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产企业信息化

地产企业信息化

地产企业信息化

地产企业信息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信息化

我国的房地产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房地产产品科技含量低,房地产专业人才缺乏,房地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差等方面。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中国的入世以及房地产行业买方市场的形成,房地产行业的竞争势必会越来越激烈。专家预测,在竞争中通过优胜劣汰,一批规模实力不足的企业将被淘汰,最终沉淀出一批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掌控行业的发展态势,形成“10%的发展商做90%的市场”的格局。鉴于此,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和房地产企业在国内的迅猛发展,经过地产界一批有识之士的实践,我国一些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已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但就总体而言,其信息化的水平远低于其它行业,信息化的过程中许多问题层出不穷,投资与收益不平衡。为此,本文专门就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了房地产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核心、两项变革和三个保证”。

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房地产业属于资本密集性产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它是一个进入门槛较低、有较好利润空间、行业技术壁垒相对匮乏的行业。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企业发现和把握市场有效需求的能力和满足有效需求的能力两个方面。因此,及时获取房地产市场顾客需求信息、了解竞争对手状况、掌握各种政策、法规信息,提高企业的决策速度和决策质量,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房地产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成为未来房地产企业赢得竞争力的关键。

房地产企业信息化正是房地产企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通过对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其决策、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过程。房地产企业通过实现信息化,可提高其产品的科技含量(如数字化小区和数字家居),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可将原来通过杂乱无章的数据进行有序的发掘、整理和加工,形成信息,并对信息的分析、判断、汇总得出有价值的知识,为科学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可促使房地产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更加合理,从而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可进一步整合房地产企业的各项资源或生产要素,使其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达到他们最佳结合,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管理效率;可使房地产企业应用快捷的信息交流平台跟踪先进科技成果,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因此,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提高企业竞争力这一核心,只有正确认识到这一点,房地产企业管理者才能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真正放在“是企业总体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才能充分意识到推进企业信息化正是当前房地产企业适应国际潮流、应对环境变化,在融入全球经济发展中不断增强竞争力的战略性选择。也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地保证企业在信息化投资上的博弈最终达到比较平等的均衡,使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变革

组织结构的变革

目前,大多数房地产企业使用的组织结构是职能制+项目制的混合结构。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是分工明确,部门职责清楚,但缺点是由于严格按照刚性管理的要求设计,员工与上司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等级森严,员工的信息、意见和建议只能通过这一组织结构逐级汇报,不能超越;同时,由于各部门缺乏交流甚至相互掣肘,部门员工只对自己工作负责,不考虑整个流程的效率,从而使工作效率低下。因此,若不对现行的组织结构进行变革,信息化建设势必出现“手工翻版现象”和“大量信息孤岛”的结果。

根据房地产企业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要求,其组织结构的变革思路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利用IT和IS,使产生信息的工作与处理该信息的工作尽可能地有效结合,从而压缩总部和项目组的决策层次,使其向扁平化方向发展,以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可先构建一个虚层即知识库层,在项目结束后,把项目组获得的经验、技术等传递到此层先保存起来,随后进行加工整理,最后通过网络实现组织成员共享。变革后的组织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经营管理层负责制定企业的远景目标和战略,负责执行日常管理工作;项目小组层是项目小组在项目实施结束后,回到知识库层,把他们在项目中获得和创造的知识(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工作中获得的体会等)进行整理并存储到知识库层;知识库层不是一个组织实体,它是一个“知识蓄水池”,主要是将经营层和项目小组层创造的知识以文本、数据的形式存储到计算机中,并重新分类和整理。之后,将存储的知识借助于集团内部信息网络,在组织内部迅速扩散和传播,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实现经营管理层和项目小组层的创新。

组织文化的变革

组织的变革势必会带来企业文化的变革。企业文化是将组织结构牢固结合起来的潜在力量。国内外许多企业的信息化的实践表明,企业信息化的难点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首先是管理思想的变革和理念的更新,企业信息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引进现代管理理念的过程。

房地产企业组织文化变革的第一个思路是要形成信息文化。信息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要树立信息价值观。所谓信息价值观就是指管理人员及员工上下对信息、信息资源的价值和重要性的认知,其实质上确立信息资源观念,肯定信息的价值,尊重信息工作者,切实发挥信息在企业运行、管理和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企业通过对员工的培训,首先培养员工的信息意识,使员工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认识到“信息是企业的生命”;其次还要通过培训提高员工采集、使用信息的能力,保证所有员工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交流。

房地产企业组织文化变革的第二个思路是要形成学习文化。通过信息化建设,员工可以利用开放的网络,随时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方法,学习他人的成功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这种学习文化的的形成,可达成员工之间有效沟通、相互合作的氛围,从而消除部门和部门之间、上级和下级之间的隔阂,使员工改变过去只干自己活,不管他人事的片面工作方式,最终提高企业整体工作效率。同时,员工和组织还可通过网络向其竞争对手学习,以便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房地产企业实现信息化的保证

领导重视是信息化顺利实施的保证

信息化工程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不是“搞不搞”的问题,而是“怎样搞”的问题。信息化建设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不但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与企业管理活动紧密结合的问题,它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众多的信息化实践证明,没有企业高管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重视,信息化建设最终很难取得理想的结果。据调查,房地产企业的大部分高层领导虽然对信息化普遍比较支持,但这种支持往往很多是口头上的,缺乏有效的实质性支持,如资金的持续投入、人员的配备等,这恰恰反应了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并不明确,这也正是导致大部分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的主要原因。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耗资大、历时长、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一定要受到企业一把手在内的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信息化建设中所需的人、财、物资源,才能实现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业务流程再造、组织结构变革,信息文化建设等管理问题。

信息制度是企业信息化正常运行的保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信息化工程成败的关键是是否有完善的制度保证。企业的许多信息是由企业内各个部门或岗位生成、提供或采集的,这些信息在采集、加工和发出的各个环境中人们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对信息内容进行干涉。因此,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依赖于技术和设备的保证,而是要依靠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来保证使所有信息在采集、传递过程中不受到人为的篡改。所以,房地产企业必须要制定相应的信息制度,确保企业信息管理和信息工作正常高效运行,规范信息的应用,保证信息的安全、实效性。从而实现管理从“人治”到“法制”。

信息化人才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保证

推进企业信息化,人才是根本。人才短缺是大多数房地产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要有一批既懂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又懂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性人才,籍此保证企业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企业网络、网站、软件进行日常维护,研究信息化技术与房地产企业结合的问题。为此,房地产企业必须要为自己培养一支信息化人才队伍,建立好企业的用人、留人机制,一方面企业可以积极与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有关信息开发机构合作,组织形式多样的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提高信息人员的技能和业务素质,为试点企业信息化建设培育一批业务、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三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与此同时,为了充分利用大公司大集团现有的人才资源,企业间还可以建立房地产企业信息化人才库,并以此促进企业间信息化交流与合作。

参考资料:

1.吕萍等,《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吴伟良,《房地产企业战略管理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彭加亮,《打造房地产核心企业竞争力》,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地产企业信息化范文第2篇

房地产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项目地域性、政策性强等特点。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和住房商品化的改革。房地产企业和房地产市场向有序化、规模化、品牌化、规范运作方向转型。

房地产开发商是建设链的龙头,管理链条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投资可研、项目立项、前期准备、招投标、项目施工、竣工验收、项目销售、物业管理等。但开发企业并不是直接生产企业(设计、施工能力),需要在开发过程中需要联合本行业中其他优秀的上下游企业,建立业务关系紧密、经济利益相连的经济资源联盟,实现优势互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竞争环境,共同增强市场竞争实力,达到多赢的目标。

所以协同建设(Collaboration Construction)是房地产开发的行业特征。房地产项目管理也不是狭义的企业内部业务流程,而是扩展为广义的企业间业务协作。这种经济资源联盟体是具有社会协作关系的企业群体形态,由规划、设计、施工等过程形成房地产产品,随后由物业管理和社会部门再按业务关系构成经济信息和经济交易网络提供服务。

随着我国WTO的进展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房地产开发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解决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所暴露的问题就更加迫切。而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应用是传统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筑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建筑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难得机遇。建设部制定了2004-2010行业信息化规划,对建筑业信息化作了明确的要求,信息技术又被列入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05)之一进行推广。

1.2信息化需求及目标

目前房地产企业普遍采用的项目运作模式缺少统一的业务管理系统,使得管理层无法及时、准确的了解各项目情况,不能充分的在各个项目之间调动资源,无法为管理决策层提供足够的数据依据,对项目的潜在风险难予预测。

房地产企业缺少对开发项目进行有效管理的平台,缺少对开发项目的投资分析、项目的工期、投资、质量的有效控制。缺少对开发项目成本的动态管理。

开发商与建设相关方之间缺少协同平台进行工作协作。

信息化发展目标(五化)

信息资源共享化:建立企业共享的网络基础设施;综合开发与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形成较完整的产业价值链。

标准规范统一化:加强数据规划,从数据、应用和展示三个层面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易于系统的集成和扩展。

客户服务综合化:有效整合企业范围的产品、渠道和服务,给客户提供综合性、多样化的服务,让客户满意,提高竞争力。

后台处理专业化:集中力量、保证重点,提供专业化、高水平、高效率的运算处理和运行维护,满足混业经营、分业监管、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要求。

管理模式集中化:促进流程优化与管理规范,实现数据的集中化管理和信息管理层次的扁平化。增强管理效率。

二、房地产行业解决方案

2.1整体规划

从房地产的企业的特点和应用体系结构方面来分,信息化解决方案可以规划为:协同建设管理解决方案、企业经营管理解决方案、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决策支持解决方案。面向各大中小型房地产公司主要包括:投资型房地产公司、房地产项目管理公司、集团级房地产公司、售楼公司、地产公司、物业管理公司、房地产中介公司等;

企业内部管理

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知识中心、财务管理等。为企业管理的系统组成。其中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针对企业在日常办公、协同工作等的信息化应用。在整个信息系统建设规划中既是相对独立的应用之一,同时又为其他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平台上的支持。其他信息系统的建立也有对交流、协作、协同方面的需求,可以利用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的协作平台,建立新型的面向网络的新型应用,提高信息传递、共享。对办公和日常事务(行政、业务)信息的广泛集成和充分运用。能够按个人、部门、事项进行自动分类管理。对日常工作及各项事务进行详细的记录、统计,提高管理水平,为公司决策提出信息支持。

建设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CCP

协同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基于进度计划为主线、合同为约束、成本控制为目标的项目管理思想,采用项目管理的PDCA循环体系为管理控制模型,以解决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项目管理的目标不明、职责不分、核算不清、监管不力等问题,加强对项目的事前控制和分析决策能力。

采用项目管理的PDCA循环体系为管理控制模型,以解决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项目管理的目标不明、职责不分、核算不清、监管不力等问题,加强对项目的事前控制和分析决策能力。

系统立足于项目管理的三重要素:专业目标(功能、质量、生产能力等),工期目标和投资(成本、投资)目标。三者共同构成项目管理的目标体系。

项目前期所做工作决定了项目目标,项目目标主要包括投资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这三个目标是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

投资管理包括:投资目标的确定、投资计划的编制以及投资控制;进度管理包括:进度目标的确定、进度计划的编制以及进度控制;质量管理包括:质量目标的确定、质量 计划的编制以及质量控制;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首先确定项目进度计划,然后确定质量管理计划和投资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进度管理、投资管理、质量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组织协调、安全管理、环保管理、文档管理等工程要素贯穿其中相互配合,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建设项目的投资、进度和质量目标密不可分,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各个工程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从全过程集成化管理的角度看,既要保证管理要素的相对独立性,又要加强要素之间的关联,这样才能既有利于专业化管理的需求,又有利于项目目标的总体控制。

系统面向建设过程全生命周期,包括的主要业务系统有:投资可研分析、项目立项、开发报建、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资金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物资管理、工程管理、设计管理、预结算管理以及企业资源库、文档管理等。

CRM营销管理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与房地产营销租售管理的有机结合是当今房地产营销管理发展的方向和有效手段。

由于房地产行业客户获取成本昂贵,客户的购买行为日趋理性化,客户的二次购买率低,重复购买周期漫长,这就必然导致房地产企业难以维系客户资源,客户忠诚度不高,但也正因为产品的高价值性,决定了客户资源对房地产企业的重要性。CRM的实施将帮助房地产企业维护客户资源,提升客户忠诚度,挖掘客户价值,以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占据优势。

房地产CRM营销管理是以CRM管理理念构筑房地产企业的销售系统,以客户服务为核心,突出房地产产品的特性(产品供应弹性小、生产周期长、差异性大等),最大化企业效益。

主要包括:房源管理、售楼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房产租赁管理系统等组成。

电子商务

借助Internet门户网站,将商务过程放在网上进行。借助各种电子商务模型达到企业Intranet 和 Internet网的互动和互联。主要包括:网上楼盘营销(B to C)、网上招投标(B to B)、物业房产租赁(B to C)等商业活动,将房地产运作过程中沉淀下来的客户资源及有效资源进行商机挖掘进行增值服务,使之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决策支持及领导查询

主要面向决策层和有需要的管理层。对项目和管理过程中的动态情况进行跟踪和报表统计。从各个纬度和角度进行数据的挖掘。使领导层能对项目的进度、招投标情况、进度、成本、合同、资金的情况进行跟踪和查询。

2.2集成策略

以业务为核心的集成平台具体表现在各业务系统按照“统一平台、集中管理、业务共享”的原则构建在一个统一信息化管理平台上。

平台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运行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功能齐全的基础性平台,这对企事业单位采取分步实施的信息化建设策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一体化平台信息管理系统集成框架图如下图所示:

一体化平台信息管理系统集成结构框架图

集成体系框架的特点:

统一平台,业务集成

各业务应用系统均架构在统一的业务架构平台上,各子系统为基于平台的业务插件,可以根据需要按进度计划先后开发部署,通过平台集成。

多层体系,分布结构

平台采用多层分布式结构,按照数据界面、应用逻辑、数据接口三层结构进行设计和开发,层与层间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充分利用了多层结构所具有的安全性好,可移植性高、可操作性强的技术特点。

刚性流程,柔性处理

采用基于数据驱动的控制模式和基于工作流程系统的应用相结合。

业务协作,数据整合

平台中的数据总线将各业务子系统互联,解决数据孤岛和业务协作性问题,达到数据充分整合。

一键式登录

提供基于WebService技术的远程客户端登录功能。实现跨越防火墙登录到应用服务器,一次登录后可在各系统间流畅切换,并与工具类软件进行挂接,实现工具类软件与系统的无缝集成。

2.3体系结构

针对房地产的业务特点。我们提出协同建设思路模型作为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的设计模型,其基本思想就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品牌企业为核心,以提高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和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协同竞争和多赢原则为商业运作模式,通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和集成技术,达到对整个房地产项目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规划和控制,从而将客户、设计企业、施工企业、供应商、销售商、物业管理企业、服务商等合作伙伴连成一个完整的网链结构,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

在房地产开发中,形成以房地产开发商为盟主的动态联盟。开发商作为房地产项目开发的龙头,其开发全过程涉及到政府机关、设计、施工、监理、销售和物业管理等多个单位或部门。如果仅仅强调某一环节的信息交流和管理、技术水平提高,仍难以达到提高房地产项目质量,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期的目的,因此利用动态联盟实现各成员异地信息交换和集成,使建设各阶段活动中人/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三要素及其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的有机集成。动态联盟基于Internet和数据库技术,制定集成框架,目的是达到全局优化。

其中,企业管理是用于整合和管理企业内部信息,改善内部流程的系统,而企业管理只有与项目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完整的经营闭环,才能真正为企业带来效益。

客户关系管理是在房地产企业及其客户之间建立无缝连接与协作关系,可通过包括Web在内的多种渠道来跟踪和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是多种功能组件、先进的技术与多种渠道的融合,主要关注销售、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自动化。实现的渠道包括Web、电话中心和移动设备。

项目管理是协调企业之间的整个项目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及物流等,完成房地产项目开发。房地产运作中的物流是广义的物流,既包括建筑物资,也包括设计企业提供的设计方案、施工企业提供的劳务和施工管理、监理企业提供的管理劳务和咨询。房地产项目开始于房地产企业的开发意向,终止于项目竣工验收。

2.4网络拓扑架构

2.5安全体系架构

2.6技术架构

2.7实施方案

1、客户需求分析

对房地产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和研究,尤其在项目管理方面,我们具有深厚的行业基础,能够帮助客户快速准确地整理并分析业务需求。

2、管理咨询

在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会充分利用自身的行业优势和多年的成果积累,为企业提供相应的管理建议,实现房地产企业从传统型管理企业向信息化型管理企业的转变。

3、系统设计

开发通用和规范的统模块,结合为房地产企业系统集成的各个成功案例,将各成熟系统模块按各个房地产企业的不同管理模式和应用需求重新组合,合理安排。集成主要包含:网络平台构架、通讯平台构架、数据平台构架、应用平台构架、安全系统架构。

4、系统定制

结合房地产企业的特殊需要进行量身定制,合理删减,达到房地产企业对系统应用的需求优化、系统运行的优化。

5、实施服务针对客户7*24小时的及时响应。针对不同用户层面的培训。与企业互动式的实施策略。遍布全国的市场服务网点。

三、信息化研究

通过在建设行业领域的多年积累和深入的研究。作为建设行业标准、规范编制和信息产业发展的领航单位,在建设行业信息化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除面向用户和市场产品的应用研究,先后承担和参加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行业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咨询工作。并承担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和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05)应用指导的主编单位和国内重大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评审、咨询等工作。

目前我院(软件所)在信息化方面所承担的课题主要有: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3项)

1.《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应用软件开发》

2.《建筑市场与交易管理信息系统》3.《建设领域行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国家863科技攻关课题(4项)

1.《基于空间数据的社区信息表达与共享》

2.《建筑业三维CAD应用系统开发及应用》

3.《面向工程设计行业的三维CAD技术开发及应用》

4.《住宅产业CIMS示范工程》

建设部科技攻关课题(17项)

1.《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建筑业》

2.《智能化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信息系统 》

3.《工程量清单自动计价软件系统 》

4.《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软件开发》

5.《房地产项目动态成本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

6.《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研究》

7.《建筑工程概预算软件STAT》

8.《施工现场安全设施计算软件系统》

9.《施工项目管理软件集成系统CMIS》

10.《房地产项目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

11.《三维施工现场模拟》

12.《基于工程量清单的造价数据分析及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13.《三维基础支护设计软件的开发与研究》

14.《冶金安装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15.《基于Internet/Intrarnet的住宅开发管理系统的研发》

16.《基于WEB的协同工作平台的研发及在政府监管领域的应用》

17.《奥运重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开发》

4. 建科院科技攻关课题(5项)

1.《施工企业信息化》

2.《房地产企业信息化》

3.《协同工作平台研究及在政府监管领域中的应用》

4.《奥运工程项目监管研究》

5.《基于IFC标准的4D施工管理原型系统研究与示范应用》

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3项)

1.《建筑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

2.《基于IFC标准的集成化建筑设计支撑平台研究》

3.《建筑业信息化应用示范》

此外,还承担了建设部关于2010年信息化技术政策的研究《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即“建筑事业技术政策纲要”的信息技术部分。

四、服务咨询

结合国内外先进实用的企业管理模式的管理咨询

组织机构优化和管理流程优化咨询

信息化建设调研、规划、需求分析咨询

信息化建设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咨询

项目管理方案设计、实施咨询

地产企业信息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房地产发展 房地产信息 信息建设

本文根据本单位房地产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情况,对推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一、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资源密集型、资源整合型、知识密集型的行业,所以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应该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指导下,以核心业务作为整个企业信息化的主线,以客户、产品、资金、知识为核心,关注房地产企业在项目开发、营销及客户关系、内外价值链、资金管理、成本管理方面的行业特点,符合房地产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模式等管理思想,实现项目管理规范化、流程化和精细化的全方位管理。

各单位应根据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发展的需要,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应采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战略,即信息化实施要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企业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进行分期建设。当然,规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企业发展规划和管理思路的改变而改变的。

在应用过程中,建议可以将企业的需求分为“绝对需要的”、“希望能有的”、“可有可无的”三种需求,按照先后顺序依次进行推进实施。在整体规划的前提下首先选择一些和自身核心业务关联度较高而且能够充分发挥信息化功效的领域来实现,既不要把目标定的太高,又要避免“走一步、看一步”。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和切入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信息化建设的最佳实际和突破口,企业的突破口可以从解决房地产经营的瓶颈或者是企业独特的优势入手。

二、系统的推进是―个高层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的过程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房地产的信息化不单单是信息部门或者某个部门的事情,也不是单纯买一套软件安装上就可以使用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必须是注入管理思想的软件。软件产品本身如果没有注入相应的管理思想就如同人没有灵魂一样,这样的产品终归会成为企业发展道路中的绊脚石。要针对企业的现状制定出相应的适合于本企业的管理思想及管理模型,这样软件系统才是有生命力的,才会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业务流程是信息化系统的提纲,在项目实施前,需要从公司现状、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和岗位说明等多纬度展开分析,必要时要对管理模式、组织机构、思维方式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由于领导拥有对实现企业目标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控制权,能够决定投资、组织结构调整、人员配备、确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因此,高层领导的重视、支持和参予是保证信息化顺利实施的关键,只有领导者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倡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才能够顺利推进信息化建设。

为确保项目实施,建议组成由公司高层担任组长,各项目公司和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组员,各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项目实施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并指定相应的实施计划。项目小组一是要负责协调公司内部人员对信息化建设达成一致认识,为实施做好准备,二是要负责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配合。以确保项目实施,三是对实施进行验收,保证实施质量并顺利上线。

与此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员工对系统的重视,尽快形成全体员工对于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步骤等的共识,明确自己应该担任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增强员工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创造性,减少障碍,提高成功率。

三、软件的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软件的上线仅仅是信息化的起步,重要的是在以后的应用中要充分发挥软件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充分的利用系统,不断地进行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信息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会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断地进行完善、随着管理思路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不要追究一步到位,也不要过度地追求系统地完美。如果希望信息化能够一次性解决企业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在实施过程中各业务部门不断地提出需求。必然会导致实施周期加长和实施人员信心的下降,导致核心业务也不能产生效益,最终结果容易导致项目的失败。

在系统实施初期,重点要按照实施要求,对各类基础数据进行整理与核对,确保录入系统的数据正确有效。

由于企业的信息化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随着企业和信息化的发展,在新上信息化系统的时候,就必须考虑系统的升级,因此,从硬件和软件上为未来的升级留有余地,以免后期的重复投资和由于业务整合导致的失败。因此,在软件选型时要考虑软件系统要具有平台系统,要有灵活的系统可扩展性,同时要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便于房地产公司引入第三方软件或者进行后续的开发。

四、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评价体系包括对实施服务供应商的绩效评价和公司内部的绩效评价体系两个方面。

地产企业信息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企业管理;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策略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效果逐渐提高,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作为我国经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行业也需要提高重视,积极建设信息化管理模式,以提高管理效率,促进房地产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但是,受到我国企业管理传统观念与方法的影响,房地产企业在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直接影响了房地产企业管理效率的稳步提升。因此,房地产企业相关经营管理人员必须树立信息化管理意识,并创新管理手段,科学运用信息技术以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一、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管理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传统的某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展的需求,所以,房地产企业必须顺应经济市场的改革,积极构建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以便有效地规范企业工作流程、增加管理透明度、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是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企业在构建信息化管理模式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信息化管理的效率,也影响了房地产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此,笔者将结合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大量的实例调查,对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提高有价值的参考。

(1)人们对信息技术认识的进一步提高,促进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但是,这只是限于一些经济实力较强,信息意识较高的企事业单位,经济市场各个行业网络化的整体程度依然不高。尤其是房地产行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未能对计算机的使用功能进行深化,导致房地产企业信息网络迟迟建立不起来,这不仅不利于房地产企业信息的传递效率与共享效率,同时对房地产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是不利的;(2)房地产企业缺乏相关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也是影响房地产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不利因素。多数的房地产企业重视开发与销售人员的培养,而忽视了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从而造成企业中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并能够针对企业实际管理情况制定创新信息管理策略的人才严重缺乏,导致房地产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3)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不法人士为了达到各种目的,采用黑客或者病毒攻击企业信息网络,对企业的信息安全造成不利影响。房地产企业的网络安全技术水平还没有达到国家标准,同时,其法律、银行支付系统的配套建设也没有跟上企业的发展,企业信息网络的不安全性将不仅影响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同时也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由此可见,在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过程中,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水平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二、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的策略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房地产行业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剧。为了在房地产市场中获得更高的份额,很多房地产企业都在进行改革,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经营管理理论,以期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稳步提升,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在房地产市场站稳脚跟的目的。在此形势下,房地产企业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则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工作。

第一,房地产企业构建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所以,房地产企业相关经营管理人员必须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积极向企业全员宣传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同时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了解企业需求,将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相连,以达到同步发展的目的。另外,房地产企业还需要建立专项资金,加大对网络配套设施的投入,以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备基础。

第二,专业的信息技术操作人员是信息化管理与建设的主体,其素质直接关系到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效率。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尤其是项目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应用方法等方面,更是需要提高重视,建立相关的培训考核制度,将培训结果与员工的薪酬挂钩,这样可以有效激励员工努力学习信息管理理论知识,提高信息管理技能。另外,对房地产企业的员工进行分批培训,可以有先培训员工带领后培训员工学习,并建立学习探讨小组,针对信息技术操作与安全技术创新等问题进行积极主动地交流讨论,将有利于促进企业信息网络安全化的发展。

第三,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市场的支柱,其信息化标准与发展程度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市场的信息发展。由于房地产信息内容复杂,其标准难以统一,这对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管理也是不利的,所以,房地产企业在构建信息化管理模式过程中,还需要对全国房地产信息标准化建设提高重视。对房地产信息,如楼盘表格编制、建筑面积计算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全国统一标准的制定,从而规范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管理。房地产企业在信息标准化基础上进行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必将事半功倍。

第四,任何经营管理活动都离不开完善的制度,因此,房地产企业顺应时展构建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其管理制度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变更与完善,如增加信息化管理技能培训制度、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制度等,从而促使新的管理制度能够促进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优势的充分体现,也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我国支柱产业的房地产,其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市场,也为了促进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先进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已经运用信息技术管理企业的必要性,从而积极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将信息技术与其他管理技术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实施创新的管理手段,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满足我国信息社会建设的需要。相信,随着房地产企业相关经营管理人员的不断努力,必将有效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创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以促进房地产企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明,渠连柱.我国房地产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战略[J].中国房地产, 2010,45(03):28-31 .

[2]刘照军,王秀荣.我国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J].企业导报, 2009,94(05):128-130.

[3]王金辉,窦凯滨. 基于BPR的房地产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J]. 建筑经济, 2008,83(S2):93-94 .

地产企业信息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信息化;企业竞争力;价值链;流程再造;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9-0133-03

[作者简介] 王改性,河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信息化。(河南 新乡 453003)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进程,使世界经济行为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企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与此同时,信息和通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也为企业在其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大量采用这些技术提供了条件。在这种背景下,通过信息化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就成为一个现实的战略选择。企业通过信息化提高竞争力,可以通过信息化对企业竞争地位、企业价值链、企业再造及企业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的作用体现出来。

一、从五种竞争力模型看信息化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著名企业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考察企业竞争行为,提出了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五种竞争力模型,认为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是分析企业所处产业的结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相应的竞争策略。波特指出,产业竞争状态取决于其内在的结构因素,企业在产业内的竞争能力不仅取决于其在产业内的竞争力,也同时取决于应对产业外威胁的能力,具体包括以下五种能力:产业内的竞争能力、与买方议价能力、与供方议价能力、应对进入威胁的能力、应对替代品威胁的能力。企业竞争力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通过信息资源的运用来增强上述五种竞争力。

(一)利用信息化提高企业在产业内的竞争力。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以信息为基础的,离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和信息网络的应用,企业寸步难行。如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和新的服务项目的开展、整个产品生产流程到产品销售渠道的全过程,任何方面都离不开信息的支持,这些过程的竞争力强弱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信息是否及时和完善。同时,当今社会企业的竞争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单打独斗,而是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而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有效性如何则要靠完善的信息系统的支持,没有信息系统的支持,供应链管理则无法实现,企业也就不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二)利用信息化提高企业与买方的议价能力。能否快速、准确地发现客户的需求并最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是体现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比尔・盖茨所言,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商业世界中,企业必须具备与对手竞争需要的反应速度,而这就需要这么一种类似人类神经系统的企业“数字神经系统”,以便对紧急情况和机遇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比尔・盖茨所称的“数字神经系统”就是企业的信息系统,“数字神经系统”是否灵敏取决于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完善与成功与否。通过企业的信息系统,企业可以快速掌握用户购买频率的变化、购买产品结构的变化、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和用户的需求趋势等信息。这些信息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地反馈到产品设计开发人员、销售及服务人员处,以便快速地改变产品的设计和销售策略,及时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增强对买方的议价能力。

(三)利用信息化提高企业与供应方的议价能力。企业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增强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业务人员通过信息系统了解供应商供货的信息以及供应商在系统中的相关信息,通过对历史信息的对比分析,针对不同的供应商采用不同的控制手段。二是通过企业的信息系统,可以将企业所需原料、零配件使用、库存等信息及时地传给供应方,使其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准备好供应的原料、配件等,有利于供应方的生产安排,减少了供应方的资金占用。三是企业通过信息系统、互联网络的应用,可以快速地了解世界及全国市场上企业所需原料、配件的供应情况,除了掌握价格信息外,还可以做到货比三家。由此增强企业对供应方的议价能力。

(四)利用信息化提高企业应对替代品威胁的能力。利用企业的信息系统,企业可以提高对替代品的竞争力,具体表现为:一是企业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加快了企业产品开发、生产的速度,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加大了产品和服务的差异性,提高了与替代品竞争的能力。二是企业通过应用信息系统,在为用户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的同时,可以针对用户特殊的需要,迅速提供特殊、小批量的产品和服务,使用户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产生依赖性,增大了用户的转换成本,提高了对替代品的竞争力。

(五)利用信息化提高对进入威胁的竞争能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可以形成二元成本的特征。一是企业信息化可以减少企业的劳动力和管理等成本,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信息化加强了企业的技术和资本成本特征。由此,企业的信息化提高了其他企业进入该领域的门槛。另外企业利用信息系统与供应方、用户建立起了密切的供应链关系,使供应方和用户不会轻易改变合作伙伴,从而增高了进入者的进入壁垒,提高了企业应对进入威胁的能力。

二、从价值链理论看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迈克尔・波特在五种竞争力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价值链理论。根据价值链理论,企业的经营活动根据其对企业经营价值的影响分成若干个“价值活动”,企业整体的活动是有若干个“价值活动”构成。企业为了在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或其中之一:一是以更低的成本从事价值创造活动;二是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具有差异性。既企业可采取总成本领先战略和标新立异战略来获取竞争力,取得竞争优势。

(一)信息化形成了企业成本优势。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成本优势可以从两方面体现出来,一是信息化可以影响企业经营中的每一个价值活动,降低该项活动的费用,从而降低企业经营活动的总成本,实现低成本战略,取得低成本竞争优势。例如,在采购环节,由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需的原料、配件的品种和数量众多,仅靠人工管理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效率不高。通过应用信息系统,不但能做到迅速地采购和补货,而且可以根据生产的需要及时调整采购品种,降低库存成本。在生产环节,通过运用信息系统,企业的生产流程之间可以做到精确配合、精确生产。在产品销售环节,快捷的信息反馈系统,可以使产成品的库存量降低,运输成本减少,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二是信息化可以协调企业价值链中的各项活动,降低各项活动所发生的成本总和。如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企业可以做到采购、生产、销售直至售后服务过程的高度信息共享,信息流的畅通流动保证了物流的畅通流动,减少了资金占用和浪费,提高了整体效率,降低了成本。

(二)信息化形成了企业标新立异优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仅靠低成本战略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竞争优势,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明显区别于竞争对手也是企业所必须考虑和做到的。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企业形成产品和服务的差异性,实现标新立异战略。实际上,每一种产品和服务本身都包含两种内容,即物理内容和信息含量,物理内容和信息含量的差异性共同决定了产品和服务的差异性。对于物理内容的差异性可通过改进产品设计和服务方式等方法实现,这点也离不开信息系统的贡献,但企业信息化对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的最大贡献在于增强了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含量。通过将更多的信息内容溶入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中去,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有别于其他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增强差异性,取得竞争优势。如有一个著名的例子:日本某顾客在某店买表,用信用卡结账后,得到一份额外的惊喜,营业员说:“感谢您再次光临本店,您五年前在本店买过一枚钻戒,现在肯定升值了,恭喜您。今天是您的生日,本店送您一份小小的心意祝您生日快乐。”这种能极大提高顾客满意度和使服务差异化,所依赖的手段不是靠营业员的记忆力,而是信息系统的作用。

(三)信息化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水平。供应链管理的管理理念打破了企业原有的与供应商、销售渠道之间的结构和边界,使整个系统价值链,即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紧密协作,信息共享,形成供应商、企业、销售渠道的价值联合体,实现三者的利益统一。供应链管理可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节约交易成本,降低库存水平,提高服务效果,实现了与竞争对手相比的成本领先和差异化战略,提高了竞争优势,而企业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前提条件是实现企业的信息化。

三、从流程再造理论看信息化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流程再造是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彻底的重新改造和重新设计,使企业在成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发展速度和顾客满意度等方面取得巨大的改变,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再造来消除不合理的、不能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活动,以更科学、更合理的新过程取代传统过程,实现工作和管理方法的创新,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流程再造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这一理论得到了众多企业的认可,同时,理论界和企业也认识到流程再造能否成功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适宜的环境、高效的组织结构和较高的人员素质。

(一)信息化能为企业带来适宜的环境。在企业众多的外部环境因素中,对企业有着共同的且日益巨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顾客、竞争与变化。企业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够从三方面改变企业所处的环境,以促进企业再造:一是可以及时掌握顾客的特殊需求,根据顾客的要求“定制”产品和服务,使服务整体顾客的概念转变为服务个体顾客。二是改变了企业的竞争状况,使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同时由于Inter-net的发展和其他信息手段的使用,增强了企业对供应者和消费者的议价能力,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讨价还价。三是能够及时掌握环境变化的信息,并快速地对变化做出反应。

(二)信息化有助于改变企业组织结构。在传统的体制下,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要求划分为不同的职能部门,企业内部组织界限分明,层次繁多,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中采用的是典型的上级决策、下级执行、同级之间缺乏合作与协调的集权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过分强调控制与分工,导致企业对环境变化反应的敏感性不足,效率低下,而且形成管理的官僚化。

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了企业这种传统的组织结构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信息化的应用从以下几方面打破了这种组织结构,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一是应用信息系统,企业做到了信息传递速度的极大提高和信息通道的通畅,使基层与高层决策层的直接沟通能力增强,促使中间管理层缩减和取消。二是由于信息系统的使用,使信息的共享性提高,实现了企业决策权的分散,使基层能够对市场的变化快速决策。三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能降低企业的印刷、邮递以及财务检查、查询库存等活动的费用,还可使企业在各地的分支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像在一座大楼内一样方便、快捷、便宜,从而降低了组织管理费用。

(三)企业信息化提高了企业员工的素质。企业通过信息系统的运用可以极大提高员工的素质,具体表现为:一是借助于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员工可看到、听到、触觉到以前无法感知的事物,并完成以前体能上无法承担的工作,从而实现员工体能和智能的延伸与增强。二是信息系统的使用可使员工及时获得大量信息,有助于逻辑地、辨证地和系统地思考问题,使员工的有限理性得到改善。三是运用信息系统节约了原来靠人脑和文件加工处理信息所消耗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从而使员工有可能转向其他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上去。

四、从技术创新理论看信息化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企业参与竞争能力的大小,凡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他们必定在这个领域有着很雄厚的技术创新实力。一个企业创新能力的大小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包括资金实力、技术条件、装备条件、人员素质、领导观念多方面。但信息在企业技术创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离开企业信息化的保障,技术创新是很难成功的。企业信息化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主要通过提供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和政府信息来支持技术创新。

(一)信息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信息支持。企业的竞争优势离不开技术优势,即不能离开技术创新的支持,技术信息是技术创新的保障。通过对技术信息的分析和利用,企业可以实现以下目的:一是了解某一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使企业对欲开发或创新的项目在国内外的技术水平了解清楚,从而使自己的创新成果在竞争中具有先进性。二是为本企业的技术开发和创新提供思路,借鉴他人已有的成果或技术可以使自己少走弯路、节省创新成本。三是利用技术信息可以了解到竞争对手的技术水平状况,对于竞争对手的威胁及早做出相应的对策。四是利用技术信息主要是专利信息可以了解到某一技术或产品在国内外申报专利的情况,以免侵犯他人专利权,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二)信息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信息支持。技术创新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以创造市场价值为目的,以实现市场价值为成功的标志。同时,技术创新也是由市场需求拉动的。市场的某些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创新、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但也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企业信息系统能为技术创新及时提供市场信息,不仅要收集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市场变化信息,更要十分注重有关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缺陷的信息,通过利用反映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缺陷的信息,往往能开发出更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或提供市场更需求的服务。

(三)信息化对技术创新的政府政策信息支持。按照制度经济学的一般定义,政府政策属于制度安排的范畴。政府政策的某些变化会给某些企业提供新的生存空间和新的发展机会,但与此相反的是政府的某些政策变化也会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限制,甚至会使一些企业关门倒闭。因此,企业的信息系统所掌握和传递的最新的政府政策信息,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宋立瑛,孙慧超.管理信息化促进企业竞争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