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范文第1篇

方法一、迁移运用,答好中低档题

中低档题是指考查的内容相对基础、简单的非选择题,考查的内容涉及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实验技能等多方面的知识,遍布各个模块,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和对原理、规律的应用能力。

解答好此类题的关键是在学生夯实基础和熟练识记生物专业术语和结论性语句的基础上,作答时充分理解题干所表达的相关信息,并快速的分析、判断和迁移,确定试题考查的主要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相关知识点,最后做出规范完整的解答。

在作答基础再现题时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1.概念上宜“小”不宜“大”

生物学概念很多,容易引起概念的混淆,导致张冠李戴,甚至把大概念当做小概念用。在用概念性术语回答生物学问题时,适合小概念的不宜用大概念。如回答叶绿体的功能时,不宜答进行新陈代谢。

2.结构上宜“细”不宜“粗”

生物体的结构有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细胞结构又可分为 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在答一些生理反应得位点、代谢场所、分泌部位、物质存在的具体结构时都必须具体到更细微的结构。如答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时,应答叶绿体基质,而不能答叶绿体或叶肉细胞等 。

3.功能上宜“多”不宜“少”

生物体的某种结构或某种组成物质往往有多种功能,但这些功能往往又分述在不同章节中,这就要求我们对此加以归纳和总结,在陈述这些结构和物质的功能时,要力求全面和完善。如下丘脑的主要功能:分泌―分泌抗利尿激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调节―体温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传导―下丘脑可将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所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引起相应效应。

方法二、全面分析,突破综合题

图像综合题的解答主要体现在“细”上。一是细读题干,读懂题目给予的文字说明以及相关提示,特别要注意题干中限制条件、隐含条件和干扰因素。二是细看图形的名称、相似结构、过程含义以及图示说明等,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转换、迁移、拓展。三是细看多个图像间的联系,注意分析一个大题中若干图解能否形成相互补充说明或提示,谨防解题时因视野狭隘而顾此失彼,最终导致思维偏差或知识遗漏。四是细看设问,从设问着手,结合题干的文字说明以及图形中获得的信息,把知识进行衔接、综合,通过分析判断,使问题得到解决。

复习时要加强题型训练,尤其要强化解答简答题、图表资料信息题和实验探究题的训练,这样才能有效地突破解题瓶颈,达到培养能力、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

方法三、提炼信息,巧答信息题

这类试题的解题技巧:遵循“阅读情境材料理解、筛选信息前后联系、思维整合,确定概念原理练习材料组织答案”的解题思路。针对此类试题,没有必要专门去复习相关的生物学新成果及材料提供的信息,只要求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牢牢把握生物现象的一般规律、原理和特征。阅读材料时要充分联系教材,答题时力求规范,尽可能用教材中的结论性语言、原理、生物学专业术语等规范作答。

方法四、明确目的,准答实验题

实验题常常考查实验的原理、步骤、结果和结论等相关问题,所以能够全面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迁移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实验题是高考生物试题中的重点,所占分值较大,因此,“得实验者得高分”是不争的事实。

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范文第2篇

关键词:概念设计;建筑结构设计;促进;实施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also w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strengthen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research, become the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building quality. The conceptual design as the main ways of building design innovation, in building structural design of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 design, construction of conceptual design 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are analyzed. In this study, so a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structure design, to provide the theory reference.

Keywords: concept design;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Promote; implementation

中图分类号: TU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建筑事业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建筑结构设计的方法越来越多,概念设计作为创新设计的重要形式,其优点越来越多的体现出来,被更多的建筑结构设计师所发现和采纳,并成为当前至今后一段时间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思想。所以,加强对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内涵

1.1概念设计的内容分析

概念设计指的是在建筑结构设计的开始阶段,建筑设计工程师按照已有的建筑设计理论,并根据工程的施工经验,从宏观的思维出发,对建筑结构设计的策略做概念性的评价与选择。设计师通过将整个建筑结构的系统布局做必要的抗震保护,以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所得到的方案一般概念清晰,定位准确,便于进行手算,有效的避免后期设计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繁琐的计算,提高建筑设计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同时,概念设计也是进行计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可靠性判断的主要依据。

1.2概念设计的基本步骤的分析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概念设计是在建筑设计师不断满意的过程中实现的,概念设计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下面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分析阶段,即对设计问题做全面理解的过程。分析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设计系统信息的模糊性,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手中掌握的数据是不全面的,可供设计师使用的陈述同样需要进行陈述和充实。

第二个步骤:综合阶段,即实现解决方案的一个过程。在这一步骤实施的过程中,设计师通过使用各种专业知识,按照所积累的工程经验,将建筑设计的大体思路,借助于图纸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设计师的灵感和专业思维发挥主导作用,以实现建筑结构设计图纸的表达和产生。

第三个步骤:评估阶段,即对设计出的方案做有效判断和选择的过程。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循环的过程,该循环过程会持续到双方对方案满意为止。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作出评估的时候,会通过各种功能模型、计算手段等对比各个方案的优势,以更好的获得建筑施工的经济性和建筑施工技术的可行性。

2概念设计的重要意义分析

概念设计师体现建筑设计师先进设计思想的关键,一个优秀的建筑结构设计师能够通过运用特定空间中的系统概念,来进行建筑结构总体方案的有效设计,并将建筑设计的目的有意识的同建筑构件与整体结构的关系进行巧妙的处理。一般情况下,优秀的建筑结构设计师其概念设计的创新是有效的,随着他们对建筑概念设计的研究,其设计的成果会越来越鲜明,设计的创新度也越来越高。当前在分工细化的市场环境下,大部分结构设计师更多的是依赖于各种建筑设计的规范、建筑结构设计手册、电脑程序等进行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了有效的创新。在计算机一体化应用的今天,设计师往往不能够及时的发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些不合理的内容。随着设计师年龄的不断增长,使得他们已有的建筑设计概念逐渐模糊甚至遗忘,影响了建筑设计成果的创新。注重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意义,还因为当前的建筑结构设计的理论同计算机理论之间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例如在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时候,内力的计算是在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基础上的,而建筑结构的截面设计却是在塑性理论的极限条件下进行设计的一种方法,这个矛盾的存在使得计算的结构,同建筑结构的实际手里状态有着很大的差异,为了对这种计算理论缺陷作出补偿,尤其需要建筑结构设计师优秀的概念设计措施来改正这些缺陷。

3概念设计的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协同工作概念,指的是要求整个建筑结构内部的每个构件,实现相互间的配合,共同支撑建筑结构质量,协同工作及要求建筑结构构件,能够有效的承载极限状态的受力,同时当受力达到极限状态的时候,还需要各个构件能够实现共同的耐久寿命。建筑结构的协同工作主要表现为:建筑基础同建筑上部结构的关系方面,一定要将建筑的基础同建筑的上部结构看成是一个系统,不能将这两部分分开来进行处理。比如,对于砖混结构的建筑物,一定要通过圈梁与构造柱,把建筑的上部结构同建筑基础连接到一起,而不能够单独依靠建筑基础的刚度来抵抗各种不均匀的沉降。

另外,当结构受力的时候,建筑结构中的各个构件能够保证较高的应力值。在进行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最大程度上避免短柱,这样能够保证同层的柱子在同一个水平位移的时候,能够同时发挥最大的承载力,但是因为建筑物高度和建筑楼层的增加,各种竖向的巨大荷载以及水平方向的荷载,使得建筑物底层柱截面不断的增大,因此使得高层建筑的产生了很多的短柱,为了更好的避免出现这些问题,针对较大截面的柱子,可以将柱截面进行开竖槽,将矩形柱变成田形柱,以更好的增大长细比例,避免短柱的产生。针对梁跨高比例的限制,大部分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其实同长短柱混杂的结果是相同的,长短梁位于相同的框架中,是不利于建筑物稳定性的。同时因为梁的剪力增加,会导致支撑柱的周丽产生大幅度的增加,这一设计原则违背了协同工作的目的,并提高了建筑结构的工程造价。

进行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抵抗水平力的作用,避免扭转的产生,为了实现抵抗水平力的功能,要尽量将平面上两个正交方向的尺寸接近,为的是更好的保证这个方向上的惯性矩实现相等,以避免因为一个方向强度储备过大,使得另一个方向较弱。所以,抗侧力结构最好设置在四周,以更好的提升系统的抗侧刚度,增大抗扭惯性矩。与此同时,要增加梁或者楼层的刚度,提高柱能承担更大的整体弯矩,即提高转换层的效果。有效防止扭转,是由于在扭转产生的时候,各个柱子的节点水平位移不等,距离扭转中心较远的角柱所受的剪力大,而中间柱子受的剪力小,产生的破坏从外到里。为了避免扭转的产生,抗侧力结构要进行对称步骤,最好设置在结构的两端,靠着四周进行设计,以有效的提升抗扭惯性矩。

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条件下,人们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科学先进的建筑计算理论,强化建筑设计的计算机使用效果,提高新型环保建筑材料的实用,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概念设计作为建筑结构设计创新的主要途径,是充分发挥设计师创新思维,提升建筑结构设计效果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许燕禄. 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05,(02) .

[2] 邓影,李秀辉. 虚拟现实技术与建筑结构概念、优化设计[J]. 建筑设计管理, 2007,(02) .

[3] 范俊梅.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分析[J]. 山西建筑, 2009,(15) .

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知识建构;V-map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9-0056-03

【作者简介】周开军,安徽省淮北市西园中学(安徽淮北,235000)副校长,高级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

一、传统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中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化学中的各种定律和学说源于实验,又为实验所检验。因而,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纵观世界各国化学教学改革的趋势,化学实验教学已从过去的讲授示范活动,逐步发展成为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核心活动。在我国,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之后,各种有关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探究式、趣味性实验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1]大家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可见一斑。

然而,通过对近几年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活动的研究,笔者发现在化学实验教学设计和学生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实验投入的时间、人力、物力和学生学习的成效,往往不相称。首先,在实验前的预习中,由于学生的预习情况各有不同,对实验操作的理解也会有所差异,因而会导致学生对实验目的理解的不确定性。其次,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实验的目的不明确,往往大部分时间花在观察实验现象本身上,以求得到“标准”的实验结果,却很少去关注现象背后的概念、原理或理论。笔者曾在一次调研活动中,在实验结束后立刻开始随堂测试,发现不少学生只记得有哪些实验步骤,对实验步骤的前因后果以及实验步骤里面隐含的道理并不知晓。

总之,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有两条,一是学生无法清晰掌握做实验的目标;另一个原因是做实验前后,没有好的教学策略,以致学生无法将实验操作的经验和相关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针对实验教学中遇到的这些问题,笔者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Novak博士和Gowin博士提出的V-map(V图)法[2,3]引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V-map法详述

Novak与Gowin的V图法是围绕所关注的问题去观察相关的事件或对象,思考相关的概念、理论及原则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可用于协助学生分辨科学实验工作的本质及目的,并获取相关知识,明晰知识如何被建构及运用。图1所示的是一个典型的V图,它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位于V图顶端的,亦是V图核心的“聚焦的问题”;位于V图左边的,对某一事件或物件的“概念性”描述模块,包括相关理论、原理和概念等内容;位于V图右边的对应的“方法性”相关模块,包含记录(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转换(提取实验结果)和命题(提炼实验结论)等活动;这两个模块中间以“V”型顺次连接,并在V图的底端总结左右模块的相互关系。

V图法是相当具有启发性的工具,简单、易操作,很适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究活动。在进行实验前,让学生首先阅读分析教材的内容,了解以下五个基本问题。

1.本实验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事实上,这就是V图里的“聚焦的问题”部分,它不但是整个V图的核心,亦是整个化学实验围绕的焦点。在开展化学实验之前,每一名学生必须要明白本实验需要聚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笔者在开展V图实验教学的早期会先指定实验所“聚焦的问题”给学生,再引导学生完成其他V图部分。一般在开展2~3次V图实验教学后,学生即能掌握要领,根据教材内容自主提取实验所“聚焦的问题”。

2.本实验所依据的主要概念、理论及原理有哪些?

这一基本问题对应的是V图左侧的“概念性”描述模块。我们会要求学生依据本实验“聚焦的问题”尽可能多地提供与此相关的各类概念、理论及原理。这些内容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根据已有知识,提炼出多个关键词。每一个关键词的提取都对应着学生对本实验“聚焦的问题”的某一个角度的理解,有助于其知识网络的形成。而通过小组讨论并自主提炼的学习形式,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深度。

3.本实验的探究活动如何进行?(即程序性的步骤)

这一基本问题对应V图右侧“方法性”模块中的“记录”部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基于实验聚焦的问题以及我们所知的概念性理论知识,我们需要设计怎样的实验步骤来验证或回答问题?需不需要对照实验?实验进行中需要记录哪些内容?通过对本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得以明晰化学实验的程序性步骤,以及实际实验进行中需要观察的主要实验现象和记录的主要实验数据,并在实验中将实验的主要步骤和实验结果记录到V图的右下角。

4.本实验涉及哪些主要的科学知识?

这一基本问题对应V图右侧“方法性”模块中的“转换”部分。学生通过实验的开展和实验现象与数据的记录,采用科学数据图的形式对结果进行分析。在开展实验前,教师需适当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科学知识的准备,尤其是图表等记录形式的设计等知识。

5.本实验涉及哪些有价值的命题或判断?

这一基本问题对应V图右侧“方法性”模块中的“命题”部分和V图中央的“相互关系”部分。其中,“命题”部分是对实验结果的提炼和总结,学生需要思考:这些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反映了什么题?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概念性”模块和“方法性”模块的相互关系,回答实验“聚焦的问题”。

通过以上五个基本问题的回答,教师可以很容易地引导学生构建V图,在实验进行时记录实验现象,转换提取实验结果,进而提出命题,并与理论相互比对及验证。下图所示的是“盐浓度对沸点的影响”实验中一名学生建立的V图的示意图。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到,V图法在实验教学中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同时又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引导学生构建V图,可加强学生在实验操作前对整个实验的理解,明晰实验目的。此外,V图的构建均由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提高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探究兴趣;通过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形象记忆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对实验进行时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背景理论、实验步骤和所欲观察的现象等,作全盘性的掌握。对化学教师而言,通过对学生构建的V图的审阅,既可加强其对学生实验预习、学习情况的了解,从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所针对,查缺补漏;也有助于教师在化学教学中的教学反思,改善实验教学。

总之,使用V图法既可有效加强学生对实验概念的记忆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又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实验教学的开展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辉祥.中等化学教育类专业期刊的文献统计分析[J].化学教育,2009(08).

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分析;模仿;联动;建筑设计教学方法

二年级建筑设计教学是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关键环节,学生在此阶段将逐渐建立起有关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学习方法,迈出建筑设计学习的第一步。然而,从认识与理解建筑设计过程中的诸多基本要素,到融会贯通所有的抽象概念形成完整系统的设计思路与方法,一直是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的难点。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建筑规模或建筑空间组合的复杂程度来安排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要点在课程教学中较为孤立和零散,其教学的缺点和弊端是难以有针对性、系统性地掌控学生从概念认知到方法运用之间的学习过程,更难以使学生形成严谨的设计思维和方法。因此,二年级建筑设计教学的突破点应当是在学生概念认知与技能运用之间寻找并建立一条有效路径,从而使学生有效掌握基础的设计技能,及常规的设计方法与步骤。

一、关于联动的教学方法

所谓的“联动”,是指将抽象的概念认知与设计方法的认知,在学生的课程设计中通过大师作品进行分析、提炼、总结,并在第二次设计作业中对其进行有条件限制下的模仿重现,实现抽象认知与设计技能之间的联动,从而使相关知识要点的学习得倒深化。针对二年级的概念认知与技能运用,主要设立三个教学目标:(1)通过大师作品分析,来认知建筑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在学图示分析的过程中认知、理解相关建筑理念。(2)通过小型住宅设计,将前阶段的抽象认知转化为设计手法的认知。(3)联动:前后两次课程设计,在教学步骤、教学要点、教学环节上保持对应互动关系。

二、分析与模仿联动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

1.二年级第一学期两次设计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环节安排对照(见表1)2.两次设计课程教学要点与教学环节的联动(1)教学步骤上的联动在每次课程设计的教学中,都将教学环节分为四个阶段。前后两次课程设计的每一个阶段都相互对应,其教学目的存在着严谨的逻辑关系。例如:在第一次课程设计的第一阶段,资料查阅与收集整理的训练,即是为第二次作业自主查阅小住宅案例打基础,第二次作业又通过环境调查报告增加了资料收集训练的难度。(2)教学要点之间的联动在大师作品分析中,通过分析大师作品的设计思想、设计手法、建筑语言表达方式等来建立有关建筑设计的感性经验,这一过程学生可能是在一种半疑惑的状态中完成的,尤其是关于作品中空间设计手法的表达,学生很难有深入的体会。在第二次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利用自己在第一次作业中总结的结论,探索其应用在第二次设计中的可能性,也即是一种有条件的模仿。这种教学要点上的联动,促使学生回过头再来体会大师的设计手法与理念,并且从运用的角度理解一种设计表达的真实含义,在抽象理解和实际使用方面建立起有效的联动。(3)理论课与教学环节的联动在前后两次课程教学中,理论内容要求容短小精干,浅显易懂,由二年级组老师自选题目轮流完成讲授。理论课的安排要求和设计课的教学过程保持同步,并和每一阶段的教学环节联动。例如:在第一次查阅资料阶段,即配置有关查阅资料技巧的理论讲授;在第三阶段,一草、二草设计探索阶段,即配置建筑形式、手法和空间操作的理论讲授。

三、教学效果的总结和反思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探索,联动式的教学方法得倒了学生们的肯定,但与此同时也能观察到一些问题,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和改进。例如,大师作品分析案例的选取必须适合二年级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本次大师分析的个别案例选择有失妥当,像西泽立卫的森山邸住宅,其设计手法较为特殊,空间形式较为单一,学生难以深刻理解作者的设计意图,在之后的独立住宅设计中又难以模仿设计者的设计手法。又如中途更换掉的案例分析——密斯的柏林国立美术馆,它属于博览类公共建筑,其设计手法和案例分析过程很难被小住宅设计借鉴。大师作品分析模型(图1~图3)筑的改建和扩建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博览会结构设计与选型、新老建筑之间的衔接以及地基问题等都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案,为建筑的改建扩建提供了实践经验与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06SG524,钢管混凝土结构构造[S].

[2]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06SG517-1,轻型屋面三角形钢屋架[S].

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 结构设计; 质量; 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

结构设计的具体程序是需要严格遵守的。建筑物的设计工作实际上存在诸多分支,这些分支具体涵盖了结构设计、电气设计、建筑设计、暖气通风设计、给排水设计等。每个分支的具体设计过程都必须围绕四个根本目标: 审美要求、功能要求、环保要求以及经济要求。建筑的结构是建筑物发挥其使用功能的基本条件,因而,结构设计也是建筑物设计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结构设计细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设计结构方案、结构分析、设计构件、绘制施工图纸。建筑结构的类型这一概念相对而言范围广、内容丰富。根据不同建筑物在具体功能要求上的差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产生了诸多结构类型与结构的分类方法。从建筑物具体用途的角度,可以划分为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如果依据建筑物的层数来分类,则可以分为超高层、高层、多层、单层建筑。建筑物使用的结构材料是有所区别的,从结构类型的角度来分类,大体上有: 混合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此外,建筑物的结构构件组成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区别,从这个角度,可以划分为框筒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筒中筒结构、筒体结构、框剪结构、束筒结构等。由此可见,建筑结构类型的划分方法颇多,内容也相对复杂。而建筑结构设计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名词: 概念设计。概念设计的具体含义指的是通过清晰、明确的概念结构,在不进行数值计算的情况下,根据分系统与整体结构系统间的结构破坏机理、力学关系、实验现象、震害以及工程经验所获得的原始设计思想与基本设计原则,对结构的计算结果做出合理、准确的分析,同时将计算假设与结构的实际受力状况间的差异也考虑在内,对结构或构造进行设计,尽可能保证建筑物的受力更安全、更合理、更协调。

二、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在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结构设计步骤通常可以划分为三步: 前期选择方案阶段,中期结构计算阶段以及后期制绘施工图阶段。结构设计与分析的首要步骤就是概念设计,以上三个步骤均与科学的概念指导不可分割。一名好的结构工程师在每个项目工程设计的初始阶段,也就是建筑设计方案确定阶段,先按照自身的经验和专业基础,在心里经历一段优化过程,应用概念设计手段,能够快速、合理地构思,比较,抉择每一个结构体系,并且协助建筑师扩展或者实现建筑行业所需要的空间形式,想要的使用,构筑和形象功能,且将其定为目标,同建筑师共同决定建筑的总体结构方案,此外,还要确定整体结构体系和分体结构体系最佳的受力方案。得出来的方案一般具有清晰的概念和正确的定性,从而避免了后期不必要的运算,经济可靠性能较好。另外,这种方法也可以作为判断计算机的内力分析所得到的数据可靠性的依据。作为结构设计的灵魂和核心,概念设计统领着整个结构设计过程,也显示了设计工程师的理论和设计水平。通过结构概念设计的运用,可以从全局上明确结构的各项性能,从而科学的判断计算分析得到的结果并进行合理的利用,确保了设计过程中工程师的主体地位。

三、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策略分析

建筑工程的一个特点就是受到地理因素的制约与影响,这个特点也导致设计过程中涉及的参数很可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简单举例有: 基本雪压、基本风压、场地土类别、地震烈度等铸锻参数的选取过程都要严格依照《全国基本雪压分布图》《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以及工程地质报告这三份材料进行敲定,又如墙体围护的主材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工程师则需要根据实际选用的主材确定墙体荷载。在开始设计之前,设计人员应当大量收集设计相关资料、深入研究设计规范,根据具体的工程类型、地域条件确定具体参数,这样的做法能够在加强计算结果可靠性的同时,避免参数不合理、参数错误造成的返工、浪费等现象。建模计算的前期处理是提高结构设计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对荷载的计算要保证准确有效,估计、推测等无依据的做法是需要每个工程师尽可能避免的。建模的过程要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来给定输入,楼梯洞口输入处的局部开洞处理,转换层构件与悬挑构件设计中活荷载的不利影响,飘窗部分的荷载分析等都是需要格外注意的步骤。在尚未了解各个参数具体含义的情况下,毫无依据的对参数进行盲目的修改是结构建模过程中的一个大忌。在调整参数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不同参数的具体适用范围,具体的某一项参数大多具有较为严格的适用性,砖混结构下准确的参数,很可能不适用于框架结构,多层结构下准确的参数,对高层结构的适用性也未必能够保证。对相关计算软件的应用也要注意这个问题。不同的计算理论是具有其特定的假设条件的,软件的编制默认状态下均符合这些特定条件,为了避免出现参数不匹配、不适用的问题,在使用软件前必须了解清楚这款软件的具体技术条件,即使是最熟悉的 PKPM 软件系列也不能忽略这个问题。缺乏对于软件技术条件的深刻理解,就无法合理、正确的应用软件进行实际设计。因过分信任计算机的计算结果,而忽视结构概念导致的严重错误,近年来在结构设计领域也屡见不鲜。相关领域工作者在必要的情况下要进行手算复核,而不是迷信软件的计算结果,这种情况对于带转换的构件设计工作最为重要。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建筑物计算分析的结果是为了确保在静力荷载以及自然灾害造成的动力荷载作用下具有较强的整体安全性。然而,仅仅依靠计算分析结果展开的设计,在实际生活中是很难避免荷载作用下建筑物局部开裂、破坏等现象的。针对不同的自然灾害,要进行专门的防护性设计。以地震为例,可以根据工程抗震等级的要求指标,按照设计规范中的具体要求,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采用必要的构造措施。特别是针对计算性相对比较弱的结构类型时,多数的设计都要求通过构造措施保证建筑的安全性。

四、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状况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的进度正在逐渐加快,尽管房价商场非常猛烈,房地产市场的交易量依然与日俱增,对广大人民百姓来说,购置住房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不少工薪阶层将大半生的劳动所得消耗在房产上。同时,我国的内陆地区地震频发,住房的质量不但与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还可能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直接影响到百姓的人身安全。建筑的结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设工程的安全可靠、美观实用、施工难度、工程造价等诸多品质,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自古以来,都是结构工程师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同时,项目的特殊要求、施工环境的变化以及结构设计人员水平上的差异等诸多因素都与结构设计的出图质量密切相关。为了尽可能避免设计图纸上出现“漏、碰、错、缺”,相关领域的技术工作者应当通过有效的措施尽可能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通过文章中的分析,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除此之外,针对软件计算参数、计算结果的荷载分析、数学建模工作的有效进行,都是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好办法。本文在此谈了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 马玉刚.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J]. 工程技术,2010

[2] 张丽莉. 浅谈提高建筑设计质量的措施[J]. 建筑工程,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