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休闲体育教育的基本特点

休闲体育教育的基本特点

休闲体育教育的基本特点

休闲体育教育的基本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休闲体育 视角 普通高校 体育教学改革

休闲体育项目的兴起已成为社会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而且越来越受到普通大众的喜爱,休闲体育活动已逐渐成为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方式。高校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基地,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如何让学生积极参加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养成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是体育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休闲体育以其特有的娱乐性、自由性、文化性等特点会让学生身心得到愉悦,也能达到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因而,研究基于休闲体育视角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意义重大。

一、休闲体育的提出

追溯人类对休闲一词的认识,较早提出的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认为:“休闲是一切事物围绕的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休闲有了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认识,休闲学也逐渐成为一门学科。最早是美国一些专家和学者在研究探讨其学科体系,这种最初的研究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待休闲的,认为休闲伴随人类的各种生活,已经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和行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活动,即便人们没有把休闲作为一种理解专门表象于生活中,但这种客观的存在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20世纪,作为休闲范畴的一个概念,休闲体育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美国、日本等国最早被提出。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多,休闲体育成为满足人们更高层面生活的一个重要方式。

中国较早提出休闲体育的是于光远先生,他认为休闲与“玩”密不可分,体育应体现出“玩”的特性,但这种“玩”,要有自身的特点,要有文化、高尚,并且“玩”从心理需要的角度看,是人不可缺少的要素。对休闲体育的这一理解是针对当时中国重视正式竞技体育的竞赛活动,而普通大众半正式、非正式竞赛活动和游戏活动无人重视的状况提出的。当然,类似于“玩”的体育游戏活动无人重视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相关。可见,这种把体育与“玩”联系起来的休闲体育理念的提出有着一定的超前性。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满足人身心需要的休闲体育活动已经被人们接受,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关于休闲体育的概念,大多学者认为它是社会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是人们在生活相对富足、余暇时间增多,以愉悦身心、增进健康为目的选择的一些体育活动。这种活动表现出自由性、非功利性、文化性等特点。休闲体育概念的具体表达不同学者认识也不同,但也有形成共识的认识:首先,休闲体育是人们在除去正常工作、学习、家务等时间以外能自由支配的余暇时间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其次,休闲体育与竞技体育不同,是普通大众可以参与、自由选择的一类体育活动;最后,对体育活动的选择更加自由、时尚,除对生理健康能起到促进作用外,更重要的是能让人产生心理、精神方面的愉悦。因而,休闲体育就是现代社会人们为了增进身心健康,追求时尚、愉悦,自由选择的体育健身活动的总称。

二、休闲体育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

休闲体育作为现代社会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已成为伴随人一生的重要生活方式。高校是培养高等人才的基地,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随着终身体育理念的提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已不仅仅是督促学生在校阶段参加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仍能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与健身活动。而休闲体育活动的出现,以其特有的时尚、自由、身心愉悦特性更能吸引大学生,特别是更有利于让他们对体育感兴趣,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树立终身体育观念。而传统的体育教学以让学生掌握“三基”为目标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

1.休闲体育内容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意义。体育教学是学生接受体育技能与知识的重要途径,随着终身体育理念的提出,高校体育教学应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的同时,让他们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学会感兴趣体育项目的锻炼知识与方法。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更趋向于竞技化,给学生传授较多的是一些正式的竞技体育项目的技能与知识,要求技术的规范性与统一性,这种现状已不适应学生自身的发展,不利于终身体育观的树立。因为学生对这些统一的、要求严格的技术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感兴趣的体育健身活动,往往缺乏学习动机、不感兴趣。休闲体育活动有着自身的时尚性、随意性,还能在体育活动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更易于学生接受。体育教学中融入休闲体育内容,一方面,易于学生接受的休闲体育项目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激发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掌握一定技能与知识,成为今后体育锻炼的手段;另一方面,感兴趣的休闲体育项目也更易于让学生自觉经常参与,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这符合终身体育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的新任务。因而,休闲体育内容融入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发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健康的体育本质功能,而且在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树立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普通高校的学生走出校门即将成为一个社会的人,他们要学会与人交往、学会遵守一定的道德与法律,这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休闲体育在把一个生物人转化成社会人过程中有着其他手段不能替代的作用。休闲体育活动追求身心的愉悦,注重在体育锻炼中与人交往,这一活动过程,会让在校的学生学会在游戏般的休闲活动中充当不同的角色,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让他们在走上社会后形成健康、开朗的为人处世理念,体育活动的规则约束也会使他们在社会中自觉受到道德与法律的约束,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此外,体育教学中的休闲体育内容,也会让他们身心愉悦,感受健康与快乐,特别是心理、精神的愉悦,从而积极面对人生。可见,休闲体育内容的教学会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促进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意义重大。

2.休闲体育应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休闲已成为一种时尚,休闲体育也逐渐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普通高校的学生正处于接受教育阶段,对他们的教育应融入时代与前瞻性的内容,休闲体育的技能、知识与理念应赋予他们。在校大学生因其年龄特点,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思想活跃、追求时尚,也是引领时尚与潮流的主要群体。休闲体育作为一种新的体育理念,学生更易接受。通过体育教育让学生掌握理解休闲体育的技能、知识与观念,将来必然会在社会中成为休闲体育的传播者,让更多的人接受这一新的体育与生活方式。同时,休闲体育自身体现的特性也符合高校学生的特点,满足他们对时尚与个性的追求,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这也是新时期社会对合格人才的需求。因而,休闲体育应该成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国家教育与体育部门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高校体育有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选择,使自选课时增加,体育教育也由原来的两年延伸至整个大学四年。学生可以选课程,也可以选教师,这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们必须要掌握学生想学的、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否则就无人选择、影响他们的教学。从学生对自选课程选择的内容看,绝大多数学生都愿意选择一些时尚的、轻松的体育项目,而且也更容易在这些自选的体育活动中得到身心的愉悦。学生对体育项目的选择表现出对休闲体育项目的热衷,可见,休闲体育活动内容更适合于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

三、休闲体育视角下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1.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休闲体育活动融于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侧重于对学生有关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三基”培养,以竞技化的模式培养普通学生,这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走出校门走上社会的学生更需要一种体育方式去善度余暇、娱乐身心,更健康快乐的生活,这也是终身体育的要求之一。休闲体育作为一种被人们接受、乐于参与的体育活动,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已成为现代社会大众对体育的主要选择,也成为人们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高校体育教学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在培养人才过程中转变观念,用前瞻性的眼光重视休闲体育。相关领导、体育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休闲体育在体育教学中对高等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从以人为本的理念认识高校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中的重要性,并在这一认识中理解休闲体育教学内容对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的良好效果,在体育教学中把休闲体育教学内容融入进来。

2.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学生休闲体育意识的培养。休闲体育是体育实践活动,更需要学生树立休闲体育的意识与观念,让他们从主观上接受,才能主动自觉学习与投入到休闲体育活动中,这也要通过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多种方式实现。教学中可以在普通体育项目教学课中融入休闲体育项目的介绍,让他们了解休闲体育知识、学习并参与休闲体育项目,还可通过理论知识传授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休闲体育的理念,懂得体育也是一种去过健康快乐生活的重要休闲方式,掌握休闲体育对终生产生的影响;也可通过一些专门的讲座,介绍休闲体育项目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接受积极向上、健康的休闲体育生活方式。

3.结合实际,选择适合的休闲体育教学内容。众多健康、时尚的休闲体育活动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多选择余地,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切实可行的休闲体育项目。比如在较为寒冷的北方地区,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滑冰、滑雪项目;在较为暖和的南方地区,可以选择与水有关的一些休闲体育项目,如划船、冲浪、水球等。这些项目可以结合地域实际,不必要有太多场地的建设,而且区别于传统体育项目,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在这种结合自然环境的教学中也可享受自然,获得身心的愉悦,达到休闲体育活动的效果。此外,很多备受学生喜爱的民间民族休闲体育项目,也可根据学校场地设施条件,对项目进行简化与改进,如缩小场地规格、缩短竞赛时间、降低难度等等,只要能达到身心健康、愉悦的目的即可。因为休闲体育项目本身就具有随意性与自由选择性的特点,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只要是符合休闲体育特点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选择。

4.学校进行必要的休闲体育项目教学场地设施的投入与建设。不少休闲体育项目对场地设施有一定的要求,必要的场地设施是教学顺利开展的硬件保障,也能满足学生课余时间自觉、积极地参加休闲体育活动。休闲体育项目大多是一些户外、时尚的体育项目,如攀岩、轮滑、场地高尔夫等等,这些休闲体育项目对场地设施都有专门要求,以往传统体育教学内容使用的场地设施有些无法用于休闲体育的体育教学中,学校应在原有场地设施的基础上,对所需场地进行改造,必要的时候予以经费的投入和场地设施的建设以保证教学所需。如攀岩项目可利用已有的墙面条件,改造成攀岩场地;轮滑项目可利用学校已有的平整场地等。

5.不断提高教师休闲体育项目教学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他们的自身技能与知识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体育教师都接受过专业技能与知识的培养,他们懂得科学的体育技能传授方法与手段,但在校期间接受的多是一些正规、传统的体育项目,面对新的休闲体育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学习掌握,不仅教师要在理念上更新、接受休闲体育,还要去真正地体会、学习、参与并掌握,能够教授学生。因而,应重视体育教师休闲体育项目教学能力的培养,一方面,体育院校在培养体育师资时,应考虑高校体育教学对休闲体育项目的需要,设置休闲体育专业,培养休闲体育专门人才以满足普通高校对休闲体育师资的需求,还应专门就一些广泛开展的休闲体育项目课程进行开设,培养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在职教师也应加强继续教育,参加必要的进修与培训,加强对外交流,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以适应高校休闲体育课程教学所需。

四、结语

休闲体育已成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从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多考虑社会所需人才规格,在教学中从休闲体育的视角进行课程的改革。当然,普通高校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休闲体育的内容尚处于初始阶段,需要更多人的重视,需要教学理念的更新、学生意识的培养、教学内容新的选择、场地设施的投入、师资的培养,也更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寻求普通高校休闲体育项目教学更加有效的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晓蕊.高校休闲体育教育刍议[J].教育与职业,2006(4).

[2]车毅.高校体育如何应对21世纪的体育休闲时代[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8).

[3]吉建秋,陈颖川,,等.休闲文化传播对大学生闲暇体育行为的发展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

[4]唐晓彤,梁若雯.论规范休闲基础上的高校休闲体育教育[J].浙江体育科学,2011,33(2).

休闲体育教育的基本特点范文第2篇

1.1民族地区高校休闲体育教育模块的形成

(1)休闲体育的广义泛指人们利用余暇休闲时间、节假日,从事快乐愉悦的健身健心体育活动。民族休闲体育的狭义是人们利用休闲时间,参加带有民族色彩的体育活动,包括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2)民族地区高校休闲体育活动是各民族高校生把课堂上学习的体育基本运动知识、基本技战术、基本游戏规则、基本组织方法、基本演练形式在课外余暇休闲时间,有机的与民族的、民间的、本土的、校本的、传统的体育活动内容相结合,进行愉悦健身健心和欢乐锻炼的活动。形成民族地区高校特有的新型体育教育拓展模块。

(3)民族地区高校休闲体育教育开展形式带动了全社会群众性休闲体育活动的发展,民族高校生们随地而宜的游戏组织方法、简易动作组合的锻炼手段,鲜明民族特色的表演姿态,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当前在我国各城镇街道、公园、广场、社区随处可观赏道的集体保健气功操、民族歌舞健身操、武术健身操、广场体育舞蹈、舞龙舞狮、团伙踢毽球、街头篮球、群体太极拳晨练等休闲体育活动,其源泉多来自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们休闲体育的编创活动。因此,民族地区高校休闲体育教育代表着我国休闲体育教育的领先水平。对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广,客观上起到了普及教育的效果。

1.2民族地区高校休闲体育活动项目的来源

(1)来源于学校所在地民族群众传统休闲体育活动的日常锻炼习惯。北方民族地区:滑冰、冬季越野跑、社区体育舞蹈、拔河、摔跤、爬山、滑雪等。南方民族地区:爬竹竿、登山、戏水、划竹木排、广场体育舞蹈等。

(2)来源于本学校形成的校本传统休闲体育活动。学校传统体育游戏活动:集体毽球、跳大绳、舞龙舞狮等。学校传统普及体育运动项目:羽毛球、乒乓球、街头篮球、九人排球、沙滩排球、沙滩足球、划船、木球等。

(3)来自于学生对体育锻炼活动项目的爱好。自愈自乐类:踢毽子、跳绳、荡秋千、跳绳、飞镖等。集体健身舞蹈类:腰臌表演、秧歌表演、民族歌舞健身操、竹竿舞等。身心保健类:太极拳、保健气功、身形呼吸操、类等。野外体能锻炼:自行车、徒步郊外等。形体与身体素质训练:形体力量练习、形体柔韧练习、形体舞美训练等。

2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休闲体育活动的教育意义

2.1民族高校休闲体育教育对社会群从性体育活动的影响

(1)民族地区的群众传统休闲体育活动,影响着所在地学校休闲体育活动项目的拓展。而民族地区高校休闲体育活动项目的民族化、青春激情化、集体化特色感染了社会群众休闲体育活动内容与组织形式,对社会休闲体育活动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如当今我国大街小巷流行的集体蒙古族歌舞健身操、藏族歌舞健身操、维吾尔族歌舞健身操休闲体育锻炼,最初就发自于内蒙古、、新疆等民族地区的高校学生们自编自愉的休闲体育锻炼活动。民族传统的腰臌、秧歌表演、舞龙舞狮等群众性休闲体育活动,其演艺的多样化、集体化锻炼方式,也多来自于民族地区的高校学生们的创编。

(2)高校各民族学生利用休闲时间,将各自家乡民族的传统特色运动方式方法融入在学校的休闲体育活动内容中,形成了民族地区高校生休闲体育活动的风格。各民族学生在健身操活动中往往都能表现本民族鲜明的运动肢体姿态特色。如:维吾尔族同学的“移颈”“打指”“翻腕”;哈萨克族同学的“动肩”和“跳马步”;蒙古族同学的“抖肩、翻腕”;藏族同学的“长袖挥舞、连臂踏歌”;满族同学秧歌形体的扬、蹲、盘、跺、摆、颤式子;黎族同学的欢快竹竿舞节奏跳步;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同学的一字形、纵形、交叉对跳、四方形队列;南方少数民族同学的载歌载舞;汉族同学太极拳练习中,肢体动作与精气神混为一体的意念境界等。这种融入多民族体育文化特点的休闲活动风格,又被学生们带回到家乡,带回到社会,丰富了社会群众性休闲体育活动的内容。

2.2民族高校休闲体育活动的隐性文化作用

(1)以往高校的体育表演项目,都是学校组织专业教师挑选学生进行较长时间专项训练后,才能参加舞台表演。随高校休闲教育的开启,普通高校生已有能力在休闲体育活动中以集体性、简易性、整齐性、随机参与性方式在公共文体活动场所进行自愈自乐表演。如海南黎族地区高校生休闲体育活动中随时随地表演的打竹竿;蒙古族地区高校生们随时能表演的摔跤出场舞和马刀舞健身操;新疆哈萨克族地区高校生们随时能表演的“黑骏马”骑马舞健身操;新疆维吾尔族地区高校生们随地都能跳的“麦西来普”舞蹈健身操等,不但能在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群众中表演,还随时能在节假日和旅游景点进行表演,邀广大群众参与互动,充分体现休闲体育艺术文化的功能。

(2)高校各民族学生休闲活动目标,以其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方式相互交流。活动规则不受体质、技术难度水平的限制,运动量可自行控制,各民族学生能在一起相互学习传统体育的锻炼方法,相互吸引、相互融合、其乐无穷。很多民族高校生休闲活动时间多喜欢参与到体育舞蹈的华尔兹、伦巴、探戈舞等锻炼人群中,在这种集形体美、音乐美、舞姿美、服装美融于一体的活动中,民族高校生往往有意无意的把其民族舞蹈的舞姿融入到体育舞蹈中,产生出各种美的心理效应,从而得到精神上的心灵愉悦和民族情感的升华。整个过程贯穿了休闲体育教育对民族文化交融的过程,拓宽了高校休闲体育文化氛围。

3休闲体育教育活动促进民族高校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3.1闲体育教育活动对各民族高校生身体健康的改善作用

(1)民族高校学生闲暇时间参加休闲体育锻炼,能使学习和生活压力得到释放,生理机能得到改善,身体素质不断提高,体质水平逐年增强。民族高校休闲体育教育贯彻休闲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改善的原则,休闲体育活动内容贯彻娱乐、健心、健体的原则。

(2)太极拳活动能改善大脑皮质功能,对神经衰弱、思想抑郁者有积极改善作用;体育舞蹈对平足、体姿协调性差有积极改善作用;民族舞曲健身操对身体运动协调性及心血管机能有积极改善作用;形体健美、舞美训练对增强人体力量、柔韧素质有直接影响;街舞表演对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转换及提高身体灵敏性有积极改善作用等。

3.2闲体育活动对各民族高校生心理健康的改善作用

(1)参加休闲体育锻炼,能有效地消除大脑神经的疲劳。多样形式的休闲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有机性刺激的手段,能使各民族高校生心理幸福指数调至较佳状态,对增强心理健康有积极改善作用。

休闲体育教育的基本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铜仁职院 休闲体育 分析

前言

随着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体育作为新兴的体育形式正在被人们所接纳。大学生在校学习任务繁重,走出校门就业和社会压力大,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待于加强,储存健康,如何调节繁重的学习任务和体育锻炼之间的矛盾,是我们应该认真探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高校体育教育现状的基础,对我校体育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试对我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问题进行简单论述。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整体战略思想是:面向社会,以身心和谐为前提,终身教育为方向,快乐体育为主体。然而休闲体育则是集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为一体的一门新型学科,休闲体育不仅在增进身体健康,调整精神状态方面,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美化校园文化,加强体育消费观念与做好职业准备等方面对大学生有着积极推动作用。因此 ,作为国家骨干示范校建设单位应肩负着共同研究休闲体育与教育的关系,探讨休闲体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一、休闲体育的概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人们对休闲体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休闲体育也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休闲体育就是人们在空闲时间里用各种方法、手段进行身体锻炼、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身体娱乐,并将它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的交往方式和交际手段。休闲体育是自主宽松地参与,采用身体活动形式为媒介,以放松、消遣、愉悦身心和追求生命价值的需求而从事的各种体育运动。休闲体育的主要健身方法是消遣、娱乐、放松、获得积极性休息,陶冶情操,是一种健康、高尚、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休闲体育的理念是本着自由、自觉创造、积极的主观态度去参与、去体验、去追求。休闲体育,作为一种文化范畴的休闲活动已日益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它在深化高校体育改革,创造积极的休闲体育文化,丰富校园生活,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高校以往教学体制的制约、休闲体育管理经验的缺乏以及人们对休闲体育的认识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使高校休闲体育教育系统的功能还不能完全发挥出来,构建完善、合理的高校休闲体育教育系统,进一步挖掘休闲体育对大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拓宽大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途径,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

二、休闲体育的特点及功能

1.休闲体育的特点

正处在21世纪的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人们从事休闲体育提供了物质保障。与此同时,科技的发展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休闲体育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各种益处,并投身到休闲体育活动中,去体验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所获得的身体和心理上的愉悦感。休闲体育也因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诸多特点:

(1)形式多样化,并且具有强烈的刺激与冒险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了更好地发展,如:武术、气功、跑步、徒手体操等,成为休闲娱乐的主要内容;此外,休闲体育发展空间也不断扩大,并由陆地向高空方向延伸,如:划船、潜水、冲浪、滑水、热气球、跳伞等。

(2)与学校的体育紧密相连 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也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学校不再是竞技体育的摇篮,而是向着健身娱乐方向发展,成为追求“健康第一”的娱乐体育、“快乐体育”。学校体育不仅是休闲体育的主要活动内容,更是培养大量告诉制的休闲体育的研究、组织和管理人才的主要基地,以适应社会对休闲体育的需要。

(3)具有强烈的个性选择倾向性 人们在从事休闲体育时,其对项目的选择具有明显的个性意识特征,可以不直接接受任何个人、组织和团体的约束,基本上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和能力等来选择体育活动项目及活动方式与时间,以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

(4)娱乐性与随意性 休闲体育活动不象竞技体育那样具有强烈的对抗性与严格的规则性,无论从时间地点还是从内容形式上来讲都有很大的随意性。

(5)以有氧运动为主 人们在余暇时间里都想得到休息、轻松和自由,因此大多数人都想通过体育活动来消遣空余时间并放松精神,对那些容易造成肌肉酸痛、身体损伤或肌肉痉挛的激烈运动是不乐意的。

2、休闲体育的功能

(1)可以强身健体 经常参加休闲体育活动,对人体的神经血液循环、呼吸、消化、骨骼、肌肉等系统的功能、结构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使青少年正常生长发育、体格健美,使中老年人精神振奋,体力充沛,使老年人延缓衰老、健康长寿。

(2)促进人际交往 通过休闲体育可以结识许多不同身份、年龄、性别的人,丰富精神生活和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交流。

(3)娱乐与享受 在闲暇时间人们所从事的休闲体育活动没有竞技体育那么激烈对抗,在体力和精神上不负担任何胜负的责任与压力,使人处在一种欢乐、身心愉悦、享受状况之中。

(4)完善和健全终身教育 终身体育是各级各类体育所有功能的综合与提升,以及为人们所服务,既与工作联系起来,也与闲暇时间联系起来。这样,休闲体育将与职业体育共同构成终身体育的完整体系。

三、结合我国高校开展休闲体育现状对我校开展休闲体育活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1、 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趋势

休闲体育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作为专门学科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有了相当快的进展,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国外休闲体育的发展情况,休闲体育在我国的发展我认为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 休闲体育将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2) 从身体锻炼模式到休闲享受体育模式

(3)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已促进休闲体育在中国的快速发展

(4)休闲体育研究不断深入,领域逐渐拓宽

(5) 休闲体育不断促进社会进步文明和谐

2、 我院开展休闲体育活动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我院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主要集中在竞技体育和每周一训及课间操。 体育教学在教材项目内容上,跟不上时代, 许多活动项目缺乏终身受益的内容,既不能适应个体休闲活动的开展,又不适应终身体育的开展。因此,无法激发学生自主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兴趣。娱乐体育的内容基本上是体育教材内容,形式单一、内容陈旧,而且往往与学生出勤率和考试成绩挂钩,带着强制性,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和习惯的培养,造成学生的消极参与课外辅导的开展仅局限在开设体育课的年级学生中进行。体育课上要引入少数民族传统项目开展 。大部分学校缺乏开展休闲体育的相关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引导措施和发展休闲体育活动运行机制。由于我校体育经费有限,除能维持学生正常的体育课和校田径运动会、篮球、足球等竞赛外,再无过多资金来为学生开展休闲体育活动,导致学生课余时间的体育活动和各类体育协会因经费不足、各类体育设施缺乏而逐渐消亡。当前实行的应试教育造成老师和学生只注重分数和成绩,忽视对身体素质的教育,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薄弱,从而妨碍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3、 我院开展休闲体育活动的可行性

通过对我校部分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其结果表明:我校很有必要开展休闲体育活动。见下表:

1.你对休闲体育活动了解吗?

A了解46% B不了解54%

2.你是否支持休闲体育进入我校的体育教学中吗?

A支持96% B不支持4%

3.你觉得我校开展休闲体育对学生终身锻炼有益吗?

A能62% B不能38%

4.你觉得目前我校有必要开展休闲体育活动吗?

A有68% B没有32%

5.你觉得我校具备开展休闲体育活动的条件吗?

A有51% B没有49%

6.如果我校开展了休闲体育活动,能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可吗?A能60% B不能40%

7.你能够找到适合自身的休闲体育活动吗?

A能56% B不能44%

8.你经常参加休闲体育活动吗?

A有28% B没有72%

9.你的课余时间有没有参加休闲体育活动?

A有25% B没有75%

10.你参加休闲体育活动喜欢多少人参加呢?

A一个人15% B两个人以85%

由此可见,目前我们学院大多数教师、学生都喜欢和愿意参加休闲体育活动锻炼。尽管大部分教师学生已经开始了休闲体育锻炼,但是他们并不理解休闲体育是什么,何谓休闲体育?况且我院休闲体育专职教师目前师资力量不足,同时也没有设置相应的休闲体育活动咨询处,从而使大部分同学对休闲体育活动了解甚少,更有甚者对休闲体育这一活动项目一点概念都没有。我国已成功承办奥运和各种大型的体育赛事来说,体育在我国已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学校体育已将发生相应地变化和发展,基于这一变化,将休闲体育活动引入高校,使其得到广大学生的支持和认可,是当今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校是贵州省目前第二批列入国家骨干示范建设院校行列,结合国发2号文件,武陵山区和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各学科在不断创新和改革, 因此可以把传统体育项目与休闲体育活动结合起来,从而开辟一个更贴近现实生活、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学校体育活动新领域。

4.对我校开展休闲体育活动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随着大学校园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休闲体育将很快地进入到我们的校园,大学生独立性、自制力及自主意识较强,如今校园运动氛围较为浓厚,运动设施正在不断完善,休闲体育活动进入我们的校园将指日可待。目前,我校面临着场地、器材及专职教师诸多方面的影响,要使休闲体育进入我们的体育教学中,进而为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一个良好的前提。现就我校开展休闲体育活动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积极组织现有体育教师校外进修及培训,学以致用。

(2)建立和逐步完善我校休闲体育教育体系,通过宣传正确引导学生的休闲体育需要,并且,建设足够的休闲体育设施,满足其需要。

(3) 积极开展休闲体育活动。通过校运会,课余休闲体育锻炼等等,在我校大力开展休闲体育活动。

(4)我校是国家骨干示范建设单位,开展当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外 ,结合我校现有资源来开展休闲体育活动。

(5) 充分利用我院现有的场地器材,为了促进社会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应尽量避免休闲体育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6)利用我院CRP数字化校园建立休闲体育的咨询平台,加强休闲体育科研工作。在学院开设一些关于休闲体育活动的咨询处,有专业教师为我院参加休闲体育爱好者解决相关问题。

(7) 体育教材的选择上,突出时效性、针对性、指导性和时代性等特征,具有较高锻炼价值的、突出“少而精”的教材体系,尽可能从促进大众健康程度考虑,从而,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8) 学校体育教学中,竞技活动的开展和项目的设置,应给学生以较大的自和选择权,以满足学生各自的需要,除此之外,可将体育课教学时数和相应的课外休闲体育活动时数组合以统一安排,采取以教师与学生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组成教学休闲一体化的教学形式和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华平.21世纪初的中国休闲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1).

[2]高尔丽.试析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走向.中国学校体育学,2001.7.

[3] 高发民.高校体育中的休闲运动与终身体育[J]. 体育学刊,2001,8.

[4] 刘子众.中西方休闲体育之差异[J].体育学刊,2003,10(4):34-36.

休闲体育教育的基本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休闲体育教育;社会发展;理论基础;反思;建构

一、反思:现代体育教育之目的

美好的生活始终是人们向往的目标。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美学见解更深刻明了,他把质朴的生活神圣化。那么,“为生活的体育”也因此可以是崇高的事业,而倘若异化出一种为“体育的生活”来,体育教育又何以面对神圣与崇高呢? 体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人的健康体魄、发展人的完美人格。然而,当前有些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正与这种教学目的发生偏离。这不禁让人想起20 世纪初蒙台梭利所描述的情景:“孩子们像使用针钉在桌子上的蝴蝶一样,无奈地伸展着那获得了些贫瘠的无意义的知识的翅膀。”那么,体育教育究竟是“为生活的体育”还是“为体育的生活”呢?

1. 1 学生生活的本性“玩”:为生活的体育

“玩是人的根本需要之一”。相对于工作,人们需要在毕业论文闲暇时间里从事轻松、快乐的活动,而这种活动———玩的效果,就成了人生目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一个人还需要用玩来调剂生活,消除疲劳,使人能更好、精力充沛地工作。而要“玩得有文化”,就离不开体育。这种“体育”是为了生活的体育。其一,为生活的体育,首先是在生活中进行的自然、自由、自主的体育。学生生活是追求自主、自我的一体化的生活。在自由自在的空间里伸张着生命的力量、创造着崭新的智慧和情感世界。因此在生活中进行的体育要把体育的方式、方法、技巧等内容组织起来。体育课中灌输的内容不等于吸收,体育教育如同灌输的效果,即必须研究吸收,吸收是自然的、自由的、自主的,而且还伴随着愉悦的情感,学生身心能否健康发展,关键要看体育的思想灌输效果。

其二,为生活的体育,要以培养人的生活能力为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把终身教育的四大支柱概括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显然突出了人的生存和生活能力。以培养人的生活能力为目标,其实是把人为分析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性指标综合化、活动化等主体行为实践化。因此,体育教育不是把体育学科知识“塞进”学生大脑,而是渐进的理解与掌握。

其三,为生活的体育,终究是张扬人的生命活力,阐述终身体育的教育。因为生活的体育是真实、朴素的体育,个性化可以真正释放人的个性。这种个性淋漓尽致地释放,可以培养人的完美个性,健全人的人格,使体育课堂真正成为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现实生活,使体育终究成为人们终身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

1. 2 体育教育的“育才”目的:为体育的生活

现代体育教育活动是育人而不只是育才,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级人群。因此要侧重于个性化教育而不是标准化教育,是创新教育而不只是承继性教育,是开放式教育而不是封闭式教育,是终身教育而不是阶段性教育。

其一,为体育的生活,是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不自然、不自由、不自主的生活。这种生活不是“单纯的承认”,而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就失去了选择性。因为从理论上讲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甚至于主张“以人为本”等等只是形式上的提倡,而忽视则是潜在的、也是实质性的。这种“盆景式”的教育形式无疑不利于学生自由自在的成长,也不利于培养出具有鲜明个性和学有专长的学生。

其二,为体育的生活,对于学生而言,可能是枯燥乏味的,甚至是厌恶的生活。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定了给予学生的一切东西,但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因此,某些体育课不能适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而是以一种“育才”目的削足适履地适合它。这种体育课没有考虑学生的身心感受,因而对于教学要遵循学生的生长规律也就无从谈起。

其三,为体育的生活,实质上是替代了真正意义的学生生活体育。体育心理学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则是动机原则,即要满足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需要。而为体育的生活恰恰丢弃了这种认识,因而学生的体育生活也就成了外在的、间接的动机。

二、建构:休闲体育教育的理论基础

目前,信息革命使人类的体力劳动降至最低的强度和范围,知识经济也使人类的体力失去了在生产力中的重要意义。伴随而来的是激烈的竞争和沉重的压力,对学生来说,则面临着升学、学业、分配等各种压力,背负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沉重的生活负担,这可能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他们特别需要一种缓解、释放或转移这种压力的方式。而休闲体育无疑是有效方式之一。所以,要改变学生只知道学习而不会“玩”的现状,就要进行休闲体育教育。所谓休闲体育教育是一种通过身体活动谋求个体身心健全发展的集竞技性、表现性、娱乐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余暇生活方式,它不仅可以促进个体的生活健康、满足个体需求,而且可以充实学生文化生活,提高学生文化水准,改善生活品位,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休闲体育的本质取向就是为生活的体育,引导学生去热爱、认识、理解、体验、学会生活体育。

由此看来,休闲体育教育是一场使人能够通过休闲改善和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全面运动;一个使人明确休闲价值取向和休闲目的的过程;硕士论文能够帮助人们自主地确定休闲在生活中的位置及从休闲的角度认识自己;一种贯穿于从进入幼儿园以前到退休以后的终身教育;一种与人们的休闲需求、休闲价值趋向和休闲能力有关的活动;一种通过扩大人们的选择范围,使他们获得令人满意的、高质量的休闲体验的活动。休闲体育教育是为适应学生生活需求,让学生充分吸收体育运动营养助长其生活能力,张扬生命能力并创造美妙生活的活动。它将架起从“为体育的生活”到“为生活的体育”的桥梁。

2. 1 久远深邃的休闲思想基础

2. 1. 1 西方休闲思想的演进

亚里士多德的休闲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 休闲是科学和哲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等思想已经成为西方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美国学者凡勃伦1899 年发表的《有闲阶级论》告诉我们,近现代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在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人们在拥有物质财富的同时,有可能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另一方面,社会的现代化压抑了人类生活的丰富性,造成了人的异化。以恢复人的本真,重新思考休闲为基点,人们开始对传统信仰和现代文明进行反思。

瑞典天主教哲学家皮珀在《休闲:文化的基础》中指出休闲有3个特征:第一,休闲是一种精神状态,它意味着人所保持的平和、宁静的状态;第二,休闲是一种为了使自己沉浸在“整个创造过程中”的机会和能力;第三,休闲是上帝给予人类的“赠品”。他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在于人有了休闲并不是拥有了驾驭世界的力量,而是由于心态的平和使自己感到生命的快乐,休闲不仅是寻找快乐,也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

美国学者莫里斯·波瑞特比尔则提出以休闲为中心的教育,认为人们只注意到工作的伦理,却未曾思考如何发展休闲的理论。他的《挑战休闲》和《以休闲为基础的教育》两本书对休闲影响人类的价值和情感、人的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荷兰学者约翰·赫伊津哈在所著的《游戏的人》一书中,从游戏的角度阐述了游戏与人的文化进化的相关性,他提示人们游戏作为文化的本质和意义对现代文明有着重要价值,人只有在游戏中才最自由、最本真、最具有创造力,游戏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世界。

杰弗瑞·戈比认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是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的一种基础。这一定义包括了内在的心理动机,并且有所超越。

2. 1. 2 我国休闲思想的传承

保健养生的休闲活动是中国体育休闲方式的重要门类。孔子的体育养生之道尤甚之。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 。这段话表达了孔子体育养生的观点,他认为体育的功用重在强身健体,修养情志,而不在于竞技格斗,争强好胜,主张身与心的共同锻炼。在通过体育运动锻炼身体的活动中,孔子主张动静结合、量力而行。孔子对体育运动爱好广泛,除“六艺”外,郊游于泗水之滨“, 登泰山而小天下”,并且对垂钓、游泳、狩猎都具有浓厚的兴趣。

而潜隐的道家的教育理念,则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其教育思想的基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比“天、地、道”更高一个层次的自然,显然是道家所说的万事万物必须遵循的基本点。这里的自然体现了人作为小自然、小系统和谐发展的自然而然和循其天然的意蕴。因此,道家“天人合一”的自然主义理念更注重张扬人的个性的自然和谐,重视个人身体和心理的统一,生物观赏的生命与内在精神的契合,将追求完美人格作为养生体育的目标注入到身体锻炼和生命发展之中,从而形成了道家独特的以内养为核心的自然养生体育观。

在当代,于光远先生的“玩学”论,指出了休闲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提出:“玩是人生的根本需要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文化,要掌握玩的文化,发展玩的文化”。马惠娣也谈到:“休闲学研究的实质,是对人类命运前途的一种思考,是对几千年人类文化精神和价值体系发生断裂的现状做某些补救工作的一种努力,是试图对休闲与人生价值的思索,重新理清人的文化精神坐标,进而促进人的自省”。所有这些,均为发展休闲体育教育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2. 2 时代进步的休闲社会基础

2. 2. 1 丰富的物质财富让体育休闲普遍化

物质财富的丰裕程度决定了人们体育休闲的多少或是有无。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人均GDP 只有三四百元,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高达60 %左右,享受体育休闲还是一种奢望;目前我国城市人均收入医学论文已经达到了1000 美元,而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1 200 美元,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40 %左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的低层次的需求满足后,必然会产生高层次的需求。人们解决了基本的吃、住、穿的问题后,有了向高层次精神消费的需求。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将会带来更加便利的交通、完善的体育设施、丰富多彩的体育休闲内容、舒适的体育休闲环境;同时,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也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增加,人们有时间、有能力、有精力、有机会享受体育休闲生活,使我国居民进入“普遍有闲的社会”。

2. 2. 2 充裕的休闲时间使体育休闲日常化

休闲时间是指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享受或消磨的时间,即“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而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就是劳动时间的缩短和休闲时间的增加。衡量人们生活质量高低的标准不是劳动时间的增加,而是休闲时间的延长。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以劳动时间作为财富的尺度,表明财富是建立在贫困基础之上的;当自由时间成为财富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时,财富的价值尺度将由劳动时间转为自由时间。随着新工时制和3 个长假日的实施,我国居民全年法定节假日达到了144天。这为人们体育旅游、身体锻炼等休闲放松活动提供了时间保证。特别是近年来,把清明、端午、重阳、中秋等传统节日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呼声越来越高,如此发展,我国居民的休闲时间将会不断增加,人们参与休闲体育的时间将会有保证。

2. 3 人本视野下的休闲生活基础

席勒曾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而休闲体育所倡导的走进自然、娱乐身心、放松心情、释放个性正是人本思想“回归自我”的最好阐释。人的能力在物质生产领域总是只能有限地发展,而在艺术等精神活动领域则能使人的能力得到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这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 自由王国只是有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是在“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所以,在享受休闲时间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一切兴趣、才能、创造性的思维空间,将会使人们在价值取向上达到人类生活的本质目的———全面自由发展。

由此看来,休闲体育教育提供的不是一条愤世嫉俗的现代意义上的逃避之路,而是一条回归之路,即返回到健康、平衡的天性上来,返回到一种崇高而和谐的状态上来。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会真正地成为自我并因此而变得“更好”和更幸福。正如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休闲研究专家约翰·凯利的观点:休闲应被理解为一种“成为人”的过程,是一个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的存在空间,是人的一生中一个持久的、重要的发展舞台。“成为人”就意味着摆脱“必需”后的自由,探索和谐与美的原则,承认生活理性和感性,物质和精神层面的统一,与他人一起行动,使生活内容充满朝气并促进自由与自我创造。

三、发展休闲体育教育的设想

休闲体育教育是人类为了把握余暇、培养休闲能力而进行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包括提供信息以确保人们懂得抓住现有的或潜在的休闲机遇;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教育,帮助人们发展智力的、社会的和具体的技能;阐明休闲体育兴趣和价值的意义,职称论文向人们提供引导和劝告,培养兴趣和生活价值能与那些最值得让人追求的活动相吻合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学校开展休闲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学校教育整体效益的需要,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实现从“为体育的生活”到“为生活的体育”观念转变的需要。

3. 1 完善学科结构,开设休闲体育教育专业

休闲体育是一门文化,它与我们的生活和生命息息相关,因此,应当把它当成一门学问进行深入研究。不仅要进行学科课程学习,还要进行休闲教育活动。因为休闲体育教育本质上属于素质教育范畴,它是一种“自由组合”的主体性教育范式。教育效果的实现主要有赖于它的自主教育机制、养成教育机制和事例机制,并相应地表现为认知内化功能、养成训练功能和素质整合功能。因此,休闲体育教育可以大大弥补学科课程教育社会实践薄弱之重要缺憾。

3. 2 设立专门机构,开展休闲体育专项研究

休闲体育研究应快于休闲体育课程的发展,只有理论研究的指导才能推动课程建设的不断发展。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的休闲活动受到实践的限制,狭隘的劳动观念阻碍了休闲体育的发展,也因此导致了休闲体育研究的相对落后。于光远说:“我国对于体育竞赛是很重视的,但体育以外的竞赛和游戏研究得很不够”,英语论文也指明了该领域与社会发展不和谐的现状。同时,也面临着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框架,没有专门的机构来组织管理等诸多困难,使目前的研究还只是描述性、个别性的,还缺乏系统的、实证性研究。因此,设立专门机构,开展专项研究是休闲体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3. 3 加强宣传力度,确立休闲体育社会地位

“健康第一”是体育基础教育改革总的指导思想,它涉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5 个领域目标,应该说这与休闲体育所倡导的身心健康的宗旨是一致的。但社会上述存有陈旧的消极思想和对休闲体育的错误或模糊认识。休闲作为“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它倡导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因此,有必要加强休闲体育的宣传力度,留学生论文扩大休闲体育生活影响,使人们明白进行休闲体育的重要性。

3. 4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休闲体育人文关怀

现阶段,体育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因此,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主体的多元化的休闲体育服务体系,形成政府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体育需求,市场满足人们群众消费能力的多样化、差别化休闲体育需求的格局,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休闲体育教育的普及与提高也要关注小城镇、农村等欠发达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 学会生存[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03.

[2 ] 杨启亮. 为生活的教育和为教育的生活[J ] . 江西教育科研,2002 , (12) :8~10.

[3 ] 吴贻刚. 中外休闲体育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 ]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 , (3) :39~41.

[4 ] 张广瑞,宋瑞. 关于休闲的研究[J ] . 社会学家,2001 ,5(9) :17~20.

[5 ] 凡勃伦,著;蔡受百,译. 有闲阶级论[M] .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0~54.

[6 ] 约瑟夫·皮珀,著;刘森尧,译. 休闲———文化的基础[M] .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 :4.

[7 ] 杰弗瑞·戈比,著;康筝,译. 你生命中的休闲[M] .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14.

[8 ] 于光远. 论普遍有限的社会[M] .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112.

[9 ] 马惠娣,刘耳. 西方休闲学研究述评[J ] .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 , (5) :45~49.

[10 ] 颜廷锐,毛飞. 小康中国[M] .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27.

[11 ] 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25.

[12 ] 牛犊. 论余暇[J ] . 体育与科学,1990 , (1) :13~14.

休闲体育教育的基本特点范文第5篇

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人就认识到休闲和教育的关系。他们认为,“自由人如果不想使自己的生活沦为灾难,就一定要接受休闲人生的教育”〔1〕,可见,进行休闲教育是人生幸福的保障和前提。对于古希腊人而言,教育是对人类生活和人类共同体的终极辩护,他们试图通过教育达致休闲,使人生的价值得以实现。从语言学上来考证,“休闲”,在希腊语中为schole,还有教育和教养的意思,认为发展娱乐,从中得益,与文化水平的提高相辅相成,它还衍生出英语中的“学校”school。这说明,休闲的“这种精华涵义以一定的受教育程度为前提,并将有社会价值的娱乐区别于其他娱乐”〔2〕,也就是说,受过良好教育的有所准备的休闲更有希望使人获得持久的快乐,并促进自身成长。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也详细阐述了教育问题,他特别强调“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谋职或挣钱”,而是“使得人们做出理性的行为,并通过精神洞见使人的行动升华,从而让他们成为自由的人”〔3〕,由此可见,教育的目的总是与实现人的自由联系在一起,休闲教育则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首要途径。远古的休闲教育理念由近代大学所继承和发扬。大学的直接源头来自于中世纪的欧洲,最初的大学具有社团的性质,是一个名家和学者的一般性组织。

大学理念中最古老、最核心的部分是liberalarts,是学习传承下来的古典人文知识,如宗教、哲学、文学以及数学等。知识使人自由,而自由总是与休闲相关,休闲的教育培养人们领略生活的快乐,实现自由地选择和人的全面发展,大学逐渐成为现代休闲教育的重要领域。现代休闲教育的明确提出是在20世纪初的北美,美国联邦教育局的一份报告使之成为教育中的一条中心原则,那就是“每个人都应该享有时间去培养他个人和社会的兴趣。如果能被合理地使用,那么,这种闲暇将会重新扩大他的力量,并进一步丰富其生活,从而使得他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如果相反,滥用闲暇时间将损害健康、扰乱家庭、降低工作效率,并破坏其公民意识。”〔4〕在度过了1929年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工业化环境下的工作时间趋于缩短,人们重新认识到合理利用闲暇对于丰富生活、追求生存价值的重要意义,同时,这种认识“也增加了对接受休闲培训的重要性的认识。作为我们的一个目标,有关如何使用休闲的教育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5〕,由此,施行休闲教育开始真正得到关注。该报告认为“教育应该使得人们能够从其休闲中确保身心的充分休整,并丰富和完善人的个性。这样一种目标要求人们能够利用通常的娱乐手段,例如,音乐、艺术、文学、戏剧和社会交往等,以及在每一个人那儿都培养出一种或多种业余爱好”〔6〕。以此为宗旨,休闲教育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发展,许多大学里都有消遣与休闲研究系、健康与娱乐系等专业专门进行休闲教育的实践,也为休闲教育和休闲服务业培养了大量生力军。

2休闲教育的内涵及对发展

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休闲教育(educationforleisure),主要是针对在工业化进程中高等教育过于注重职业培训而提出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教育模式,它要求把休闲的非职业培训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培养人的鉴赏力、兴趣、技能及创造休闲机会的能力,使人能以一种有益的方式去安排自己的休闲(时间),从而实现“成为人的过程”〔7〕。休闲教育的发展哲学是以人为本、以人的价值体现为本。它着眼于提高人的素养和个性,强调的是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的发展,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自工业革命以来,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文化氛围中确立起来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在经济运行形态的影响特别是技术崇拜和功利主义哲学的指引下,已经丧失了古希腊黄金时代崇高的教育目标。高等学校逐渐成为以进行职业培训为主的雇佣机构,成为制造社会文化工具和技术工具的“加工厂”。学生上大学是一种商业性的行为,他们通过教育获得不同价值的文凭,又用这些文凭来“购买”其它类型和数量的资本,如工作、金钱、声望、关系网、地位以及身份。这已经成为今天的大学已有的新的目标系统。现代高等教育在这种强调适应经济社会现实需要的过程中,逐渐淡化了长远的责任意识,忽视了对健康的休闲观念和休闲行为的培养,人们仅仅是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却没有学会怎样进行正确的休闲,如何享受人生的乐趣。这种单一的教育目的和狭窄的教育思路,并不能培养人们的人格独立和精神健全,往往会使人们成为社会、生活、知识和人生的奴隶。我们强调在高等教育中注重休闲教育,就是要教会人们“如何使用自由时间”,如何“不必借助愉悦的外部环境就能享受到生命的瞬间”,达到“能够创造性地生活的境界”〔8〕,真正成为社会、生活、知识和人生的主人。我们当然不是反对在大学内进行工作教育,但事实上,大部分社会性工作(除了极少数需要高技能人员的工作岗位)只需要短期的基本技能学习,除此之外,在大学中还有相当一大部分时间可以用来充实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层面,培养多样化的兴趣,学会适应并享受生活。仅仅有工作的技能而没有休闲的技能将使人在闲暇时间里变得无助、空虚、失去生活的意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解放时间,……还要有空玩玩,才算是有点做人的味道,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在陶老先生看来,要学会“玩”,也就是休闲,才能更加全面地体现“人”的意义,不懂得休闲的人充其量是一台工作机器。而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在休闲教育方面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这也充分暴露了当代高等教育中“人”的失落,当然并不是说高等教育不重视人,它所重视的仅仅是“经济人”、“政治人”,而不是“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古今中外仁人志士所憧憬的社会理想,是共产主义理想蓝图中的一幅动人画面。当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逐渐增多,休闲生活在人类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能否合理地利用闲暇时间,提高休闲生活的质量,将成为影响和制约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休闲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任何单一层面的存在,它是情感、理智、意志、生理、价值、文化及所有组成行动感知领域的一切,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9〕所以说,人们休闲观念的培养和休闲能力的提高,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后天的学习和教育。通常休闲教育的目标是:①闲暇行为价值判断的能力;②选择和评估闲暇活动的能力;③决定个人目标与闲暇行为标准的能力;④对合理运用闲暇时间的重要性的意识和理解〔10〕。通过这种专门的学习和教育,可以开发人们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培养人们对休闲活动的浓厚兴趣,养成良好的休闲心理和休闲习惯,并从休闲中获得更多的乐趣。休闲教育概念的提出,不仅符合当前世界经济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其本质也对当前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对此,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相关报告指出,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过程来重新设计、组织,即:学知,即学会各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学做,即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学会职业技能,以适应未来工作;学会共同生活,以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学会生存,以适应和改革自己的环境。这个报告明确要求,完整的教育应当是包括工作教育和休闲教育在内的、两者不可偏废的、塑造人的品性的一种方式。对于大学“培养完善的人”这一传统办学宗旨,世界一流高校的领导者们也都有深刻的体会。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名校校长论坛上曾经指出:“大学的研究固然应该为经济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大学教育也应当帮助学生从事有益并令人满意的工作。然而对于一种最好的教育来说,还存在无法用美元或人民币衡量的更重要的方面。最佳教育不仅应有助于我们在专业领域内更具创造性,它还应该使我们变得更善于深思熟虑,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更能够享受生活带来的快乐,成为更完美、更成功的人。”这充分说明,休闲教育应当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我国高等教育应采取的相应举措

显而易见,实施休闲教育是提高休闲主体自我修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休闲教育仍是一个不为大多数人所熟悉、所认知的新概念,许多院校根本就没有涉及,有些院校尽管在某些具体内容上相关,但远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领域加以确立、研究和规范。相对于北美包括本科、硕士、博士的完备的休闲学科体制,可以说,休闲教育在我国目前高等教育中仍处于尚未起步或者刚刚起步的阶段。为了迎接休闲时代的来临,适应世界性休闲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推进休闲教育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全面实施。

(1)在休闲教育的理论构建方面,建立休闲教育与科研系统。我国目前还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开设有关休闲的任何领域的专业,应选择有相关学科基础的高等院校设立休闲类专业并成立专门的休闲研究机构。其任务是从事休闲教育、休闲心理、休闲文化、休闲产业等内容的理论研究工作,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休闲教育培养人才。在这方面,当然不能毫无批判地接受西方的休闲教育模式,但我们可以借鉴世界休闲教育的先进理论,关键是要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建制和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开展这项工作。

(2)对当前高等教育中如何开展休闲教育做出具体规划,在大学公共教育课程中开设有关休闲内容的课程。意在使人们认识健康向上的休闲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意义,并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休闲观念,识别什么是良好的休闲习惯,自觉抵制不良休闲习惯的侵扰,为休闲做好认识论上的必要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