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格化示范创建工作计划

网格化示范创建工作计划

网格化示范创建工作计划

网格化示范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坚持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和谐人口、幸福计生”和全市人口计生工作总体要求,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首要任务,以规范服务管理、加强基础建设、解决突出问题、促进任务落实为重点,抓基层打基础,抓后进促平衡,以开展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建设年和示范单位“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继续深化计划生育“三自”模式示范村创建活动,不断提升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水平,全面提高基层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促进全市人口计生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

按照实事求是、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深入扎实地组织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2013年为基层基础规范年,重点在抓规范上见成效;2014年为基层基础强化年,重点在解决突出问题上见成效;2015年为基层基础提升年,重点在提升基层服务管理能力、建立完善基层长效工作机制上建成效。

按照“无违法生育、无大月份引产、无‘两非’行为、无出生人口瞒漏报、无应落实节育措施未落实人员、无非正常上访”(以下简称“六无”)的标准,深入开展计划生育示范县、乡、村“三级联创”活动。对连续3年达到“六无”标准的村(居),由县级审核命名为计划生育“合格村(居)”,对合格村(居)达到60%以上的乡(镇、街),由县级审核命名为计划生育“合格乡(镇、街)”;对连续4年达到“六无”标准的村(居),由市级审核命名为计划生育“先进村(居)”,对先进村(居)达到60%以上的乡(镇、街),由市级审核命名为计划生育“先进乡(镇、街)”,对先进乡(镇、街)达到60%以上的县(市、区),由市级审核命名为计划生育“先进县(市、区)”;对连续5年达到“六无”标准的村(居),经市级审核推荐、省级验收合格后命名为计划生育“示范村(居)”,对示范村居达到60%以上的乡(镇、街),经市级审核推荐、省级验收合格后命名为计划生育“示范乡(镇、街)”,对示范乡(镇、街)达到60%以上的县(市、区),经市级审核推荐、省级验收合格后命名为计划生育“示范县(市、区)”。

三、工作要求

(一)全面加强基层计生机构、队伍、阵地等基础建设,为基层开展工作提供保障。按照省、市要求,配齐配强基层计生工作队伍。每个乡镇至少配备2名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人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具有医学专业执业资格,选聘一名素质高、能力强的计生协会常务副会长。村级计划生育专职主任要按照“年轻化、知识化、女性化”的标准,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实行“乡聘、村用、县备案、工资统筹发放”,公开推选村级会长、秘书长和会员组长。加强城市社区计划生育队伍网络建设,配齐配强社区专职主任和协管员。村级计划生育专职主任报酬,应达到村支部书记报酬的80%。在政府机构改革、社区建设和基层组织换届过程中,计划生育基层机构、队伍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加强乡(镇、街)和村(居)计生服务站室、人口文化阵地的规范化建设,根据工作需要,更新完善设施、设备,加强技术人员教育培训,提升服务水平。

(二)进一步明确基层计划生育管理责任,做到各负其责、各尽其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辖的区域内做到计划生育管理责任全覆盖,包括辖区内所有村、社区和各类单位及责任人。在农村,继续抓好“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和计生主任责任落实,积极研究解决农村社区建设、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兴起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完善与农村社区管理相适应的村级计划生育工作运行机制。在城区,进一步规范网格化管理,落实单位和属地的管理责任,总结推广归口管理、垂直负责的做法,完善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强化对单位法人管理责任的考核和责任追究,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度。破产企业要做好职工计生管理与社区的移交工作。未实行法人责任制管理的各类小型经济社会组织、个体经营户和无业、失业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工作,由所在社区兜底管理。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进一步落实完善“现居住地为主”服务管理体制,明确户籍地和现居住地的服务管理责任,完善双向考核制度,切实解决好责任不清、推诿扯皮等问题。在流动人口聚集地建立完善“支部+协会”、“商会+协会”等服务管理模式,在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或产业链上建立计生协会组织,加强计生服务管理。

(三)健全完善基层经常性工作制度,确保计划生育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指导乡级定期做好人口基础信息核查工作,真正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在完善WIS系统和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基础上,逐步建成全市联网的社区人口信息系统和企业单位信息系统。指导乡、村两级制定完善计生工作规范和工作流程,健全完善查环查孕、孕情随访、有奖举报、政(村)务公开等经常性工作制度。推广村级星级化管理,健全乡、村两级科学规范的选拔聘用、教育培训、考核奖惩、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基层考核办法,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坚持基层工作实绩排名制度,严格兑现奖惩,引导基层把工作重心放在抓好经常性工作落实上。

(四)积极搞好优质服务、利益导向,推进诚信计生建设。把诚信计生建设贯穿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全过程,积极做好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免费孕前健康检查工作,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扶助政策,用足、用好各项惠民政策,挖掘村级可利用集体资源,强化村级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充分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以开展“计生助福、情暖泰山”等活动为载体,深入做好救助、扶助工作,积极帮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解决生育、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五)充分发挥群众自治作用,努力解决基层工作中的难点问题。针对当前基层普遍存在的查体组织难、长效节育措施落实难、外出躲生追回难、社会抚养费征收难等问题,进一步转变观念和思路,充分发挥群众自治作用,指导并依靠村级力量抓好任务落实。进一步完善落实计划生育“双向约定”制度,在充实内容、规范程序、兑现奖惩、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注重发挥基层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和协会会员、志愿者作用,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四、保障措施

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建设年和示范单位“三级联创”活动,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根本举措。各级必须高度重视,统筹规划,精心实施,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人口计生委成立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建设年和示范单位“三级联创”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工作的协调和督查。县、乡、村要按照省、市要求,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活动方案,明确任务、目标,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

(二)强化工作指导。各级要突出工作重点,对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实行项目管理、限期解决。市人口计生委将把活动开展情况纳入人口目标责任制考核,并与“三自”模式示范村(居)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实行严格奖惩。

网格化示范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1.数字校园的定义

数字校园是以高度发达的计算机网络为核心技术,以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共享为手段,强调合作、分享、传承的精神,是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和研究的教育环境。这种新型的开放式教育环境提供了适应学习者个性化成长和发展需求的学习平台,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多种媒体组合的学习资源,能够创新地运用和创造资源。数字校园环境在日益发达的互联网技术的服务下,强调受教育者学习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多样性,促进教育的进一步开放。

2.数字校园的重要作用

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科学规范的管理对校园内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数字化,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以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为主体,以教学、科研、管理活动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校园数字化实现资源高度共享、信息高速流动,建设数字化教学、科研与管理环境。传统校园的基础上,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资源到活动全部数字化,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和网上服务。学校在开展教育、科研和管理及对外通讯工作全过程中,运用宽带、交互性和专业性的局域网络实现数字化教学及学校办学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3.数字校园的组成

数字校园的建设包括校园基础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和校园应用系统的建设。校园基础化信息环境包括校园网络化环境、基本的信息化终端建设、数字教室的建设。校园应用系统应包括基础应用系统和功能应用系统。

二、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建设的背景和理念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教育部和浙江省都曾实施过“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项目,浙江省曾前后共开展了三批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实施工作,杭州市共有11所部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76所浙江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通过实验工作,这些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信息化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使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学生学习等方面的应用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向兄弟学校和社会起到了较好的辐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物联网、泛在网络、微视频教学、数字地球、数字城市、开放教育、终身教育、移动学习、在线学习、学习力等新概念、新理念、新技术层出不穷,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产生了新的冲击和影响。面对新时期教育信息化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我们该如何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把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向新的阶段,这是从事教育信息化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

根据《杭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杭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浙江省中小学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指导意见》的精神,为加快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构建更有效的教育技术支撑基础,我们实施“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基本的理念为:通过实施《杭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来普遍提高我市基础教育的信息化整体水平,以“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式来实施“数字校园示范工程”,让新技术、新理念在一部分有条件的学校率先实验研究,促进实验示范的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形成自己的亮点和特色,实现创新发展。

三、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总目标

1.指导思想

按照《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杭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杭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和平台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支撑,以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快杭州市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我市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2.建设总目标

经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形成数字校园示范建设体系,建成80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力争建成25所省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通过示范学校引领、带动各级各类学校进一步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设备设施的作用,提高设备使用效率,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和学生校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我市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促进教育现代化。

四、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实施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工程,是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更有效的教育技术支撑基础的重大探索与创新。为此,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坚持以下原则和要求:

1.统筹规划,分类指导

在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我市教育信息化实际情况,制定出中小学适用的《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指导意见》。依据《杭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杭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统筹规划,合理创建,分类指导。学校应根据各自办学类型、办学定位和办学实际,根据省市两级有关数字校园创建指导意见,制定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总体计划和方案,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水平。

2.突出应用,强化特色

坚持以应用为核心,以育人为本,以推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为重点,积极探索信息化教育新模式,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数字校园建设应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结合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统一设计和建设,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注重对学校核心和特色工作的支撑与引领,服务于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和家长,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服务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3.优化整合,适度超前

数字校园建设应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建设,适度超前。依托学校现有的信息化环境,努力实现对学校现有各类资源的优化整合,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建构一个以学校应用为中心的数字空间,实现校园内部、校园与区域、校园与社会之间的信息、数据和资源授权的共享与交流,充分发挥数字校园建设的投资效益。

五、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建设的实施步骤

成立“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工作小组”和专家组,组织力量制定《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指导意见》,筹备第一批30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工作。

2012年:根据省级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创建的进度,启动第一批30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工作。筹备第二批50所市级数字示范学校建设工作。

2013年:做好第一批30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的中期督查,继续执行市级第一批示范学校的建设。启动第二批50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工作。

2014年:完成第一批市级示范学校建设并进行验收,做好第二批50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的中期督查,继续执行市级第二批示范学校的建设。

2015年:完成第二批市级示范学校建设并进行验收。做好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创建的总结工作。

六、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建设的遴选程序

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遴选采取学校申报、学校主管部门审核推荐、杭州市评审立项、学校实施、经市验收合格后授予“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称号的方式进行。

1.申报

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建设由学校根据本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基础及当地教育发展和教育信息化规划申报。申报学校根据学校类别,依据《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指导意见》进行建设和自评,自评达到合格方可申报,填写《杭州市数字校示范校园建设申报表》和示范建设方案,并附自评报告,报学校主管部门审核。

2.推荐

学校主管部门根据学校申报材料,组织专家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现状和建设方案进行检查、评估。根据分配的市级示范名额,推荐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

3.评审

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评审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各区、县(市)和直属学校申报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经审核初选、专家实地考察、评审委员会评审后,由市教育局公布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

4.验收

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建设期满后,由市教育局组织专家组根据学校示范建设方案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授予“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称号。

七、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实施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是推动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数字校园示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影响和决定着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与走向。为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以科学创新的发展思路予以推进,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1.加强领导,确保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顺利实施

市教育局成立杭州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加强对省、市两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创建过程中指导和落实情况的督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杭州市教育技术中心,负责省、市两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

各教育主管部门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专家组,研究落实本地区的数字校园示范创建方案,切实把数字校园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统筹领导,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工作责任,扎实有效推进。教育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和学校校长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建立目标工作责任制,切实担当起教育信息化和“数字校园”建设任务。

2.加大投入,切实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

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将数字校园建设、运行维护和创建工作经费纳入教育事业年度预算,并设立数字校园建设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加快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确保建设项目按期完成并顺利通过验收。

3.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数字校园示范建设效益

各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数字校园”的管理和应用工作,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人员培训、经验交流和考核评估等形式促进数字校园的应用,重大活动要求做好相关活动记录、工作台账、宣传报道等工作。

(1)建立工作年报制度。省、市两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要严格按照建设方案要求,落实项目,每年6月底前要将上一年度示范建设进展情况形成书面总结报教育主管部门。

(2)建立督查制度。各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督查制度,督促学校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市教育主管部门将组织专家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于按计划实施,建设成效显著的省、市两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给予通报表扬;对于未按计划完成示范建设,或者成效不显著的,责令其整改,延期一年后仍未能完成整改、通过验收的,将予以通报批评,取消其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资格。

(3)建立验收制度。省、市两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期满,市相关部门组织验收。验收时,将根据省、市两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指导意见和学校申报的实施方案,重点检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落实情况,在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中所发挥的效益,以及经费使用等情况。市级示范学校验收合格后,授予“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称号。

(4)建立帮带制度。每所省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必须有2所以上牵手(结对)学校,每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必须有1所以上牵手(结对)学校,推广经验,帮助牵手(结对)学校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示范、辐射效应。

网格化示范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行业管理

(一)目标任务。完善管理机构;健全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二)工作重点。

巩固完善区、镇(街道)、社区三级管理网络(机构),落实管理人员;制定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工作例会、信息报送制度,做到机构健全、人员到位、制度保障。严格执行考核标准,强化污水处理企业日常运行管理。

(三)推进计划。

---一季度完成排水处人员管理职责修订并调整工作分工;检查落实镇、街道排水管理办公室机构人员到位情况,分解下达管理任务,并由各镇、街道选定社区兼职管理人员,形成管理网络。

---三月份起采集登记辖区内排水户基本情况,进行动态更新,建立相关台账资料。

---三季度完成污水系统突发事件专项应急处理预案的制定和修改工作。

---四季度完成新增18个优质养护示范片(点)的评选工作。

---7月初、12月末分别对各镇、街道进行半年度、年度排水管理工作情况检查和考核。

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考核标准,加大对区属污水处理企业出水水质、化验室、在线监测数据与中控管理、污泥处置等方面薄弱环节的管理力度和检查频率,科学分析,查找问题源头,确保我区污水处理企业的安全运行和达标排放。

二、养护管理

(一)目标任务。

1、提升养护考核力度,根据市区两级制订的养护管理标准和考核办法,细化量化考核细则,侧重暗访和巡查,体现考核实绩。

2、提升养护管理水平,在区管污水管网养护队伍全覆盖的基础上,推行养护管理标准化,确保管网设施运行合格率100%,排水达标区巩固率保持100%。

3、提升养护台帐资料,按照《区排水达标区运行维护工作台帐资料分类目录》的要求,做好7个大类43个子目的台帐,如实反映养护工作量。

(二)工作重点。

1、在落实专业养护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养护管理任务和责任。根据招标结果,各个专业养护管理单位全面进场作业,履行养护管理职责。

2、根据《市排水达标区运行维护考核细则》严格实施考核管理。月考、季考、年考工作扎实有效。

3、制定完善《养护作业计划》、《日常巡查制度》、《社会服务承诺制度》、《安全文明管理制度》、《管网设施养护管理公示制度》以及《管网设施安全运行应急预案》等相关管理制度。

4、以镇、街道为单位,各建立2个以上区级优质养护管理示范片区(示范点),并争创3个市级优质养护示范点。片(点)既可以是居民小区,也可以是工业园区或商业片区。

(三)推进计划。

---2月底前签订养护管理合同,完成养护任务交接。承发包单位共同完成养护片区划分,制定年度养护管理和清通作业计划。

---3月底前上报养护作业计划并进场作业;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巡查员全面上岗巡查;示范点基础工作基本到位;

---3月底前完成考核实施方案制定、考核小组组建、相关表格设计等基础性工作。

拟组建3个考核小组:

考核小组成员由区排水处每组1人、各街道1-2人组成,排列第一的街道为牵头单位。月考由各牵头单位组织在组内进行,区排水处组织人员随机暗访。季度、半年度、年度考评由区排水处组织交叉进行。

同时,由各镇、街道推荐10名以上热心公益的社区居民代表,参与养护考核社会满意度评分。

---4月,完成相关制度制定;制作养护台账范本;养护单位完成至少一个养护片的清通作业;四月初结合月度考核进行一季度运行维护内业、外业综合考核,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

---5-6月,养护示范点建设基本到位。组织一次养护管理业务培训。

---6-7月,组织二季度暨半年度养护管理工作考核,总结半年度工作。根据考核评分情况,核算请拨半年度养护经费;继续梳理完善管网基础资料,核对市、区、街道三级承担经费管网长度,逐级申请调整拨付比例。

---8-9月,完成排水达标区创建扫尾,全面组织一次“回头看检查。养护管理工作进入常轨状态。

---10-11月,组织示范点验收命名。

---12月,组织年度考核、年终评优等工作,根据考评结果,结算年度养护经费。

三、执法管理

(一)目标任务。初步形成市、区、街道(镇)三级执法管理网络,对违法违规现象进行有效遏制,使控源截污、规范排水工作逐步纳入依法管理轨道。

(二)工作重点。完善排水户动态监管、行政许可和执法处罚三项机制。

(三)推进计划。

---一季度调查建立排水户分布情况台账资料。

---二季度开展执法大检查,完善行政许可审批流程,明确各方责任,逐步形成行政许可申请—勘察—审批快速通道,年接管单位办证率达100%。

---三季度根据污水系统突发事件专项应急处理预案组织一次应急演练。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上报和联合执法工作。

四、工程管理

(一)目标任务。

1、完成排水达标区扩面创建扫尾延伸工作(雪浪2个)。

2、规范工程管理和资金管理,积极对上争取控源截污工程资金。

(二)工作重点。

1、完善遗漏管网的覆盖,对原来的管网盲区在条件具备后不断延伸覆盖,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和文明工地管理。

2、完善重点区域的截污,对遗留和新增的少数工程区块制定计划,全面完成达标创建。对历年来完成达标创建的608个区块要拾遗补缺,进一步完善创建中错接漏接的区域。尤其是对梁溪河、直湖港、小溪港等入湖河道以及居民生活密集区、排水大户作为重点加以复查补课,巩固创建成效。

3、完善申报资金的材料,按照资金申报拨付程序,积极组织省、市、区三级资金申报,配合各级财政做好各类审计工作。疏理规范建设程序中的资金申报材料,确保各个环节规范有序。

(三)推进计划。

---2月底前工程区块全面复工。

---5月底前区块完成创建。

网格化示范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马兰花计划”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国办发〔2019〕2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黔府发〔2020〕9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函〔2020〕109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农民全员培训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通知》(黔府办发〔2018〕41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的通知》(黔府办发〔2019〕18号)等文件精神,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劳动者成功创业、稳定和扩大就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实施“马兰花计划”,健全并完善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创业者自主选择的创业培训工作机制。结合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支持优秀创业培训师资等成立创业指导工作室,发展一批更高水平、更具影响力的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完善创业培训机构和师资队伍管理,开展创业师资培养和水平提升培训。扩大创业培训规模,全省2021年培训5万人次。采用全省统一的创业培训考核平台强化创业培训成效考核,提升创业培训质量。

二、工作措施

(一)扩大创业培训范围。创业培训要面向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各类劳动者。重点对贫困家庭子女、贫困劳动力、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以下简称“两后生”)、各类技工院校学生、职业院校学生、高校学生、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返乡入乡创业人员、乡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下岗失业人员、转岗职工、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退役军人、即将刑满释放人员等开展创业培训。

(二)明确创业培训方式。支持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将创业培训课程(SIYB、网络创业培训)纳入教学计划,开展创业培训考核合格人数计为社会化培训任务。企业原则上不对在岗职工开展创业培训,对转岗职工确有创业培训需要的,由企业所在地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筹开展。对即将刑满释放人员开展创业培训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司法部门有关要求执行。其他符合条件人员参加创业培训由市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以项目制培训方式统筹开展。除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将创业培训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开展以外的创业培训,严格按照省厅下达年度目标任务数开展(附件2),其中,全省中职、高职、高校学生创业培训不得超过2万人次,技工学校学生创业培训不得超过1.9万人次,其他各类重点群体创业培训不得少于1.1万人次,各市州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目标任务结构。

(三)完善创业培训管理。加强创业培训机构规范管理,指导创业培训机构严格按照《马兰花中国创业培训项目实施规程(试行)》《“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培训技术要点(试行)》(附件3)等技术文件规范开展创业培训。创业培训每班人数不超过30人(网络创业培训不超过35人),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组织本校学生、监狱组织即将刑满释放人员开展创业培训每满30人即可申请开展。省厅对全省创业培训项目和创业培训机构实行目录清单管理,及时向社会公布创业培训课程和创业培训机构目录。

(四)统一创业培训考核。2021年起,省厅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建立“贵州省创业培训考核管理服务平台”(含SIYB、网络创业培训考核,附件4),参加创业培训的学员完成教学后,统一参加网络考核,考核合格的发放《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培训机构(含院校)一年内未开展创业培训或单班创业培训考核合格率(考核合格人数/参加考核人数)低于80%的取消创业培训资质。

(五)落实创业培训补贴。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严格“按证补贴”,即按考核取证人数给予培训机构创业培训补贴,不得另行设置其它任何补贴拨付条件。按项目制开展的创业培训补贴标准为取得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培训时间为3天)、SYB (创办你的企业、培训时间为10天)、网络创业培训(培训时间为7天)合格证书分别给予每人300元、1200元、1400元补贴(均含贵州省创业培训考核管理服务平台使用费)。对参加创业培训后一年内成功创业,并获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一次性创业补贴或创业场租补贴的,按每人500元标准给予培训机构SYB培训和网络创业培训后续一次性跟踪服务费。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完成创业培训教学计划后,组织学生参加贵州省创业培训考核管理服务平台考核(鉴定费用由学校垫付)并取得证书的,由学校所在地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GYB每人20元、SYB每人80元、网络创业培训每人300元标准给予学校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创业培训所需补贴从就业补助资金或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项资金中合理统筹安排。

(六)探索开展创业指导工作室和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2021年9月前,各市州参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做法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标准开展市级创业指导工作室和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创建。省厅将根据各市州建设情况,择优评选省级创业指导工作室和创业培训示范基地。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实施。“马兰花计划”是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重要内容。各地要高度重视,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要结合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整体要求,在分解目标任务时要统筹考虑在校学生分布、创业群体需求合理下达培训任务,确保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

(二)强化监督管理。各地要健全资金管理制度,明确监管主体,强化使用监管,保障使用安全,提高使用效益。坚持“凡补必进、不进不补”的工作原则,严格培训信息化管理。

网格化示范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县农村公路现状

(一)农村公路基本情况

县位于半岛东南部,全县11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633个行政村、51万人口,总面积144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86%,是个典型的山区县。公路密度0.938公里/百平方公里。

自年农村公路改造实施以来,全县上下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极大地优化了县内路网结构。截至年底,农村公路有路面铺装里程达1068.7公里。其中二级公路125.9公里,三级公路124.2公里,四级公路818.6公里。年底实现全县所有建制村通水泥(油)路,硬化通村率达到了100%。并为全市在省率先实现所有建制村通水泥(油)路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年,县从全省100个候选县(市区)中脱颖而出,被评为省“首届群众满意‘双通’县”。

在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改造进程的同时,近几年,我县逐步把工作重心由改造建设转移到管理养护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省农村公路条例》、《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及《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县情,制订出台了《县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办法》,并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对农村公路养护责任主体、机构人员、养护资金落实和目标考核均做了具体详细规定,做了“三落实、一到位”。

县政府每年从县财政中列支51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养护配套。各乡镇每年按照辖区内里程按每公里配套养护资金400元,进行配套,确保了养护资金落实到位。全县共配备养路员769名,配备养护工具,报酬按月打卡发放。并对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管理实行月考核机制,奖优罚劣,提高了养护工作积极性,实现了“路路有人管、路路有人养”的格局,建立起了“政府主导,分级负责,主体明确,奖惩分明,投入有保,管养规范”的管养机制,使农村公路管养落到了实处。

为做好“十二五”期间的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我县相继制定出台了《县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县新规划实施方案》、《县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农村公路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村公路的不断发展,在实际建设管养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村村通”通达深度不够,资金来源单一,投入后劲不足,制约了农村公路的建设公路建设规模。

2、农村公路未构建起真正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农村公路虽然以零距离为标准,但是个别村与村之间的农村公路不通,未完全实现“路路连、村村通”。

3、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比较低,大部分农村公路为四级路,全县二级以上公路仅125.9公里,占全部农村公路里程的12%。由于技术等级低、建设标准低,使得农村公路路面状况较较差,抗灾能力弱,极易遭受破坏。

4、公路养护标准不高,养护效果差、技术含量低。受地方政府财政、养护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等条件制约,在农村公路养护中,也存在被动应付、突击养护现象,养护措施仅限于路面清扫、路肩整理等简单工作。

5、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力度不够。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标志、指示标准较少,行驶缺乏“路标”。而且,近年来,超限超载车辆增多,超限车辆行驶在农村公路,对农村公路破坏性极大。

二、任务目标

本次我县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将遵循“城乡统筹、典型引路、分类实施、注重质量、全面铺开”的原则,着力解决村级断头路、村村连,建设1-2条主要街道,计划利用、年,投资12961万元,建设农村公路320.93公里,保证每年建设路段达到交建管59号要求的建设标准和管养标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计划安排

(一)动员发动

为提高全县上下争创示范县活动的积极性,于,县委、县政府召开“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争创动员大会,抢抓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机遇,专项安排部署示范县活动具体工作,明确争创目标要求,分解落实工作责任,确保达到“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标准要求,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实地调研

,结合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参考前期我县农村公路数据库,组织交通专业技术人员利用GPS等先进设备,对全县符合修建标准的路线、路段实地调研,调查摸底,登记造册,为实施该计划提供基础资料。

(三)计划实施

1.总体实施计划。利用、年两年时间,拟投资12961万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20.93公里。其中,村级断头路85.74公里,占修建计划的26.7%,村与村间必要通达123.24公里,占修建计划的38.4%;村内街道111.95公里,占修建计划的34.9%。

2.年度实施计划。第一年拟投资6270万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50公里。其中村级断头路40公里,占年度计划的26.7%,村与村间必要通达60公里,占年度计划的40%;村内街道50公里,占年度计划的33.3%。

3.年度实施计划。第二年拟投资7368.67万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70.93公里。其中村级断头路45.74公里,占修建计划的26.8%,村与村间必要通达63.24公里,占修建计划的37%;村内街道61.95公里,占修建计划的36.2%。

四、建设原则与技术标准

(一)建设原则

1、按照“城乡统筹、整体规划、先易后难、确保质量、整体推进”的原则,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组织实施。

2、项目法人由各实施镇、街道人民政府担任,项目法人对“村级公路网化工程”的前期工作、施工阶段的质量、进度以及费用控制等全程负责。

3、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4、严格按照交建管59号文关于建设养护标准要求。

5、严格执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促进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健康、有序发展。

(二)技术标准

1、建设标准

总体要求:按四级公路标准进行施工,路面宽4-6米。农村街道路段配备完善的路侧排水及安全防护设施,实现“路宅分家”;街外路段每侧保证不低于1米的路肩、2米的绿化带。

路面结构:根据建设性质,拟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厚度18厘米。路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耐久性和抗滑要求,表面平整,排水通畅。

路基标准:路基表面平整、边线直顺,边坡稳定,排水和必要安全防护设施完善,具有较强的公路抗灾能力。

小桥涵:按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设置,配套齐全,承载能力达到四级公路相应技术标准。

沿线附属设施:公路标志标识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符合规范;相关配套设施齐全完整;道口桩设置标准、醒目、美观;沿线宜绿化路段全程绿化。

2、养护标准

认真执行《省农村公路条例》、《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办法》,做到路基满足标准宽度,路面整洁平整,桥梁配套设施齐全,路域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路肩及防护工程:路肩平整坚实、无车辙坑洼。边缘整齐,与路面相接顺适;边坡稳定饱满,无杂物;边沟及排水设施完善、畅通;防护设施无损坏。

路面:路面整洁平整,行车顺畅。无坑槽、松散、沉陷、拥包等严重病害。

桥涵构造物:路线与桥涵衔接平顺,无明显“跳车”现象;桥涵栏杆帽石无缺损,支座、伸缩缝维护完好;桥涵无淤塞,排水畅通;锥坡、护坡完好;危窄桥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

沿线设施:沿线交通标志、里程碑、百米桩、道口桩按国标设置,做到位置适当、准确、醒目、美观。

路政管理:加大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力度,保护好路产路权,改善路域环境和村容村貌,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

1、为开展好县“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保证示范县活动顺利实施,成立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发改、财政、审计、交通等单位以及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建设领导小组,在县交通运输局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网化示范县活动建设组织、协调、实施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工程招投标组、规划计划组、质量监督组、资金管理组等5个专业组。综合协调组负责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工作;工程招投标组主要负责按有关规定组织工程招投标,保证农村公路建设的公平、公正、公开;规划计划组、质量监督组由县交通运输局相关部门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协调解决技术问题;资金管理组由县财政局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负责项目资金的筹措、上级补助款争取到位及工程款的按期拨付。

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的“村级公路网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加强与县“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建设办公室的沟通协调,积极筹措辖区内道路建设资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做好工作宣传,发动“一事一议”,切实把把“示范县”活动做好做实。

(二)政策支持

为保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顺利实施,县发改、国土、住建、财政、环保等相关部门全力配合,为“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建设开通“绿色通道”;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为“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建设群策群力;引导有意投标企业积极投标,以最低的成本建设最优质的工程,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计划编制

根据县“十二五”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新社区规划实施方案及《县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交建管59号文精神,拟定科学合理的修建计划、切实可行的筹资措施、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计划调研过程中,实事求是、解放思想、高瞻远瞩、远期规划与近期目标相结合,任务目标与筹资能力相结合,民心工程与形象工程相统一,为后期的建设、养护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资金保障

利用好省、市财政补助资金;县级财政每年根据实施情况,按照每公里补助万元标准,进行补助;乡村资金筹集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进行,还可通过村集体拿出一块、争取上级帮扶单位扶持一块、争取在外工作人员捐献一块、私营业户、企业厂长(经理)、老板捐资一块、利用道路冠名权和企业道路所有筹集一块等办法,筹集工程资金,确保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建立严格规范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按项目设立专户,由县财政拨款至资金专户,由县财政局、县交通运输局负责资金监管使用,实行计量支付,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和跑冒漏滴,保证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

为保证计划的严肃性,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拟建镇(街道)或村委开工前按2万元/公里的标准交纳保证金,待公路主体验收合格、附属工程开工后,由镇、村开具证明退还保证金。

(五)项目管理

“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的工程招投标组、质量监督组、资金管理组,全面负责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审核和工程质量监督,包括施工企业资质审核、工程建设的招投标、原材料的选购、廉政建设等环节。

建立政府监督、工程监理和施工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工程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90%以上。建立健全工程档案管理制度。确保资料齐全完整、符合建设程序。

(六)交付使用

公路建成验收时,对照标准要求,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列入管养范畴,明确管养责任,建立养护档案,配备养路员,开展日常养护。同时,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主管部门将协同财政等相关部门,根据农村公路信息档案,安排每年至少两次集中检查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奖优罚劣。

(七)严格考核奖惩

将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建设列入年度和年度全县目标量化考核。对完工项目,组织县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成员,按照建设标准和管养标准考核验收,确保建一条成一条。并以考核检查情况,兑付工程建设资金,提高施工单位以及乡镇政府责任意识。

配套资金充足的镇、村,县财政将会相应增加补助资金,增加修建计划,表彰奖励;配套资金不到位的镇、村将相应缩减建设计划,通报批评;对影响“全县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实施的,将追究项目法人责任。

充分发挥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配套专项资金的作用,针对各镇(街道)养护管理情况奖优罚劣。对考核前3名的镇(街道)予以奖励和表彰,对考核后3名的镇(街道)予以通报,以督促各镇(街道)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工作。

(八)成果总结

认真总结“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全面落实交建管59号文精神,坚持“有路必管、管必到位,有路必养、养必优良”的工作理念,遵循“雨季抓水毁、冬季抓修复、平时抓保养,季度抓检查、年终抓考评”的管养原则,积极探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实现了管理无盲区、养护全覆盖的目标。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以加大农村公路法律法规宣传为重点,以开展清理乱搭乱建、打场晒粮等专项整治活动为抓手,提升道路沿线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引导社会各界提高对农村公路管养工作重视成都,共同参与,带动农村公路管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是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养护质量。采取集中培训、现场观摩等形式,全方位提高养护工的管养技能。同时,编印《农村公路养护手册和常见病害处理办法》,指导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