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

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

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

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静脉全麻手术中护理的配合内容及方法。方法:整理我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的48名外科手术患儿采用静脉全麻的护理资料,总结小儿静脉全麻手术中的护理要点。结果:48例小儿采用静脉全麻手术进行治疗,未出现手术事故和意外,均取得了成功。结论:根据患儿的生理及发育特点及病情,制定合理、周密、严谨的术前及术中护理方案,能有效的保证小儿静脉全麻手术的成功。

【关键词】小儿静脉全麻术;小儿生理解剖机构;护理

我院近年来对48名小儿患者进行了静脉全麻手术,全部成功,总结这些患者的麻醉资料,笔者认为静脉全麻手术术前的准备和术中的护理配合非常重要,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48名需要采用静脉全麻进行手术的小儿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0.8~8.0岁,平均5.2岁;体重6.5~23 kg,平均16.7 kg。肾积水27例,房间隔缺损19例,肺动脉瓣狭窄2例。48例患儿在静脉全麻下施行手术,均痊愈出院。

1.2 方法:术前,参与手术护士要先了解患儿基本情况,阅读患儿病历、观察患儿身体状况、了解术前各项检查指标、了解所要进行的手术操作程序及所采用的麻醉方式,制定周密的静脉全麻术前术中护理方案,小儿静脉全麻手术护理方案的内容及要点如下:

1.2.1 手术间准备要点:小儿尤其是低体重幼儿的体温调节功能尚不完善,应特别注意手术室的温度调节。根据人体最适温度范围,手术室温度设定在24~26℃,术前要检查手术室的温度调节器工作正常,确保手术室温度能得到准确控制,必要时准备恒温毯,手术床上铺变温毯,用于术中辅助变温,保护重要脏器(如心、脑、肾)。

1.2.2 器械物品准备要点:要综合考虑静脉全麻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除了配备患儿手术所需的常规器械外,还要准备心肺复苏用品:小儿专用心外除颤板和心外颤板、小儿专用负极板、小儿专用起搏导线、精细器械、手术专用放大镜、变温毯等。

1.2.3 患儿心理护理要点:为避免患儿及家长出现恐惧心理,使患儿及家长更好配合静脉全麻手术,在术前向患者家属耐心介绍手术的基本情况、多采用的麻醉方式和麻醉过程中需要配合的要点,讲解静脉全麻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和应对方法,教会患者家属对并发症的观察等,通过这些知识的讲解让患儿及家属理解静脉麻醉过程,排除因不理解而产生的陌生感和恐惧感,积极配合静脉全麻手术。

1.2.4 掌握小儿解剖及生理特点:婴幼儿和成年人比较有如下特点:鼻腔相对较短,后鼻道也相对狭窄,鼻腔产生的分泌物和疾病因其的粘膜水肿很容易导致鼻腔阻塞,鼻腔被阻塞后即发生呼吸困难,在麻醉过程中,因其部分感觉功能丧失,具有非常大的危险性。小儿患者一般咽部呈狭窄垂直形状,喉部则呈漏斗形也较窄,喉头的位置相对较高,当患者有炎症时也易导致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发生呼吸困难。小儿的胸廊一般为圆桶状,呼吸肌发育尚不完善,这样在呼吸过程中肺不能得到充分的扩张,容易缺氧发绀,基于以上小儿的生理特点[1],在麻醉期间,护士应该严密监测并重视小儿的呼吸管理,及时将所发现的呼吸异常情况报告麻醉医师并协助麻醉医师进行处理 。

1.2.5术中护理

1.2.5.1 麻醉期间的观察,在麻醉期间,因为很多保护性反射功能处于停止工作的状态,且小儿对药品的反应比较灵敏,各项生理机能会发生较快的变化,这段期间较易出现意外,护士应细致监测患儿的病情及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麻醉未结束前不得离开患儿,出现意外情况立即报告麻醉医师并协助其做好应急处理。一般小儿静脉全麻手术麻醉过程中应监测如下指标:心电、血压的连续监测,当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心率和呼吸均增快、而血压却正常的情况时,有可能处于休克代偿期,应将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呼吸监测:患儿静脉醉意识消失后,舌头会发生后坠易堵塞呼吸道,采用托起患儿下颌,将口咽通气道放入患儿口中,可以防止舌头后坠的发生。小儿因为新陈代谢较成年人旺盛,对氧的需求较成年人多,采用喉罩通气为患儿提供充足的氧气量。护士要随身携带听诊器,随时监听患儿的呼吸音变化情况,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幅度及节律,若有呼吸急促、鼻翼扇动、紫绀及三凹征出现时,应立即报告麻醉医师,并紧急检查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分压指标,防止患儿出现呼吸衰竭[2]。体温监测:小儿在麻醉期间,体温会发生较大变化,若患儿出现体温降低,要立即用保温毯进行保温,并随时保持手术室室温处于 24℃至26℃,若患儿出现体温升高,应采用物理方法对患儿体表进行降温。

2结果

按照上述护理内容进行术前和术中护理,48例患儿静脉全麻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出现麻醉意外。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各项技术及设备的日趋完善和进步,小儿外科手术的年龄渐趋低龄化。而静脉全马术是小儿外科手术中较为常用的麻醉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小儿特别是低体重儿的身体各方面发育尚不成熟,承受能力有限,在解剖结构、生理特点及药理反应等方面和成人有较大的区别,对小儿施行静脉全麻手术还是有较大的风险[3],除了麻醉医生要具备精湛的手术技巧和配备优良的设备外,麻醉术前各项工作的准备和术中的熟练配合对于手术能否顺利完成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小儿静脉全麻手术的术前和术中护理系统性很强,在术前做好患儿及家属的知情工作,尽量消除他们对手术的恐惧和担心以便在轻松的环境下做好手术配合工作;护士要充分了解手术的类型及详细的操作程序,充分了解小儿的一般生理及发育特征,预测在麻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尽量做到周全的术前准备和术中应对,使手术配合流畅严谨;术中要严密观察各项监测数据[4],随时向医生汇报,术中的每个配合动作要做到稳、准、轻、敏捷。总之,根据患儿的生理及发育特点及病情,制定合理、周密、严谨的术前及术中护理方案,能有效的保证小儿静脉全麻手术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David J.Steward,主编.金熊元 鲍泽民等译校.小儿麻醉手册[M],1982:6.

[2] 庄心良,曾冈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94.

[3] 金熊元.小儿麻醉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2,8,160.

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麻醉学科领域的深入发展,麻醉不再是单纯的为手术而麻醉,而是围术期临床治疗、危重病人急救、心肺脑复苏、重症监测(ICU)、麻醉术后监护及术后镇痛等领域的重要学科,这就给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理已成为外科护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手术室护士的护理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麻醉是否顺利、手术是否成功。因此,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手术医师的紧密配合,正确、仔细、认真、热情地做好麻醉前、麻醉中、麻醉后的护理工作是确保麻醉及手术工作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做好患者围麻醉期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手术室围麻醉期;护理 ;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255-0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和现代护理的不断发展,对手术室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士不再是单纯的台上的器械配合及台下的巡回,对麻醉工作的配合也是衡量手术室护士业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已经成为麻醉及手术成功的必要前提。手术室护士在围麻醉期不仅要求掌握各种护理技术,做好麻醉前、中、后的准备及护理工作,而且要懂得麻醉基本知识、原理,以便更好地完成和麻醉医生的配合,协助麻醉医生处理麻醉过程出现的各种情况,保障患者安全,顺利完成麻醉手术工作。下面结合手术室工作多年的经验浅谈围术期麻醉护理体会:

1 麻醉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手术作为重大的心理性、躯体性应激源可通过心理上的疑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动,从而造成心理和躯体的不适,甚至导致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1], 这些反应如过于强烈,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会直接干扰麻醉和手术的正常进行[2]。 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前尤其是临近手术时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麻醉前一日探望患者,巡回护士应认真阅读病历,了解病情、手术方案及步骤、术中和特殊要求,并主动到病房探视患者,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麻醉方法以及疾病种类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俗易懂地向患者介绍有关疾病的注意事项、麻醉的配合、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等,帮助患者了解麻醉及手术的过程,解答病人的各种疑问。对癌症患者应特别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和谈话技巧,避免使用引起患者不安的刺激性语言如:癌症、死亡等等;与患者交谈时要和蔼可亲、不厌其烦,通过这种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使患者对麻醉有初步认识,与病人建立和睦信任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对手术的顾虑,缓解其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迎接手术。

1.2 手术室的环境准备: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维持病人正常体温的基本保证。室温过高、相对湿度过低时,患者可有口唇、呼吸道黏膜干燥,干渴难忍的感觉,同时明显增加不显性失水量。室温过低时,不仅引起寒战等不适,而且可造成凝血功能障碍、苏醒延迟、免疫功能下降、心律失常等,采用吸入麻醉后亦易并发肺部感染。故手术时护士应根据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做好适当的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 一50%,所输液体尽量要经过加温处理,尤其儿童和老年人尽量常规下体温监测。

1.3 麻醉前用药及物品准备:麻醉前常用药物包括苯二氮卓类、麻醉性镇痛药、抗胆碱药等,其目的是为了使病人情绪安定、合作,减少恐惧,解除焦虑;减少某些的副作用,如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局麻药的毒性作用等;调整自在神经的功能,消除或减弱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活动,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及缓解术前疼痛等[3] 。物品的准备包括根据病人的体质情况及不同的麻醉方法准备不同的物品,如连续硬膜外麻醉准备连硬穿刺包,脊髓麻醉准备蛛网膜下腔阻滞包,全身麻醉除准备准备呼吸机、吸入品、吸痰管及气管插管等物品。

2 麻醉中的护理

2.1 认真执行核对制度:麻醉前仔细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及手术名称。入手术室前去除所有佩戴的金属饰物如耳环、项链、戒指,以防术中电灼伤;清除面部、口唇、指甲等处化妆品,有利于术中观察患者肤色;全麻患者的义齿是否取出;是否禁食(尤其是婴幼儿应特别注意)禁饮;嘱病人排空膀胱。

2.2 建立和保持静脉通道通畅:麻醉患者由于术前禁饮禁食加之麻醉后被阻滞部位或者器官血管扩张,造成血容量相对不足,全麻患者的诱导维持及苏醒和急诊患者的病情紧迫,术前准备的不充分等都可导致病人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因此建立静脉通道和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是麻醉及手术给药、补液、输血及患者出现危症时抢救的基本保证。开放静脉通路一般为四肢静脉,必要时可行颈静脉,锁骨上、下静脉及股静脉穿刺,重症休克、严重骨盆骨折、后腹膜巨大血肿、门脉高压大出血等病人应以回流上腔静脉治疗效果更为确切。要选择合适型号的留置针,在穿刺前向患者解释其目的和必要性;操作时动作要轻捷、熟练、认真;严格掌握血管选择的原则、正确的持针方法、进针的角度力争做到一针见血,并妥善固定。

2.3 病人的摆放配合:患者入室后,手术室护士应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喧哗以及给患者心理上造成不良刺激。麻醉实施前手术室护士应向患者解释并协助麻醉医生摆好实施麻醉的正确,以便于麻醉顺利进行,这是使麻醉及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患者麻醉后,由于全身或部分肌肉松弛,运动及感觉消失,保护性反射也已消失,患者失去自身调节能力,因此的变化可导致呼吸和循环等生理功能紊乱。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及脉搏等变化及时分析判断,及早发现病情动态随时配合麻醉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理。此时根据麻醉师的要求帮患者摆放,以既符合手术操作需要,又不影响生理功能且舒适为原则,各种支撑物的安放位置、着力点和固定点,应不妨碍呼吸动作,不影响静脉回流,无软组织及神经受压或牵拉,同时保护好各关节部位。术中如果患者清醒,应经常询问患者的感觉,必要时调整患者肢置、按摩受压部位等。

2.4 注意保温:手术过程中,大约50%的手术病人中心体温低于36℃[4]. 全麻药抑制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干扰了中枢性体温调节,使代谢降低,产热减少,多数有血管扩张作用,致散热增加,手术时间长,手术切口大,胸腹腔脏器暴露时间长,使水分大量蒸发,也是重要的散热源,另外手术间的低温环境、大量输入室温下的液体或库存血以及用未加温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体腔等都可以导致病人术中体温下降[7].术中低体温可导致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如药物代谢减慢、凝血障碍、术后渗血量增多、伤口愈合时间延长、感染增加,还可引起严重的心肺疾患[5]等严重影响着病人的愈后。所以我们应十分重视术中病人低体温问题,应控制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 一50%,麻醉及手术前、后注意给病人盖好被单,尽量缩短皮肤的暴露时间,用输液恒温器对输入液体及血液进行加温,温盐水冲洗体腔等等。

2.5 密切配合抢救工作:手术室护士应密切配合麻醉师严密监护患者的血压、脉搏、心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提醒麻醉师,以便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要善于观察和识别不同病情变化,一旦患者病情变化应迅速有序的协助麻醉师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因此手术室护士应掌握各种抢救药品的特点和使用剂量、给药方法,以便在抢救中及时准确的用药,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3 麻醉及手术后护理

手术虽已结束但麻醉对手术患者的生理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并且在这一恢复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麻醉结束应等麻醉医生护送患者离开手术室后再整理好麻醉物品等归还原位,切忌手术患者麻醉尚未完全苏醒即整理物品甚至离开患者整理其他物品,尤其是危急重患者麻醉尚未完全苏醒或病情极不稳定时更应特别认真负责。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后或者麻醉中辅助药应用过多或用量过大均会导致病人苏醒延迟,为维持呼吸道通畅常将病人头侧向一侧以利于口腔、鼻腔内分泌物排出,必要时应进行吸痰处理。

3.2 确保病人安全:麻患者在术后苏醒过程中,都有交感神经兴奋性症状,同时绝大多数病人对气管导管的刺激不能耐受,而出现呛咳、

躁动、挣扎等痛苦表现。此时巡回护士要守护在病人身边,必要时正确使用束缚带固定病人的肢体,防止病人因躁动而导致坠床、导管脱出等不良后果,避免训斥或强行制止。待病人完全清醒后与术者、麻醉师共同护送回病房或ICU,与病房护士认真做好各种管道及生命体征的交接班,并告知患者家属术后及注意事项。

3.3 术后随访:手术后加强回访手术病人,了解是否出现麻醉护理的不良反应后果,听取患者及家属的意见,以改进麻醉护理配合,观察患者有无因摆放不当而引起的神经、肢体损伤,对术中实施的护理计划是否妥当进行评价,通过反馈来指导今后的工作。

4 小结

实践证明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的密切配合是确保手术麻醉工作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手术室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娴熟的应急能力,随时和麻醉师一起积极地预防和正确地处理意外情况,从而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高效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滕兴玲,丁玉侠,潘桂云,等.术中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措施的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01,7(3):217-218.

[2] 王玲,王伟智.术前访视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53-54.

[3] 徐启明,李文硕主编.麻醉前用药的目的[J].临床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7―27

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安全核查表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护士三方共同对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以及麻醉方式、麻醉设备、手术物品、仪器的情况,术前、术中的用药情况、输血情况、标本留置情况等进行核查。比较手术安全核查表使用前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护士核查患者的执行率。结果 手术安全核查表应用后,核查执行率为100%,应用前仅为44.0%-100%。应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手术安全核查表;安全管理;核查

手术错误是手术室最大的风险之一,包括接错手术患者、开错手术部位、错误的手术等,是手术室特有的严重差错事故。此外还有术中输血、输液、用药的错误,手术物品、仪器准备不足而影响手术的安全实施,麻醉设备性能的安全也直接关系手术病人的安全和影响手术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虽然反复强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操作规程,但部分手术人员在繁忙的工作中过分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忽视查对制度,虽然未发生手术错误的医疗纠纷,但却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2010年,新的《病历书写规范》颁布,要求在手术过程中增加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填写。2010年5月,我院正式执行了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安全核查率,有效地保障了手术患者的安全。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择执行手术安全核查表前后为患者实施手术的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护士为观察对象(各选择50台手术,局部浸润麻醉除外),年龄(32.1±16.2)岁。

1.2 方法

1.2.1 手术安全核查表 手术安全核查表对于手术病人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个时间段,对手术病人进行核查,内容包括手术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麻醉准备与实施、手术物品、仪器的准备、用药、输血、手术标本、各种管路、术后去向等项目的核查,三个时间段各有侧重点,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护士共同对项目进行确认,并签名。见样表。

1.2.2 使用方法 结合该表使用三步核查。第一步核查:病人入手术室后麻醉实施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巡回护士(洗手护士)共同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术野皮肤准备情况、药物过敏、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带入手术室的物品(如影像学资料),以及麻醉设备安全检查情况和麻醉方式的确认,手术、麻醉知情同意与否进行核查,无误后方可实施麻醉。第二步核查:手术开始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再次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进行核查,并由手术、麻醉医师陈述手术、麻醉风险预警,手术护士陈述物品、仪器情况,所有成员均“确定”后,方可实施手术。第三步核查: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护士再一次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后用药、输血、手术标本、皮肤情况、各种管路、患者去向等进行核对,并签名、记录。

1.2.3 评价及统计学方法 比较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使用前后,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安全核查执行情况。在观察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按照核查表内容随台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手术安全核查表应用前后,我科均未出现手术错误。

2.2 手术安全核查应用前后,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安全核查执行情况有所不同。见表1

表1 核查表应用前后对患者安全核查执行情况比较

人%

项 目手术病人数 应用前应用后 X2p

麻醉实施前

手术医生核查 5022( 44.0) 50(100.0)33.889

麻醉医生核查 5043( 86.0) 50(100.0) 5.530

手术护士核查 5045( 90.0) 50(100.0) 3.368 >0.05

手术开始前

手术医生核查 5042( 84.0) 50(100.0) 6.658

麻醉医生核查 5038( 76.0) 50(100.0)13.636

手术护士核查 5043( 86.0) 50(100.0) 5.530

患者离开手术室前

手术医生核查 5024( 48.0) 50(100.0) 35.135

麻醉医生核查 5027( 54.0) 50(100.0) 29.870

手术护士核查 5050( 100.0) 50(100.0) ->0.05

3 讨论

保障患者安全是医疗行业共同关注的话题。医护人员在身心疲劳的情况下,稍稍疏忽,手术错误就有可能发生,一旦发生将导致严重的后果。过去,在手术室的安全核查工作中,由于没有书面依据,部分工作人员在繁忙的工作中,受定势思维的影响,过分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出现确认患者资料缺乏准确、全面、客观等情况,若缺乏医生、护士、患者之间的沟通,极易发生手术错误[1] 。另一方面,对于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没有明确的核查要求,因此常出现医生核查患者、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依从性较低的现象,由于术中人员间相互提醒,故未发生手术错误。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应用,明确了手术医生、麻醉医生的查对责任,加强了手术安全核查的准确性,提高了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

麻醉实施前,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护士三方对患者的共同核查,保证了患者的身份无误、手术方式、手术部位的无误;手术、麻醉的知情同意,可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麻醉设备的安全检查,可有效保证术中麻醉安全;术野皮肤的准备情况核查,可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此时的静脉通道的建立完成、患者过敏史及抗菌药物皮试结果的查对,可为术中的输液、输血、用药等提供保证;带入的病历、影像学资料、植入物等查对,可保证为术中提供使用。

手术开始前,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护士共同对患者再次进行共同核查,可进一步加强对手术患者、手术方式、手术部位的确认(尤其对称性器官的手术部位的核查)。预计手术时间、预计失血量、手术关注点的陈述、麻醉关注点的陈述、可使参于手术人员对手术中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能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手术护士对于物品灭菌合格、仪器设备性能安全、 特殊用药情况的陈述,可为手术提供必需的物质保障。

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护士三方的共同核查,又一次地证实了手术患者身份、手术方式、手术部位的正确性。此时的用药输血的核查,又一次保障了护理安全,手术器械物品的清点正确,进一步为避免物品遗落体腔,保证病人安全,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提供保证;手术标本的确认、可防止手术标本遗失或弄错,保证标本及时送检,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各种管道的确认,做好标识,可保证引流通物,防止脱落、受压、扭曲。核查完毕后,患者离开手术室返回病房,巡回护士要进行护送,并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

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应用,可使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护士明确各自的责任,结合三步核查法,一环紧扣一环,从而保证了正确的手术患者、正确的手术部位、正确的手术、正确安全的麻醉、正确的输血、输液、用药,正确的手术标本留置。降低了发生手术错误的风险,并且有可观可循的记录文书,切实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范文第4篇

【摘要】 我院手术室从2010年5月至2011年手术室10月,实施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制度以来,医护人员均严格执行了三方核查,在确认患者身份正确、手术部位正确、手术正确后实施手术,降低了手术风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手术风险

医疗安全的核心和目的首先是患者的安全[1]。为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国家卫生部中心质量管理委员会颁布了《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细则和《手术安全核查表》,将手术安全核查作为一项核心内容纳入手术系统科室。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2]。 我院自2010年5月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及“手术病人安全核查表”,在近一年多的使用中,有效地确保了患者的手术安全,增强了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实施核查流程与内容

1.1 术前访视核查:对择期手术患者,术前一天下午由巡回护士访视,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姓名、床号、病案号、性别、年龄、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必要检查结果、交叉配血、过敏史及手术史等。

1.2 麻醉实施前核查:由麻醉医师负责按手术安全核查表内容核查患者情况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由手术医生、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三方共同核查确认并记录签字。

1.3 摆放前:由巡回护士负责共同核查手术部位。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共同负责术中所用针、线、纱布、器械、敷料等物品清点核查,及时记录在手术护理清点记录单,并签名。

1.4 手术开始前:由手术医生负责核查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确认手术、麻醉风险预警,确保患者手术部位、手术名称正确;巡回护士核查手术物品灭菌准备情况并报告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三方共同确认,签字。

1.5 手术结束前:手术医师宣布实施手术名称及做关闭手术部位的准备;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在关闭手部位前后共同清点(四遍)术中所用针、线、纱布、器械、敷料等物品,将结果报告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及时完成手术护理清点记录单。手术结束后和病历一起送回病房。

1.6 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1.7 术中用药输血前:手术中用药多数是口头医嘱,护士执行前必须复述一遍,手术医师、麻醉医师确实后执行,巡回护士准确记录所给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及时间;输血前巡回护士和麻醉医师共同核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集或溶血、血袋有无破裂漏血;输血申请单与血袋标签上的储血号、血型、血液种类、血量是否相符;交叉配血报告是否正确,再将输血申请单和患者血型检验报告单逐项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在输血申请单上签字。

2 效果评价 我院手术室自2010年5月起实施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制度以来,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手术安全核查表》,在确认患者正确,手术部位正确,实施正确的手术方式,降低了手术风险,提高了手术患者安全。

3 讨论

3.1 实施安全核查制度,患者手术安全得到了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核对是一项多部门、多人员、多环节的复杂过程,涉及到手术患者、手术室护士、麻醉与手术医师,每一部门相互协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不同时期的核对[3]。以往核查是由手术室巡回护士一方来完成,手术医师一般在麻醉实施后,手术开始前到手术室;通过实施安全核查,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手术团队逐渐认识到保障患者安全需要每个人充分重视,不折不扣地按流程实施核查措施,以减少质量缺陷,有效避免由于个人原因导致的系统错误,从环节上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预防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3.2 提高执行力度,降低手术风险: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将手术安全核查执行情况作为手术风险管理的重点,纳入质量控制范畴将成为常规化,进一步提高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对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的执行力,是确保正确的手术患者、正确的手术部位、实施正确手术的关键[4],降低了手术风险。

参考文献

[1] 刘正良,彭望香主编的《手术室护理管理》.2004.6湖南科技出版社

[2] 卫生部办公厅.手术安全核查制度[S].(2010-03-17)

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麻醉;护理配合;重要性

随着医学发展,麻醉在现代手术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极大关注,麻醉工作在临床实践中也不再是独立的,它与手术、护理三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尤其是长期临床实践证明:护理在麻醉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1临床资料

我院2005年6月~2006年6月以来实践参与护理的全麻患者30例(其中12岁以下儿童14例),腰麻患者42例,硬膜外麻醉患者28例,年龄10个月~80岁,其中具有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17例。

2手术前配合

2.1术前访视手术前1日到病房访视患者,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沟通手段,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主动自我介绍,态度和蔼,消除与患者之间的陌生感,详细讲解所采取的麻醉方式、体位及配合要点,必要时做出示范,使患者明白术前禁食禁饮的意义,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对于小儿,要尽可能取得小儿的信任,使他愿意与你交谈。如此做避免了麻醉当日麻醉医生与患者沟通困难,特别是消除了以往麻醉医生对患者的一些细微情况知之不详、患者不配合以至于延误手术麻醉时间的现象。

2.2调节室内适宜的温湿度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2 ℃~24 ℃,湿度保持在55%~60%,创造一个舒适的手术环境。特别是对老年或一些特殊患者更要特意询问在此方面的感觉,满足其需求。麻醉医生更不会因室温过高或过低影响对各项生理参数及药物代谢反映的判断而导致手忙脚乱。

2.3严格查对制度仔细核对患者的各项检查报告、药物过敏试验、既往史、过敏史等,为麻醉医生提供准确的医疗信息,减少了以往麻醉医生凭习惯进行药品准备而造成的药品浪费,消除了意外事故发生的隐患。另外,督促患者去掉义齿、首饰、卸妆、更换手术服,避免了纠纷及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2.4严密观察麻醉前用药的反应麻醉前常用的药品为:鲁米那、阿托品、度冷丁、氯丙嗪等。护理人员要准确执行口头医嘱,协助麻醉医生给药,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建立生命体征动态监测系统。

2.5麻醉体位协助麻醉医生正确摆放麻醉体位,并于一旁保证患者安全配合麻醉穿刺。

3手术中配合

硬膜外麻醉患者、腰麻患者,其意识并未丧失,要保持室内安静,禁止大声喧哗,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对于情绪紧张者轻握其手,使其情绪稳定,确保麻醉顺利进行。患者进室后首先要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常选用的静脉有桡静脉、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等,在这些部位放置留置针,保证麻醉药物准确进入患者体内。手术开始后要随时观察穿刺部位,防止药品外渗造成组织坏死。准确记录尿量及各种引流液性状,利于麻醉医生合理组织麻醉方案。 4手术后的护理

4.1全麻患者护理有时由于药物代谢不同会延迟苏醒,护理人员要协助麻醉医生使患者头偏向一侧,做好吸痰的护理,连接好吸氧装置。注意保暖,由于手术失血、失液及大量腹腔冲洗,使患者体温下降,影响药物代谢。

4.2持续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血氧饱和度,因为手术和麻醉对身体各系统的影响并不会因手术的结束而消除,严密监测就显得格外重要。

4.3意识状态的观察麻醉苏醒期要仔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的变化,轻拍肩部呼唤患者,并嘱其握拳以观察肌张力的恢复情况。

4.4建立安全防范措施复苏期患者意识尚未完全恢复,有的甚至出现躁动不安,此时要注意加强安全防范措施,上好约束带、床挡,防止留置针及各种引流管脱出,使麻醉复苏工作顺利进行。

5结果

(1)麻醉效果满意度在1年内上升15%。麻醉时间较以往缩短了1/2。(2)全年麻醉意外发生率为零。(3)临床科室对麻醉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

相关期刊更多

临床麻醉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

中外医学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