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简述茶文化的概念

简述茶文化的概念

简述茶文化的概念

简述茶文化的概念范文第1篇

一位对茶不甚了解的人,太多的茶名对他并没有帮助,反而增加他的困扰,甚至于认为喝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退避三舍。我们经常试问喝茶、买茶的人,他们也都只是懂得龙井而不知什么是太平猴魁,喝高档铁观音的人也没多少人知道什么是凤凰单丛。所以第一阶段的茶文化推广应该以简单几种茶名就够了。

如果不是专业的喝茶人,或是将茶作为嗜好的人,大概都不会太深入理解何类茶有哪几种品项, “简单化”倒让他们更容易对茶有完整的概念。例如将茶只分成绿茶、乌龙茶、红茶与普洱茶。因为龙井、碧螺春、瓜片在这类人喝来是差不多的,七子饼、方砖、千两茶也不是容易分辨得清楚。再说,茶的制作也不是那么规范,小类别与小类别之间并没有法制式的约束,你说这样的茶叫碧螺春,我说为什么不能叫眉茶;你说这是武夷岩茶,我说为什么不能叫大红袍。

谈到喝茶的普及,势必是大批量的行销,尤其是跨国的贸易上。太多的品项会造成库存、品管、鉴定上的困扰。所以将大同小异的茶拼配成较大的批量是大茶业公司正规的做法,国际化的特大型公司甚至于要把来自不同国家的茶叶拼配到足够一年使用的标准样。这种情况,更是需要商品项目的简化。

上面都是谈到茶叶名称与等级的简化,在茶叶名称简化上还有另一层面的问题,就是不要因为学术上的考量将茶名复杂化了。例如铁观音茶应该是要铁观音品种的茶树制作而成的才可以,如果是用毛蟹、本山的茶树品种制造就不能叫铁观音。于是有人仗义而行,要求厂商要对消费者负责,什么品种就叫什么名称,结果市面上突然增加了许多茶名。行销人员必须花费许多精力才能让消费者知道这些茶名的差异,因为这些茶的外观看起来都差不多,喝起来也不是像绿茶与普洱茶的差别那么大。在消费者的追问之下,还得陈述这些茶名在质量上的差异,结果又造成了另外一种新的困扰,某些茶名还因此背负了品质不佳的注记。这些问题如果在销售时都要向消费者说明白,非得在每个卖场设个教室不可,在国际的行销上又要怎么办?

简述茶文化的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慢设计;茶具;造型设计概述

日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如全球变暖、能源短缺、文化冲击、健康等一系列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快速发展对社会进步有益,但盲目追求快速无益于可持续发展。为了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为了追求幸福,每一天人们都在忙碌中度过,相反却失去了幸福感。设计逐渐陷入了一种误区,即“快设计模式”,“设计”只为增加消费欲,产品本身被忽略,很多时候人们只是为满足消费的而消费。资源遭受无节制的消耗与浪费,“设计的天秤”失去平衡。危机下,人们不禁反思自身行为,设计的本质也在设计界被重新思考。

一、研究意义

慢生活近年来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匆忙的生活步伐给人们造成很多困扰,慢运动则带来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生活概念,渐渐地,慢生活理念被人们所接受。慢设计理念是从慢生活中吸取出来的,希望设计可以回归本质,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处。随着喝茶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茶具诞生了。“茶滋于水,水藉乎器”,茶具为人和茶的交融提供了条件。茶具是现代常用家居用品之一,根据现代社会快节奏发展中人们的问题,将慢设计理念运用到茶具设计中,来帮助人们平衡自己的生活,适当放缓行走的步伐,品味生活并寻找它的真谛。

二、慢设计理念概述

本文所谈到的慢设计原则并不单指速度的降低,“慢”的目的是更加把握好生活的平衡,让人们身心更加健康。

(一)慢设计理念的提出

1989年,意大利学者、评酒家CarloPetrini联合反对美式快餐文化的群众一起,鼓舞人们享受饮食的乐趣,反对快餐文化,反对快节奏生活,慢食运动由此开始。同一年,二十多个国家一同签订了《慢食宣言》:“城市的快速生活正以生产力的名义扭曲我们的生命和环境,我们要以慢慢吃为开始,反抗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意识到,长久的发展并非快节奏生活可以满足,要选择平衡的生活速度。慢设计理念来源于全球性慢食运动在设计领域延伸出的设计理念,由来自瑞士的建筑设计师AtelierPeterZumthor提出。慢设计理念吸取了慢食运动的精髓,反对消费主义以及快设计,呼吁设计师多去使用传统材料,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运用材料前要熟悉材料特性,这样才使得设计出的产品可以更好地被使用者体会,就好比慢食主义者细细品味传统饮食并享受这个过程。慢设计理念中的“慢”是让人们从浮躁现代生活的忙碌抽离出来,感受周围的美好,放慢生活的脚步。在产品设计中合理运用慢设计理念,试图通过设计的力量,让使用者感受产品的温度,让人和产品之间不但有操作上的交流同时产生精神共鸣,也可以进一步增进人们之间的情感沟通。

(二)慢设计理念的设计原则

关于慢设计理念的基本原则,最具有权威性的是AlastairFuad-Luke的研究,具体的观点发表在他的《SlowDesign:Aparadigmshiftindesignphilosophy?》中:要达到人们最根本的要求,在不断变化的流行趋势和消费主义的热潮中不忘初心;降低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无论是产品的制造过程,还是使用过程;注重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资源的新陈代谢,多考虑闲置资源的回收再利用;严禁对人体健康安全造成威胁,包括产品的生产环节和操作过程;从身体到心灵、从情绪到精神,让用户感到尽可能多且并非一瞬的愉悦和幸福;将设计过程拆分成模块,针对各个目标群体,满足其不同的诉求;在产品的操作过程中,传输给用户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在《TheSlowDesignPrinciples》中,AlastairFuad-Luke通过讨论“慢设计”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二者的关联,得出结论:设计要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同时,提出以下基本原则:1.揭露,在忙碌中容易不被发现或遗漏的细节需要通过慢设计展现到人们眼前,比如产品的操作方法和外表材料质感。2.延伸,设计时考虑产品那些显而易见的功能外,还要注意其深层含义,比如一些环境因素(不包括产品本身的属性问题)。3.深思,物体与自然以及用户体验之间的联系,是设计需要思考的,同时要反思一些较高的社会消费现象。4.分享,慢设计中公开和合作必不可少。通过知识和工艺的交流与分享,使设计可以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5.参与,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融入用户的参与,鼓励用户体会产品后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做可以增加普通人的社会责任感。6.促进,慢设计要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通过对物品、自然、系统的充分深入,挖掘当今环境的真正需求。

三、茶具设计概述

(一)茶具的起源

中国人喝茶,几千年的历史。在中国,茶对于人的意义早就不是一种饮品那么简单了。随着饮茶习惯的养成,茶具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古代它们也被称作茶器或茗器。最早在汉代,茶具的概念就已经出现。现在,作为现代人最常用的家居产品之一,茶具承载的不仅是一种手工艺,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二)茶具的分类

《茶经》介绍了从采茶、制茶、保存到饮用过程中涉及到的全部茶器共28种。经过时间的推移以及人们对生活要求的变化,现在的茶具已与过去不同。如今,从广义上讲,饮茶过程中涉及到的全部器具都是茶具,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主泡器,即茶冲泡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工具,如茶壶、茶杯、茶盘等;辅泡器,即茶冲泡的过程中起辅助作用的工具,如茶拂、茶匙、茶荷等;备水器,即茶冲泡的过程中用来准备水的工具,如煮水器等;储存器,即保存茶叶的工具。而如今,我们说的“茶具”,大部分说的是狭义上的茶具:主泡器,即茶壶、茶杯、茶盏、茶碗、茶碟、托盘等。

四、慢设计理念在茶具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茶具已经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对现代人来说,茶具不仅要充当日常生活用品的角色,在外观审美还要达到人们内心层面的标准。由此,当今的茶具不只是简单的生活用品,还起到慰藉人们心灵的作用。茶具在造型方面的设计是以决定茶具产品的形态特征为目的的创造过程。依照如今人们日常中对茶具的要求,选择与之匹配的材质工艺,创造出满足现代人审美要求的茶具造型。慢设计理念在茶具造型设计中的应用原则,包括了美学的一般形式和普遍规律,比如和谐、平衡、韵律、对比、统一等。

(一)和谐天地万物虽有无数形式,但它们都是基于一定的规律存在的

事物的各部分之间相互协调,在变化中追求一致,我们称之为和谐,而设计作品中的和谐,指的是作品各部分之间能够有机地联系起来。对茶具造型设计来讲,和谐是指,不同的线条和形体谐调的聚集在整体与部分的表达过程中。在各种各样的形体变化中,寻求韵味和情趣,并在其中体验和共鸣。和谐是实现心理上平衡的重要条件。

(二)平衡

整体各部分的质量或程度均等,或近似均等可称之为平衡。对茶具造型来讲,有以下两个方面。1.在产品的物理属性方面,茶具造型要达到平衡。这样设计出的茶具可以更好地满足日常生活的使用。2.在用户的视觉心理方面,茶具造型要达到平衡。这样设计出的茶具在实用的基础上外观也得到了美化

(三)韵律

韵律原指音乐的声韵和节奏,是在人的内心与自然之间所形成的微妙和谐的感觉。对于茶具来说,使用者在观察茶具外形时,视线会自然而然跟随器型游走,视线的路径具有韵律美感,给使用者带来心灵上的快乐

(四)对比与统一

对比是指几个有差别的元素之间的组合,让人感到对照鲜明又协调统一,既突出主旨又不拘一格。而造型的统一则要靠产品的配色方案、结构组成、外观形状等元素来营造。在进行茶具造型设计时,同时把握整体和细节;要考虑细节的彰显个性,也要考虑整体的和谐统一。茶具的各个器件因为用途的不同,体积也不尽相同。但出于美学方面的考虑,尽管各器件的高度、宽度和体积不同,整套茶具要有明显的统一风格,这样设计出的茶具造型,在整体统一的情况下,又有丰富的细节变化结语慢设计理念不是为了放慢设计的脚步,而是借助设计来缓解快节奏生活中的部分压力,通过设计帮助人们发现生活的细节之美,情感上得到升华。本文从慢设计理念出发,探究将该理念引入到茶具设计的必要性,通过设计,帮助人们放缓匆匆的脚步,体会并寻找生活的真谛。

参考文献

[1][加]CarlHonore.放慢生活脚步[M].李慧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日]铃木绿.非设计不生活.[M].黄碧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郭丹英,王建荣.中国茶具流变图鉴[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4]赵克理.顺天造物[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5]王秋墨.中国现代茶具图鉴[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6]陈蕾颖.论慢与慢设计之理念[D].无锡:江南大学,2008

[7]李叶林.产品设计中人与物交流之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8.

[8]李文杰.茶具设计之禅意研究[D].江南大学,2008.

[9]王琥.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研究-卷2[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简述茶文化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语翻译;茶文化;对外交流

茶文化作为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也是世界茶文化的鼻祖。外国人通过英语翻译了解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意蕴,也对我们中国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知。然而,日本茶文化的国际地位却明显高于我们中国茶文化,甚至有不少国家认为日本才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直接忽视了中华茶文化的体系脉络。究其原因,我们传统文化的英语翻译存在纰漏之处,茶文化的英语翻译不是过于浅显就是太过晦涩,不得当的茶文化英语翻译增加了外人对我们茶文化的认知负担,也阻碍了茶文化的对外交流。

1英语翻译的特点与原则

翻译是一种信息转换与传播行为,其是在一定语言规则的指导下,将一种语言信息转变为另一种语言信息。通常来说,翻译的内容既有语言、文字还有图形与符号。但是,我们一般所指的翻译主要包括语言和文字。英语翻译是我们日常所见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语种翻译,毕竟英语是世界最主要的通用语言,任何文化的对外输出,必须首先要以英语的形式翻译出来,否则难以走出国门步入国际市场。例如,我国的文学作品在参加诺贝尔文学奖的角逐时,必须要先将其翻译成英文,以供评委们所阅读探讨,如若直接以中文的形式参赛极有可能会夭折。莫言的《蛙》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不仅是因为其作品本身的出色,更主要的是其作品的英语翻译也非常出彩,原汁原味的地道化英语翻译使得《蛙》中的文化思想与历史感情才能为评委们所感知,其作品的价值意义也才会愈发鲜明。所以,英语翻译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对外交流的主要窗口,其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具有不言而喻的推动作用。

1.1英语翻译的特点

英语翻译是语言翻译的一种,其是语言转换的工具。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英语翻译策略体系也愈发完善,并且已经显现出了其独有的文化特色。英语是信息表达的媒介,是文化的语言载体。但是,英语翻译却作为英语语言体系中的一支,其必须具备语法规范,结构严谨的特征。毕竟英语翻译是不同物质文化交流的纽带,其自产生之初就被打上了严谨规范的烙印,尤其是文学作品的英语翻译必须严格按照语法规则,对句子的结构进行剖析,熟练运用英语的句型表达习惯,对不同的语言文字进行精炼化表述,从而确保原文的本真性。其次,英语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将一种语言文字转换为另一种大家所知悉的语言文字,其根本目标是为了使不同语用环境下的人理解原文的意思,所以英语翻译又必须简洁明了,翻译过程中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长句。另外,英语翻译一般会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不仅只局限于文化、生活,同时也会涉足经济、科技以及艺术等领域,所以不同范畴的英语翻译必须要表现出高素质的专业性。

1.2英语翻译的原则

翻译的原则可以用严复的“信”、“雅”、“达”来概述,而这一标准也成为了英语翻译最基本的准则。所谓“信”是指英语翻译必须以忠实原文为基础,力求地道准确,使英语翻译与原文内容保持一致,即所谓的信息等值。而且,在专业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必须严格按照原文的意思进行审慎翻译,用专业化的词语表达相关概念,不得随意曲解原文。而“雅”则是指译者在进行英语翻译时应当善于运用文字对原文的不同意思进行修饰性表达,以增加译文的文字魅力与艺术感染力。“达”是英语翻译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其主要是指将原文以通俗易懂的形式翻译出来,避免文理不通结构混乱,使读者能通过简洁的文字了解原文的意思。同时,英语翻译也应该以规范统一为指导,不仅用词规范而且语义表达也应该更加规范,在特定词语的翻译中,译者应该保持其原有概念的统一性,不能以模棱两可的文字对其进行抽象化翻译。所以,译者在进行英语翻译时,应该秉持专业化的翻译原则,认真对待每一英语翻译工作,正确地运用专业术语、缩略词以及专业新词。

2英语翻译在对外茶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分析

2.1促进传统茶文化的传播

茶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形成了灿烂多姿的文化内涵,不仅融合了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的思想精粹,而且也囊括了民间艺术的精髓。所以,茶文化一直被视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其包罗万象的博大情怀以及深沉隽永的文化内蕴与顺其自然的豪迈气概也在不经意间渗入了我们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时至今日,虽然国人越来越喜欢饮茶,但是其对于茶文化的认知却依然处于极为浅薄的阶段,甚少有人能准确地对茶文化精神进行准确解读,大部分人都只是将茶作为一种日常饮品,极少会深入探析其背后所蕴含的茶文化意蕴,而外国人对于我们茶文化的认知程度也就可见一斑了。而英语翻译与茶文化相结合,那么意味着茶文化将会以英语的形式被世人所知晓,尤其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将能更加全面地了解我们中国茶文化,知晓我们茶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另外,在茶文化的对外传播过程中,我们国人为了适应文化发展的潮流,也会自觉学习茶文化。例如,孔子作为我们儒家的创始人,其在韩国备受追捧,并且韩国准备将其申遗,激发了我们中国大众对于传统儒家文化的探究之情,逐渐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国学热的浪潮。所以,茶文化英语翻译也将会在无形中促发我们国人以主动积极的姿态投入到茶文化的学习中。

2.2推动全球茶文化的融合

我国作为茶文化的发祥地,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发展历史。自唐朝陆羽的《茶经》问世以后,标志着我们中华茶文化的正式形成。《茶经》详细地介绍了茶叶的种植、采摘以及引用方式与茶具的选择等内容,而我国的茶文化也在文化传播中向四周扩散,东传至日本与韩国,西传到中亚以及印度等地。而后,在历史的演变中,各国结合自己的本土文化特色,在我们中华茶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本土民族化因子,渐而构建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茶文化体系。而在世界茶文化的融合大潮中,语言翻译是必不可少的。英语翻译的作用就开始凸显了,不同语言形式的茶文化通过英语翻译表述后将会更加全面,而茶学专家也凭借专业的茶文化英语翻译知悉了世界各地的茶文化后,预测世界茶文化的发展趋势,然后根据大众对于茶文化的不同反应,对本土茶文化内容进行创新性改造,从而实现不同茶文化的融合性发展,使其能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占据一席之地。

3英语翻译在对外茶文化交流中的具体翻译策略

3.1以英语翻译原则为导向,构建完善的茶文化英语翻译体系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较量,不仅表现为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而且也会在文化的交流中体现出来。严格说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展现为综合实力的角逐。所以,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的象征标志,其对于一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具有难以言表的推动作用,文化输出也成为了国际竞争一种新方式。所以,我国的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应该切实利用英语翻译的原则,率先建立完善的茶文化英语翻译体系,以扫除茶文化对外传播中语言不通的障碍。首先,译者应该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运用规范化的英语术语,对茶文化专有名词进行转化表达,不能为了追求英语翻译的文采性,而任意曲解传统茶文化的意思。而后,译者在进行茶文化的英语翻译时也应当尽量使用翻译国的本土特色语言对茶文化内容进行地道化阐述,尤其是对于不能直译的茶文化知识,可以采取多元化的翻译原则,对其进行真实化反映。例如,在翻译我国茶文化中的茶道精神的核心内涵时,对于其“和”、“美”、“廉”、“敬”要义的阐释时,可以选择相应的英语单词对其进行转述,而后利用英语俚语阐析其具体的文化内涵。

3.2透过跨文化视阈,综合运用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翻译手法

翻译是不同语言文化沟通的桥梁,其是我们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的主要手段。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员大多是深谙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共通性的,其不仅熟知本国的文化内涵,也通晓翻译国的文化特征。所以,翻译人员在进行文化翻译时,其必须要以跨文化交际为切入点,对不同语言进行转化阐述。茶文化的英语翻译亦是如此,译者不可能跨越东西方文化的鸿沟对我们传统茶文化进行单一地异化直译或者简单的归化意译,其必须综合应用归化与异化翻译的手法。一方面,译者可以根据英语翻译的手法,结合中国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运用音译、注释、直译以及意译的方式,在不改变原有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茶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翻译。另一方面,译者也应该充分意识到跨文化交际在英语翻译中的重要性,挖掘我们本土茶文化的深厚内涵后,采取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翻译手法对茶文化进行相得益彰的翻译,使茶文化英语以翻译国人民更容易理解与认可的方式展现出来,进而推动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段津.沟通的艺术———中国外交官谈与英语国家人士交流经验翻译在沟通中的作用(二)[J].英语沙龙:高中,2005(4):36.

[2]任凤梅.汉英公共标示语的语用功能及其翻译策略———兼论河南省旅游城市双语标示语建设[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35-137

[3]宋兴岐.关于商务英语翻译中跨文化交际及文化信息等值的研究与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10):65-67.

[4]张昕,刘芳.中国英语在翻译中的体现和作用[J].北方文学旬刊,2010(6):92-93.

简述茶文化的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模糊数学;市场营销;决策应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国家对于第一产业的大力支持,茶叶产业的发展得到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茶叶的市场营销成为了广泛关注的焦点。茶叶市场的开放和搞活以后,茶叶消费者的购买茶叶的欲望和行为都对茶叶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通过市场营销的决策分析,能够有效进行茶叶的市场营销,当然,此时的市场营销决策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在茶叶企业和产业的生产营销过程中,有很多消费行为(消费动机、消费偏好、消费习惯、消费心理)是人基于对事物和属性的认识和判断进行评价的,因而无法进行准确估量,采用传统的数学方法已经不适用当前的市场营销环境了,而通过采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将固有的形成定量分析向定性分析方向发展,更好地做好茶叶市场营销工作。

1模糊数学的概念和定义

在传统的数学方法中,体现的是严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严密性是指在数学方法的研究中对事物的属性进行准确严格的判断,在数学中,比如说像“大于”这个概念,只能是两个事物数量进行比较的过程,4大于3,这是准确的大于概念的表达,但是如果是“不小于”的概念的话,就包括了等于和大于,4不小于4,或者4不小于3这两种阐述都是对数学逻辑性的严密判断,是不存在“牛角尖”的,毫无争议的。但是在现实中的很多事物中,尽管人们对其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属性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但是这种了解和认识对有局限性的,是非常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在数学研究方法中就称之为模糊性。模糊性数学概念的提出和发展是基于1965年美国著名数学家查德的模糊集合概念理论的提出作为标志的,主要体现在对于事物属性和描述上的定性分析。比如说以“长得肥胖的人”进行概念阐述就非常具有不确定性,有的人认为超过了70kg就算肥胖了,有的人认为超过80kg才算肥胖,但是如果对于身高达到2米的运动员来说,80kg显然只能算是“营养不良”了,这种准确的以定量分析评价标准显然是不行的。又比如说“,有钱人”,多少钱才算有钱,1亿是有钱人,100万也是有钱人,但是在贫困山区或者在数十年前1万甚至1千都算是有钱人了,在不同的社会环境或生活环境,对于“有钱人”的概念的理解都会有差异。这种概念和逻辑如果在传统意义上进行数学定量分析,那么显然无法准确判断,而这种属性对于人的思维来说,要判断起来并非是难事,对于肥胖、有钱人等概念都会有清楚地判断,因而这种模糊性是具有规律性质的。当前,模糊性数学在很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多人可能会对于模糊数学的理解是将数学问题模糊化,肯定就是不合逻辑、漏洞百出的,其实不然,模糊数学的研究并没有因为对研究对象属性的模糊而致使模糊数学本身变得“模糊不清”,它是在打破传统数学研究的禁锢的时候依然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数学分支。

2模糊数学在茶叶市场营销决策中的现状

随着茶叶市场打破了过去茶叶市场的计划性之后,茶叶主体地位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在茶叶市场中茶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对于茶叶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做好茶叶的生产营销工作,茶叶企业需要对茶叶市场营销工作有更为全面和准确的了解和判断,作出更有利的决策。而当前,很多茶叶生产营销企业一般都设在离茶叶种植园或者茶叶加工基地,而通常这些茶叶生产的地方离山区较近,这些茶叶企业领导或者负责人很多都来自于当地,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不是很了解,可能只是单纯地对茶叶市场有一个略微的了解之后凭借着经验对茶叶如何进行市场营销进行决策,这种市场营销决策往往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因而对于市场营销决策的提出和执行都较为落后,更别说使用模糊数学对茶叶市场的营销状况进行专业营销分析。受制于茶叶企业的地理位置和领导负责人的知识限制,模糊数学在当前茶叶市场营销的决策中应用还不够广泛。

3模糊数学在茶叶市场营销决策中的方法步骤

第一、初步分析调查。对于茶叶市场中,要了解和分析目标市场中茶叶消费者的茶叶购买消费特点,对于茶叶消费者所饮用的茶叶的种类是白茶、花茶、绿茶、红茶、全发酵茶、半发酵茶、不发酵茶,饮用茶叶的品牌是铁观音、龙井、大红袍、普洱、乌龙茶,饮用茶叶的包装是袋装的、罐装的、散称的等等,还有茶叶生产加工的饮料的基本情况并将数据予以记录,对茶叶消费者的茶叶消费倾向进行确定,以便于后面工作的开展。第二、正式分析调查。在确定茶叶目标市场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收集目标市场消费者的茶叶消费资料了。对于消费者茶叶消费习惯可以有通过问卷调查法、街头采访、实地走访、网络调查等方式对消费者的茶叶消费进行了解,对于问卷调查要注意包含有消费者平常爱不爱喝茶、喝的是何种茶叶、对于茶叶的价格要求、茶叶的口味质量用选择题的方式进行确定以便于消费者选择,对于采访、调查的方式要注意采访数量与采访范围,要尽可能多地包含人群种类、地区分布、年龄大小,对于实地走访要尽可能地挖掘消费者的真实消费诉求,并注意在数据采集的时候使用抽样、随机、分层等方式相结合。第三、分析和研究调查结果。对于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模糊统计。在收集到的信息处理过程中,肯定存在有很多的现象和数据记录又模糊性,比如说喜欢龙井茶的人群可能在收集资料的过程当中,采访的人数没有达到,很多可能喜欢龙井茶的消费者没有被采访到,这样记录反映的龙井茶的消费行为习惯可能就有失偏颇,得到的结果就需要进行定性的结果分析处理,这样以信息性质进行模糊数学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处理才能更科学有依据。第四、市场营销决策。在茶叶市场营销的结果分析处理完成之后,通过模糊数学的定性分析法了解到在某一地区的茶叶消费者可能存在偏爱某一种或者几种茶叶的情况,茶叶生产企业就会明白在具体某地区所重点生产的某一种或几种茶叶进行重点营销推广,加大在市场上的投放量和占有率。比如说A地区茶叶消费者爱喝茶,大部分都有喝绿茶的饮茶习惯或者说饮茶趋势,茶叶企业就应该及时作出判断,扩大A地区的茶叶市场的绿茶市场占有率;又比如,M地区的茶叶消费者对于茶叶的包装比较喜欢瓷器罐装的,M地区当地群众都比较喜欢瓷器,因此对于茶叶的包装比较喜欢用瓷器罐装,茶叶生产企业就要注意茶叶的销售包装,以瓷器的精美衬托出茶叶销售的质量,达到理想的茶业营销效果。

4模糊数学在茶叶市场营销决策的应用前景

模糊数学在我国茶叶研究应用领域中始于80年代,迄今也只有30年,可以这样说,我国的茶叶市场营销对于模糊数学的应用还不够,具体处理操作过程还有待完善。尽管起步较晚,但是无论是社会茶叶专家、茶叶生产营销企业、茶业市场都看到了模糊数学在茶叶市场营销决策中的应用前景。随着我国茶叶学科在很多高等院校逐步开设专业课程,以及茶叶学科加大与其他学科的开展合作交流,模糊数学模型的日渐完善将会有助于其在茶叶市场营销决策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第一、对于茶叶生产的品种。在茶叶的市场营销中,茶叶的品质和质量是其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条件,只有茶叶的口味、茶叶冲泡后形成的颜色、香味、茶叶的醇度都有很高的质量的时候,才会吸引更多的茶叶消费者。因此对于茶叶的品种和质量要求至关重要。当前我国茶叶生产品种繁多,质量参差不齐,依靠肉眼和经验进行识别难度较大,此时,通过将茶叶所有的技术参数通过计算机应用模糊数学模式板块进行远距离匹配,就可以将茶叶品种的主要信息存贮在计算机中,从而使其他未知名的或者难以判断的茶叶信息,输入计算机中进行模糊识别达到甄别茶叶品质的效果。第二、对于茶叶的性能。茶叶消费者对于茶叶消费考虑的另外一层要素就是茶叶的性能,包括茶叶的经济性能(价格因素)、人体吸收性能、安全性能等,因而对于茶叶的性能通过模糊数学模型建立总体性能评价模式,运用计算指标权重和其他各项指标隶属的函数,而后对指标价值进行量化,比如说茶叶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建立总体上的性能评价评价函数模型,这样根据这种评价模型可以对茶叶的总体性能进行优劣评估,为以后茶叶的市场营销进行更好的指导和建议。

5结语

茶叶市场新营销逐步进入到一个更为高级、要求更多的状态,因此,要注重对茶叶市场营销的应用模式进行创新,模糊数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创新方向,通过加大模糊数学和市场营销融合,使得茶叶市场销售决策能够有更加美好的前景。

作者:张琳 单位:四川现代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黄斌,曾宪唐.模糊数学在茶叶市场营销决策中的应用———我院茶叶教师消费市场调查研究[J].茶叶科学简报,1990,02:7-9-47.

[2]孙威江,周振煌.茶业研究中模糊数学应用的现状与前景[J].茶叶,1992,03:17-19.

简述茶文化的概念范文第5篇

这里谈到的简单与不简单或许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保持简单的心,走不简单的路”――诗人用简单的话将这组概念间的关系概括得颇不简单。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惊呼两万五千里长征是前所未有的神话,而远涉中国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则把两万五千里长征称为“东方魔力”,这正是不简单的壮举。然而,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永远保持着一颗简单的心,这就是救国救民,振兴中华。于是,他们凭借简单的心赢得了不简单的胜利,如果你看过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连续剧《长征》,你就会深深地感受到,在风雨征程中,人类心灵的简单与不简单。

茶是简单的,它不比咖啡浓郁,不及美酒醇厚,但淡淡悠悠中凝着惬意的清香,展现着清雅而朴实的魅力;盐是简单的,它不比糖精甜蜜,不及味精鲜美,但咸咸涩涩中藏着生命的要素,表达着沉实而静谧的憧憬。

简单是净化,只有肮脏的东西,才需要泡沫的虚构和油彩的掩饰;简单也是一种从容和富足,只有贪得无厌、利欲熏心的人,才故意把事情复杂化;简单还是一种高贵,只有小人,才会装腔作势、故弄玄虚。简单是一种回归,一种返璞归真的人性还原。故造的复杂失去之时,往往就是人的本真恢复之日。

现如今,真诚是简单的,只有虚伪者才难以接受;为他人付出也简单,只有自私者才会在应该勇于担当时退缩;人生哲理简单,只有庸人才无法参悟。

糊涂的人一生浑浑噩噩,最后是枯燥无味。如果这就是简单,那它太寒碜了,我们希望他下辈子变得不简单。机关算尽的人一生经营,过分聪明,钻不尽的空子,防不尽的陷阱,如果这就是不简单,那他活得太累了。对这种人,我要大喝一声:“下辈子变得简单些!”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同时有着简单和不简单,问题是我们该追求什么样的简单和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