管理、各类数据库和电子邮件;全球应用层次包括全球指挥控制系统、全球战斗支持系统、日常事务处理程序以及医疗保障系统等;使用人员层次包括陆、海、空、天军及特种部队等。

3、从技术体制上看

GIG包括了多种专用或租借的通信计算机系统和设备、各种软件(含应用软件)和数据,安全服务设备,以及有助于谋求信息优势的其他相关技术。

4、从处理程序上看

GIG可区分处理各类信息的优先等级。美军认为,信息交换需求应分为几个不同的部分,在GIG中,信息交换的需求量依次为武器控制(约占 1/3),指挥控制(约占1/5),非战争的军事行动OOTW(约占1/5弱),战场防护,情报、侦察与监视,通信与计算以及勤务保障等。

特点

1、信息获取全球化

GIG是国防信息系统网的延伸和发展,是覆盖全球的军事行动信息采集和,不受地域、天候、时间的限制,真正可以实现“哪里有信息,哪里就能上网”,“谁要获取信息,谁就能上网”。

2、信息交换全维化

据有关报道,美国著名思想库兰德公司受美空军委托于2001年提出了一份研究报告,即《全球信息栅格:做什么?谁来用?》,提出了“局部提供全球共享”的思想。GIG可以把这种“全球共享”,通过全维、立体、多频谱、多节点的栅格化信息交换来实现,大大拓展了C4ISR的功能。

3、信息处理智能化

GIG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由“谋求信息优势”向“谋求决策优势”转化,变“四个任意”为“四个正确”,即: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信息以正确的形式传递到正确的接收者手中,同时压制敌方谋求同样能力的企图,从而将信息获取能力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科学决策能力和作战能力。

这种信息处理智能化的特点来自于栅格技术能生产知识的特性,这是与互联网的质的区别。互联网本身不创造或生产知识,人们都是先把信息或知识用其它方式生产出来以后,再放到网上,供用户查找。而栅格则能根据用户的要求自动地生产知识。在生产知识的过程中,高性能的计算机将起到关键作用。它把从数据源(传感器、贵重设备、数据库、信息库等等)得到的原始数据 ,运行特定的程序加工成信息和知识,供决策层使用。

4、信息设施兼容化

GIG与C4ISR的重要差异还在于,C4ISR主要是计算机与通信设施的联网,而GIG中既包含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栅格,也包含传感器栅格和武器平台栅格,强调从传感器到射击器的全程信息一体化兼容,实现任何能发送和接收“0”、“1”数字信号的设备均能与GIG相联,从而提升整体战斗力水平。

5、信息防护安全化

安全性是GIG实施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也是GIG关注的主要内容。美军对GIG信息保护的基本策略是多层设置、纵深防护。在网络、链路、计算机环境和基础设施等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维向都建立一套最低限度的防护能力。

体系

1、结构框架

GIG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系统,包括所有军队专用的和租用的通信与计算系统,以及这些系统的各种软件、数据、应用、服务和保密业务。GIG框架分为5层,参见图1。GIG将通过强大的信息处理和无缝隙通信能力,为位于全球所有作战地点的美军基地、指挥所、武器平台提供所需的作战信息。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信息以正确的形式送交给正确的接收者,确保建立和保持完成联合作战使命所必需的信息优势和决策优势。

2、参考模型

GIG体系结构的设计与开发以通信和计算系统为依托,目标是将国防部范围内具有不同体系结构的各种信息系统综合集成为具有单一体系结构的系统,从而成为系统的系统 (system of systems) ,解决各类信息系统的集成和互操作问题。GIG体系结构可以从作战视图、系统视图和技术视图3个角度进行描述,参见图2。

发展措施

目前,美军的GIG还处于顶层设计阶段。为了进一步的整合,必须采取下列措施:

1、提高连通性

通过采用标准的保密和非保密的电话技术,话音连通性已经得到极大的改进。但是,目前的话音和数据几乎还是完全独立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民用工业还不能可靠而无缝地实现互联网协议话音(VoIP)标准。目前,还缺乏发展VoIP技术和异步传输模式(ATM)话音技术的动力。事实上,标准电话设备正在向更多的战术部队梯队扩散,但这些梯队还没有解决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带宽需求问题。另外,对机系统来说,只有采用1553B数据总线的少数指挥控制平台可以使用IP协议。

2、增加带宽

新兴的服务质量(QoS)方法可改进带宽的使用。目前的传输方法是给话音、数据和电视会议,分配固定份额的带宽,而服务质量方法则结合ATM或IP技术,可以在上述业务之间,或在上述业务与其它业务之间,实现有管理的带宽共享。数量很少的最高优先级用户,能够根据需要获得带宽,数量较多的次优先级用户,则在“互不干扰”的基础上,利用可以利用的带宽。但是在国防部门,目前还没有广泛使用服务质量方法。实际上,国防部对网络应有优先需求,以确保按优先次序处理各个信息单元。

3、提高互操作性

由于现在还没有建立能满足公认的联合信息需求的国防部数据库,因此,还不能通过需求生成系统来确保互操作性的工作。目前的无线电波形,也限制了互操作性。正在实施的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的传统波形计划,其目的是使所有部队都能通过软件来定义无线电电台所使用的所有传统波形。传统的保密话音协议,也限制了地面部队和海上部队之间的互操作性。传统的多路复用设备也是如此,陆军、空军和海军部队之间的卫星通信的多路复用设备都不能互操作。

4、提高安全保密性

国防部确定采用公用密钥基础设施来提高GIG的安全保密性,进一步结合使用加密数据库和入侵检测系统。传统的加密机正在被使用分组加密的新型加密机所取代,但这种加密机不支持服务质量(QoS)方法。

5、制定共同的技术标准

建设GIG必须制定一整套合理的原则,发展统一的结构,克服其复杂性和多样性。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保证执行程序和结构的互相一致。统一结构的一个关键是要有一套共同的技术标准。国防部联合技术体系规定了一套最基本的、用于装备新系统或对现有系统进行升级的标准和测量。由于该体系包含大量标准,因此,还要制定适用于网络应用的具体标准。

启示

GIG的建设与加速发展不仅给世界新的军事变革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且给我们带来了如下启示:

1、应进一步推进军事信息网络化建设

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以宽带、大容量、数字化的网络传输能力为基础和前提,所以,加快军队的信息网络化建设,特别是末端建设和移动网络的建设势在必行。

2、应进一步深化对信息化战争的认识

不断提高信息化战争在研究现代高技术战争、特别是军事斗争准备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加速实现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根本性转化。

3、应进一步提高一体化建设水平

未来作战是联合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真正一体化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只有加快建设和发展适合自己国情的综合集成系统,才能真正实现情报侦察、预警探测、信息对抗,特别是武器平台控制的现代化目标。

网格信息化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格;实验室档案;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9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05-1279-02

Lab Archive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Based on Grid

YE Wen-li

(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lab archives information are also gradually digitized and diversity, the original paper archives have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actual needs, so this paper provide the lab archive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based on grid, through the grid tool category the lab archives information, and through using the idle computer resources of lab to construct the digital lab archives.

Key words: grid; lab archives; information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以及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推广使用, 信息在诸多资源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而目前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 才能够冲破档案管理利用的种种局限, 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 从档案的保管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 更积极主动地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例如,目前国外很多高校,已经把档案信息进行加工利用,并通过相应的网站向社会提供档案信息的查询[1]。近年来,网格计算正逐步成为整合信息的有力工具,利用网格计算提升现有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已经成为共识,本文结合实际工作,探讨了网格计算在实验室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策略。

2 网格计算与档案信息化管理

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就是一个集成的计算环境,网格是借鉴电力网的概念提出来的,构建网格的最终目的是希望用户在使用网格计算能力时,如同使用家庭电力一样方便。用户在使用电力时,不需要知道它来自来自何处,也不要知道它以何种方式传输。网格也希望给最终的使用者提供与地理位置无关、与具体的计算设施无关的通用计算能力。网格能够吸纳各种计算资源,并将它们转化成一种随处可得的、可靠的、标准的、经济的计算能力。除了各种类型的计算机,这里的计算资源还包括网络通信能力、数据资料、仪器设备、甚至是人等各种相关的资源。基于网格的问题求解就是网格计算。其应用包括分布式计算、高吞吐量计算、协同工程和数据查询等诸多功能[2-3]。

网格计算的优势在于不仅能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还能实现计算机硬件及其他电子设备的共享,利用网格中其他实验室中闲置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为用户查询和数据处理服务;也可以利用存储虚拟化技术进行网络存储,整合闲置的存储资源。存储虚拟化是指将物理的存储设备以逻辑的形式呈现。将网络中的存储设备视为一个或多个存储池进行数据存取,而不用考虑信息具体存放在哪台设备上。利用网格计算来改善数据管理所带来的好处是简化管理;降低管理的复杂性;提高存储设备的利用率。此外,随着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数字化档案信息量越来越大。而网格计算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更好地解决海量数据的计算处理和分析问题;它能将分布在不同地域的计算机链接在一起,用户只需通过客户端发出要求计算的指令。网格就能把这些任务调配给各个计算机执行,然后将各个计算机计算出来的结果汇总反馈给用户。

3 基于网格的实验室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结构

网格计算可以将互联网上的多台计算机构成一个虚拟的计算机平台。网格体系结构是关于如何建造网格的技术描述。由美国多家机构联合开发的Globus Toolkit 已成为网格计算的主要标准[4-6], 按照该标准,网格体系结构模型包括采用本地服务层、核心服务层、高层服务与工具层、应用层。本文结合实验室档案信息管理的应用现状,对该体系结构加以简化。具体来说, 网格环境下的实验室档案信息化管理结构体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网格资源层:即由分布在 Internet上的各类资源组成,包括各类主机、工作站 ,它们是异构的,可运行在多种操作系统下,也可以是上述机型的机群系统、大型存储设备、移动设备、数据库或其他设备 (涵盖目前各单位能上网的信息与电子档案数据库 )。

2)网格中间件(middle ware):即一系列工具和协议软件。其功能是屏蔽网格资源层中异构资源的差异和地理上的分布性,管理分布的计算、储存、网络等资源,提供实现应用之间的可交互性和互操作性,包括电子档案使用者登录、安全和服务质量控制,提供必要的网格信息供网格浏览器查找所需资源,向网格应用层提供透明、一致的使用接口。

3)网格应用层:即网格上用户的应用程序。用户对网格系统提出自己的要求,包括所需资源和相关信息。用户可使用网格应用程序,直接向网格层中间件服务层提出要求,或者用户利用网格语言编程环境,编写自己的网格程序提交给网格中间件。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 Web在远程资源上提交数据和收集结果。

4 基于网格的实验室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网络模型

网格计算为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基于网格计算的实验室档案信息管理,其目标就是通过网格的信息管理技术来屏蔽异构信息化档案平台之间的差异,实现异构平台之间的互连,对外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形成一体化的数字档案信息库,用户可以借助局域网、政务网或公共信息网来查询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同时通过网格节点之间的协作来减轻整个网络内服务器的网络负载,提高服务质量。其实验网络模型如图1所示。

数字化的实验室档案信息不仅包括文字和图片信息,还包括声音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考虑到这些多媒体档案信息对于计算机的处理能力要求比较高,而目前的实验室网络中有很多的计算机处理器和存储器资源却大面积的处于闲置状态,所以通过采用网格,来把这些处于长时间闲置的计算机处理器和存储器资源来构造成档案数据机群,通过这些计算机群之间的通信交互协作,来提供满足于客户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化数据。

5 结论

网格计算对多样化的实验室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影响是全面的。它必将推动实验室档案信息化的发展,也将为实现数字化实验室档案信息的收集、管理、和利用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随着我国互联网环境的快速发展,基于网格计算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将成为未来的趋势。从而为社会用户提供详尽的增值服务。

参考文献:

[1] 周林兴,苏君华.中外档案网站比较[J].中国档案,2003,(9):42-43.

[2] 胡凯.网络计算新技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 都志辉,陈渝,刘鹏.网格计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 徐志伟,冯百明,李伟.网格计算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