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光伏汇报材料

光伏汇报材料

光伏汇报材料

光伏汇报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光伏发电;施工技术;再生能源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4-0265-01

1、工程概况

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某国际商贸城三期太阳能发电系统采取并网发电的运行方式,预计建成后的总容量为1.295兆瓦,太阳电池方阵的总安装面积约为14,300平方米。该系统每个屋顶安装区域对应独立的并网点(单一系统的故障不会对其他子系统造成影响,以提高整体的运行高效性和稳定性),视为八个子系统。其中位于建筑屋顶最北端的两个子系统容量相同(即1、5区域),其余六个子系统容量相同(即2、3、4、6、7、8区域)。1、5子系统各安装185WP光伏组件800块,布置方式为东西向每排25块光伏组件,南北向共32排。串并联方式为每排的25块串联成一条光伏支路,每16条光伏支路汇入一台直流汇线箱。在外部环境具备发电要求的情况下,每个子系统光伏阵列经过两台直流汇线箱汇入交直流控制柜直流输入端,然后介入逆变器直流输入端。直流电能经逆变器转化为与电网同步并满足电能质量标准要求的交流电后,经交直流配电柜的交流输出端并入电网,与电网并联运行,共同为建筑负载供电。与1、5子系统不同的是,其余六个子系统则各安装同型光伏组件900块,南北向共36排,每12条光伏支路汇入一台直流汇线箱。为保证供电的持续稳定,本项目中外部电网与太阳能发电系统并联运行,二者实时进行动态补充。

2、前期准备阶段

2.1确立并网方案

结合招标文件要求,确立并网方案。某国际商贸城兆瓦级光伏发电系统在采用直接并网方案的同时,还需具有逆功率保护功能,即不允许多余电能馈入电网,太阳能系统产生的电能必须在指定范围内完全消耗。

2.2合理安装设计

本工程选择具有极其丰富光伏系统设计经验的各专业设计师负责设计工作。从设计方案到施工图每个阶段都必须经过集体评审通过,并由相关责任人、技术总监把关签名确认。设计过程中要精确计算各设备性能之间的配置,确保其系统运行性能达到最佳状态。如光伏组件总体布置方案,就是结合某国际商贸城三期工程的规划和招标文件提供的基础材料确定的,即“分散布置、集中展示”,采用与建筑物相结合的建设思路,将光伏系统结合主体工程屋顶停车场顶部结构进行安装。

2.3部件材料选型

在系统部件材料选型上,除了关注美观性、先进性、稳定性、展示性,效率高、寿命长、适用大范围气候变化等特性外,还强调安装的方便。同时,还有所选材料的安全问题,如所有电缆采用阻烯、抗紫外线型软铜芯电缆;所有配电线槽采用壁厚大于1mm的冷轧钢板加工,表面做热镀锌防腐处理,并涂有防火涂层。配电线槽间采用配套连接片进行连接,并配合跨接铜带;光伏阵列支架采用Q235材料国标型号材加工,表面做防腐处理,满足长期室外使用要求,抗风等级40m/s,组件间连接采用不锈钢螺栓等。可见,部件材料的合理选型,也有助于安装的顺利施工。

3、安装施工阶段

3.1规范施工过程

严格按国家相关规范和设计文件、设计图纸施工。加强现场质量自检工作,强化第一线质量检查制度,分项工程安装完毕进入下一道工序前,实行自查互查和管理层验收制度,查验合格办理签证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光伏阵列安装工艺流程为先将钢构件吊装就位、再进行安装、测量、校正三角斜撑,接着安装固定太阳能板檩条,最后再安装光伏组件。

3.2完善施工细节

如为本系统可靠运行而设的防雷保护系统,施工时必须严格每一个细节,像在光伏阵列安装避雷针阵,并与钢结构避雷带良好连接;将设备外壳良好接地,外露电缆线槽良好接地}另外还有直流侧和交流侧均设置多极防雷保护装置,系统所有出入口处均设有防雷装置等。可见任一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埋下严重安全隐患。

3.3重点部位强化

如安装屋顶钢结构檩条与光伏组件支架的连接件,安装不锈钢螺栓、光伏组件支架、光伏组件支架时,除了要完备屋顶钢结构光伏支架固定支座施工图,同时需派驻具有钢结构车富设计和施工经验的工程师,到现场配合深化设计并组织协调施工。另外,还有并网电费接线端子的制作和电费接线;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的通讯系统的连接;根据每个并网点处低压母线电流传感器安装位置,接入交流控制柜以完成逆功率保护功能;对光伏系统电费线路经过的路径位置和过墙、过楼板的预留孔洞的定点和施工检查等。

3.4随时组织协调

开工前和安装过程中,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各相关专业人员参加建筑工程协调例会,解决和处理跟其他各专业的接口问题。光伏发电系统安装时,还要密切与本工程的土建、电气、钢结构等施工单位联系,处理好交叉作业和工序交接的关系。

4、检验复核阶段

4.1适时监测到位

建立完备的监测系统,包括气象数据与系统运行数据的采集,环境数据主要有辐照、环境温度和组件温度数据,还可根据情况增加风速、风向、直射、散射等其他气象信息。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反馈至电力监控室,并进行分类归档统计。适时监测不仅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可溯性,也为系统分析和优化提供基础信息,有助于技术完善。

4.2技术复核验收

对已施工完成的各项安装工序,都必须进行复核检查,防止错漏。凡分项工程的施工结果被后道施工所覆盖,均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隐蔽验收结果必须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作为档案资料保存。另外,还有安装过程和系统调试检验,前者指在安装过程中组织对产品进行逐个检验和测试,确保每件产品均达到技术标准要求;后者指系统安装完成后进行设备调试,在工程监理师的监证下检查各设备的技术性能和技术参数,如发现有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情况,先分析其原因再进行处理。

5、结 语

除了以上施工技术要点,本工程得以顺利施工,还离不开以下几方面的支持。’

5.1人员支持

因为光伏发电系统安装的特殊性,需组织专业、精干人员负责施工。选择了公司内精干人员参加项目建设,才能保证项目技术人员的需求。

5.2技术支持

在本工程项目部下设技术委员会、技术总监、技术负责人,与安装工程相关的部组包括系统设计组、质检组、现场安装部、安全检查组、环保监督组。各部、组做到专业化组织和管理,技术上层层把关,严防疏漏,以保证项目所需的各种专业技术力量。

5.3管理支持

建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工程施工实施质量预控法,让每一位施工人员心中有标准、有准则。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培训、考核、技术交底、技术复核、“三检”制度的管理工作。同时,配合实行质量重奖重罚制度,以确保质量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张成林,谢红灿,基于工作项目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及测试”课程研究,电力职业技术学刊,2010,(04):28-31

[2]李蒙,许威,220kV电网线路保护方案设计,中国电力教育,2010,(S2):353-356

[3]谢永明,杨星星,动态电压调节器的控制策略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10,(S2):432-434

[4]周仕凭,施正荣,向太阳索取能源[J],环境教育,2010,(08):9-13

[5]徐锦钢,沈繇,马林东,基于DSP的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设计[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62-66

[6]路敬,刘霞,刘继承,刘均,刘玉教,DSP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1,(02):242-243

光伏汇报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徐州市光伏产业;产业链;多晶硅

中图分类号:F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1-0072-02

一、光伏产业综述

根据光伏特效应原理,通过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的电能称为光伏太阳能,与之相关的产业称为光伏产业。在世界各国政府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重视和支持下,受技术进步和法规政策逐步完善的强力驱动,光伏产业自90年代后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光伏发电产业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90年代中期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太阳电池及组件产量逐年稳步增加,2007年中国光伏企业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达到1088MWp,占世界总产量的27.2%,超过了日本和欧洲,成为太阳能电池的世界第一大生产国。

二、我市光伏产业的发展状况

我市光伏产业起步于2003年,经过几年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市重点发展的四大千亿元产业之一――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光伏产业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我市非常重视发展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出台了《能源产业规划纲要》,将其纳入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制定了宏大的发展目标,给予全力支持,投资新能源产业除可享受正常优惠政策外,还可得到规模为1000万元的“专项基金”支持(2008年《关于扶持新能源及清洁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二)产业潜力大、发展快

从2003年起步至今,我市光伏产业从无到有,已形成多晶硅1.8万吨、太阳能电池80兆瓦、组件230兆瓦的产能,2008年实现产值53亿元,预计到2011年产能将达到:多晶硅2万吨,拉棒、切片1万吨,电池组1500兆瓦,总产值超500亿元,成为全球知名的光伏产业基地。

(三)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集聚能力增强

我市光伏产业主要聚集在徐州经济开发区内的光伏产业园中,建成项目有:江苏中能硅业、江苏艾德太阳能和宁波麦克森,签约项目有:台湾强茂集团年产700吨单晶项目、中美硅晶投资1亿美元建设生产太阳能晶片及半导体晶片项目、中能投资2亿美元的铸锭/单晶项目等,逐步形成了从高纯多晶硅、电池板、电池组件到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产业链,以江苏中能为龙头的光伏企业都聚集在徐州经济开发区内,布局合理,初步形成企业集群。

(四)产业特色鲜明、原材料具备优势

我市光伏产业的突出优势是多晶硅材料制备,中能硅业的多晶硅产能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现已被江苏省规划为省重点硅材料产业基地,预计2009年多晶硅产量能达到1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产业链下游的核心企业――台湾强茂集团综合实力强大,在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以及产业延伸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我市光伏产业虽然经过几年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光伏产业发展环境恶化,仍存在以下四个突出问题:

(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巨大,我市光伏企业面临困境

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蔓延和深入,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我市光伏产业产品95%以上出口,因此受冲击很大。一是订单巨减,如江苏泰德太阳能产能闲置,被迫限产;二是产品价格大幅降低,企业效益快速下滑,多晶硅原料价格从最高时每公斤500美元下降到80美元以下,受此影响中能硅业的毛利率下降幅度很大;三是欧元汇率下降使出口企业遭受较大的汇率损失,江苏艾德太阳能2008年10月份对欧洲出口2亿多元,因欧元汇率变动减少毛利近3000万元;四是在建项目和规划项目压力增大,新投资和企业扩张趋于谨慎,普遍处于缓、停观望状态,中美矽晶晶片、强茂单晶硅、中能硅铸锭等签约项目均处于缓、停状态。

(二)上游多晶硅产能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产业发展不平衡

目前产业链结构不够合理,呈现上游大下游小的格局,从上到下依次薄弱,目前上游的多晶硅年产能已达1.8万吨,不论规模还是技术都在全国属于领先地位,处于下游产业太阳能电池年产能80兆瓦,与上游原材料产能相比发展滞后,同发展目标年产能1500兆瓦有很大差距,而产业链中的硅铸锭、切片、光伏发电集成生产环节是空白,还有很大发展潜力。

(三)国内区域竞争增强,企业风险加大

国内已有20多个省市都把光伏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其中江苏、江西、河北、四川、河南、浙江、青海等省分别拥有一批优势制造企业集群,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全国区域之间竞争发展的态势明显。经过几年高速发展,光伏产业现在已经有产能过剩的迹象,而且由于光伏产品市场严重依靠国际市场,产业风险正在逐渐增大。我市光伏产业未来的发展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相关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增加。

(四)人才培养薄弱,专业技术人才紧缺

我市光伏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技术力量不足。一是已成立的光伏产业科研机构少,目前全市只有“江苏中能”科技研发中心;二是没有充分利用我市的高等教育资源,目前我市各大中专院校无相关专业,而且高校与企业合作很少,仅有徐州工程学院与江苏艾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是对人才培养,提高科研水平重视不足,目前我市尚无针对吸引光伏产业人才和支持光伏企业研发的激励政策。

四、我市光伏产业面临的机遇

随着全球市场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国内光伏市场开始启动,我市光伏产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光伏产业作为国家支持的朝阳产业受到国内外投资者的青睐。并且经过此轮国际金融危机,部分弱势企业被淘汰和整合,产业环境得以净化,给具有先发优势的地区和大型规模企业更好的发展环境。

五、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全力以赴应对金融危机,降低不利影响

为消除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以企业为中心,提高对企业的服务水平;二是做好已签约项目的落实工作;三是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目前光伏产业处于低潮期,投资机会少,但不能忽视招商引资工作,招商人员应该积极走出去,拜访符合我市光伏产业规划要求的企业,加强与客商的联系,积极参加和举办行业论坛,结识新的客商,宣传我市光伏产业,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上,为产业景气时的招商引资工作做好准备。

(二)制定产业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要加大财税扶持力度;二是要加大落实扶持政策的力度;三是要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四是要加快太阳能示范应用步伐。积极与省政府协调,争取规划项目落户或项目资金支持,以政府为主导建设一批示范性小区、示范性道路、示范性小型太阳能电站,引导鼓励全社会应用太阳能光伏电池,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意义和科普功效的应用工程,引导和推动光伏产品的普及应用。

(三)结合当前形势,完善现有产业链

一是提高多晶硅生产技术水平,扩大产业链上游优势。在上游原材料制备环节,国内多个大型多晶硅项目逐步达产,供需趋于平衡,近期不宜盲目扩大产能,应重点围绕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应用,通过引进一批采用冶金法、流化床法、硅烷法、CP法等新技术制备多晶硅材料的企业,使生产更加多样化,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我市多晶硅产能优势;二是加大对中游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争取获得突破。硅铸锭和切片环节位于产业链中端,在我市光伏产业链中尚属空白,随着上游原材料多晶硅产量的增加,以及国内新开发出性价比很高的大型硅铸锭设备,目前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我们应当抓住机遇,争取引进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在该环节取得突破,完善我市光伏产业链,与多晶硅一起形成更大的优势;三是适度超前规划,发展下游产业。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及其他光伏应用产品开发环节处于产业链下端,由于目前晶硅类电池产能总体过剩,近期投资机会不多,但随着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降低,以及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及利用,不断扶持政策,光伏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

(四)针对光伏产业投资特点,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一是提高重视程度,加强招商引资的组织领导工作。成立“徐州市光伏产业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由市领导担任负责人,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统一指挥产业发展和招商工作,统筹资源,加强组织、指导、协调、调研和规划工作,形成专业招商力量,适应专业化、精细化招商的要求。二是发展产业集聚功能,依托龙头企业以商招商。充分利用江苏中能多晶硅产能优势,使用行政手段,要求中能公司对来我市投资的中下游企业提供优惠优先的多晶硅供应,其中差价政府可以给与补贴,并且政府应支持江苏中能、强茂集团等龙头企业扩充产能、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优势和对上下游企业的辐射,通过政府行政行为引导企业经营活动,影响行业竞争格局,加快产业集聚,形成具有规模优势与技术优势的光伏产业集群,使之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重要资源和以商招商的主要依靠。三是举办光伏产业招商会,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定期在我市及光伏产业发达地区举办专题招商会,结合我市产业规划要求来邀请有实力客商参会。四是针对投资多元化特点,加强招商项目策划和包装。针对光伏产业特点建立规范性和专业性的策划和包装机制,提升招商项目策划和包装水平。

(五)企业主导与政府指导相结合,提升我市光伏产业技术水平

一是紧紧抓住龙头企业,由政府牵头,建立产学研、科工贸群体,将政府目标和企业利益结合在一起进行运作;二是在我市有条件的大中专院校及研发中心培养光伏行业的专门人才,并积极引入国内外发达地区专业人才,制定相关人才激励政策,提高光伏产业人才待遇,要做到“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缩小我市光伏产业人才缺口;三是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对自主确立研究开发项目的企业给予研发资金补贴;四是加强与中科院等部级科研机构以及实力行业组织的合作,利用他们专业水平高和对外联络渠道广泛的特点,获取光伏产业市场行情和世界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

参考文献

[1]关于扶持新能源及清洁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2]2009~2012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R].

光伏汇报材料范文第3篇

1.聚光光伏技术概述

GaAs基太阳能电池可分为单结和多结叠层式太阳能电池两类。GaAs、Ge单结太阳电池理论效率27%,实验室效率达到25.8%;多结叠层太阳能电池效率理论效率能够达到63%,目前实验室效率达到43%。CPV可以按汇聚太阳光的方式不同分为两个大类,即采用镜面聚光的反射式和采用透镜聚光的透射式,其结构可参见图1。

目前各大生产厂家的CPV系统具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结构均离不开四大部分,即:聚光模块、光电转换模块(光伏电池)、太阳追踪模块、冷却模块。各部分的成本构成如图2所示:

(1)GaAs基太阳能电池的优势

①规模化潜力较大:CPV技术因其具有光电转化效率高等特点,是未来发展大型支撑电源的最理想的太阳能发电技术。

②成本下降空间巨大:与晶硅和薄膜太阳能发电技术建设成本1.6美元/瓦相比,CPV目前3~4美元/瓦的建设成本并无优势,但作为一项新兴技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电池效率的提高、聚光模块的改进等,成本有巨大的下降空间。

③占地面积小:在同等发电量的情况下,CPV电厂的土地占用面积比平板式太阳能要小得多。CPV系统由支柱承载其主要结构体,占地面积极小,且由于系统在地面产生的阴影面积是移动的,所以对电厂所在地的生态影响也较小,面板下方的土地仍然可以用于畜牧等用途。

④能量回收期短:聚光组件的效率比晶硅和薄膜组件大大提高,建设想同规模的电站,所需的半导体材料大大减少,因而能量回收期大大缩短。

(2)GaAs基太阳能电池的劣势

技术和规模化进度存在不确定性:作为一项正在由实验室走向工程化的新技术,CPV的技术路线尚未定型,产业链也未形成;材料昂贵,成本上无优势,另外CPV系统建设地区对太阳光照条件有较高的要求,不利于大规模推广。对于相关企业,我们需要关注其技术或成本取得优势地位。

2.聚光光伏技术进展

聚光太阳电池是聚光光伏技术的核心和基础,目前国际上研究较为深入,技术较稳定的方案,普遍采用基于GaInP/GaAs双结和GalnP/GaAs/Ge的多结太阳电池。这种电池最早被用于空间卫星,可吸收更宽的太阳频谱能量,转换效率高,且具有很好的耐高温特性。

GaInP/GaAs双结和GaInP/CaAs/Ge三结太阳电池均基于比较成熟的GaAs电池制作工艺,而且GalnP与GaAs在晶格匹配、禁带宽度合理组合、材料性能稳定性等方面都是十分理想的材料系统,所以是目前研究最活跃、最深人的多结太阳电池。目前,对GaInP/GaAs/Ge电池研究最成熟的是美国,美国司的波音下属公司SPectrolab和Emcore公司都已批量生产,并供应空间市场。多年来,为不断提高GalnP/GaAs/Ge三结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Spectrolab研发四结,甚至五结、六结结构,他们认为,通过增加结数可将转换效率提高到接近理论极限值72%。Emcore公司则采用IMM三结太阳电池(IMM invertedmetamorphic triple—junction solar cell)技术,根据其设计的发展路线显示,有望在近年内将聚光太阳电池效率提高到45%(电池面积lcm,聚光倍数500)。

虽然聚光光伏的研发已有30年历史,但其商业化运营仍处于初期阶段,目前全球聚光光伏系统的装机量不超过200MW,还处于小批量示范性工程阶段,其最主要部件-高倍聚光电池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成为阻碍聚光光伏市场发展的最大难题。聚光系统成本从2007年$7-$10/Wp,降至2009年的$3-$5/Wp,2015年有望降至2$/W以下。聚光光伏技术近年来得到欧美国家的重视。2011年12月,美国能源部决定在未来3年内投资6000万美元,目标是发展聚光光伏技术,使太阳能电池成本降低75%,CPV系统成本及效率情况见表1。

3.我国聚光光伏技术现状

我国以及有一些公司可以生产聚光组件,并且有上海聚恒、成都钟顺公司、蓝天太阳等一批企业相继获得了金太阳认证;但是目前聚光器还主要依赖进口、电池也只有乾照具有产业化的生产,追踪系统虽然国内可以做,但是从示范电站的数据看,逐日效果并不好。

国内已经具有以中国电科集团第十八研究所为代表的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研发力量,聚光光伏产业所涉及的聚光、散热、对日定向跟踪及控制、双轴运动系统等技术在国内均有成熟的或可以借鉴的技术,以此为基础发展聚光光伏产业可以有效促进相关技术向聚光光伏产业的扩,通过整合可以在国内形成完整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光光伏产业链,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聚光光伏产业在全世界刚刚兴起,我国与先进国家技术差距并不是很大,如果现在发展,在借鉴先进技术基础上,可以迅速赶上并超越先进国家技术水平。因此,中国发展聚光光伏正当其时,经过不懈努力,中国的聚光光伏事业也必将得到极大的发展,形成具有中同特色的地面光伏产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工建平,杨金付,徐晓冰.一种聚光型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研究[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7,1:19-22.

[2]Antonio M,Antonio L.Next Generation Photovohaics High Efficiency through Full Spectrum Utilization[M].Bristol and Philadelphia:Institute of Physics Publishing,2002.64.

[3]田玮,王一平,韩立君,等.聚光光伏系统的技术进展[J].太阳能学报,2005,26(4):597-604.

[4]陈诺夫,白一呜.聚光光伏系统[J].物理,2007,36(11):862-868.

光伏汇报材料范文第4篇

2012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对中国光伏产业反倾销调查正式立案,11月,对自中国进口的光伏电池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

2012年10月,美国商务部作出终裁,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决定对部分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板和太阳能电池产品征收约34%至47%的关税。

欧美举起的这一“双反”大棒重重落下,国内光伏产业几乎遭遇灭顶重创。

与此同时,行业内存在的低水平无序竞争、产能过剩等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这个朝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外忧内困,让中国光伏产业前途未卜。

2013年,这个产业尚未迎来春天。1月,国内形势尚未好转,国外的“狼”已开始觊觎国内的光伏“剩宴”,德国太阳能龙头企业“SMA太阳能科技集团”已经完成了对江苏兆伏爱索新能源有限公司72.5%股权的收购。

这一看似十分正常的跨国收购引起了国内同行企业的不安和恐慌,他们担心这很可能是外资太阳能巨头为占领控制中国即将爆发的太阳能市场而采取战略行动的第一步。

中国的光伏产业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煎熬和阵痛。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湖南光伏产业未能幸免。

湖南省经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省光伏产值估测在90亿元左右,较2011年的破百亿元成绩单有明显下降。目前,湖南涉足光伏产业链的生产企业有近20家。其中,格润新能源、华威新能源产值同比下降75%;共创光伏、岱朗光电全年产量不超过15MW,且全部用于自产自用;天润新能源2012年8月起开始停产;益阳晶鑫2012年上半年开工不足50%,8月开始停产;神州光电、天利恩泽全年停产,库存积压……

令人欣慰的是,国内政策层面的各种好消息,给光伏产业带来了一线曙光。

继国家能源局2012年9月下发通知要求地方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之后,10月底国家电网正式《国家电网关于大力支持光伏发电并网工作的意见》。这份文件实现了权限下放并明确提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介入公共电网的费用由电网公司承担。长久以来由于电网不松口,光伏并网一直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因而这份文件的被业内人士看作是扶持光伏产业的重大突破。

湖南也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政策。其中省财政厅于2012年10月底专门部署“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申报,加大支持太阳能光伏产品在本土的规模化应用,带动全省光伏产业加速崛起。

作为光伏产业大省,湖南能否抓住机遇,绝处逢生;如何从寒冬中走出,搭上通往春天的列车?这一切仍悬而未决。

2001年,国家推出“光明工程计划”,旨在通过光伏发电解决偏远山区用电问题,这一计划此后被业界称为中国光伏产业的“第一枪”;2002年,国家发改委启动“西部省区无电乡光明工程”,试图通过光伏和小型风力发电的方式,最终解决西部七省区近800个无电乡的用电问题。国家的战略决策,开启了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之路。

2003年,当河北英利、无锡尚德等现已盛名在外的大型企业相继投产,成为中国第一批具有现代意义的光伏组件生产企业时,湖南的光伏产业悄然起步。位于长沙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四十八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电48所)将光伏装备领域作为市场化突破口,凭借在半导体装备领域的技术优势,推出高温扩散炉和等离子体刻蚀机,并逐渐占领国内市场。

2004年,德国出台新的上网电价法推动了德国和欧洲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生产的光伏组件在这一年出现井喷。

2005年,我国颁布《可再生能源法》,鼓励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国际市场的利好和国内政策的刺激下,国内光伏产业逐渐兴起。凭借这股东风,中电48所先后成功开发了单晶炉、铸锭炉、清洗机、扩散炉、刻蚀机、PECVD、高低温烧结炉等光伏设备,一跃成为赛维LDK、无锡尚德等明星企业背后的设备供应商以及支撑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太阳能电池制造装备龙头供应商。

紧接着,一系列具有积极推动意义的政策规划相继出台,为本已火热的光伏产业添了一把柴。

2007年,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光伏行情曾短暂下滑,但不久后欧洲各国纷纷出台光伏产业扶持政策,中国政府也出台“四万亿”的经济刺激投资大单;

2009年7月,对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金太阳计划”出台,明确了对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给予50%或以上的投资补助政策;

2010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光伏产业定位:科学规划、适度发展,启动国内太阳能发电市场;同年,国家能源局实施第二次光伏发电项目特许权招标,中国光伏电价进入1元时代。

在全球各区域光伏市场需求仍保持快速增长、中国政府大胆政策的持续发力作用下,“三头在外”(原料、技术、市场)的我国光伏产业进入爆发式增长期。有数据显示,我国光伏产能已经连续5年位列全球第一,2010年底,太阳能光伏产能占全球50%以上。

2007年至2010年,湖南光伏产业在这次近乎疯狂的扩张运动中开始迅速壮大。在这一阶段,产业格局变得丰富多元,并在全国光伏产业中占据重要位置。

2008年,湖南光伏产业已经拥有200MW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1000MW规划开始全面实施,硅材料、LED芯片制造完成产业布局,全年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0多亿元,列湖南省信息产业四大产业集群之首,对全行业的增长贡献率高达22%。

中电48所跻身光伏装备制造业全球十强;神州光电、天利恩泽、益阳晶鑫、格润新能源、天润新能源、华威新能源等企业实现规模生产;主攻光伏逆变器的南车株洲变流,其开发的50KW—1MW大功率光伏逆变器、防雷汇流箱、汇流盒及追日系统等系列产品首批通过国际TUV和国家金太阳认证;此外还有侧重于光伏系统集成的中科恒源、兴业太阳能,生产光伏浆料的利德电子浆料,生产真空镀膜设备的宏大真空、玉丰真空等企业,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形成自身特色。

截至2011年底,湖南光伏产业产值已达百亿元,涉足光伏产业的企业有30家,其中产值过50亿元的企业1家,过10亿元的企业1家。

至此,湖南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高速发展,形成了从多晶硅原料、电池与组件生产、光伏装备到光伏电站建设和原辅材料生产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

从2011年下半年起,光伏产业行情急转直下。这个风光无限的产业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一下从盛夏进入严冬。一系列潜伏已久的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强烈冲击着行业格局,湖南光伏行业危机重重。

早在2009年,光伏产业就已经开始暴露出产能过剩的问题,只是当时国内外一片红火的景象掩盖了这潜伏的危机。见利就上的企业盲目扩张,政府和银行在背后的推波助澜,都给了外界一个错误信号:光伏产业只会朝着“无限大”的方向发展,忽视了已经出现的问题。

那一年,多晶硅已经被列为十大产能过剩行业之一。但由于当时的暴利和行业的红火,大量投资者疯狂进入,最终导致产能进一步过剩,在2010年后全国仍有100多家中小企业上马。有数据表明,全国的光伏企业从2008年的不足100家骤增至500多家。

企业的盲目跟风扩张,导致了供需进一步失衡。2011年,光伏行业产能与需求比由2010年的41∶16.7上升到了63∶21。

2009年也是光伏产业的转折点。随着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光伏消费大国纷纷削减对太阳能的补贴,光伏产品的需求出现大幅萎缩。而我国光伏组件70%以上针对欧盟市场,国外市场的大幅紧缩,让过剩的产能进一步凸显。这一年,全国光伏组件总产能已达40GW,占全球总量的80%,其中湖南达到1GW。但当年全球的总装机容量只有20GW左右。

产能的严重过剩引发了光伏产品价格开始暴跌。从2011年5月开始,多晶硅价格急剧下降,几乎是一个月跳水一次,5月每千克75美元、8月每千克50至60美元、9月每千克35至48美元、10月价格一度徘徊在每千克35美元。2012年2月跌至每千克31.75美元,同年9月继续滑落至每千克17美元。至此,2008年每千克450美元的“梦之价”成了遥远的记忆。

2012年欧美祭出的“双反”大旗又在已经受重创的国内光伏产业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这让中国的光伏产业继续向无底深渊滑去。

太阳能电池片由2011年的8-9元/瓦跌落至2.5元/瓦;硅片从2012年初的30元/片跌至6元左右/片;晶体硅组件的平均价格由2011年的1.8美元/瓦骤降至0.723美元/瓦;2012年8月,国际薄膜组件的平均价格为0.669美元/瓦,同比下降的幅度超过25%。

湖南红太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太阳光电)是中电48所的全资子公司。2012年完成销售收入21亿元,是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发展保持稳定的企业。即便如此,公司在2012年仍然关停了太阳能电池生产线。

“以前电池片利润最高的时候能达到30%至40%,现在简直是做一个亏一个,硅片最贵的时候达到65元一块,现在却变成了个位数。2012年上半年,公司对照2011年情况做好的利润估算本来是有利可图的,但一周后原材料全部到位再估算时,发现不但没有利润反而亏损。”红太阳光电副总经理何远湘无奈地笑道,“刚开始‘双反’时,这种心理上的落差和现实的打击让人不知所措。”

湖南神州光电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州光电)2012年全年停产,库存积压。公司董事长赵枫介绍:“2011年,公司没有停产,结果亏了2000万元,2012年停产后,损失也达700万元,如果继续做下去损失会更大。”

世界光伏看中国,中国光伏装备在湖南。这是2010年跻身全球十强光伏装备制造商的中电48所提出的口号。而作为湖南光伏产业名副其实的领跑者,中电48所的成长轨迹在某种程度上是湖南光伏产业发展的缩影。

2006年,在国家“高性能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成套技术研究”项目的支持下,中电48所建成了以自己的装备为主的一条25MW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示范线,研究出一套适合国产装备的工艺技术,取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成为国内唯一具备用自己的装备承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交钥匙”工程的科研单位。“交钥匙”工程使得国内企业摆脱了国外生产模式的约束,中电48所也成为国内光伏行业十大品牌的设备供应商,同时也为湖南奠定了光伏装备制造的产业优势。

然而,此后国内光伏产业的低迷让中电48所同样碰到了难题。

“2009至2010年,国内光伏产业最红火的时候,我们一共交付了168条整线‘交钥匙'。那时国内有不少光伏企业为了抢占先机,还纷纷派员常驻厂内,争先购买设备。还有的企业觉得迟一天拿到设备就少赚一天的钱,甚至提出提前发货的要求。”中电48所副所长贾京英回想起当年的场景,言语中带着骄傲。

然而,自2011年下半年起,欧债危机、“双反”冲击压得国内光伏产业透不过气来,作为产业链上游的设备供应商,中电48所的光伏装备销售一路走低。2012年,仅销售了1条25MW光伏装备生产线。

龙头企业尚且如此,一些涉足装备制造的企业更为艰难。中国南车株洲所依托其在国内大功率变流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成为国内首家获得国际TUV认证的企业。虽然拥有5GW的逆变器产能,但在光伏产业风雨飘摇的2012年只出货220MW;在沉积炉、真空镀膜机等设备制造上拥有丰富经验和市场优势的宏大真空在2011年销售出太阳能真空镀膜设备3台,销售金额达5400万元,而2012年全年没有接到任何订单。

与此同时,在市场萎靡不振的形势下,湖南的光伏企业也开始放缓原本准备扩张的脚步,对自身准备建设或正在建设的重点项目按下暂停键。

益阳国晶硅业有限责任公司原计划于2013年3月建成年产15000吨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但目前多晶硅价格已经跌破成本价,80%以上的国际国内光伏生产企业纷纷减产停产,再继续投入资金显然风险过大。有消息称,该项目业主在已经完成16亿元投资、土建基本完工、主要设备已完成订购、部分设备已经到位的情况下,做出了暂停建设的决定。除了业主对于市场的综合衡量因素外,后续投资难以到位、难寻合作伙伴也是该项目停工的重要原因。

而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早在2010年底就与衡阳市政府签订了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协议,计划建设3个超白压延、超白浮法太阳能玻璃及深加工生产线,旨在打造中国技术最新、资源利用最好、产业发展势头最强劲的新能源和硅材料综合利用科技产业园区。当时的新闻报道称,该项目规划占地800亩,总投资50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年销售收入将超过100亿元。当时勾勒的美好场景让人充满希望,但现实情况是,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面对不景气的光伏市场,在已经完成征地工作的情况下,决定暂缓投资,项目至今仍未动工。

虽然光伏企业间相互欠账的现象非常普遍,但大多数接受采访的企业对此表示理解,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毕竟大家在这个行业都干了这么多年,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处出了感情,现在行业一次又一次地探底,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谁愿意欠债啊,能撑一时是一时,能宽容就宽容一些吧。”

理解归理解,宽容归宽容,各企业在谈及此问题时仍是叫苦不迭。

目前,环顾国内光伏大佬们,几乎没一家企业的日子好过。中国光伏龙头企业无锡尚德电力公司债务已经超过40亿美元,可能因无力偿还到期债务而处于破产边缘;多晶硅龙头企业赛维LDK负债超过60亿美元,负债率达到87%。数据显示,中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债务累计已高达175亿美元,约合1110亿元人民币。整个光伏业负债率已经过70%,数字之高已触目惊心。有媒体形容,光伏业目前的处境已经岌岌可危,众多企业将处于大破产边缘。而一旦有企业倒闭,这种互为“三角债”的关系恐将引发多米诺骨牌式的企业倒闭风潮,巨额银行贷款无法回收,恐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影响我国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

“受欧美双反及国内大环境萧条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我们欠的外债已经达到400万元,但是别的企业拖欠我们的账款则超过千万元。根据公司的现状,至多还能撑到2013年上半年,过了这个时间,工人的工资就发不出来了。”赵枫说得坦然,却也带着深深的无奈。

“我们的客户中不乏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中电48所这样的大型企业,但这些客户也欠着帐没有收回。还有一些企业拿产品抵债,公司今年收了不少太阳能电池片。”湖南利德电子浆料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华荣告诉记者。

“我们欠尚德的债务就是用银浆抵的。”赵枫的话再次证实了这种以资抵债的现象。

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不少企业现金流吃紧。为保证现金流,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应收账款周期被不断拉长。

自光伏产业陷入困境以来,光伏市场订单由辉煌时期的现金结算变成了承兑汇票,且3个月的回款期和6个月的承兑较为普遍。企业应收账款大幅增加,资金周转也出现困难。如中电48所2012年底的应收账款就超过2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2%。

湖南金博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光伏企业提供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制品,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属于纯粹的产业链上的一环,但经营生产状况也遭遇不小的冲击。由于光伏企业的付帐期由“预付30%,月结30天”变成了“没有预付,月结120天”,这让公司的资金周转面临极大压力。因此,公司总工程师邰卫平在年关将至时,不得不长时间“奔驰在铁道线上”或过着“空中飞人”的忙碌生活。“跑业务、找市场、回收账款,公司的高层在这个节骨眼上都特别忙,今天在北京,明天可能就要去内蒙古,刚回公司,过两天又要出差。”邰卫平在电话里诉说着自己的日程,电话里夹杂着火车站售票大厅的广播声。

不仅是企业间的账款回款难、回款周期长,一些国家层面的重大项目也面临同样问题。2010年,湖南兴业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业太阳能)20.8MW屋顶光伏电站项目入选“金太阳示范工程”,获得国家财政支持。2011年9月,这项总投资达20亿元的项目建成并正式并网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0MW,总安装面积约2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屋顶光伏电站,年发电量接近2500万千瓦时。而时至今日,该项目早已通过相关部门验收,但应由国家拨付的最后30%项目经费仍未到位且遥遥无期。

当前,我国的光伏产业步入了重要的调整发展期。在这个显得尤为寒冷的低谷期,湖南的光伏产业要如何“解冻”,才能让光伏业界和企业家们找回希望,从“预期虽然美好,但当下生死未卜”、“对未来信心满满,对现状忧心重重”的心态中振作起来,寻找新的发展春天?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虚火上升,产能已经比全世界的总装机量还多。然而在一哄而上的同时,光伏企业患上了严重的综合依赖症:既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扶持,又过度依赖国外市场。

有业内人士指出,光伏产业当前的危机从表面上看是光伏企业在高额利润趋势下盲目扩大产能所致,但深入分析却会发现,地方政府的越位扶持也起着推波助澜甚至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各地的招商中,光伏产业备受青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光伏产业投入大、用工多,既能创造GDP,又能带动就业,而且与高新技术、清洁能源等概念紧密相关,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政策要求。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许多地方政府纷纷将光伏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越位”为光伏企业提供包括土地、贷款、融资等在内的优惠政策。

“硅片、电池片看似高科技产品,但生产技术高度融合于设备中,有钱就能建生产线。尤其是组件,属于用工密集的简单劳动,进入门槛很低。”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博士羊亿介绍,“当时很多房地产商、服装企业、包工头等五花八门的门外汉,都摇身一变成为光伏企业家。”

光伏汇报材料范文第5篇

过去三年,新能源一直是风险投资的“宠儿”,相关企业也时常受到巨额资金的眷顾。但当去年下半年国际油价一泻千里、金融危机肆意侵袭之际,新能源一瞬间又成为受创最重的行业。目前,国内光伏企业由于海外订单流失而集体陷入困顿,业内预期整个行业有提前洗牌的可能;风电行业则出现罕见的外资“集体撤退”潮,技术与资金流失严重;而生物质能源更是早早出现疲态,市场一派萧瑟。

在此情况下,当年风投的大笔投入也面临颗粒无收的窘境。这也正是为什么今天他们会如此关注奥巴马就职的原因所在。

而除了美国因素给新能源带来憧慑外,更多机遇也在萧条中萌动。在近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尽管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但也存在一些积极因素,如利率降低、原材料价格下降、风投增加、美国政策。推动就业、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

种种迹象显示,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新能源已不复往日的光鲜,但整个行业的涤荡或许也是下一轮发展的铺垫。对风投而言,既要认清当前的形势,更须时刻关注危中之机,以备重拾残局、东山再起。

新能源集体过冬

就像当年太阳能抢尽新能源“风头”一样,当下光伏业的困局也是整个新能源遭遇寒流的一个缩影。

早在一年多前,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就曾预言,国内光伏业到2010年会有―个比较大的洗牌过程。然而,在去年年末举行的“2008中国(无锡)光伏技术创新论坛”上,这位国内光伏业的领军人物话音陡变:“因美国金融危机的关系,光伏业‘冬天’很快就会到来!”

“光伏业的洗牌的确可能提前出现,尤其是一些中小光伏组件厂商已面临比较大的困难。”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秘书长魏启东表示。

李俊峰则预计,2009年我国和世界光伏发电市场虽然会仍保持增长势头,但增速将大幅下降,进而转为消化近年来形成的市场泡沫。在这种情况下,“整个行业重新洗牌也不无可能”。

美国著名电子业咨询机构iSuppli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受太阳能市场供过于求疑虑,今年全球太阳能市场销售额将比去年衰退将近两成。该机构资深分析师表示,刚进入产业链的中国企业,将是这波景气下滑中受创较重的厂商。

里昂证券最新报告则显示,太阳能行业是2008年表现最糟糕的行业之一,其受到的打击比其他大多数行业更严重。

在危机四伏的背景下,不少企业已选择抽身而退。目前,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网站上的一则挂牌信息透露,上海电气集团旗下上海交大泰阳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挂牌转上36%的股权,挂牌起拍价为13860万元。

相比之下,外资风电企业的退出似乎更坚决,也更彻底。2008年11月6日,BP终止了与金风科技子公司北京天润公司在达贸旗的风电项目;不久,日本合资方原弘产也撤出了与湘电股份的合资项目;而航空动力2008年12月17日的公告显示,合作方德国诺德巴克一杜尔公司已撤出了项目投资公司40%的股权。

这股撤退潮直至今年仍在延续。天奇股份1月14日一纸公告称,英国瑞尔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无锡瑞尔竹风科技有限公司49.999995%股份已经以1元对价转让给了公司。

另一方面,生物质能源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去年年末的《2008年中国生物柴油行业投资价值研究报告》披露,我国生物柴油行业已有300万吨产能的利用率只有10%。与之形威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累计还有约300万吨规模的生物柴油项目正在建设中。

风投迷失方向

一位投资了国内某家拟上市光伏企业的风投人士近期告诉记者,他当初进入该企业时正是新能源投资最火爆的阶段,因此进入溢价也比较高,原本想在所投资企业上市后退出,现在看来是遥遥无期了。

他的担心正是当下众多新能源业界人士与投资方的普遍忧虑。

以国内光伏领军企业无锡尚德为例。公司2008年三季报显示,毛利率从二季度的24.1%下滑至21.6%;净收入5590万美元,环比下降21.6%。为此,公司暂停了2009年所有扩产计划,全面下调2038、2009年产量和销售收入指引。

在此期间,公司股价也大幅“跳水”,从去年年初的90多美元直落至去年12月的9美元,公司市值则从109亿美元缩水至15.4亿美元。这无疑给不少当初热捧尚德的投资者以“当头棒喝”。

而国内另一些硅料、组件厂商更在去年被迫延迟了海外上市的时间,由此令当初蜂拥而入的风投苦不堪言。

作为一家专门投资新能源业务的风司,美国旗舰投资公司可谓是当前陷身“黑洞”的风投中少数几个“幸运儿”。该公司股东大卫・白瑞曾在一次新能源产业峰会上预言,随着油价下跌,很多新能源公司会面临倒闭。这一预言如今正一一得到兑现。而他所在公司由于只对那些能够与每桶45美元以下石油价格展开竞争的新能源技术进行投资,因此能独善其身。

据他称,仅2008年夏天,美国投资者投入藻类新能源开发技术的资金就高这2亿~3亿美元,而藻类新能源只有在原油价格每桶90~120美元之间才能实现收支平衡。

如山创投的丁世平此前对媒体表示,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即便是投资新能源项目,也要寻找那些能依靠自我力量实现盈利的企业,而不是主要依靠政府的补贴和减税来获得利润的企业。

“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退出,全球的资本市场都是那么差,退出渠道产生了很大的问题,就算能退出,现在的价格也是不划算的。”横店资本管理总监叶心不无忧虑地说。

双重打击考验新能源

应该承认,油价暴跌后,不少新能源产品的经济性确实遭遇严峻考验。尤其是一些新能源品种必须在油价高于80美元甚至100美元以上才有实际推广价值,而目前,国际油价仅在40美元左右徘徊。

但相比之下,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才是给新能源行业带来的致命一击。

其中,第一重打击就是需求萎缩带来的产能过剩。英国新能源财经(NewEnergy Finance)分析师吴晓钰表示,最乐观估计2009年太阳能市场能吸收7GW的组件,但供给方面,即便按照比较悲观的假设,就是所有厂家都停止扩产,计划的和在建的都停下来,仅现有产能在2009年的供给也将超过9GW。

“而且我们看到,最近还有很多国

内外厂商仍在宣布大规模扩产计划,因此供过于求不是可能,是肯定。”她认为,供过于求的最直接结果是组件价格大幅下降,一些现金流紧张的中小厂家可能面临破产。而这早在去年9月底已初见端倪。

iSuppli报告则显示,2038年全球太阳能电池安装数量达到3.8Gw(10亿瓦),但2009年因大环境景气下滑,安装数量只会增长9.6%,达到4.2GW,而市场供给量却由去年的7.7Gw增加62%至11.1GW。

同时,信贷紧缩令新能源企业的融资瓶颈尽显无遗。美国高盛银行负责全球投资研究的副总裁迈克尔・摩根最近指出,“毫无疑问,信贷危机会对可再生能源行业产生重要影响,我认为会是有史以来最坏的一次。”

李俊峰同样表示,金融危机对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融资困难上,其中,遭受冲击最大的可能是光伏企业。与年初相比,在美国上市光伏企业的市值下降幅度均在80%以上,进一步融资将会变得十分困难。

赛维LDK总裁佟兴雪此前在深圳“高交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透露,国内已有80%的光伏企业面临资金短缺问题,有的企业已在压产保利润,有的已关门停工。

信贷紧缩同样也是外资风电企业退出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增值税今年起进行了重大改革,外资原先享有的优惠不复存在,这也促使他们萌生去意。

另一方面,对光伏企业来说,更直接的冲击则来自汇兑。由于欧元兑美元汇率从1.6跌至1.2,大量以欧元结算的光伏企业仅在汇兑一项就损失惨重。上海一家太阳能企业老总此前告诉记者,“经济危机给太阳能公司带来的最严峻问题就是汇兑损失。由于光伏企业的终端市场大部分在欧洲,产品销售以欧元结算。随着当前欧元大幅贬值,反映在国内光伏企业的汇兑损失就十分惊人。”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市场本身的不成熟也给行业发展埋下隐患。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秘书长李华林担忧,风电行业难以达到盈利预期以致外资抽逃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国有垄断加剧所致。“跟几年前相比,中国风电投资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不是提高了,相反是降低了,特别是风电场建设方面,以前还有民营资本介入,现在完全是国有资本在做。”

寻找“诺亚方舟”

在谈及未来两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前景时,李俊蜂表示,2009―201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喜忧参半,但总体上金融危机对我国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影响有限。

“从世界来看,各国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没有大幅度调整,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增长趋势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据李俊峰介绍,从国内来看,中国政府进一步规范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价,发改委价格司核准了10多个省区、70多个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提高了生物质发电上网电价,规划了6个千万千瓦的风电基地,并准备启动大型光伏并网发电项目的特许权招标。这些都使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

江西赛维LDK董事长彭小峰则在接受采访时乐观看待光伏行业当前的产能过剩。“我们认为,光伏行业在未来将会比半导体行业大得多,半导体行业有多少企业在做?光伏行业又有多少?”

“我们之前预期2015年使光伏发电1元/度,现在看来,可能会提前两、三年实现,因为原料成本快速下降,使光伏制造成本下降速度超过预期。而光伏发电成本降到1元/度哪怕是1.5元/度是个什么概念呢?”据彭小峰介绍,2007年年底,欧洲一些国家的电价,如意大利、丹麦的电价就分别达到0.234和0.245欧元,折合人民币超过2元。因此,当光伏发电成本降到1元/度即使是1.5元/度,加上环保和电价不断上涨等因素考虑,就可以与常规能源竞争。

他表示,一旦光伏发电的成本可以与常规能源竞争,甚至只需要比风能更低,那么国内市场就会大规模启动,更不要说一直以来对光伏发电进行扶持的海外市场。

目前国内几家主要的光伏企业已制定了到2012年光伏发电1元/度的项目方案,并开始向上申报。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理事长石定寰去年12月6日在2008深圳可再生能源技术与投资国际研讨会上透露,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研究光伏发电政策扶持与补贴措施,通过招标办法,按照大约4元左右电价来收购。

吴晓钰则预计今年组件价格将可能跌到每瓦2.4美元。“这对太阳能终端市场是利好,因为意味着安装成本大大降低,可能会刺激一些新兴市场的发展。”

尽管如此,当前国内众多光伏企业遭遇的阵痛却又如何化解?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重组、并购将会成为光伏业“洗牌”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