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范文第1篇

摘要:称呼语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日常交际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语言上,它具有封闭性和开放性特点。在语用功能方面,它除了能表示交际双方彼此的关系外,还可以表示礼貌、情感和策略;在实际使用中,它既具有规约性,又具有灵活性。因此,要恰当使用和正确理解英语的称呼语,必须对交际双方的关系,称呼人对称呼对象的态度,称呼时的语境等因素加以综合考虑。

作为语言最重要的层面之一,称呼语是社会语言学以及语用层面极具吸引力的研究领域之一。由于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称呼语以及称呼系统,正确的使用称呼语就成为了Et常交往以及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交际技能。

一、语用距离理论

交际双方不同称呼语的使用,是他们彼此间的语用距离进行推测,商洽,确认之后进行称呼选择的结果。

所谓语用距离(pragmaticdistance),是指“交际双方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下所感知和确认的彼此之间的关系和密切程度。语用距离可分为初始语用距离(initialpragmaticdistance)和交际语用距离(ongoingpragmaticdistance)。”(王建华,2001:25—31)

初始语用距离是交际行为发出之前,交际双方所推测的语用距离。交际语用距离是指在推定了彼此间的初始语用距离 的基础上,在交际过程中确认的语用距离。语用距离包括交际双方由于地位权势差别而产生的纵向语用距离,即“纵向的权势差别”,也包括由他们问交际亲密程度而产生的横向语用距离,即“横向的亲密程度”。语用距离的度量是与二者密切相关的。交际双方的语用距离与他们间的地位权势差别成正比,与双方的亲疏程度成反比,对双方语用距离的确认直接影响到称呼语及交际形式的使用。

二、礼貌原则理论

1.策略原则(tactmaxim),即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加对他人的益处。这一原则较为适用于当我们在向别人发出动作时。根据这一原则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首先,通过祈使句来看,提供(offer)比要求(request)要礼貌一些。其次,在表示请求时,不直接比直接要礼貌一些。

2.慷慨原则(generositymaxim),即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加自己付出的代价。这一原则较为适用于当我们自己要发出动作时。当发出提供性的动作时,直接比不直接礼貌,当发出请求时,不直接比直接礼貌。

3.称赞原则(praisemaxim),即尽量减小对听者的批评,尽量增加对听者的赞扬。这一原则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否定式称赞,就是说,不直接的批评别人反尔说好话,另外是夸大式称赞,一般出现在比较正式的场合。

4.谦虚原则(modestymaxim),即尽量减小对自己的赞扬,尽量增大对自己的贬低。同称赞原则一样,谦虚原则也分为否定式和夸大式。

5.同意原则(agreementmaxim),即尽量减小对听者的不同意,尽力增加对听者的赞同。

6.同情原则(sympathymaxim),即尽量多地表示积极的感情,尽量少地表示消极的感情。这一原则主要适用于祝贺,哀悔等场合(Leech,G.1983)。

顾日国结合Leech的理论,根据汉语的文化源与流提HJ了汉语文化中礼貌规范的四大特点:尊重、谦逊、态度热情、文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汉语文化有关的五大礼貌准则:(1)贬己尊人准则:指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人或事物时要“贬”,要“谦”;称听者或与听者有关联的事物时要“抬”,要“尊”。(2)称呼准则:指人们出于礼貌,在称呼上按“上下”、“贵贱”、“长幼”有别的传统来体现人际交往中的社会关系。(3)文雅准则:出言高雅,文质彬彬往往被认为是“有礼貌”,“有教养”。(4)求同准则:就是注意与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保持相称,说话双方要力求和谐一致。(5)德、言、行准则:指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他人的益处,在言辞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尽量缩小自己付出的代价。

其中,“贬己尊人准则”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如在指代自己时。中国人常用“鄙人”、“晚生”、“在下”等;而指代他人时。则常用“您”、“贤弟”、“贵公子”等。称呼方式与礼貌有关,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也折射出说话者与听话者的思想感情。如亲呢、喜爱、威胁、警告、讽刺、戏谑等。汉语的称呼一般需要说明彼此之间的关系:亲属、同事、师生:上下级之间要体现出职务、头衔。

三、违反语用距离和礼貌原则的称呼语的分析

称呼语是英语交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恰当而礼貌的称呼是成功交际的钥匙。有时由于说话人违反了语用距离和礼貌原则,从而导致称呼语的运用出现失误。

通常,一路人匆匆拦下一辆的士,只会简短的说,“airpot,please.”如果说“Mr.,wouldyouliketotakemetotheairpot,D1ease?”司机就会感到费解甚至怀疑说话者的动机,这么客气,是不是没带钱。

Example 1:

(Asenseonarestroom incontemporaryUS)

A:Linda,thiscoatisvery beautiful,isn’tit?

B:Yes,Iagreewithyou.

A:W hataboutthatone Iboughtlastmonth in the shop—

pingmall?

B:Ibegyourpardon?

在密友之间的谈话中,Ibegyourpardon?会显得很不相宜,因为它太礼貌。像What这样简短随意的话语反而会更好些。

然而,有时对语用距离和礼貌原则的冲突是因为交际主体刻意所为,其传递的信息故意偏离受话人的希冀,从而导致洽商失败。

Example2:

(Asenseonapublicstreetincontemporary US)

Police:W hat’syourname?

Poussaint:Dr.Poussaint.I’m aphysician.

Police:W hat’syourifrstname.boy?

Poussaint:Avin.

在美国,医生的地位相当高,对他们应该使用相应尊重的称呼语,这也是黑人医生Poussaint对他与警察间初始距离的确认和交际语用距离的希冀。所以,在被对方无礼盘问姓名时,他回答,“Dr.Poussaint.I’maphysician.”通过提供头衔和姓,并强调自己是医生的方式以提醒对方修正自己的不当语用距离。然而,警察由于心存顽固的种族歧视思拒绝医生的语用距离洽商要求,继续我行我素,再次使呼小孩子,小青年和奴仆的“boy”一词来盘查他的名字,刻意不与交际双方进行语用距离洽商的言语行为,一般产生负面效应,在这里,达到了侮辱医生的目的。

四、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第一,充分利用教材。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教材是他习英语的主要渠道。随着我国英语教学不断改革,新教从着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向语用能力的培养,教材的语逐渐成为地地道道的英语,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要充挥教材的优势,鼓励学生多讲多练,在实际运用中提高能力。第二,加强文化导入,加大语用教学的分量。老师要依靠教材,还应该多参考其他的语言学系列的教材,反复在课堂上强调英汉之间的差异,加强语言文化教学最地道的英语传授给学生,把最生动有趣的课堂展示们。第三,培养学生对英语和英语文化的感情。学生只有语文化产生浓厚的感情才会积极的学习英语,进而产生效果。老师要当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到“少批评,多表扬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大声讲英语英语。第四,广泛利用多媒体,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原语。引导学生听录音和阅读文学作品、杂志等。电影是了解国文化特点,风俗习惯和社会关系的有效途径之一。网络视,广播也给现代外语教学提供了手段。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范文第2篇

   教师关于义务教育“双减”意见心得体会

   xx小学缪华良校长的讲座令我感受颇多。缪校长在介绍凤凰小学的“校本化实践的三项行动中”中提到“有所不为,做好五个‘无’”。“双减”下的作业设计确实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沙龙交流中,各位教育专家碰撞智慧火花。特别是素养导向下的作业设计与落实的探讨,为作业优化设计提供了思路、阐明了方法。浙江省教研室喻伯军老师总结了八个字:“精选、先做、全批、返回”,高度凝练,醍醐灌顶。如何击破这八个字,如何落实这八个字,我想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式:

   一、主题式作业,实现学科整合

   主题式作业是对学习资源的一种重新整合,这类作业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融通学科,使语文外延得以充分展开,构建大语文。如学习了《燕子》一课,让学生把课文内容画出来,并用简短文字说明,或根据内容制作小燕子。美术课上老师进行评价,讲解,修改作品,实现语文与美术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实践式作业,实现知识内化

   实践式作业的设置要激发学内化课本知识的作业,学会把语言内化为技能。如学习了《守株待兔》一课,可以组织学生把它改编成课本剧表演出来。这样的作业训练了学生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让语文学习充满挑战。

   三、分层式作业,实现各取所需

   作业的设置的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增加学生对作业的选择性,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层级的作业。我们可以为学生设置基础性作业(侧重字词句等基础性知识训练的习题),能力性作业(侧重于段落、篇章和习作等练习题),拓展性作业(侧重于读写结合,内容拓展性习题),三种作业自助餐供学生选择,使不同学力的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学有所获。

   四、趣味式作业,实现学而不厌

   单调的学习活动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并会心生厌倦。因此作业的设置也应贯彻愉快教学原则,增强趣味性。如在学习了“田”、“地”“雪”字之后,布置学生猜谜语作业。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形象地记忆生字,一石二鸟。

   思想引领行动,行动践行思想,聚焦“双减”,深化课改,不断提升作业设计能力,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为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赋能。

   教师关于义务教育“双减”意见心得体会

   通过上周关于小学生减负的问题探讨,我感受颇深,我们对学生的“减负”不能作平面化的理解,似乎“减负”仅仅是减轻书包、减少作业,减少学生在校时间,甚至取消考试。诚然,这些都是“减负”手段,并不是“减负”的真正目的。“减负”既不能平面化的理解,也不能“一刀切”。我们客观的发现,学生的负担并不是都重,而是“负担”不合理:机械学习负担重,实践活动负担轻;考试分数重,习惯培养轻;用脑负担重,动手负担轻;心理负担重,思想疏导轻。更何况,由于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他们学习负担的轻重又不能一概而论。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中的文字重复讲出来,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应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应试教育留下的“毒瘤”,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新世纪具有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的健康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创造成长空间 我认为,创造学生更多的自主成长空间,个性化地发展学生的特长,是做好 “减负”工作的关键一点。在这样的认识之下,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形成了“两个层次”、“两个针对”、“六个让给”的灵活学法指导体系。“两个层次”是目标原则。浅层目标:让每个学生懂得一些通用型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高层目标: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即能根据自己的学习个性、风格和能力,对通用型的学习方法进行灵活选择或再创造,提倡适者为上。

   二、提高教师素质众所周知,教师的教学能力强,教学效率就高;教学效率高,学生的学习容量就大,学习效率也高。这种意义上分析,“减负”对老师而言,不是“减轻教学负担”,而是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实现“轻负担,高质量”。

   总之,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减负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减负”的主渠道;学生的学习管理,是“减负”不可视的重要环节。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双减教师心得,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教育双减教师心得,请大家多多关注“蜗牛文摘”。

  教师关于义务教育“双减”意见心得体会

   减负提质一直以来是教学中所面临的较为复杂的议题,既要减负但同时又要提质,这是我们教师所期盼的理想境界,但在实践中往往又把握不住分寸,我们必须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才能有效的提质减负。

   我认为具体的做法有:学习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有新的认识,更新教学理念,明白减负并不是单纯的减少作业数量,关键是如何在“减负”的同时提高质效。

   1、加强集体备课,认真钻研教材,使各单元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根据单元目标制定合理的课时教学目标,并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修改教案,有针对性地对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训练。

   2、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围绕听说读写相结合进行。

   3、找出本篇课文中想像说话的训练点,进行说话练习。

   4、课外作业,精心筛选,认真编排,如在教学中总结出经典基础性作业和练习,作为常规试题认真练习

   5、设计分层作业:针对各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选做作业。

   总之,练习只是手段,让学生在课后得到巩固才是最终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为教师要精细设计每一个课堂作业,做到少而精,让学生在乐中得到学习,得到巩固,增强练习的有效性。

  教师关于义务教育“双减”意见心得体会

   “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分为两个方面。在校内方面,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校外方面,使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

   一年内使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三年内使各项负担显著减轻,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教师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是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效率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教师在备课中应有针对的备课,在教学中也应有针对性的教学,会的不讲,讲了不会的不讲。在教学中应看到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二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双减工作落实后,学生的自主支配时间多了,首先引导学生提高自主支配时间的有效性。其次,要做好学生休息时间的引导,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有充沛的精力。学生在学习中也应注意,循序渐进。

   三提高作业效率。教师布置作业前,应做到广泛浏览博览,做到心中有数,作业布置时要做到少而精,指向性明确,针对性强。教师作业反馈应及时,也可以发挥“小教师的作用”,兵教兵将教将达到团队协作的目的。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语用失误;教学策略

基于语言交际的重要性,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十分重要,传统教学应进行适当改革。而在英语教学中,减少语用失误能够促进交流双方的沟通。因此,减少语用失误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一、大学英语教学语用失误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语用失误主要表现为语用语言失误与社交语用失误。社交场合出现的失误多出于说话者对受话者语言的文化背景缺乏了解。而语用失误则特指口语交流中的错误表达。语用错误包括文化价值观的冲突、违法社会条约以及语言语句的使用不当。在英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受母语的影响

英语与汉语之间的文化背景不同。汉语母语在英语学习和英语交际中具有较大影响。学生受母语影响的主要语用错误表现为语句的结构顺序不通,如英文常习惯将重要的一项放在整句的前面,而汉语则相反。另外,一些学生习惯性的套用以汉语思维为主套用的英语语句。如在超市或者餐厅内,不可直接使用“ What do you want?”而是使用英语常用句式“What Can I do for you?”。这种语用错误实际上是学生在语言学习时对文化的探究较少的缘故。

(二)不同价值观的影响

语言具有跨国际特性,在应用过程中对话双方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很可能造成语用失误。语言关乎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思维表达和宗教信仰等。这类语用失误主要表现为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偏向于集体,往往在集体场合表现为客气。而西方国家则刚好相反。在双方饮食文化上和互相夸奖过程中容易造成误会甚至笑话。如中国语言中对于接受对方并表示感谢时常使用谢谢或者Thank you.而英语则在表示拒绝时常用NO,thanks。当然随着语言国际化,一些语言表达已经出现交叉。语言表达以沟通为主,应具有实用性。这要求教师深入挖掘语言表达者的价值观念,减少语用失误。

(三)传统教学方式影响

传统的英语教学表现为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忽视语言的交际作用。但在口语表达中,则注重理解而非语法,使很多学生无法进行正确的语言表达,因而出现失误。这种教学失误源于传统课堂的灌输式教学,并且口语表达在结构上与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上的差别。目前,传统教学方法影响了我国大部分学生,急需对教学进行改革。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减少语用失误的策略

语言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实现交际,因此降低语用失误十分重要。针对常见语用失误和其出现的原因对其解决策略分析如下:

(一)避免母语的负面干扰

为了避免母语干扰,英语教师应介绍汉英两种母语的结构表达差异、篇章构成差异以及词汇的表达的不同。并且通过大量的实例证明,使学生了解正确的表达方式,并采用模拟教学法使学生将正确的表达方法应用于实践。降低母语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从而减少母语干扰。通过汉语与英语思维的对比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语言表达习惯。信息化时代还可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加大课堂教学信息,使学生获得交际机会,并使教学更加直观,克服母语的影响,从而减少语用失误。

(二)提高语用意识

大学阶段,英语教师应重视文化知识背景的讲授,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采用语言环境创设的方式使学生获得实践机会。在基础教学的前提下,还应重点关注中西方文化差异、宗教信仰差异等问题,使学生能够在正确的语境中使用语句,降低语用失误。在课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方式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等差异。语用意识对英语的正确表达的作用体现为学生语感的好坏,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使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并且具有强烈的应用欲望。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实现正确语言的使用。

(三)加强语境教学,提高学生语用意识的敏感性

在英语教学中,判断学生英语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就是学生在具体语境的表达能力。因此,英语教师应采用多种情景创设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在教学中采用辩论、角色扮演以及任务驱动等方式。从而为学生营造语言学习的第二课堂,使其正确了解中西方文化和利益,增强其跨文化意识。只有对文化具有较高的敏感度,才能使学生驾驭英语语言。英语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交际能力,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重视这一点。对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模式进行改革,减少学生的语用失误,从而适应交际的需求,为社会培养专业的人才。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分级教学 ESP 双语教学

一、引言

2013年10月22日,羊城晚报在首页突出报道:北京高考中考改革方案出台,2016年年底英语分值降,语文分值升(高考:英语由150分减为100分,语文由150分增至180分;中考:英语由120分减至100分,语文由120分增至150分)。此新闻一经报道,社会上针对英语考试或教学改革的各种声音都开始出现,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则消息凸显了国家大力提倡减轻英语教学负担,强化母语教学的决心。尽管这件事情主要与中小学教育有关,但由此导致的中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话题,毫无疑问会影响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越来越提倡弘扬本土文化的前提下,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选择向哪个方向发展呢?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变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其一,1985年~1986年出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理工科用)》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科用)》,改变了过去大学英语教学没有统一目标、没有统一考试的松散局面,1999年修订的大纲更将通过四级英语考试规定为全国各类高校均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大学英语转向应试教学。其二,鉴于前一阶段应试教育带来的高分低能的后果,教育部2004年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并于2007年修订实施,由此铺开全国范围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改革的核心就是改变应试教学现状,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郑欢,向敏,2013)。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为适应国家对不同阶段人才的培养要求,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了数个转型,经历了教学任务(从提高阅读能力到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转变)、教学模式(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到新时代的计算机和课堂相结合的模式转变)、教学中心(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等改革(王哲,李军军,2010)。

这些教学大纲或教学任务、教学模式、教学中心等的变化,很清楚地反映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其实除此之外,大学英语考试也同样反映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最初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为了对大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考量,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服务。但1999年增加了口语考试;2006年6月起,四级题目结构进行了改革,加大了听力考查比重;2013年12月的四六级考试中取消了完形填空,加大了翻译考查比重。这些口语、听力、翻译等内容的增加,毫无疑问地反映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英语在综合应用能力方面的着重点。

总之,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对大学英语教育的反思与改革从未停止过,并且这种反思是客观的,是在稳定基础上渐进式进行的,它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和适应(张雪迟,2011)。而作为高校,作为大学英语教育的实施者,他们对大学英语的反思与改革更是责无旁贷。

三、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

在各高校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尝试时,主要采取了三种形式:分级教学、在高年级实施的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和少数高校里的双语教学。

目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在全国很多高校都实施,是指根据大学入学新生现有的英语水平及其差异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即按学生英语水平的不同而进行分班,授以不同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肖志伟,郑标根,2008)。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把水平相当的学生集中在一个教学班级,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取得共同的进步。但要想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好分级教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依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新生入学时,学校对其英语能力进行的摸底测试,是否真能看出学生间英语水平的差别?以笔者所在的地方综合性二A类大学为例,2011年,为了与学校的“卓越班”配合,对刚入校的几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试点分级教学。新生要参加听力和阅读的选拔考试,再结合他们的高考英语成绩进行排名,将他们在大学英语课上分为了A班和B班。但是在之后的教学中,发现两个班学生的口语水平差别其实并不大。并且由于课程要求和任课教师人数的原因,两个班实际上还是大班,因此课堂上两个班的教学效果并没有明显不同。在大一上学期,除了与其他专业一样的每周四课时之外,还增加了每两周一次的口语课。口语课的内容由教师自己选择。在第一学期结束后,其中一个学院对所有AB班的学生增加了一次口语测试,确认最终能进入“卓越班”的学生名单。在这期间,我们能发现,上过口语课后,学生们敢说能说的现象比初进校时有所好转。接下来的学期安排与其他专业的安排一样,但是在第三学期,即大二上学期,A班学生可以全部参加国家四级考试(其他学生要在大二下学期才能参加)。最后一学期,即大二下学期,参加分级教学试点的班级主要以选修课为主,如跨文化交际、职场英语等。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进行了分级教学的班级,与其他专门训练过四级的班级相比,通过率并不高。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接触到了普通大学英语教材之外的课程内容,还是觉得受益匪浅,在学期末的学生评价中,评价较高。

综合来看,分级教学要实施得好,除了安排好学生外,对课程的设置、教师的选择、硬件的保证等都要有所要求。如果有条件,根据高考英语成绩,让部分学生在入学初就能参加四级考试;让提前通过英语六级考试的学生免修大学英语课程,鼓励他们上英语选修课,选择他们想上的课程,相信学生会更加享受大学里学习英语的过程,并且能真正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英语选修课其实与现在正在兴起的ESP教学也是有关的。专门用途英语的概念,依据Dudley·Evans & St.John的提法,是根据某一特定专业设计的相关英语课程,它有别于普通英语(General English),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教学方针与教学主张(严明,冯莉,2007)。其实除了ESP与GE的区别外,现在很多学者在比较ESP与ELE(English for Liberal Education)(通识英语教育)的区别。2010年5月“全国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总结暨外语通识教育与课程设置高层论坛”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会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外语通识教育,或通识英语教育。据蔡基刚和廖雷朝(2010)说,他们不能同意这次论坛的主流观点,也就是用英语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化”、“中外文化概览”、“英美文学”、“当代美国社会生活”、“美国文化专题研究”、“西方影视文化”等课程。他们认为未来大学英语的主要教学内容应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笔者也比较同意此观点。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规定:“专业英语(ESP)课程为必修课,安排在第五至第七学期,学时不得少于100课时,第八学期还可继续安排专业英语文献阅读、专业英语资料翻译、英文摘要写作等课程,保证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按照这个规定,ESP一般都是在高年级实施,由其各专业老师代为传授。而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的专业教师专业知识扎实,但欠缺纯英语教学的能力;普通的大学英语教师语言过关,但不精通相关的专业知识。在一些较好的高校,出现了能任双语教学的教师既教授专业知识,又有过硬的英语基本功。同时,根据蔡基刚和廖雷朝(2010)调查,我国高职高专和大学英语都进行ESP教学,但特点有所不同。前者大都开设秘书英语、旅游英语、护士英语、会展英语等,通过岗前培训为就业做好准备。高职高专的行业英语定位准确,因此教学发展很快,深受学生欢迎。我国大学英语主要定位专业英语,分两种情况。商务英语、经贸英语、新闻英语和医学英语这些具有行业英语特点、对专业知识背景要求不是很高的课程主要由大学英语教师开设;而科技英语、化工英语、法律英语和生物英语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则主要由专业教师开设。

双语教学如今只能在少数高校里实行。因为它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能像专业英语课一样,在课堂上主要讲解单词、语法点、句子意思,等等。这些内容,学生利用词典也可以做到。双语教学要求老师在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良好的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讲解深度的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普通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是最无所适从的。虽然大学英语在改革,可看看现在的改革实践,大学英语教师似乎已经不再被需要了。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思考如何在以后的改革中摆正自己的位置。那么先将改革的方向定位,然后找好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已迫在眉睫。

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定位

大学英语教学在改革中尝试了很多条路,以笔者的角度看,应该以分级教学作为铺垫,ESP教学作为主导,双语教学作为最终目的,以此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

首先在新生入学时,主要从口语和听力两方面,对新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以此进行分级教学。至于学生的读写能力,可以从高考的英语成绩看出。其实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本来就不是很强,尤其是在本科二A类学校里。按照现在高考英语改革的方向来看,在高考英语减分后,那些本来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可能会在英语方面更放松,认为只要通过书面考试就行了。那些本来英语基础好,并且明确知道学习英语的目的的学生,应该不会受到减分影响,而是自觉地继续加强英语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以后进入大学,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应该有很大差距,那么分级教学就更加必要了。同时,在分级教学前,对各教师也应有所要求。应该让他们意识到分级教学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因材施教,让他们能取得共同的进步),以及完成好自己在分级教学中的各项工作(读写、听说、口语等)。在这个阶段,还要注意课程选择。笔者认为,每两周一次的口语课很有必要,最好从大学第一学期就开始,一直坚持到第四学期。总之,在这四个学期的分级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应用能力。

然后是ESP教学。笔者认为,在进行分级教学时,如果有提前通过英语四六级的学生,就可以让他们免修普通的大学英语课程,而选择从第三学期开始开设的一些专业知识背景要求不高,但是与岗前培训就业有关的行业英语课程,如秘书英语、旅游英语、会展英语、职场英语等一些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真正运用到的行业英语课程。因为ESP实际上又可以分出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学术英语)和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 Purposes)(行业英语)两种。笔者认为,从第五学期开始,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选择EAP进行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师来说,专业知识一般都很难懂,怎么进行教学?其实由于学术英语课程,如学术讲座听力、国际会议英语、报告陈述演示、科技论文写作、文献阅读与检索等主要是语言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英语技能,而非内容教学,因此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只需要进行一定的培训和准备都能开设(蔡基刚,廖雷朝,2010. 11)。

仅仅能开设学术英语课程是不够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会永远停在这一步。随着社会的发展,外面的世界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对大学英语教师及大学英语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双语课程或全英语课程将是最终的教学模式。一些学生选择出国留学,或者由外教授课的课程,其本质就是全英语课程。在全国各高校都在向世界级名校靠拢的今天,能用英语进行全英授课,将成为各高校老师的必然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英语教师要想承受住这其中的压力,除了巩固好自己的英语基础知识外,还要再学习,争取一点点地掌握开设双语课程或全英语课程的技能。这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的必经之路。

五、结语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未停止过,它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和适应。如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不再只是高校间自己思考的问题,减轻英语教学负担,强化母语教学,这在国家层面已经达到了共识(从北京高考英语减分就可以看出来)。中高考的改革在于录取制度的改革,而由此而来的各大学的招生自,需要各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特色提出不同的英语要求,从人人学英语转变为学生根据兴趣、学业和职业发展选择性地学英语,最终要做到的则是让英语教学真正回归本质。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是既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即分级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译课程教学,又提供能满足学生兴趣、学业和职业发展的英语课程,即ESP教学。这些改革的方向对大学英语教师都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但只做到这两点还不够。教师要不断学习,争取能做到双语教学或全英语教学,这才是大学英语教师的最终目标。笔者的这些看法并非完全正确,但未尝不能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

参考文献:

[1]王哲,李军军.大学外语通识教育改革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10(5):3-8.

[2]郑欢,向敏.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83-86.

[3]张雪迟.大学英语——我们该如何反思[R].语言文化与研究(第十一辑),2013(1):78-84.

[4]肖志伟,郑际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与ESP教学结合的理想模式构建——分级与分流的结合[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1):211-213.

[5]严明,冯莉.国外ESP教学研究及其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44-47.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范文第5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向型人才的培养讨论

近年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跨国公司纷至沓来,国内企业踏出国门,国内外经济互相关联,对涉外企事业单位的影响前所未有,从而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烟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为例,以求探索新的外向型人才培养思路。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定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定位是:面向21世纪,适应国际贸易学科迅速发展的需要,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服务,培养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政府机构、涉外经济部门、外资公司从事涉外经济、国际贸易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的学科定位应该是理论与实务并重,侧重应用能力培养;服务定位则是涉外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培养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 烟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方式

烟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应烟台、青岛、威海等开放城市的需求而设立的,十多年来,为国家、特别是山东省培养输送了大批外向型、复合型外经贸人才。我们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强化特色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本专业及时把握国际贸易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坚持多途径培养高素质外向型人才的专业特色。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是: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强化基础、严格管理、提高质量。注重素质就是要使学生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培养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强化基础就是要加强学生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严格管理就是要使教学管理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严格规定,严格执行;提高质置就是要狠抓教学质量提高,以保证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专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宗旨。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突出质量要求与综合素质要求;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把知识、能力与素质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摆到突出位置。在知识方面,强调基础知识;在素质方面,强调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素质;在能力方面,强调创新能力与适应能力。

2.1 基于市场需要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为了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更符合市场需要,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了改革:

2.1.1 拓宽基础强化素质教育

强调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素质教育,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减少课时,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具备创造思维、自我开拓、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为此,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减少部分课程的学时。如会计学由3学时减至2学时;统计学由3学时减至2学时;国际商务英语由4学时减至3学时;现代物流由4学时减至3学时。

尽管国际经济与贸易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使学生能够应对未来专业知识迅速更新的挑战,也必须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对于不少打算的考研学生而言,夯实理论基础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保留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等作为学科基础课。高等数学课首次根据学生基础差异分层次设置。经济学系列课还另外设置了中级经济学,供准备考研的学生选修。

2.1.3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1)外语教学:除基础外语外,在三、四年级每学期都安排专业外语课,加大双语授课力度,加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2)实践环节教育:除课内实验外,每学期都分别安排认识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加大对实践条件的建设。

(3)取消部分课程,如外贸会计(不合实际需要)、金融英语(建议教师在讲授《国际金融》时适当补充有关的英语专业词汇);根据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情况考虑增设新课程,如报关实务、经贸英文报刊选读、商务礼仪、金融市场学等。

2.1.4 加大学生选课的自由度,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一定的条件

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减少专业基础课的数量,增加专业方向课,为此调整了部分课程性质。如世界经济概论由专业基础课调为专业方向课。学生可从9门课中选修12学分,为学生自主选择所修课程提供更大的空间。为了使学生能对自己的未来有更好的规划并做出准备,特别对课程授课时间进行调整,改变“大一、大二闲、大三累”的状况。我们制定了以学生为本的弹性教学计划与方案。如在第六学期同步开设《现代物流》汉语和双语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和需求在双语授课和汉语授课之间做出选择。这种弹性机制的设立,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也大大地保证和提高了双语教学质量。

2.1.5 教学大纲的制定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

从加强基础、考虑学生个性差异的教育理念出发,参考专业规范的教育内容与知识体系,设计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2.2 加强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本专业的双语课、专业外语课比重不断提高。继续以双语教学为重要支撑,增加双语精品课的数量,在三、四年级每学期都安排专业外语课,继续加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课堂上,鼓励学生参与英语课件制作和发表报告,用英语进行专业问题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再出现。课后,为学生参加报关员考试、商务英语证书考试、英语演讲比赛提供专门辅导,以增强其未来就业竞争力。教师们还积极指导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从事学术研究及课外活动作品竞赛活动,提升其自主创新的能力。实践环节,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模拟实验室建设,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熟悉贸易流程;建立了稳定的包括海关、港务局、国际贸易公司、外经贸局等在内的实习基地。

2.3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自2004年开始,学院与韩国仁荷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师生连年成功接待仁荷大学国际通商学部师生访问团,并于2007年起每年都赴韩回访,成功实现了学术和文化方面的互动交流。在韩期间,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师生参观了首尔东大门流通市场、GM大宇科技园区、仁川自由经济区,进行中国特色小商品展卖活动,双方教授和学生举行学术讲座。与韩国仁荷大学的系列交流活动为我们实现跨国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学院还与澳大利亚Edith Cowan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在四年级时可以参加合作培养班的学习,通过考试的课程可以免学分,第二年在澳大利亚学习其他专业课程,通过后获得澳大利亚Edith Cowan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已有多位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踏上了赴澳洲留学之路。此外,本专业还与美国佛罗里达湾岸大学、台湾东华大学订立交换生计划,使人才培养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2.4 以双语教学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烟台大学最早实施双语教学,至今有4门课程采用双语授课,其中“现代物流"2009年被评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每门双语课都形成了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具有很高的教学和学术水平,并积累了丰富的双语教学经验。双语课主要采用原版外文教材,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自编了高质量的辅助教材。双语教学采用图文并茂的全英文电子课件,统一用英语命题试卷,并要求学生必须使用英语答题和提交英语作业,做到所有书面文字表达100%使用英语(个别图表除外),课堂讲授和讨论要求使用英语的比例不低于50%。主讲教师按照专业知识结构授课,而不停留在语言点的教学上。课程组还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建设课程网站,教学内容、阅读材料(课外阅读文献及案例资料)、习题等全部上网,供学生下载阅读,促使学生养成用英文思考的习惯,强化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这些条件都为我们培养出高素质的外向型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撑。 3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我国对外经贸迅速发展,对高质量的经贸人才需求十分旺盛。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主要培养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工作者学习、研究与领会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要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力求体现时代要求与专业特色,全面规划,探索新的人才培养途径。基于烟台大学的经验,笔者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要坚持以下基本思路:

首先,要加深认识,准确定位,全面把握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强化“国际化、全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要夯实基础,更好地实施核心课程双语化,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第三,围绕“经济、贸易、商务”的知识结构,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关课程的交叉与渗透,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第四,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市场要求,重点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材等基本环节加强专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