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范文第1篇

一、履行单位职责中主要经济工作目标或职能业务目标完成情况。

到一个单位之后,应弄清楚上级主管部门和本级政府部门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经济责任有哪些?应落实量化到具体的目标上,例如节能减排要求gdp达到多少?环境污染要求空气指数达到多少,这些都是我们今年关注和收集的重点。重点掌握被审计领导干部为本部门(单位)系统的事业发展所做的主要工作、取得的主要业绩及存在的问题,看是否完成财政征收任务、如规费征收,上缴利税、预外调控资金、社会保险费、偿债和招商引资、专款拨付、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主要经济考核指标任务。查有无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骗取政绩、荣誉和奖励问题,有无拖欠上缴、影响地方财政平衡,揭示有无应征不征、应缴不缴、应还不还、造成财政收入流失问题,防止一些地区、行业、部门和单位通过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和扩大缴存基数,为职工乱发津贴补贴,逃避税收,进而扩大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之间职工收入分配差距。有无拖欠工资、造成本单位职工聚众闹事、上访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二、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

重点审计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所在部门(单位)预算执行、财政财务收支、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资金(基金)使用、预算外收支、关联单位经济往来的真实性、合法性。查所在单位和报账制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揭示会计信息失真,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坐收坐支预算外资金,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乱收费和其他违反财经法规问题。

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评价。真实性评价,对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评价分为真实、基本真实、不真实三个等次。真实等次的标准为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审计调整幅度不超过1%,审计调整数额较小不影响使用“真实”评价用语的;基本真实的标准为会计资料基本真实、完整,调整幅度不超过5%,并且不影响使用“基本真实”评价用语的;不真实等次的标准为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完整,或审计调整幅度在5%以上,或违规行为性质严重,数额较大,无法使用“基本真实”评价用语的。合法性评价,对财政财务收支合法性的评价分为合规、基本合规、不合规三个等次。合规的标准为未发现违纪违规行为或者虽有一定的违规行为,但相对资金总量数额较小,一般在5%以内,情节较轻微的,可评价为财政财务收支符合财纪法规的规定;基本合规的标准为违规金额占审计金额5%—10%之间,但情节较轻的,可以评价为任期内财政财务收支有一定的违规行为;不合规的标准为违规金额在10%以上,违规性质严重、数额较大,或虽违纪金额量不大,但存在“私存私放”、隐瞒截留财政收入、或违反审计法规定,拒绝、拖延提供或无视承诺,提供不真实会计资料和相关资料,导致审计人员无法进行职业判断。阻碍审计行为,拒不执行审计处理处罚决定的。效益性评价,对财政财务收支的效益性评价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好的标准为效益审计结果达到评价标准指标的90%以上;较好的标准为效益审计结果达到评价标准指标的80%以上;一般的标准为效益审计结果达到评价标准指标的60%以上;较差的标准为效益审计结果达到评价标准指标的60%以下。

三、重大经济决策及实施效益(效果)情况。

应重点审计四个方面:1、决策内容的合法性。主要审查建设项目、招商引资、对外投资、土地出让、大宗物资采购、大额资金分配、产权制度改革、国有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的规定,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建立;对外签订的各类经济合同是否存在不符合法规或显失公平的条款;是否存在为了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而弄虚作假等问题。2、决策程序的规范性。主要审查三个方面①决策机制是否有效。主要审查工程项目、对外投资、大额资金分配、大宗物资采购等重大决策事项是否建立了相应的议事规则和有效的决策机制。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是否建立了社会公示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等。②决策程序是否规范。主要审大经济决策事项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执行。如工程项目是否切实按照相关制度规定的程序向社会公开或按规定进行招投标;对闲置资产的处置是否按规定程序进行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公开拍卖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经济决策事项是否按照“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集体决策”的程序执行。③决策方式是否民主。对重大决策事项是否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否存在违反决策程序个人擅自决定大额资金运作,特别是对外投资、工程招投标、大宗物资采购、国有资产处置等重大经济决策事项是否经过集体讨论,有无采取“通报”方式代替民主决策。此外,对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是否在一定范围内或向社会公开,倾听群众呼声或通过举行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3、决策效果的真实性。主要审查决策确定的各项目标是否真正实现,有无谎报决策效果,同时应采取多种方式核实决策的效果,看是否获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是否取得了设计要求和预期效果。4、决策资料的 完整性。主要审大决策事项的相关资料管理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完整。如建设项目的立项文件、可行性报告、对外签订的协议(合同)、集体讨论形成的会议纪要等资料是否齐全完整,是否按项目及时立档归卷。

重大经济决策情况评价。对重大经济决策一般从决策程序的规范性及决策执行的有效性两个方面作出评价。对重大经济决策规范性评价分为规范、基本规范、不规范三个等次。规范的标准为重大经济决策制度健全,有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专家论证意见,提供的决策方案至少两个,决策时主要负责人能够尊重多数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决策的内容没有违反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基本规范的标准为建立了重大经济决策议事规则,决策的内容没有违反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但个别环节没有得到很好执行;不规范的标准为缺少重大经济决策议事规则,或决策前可行性研究和专家论证不充分或缺失,或决策的内容违反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

对重大经济决策执行有效性评价分为有效、基本有效、效果较差三个等次。有效的标准为决策被全面执行,能够有效监管人、财、物的使用,实现决策目标;基本有效的标准为决策被全面执行,能够基本有效监管人、财、物的使用,并基本实现决策目标,但有轻微损失浪费;效果较差的标准为决策没有被执行,不能有效监管人、财、物,造成明显损失浪费,不能实现决策目标。

四、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情况。

通过对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监督和资产管理等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的审计,检查是否在国家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建全了部门规章制度,重点审查本部门(单位)业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廉政建设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建全、有效,制度是否落到实处,是否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是否能维护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查所在单位资产变动情况,揭示单位制定的经济管理政策的效果及管理不善造成损失浪费等问题,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保证财务收支的合法性,是否能有效地防止违规违纪行为,是否有利于改善机关内部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机关工作效益和资金使用效益,有无因内控制度不严,有章不循,管理松散等造成损失浪费及其他经济事故问题。采取方式方法,可以通过设置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调查了解、掌握单位是否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如何?例如会计出纳是否分设,现金是否做到日清月结,是否成立了理财小组,是否对条据开支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把关,单位财务是否公开。内控制度评价指标,这是一个定性评价指标,通过这个指标的评价,可以反映出用数字不能反映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信息。因为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能体现出领导干部执行国家财纪法规,维护财经纪律,切实通过制度约束他人和自己的主观动因,对内控管理制度情况一般从健全性、有效性两个方面作出评价。衡量标准,对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健全性评价分为健全、基本健全、不健全三个等次。健全的标准为所有的控制点齐全,达到控制目标,各项制度均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基本健全的标准为控制点基本齐全,基本达到控制目标,各项制度基本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不健全的标准为关键控制点有疏漏,出现重大违纪违规问题,不能满足控制目标的要求。对内控制度的有效性评价分为有效、基本有效、无效三个等次。有效的标准为内控制度健全,有关人员的资格和能力能够胜任控制的职能,实现控制目标,没有出现内部管理控制问题;基本有效的标准为内控制度健全,但有关人员的控制能力有一定差距或不能全面执行内控制度,没有出现重大控制漏洞,基本实现控制目标;无效的标准为内控制度健全,但没有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控制人员,出现重大违纪违规问题,没有实现控制目标。

五、领导干部遵守财经纪律和廉政规定情况。

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范文第2篇

如何开展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乡镇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组织人事部门提拔任免干部提供决策依据是摆在我们审计人员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人结合工作实际,对开展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审计应把握“六关”

笔者认为在审计实施期间要把握好以下六关:

一是任期内完成经济指标情况的真实性。即审查任职期内履行职责的效果,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下达的经济指标等情况;即经济发展责任方面。具体包括以下6个方面的指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税收收入增长率、人口出生率、公益事业财政投入增长率及社会保障投入增长率,对上述指标的内涵、数据来源作详细具体分析和认真的复核,看有无通过空调资金等手段虚假平衡以及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虚报、瞒报某些数据的行为。

二是任期内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主要审查财政财务收支是否符合国家的财经政策,票据使用是否规范,有无违反财政、纪委、人事部门等规定,超范围发放各种津贴、补贴等违规违纪行为,是否存在变相使用招待费、交通费、利用招商引资名目搞不正当竟争导致任期内招待费、交通费、招商引资支出大幅增长,以及报批手续不合规、不完善等问题。

三是任期内重大经济决策投资的效益性。主要审查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投资收益水平,突出任期内经济活动的效益性审查,查有无搞政绩工程导致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浪费的问题以及损害农民经济利益的问题。

四是任期内资产管理情况。主要是审查资产存量的真实性,审查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及其安全完整情况,查有无因管理混乱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五是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主要审查所有专项资金是否做到专款专用,有无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违规行为。

六是任期内执行廉政纪律情况必审,主要审查个人的大额支出是否按程序经过审核,有无自签自报现象,审查有无以权谋私等行为。

二、评价应把握“六方面”

对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以前侧重于所在地区经济总体状况和有关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有关重大经济决策的合法性以及决策程序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管理的状况。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不断发展,乡镇领导干部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逐步纳入了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范畴,对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否则就不能完整的、客观的评价其履行经济责任情况。

总体要求应坚持“三围绕三不评”的原则:即(1)围绕审计确定的内容和范围进行评价,与审计事项不相关的行为和事项不评价;(2)围绕审计对象相关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与其经济责任不相关的行为和事项不评价;(3)围绕审计报告所列的事实进行评价,审计证据不充分的事项不评价,具体把握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任期内完成经济指标的效果。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增长比率、财政投入增长率、财政负债率等。认真分析任期内财政收入增长、债务增加的原因,评价要关注潜在效益,对于加大投入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的潜在效益,应该给予客观的评价。

二是财政财务收支中违规违纪问题应承担的责任。主要评价财政财务收入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无虚假财政财务收支等行为;明确应承担的具体违法、违纪行为的责任。

三是重大经济决策及效益情况。主要评价重大经济决策是否符合国家的宏观政策要求,决策程序是否严密,调查研究,可行性论证是否到位,是否符合长远发展的目标等等。

四是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及其保值增值情况。主要评价政府及其下属单位资产运营状况,企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是否存在贱卖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方法;综合审计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0-0148-01

一、专业审计方法

(一)实质性测试方法

查账的方法有很多种,经常使用的有详查法、抽查法、审阅法、复合法、核对法、盘存法、函证法、观察法、鉴定法、分析法、推理法、询问法、调节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属于实质性测试方法。下面就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详查法。详查法也称精查法,是指对被审查单位被查期间的所有经济活动、工作部门及其经济信息资料,采取精细审查程序,进行周详的审核检查。详查法是审计检查的方法,是按检查手续对检查方法的分类。

2.抽查法。抽查法也称抽样审计方法,是指从作为特定审计对象的总体中,按照一定方法,有选择地抽取一部分资料进行检查,并根据其检查结果对其余部分的正确性及恰当性进行推断的一种方法。抽查法是审计检查的方法,是按检查手续的粗细对检查方法的分类。

3.询问法。询问法也称面询法,是指针对某个或某些问题通过直接找有关人员进行面谈,以获取必要的资料或对某一问题予以证实的一种审计方法。询问的方式:一是个别询问;二是集体询问。询问的策略:主要包括创造适宜的询问气氛,恰当地提出问题并注意询问技巧等。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有两人以上审计人员在场;(2)对询问对象、询问内容要予以保密;(3)要认真做好询问笔录,并在询问结束时交被询问人签名;(4)对涉及多个当事人的询问,应单独并同时进行。

(二)符合性测试方法

主要用于对内控制度的测试,其主要内容:一是对企业现行内控制度进行认真地检查或测试,以确定其是否存在;二是检查或测试现行制度是否有效执行或能否达到预期结果。

1.健全性测试。健全性测试是指审计人员按照会计制度、财务制度等有关规定,检查企业各个业务环节是否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或采取问卷方式,借以判断内部控制系统不应缺少的控制在业务中是否存在。

2.有效性测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检查证据、重新处理和实地观察等方法,对已经建立内控制度的业务进行的检查。通过对某一类型或子系统的业务测试,检查该业务有没有按照规定的方式处理。

二、综合审计方法

(一)边实施、边总结、便推开的方法

对于一个较大型的被审计单位、特别是初次审计的,要按照审计方案确定内容及分工,对一个项目或每个项目的其中一个方面,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试点,在试点审计过程中要掌握规律的东西,注意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全面推开工作。

(二)审计与鉴定相结合的方法

一是采取审计机关与社会审计组织联合审计方法,随时遇到问题随时解决;二是被审计单位审前要进行资产、负债、损益鉴证,否则难以搞清企业的家底。

(三)审计与座谈相结合的方法

实践证明有很多账内、账外的情况是通过座谈方式发现的、特别是对发现一些重大问题、线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说这个方法很重要。一般应开好三个座谈会:一是领导班子座谈会;二是中层干部座谈会;三是退休职工及一线工人座谈会。同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找一些同志单独谈话。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都应围绕审计内容展开。

(四)内查与外调相结合的方法

在审计中经常遇到一些不进行外调就难以定性的情况,但不一定所有这样的问题都要进行外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职工反映比较强烈、有关部门非常关注的重要经济事项,必须进行外调把问题搞清楚。如果因审计手段所限没有把问题搞清楚,就在审计报告中加以说明,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风险。

(五)查账与查物相结合的方法

这个方法讲的主要是资产盘点问题。资产盘点包括货币资金、存货、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固定资产的盘点等。如果不对资产进行盘点,就很难确定账面资产的真实性。因此,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必须进行存货和固定资产的盘点。

(六)详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法

(七)建立档案与积累资料相结合的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市场化;管理方法

当前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是为防范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人事后的道德风险以及甄别领导干部素质信号的重要的约束机制,是建立在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之上的一种审计行为,是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监督机制不断完善的产物。经济责任审计自开展以来,在严肃财经法纪、维护经济秩序以及强化对权力的制约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同时在该项审计活动的实践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进一步改进经济责任审计的执行方式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执行效果是一个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就经济责任审计的执行主体能否引入市场选择机制进行探讨。

在现代国家体制下,公共资源的所有权由全民行使,受交易成本制约,通常公共资源的具体经营权由政府和非盈利组织来行使,这就产生了公共资源的两权分离。两权分离后由于作为公共资源的所有者同样面临着如何保证代理人对公共资源的有效使用并杜绝损失浪费,这就需要对公共资源代理人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检查,也即对代理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所以经济责任审计同样是一种监控成本。对于经济责任审计来讲,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熟知国家的财经法规和有关政策,熟练掌握会计审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能够准确的预测代理人可能发生的违约行为和侵占国有资产的行为,否则审计人员就无法准确的对代理人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揭露,无法有力的纠正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如果审计人员相对于代理人来说缺乏一定的独立性,那么即使审计人员发现代理人违约的概率极高(即审计人员具有很强的专业胜任能力,能有效的发现代理人的违约行为以及侵占国有资产的行为),也会由于审计人员在经济上或是组织上等方面受代理人的制约而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选择不披露或避重就轻,进而对代理人做出不恰当的评价。接着来考察监督的成本. 按照经济学的一般假设,委托人同样也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委托人在对代理人进行监控时必然会考虑为监控所付出的监控成本是否合算,也就是说委托人会衡量他所付出的监控成本和因为监控而减少的代理人的违约行为所带来的监控收益。如果监控收益大于监控成本,那么委托人选择监控是合理的;相反,如果监控收益小于监控成本,则委托人选择代理人违约是合理的。而在监控成本必须支付的前提下,委托人会选择监控成本最低的一种监督形式。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监督的成本通常体现为委托人进行委托审计所需要支付的审计费用以及审计失败给委托人带来的经济损失。

不可否认,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现存机制在执行主体上的先天缺陷,使得经济责任审计的功能并未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执行主体大都是国家审计机关,审计机关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成立专门进行经济监督的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上隶属于本级人民政府,在业务上受上级审计机关的指导。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国家审计机关有权对国有资产受托经济责任进行审计。那么,由国家审计机关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执行主体是否符合委托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呢? 从监督的有效性来考虑,在专业胜任能力上,当前审计机关的人员配备一般来说都具有一定的财经法规和审计会计以及财务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大多数审计人员都具有较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能够比较准确的预测代理人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违约行为,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可以胜任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从当前我国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来看,审计机关在行政上隶属于本级政府,是行政机构的一个部门,其独立性受到了一定的制约,所以由其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仍然是一种内部监督形式。由于审计机关在设立体制上先天不足,以及经济责任审计特殊的审计对象和范围,使得审计机关在独立性和权威性方面的劣势表现的更加突出。审计机关向本级人大报告工作必须经过政府审批;审计部门的人财物等均受制于本级政府和部门;对同级别、同管辖的一些政府有权部门及其领导人的审计在处理上难以作到真正的公正。另外当面临一些涉及上下级利益冲突的问题时,审计机关也往往要服从本级政府的意志,使得在双重领导体制下,“对上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和“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为主”的规定形同虚设,难以真正落实。在审计实践中,上级既定的意图往往使审计机关处于尴尬的地位,其独立、客观、公正性难以保证。由于审计机关与当地的经济利益是存在密切联系的,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作用被同级政府弱化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基于这种弱化的领导体制以及在行政、经济上对本级政府的实质依附关系,审计机关发表审计意见时难免受到有关政府部门领导的影响和干扰,很难客观评价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的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同时审计机关也很难真正监督本级政府的受托经济责任。由于独立性的严重缺失,使得由审计机关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效果并不是最好。

从监督成本来看,由于国家审计机关天然缺乏市场竞争的基因,所以在审计机关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审计人员未能很好的进行审计的计划以至于使审计周期延长,审计效率下降的问题;同时由于审计人员缺乏成本意识,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利用已有的审计结果,综合利用审计资源,致使审计效率严重降低; 同时,由于国家审计机关本身的性质导致很难对其审计人员造成的审计失败行为直接负责,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很难从控制审计失败的角度进行审计风险的控制,审计失败的可能性增加造成审计成本过高。

经济责任审计是从审计监督的角度,运用审计理论和方法,检查、确认和评价被审计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一种审计制度,是强化对 干部的监督和管理,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重要保证。

审计形式。经济责任审计的形式,可分为受托审计、联合审计、日常审计、离任前审计、离任后审计、任期中审计。受托审计、联合审计、日常审计这三种审计形式各有利弊,经实践表明,受托审计是今后经济责任审计的主导方面,也是实现审计工作规范化的要求;联合审计可以进行探索实践,但目前不宜在较大范围内推行; 日常审计在审计力量允许的情况下,应积极组织实施。

审计工作程序。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程序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接受委托阶级、审计准备阶段、实施审计阶段、提出报告阶段。审计具体方法就是要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要全面考虑审计中的诸多因素。要求审计人员对每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都要有所了解,掌握它们各自的优点和运用条件,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再与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相结合,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做好选择后,审计人员需要重视到的各种问题的对策方法,每个审计项目要严格按照相关审计规定,向专职审计人员报送,由专职审计人员汇总和上报。把审计与统计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要进一步重视审计工作,加强审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业务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既要掌握各种审计业务知识,又要熟悉相关的法规政策,还要掌握熟练的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要进一步完善审计软件。提醒审计机关加强跟踪。使审计报表填报、阅读和运用更为直观、快捷。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现代的审计工作不是单纯的事情的分析,而是审计后的再思索。审计工作蕴含着人们不断在思索的道理,而这些道理正成为我们寻找中的真理。通过分析,我们应该得出针对不同的审计的对象,采用各自的优缺点,我们就能够面对出每一次审计中出现的难题。

参考文献:

[1] 冯瑾. 经济责任审计的市场化选择与方法[J]. 经营管理者,2009,(19)

[2] 李文辉.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方法与评价模型[J]. 时代金融,2008,(07)

[3] 卜卓. 经济责任审计中有待完善的几个问题[J]. 科技创新导报,2009,(28) .

[4] 董正法.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如何评价职务消费[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2) .

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管理监督公正评价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加强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公正评价和使用干部,对于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维护财政经济秩序、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及经济建设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和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部门在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人在职期间或即将离任前,依据有关法规对其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保证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领导干部都掌握一定的权力,接触面广,影响大,其行为的好坏对整个队伍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重要环节

经济责任审计是以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务收支为基础,通过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做出重大经营决策情况、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情况以及个人遵守廉政纪律等方面的审查考核。

(三)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廉洁勤政的重要措施

随着领导干部肩负的任务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他们是否能坚持正确领导方向,正确运用手中权力,依法、合理、有效地分配和管理资金,不断促进本单位各项工作协调的发展,这关系到国家事业的成败。通过经济责任审计,避免行政事业单位重大错误举措的发生,可及时揭露和查处经济犯罪问题,清除干部队伍中的腐败分子。

二、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方法

(一)通过以财政财务收支为基础的审计,核实其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

首先审查经费支出是否合规合法,有无将救济、科研、农业、教育、基本建设等专项资金(基金)挪作他用的问题;债权债务和往来款项业务是否真实,有无通过应付款为其他单位办理不正当业务或截留应当上交国家收入、出借单位资金牟取私利等问题;预算外收入是否合法,有无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乱摊派、收入不入账或账外设账等问题;预算外支出是否符合规定范围,有无大吃大喝、请客送礼、乱发钱物和铺张浪费等行为。

其次审查固定资产是否人账建卡,安全完整;增减变动手续是否齐备,有无管理不善造成流失问题;有无未经批准擅自处置固定资产;或通过降低转让价格获取好处的问题;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是否全部人账、专款专用。

(二)通过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资产和财务状况的认定。合理划分离任与继任领导的责任界限

查清即将离任领导到任与上届领导交接时的资产和财务状况,以及即将离任领导与下届领导交接时或此项审计时的资产和财务状况,从而做出鉴定,分清前后两届领导经济责任,这是前后两届领导极为关注的一项内容。因为资产和财务状况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体现离任领导的业绩情况,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为其自身的经济责任提供服务,而且能使新任领导掌握单位的基本财力和其他财务信息,了解接任的是个什么摊子,便于加强管理和正确决策。

(三)通过经济责任目标、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对比分析,考核评价领导干部的业绩

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不仅仅是对其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的审计和评价,还要运用与其相关的经济指标的考核情况来充实评价内容,使审计评价具体翔实、有理有据、公证力强。通过对实际指标同计划(预算)指标比较,本期指标和上期(上年同期或历史最高水平)的实际指标比较,对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经济决策、管理决策等进行全面量化考核和综合分析比较,以便客观地评价其经济责任。

(四)通过对重大经济事项的审计,全面掌握领导干部在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及实施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程度及责任

主要包括重大的对外投资、基本建设、招商引资等出台的宏观经济管理措施及制度建设情况。要对任期内具有重大影响的经济决策事项进行重点抽查。通过审查决策资料,查阅相关会议纪要原件及相关记录,同参与有关经济决策及具体执行人座谈等形式,掌握领导干部重大的经济决策项目及内容,梳理出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相关的重点审计项目和具体执行的各个环节及其执行结果,全面搞清重点问题的每个环节和细节,查明领导干部有无超越职权决策、盲目决策和个人武断等问题,客观评价经济责任。

三、结语

要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保证审计结果的可信度,减少审计风险,单靠审计部门是不够的,因为审计部门在内查外调的手段、力度方面是不够,必须有监察、财政等部门及被审计单位的密切配合,审计部门主要负责审查帐面会计资料的真实性,监察、检察部门负责对人民来信有关情况进行落实搞好审计线索的内查外调,财政部门重点将拨款情况如实通报审计部门。只有多方面、多部门的积极合作才能让经济责任审计不流于形式,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