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通信;全球化;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P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6-0000-01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Driving For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en Xiao

(Wuhan Communication Command Academy,Wuhan430010,China)

Abstract:Global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o raise awareness of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and actively explore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promote global economic development,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to achieve the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efficient low-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t the same time,the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 move to green their homes,while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to achieve 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Globaliza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1世纪人类已经迈入信息社会,信息革命的浪潮冲击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等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支撑下,人类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万维网的迅速发展,缩小了距离的差别,使我们居住的环境成为一个地球村,人类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信息革命已经把人类从工业社会带入了信息社会,不仅改变了全球的经济面貌,而且也在改变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通信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全球化地深入。

一、缩小区域差别,促进经济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要求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在信息社会里不应因地域差别,而阻碍人的全面发展。现在,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改进了医疗水平,降低了死亡率,发展现代教育,提高人类的科技水平,使经济迅速发展,提高生活水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和舒适。但从全球来看,全球仍有半数人口生活在城市以外的农村和偏远地区,而且广大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发展与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信息化发展差距很大。地域差别的扩大,将会给全球带来经济冲突和不和谐因素。所以,信息通信技术在不发达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将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缩小差别,推动人类社会均衡和谐发展。

虽然信息通信技术本身或许不能直接解决温饱问题,消除贫困,解决教育问题,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信息通信技术已经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经济方面,信息通信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加强管理,拓宽经济发展渠道。在教育方面,可以迅速传播先进的知识,提供经济发展点,优化了资源配置,缩小地区数字鸿沟,加强全球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互动,从而为世界的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新的可能。跨国公司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正是借助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因此,信息通信技术在改变世界信息传递方式的同时,还为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契机,为人们的生活创造着各种机会。信息通信的发展,将会大大挖掘人类的潜力,向美好生活迈进。

二、加强沟通交流,加强全球合作

继信息通信技术在经济、社会造福于人民之后,它也在改变着人类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空界限,让人们实现了随时随地沟通交流,改善人际关系。借助现代先进的通信技术,人们可以交换信息、观点和思想,增加理解、减少误解,企业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加强企业管理和实现异地合作,亲朋好友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加强交流,增深感情。

随着社会的进步,在越来越趋于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今天,人类之间的沟通因时间和地域的不同而减少。然而,没有沟通交流,就不会有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在人类正在进入的信息社会后,只有通畅快捷的沟通与交流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贫困,建设更加平等、和平和可持续发展的家园。但是,在当今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人的沟通能力有着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因收入、年龄、居住地和教育程度的不同,在不同的群体之间而存在着差异。反思这种数字鸿沟,其根源根本在于贫困,经济的落后无力建设先进的信息通信基础。人类要解决贫困,要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就必须凭借信息技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国力。所以,现在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大力实施促进信息通信技术传播的战略。例如,现在发达国家也在技术、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给予了发展中国家一些援助和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基础网络建设和信息化进程,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引领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节能减排低碳,建设绿色家园

工业革命时代的结束,宣告了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结束,能源的非可再生性,使人类认识到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各国国家在积极探索新能源的同时,也非常重视节能减排,建设绿色低碳的生活环境。现代化公司以信息化应用为起点,开发各种信息化产品,帮助各个行业提高效率、节约资源,带动整个行业的优化升级。例如,现代研发的GPRS路灯精确管理系统,通过移动终端的远程控制,既满足了城市照明的需求,又节约了大量电力、人力和财力,还有效延长了路灯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实现了节能减排高效的发展模式。

在生活水平提高之后,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在外观上要求美观,更是在环保节能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现代便捷信息通信技术正好可以应用到社区信息化建设中,建设智能化小区。通过在小区内采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一个宽带信息业务接入平台,实现对物业管理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社区信息化服务系统、住宅自动化系统等合理协调,使家庭生活变得科学、舒适、便捷,使人类充分享受到现代文明与技术进步的丰硕成果,从而保护环境,实现构建绿色家园的理想。

现在信息通信技术已在信息全球化、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缩小数字鸿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农业、现代工业、消除贫困等诸多方面已体现出其优越性、并将愈来愈体现出其重要价值与作用所在。虽然仅仅依靠信息通信技术无法直接解决饥饿人群的温饱问题,无法消除贫困或提高医疗水平,但是信息通信技术会是最为重要的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平等的催化剂,在促进全球化发展的同时,逐步缩小世界区域的差异。因此,凭借信息通信技术,人类会创造一个更公正、繁荣和平等的世界,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范文第2篇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由于教材里有关技术方面的内容远多于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分析、应用的内容,再加上教学过程中频频接触计算机软硬件,占据了这门课程的绝大多数时间;同时,具有指挥棒作用的信息技术会考中的题目也侧重于考核学生的软硬件操作的熟练程序,这就很容易让师生片面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操作,这就背离了信息技术课真正的教学目标,走进了唯技术论的误区。

误区一 技术学习是教学目标

设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它的学习范畴远大于计算机学科的内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应归于信息的收集、处理,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更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即: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使他们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和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

与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相比,技术是第二位、浅层次的。可以设想,今天一些优秀的软件,如VB、Office、Windows等将来都有可能被更好的软件取代,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却有很大的相似性,正如对于编程而言,具体的语言是可选的、多变的、愈来愈强大易用的,而算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却基本保持不变。这便要求教师不仅教会学生使用信息工具,更要教会学生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正确理解、判断、评价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课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而不是培养计算机的操作者。

在这方面有一些反例,如社会上有些人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技术盗窃网上银行、制造病毒、成为黑客攻击网站等,这些现象如果没有引起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充分重视,在教学中未能有意识地对学生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难免会产生新的计算机犯罪。例如:有的老师在讲穷举法时,提到可用此算法编写破解密码的程序,立刻有学生问能不能编出破解取款机上密码的程序。可见对信息的理解、评价和正确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比计算机的具体操作更为重要,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师能够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素养、道德、法规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信息观。

误区二 计算机是门独立学科

由于存在“学科本位”的思想以及应付会考等原因,部分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缺乏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意识,这也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大误区。信息技术课应融会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时时考虑到与其他课程的渗透,教师的这种意识甚至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最近,我听了几节信息技术评优课,同是讲Word中的自选图形,一位老师只是把课本内容讲完了事,另一位老师则是用自选图形绘制了高中物理课本中的各种图形,如物体受力图形等,显然,后一位老师深刻领会了信息技术课的内涵,将这门课的学习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学生通过这节课不但能很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也能联系到其他课程的学习。如果计算机老师都能像这位老师这样,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又如VB程序课,一位老师只讲了课本上的几个例子,另一位老师则讲了如何用VB编写一个打印数学上的正弦和余弦函数图形。从课堂气氛和课后效果看,后者明显好于前者。

信息技术范文第3篇

一、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传递等有关技术的总称。信息技术还可以细分为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等。计算机技术是当前信息处理的核心,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在很多方面都依靠着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是早于信息技术的,它是21世纪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例如:机场中飞机的起飞降落控制需要计算机的支持,我们去超市买东西是通过计算机来汇总计价的,天文学家对地外文明的探询需要计算机对收集到的大量信号进行分析。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体积非常的庞大,但是发展到今天一台功能更强大的掌上计算机就只有手机一样大小。计算机作为信息获取、分析、处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占重要的位置,但我们决不能以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掌握代替信息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只能将计算机作为信息获取、分析、处理的工具进行学习。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应从信息技术的高度、信息技术的角度进行学习,而不是脱离这个前提进行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往往忽视了信息技术的实际含义,把信息技术课当成是计算机课来上,无怪乎信息技术老师很多时候被学生称作:计算机老师或微机老师。我第一次给学生上课时都会告诉学生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区别,希望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将二者区分开来,并且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够使他们的一生都受益匪浅。但是多年的误导使的学生们一下子转不过弯来,甚至还有家长也认为,信息技术课是计算机课,就是教学生怎样“玩电脑”的。其实,信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打电话,看报纸,看电视,发短信,甚至人与人之间的交谈都是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在我们的平时教学工作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也是无处不在,就拿我们学校的多媒体教学来说,教师上课做个课件,一张小卡片甚至讲课都是信息技术的一种传播方式。我们把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整合到一起了,而学生还在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那是错误的。

二、信息技术教学的几个误区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让我切实认识到信息技术等同于计算机技术给教学上带来的问题,会明显产生下列几大误区:

1 误区一技术学习是教学目标

将技术要求当成教学目标,会直接导致三种错误学习观念:

(1)重上机实践,轻理论学习。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主要有理论课、上机实践课两种形式,理论课时数远小于上机实践课时数。学生潜意识中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程,会使用几种工具软件就行,认为自己会打字、会聊天、会上网,信息技术课就学好了。我认为,教师应强调理论课的指导,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转变学习信息技术的趣向。在平时教学中,应根据学生阶段发展特点,合理安排理论学习,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2)重知识传授,轻信息素养培养。

教师进行纯专业知识教学时,往往容易忽视信息技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忽视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如在计算机动画制作初步教学中,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任务,如对基础比较弱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典型的模仿性任务,引起其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使他们感到“原来我也能做”,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重课本内容传授,轻信息道德的培养。

当今的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

2 误区二计算机是门独立学科

由于存在“学科本位”的思想以及应付会考等原因,部分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缺乏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意识,这也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大误区。信息技术课应融会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时时考虑到与其他课程的渗透,教师的这种意识甚至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信息技术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运用事实论据论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它对社会运行方式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人类社会运行方式的改变,最终是由社会生产力决定的,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日益凸现,信息科学技术作为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前导要素,它所引发的社会信息化则将迅速改变社会的面貌、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社会运行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1信息技术的发展

(1)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定义。

信息就其含义而言,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即信息的内容I二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即信息载体,如符号、声音、文字、图形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技术则是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存储、显示和应用技术,如遥感技术、遥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盘技术、各种显示终端技术等。信息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的生产和应用两个方面。信息技术的生产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产业,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电信设备、微电子生产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则是体现在信息技术的扩散上,包括信息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在信息技术系统中,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可称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它们的发展进程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

(2)发展历史。

信息自古有之,它的产生与发展大约经历了5个阶段。

第一阶段,人类语言的产生及发展。由于人类有了语言信息的交流,有助于人类思想情感的交流,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提高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第二阶段,文字和印刷术的发明。公元前21世纪产生象形文字。继而向表音和表意方向发展。印尉术的发明使文字的作用扩大,使文字信息超越时空限制得以,并且难以损耗。

第三阶段,电讯的发明。1844年莫尔斯研制第一台电报机,并且用于长途通信成功。继之,贝尔发明电话机,马克尼、波波夫等人发明无线电,现今又有微波通信、激光通信、电报、广播、电视、传真和卫星通信相继同世,使信息开发利用趋向全球化、多样化、综合化。

第四阶段,电脑的发明。2O世纪4O年代电脑同世。5O年代末,第一代电子管电脑应用于军事科研过程的信息处理;60年代中期第二代晶体管电脑向民用企业转移,6O年代末,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电脑接厦而至。至此,人类奔向信息时代的序幕业已揭开。

第五阶段,前四个阶段都只有局部意义,影响也有限.6O年代末在美国出现了第一个用于军事目的计算机网络。9O年代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扩大。只在这一阶段,才把电信、电话、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络连接起来(多媒体传输)。目前为止,几乎每个国家都与国际互联网有联接:从电子邮件到互联网的全部功能。信息技术在这一阶段的飞速发展开始深刻地影响着全世界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

(3)发展趋势。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彻底改变传统工业的面貌,信息技术进入消费领域,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I因特网的兴起,更是空前地加速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渗透,掀起了全球的信息化热潮。

①高速、大容量。速度越来越快、容量越来越大,无论是通信还是计算机发展都是如此。

⑦综合化.包括业务综合以及网络综合。

③数字化.一是便于大规模生产.过去生产一台模拟设备需要花很多时间,模拟电路每一个单独部分都需要进行单独设计,单独调测。而数字设备是单元式的,设计非常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可大大降低成本.二是有利于综合。每一个模拟电路其电路物理特性区别都非常大,而数字电路由二进制电路纪成,非常便于综合,要达到一个复杂的性能用模拟方式往往综合不起来。现在数字化发展非常迅速,各种说法也很多,如数字化世界、数字化地球等。而搞数字化最主要的优点就是便于大规模生产和便于综合这两大方面。

(4)个人化。即可移动性和全球性。一个人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拥有同样的通信手段,可以利用同样的信息资源和信息加工处理的手段.

2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引发了社会信息化,“每9个月互联网用户增长一倍,信息流量增加一倍,线路带宽增加一倍”.这一事实被称为新摩尔定律。据中国互联网网络管理中心CNNIC统计,中国2002年末已有1613万上网计算机数,4580万上网用户人数。全球有约5亿因特网用户,电子商务营业额达到1.3万亿美元。而信息科学技术所引发的社会信息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社会的形态、经济增长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1)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

在工业社会中,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是靠资源投入的方式来实现,工业化加工资源的方式是一种高消耗、高污染的实现方式,这种方式必然会引起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工业污染的加剧、环境退化的失控。而信息科学技术引发的社会信息化,为各国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技术可能。信息化的开展开创了经济增长的新方式,即依靠科技进步,而不是高资源、高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目前发达国家中,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率已达6O%~8O的幅度。

(2)对人类社会时代的影响。

由于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时代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已经从以物质能量为主的生产力转换到以信息知识和技术为主的生产力,从工业经济转到知识经济,从读写为主的时代转换到视听为主的时代,即虚拟时代、数字时代。虚拟,就其本身来说,是数字化方式的构成。它首先是人类中介系统的革命。人类第一次中介系统的革命,是语言符号系统的发明,它创造了人类思维空间和符号空间,导致了人类文明的长足发展.而虚拟则是在思维空间中发生的革命,它在思维空间中又创造出了虚拟空间、数字空间、视听空间和网络世界,使不可能的可能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一种真实性。虚拟这场中介革命,使人类由以前的语言符号文明进入到更高级的数字文明。其次,虚拟性激发了人们的创造能力的巨大发展。对于虚拟而盲,现实只是许多可能性中的一种可能性,在虚拟空间中,还有别的可能性,虚拟使现实中的不可能在虚拟空间中复活、再生、创造发展,从而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在信息科学技术影响下,虚拟时代、数字时代已经到来.

(3)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思维方式是一定时代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是按一定结构、方法和程序把思维诸要素结合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思维运行样式。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中介系统三者社会历史地结合,构成特定时代的思维方式。在大机器生产为主的工业社会,思维主体以个人为主、以人脑为主,恩维客体受思维主体及社会关系的影响,主要以现实世界为主,思维中介主要由工业技术中介系统和工业文明所产生的各种物化的思维工具构成,这标志着工业社会时人类的思维方式的发展状况和水平。进入信息化社会以后,思维主体则由个人为主发展到以群体为主,以人脑为主发展到以人一机系统为主,思维客体由现实性为主进入到虚拟为主,思维中介系统由工业技术中介系统和工业文明所产生的各种物化的思维工具构成转变为网络技术中介系统和信息技术所产生的各种物化的思维工具构成,从而实现思维方式由现实性转换到虚拟性思维。

(4)对教育方式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给教育方式带来巨大影响,表现在:第一,教育投资的重心将由物质资源转向信息资源。工业社会中,教育以消耗物质资源如校舍、桌椅、粉笔等维持,因此教育投资的重心主要是物质资源的投入.而信息化社会,由于信息具有无损使用、无损分享、不可分削、公平性等特点,使其将取代自然资源、资金、人力等成为最重要的资源,投资的重心也将转变为信息的开发上,因为信息产业是开发费用高、使用费用低的产品,其低康化使用是建立在高投入开发的基础上的。因而,教育一旦依赣于信息资源,则其开发问题将制约网络化教育发展,教育的投资由过去重在物质条件的扩充转向信息资源的开发也成为不言而喻的事情。第二,单一的“班级授课制”将为多样化的网络授课取代。“班级授课制这种曾大大提高过教育效率的教学组织形式将被信息技术打破,互联网络应用于教育,改变了传统的固定师生关系,使异地授课、网上学习成为可能。利用互联网可以十分便捷的得到世界各地的教育资料,实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无法进入学校读书的人获得必要知识成为可能;学生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有网络计算机终端设备便可上网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奠定了基础。第三,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功能的优势,通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方式的灵活性,调动学生多重感观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5)对工作、生活方式的影响。

由于信息化建立了一个规模庞大、四通八达的网络通讯系统,从而信息作为最有效、最有价值的资源,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第一,通过网络体系,人类的观念大大地流通、渗透、互相影响,这将有利于人们按照共同利益协调行为.第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工作方式发生很大变化,由以前的按时定点上班变为可以在家上班,通过网络体系处理各种资料和信息。第三,人们的访友、购物、会议、娱乐等许多事情都可能通过网络进行;在不远的将来;人们还可能通过住网络住宅、使用网络冰箱、乘坐网络汽车等,进入科技家庭的生活模式,体验科技带给人们的便利。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都大大提高。

总之,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地发展以及由它引发的社会信息化,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人类社会将进入信息时代。

3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科技发展自然选择的结果

2O世纪,人类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从量子理论、相对论的创立,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信息科学的诞生,到人类基因组序列“工作框架图”的绘就,世界科技发生了深捌的革命,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可以预计,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的不断突破,将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专家们认为,在下世纪初叶,数字化将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力,集成电路将进入集成系统发展的新阶段,密集波分复用通信系统的传输能力将极大提高,个人移动通信、因特网的技术和能力将成倍提高。我们应深刻认识信息技术的伟大力量,积极推进信息技术的发展。

地球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人类要实现持续的发展,必须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上找到新的途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能够将潜藏在物质运动中的巨大信息资源挖掘出来,加以利用.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其重要作用正在与日俱增。信息高速、广泛传送的特点,使世界形成了一个没有边界的信息空问。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电子邮件、虚拟现实的发展,使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随着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物质生产与知识生产相结合,硬件制造与软件制造相结合,传统经济与信息网络技术相结合,将形成推动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新网北京8月21日:国家主席在世界计算机大会开幕式上发表的讲话)。

4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运行方式的变革,是辩证统

一、互动、协调发展的关系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方式的变革,也可能给社会带来消极后果。社会方式的变革也会反作用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其向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二者是辩证统

一、互动、协调发展的关系。

信息技术作为科学技术的发展阶段量重要的要素之一,它主要有以下社会作用:

(1)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它的发展和作用可以帮助人类不断创造出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信息技术在现阶段,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量重要的战略资源。

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

各国的信息网络化水平目前还很不平衡。发达国家具有信息技术优势,拥有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成为信息富国.发展中国家信息技术相对落后,不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在信息化方面也相对贫困。当今世界,信息化水平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进一步扩大。这种状况不改变,南北差距就会进一步拉大,世界经济也难以健康发展。发达国家有义务在技术、资金和人才方面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它们的信息化进程。

(2)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可能带来消极后果。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各国人民加强交往具有重要作用。但必须看到,因特网上也存在一些令人不安的问题:高科技犯罪率有所提升{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十分有害的信息垃圾泛滥;有些人有目的地不符合事实的信息,误导人们对真实情况的认知;个人隐私、企业秘密难以保全,黑客攻击甚至造成通信中断、网络瘫痪。为了促进因特网健康发展,我国主张制定国际因特网公约,共同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充分发挥因特网的积极作用。新晨:

信息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高中通用技术》这门学科内容丰富,在教学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信息技术以其容量大、视听好、信息资源与互动的教学功能等特点,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把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学科内容进行整合

在高中通用技术这门学科教学中,应把现代信息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结合。信息技术对于教学来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资源,它能与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内容充分的结合,从而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彰显出时代的气息,也让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时,信息技术也开阔了教师与学生的知识视野,让课堂教学更加活跃。在通用技术教学中,还应该把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结构受力分析等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无数的教学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整合后,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与实践能力,大大地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亦是如此,只有激发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兴趣,才能调动他们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从而积极思考课堂中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而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高中通用技术是高中阶段一门全新的学科,学生对其中内容十分感兴趣,但有些理论性知识枯燥、乏味,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地把握好信息技术与这门学科的结合点,就会让学生失去那种新奇感。因此,我们应该有目的地把信息技术利用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信息通用技术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利用这种方式引入了对影响结构稳固性因素的分析,从而使学生饶有兴趣地理解了本节课内容。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便于突破教学难点

《高中通用技术》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编书者注重了创造、实践、科学与人文之间的相互融合,但更多的体现了以技术设计活动为载体,注重让学生掌握常用的科学技术。那么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进行辅教学可以解决很多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多媒体课件的动态功能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大大缩短了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例如,在教学“了解流程”时,因为这是技术性的理论知识,虽然学生已经初步地掌握了流程方面的知识,但要上升到技术层面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加上当今的高中生对工农业生产中的相关知识的认识几乎为零,因此,他们对理解流程的含义与具体、专业化的工艺流程根本就是无从谈起。为了让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在教学流程含义时就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宝马广告”的视频片段。然后与学生一起总结这个视频中展示内容的特点。学生发表了很多见解,如这个视频内容制作得很精彩、动作与动作之间是衔接得好、动作的发生直接导致了下一动作发生等。接着,对学生这样的回答再进行归纳与总结。经过反复的讲解与多媒体展示,学生才理解了流程的含义。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促使技术教育成为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更加有力地促进学生技术素质的全面提升,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