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休闲与旅游管理概论

休闲与旅游管理概论

休闲与旅游管理概论

休闲与旅游管理概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休闲 生态休闲旅游 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228-02

一、前言

“休闲”和“旅游”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两个词,但将它们组合在一起用,还颇为新鲜。何为休闲旅游?简言之,是以休闲为目的旅游。它更注重旅游者的精神享受,更强调人在某一个时段内所处于的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存在状态;它通过人的共有的行为、思想、感情,创造文化氛围,传递文化信息,构筑文化意境,从而达到个体身心和意志的全面和完整的发展。人们通过身体放松、竞技活动、艺术欣赏、科学好奇心和接触大自然等方式,为丰富生活提供了可能性。建立在旅游基础之上的行为情趣,或者是休息、娱乐,或者是学习、交往,或者是欣赏大自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获得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和精神满足、产生美好感,以实现人们学习知识、增进友情、促进沟通、保健娱乐、追求猎奇、丰富个性等多方面的需求。休闲旅游还特别强调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一致,增强爱护、保护自然的意识。因此,休闲旅游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旅游,它对传统的旅游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作了新的延伸休闲经济对旅游主管部门、经营部门、商品开发部门、旅游项目的社会评估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新的内容。

生态休闲旅游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更是集生态性、休闲性和外部经济性于一体,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强调人的自由充分的全面发展的新兴旅游活动模式。本文主要是从生态休闲旅游入手,探讨其开发的理论基础。

二、生态休闲旅游的概念界定

1.生态休闲。“生态”一词,最初是指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后来慢慢引人到人类社会,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生态”概念一经引入,人们便开始关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并给予深刻的反思。“休闲”是指从职业工作的紧张状态中解脱出来,使个体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感到有兴趣的方式去休息、放松和消遣,积极地、自发地参加社会活动和非常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的总称(冉斌,2004)。休闲的目的就是为了放松自己、恢复身心、发展自我和充实精神。由此可见,“生态休闲”是指与生态相关的、建立在保护环境和促进生态健康发展基础上的休闲。生态休闲作为一种高层次、高品位、高质态的休闲方式,已成为时展的必需。它可以通过人类群体所持有的生态行为规范、生态思维方式和天人合一的感情,关爱生命的伦理,创建生态文化意境,加强环境的保护,从而达到个体身心和意志品德的全面完整的发展(包庆德,2003)。

2.生态休闲旅游。在休闲产业蓬勃发展、休闲消费倍受青睐的现代社会中,旅游休闲成为城市居民选择的主要休闲方式。可是旅游休闲在给我们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它给我们已经带来而且还会带来不良后果和负面效应。基于这一反思,学界提出了生态休闲旅游这一概念。

首先,生态休闲旅游强调“生态性”。与传统的大众旅游相比,其第一个特点就是强调对旅游对象的保护。各利益主体在利益驱动的心理支配下对可能实现的利益空间进行理性追求和良性互动,在分享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休闲快乐之时,有意识地去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的健康发展,使旅游业呈现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其次,生态休闲旅游强调“休闲性”。与传统的大众旅游相比,其第二个特点就是强调旅游者的休闲体验。休闲,就是自由自在地彻底放松。就景区而言,往往是“此地无景胜有景”,只要能创造出一种平和、宁静、舒心的意境,使精神得到真正的调整,旅游者便会欣然前往(王大悟,2004)。就服务而言,旅游者只要能按需选择,各得其所,旅游者就会赞不绝口。也就是说,生态休闲旅游者购买的是体验,得到的是阅历,旅游者需要通过参与获得体验的快乐和轻松。

第三,生态休闲旅游强调“外部经济性”。与传统的大众旅游相比,其第三个特点就是强调旅游生产和旅游消费的外部经济性。从生产的角度来看,生态休闲旅游开发会重视规划、开发、经营和管理的系统性和一体化,这一方面会带动和促进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旅游从业人员在与休闲旅游者相互交流、碰撞和融合中,可以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并根据旅游需求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形成一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能动主体。从消费的角度来看,生态休闲旅游者的消费一方面可以促使货币回笼,增加旅游地居民收人;另一方面,生态休闲旅游者可以在旅游中获得个人收益的同时,促进社会收益的增加。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消费者,许多的旅游行为都是旅游者的主动参与。在旅游过程中,不是随波逐流,也不是“赶场”,而是尽情地参与和体验。旅游者通过锻炼身体、丰富阅历、提高智力水平、宣泄心中不满和工作压抑等,可以提高今后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增强生态伦理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可以引导他人行为的规范;通过满足多方面的精神追求,可以激发创造的潜能,为社会贡献更多的个人才智。

总之,生态休闲旅游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是集生态性、休闲性和外部经济性于一体,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强调人的自由充分的全面发展的新兴旅游活动模式。

三、与之相适应的理论基础

1.理论基础之―: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并随着人们对这种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而发展。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而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能力的发展。它是一个调控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使人类在不超越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条件下,促进经济发展、保持资源持续利用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动态过程,强调经济增长、社会公正以及环境稳定三者之间协调共生和相互不可替代。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子系统,是旅游需求的可持续性和旅游供给的可持续性两个方面的不断协调统一。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既强调时间维度,又强调空间维度。从时间维度上讲,它强调代际公平;从空间维度上讲,则强调代内公平。在供给方面,随着人们资源认识的转变和旅游者休闲需求的变化,生态休闲旅游资源相对于其他自然资源来说,可以不断地被发掘和利用。旅游业的综合性和关联性特点,使其注重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协调配套,追求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完整,从而使旅游供给的连续性得到保障。在需求方面,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为减轻工作的压力和逃避城市的喧嚣,越来越多的人渴望获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乐趣,生态休闲旅游成为当今旅游的新潮流,这就为其开发带来了持续发展的市场和机遇。同时,旅游需求又是一种重复性需求,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空间上,都带有一种可持续性。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上述旅游供给和需求的可持续性会不断协调统一,最终保障生态休闲旅游开发得以顺利进行。

2.理论基础之二:马克思休闲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马克思自始自终都把休闲与个人的全面发展、休闲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连在一起。在马克思眼中,“休闲”一是指“用于娱乐和休息的余暇时间”,二是指“发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由的时间”。他认为,休闲是人的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全面发展自我的必要条件,是现代人走向自由之境界的“物质”保障,是人类生存状态的追求目标。人类要想获得自由,首先必须赢得时间(陆彦明,马惠姊,2002)。

马克思眼中的“休闲”是生态休闲旅游开发的必要条件现在,“旅游”已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词,但旅游之所以能从有闲阶层的有限范围“飞人寻常百姓家”,前提就是劳动者被赋予了休假权利,闲暇时间的占有是进行旅游休闲的必要条件。据世界旅游组织在全球范围内的调查,今后20年,全球参加社会工作的人们每年将有50%以上的时间用于休闲(冉斌,2004)。在我国,“休闲”范围也逐渐扩大,而就业结构的多元化、工作形式的多样化、生活需求的多模式化使得“弹性时间工作制”成为更多年轻人的选择,家庭现代化设施的不断完善,使人们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也日趋减少。总之,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多奠定了生态休闲旅游开发的市场基础。

在马克思看来,“休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发展智力、愉悦精神、全方面发展自我和促使社会进步的旅游业中,大多数旅游资源或产品都具有“公级活动中,这就强调指出,生态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共物品”的属性,产权没有被明确地赋予,这是“外部应突出休闲这一价值,让旅游者在享受的过程中能不经济”产生的根源(匡林,2001)。因此,在生态休闲感受文明、融于自然、理解文化、陶冶性情、开拓视野旅游开发过程中,明晰旅游资源或产品的产权是弱化和增长见识,获得多方面的心理和精神满足。著名的休闲研究教授杰弗瑞・戈比认为,随着休闲产业的发展,传统的休闲产品很难满足每位休闲者的需求,而根据休闲者的特殊兴趣和爱好设计的休闲产品对于休闲者则更具感召力(董芳,2004)。因此,增强生态休闲旅游产品的文化性和体验性是体现“休闲”价值的根本所在,也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

3.理论基础之三:外部性理论。外部性理论是由著名的经济大师马歇尔1890年首次提出的。外部性指的是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即经济主体(个人或厂商)在生产或消费过程中,强制性地、不支付任何代价或得到任何回报而引起其他经济主体收益或成本的增减变化(匡林,2001)。外部性是经济活动中的一种溢出效应,有两个类别、四种具体形式,即生产上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消费上的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弱化“外部不经济”的首要措施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在激励旅游开发主体的同时,加强对其开发意识和行为的约束,使其按照风险与收益的法则运作。其次是利用各种形式对游客进行社会准则教育,使其在旅游过程中以“责任游客”的身份,按照社会可以接受的方式行事(匡林,2001)。第三是旅游管理部门应积极加强协调和控制,塑造和谐的氛围。“外部不经济”是游离于市场机制之外的,不可能完全消除,只有最大限度地弱化,才能使生态休闲旅游开发永葆活力。

强化“外部经济性”是生态休闲旅游开发的主体之所在:一是应把握生态经济学原则和生态经济系统的内在规律,树立整体的、全局的、系统的开发观念(贺春艳,2004),最大程度地发挥联动效应。二是旅游景区应不断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行业培训和终身教育,设立相应的预先告知服务、定点定岗的观察服务和随叫随到的生活服务(王大悟,2004),并建立信息收集和反馈制度,在满足游客个性化要求的同时,促进休闲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三是生态休闲旅游者应积极追求旅游效用的最大化,从经营者提供的各项活动中得到自我成长,促进良好的家庭关系以及开拓终身学习领域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王大悟.论小康社会的旅游转型[J].旅游科学,,2004(2)

2.陆彦明,马惠姊.马克思休闲思想初探[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

3.董芳,休闲产品主题化发展与经营[J].旅游科学,2004(2)

4.包庆德,叶立国.生态休闲与休闲经济[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9)

5.唐跃工.面向新世纪长沙构筑生态休闲城市的实证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04(3)

6贺春艳.从生态旅游的三大效益再论生态旅游活动的形式[J].旅游学刊,2004(1)

7.罗贝尔・朗卡尔.旅游和旅行社会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冉斌.我国休闲旅游发展趋势及制度创新思考[J].经济纵横,2004(2)

10.匡林.旅游业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10.GEOFFREY GODBEY.Leisure in Your Life:An Exploration[M].State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l999

休闲与旅游管理概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休闲旅游;学科建设;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8-0068-04

作为一种产业形态,休闲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旅游第一大国。尽管我国目前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在旅游消费构成中,休闲度假消费占全部旅游消费的比重仅为20%左右,远低于旅游发达国家50%左右的比重,尚未进入真正的“休闲时代”,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休闲旅游市场已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尤其是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在社会经济结构成功转型和国民收入大幅增加的刺激下,休闲旅游将会呈现更快的发展趋势。然而,伴随着休闲旅游市场的迅速成长,休闲旅游人才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休闲旅游发展的瓶颈,并引起了政府及旅游组织对休闲旅游教育的普遍重视。

目前,在我国有千余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旅游专业或旅游专业方向,而开设休闲旅游相关专业或休闲旅游专业方向的院校却不足百所。即便如此,已开设休闲专业的高等院校,在学位建设、学科建制、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只是刚刚起步,远远不能达到培养高层次休闲旅游人才的要求。

一、国外休闲旅游专业教育发展概况

许多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都设有休闲旅游或类似的学院,如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教育学院设有体育和休闲研究所;英国白金汉郡大学设有休闲和旅游学部;日本东海大学设有体育休闲系;加拿大雷克黑大学设有户外娱乐、公园与旅游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设有旅游与休闲管理学院等。此外,国外休闲旅游专业学科体系十分完备,不仅培养层次多,课程设置门类广,并且相互交叉融合,各有特色,涵盖了与休闲旅游相关的运动、管理、旅游、康复、保健等领域,为休闲旅游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管理人才。

(一)美国

美国现有 122 所大学设有运动休闲及其相关科系,其内容涵盖休闲社会学与哲学、运动休闲与娱乐管理、休闲与健康、运动休闲项目设计与管理、公园与主题公园管理等领域。各高等院校休闲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针对产业培养专门的管理、技术和研究人才[1]。

美国高校所开设的运动休闲专业偏重人文社科和管理类。理论类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认识人类休闲行为的本质和休闲对社会、对个人的影响;经济类的课程则让学生从休闲旅游产业的角度认识休闲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培养学生作为休闲旅游产业从业者所应具备的能力;应用类课程则从操作层面上让学生更多、更具体地了解休闲旅游事业或休闲旅游产业,并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能力;管理类课程除了介绍一般管理学知识以外,还突出了休闲和运动休闲的管理[2]。

(二)英国

英国政府较早地认识到了培养高水平休闲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了高等教育体系之中,建立起相当完备的学科体系。英国的许多著名学府,如拉夫堡大学、阿伯丁大学、伯明翰大学等都开设有休闲旅游相关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休闲管理、运动娱乐管理、文化遗产管理、旅游与经济发展、娱乐与体育管理、旅游及酒店管理,体育运动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休闲政策与管理、体育教育和教育学、身体活动与健康的关系等。

(三)日本

日本旅游专业授予的相关学位有休闲管理学士、旅游管理学士、节事管理硕士。在本科主干课程中,休闲管理方向不仅开设有休闲理论课程,而且还开设了许多与休闲运动、休闲旅游有关的专业课程。如休闲的多样化澳大利亚休闲,休闲服务和设施管理,休闲、运动和旅游社会文化基础,休闲和旅游研究,休闲运动和旅游公共政策,休闲运动和旅游法,休闲和旅游环境规划,旅游和休闲战略管理,休闲和运动行为基础,休闲体验设计和规划,休闲管理规划,休闲管理领队等。

二、中国休闲旅游专业教育发展概况

中国除台湾高校休闲旅游专业已趋于完善外,大陆各高校休闲旅游专业教育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

(一)台湾

1968年,铭传大学成立观光专业,成为第一个培育休闲人才的高校。此后,台湾陆续有许多高校相继成立观光学、餐饮与旅馆管理等专业。1993年,台湾体育学院成立了第一个带有“休闲”名称的休闲专业,即体育休闲专业。

至2009年,台湾有40多所大学设有观光旅游教育相关科系,在163所大专院校中设有休闲相关专业的高达101所,培养了大批高级休闲旅游管理人才。在学生数量上,台湾地区休闲相关专业学生数量由1993年的9 083人(占当届大专院校生689 185人的1.32%)增长到2009年的64 190人(占当届大专院校生1 313 993人的4.89%);毕业学生数则由1993年的2 702人(占当届大专毕业生172 849人的1.56%)增加到2009年的12 484 人(占当届大专院校毕业生325 106人的3.85%)。由此可见,台湾的休闲旅游专业人才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已具规模。

台湾各高校休闲旅游教育强调管理与经营人才的培养,把培养休闲旅游、 旅游管理、 社会服务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研究人员作为教育理念,为社会培养大量休闲运动、 休闲观光解说、 休闲产业管理、休闲旅游活动规划、体适能管理咨询、健康事业及文化生态旅游规划等相关人才[3]。

(二)大陆

休闲旅游教育在国外虽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国却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休闲旅游专业人才的欠缺,休闲旅游企业的管理人才大都来自旅游管理专业,而旅游管理专业所设课程又极少涉及休闲旅游教育。不仅如此,在我国现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或旅游管理方向的千余所高等院校中,仅有极少数院校设置了休闲管理专业,开设时间也不长,学术研究成果有限(见表1)。

从表1可知,虽然目前在我国开设有旅游专业的高等院校中,设置休闲旅游专业学科的并不多,但许多院校依托原有的旅游或体育专业,逐渐将休闲教育渗透到旅游或体育教育之中,并潜伏着向建设休闲专业发展的趋势,这意味着,在高校已具备建立完整的休闲旅游学科与休闲旅游专业的现实基础。

(三)中国休闲旅游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发展

中国休闲旅游专业的硕士、博士教育发展较晚,即便休闲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全国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仍未见到休闲旅游学科的身影。此外,据国际权威旅游研究学术期刊《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近30年发表的论文的术语统计,发现地理学(旅游资源)与管理学(旅游管理)对旅游研究最为集中[4],从休闲角度研究旅游的论文则几乎没有,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目前我国休闲旅游硕士、博士等高等人才的极度缺乏。

据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提供的“2010年硕士招生目录查询系统”统计,设有“休闲”研究方向的硕士点基本情况,见表2。

从表2可知,休闲旅游学科仅在上海体育学院、浙江大学等少数几所学校属于自设专业,而在其他学校休闲旅游则是以旅游管理二级学科下的研究方向出现。此外,东北财经大学旅游学院以及中国海洋大学旅游系也在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课程中渗透了休闲学内容[5]。目前,除浙江大学设立休闲博士点外,开设有独立的“休闲旅游”博士点的学校几乎没有。

三、中国休闲旅游专业课程体系评估

(一)休闲旅游课程设置

与国外休闲旅游课程设置相比,我国休闲科系设置仍然是依托现有的旅游类专业,将休闲与旅游结合在一起设计;同时对休闲研究也没有超出旅游研究的范畴。国内大学几乎没有设置独立的休闲旅游专业, 所以休闲类课程也难以体现。部分大学虽然设置有休闲旅游方向,但休闲课程的设置范围狭窄,几乎没有涉及休闲或休闲事业管理的课程。国外休闲专业和课程设置相对成熟,多以运动休闲为主要方向。因此,面对我国休闲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内休闲旅游方向人才的极度匮乏,在国内高校中设置休闲旅游专业和相关课程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以北京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为例, 具体分析国内休闲旅游课程的设置情况。这几所高校作为我国休闲旅游科系发展的先驱基本可以代表内地高校休闲专业的发展现状。

从表3可知,北京联合大学国际休闲与旅游管理系没有设置独立的休闲旅游专业,所以休闲旅游类课程难以体现;中山大学虽然专门设置休闲旅游方向, 但休闲旅游课程的设置范围狭窄,几乎没有涉及旅游休闲或休闲事业管理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将相关休闲旅游课程融入到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在课程设置上比较重视休闲旅游管理,但休闲旅游学科仍没有形成完整课程体系。

四、结论

在学科建设方面,虽然旅游学科下的休闲旅游方向已初具规模,但在我国还未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在学科建设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休闲旅游教育只有与体育娱乐、节事活动等相结合,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休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要符合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的要求以及高校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实行休闲旅游教育国际化的培养模式。

在休闲旅游课程的设置上,应从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出发,在注重休闲旅游课程的理论性、文化性等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其国际性、多样性、实践性、应用性,注重与体育娱乐、节事活动相结合,以对接休闲旅游产业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郑彩壮,闫万军.美国部分大学运动休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10(8):41-43.

[2] 方百寿,刘河.中国高校休闲类课程设置探讨[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14(4):9-15.

[3] 吴必虎,黎悠悠.中国旅游专业教育发展报告[R].旅游学刊,2006,(21):9-15.

[4] 宋瑞.国内外休闲研究扫描――兼谈建立中国休闲学科体系的设想[J].旅游学刊,2004,19(3):51.

China leisure tour education development report

WU Jian-hua,WU Qiong,XIE Rui-jun

(Tour school,Guangdong commerce college,Guangzhou 510320,China)

休闲与旅游管理概论范文第3篇

传统的竞技体育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为目标,而休闲体育则是重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人文社科、管理、经济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休闲体育专业理论,具有一定运动技能专长,能从事休闲体育经营与管理、产品策划与设计、指导与推广工作,以及相关专业方向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休闲体育管理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是既懂各 种体育运动,又懂得经营学、管理学、旅游学的复合型人才。

而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环境下,海南省高校开设休闲体育管理学专业势在必行。本文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海南省高校开设休闲体育管理学专业的必要性。

一、中国休闲体育产业的管理人才十分紧缺。

由于休闲体育资源不足,项目开发不够,制约了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目前我国体育资源普遍数量较少、质量较差,且呈现高度分散、高度分割的局面,资源之间的共享率低,使用效率低,体育资源浪费与不足并存。

另外我国休闲体育活动的项目设置单一,目前传统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大众化的休闲娱乐体育项目的开发不够。

休闲体育是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提出的一种体育概念,但它对于不同人群的影响具有同一性和多样性。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调查,今后10年,休闲经济将是第三产业中的首要产业,可令人遗憾的是,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却受到了休闲体育人才严重缺乏的制约。该地区从事休闲体育专业的管理人才十分紧缺,因此培养具有休闲体育管理能力的人才尤为重要。

经调查,休闲体育专业,是2007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而设立的新专业。到目前为止,全国只有8所院校开设休闲体育专业。分别是杭州师范大学、常州大学、首都体育学院、三亚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在这8所院校中,重点培养休闲体育管理人才的院校少之甚少。据笔者调查了解,只有三亚学院开设的是休闲体育管理学专业,依据地理优势重点为海南培养休闲体育旅游方面的管理人才。可见休闲体育方面的管理人才之严重缺乏。

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休闲体育管理专业人才

体育运动与旅游自古有天然联系。古代旅行徒步为主,本身就是意志和体能的锻炼。在当代,旅游活动仍然是健体强身的有效途径――人们离开惯常生活环境活动,以名山胜水、古迹名胜、异域风貌愉悦身心,在参观游览时仍然需要走或长或短的路,爬或高或矮的山,流或多或少的汗,这本身也是一种体育锻炼。从旅游角度分析,运动休闲作为旅游市场的一种新产品,是以体育运动资源为基础,以休闲环境氛围塑造为依托,通过各种体育运动来规划、设计、组合成相关产品,引起人的消费欲望与需求,进而参与感受体育运动与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新的休闲旅游形式。从广义上说,运动休闲还包括各种运动娱乐、身体锻炼、体育赛事、健身康复、体育文化交流、体育节庆,以及它们所衍生的各类休闲活动。

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要想打造一流的服务品牌就必定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D2020)》中提及要在海南试办一些国际通行的旅游体育娱乐项目,要针对性培养相应的应用型、实用性高级专门人才。

可是就目前而言,海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没有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体育运动中心,也没有休闲体育管理类的专业人才。笔者建议应该充分利用资源培养专业人才,建造具有国际化大型体育场馆。申办具有特色的休闲体育赛事。如高尔夫巡回赛,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国际帆船拉力赛、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通过大型赛事活动的举办,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海南感受比赛所带来的精彩和海南的自然风光。

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休闲体育旅游的发展必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据笔者调查,海南省开设休闲体育管理专业的院校少之甚少。目前也只有三亚学院于2012年开设体育管理学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有必要培养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要。

三、休闲体育管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

北美体育管理学者认为,未来的研究主要有两个领域:第一,侧重点扩展到更多领域,其中包括非教育环境,如业余体育、体育与健康中心、体育零售商店、体育咨询、职业体育;第二,从理论上来讲,体育管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更坚实的力量基础,进一步深入研究体育运动过程中管理理论与技能仍然是未来体育管理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据调查,我国高校体育院校的休闲体育管理学专业主要开设课程有休闲体育理论与方法、运动休闲事业管理、心理学、教育学、体育产业与经济、体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市场营销、高尔夫、时尚有氧运动、户外运动、体育舞蹈、民间体育、社区休闲体育规划与指导、休闲体育设施规划与管理、运动休闲业生产与运作管理、休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旅游概论、休闲与游憩概论、游憩场所经营与管理、观光资源规划与管理等。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休闲体育管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休闲体育研究、体育旅游、休闲体育产品策划与设计等工作。具体可在休闲体育工商企业(如休闲度假村、高尔夫会所、健身休闲俱乐部、星级酒店康乐部、SPA休闲会所、温泉度假饭店、户外与拓展训练机构、体育旅游公司等)、政府或公益机构(城市公共游憩空间、主题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活动与竞赛场所等)、休闲体育事业机构(高等院校、研究所)等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由此可见休闲体育管理学专业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专业的形成,培养既具有较强休闲体育运动技能、能够从事休闲体育运动指导与训练,又系统掌握管理、经济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够从事休闲体育经营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这样的人才。休闲体育管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完全可以满足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

四、海南省高校开设休闲体育管理学专业具有独特的优势。

现在"花钱买运动,花钱买健康"已成为新的社会时尚。而无论在体育观念上,还是在传播方式以及大众群体等方面,休闲体育较之其他体育形态都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休闲体育无疑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的身体、身心的健康,而且还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让不积极的情绪和极端行为降到最低。虽然休闲体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也非常迅速。

众所皆知,海南岛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地处热带,四季无冬。其丰富的热带海滨资源,独特的绿色生态环境,具有开发体育旅游的良好基础。例如亲水运动项目的开发。另外海南还有黎族、苗族、回族等38个少数民族等资源完全可以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要求与国际接轨政府支持开发现代体育旅游产品,以满足大众化体育需求,满足中外游客的需求。因此,海南省高校的体育学院应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地域优势为正在建设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其量身打造休闲体育管理学等特色专业。

休闲与旅游管理概论范文第4篇

面对新时期经济和文化蓬勃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契机,张家口坝上地区如何抓住机遇,大力地发展休闲体育旅游产业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更是急需我们解决的课题。

一、休闲体育旅游概念

休闲体育旅游,有人称其为余暇体育。随着对体育休闲论的日渐重视,体育的休闲化、大众化、娱乐化、终身化和个性化的特征已经开始萌芽。我国的诸多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休闲体育的涵义进行科学的界定,但是不论休闲体育如何定义,不可忽略的是它始终都是一项在理念主导支配下的体育活动,更是人们在休闲时间进行的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因此,休闲体育旅游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人们利用自己的休闲时间,以观赏和参加体育活动为主要目的,以旅游目的地的体育设施和体育资源为锻炼的基础,达到健身、探险、锻炼、娱乐和消遣等效果而参加进行的体育旅游活动。

二、坝上地区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优势

张家口位于北京的远郊地区,属于大北京经济圈的范畴,位于京、晋、冀、蒙四个省市地区的交界之处,是首都北京的“后花园”。隶属河北张家口的坝上地区主要包含张北、沽源、尚义和康保四县,拥有便利的交通优势;坝上地区区域辽阔,人口密度低,具有较大的开放空间;坝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范围不一的河滩、湖滩和高平地上,分布着不同类型的草原、草甸、农田等,这些都是坝上草原的独特风光。

(二)劣势

尽管坝上地区的休闲体育旅游市场已经在开发,但是整体开发水平并不高。对坝上地区特色休闲体育旅游资源的关注度不高,缺乏科学的规划。从目前休闲体育市场的规模上来看,仍局限于个体体育活动和单位体育活动,且许多项目均由个体管理,市场化管理机制不高。

三、坝上地区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策略

(一)市场目标

综合调查结果分析,主要将坝上地区休闲体育旅游市场主要客人来源的目标市场分为以下类型:

1.按照地域划分

目标市场主要划分为两类三个级别(见表1):

表1 坝上地区目标市场划分

目标市场 国内目标市场 一级目标市场 张家口坝上地区所涵盖的各县

二级目标市场 张家口市所涵盖地区,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北京地区

三级目标市场 国内的其他区域

国外目标市场 香港、澳门、台湾及欧美地区

2.按照旅客类型划分

(1)城市白领阶层。这一类型的旅客在收入水平、文化素质和出游频率上都比其他类型旅客高出很多。收入的稳定保障了出游的花费,并且他们选择的大都是一些健康向上、文化丰富和理性的旅游活动,尤其是那些新鲜奇特旅游方式的休闲旅游,例如自驾车旅游和背包旅游等。不受行程的限制,追求自由、健康的散客数量逐年增长,成为国内旅游行业蓬勃发展的主要潮流和趋势。这一类型的旅客有引领潮流、示范带动的作用。

(2)高校体育团队。全国各体育类院校的教师和学生是促进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重要的专业人才,他们的认可与参与对休闲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经营管理有着积极的影响,是开发休闲体育旅游产品的先决条件。张家口坝上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较成熟,建立了与其他地区相比较为完善的旅游销售体系。对于高校体育旅游团队的市场开发,可以考虑丰富当前旅游市场旅客的层次。

(3)企事业单位集体旅游。企事业单位为了增强员工的荣誉感、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加强员工团队建设,提高员工身体素质水平,用公费组织业绩突出的员工进行团体旅游活动,这已经成为了塑造企业文化和企业储备业务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因为旅游住宿和交通的花费均由单位承担,所以这类旅客消费水准较高。

(二)产品组合策略

特色是产品组合的核心内容。

根据坝上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特色,在产品组合的策略上可以考虑以下的方式。

产品组合主要包含两类,一种为各种不同性质的旅游产品进行组合搭配,打造以休闲体育为主体的体育旅游产品路线,保持旅客的兴奋度。另一种是在体育类项目中安排观光、娱乐和民族等非体育的项目,发挥传统观光旅游的特长,将具有坝上地区特色的休闲体育融汇到体育旅游产品之中。

休闲与旅游管理概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节事旅游;运动休闲节事;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节事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活动形式,在河北省的发展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河北省旅游休闲发展专项规划(2014-2020年)”中,对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一项,特别明确了节事活动产品开发的重要性,指出“采用市场化运作机制,做强一批主题明确、特色鲜明的旅游节事活动,重点发展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崇礼国际滑雪节、廊坊国际热气球节、中国承德文化旅游节、中国秦皇岛葡萄酒文化旅游节、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太行山文化旅游节、张北草原音乐节、邯郸太极拳运动大会、沧州武术节、狼牙山登山节和风景名胜区摄影赛等。”在这些河北省要着力发展的重点节事项目里,有一半属于运动休闲类节事旅游项目。

2022年冬奥会将由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张家口作为河北省的重要旅游城市,无疑也对河北省运动休闲节事旅游活动的发展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让河北省的运动休闲节事能够健康持续发展,为河北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呢?

一、基本概念综述

(一)节事的内涵和分类。在西方事件旅游的研究中,常常把节日和特殊事件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探讨,在英文中简称为FSE,中文译为“节日和特殊事件”,简称“节事”。节事活动一般是事先经过策划的,有组织举办的一系列活动或事件,具有广泛的内容,包括节日、庆典、展览会、交易会、博览会以及艺术表演、运动会、学术论坛等。余青、吴必虎在“中国城市节事活动的开发与管理”一文中,按主题将我国城市节事活动分成八种基本类型,包括:自然景观型、历史文化型、民族风情型、物产餐饮型、博览会展型、运动休闲型、娱乐游憩型和综合型。

(二)运动休闲节事旅游的概念、特点和内涵

1、运动休闲节事旅游的概念。运动休闲节事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节事类型,主要是以各种大型的体育赛事、民族型的竞技活动为形式,辅以其他相关的参观、表演等项目而开展的专项节事旅游产品。如: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中国银川国际摩托旅游节、崇礼国际滑雪节、中国潍坊国际风筝节、沧州武术节、狼牙山登山节和风景名胜区摄影赛等。

2、运动休闲节事旅游的特点。运动休闲节事旅游主要是通过相关赛事节会的举办扩大举办国家或者城市的影响与知名度,促进举办城市的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吸引旅游者,为举办城市的旅游业、餐饮业、住宿业等带来商机。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民族地方色彩浓厚。运动休闲节事是带有明显民族和地方色彩的节事旅游形式,甚至有些节事活动已成为反映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代名词,如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潍坊国际风筝节等;(2)时效性强。每一项运动休闲节事都会有季节与时间的限制,都是在某一事先计划好的时段内进行的。通常运动休闲节事活动会根据举办地的气候、交通状况、节事主题、区域承载能力、主办方活动安排等条件,从实际情况出发来确定;(3)大众参与性。运动休闲节事重点关注大众的参与程度,力求以各种形式拉近与参与者之间的距离。

3、运动休闲节事旅游的内涵。从节事的概念和运动休闲节事的概念和特点中可以总结出,运动休闲节事旅游的内涵有四个:一是特定时间、特定地点;二是在某地重复举办;三是以体育文化活动为主题或作为不可缺少的参与活动项目;四是必须是标志性事件。

二、河北省运动休闲节事旅游市场开发现状

为了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适应现代高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大化的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河北省坚持努力挖掘有代表性的节事旅游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培育出了一批全国知名,乃至世界知名的运动休闲节事品牌,并通过这些节事品牌提高了自己在国内以及国际上的知名度。

据笔者调查统计,河北省各地的运动休闲类节事品牌较多,由于一些节事的延续性不强,知名度不够,仅列举以下16个河北各地市的休闲运动节事品牌加以分析,它们是:中国国际吴桥杂技艺术节、中国张家口崇礼国际滑雪节、清凉山冰雪旅游文化节、邯郸永年太极拳国际联谊会、中国廊坊热气球节、沧州武术节、保定敬老健身节、中国国际狼牙山登山节、石家庄风筝节、角山登高节、平山温泉桃花浴旅游节、天桂山武术文化节、中国承德冰雪温泉旅游节、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高山露营音乐节、世界徒步大会。其中,由国家部委参与主办的部级节庆活动有:中国国际吴桥杂技艺术节、中国张家口崇礼国际滑雪节、邯郸永年太极拳国际联谊会、沧州武术节、中国承德冰雪温泉旅游节、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共6个,省级节事品牌4个,市级节事品牌6个;从举办历史来看,河北保定的敬老健身节举办年头最长,截至2016年9月总共举办了24届;从节事活动的宣传力度和规模大小来说,近年刚开始进入人们视线的中国承德冰雪温泉旅游节和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排名前列;从节事活动的举办时间来看,运动休闲类节事活动大都集中在春秋两季,10月份是举办节事活动最多的月份;从举办地点来看,河北省各市均有自己的运动休闲节事品牌。

伴随着2022年冬奥会筹办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河北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从历届奥运会的经验来看,“奥运经济”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提前预防其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奥运会后,体育场馆和设施闲置或利用不足,一些与奥运相关的行业出现衰退,导致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减速等。

三、河北省运动休闲节事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知名品牌较少,节事主题雷同。运动休闲节事活动的成功,离不开其独具特色的主题。从河北省现有的运动休闲节事活动题材来看,不乏一些缺少新意,主题雷同的节事品牌。如,在张家口崇礼国际滑雪节之后,河北省多地也相继推出了滑雪主题的节事活动,这些节事题材内容重复,导致一些地方的雷同节事迅速衰落,随即退出市场,给大众留下个过眼云烟的印象。就河北省现有节事来看,已经形成城市知名品牌的休闲运动节事活动为数不多,仅有吴桥杂技艺术节、张家口崇礼国际滑雪节等少数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节事品牌。

(二)节事的大众参与性不足。休闲运动节事要坚持大众参与原则,真正成功的节事旅游,应该是一次全民总动员,以大众的高质量体验为最终的目标。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的生活方式,参与运动的人群越来越多,在运动中体验大自然,享受生活,健强体魄,放松身心,舒缓压力,享受生活。因此,与运动休闲相关的旅游节事活动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但是,纵观这些运动休闲节事,无不缺乏群众基础,大多数节事活动的参与人群还是停留在热爱此项运动的专业人事及相关人群,缺少节日氛围,很少能形成规模盛大,高潮迭起,全民参与的知名节事旅游盛会。

(三)节事规范性欠缺,市场化运作程度不够。目前,河北省的运动休闲节事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已经推出一些比较知名的品牌,但是在节事的管理过程中,规范性的欠缺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如节事的时间、地点、内容安排等常常存在变数,处于一种随机无序状态,缺少严谨周密的管理,这种规范性也是塑造节事旅游主题的关键步骤。

很多运动休闲节事活动仍然存在很深的政府干预痕迹,主办方多是各地市的旅游局、体育局等政府机关,这就必然导致在节事规划过程中资金紧张,形不成真正的市场化运作。

四、河北省运动休闲节事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注重创新,塑造形象,传播区域文化,提高知名度。创新是运动休闲节事发展的关键因素,它贯穿节事活动的全过程,从节事的主题、宣传方式、组织方式、内容组成等都需要创新,新的运动休闲节事旅游产品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并发展下去,必须从创新入手,关注每个细节的不断创新,每次举办都要出新出彩,不断创造新的市场吸引力,找到新的卖点,这样才能使节事产品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并塑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富含区域文化特色的,高知名度、美誉度的节事品牌。

(二)重视大众需求,增强参与性,关注健康生活。没有人的参与,再好的节事主题都不能长久,我们开发运动休闲节事的最终目的就是丰富大众体验,满足大众的旅游需求,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提高运动休闲节事的参与性,让运动休闲节事旅游活动成为老百姓能参与的群众性活动,使大众感受到节事活动带给他们的丰富体验。各节事品牌应该尽可能减少官方色彩,体现与民同乐,重视百姓的实际健身需求。让大众在节事活动中享受到丰富的休闲健身“套餐”,促进河北省运动休闲节事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三)提高节事的市场化和规范化运作。目前,河北省的运动休闲节事多为政府主办,选择几家赞助商提供资金保障,这种模式不适合长期的运营发展,但在目前举办的节事旅游活动中,政府过于强调政治影响,经济意识不足,在活动的开幕式与闭幕式上耗资过大,华而不实。由于政府在节事活动过程中作用过重,管辖范围过宽,导致节事活动无法市场化运作起来,不能发挥市场的效力。

运动休闲节事旅游过程中往往包含各类运动项目或赛事,这些运动项目或赛事是运动休闲节事成型的基础,那么采取“政府引进赛事,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可以最大化的保证节事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要转变角色,节事本身的运作由专业的节事公司操作,让节事活动由政府主办逐步转向企业、协会等专业的节事公司主办,聘请具有节事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士策划管理,加之政府支持,使节事活动达到各方面收益最大化。在培养企业和协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也可以给予相关帮助,扶持一些较大较强的企业和协会,如聘请国际知名节事组织企业或相关资质人员定期给他们做相关培训,向符合从业标准的人员和组织颁发相关的资质和证书,促进节事旅游管理的规范化。

总之,现代的运动休闲节事旅游犹如一个充满商机的“聚宝盆”,成功的节事旅游在短期内就能表现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带动区域旅游服务水平的提高,促进区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增加社会就业,塑造地区形象,带动地区基础服务设施完善,造福地区居民,要想发挥出运动休闲节事旅游的长效作用,使其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思想,未雨绸缪,时常总结经验教训,努力使运动休闲节事活动走得更高更远。

主要参考文献:

[1]石梁银,刘金龙.我国休闲体育旅游的开发策略研究[J].山西体育科技,2013.3.

[2]王春雷.邢台市山区休闲体育旅游的开发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1.10.

[3]王晓燕,孔艳君.承德市体育旅游现状及对策[J].才智,2016.2.

[4]余青,吴必虎.中国城市节事活动的开发与管理[J].地理研究,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