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低氧血症;ICU监护;全身麻醉

47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78-02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给予病情不同患者必要的监护及治疗,其为有效控制、减少ICU全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确保麻醉及手术的安全性,在行全麻手术后,在ICU统一监护管理病患,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时发现麻醉与手术相关的如低氧血症等并发症。选取我院ICU监护全麻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病患62例,经过及时抢救无1例死亡,全部抢救成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ICU监护的全麻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病患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22岁至86岁。62例患者均为全麻气管插管手术后患者。

1.2方法给予进ICU所有患者予吸氧,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用飞利浦监护仪进行监护。探头接触良好、判断低氧血症为血氧饱和度

1.3护理稳定循环功能的前提就是术后呼吸支持,病患进入ICU后,立即给予测量血压、心电监护、吸氧、监测血氧饱和度等,并对患者口唇与面色颜色、胸廓起伏、呼吸节律等进行密切观察。在血氧饱和度监测下,62例低氧血症患者使用指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为有效、及时治疗争取时间。患者出现低氧后,头后仰托下颌法是最佳的处理方法,经吸痰,将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清除,以确保通畅呼吸道。协助麻醉医生呼吸球囊加压面罩给氧,将氧流量调至每分钟15L,对血氧饱和度指数、口唇颜色、胸廓起伏等进行观察。对清醒后的患者做心理护理,通过咳嗽、深呼吸等方式吐出口中分泌物。

2结果

抢救62例患者100%成功率。其中,在保留气管插管吸氧情况下发生患者23例,在拔出气管插管面罩吸氧患者39例。在ICU经吸痰、加压给氧、开放气道等治疗抢救处理后,41例被安全送至病房,在病房进行观察。而21例在ICU继续观察,其中10例继续观察病情稳定后送至病房,11例重新上呼吸机后转危为安,无1例发生麻醉相关死亡。

3讨论

ICU,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医院管理体制得到改进、新型医疗设备也陆续诞生、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主要为重症医学监护。

ICU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技术、人力、物力上给予最佳保障,从而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ICU主要收治的患者包括:脏器移植前后需监护和加强治疗者,病情好转后,又转回普通病房;败血症、重症休克、以及中毒病人;脑、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或者多脏器衰竭者;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大手术后及必须对生命指标进行连续严密监测和支持的患者;严重创伤患者。本研究中,抢救62例患者获得100%成功率。其中,在保留气管插管吸氧情况下发生患者23例,在拔出气管插管面罩吸氧患者39例。在ICU经吸痰、加压给氧、开放气道等治疗抢救处理后,41例被安全送至病房。而21例在ICU继续观察,低氧血症患者使用指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为有效、及时治疗争取时间。其中10例继续观察病情稳定后送至病房,11例重新上呼吸机后转危为安,无1例患者发生麻醉相关死亡。

为有效预防低氧血症,全麻术后病人入ICU监护。ICU设有中心监护站,直接观察所有监护的病床。每个病床占面积较宽,床位间用玻璃或布帘相隔。ICU的设备必须配有多功能呼吸治疗机、床边监护仪、除颤仪、中心监护仪、心电图机、输液泵、微量注射器及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接受区域麻醉以上的手术患者,主要行全麻气管插管静脉吸入麻醉。对重病人实施二对一护理,这样能及时发现低氧血症,通过加压面罩给氧、吸痰、重新插管等一系列措施,便于有效开放气道,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迅速上升患者血氧饱和度,提升抢救成功率。避免因全麻术后患者发生低氧血症所引起的严重并发症。

参考文献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范文第2篇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是一新型的麻醉方式,是利用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特点,使麻醉效果得到改善,CSEA既保留了脊麻的起效快、镇痛与肌松完善的优点,也便于调节麻醉平面,可完成较长时间的手术,局麻药用量小,大大降低了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并且术后可行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因此CSEA被广泛应用。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适用于普外科的下腹部、会阴、肛门及下肢手术,泌尿外科手术,妇科手术,产科手术,分娩镇痛,疼痛治疗和术后镇痛。麻醉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手术顺利实施与进展的必要前提,做好病人麻醉期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必要保障。我院于2005年开始应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现将有关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090例,其中 妇科手术820例,产科手术2250例,分娩镇痛784例,外科手术136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28岁。

2麻醉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术前一日访视病人,对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病史、检查、诊断、术式、麻醉方法和术前医嘱。向病人详细介绍麻醉的方法及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解答病人的提问,消除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顾虑和恐惧,使病人获得安全感和相对稳定的心态,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

2.2 检查病人腰背部穿刺部位的皮肤有无破损和感染,嘱其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以减少术中及术后的恶心、呕吐及误吸,指导病人必要的体位训练,特别是呼吸方面的训练,指导病人深呼吸、咳痰,以减少肺部并发症。

2.3 术前用药: 一般术前30分钟常规肌注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使病人情绪安定,减少麻醉意外,减少麻药用量,减小呼吸道分泌物,利于麻醉安全。

3麻醉护理配合

3.1 物品准备: 一次性腰硬联合穿刺包,,心电监护仪,氧气,麻醉机,气管插管用物,复苏用具,吸引及药品。

3.2 环境准备: 手术室温度一般控制在24260C,相对湿度45%50%。

3.3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入手术室前认真核对患者的科室、床号、姓名、年龄、手术部位、皮试结果、术前用药、有无过敏史等。

3.4 将病人妥善安置在手术床上,行心电监护、吸氧、测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3.5 建立静脉通路: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常用18G静脉留置针穿刺,并接上三通连接管,以便麻醉用药。在麻醉开始前常规预防性输入平衡液5001000ml,以防止腰麻后引起血压降低,术中确保静脉通畅,并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输液速度。

3.6 固定体位: 协助麻醉医生固定好病人穿刺体位,常规取左侧卧位,背部与床垂直,双手抱膝,两腿屈曲于腹部,头尽量向胸部屈曲,使腰背部弓成弧形。

3.7 协助麻醉医生消毒、取药: 严格按照无菌技术,倒消毒液,消毒穿刺部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检查、核对局麻药,协助麻醉科医生抽取局麻药,抽吸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术后感染[1]。

3.8 当麻醉医生穿刺时应站在麻醉医生的对面,固定病人的头颈及双腿,安慰、鼓励病人,使病人保持好体位,防止摔伤,利于麻醉医生穿刺。

3.9 穿刺完毕,协助麻醉医生妥善固定硬膜外导管,防止扭曲、滑脱,并立即使病人仰卧,调整手术床,在较短时间内使麻醉平面控制在手术需要的范围,一般注药后510分钟内完成。待平面固定后摆放手术体位,并密切观察,确保病人安全。

3.10 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病人循环的状态,心肌供血,心律变化及血液氧合的情况,常规吸氧。

3.11 应急准备: 病人在麻醉期间,可能因为原有疾病、麻醉药物等影响,会出现一系列生理紊乱。应掌握正确的应急方法,及时协助麻醉医生处理。

3.12 术后麻醉护理配合: 手术结束后协助麻醉医生拔除硬膜外导管,穿刺部位用无菌纱布及胶布妥善固定,如需接术后镇痛泵,应协助固定好装置。整理药品及器械。

4 护理体会

手术室巡回护士除了配合手术医生完成手术外,还需要配合麻醉医生完成麻醉工作。麻醉是保障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对于患者来说,生命安全最为重要,因此加强麻醉过程中护理配合,保障病人麻醉的顺利实施十分重要。作为手术室巡回护士,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扎实的技术、对各种仪器设备熟练使用的能力、各种麻醉药品的药效及药理的了解,积极预防和处理意外。同时严格执行麻醉护理相关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尽可能消除因麻醉引发的医疗事故隐患,保证麻醉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病人的生命安全。椎管内麻醉和其他医疗工作一样需要护理人员的配合,一切为了病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在手术室内麻醉医生与护士默契的配合是保证手术完全的关键。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范文第3篇

【摘要】麻醉是手术顺利实施与进展的必须前提。麻醉工作离不开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因此,要想确保麻醉效果,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室护士就必须以科学、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规范的操作程序与麻醉医师配合。笔者对多年来与麻醉医师协作的护理体会总结探讨。

【关键词】手术;麻醉;护理体会

随着医学事业迅速发展,手术护理已成为外科护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麻醉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麻醉是手术顺利实施与进展的必须前提。因此,做好患者围麻醉期的护理尤为重要。

1 麻醉前的护理

1.1 一般病人不了解有关麻醉知识,多有紧张、惧心理。因此,麻醉前探望病人时,根据其病情,掌握其主要病情的心理特征,与病人交谈时态度要热情、诚恳,向患者介绍自己是手术、麻醉时的护士,通俗易懂地介绍所使用的麻醉以及需要患者如何配合,麻醉时的感觉以及麻醉所产生的效果,使患者对麻醉有初步认识,做到心中有数。

1.2 环境条件通常手术室的室温应控制在18~20℃,相对湿度在40%~50%以内,必须注意手术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温度和湿度麻醉过程中,物对体温调节中枢的抑制以及体腔的暴露导致热量大量丧失,而手术室内温度过低,大量输入未加温的液体及血液制品,更加重低体温的发生。体温过低不仅引起寒战等不适,而且可造成凝血功能障碍、苏醒延迟、免疫功能下降、心律失常等。故手术时护士应根据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做好适当的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50%,所输液体经过加温处理,尤其儿童、老年人尽量常规下体温监测。

1.3 麻醉前用药:根据医嘱协助配药,配好的药品应标明药名、剂量、浓度,并在针头上套好原药安瓿,整齐地排放在无菌治疗盘中,以便备用。常用鲁米那、阿托品、杜冷丁、冬眠灵等药物,以达到镇静、止痛、降低基础代谢,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及神经反射的应激性,减少麻醉用量,预防和对抗某些的不良反应或中毒。因此,麻醉用药后注意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情况。

1.4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嘱其排空膀胱。嘱患者除去身上的装饰物,摘除活动假牙,帮助病人更换手术衣裤。给予术前用药后,将病人接人手术室或用推车接病人进入手术室。病人接入指定手术单位后,首先要查阅病历,认真核对病人的姓名、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法。了解病情及各种化验单、皮试结果、术前用药、禁食、禁饮情况等。

1.5 的配合手术开始,手术室护士应协助麻醉医生摆好,以利于各种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

2 术中

2.1 人手术室后,护士尽量让病人减轻心理压力,在病人情绪趋向稳定的情况下麻醉。硬膜外麻醉、局部麻醉等情况下,病人意识并未完全丧失,此时要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喧哗,以免给病人心理上造成不良刺激。

2.2 输液途径一般采用桡静脉、大隐静脉、正中静脉等部位套管针留置。对较大的手术可采用颈内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道建立和保持静脉通道的畅通是麻醉及手术中给药、补液、输血及病人出现危症时极为重要的一项抢救措施。除皮下组织内小肿块切除术用局麻外,一般手术都需要首先建立一条或多条静脉通道,以保证麻醉和手术顺利地进行。

2.3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物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机能都有干扰。严密观察各项生理参数,及时分析、判断,及早发现病情动态,随时配合麻醉医生妥善处理。积极参与抢救工作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

3 术后

麻醉恢复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的生命体征恢复到稳定的状态。手术虽已结束但麻醉对手术病人的生理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并且在这一恢复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在移动病人时,要注意病人安全,防止坠伤,防止气道梗阻和胃内容物大量溢出,以免误吸,导致窒息。护士要协助麻醉医生做术后的病人安全,特别要注意病人的保暖。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后其它麻醉中辅助药应用过多或用量过大均会导致病人延期苏醒,为维持呼吸道通畅常将病人头侧向一侧以利用鼻内分泌物排出,必要时进行吸痰处理。

3.2 呼吸功能呼吸功能是依据呼吸频率、节律及幅度来估计,同时监测氧饱和度。心血管的功能及灌注观察病人的血压及尿量,使用心电监测仪监测血压、心率。

保持循环系统的稳定物和手术创伤对循环系统有一定的抑制,并不因为手术结束而消除。因此,麻醉后继续密切观察血压、中心静脉压、脉搏、尿量、引流管及伤121渗液等情况,并根据所得的各种数据给予补液,药物应用等。

3.3 中枢神经系统使用全麻病人,在苏醒前还应注意病人瞳孔大小,意识状态等。

3.4 痛苦、烦躁、心境不佳、郁郁寡欢病人手术后由于手术的创伤,大都身体虚弱、疲惫、情绪烦躁,护士应理解病人的心情,主动和病人攀谈,运用非语言流技巧,尽量消除其不良心理。

3.4 渴望确知手术效果手术病人,尤其是大手术病人,术前无论怎样给予解释疏导,内心总是不踏实,他们一旦从麻醉中清醒过来,首先想知道的就是自己手术的效果,所以当病人醒来时护士应和蔼可亲,以欣喜的表情,体贴的语言、轻松的语调告知病人手术效果良好。

3.5 术后麻醉恢复。手术完毕,麻醉终止,但病人受麻醉的影响尚未清除。此时,病人已进入麻醉恢复期。护士要协助将病人从手术台转移到双轨担架上。移动病人时,要注意病人安全,防止坠伤,防止气道梗阻和胃内容物大量溢出,以免误吸,导致窒息。在护送病人至恢复室途中,要注意病人保暖。入室后,主动与恢复室护士交接。介绍所施手术、麻醉方法、术中生命体征状况、输血输液情况、麻醉并发症、需要继续监测和实验室检查的项目等,交接清楚后,方可离开。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龄患者;全麻术后;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增加,高龄患者手术逐渐增多。我院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4月,有264例高龄全麻手术患者术后入室。我们对该组患者麻醉苏醒前进行了严密观察,及时采取抢救措施,护理效果满意,提高了手术护理安全质量。现将观察过程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4例患者手术完毕均带有气管插管及口咽通气道进入复苏室。患者年龄70~90岁,平均79岁,其中70~80岁者有180例,80~90岁者有84例;男164例,女100例。其中胸科手术35例,肝胆手术20例,胃肠手术62例,骨科手术26例,脑部手术15例,泌尿外科手术45例,妇科手术32例,其他29例。

本组病例中有合并症(高血压、冠心病、肺部疾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者占总麻醉例数的73.86%。其中有一种合并症者110例,有两种以上合并症者50例,有三种及以上合并症者35例。

1.2 麻醉方法 264例患者皆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前常规30 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 g,东莨菪碱0.3 mg。快速诱导选用芬太尼3 μg/kg,异丙酚1~1.5 mg/kg,加司可林1~2 mg/kg或维库溴铵0.1 mg/kg。插管后,术中用异丙酚、维库溴铵、芬太尼维持,同时间断吸入异氟醚,使用麻醉机控制呼吸。

术中严密监测血压、心率或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全麻插管后监测呼吸、二氧化碳、潮气量、气道压力、吸入氧气浓度,血糖值较高的患者术中定时监测血糖。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患者手术完毕进入复苏室后,妥善安置好体位并注意保暖,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保持输液管道的通畅,给予氧气吸入进行生命体征及SpO2(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室内床旁备齐抢救药品和器械。评估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病人的一般资料、疾病名称、手术及麻醉的方式,相关病史以及生命体征变化和预期问题的发生等。对清醒患者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必要时允许家属探视,有利于患者情绪稳定。

2.2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术后取去枕平卧位,头偏一侧,观察呼吸频率、深度、节律以及SpO2的变化。对气管插管的患者,给予气管插管内吸氧。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及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选择与患者适应型号的吸痰管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 s/次,吸痰时须严密观察患者心率、血压、SpO2以及病人的反应。定时检查气管插管及口咽通气道情况,保持其通畅和位置固定。如病情允许在吸痰后拔除气管插管,给予面罩吸氧,氧流量为4~6 L/min,同时观察生命体征、SpO2及神志意识的变化。本组病例中有2例发生呼吸衰竭而转入ICU进一步治疗。

2.3 循环系统护理

2.3.1 纠正低血压 麻醉后低血压最常见的原因是术中失血过多,血管内有效血容量减少。病人入室后接心电监护仪,严密监测血压变化。遵医嘱给予补液,因老年心肺功能差,避免补液速度过快引起肺水肿。严密观察有无术后继续出血,术后出血常见于开胸手术、前列腺汽化术、甲状腺手术等。胸腔手术后如果从胸腔引流管内每小时引流出血液量持续超过100 ml就提示有内出血[1],发现出血情况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本组病例有105例出现低血压,均得到很好纠正。在观察过程中有1例胸科手术患者术后出现急性出血及时给予剖胸探查处理。

2.3.2 控制高血压 如果患者发生高血压,药物治疗首选用硝酸甘油,并及时去除诱发因素,如高碳酸血症、膀胱过度充盈以及气管内导管或吸痰刺激,一般使维持血压为90/50~160/100 mm Hg[2]。本组病例有86例患者发生高血压,均得到较好的控制,病情稳定。

2.3.3 纠正心律失常 加强观察,发现心律失常及时协助医生给予对症处理。本组病例中有23例患者合并有心律失常均得到纠正,有1例患者因突发心肌梗死而死亡。

2.4 术后低体温 由于麻醉剂对体温调节有抑制作用,大量输液、输血、低温环境、体腔的开放和老年人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下降,易导致病人体温持续过低。患者身体应加盖温暖的毛毯,保持温暖的环境,将复苏室的温度控制在24 ℃~27 ℃,同时加强体温的监测。本组病例中无一例发生低体温。

2.5 烦躁的护理 引起全麻术后烦躁的原因有切口疼痛、尿管刺激、麻醉清醒期带气管插管、体位不适等,特别易发生在麻醉初醒病人或给病人吸痰时,所以吸痰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患者受刺激加重烦躁。应专人看护,以免烦躁时使输液针头和引流管脱出。重点要防止患者坠床,对特别烦躁病人给予必要的约束,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

病人苏醒后,生命体征平稳,可送回病房,和病房护士进行详细交接,以保证病人的护理安全。本组病例中除2例脑部手术后因深昏迷、呼吸衰竭转入ICU,1例因大面积心肌梗死而猝死,余261例患者病情平稳,安全返回病房。

3 讨论

老年患者因机体重要器官功能退行性变、生理储备和代偿功能减退,应激能力、免疫功能以及对全麻手术耐受性下降,相应手术风险增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高,术后需要加强护理。

呼吸道护理尤显重要。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目的(尤其对老年患者)一方面可适当增加氧供,以适应耗氧量增加的应激状态;另一方面可增加氧的储备,增加机体耐受缺氧能力,预防一些难以预测的病情变化下可能出现的机体严重缺氧。

机体对手术创伤和疼痛等刺激的应激反应可引起术后高血压,但高血压对老年患者来说更易导致严重并发症,如左心衰竭、心肌梗死、高血压脑病或脑出血,并且还可能引起血管吻合口及创面出血,要及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术后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早搏、室上性心律失常。常见原因为电解质紊乱、低氧血压、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术前原有心律失常者很容易在术后诱发心律失常,因此应加强观察,发现心律异常及时协助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4 小结

高龄全麻手术患者术后,病情容易发生突然变化,麻醉复苏室护士应具备高度责任心,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及时捕捉患者的危险征兆,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全面提高高龄患者全麻术后的护理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范文第5篇

麻醉后恢复室又称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是对麻醉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到病人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1]。近年来尿道下裂患儿逐年增多,在手术过程中均采用全身麻醉,小儿手术变化不易预测,将术后患儿送入麻醉恢复室进行监护和治疗直至其完全清醒尤其重要[2]。我院麻醉恢复室从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共收住631例尿道下裂患儿,通过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给予正确、及时的护理,降低了患儿在麻醉复苏期间并发症的发生,使患儿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尿道下裂全麻手术患儿术后均送入麻醉恢复室监护和治疗,共计 631例。患儿均为择期手术,男孩,年龄在3岁到8岁之间,体重在13公斤到24公斤之间;麻醉方式均为气管插管或插喉罩全身麻醉。

1.2 入麻醉恢复室条件 所有术后患儿都要求自主呼吸恢复满意,呼吸、循环平稳,无明显气道不良反应;手术区域无明显渗血;尿管固定妥当。

2. 观察及护理

2.1 患儿入恢复室时:麻醉师和巡回护士对恢复室护士针对用药情况及术中情况进行交接;包括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手术经过、术中血压、失血量、输液量、尿量、体温、物的种类、数量以及是否给予拮抗剂等[3],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的频率及节律生命体征、循环、意识的变化。

2.2 患儿入恢复室后:及时连接监护仪器,监测血压氧饱和度、脉搏心率、呼吸等监测,以后每15min监测一次;患儿未清醒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备好负压吸引器,吸痰时动作轻柔,吸引时间最好控制在15秒内,避免损伤患儿呼吸道粘膜;拔管后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及窒息发生。及时保暖,必要时用暖风机为患儿保暖。约束固定好患儿,防止坠床、躁动时损伤[4],约束带松紧适宜,约束带上垫棉垫,避免损伤患儿皮肤。密切观察引流管、尿管的颜色和量,并注意伤口敷料的渗出情况。确保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留置针和各种引流管,避免患儿躁动拔出。

2.3 患儿出恢复室时:准确及时在电子记录单上记录患儿入室信息,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所做的操作、治疗、出恢复室steward评分等。出室时由恢复室医生评估、总结患儿情况,恢复室护士与麻醉医生共同在复苏单上签名,送患儿回病房。患儿准备出恢复室时,通知电梯提前等候,尽量缩短转运时间;提前10分钟电话通知病房护士做好接患儿准备,备好患儿所需的保护架等;为确保护送途中安全,需备好各种急救设备,包括转运监护仪,简易呼吸器,氧气枕等,为避免患儿尿管打折,需用平车运送患儿,严禁怀抱患儿回病房,到病房后协助病房护士监测生命体征,为患儿吸氧,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并签名。

3 讨论

3.1尿道下裂手术由于手术的特殊性,对麻醉要求较高,术后的恢复期对患儿显得尤为重要,加之患儿病情较成人变化快,所以患儿在恢复室的需要严密的观察及精心的护理。这对恢复室人力资源的配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恢复室护士不仅具备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患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面对烦躁的患儿需要细心安抚,面对突况及危重病情,能及时做出预判及处理,这对于减少术后意外和并发症,保证手术和麻醉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5]。

3.2 术后患儿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呼吸、循环的抑制,低氧血症,苏醒延迟,术后谵妄和躁动,以及恶心呕吐、尿滞留,甚至药物过敏、输液反应等。在631名尿道下裂患儿中,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为恶心呕吐26例,喉痉挛9例,苏醒延迟4例,躁动43例, 低氧血症5例。通过麻醉恢复室的严密监测和观察及护理,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最后631名患儿全部安全送回病房,大大降低麻醉恢复期存在的潜在风险,保证了患儿的安全。

3.3 合理的设备配置是患儿安全复苏的保障,恢复室除了配备专业人才之外,还需要配备监测和处理术后并发症的全套设施,如小儿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中心供氧、中心负压吸引、注射泵、麻醉机、心电图(ECG)监测仪、各种不同型号的小儿面罩、除颤仪、抢救车、小儿抢救气管插管盒、小儿呼吸囊、小儿吸痰管等。并固定专人负责,保证所有器材处于备用状态。

参考文献:

[1] 高慧平,郭建琳,李乃连. 小儿全身麻醉术后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管理[J].护理研究,2011,2(2):451-452

[2] 郑爱芳,唐益群. 小儿全麻术后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体会 [J].中国医药指南,2011,10(9):187-188.

[3] 许娟,童伟. 小儿麻醉恢复室的建设与管理[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3):133-134.

相关期刊更多

临床麻醉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

中外医学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