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状况;急诊ICU护士;对策;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必须以患者为中心,做好心身护理。因此,护士的压力越来越大。现就急诊ICU护士心理状况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综述,供同道借鉴。

1影响急诊ICU护士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

工作责任重急诊患者的来源广泛,病种复杂。急诊ICU护士工作繁重;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加上三班倒,使工作和生活没有规律;护士配备比例相对不足,导致长期超负荷工作。国外许多研究资料表明,急诊ICU护士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出现头痛、睡眠障碍、疲乏感等躯体症状。

防护措施不力急诊ICU护士需经常对未明确诊断的患者进行抢救和处理,其中包括一些处于潜伏期及诊断前期的传染病患者。护士在自我保护知识缺乏或防护物品不齐备的情况下,易造成护患间的交叉感染,对护士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经常接受垂危和死亡的刺激急诊ICU护士面对的是急、危、重症患者,常经历人间的生离死别。有关人士认为,垂死和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刺激因素除造成护士的直接心理压力外,还可产生继发影响,造成护士产生强烈情感反应,即对悲伤、生离死别的替换感受,这样就可能引起护士在精神上极度紧张。

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误解和冲突急诊ICU是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抢救患者生命的最前线;同时也是最容易产生矛盾、纠纷和投诉的地方。急诊患者由于起病急骤,毫无心理准备,希望得到及时、周到的救治服务,部分患者和家属对医院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环境等不了解,一旦护士工作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容易出现过激行为;另外,当急诊ICU护士因忙于急救和护理,而无暇顾及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心情,两者之间的差异容易使患者和陪人产生“急诊不急”的误会,甚至发生冲突。

急诊ICU工作环境复杂,认为在诸多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中,工作性质和环境是最主要因素。急诊ICU环境较普通科室复杂,来自患者声、电话铃声、监护仪报警声和频繁的人员流动等造成噪声,使护士容易产生烦躁、焦虑情绪。

缺乏心理培训,发现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护士的心理障碍常表现为躯体化、抑郁和强迫等。 国外学者先后提出采用救治后讨论、咨询方法消除、释放护士在救治中产生的心理压力,而不是让其淤积。但国内尚没有对护士包括急诊ICU护士开展心理辅导和培训,使之不能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和正视压力,或不能变压力为动力,其心理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从而影响工作质量。

缺乏社会支持和管理层的重视由于急诊ICU的特点和特殊性,与病房的护士相比较,总是处于责怪、投诉、批评声中,甚至得不到医院管理层的理解。急诊ICU的护理工作条件相对较差,护理设施陈旧,其工资、奖金和其它福利待遇差。调查发现管理者给予护士的身心健康关心不够,没有及时肯定护士的工作成绩,没有给予护士正确的指导和关心,对于急诊ICU护士而言,上述双重因素更严重地影响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心理健康。

2急诊ICU护士心理现状

身心疲惫急诊ICU护士经常为抢救患者和应付突发事件而加班,由于长时间行抢救工作,很容易患下肢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病变、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等疾病。另外,随着社会对急诊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急诊ICU护士除了应对繁重的工作,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以保证服务质量和适应科学发展需要。因此,从脑力到体力上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严重者甚至发生精力耗竭综合征或慢性疲劳综合征。

缺乏安全感由于急诊ICU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复杂的环境、特殊的服务对象可能对护士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尤其是夜间,有时严重影响急诊工作的正常进行。除了可能存在的交叉感染的风险,患者家属或陪人谩骂、殴打、伤害急诊ICU医护人员的事例在国内媒体报道中屡见不鲜。

3对策

稳定护理队伍为了缓解护理人员严重短缺、护理工作强度过大的矛盾,首先要对急诊ICU护理人员实行政策倾斜。增加夜班护士人员配备的比例,设法改善护士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适当增加待遇,如实行岗位津贴、改善急诊工作环境以及夜班护士休息条件、提高夜班补助、实施弹性化和科学的排班制等,增加基础设施,使护士从繁忙的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降低体力劳动强度。

制定护理人员生理安全保障措施,根据马斯洛层次理论为基础进行调查,发现急诊ICU护士在工作中最需要得到的是人身安全保障,这是最基本的需要。为此,应在急诊ICU设置24 h专职保安人员,确保工作的顺利完成;加强防护,完善各种防护设备,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如设隔离病室,制定护士自我保护的相关措施;定期为急诊ICU护士体检和必要的免疫接种,以避免交叉感染。

加强对急诊ICU护士的心理培训,释放压力。提出急救处理后保持工作人员心理平衡的讨论方法,称为“危重救治后心理压力咨询”;在几种方法的基础上,依照角色理论原理,提出进行救治处理后讨论的新设想,称为处置后讨论。以上方法,都是采用救治后讨论、咨询来消除、释放护士在救治中产生的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以避免负性情绪淤积,而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加强对急诊ICU护士的心理培训,通过各种心理辅导和培训,使急诊ICU护士充分认识到从事急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其价值,有利于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和正视压力;在工作中要注重培养自身对应激的适应和应对能力。

取得管理层的重视和参与有学者认为,提高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方式。因此,管理者应经常倾听护士的心理感受和工作中的压力,及时进行安抚、反馈,并针对具体情况和问题及时采取解决措施;同时定时安排护士休假;组织丰富的文娱活动,使他们身心得到休息,更好地投入新的工作;指导护士自我放松,如想象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景,令自己置身于其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放松效果。

理顺各种工作关系,减轻护士负担除了上述对策外,要重视急诊护士职业角色的实现,以免因角色的责任范围不清而带来隐患。由于急诊ICU的特殊性,理顺各种工作关系,如与临床科室关系和非临床科室发生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既可保证急救绿色通道的通畅,为患者提供快捷方便的优质服务,也减轻了护士为非业务问题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的负担,使之全身心投入急诊工作。措施包括:精简就诊流程,在相关科室设置醒目的标识,使急诊患者对就诊的各个环节和流程清晰明了;在急诊工作的繁忙时段和有突发事件时有保安员协助维持就诊秩序;安排护士长或护理组长负责专门协调院内联系以及与患者及其家属陪人的关系,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等。通过这些有形的措施,使护士的负担和压力减轻,同时也使她们意识到所从事的工作受到重视,有助于激发她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个人潜能。

参考文献

[1] 徐习 .对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 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ICU;医院感染;监测;干预

ICU是疑难危重患者的聚集地,是集中监护和治疗的单元。由于患者均处于危重状态,需要医护人员给予有创性操作进行积极治疗,因此ICU是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和易感人群的多发区[1]。通过加强干预措施降低各种有创操作感染率。本研究回顾分析2011年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取2011年1月――12月收住ICU病房>48h的1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综合判断患者感染情况。

1.3 监测方法 应用目标性监测方法,设计出ICU病房医院感染情况一览表,其中包括呼吸机的使用率,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导管相关感染率,及导尿管的使用率、相关感染率,由ICU专人填写ICU日志和月报表,医院感染科派专职医师每日到ICU病房进行督导,一旦发生医院感染由ICU管床医师24h内上报,医院感染科专职人员每季度汇总,整理分析,如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建议。

1.4 综合性干预措施 ①加强ICU医院感染相关制度的培训,定期考核医护人员的落实情况,制定并落实有创操作的标准操作程序,医生每日对各种导管进行评估。②加强手卫生的宣教,每位医护人员配备快速手消剂,每个床单元配备3M免洗手消剂。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③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如床头抬高30-45°,定时口腔护理,一次性呼吸机管路的应用等。④如果细菌培养结果示耐药菌时,要求单间隔离或同种细菌放置同一个房间进行床旁隔离。

2 结 果

2.1 医院感染率 监测2011年患者数为153例、日感染率31.3%,调整后感染率6.70为%,见表1。

2.2 各种有创操作的感染率 2011年呼吸机使用率67.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日感染率为4.3%,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60.2%,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日感染率2.86%,导尿管使用率78.4%,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日感染率为2.69%.有创操作中日感染率以呼吸机相关感染位置居首,见图三。

2.3 通过加强干预措施,随着有创操作使用日的增加,日感染率逐渐下降,7-12月三种有创操作的感染率有下降趋势,见图二、三。

2.4 医院感染检出病原菌分布 见表2。

3 讨 论

此次2011年医院感染调查分析显示ICU医院感染率为31.3%。调整后感染率为6.70%,从图表中可见,下半年7-12月ICU的日感染率较上半年有下降趋势,而7-12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日感染率均有小幅度下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日感染率最高4.3%,位居三种有创操作相关感染之首,这说明通过ICU医院感染的监测,使院内感染的防控,更有目标性,使我们认识到VAP是我院ICU主要的院内感染,上半年监测结果提示我们需要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通过加强手卫生的依从性、加强无菌操作观念、尤其是有创操作时,床头抬高30-45度、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道,加强气道管理,0.02%氯己定口腔护理日四次,减少镇静剂和抑酸剂的应用等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重视监督管理和干预效果的评估,使我院ICU2011年下半年的感染率显著下降,因为ICU收治的患者多为疑难急危重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同时存在很多危险因素如高龄、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住院时间长等,为提高救治的成功率,ICU使用各种先进的监测治疗技术,使有创操作日益增多,因此成为医院感染的直接原因,使有创操作的感染率随之增加[2]。监测结果示鲍曼氏不动杆菌为医院感染病原菌的首位,构成比为34.6%,其次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这些菌是ICU常驻菌,当患者粘膜屏障受损,或免疫功能低下时,它们即可成为致病菌,所以,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根据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生素,合理的镇静镇痛治疗,每日评估各种导管的存在性,减少导管的留置时间,加强细菌培养的检测,严格按规范进行有创操作,这些都是减少院内感染的相关措施。

在ICU进行目标监测可及时掌握医院感染的动态变化,通过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降低和预防ICU 医院感染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ICU意识模糊评估法;脑卒中;卒中单元;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3;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16X(2016)05-0398-03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6.05.23

谵妄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性精神综合征,又称急性脑病综合征。卒中是谵妄的重要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卒中严重程度与谵妄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出血性脑卒中后谵妄的发生率要高于缺血性脑卒中。谵妄是影响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急诊最容易漏诊的疾病之一,其主要原因在于急诊医护人员不常规对卒中患者进行谵妄筛查并实施相应预防措施,由此成为患者住院留观期间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目前我国关于急诊卒中单元谵妄患者护理管理文献较少,急诊专科护理人员对谵妄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缺乏指导性的护理指南和谵妄评估工具。因此,本文尝试探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在急诊卒中单元谵妄患者规范化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入住我院卒中单元的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男46例,女14例,年龄28~92岁,平均(67.50±18.20)岁。对照组男49例,女11例,年龄27~94岁,平均(69.50±17.10)岁。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的视、听力障碍而无法与护理人员交流的患者;(2)RASS(躁动-镇静量表)评分-4或-5分及生命体征不稳定者;(3)昏迷患者或家属拒绝参与研究者;(4)在急诊卒中单元停留时间,9AB。

1.2方法:

1.2.1护理人员培训:科室成立护理研究成员小组,共四组,每组有三名人员,参与卒中单元病房倒班,组长由具有主管护师职称护士担当,研究小组总负责人为科室护士长。护士长邀请神经内科专科医师以专题讲座方式对小组成员进行谵妄相关知识普及,临床带教过程中运用CAM-ICU谵妄评估表实战评估。培训时间为1周,考核合格后参与临床研究。

1.2.2实施方法:对照组患者在急诊卒中单元留观期间,依据患者病情诊断制定相应常规护理措施,与患者家属有效沟通,评估固定导管、实施约束和镇静镇痛。实验组按照CAM-ICU进行初步筛查诊断,根据患者躁动评分加强床边访视、评估固定导管、实施约束方式、开展镇痛镇静。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护理

2.1常规护理措施:对留观脑卒中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包括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等,并做好脑卒中护理常规。

2.2预见性护理措施:

2.2.1实施有效心理干预:管床护士通过与患者家属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医患床边交流注重相互尊重,耐心讲解入科注意细则,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解除患者进入陌生环境后产生恐惧或焦虑情绪,从而配合医护开展专科治疗。

2.2.2规范开展镇静镇痛:老年患者发作急性脑卒中后极易出现谵妄,对疼痛和外界刺激敏感度增高,护士应加强疼痛的观察和评估。有研究发现卒中患者年龄、营养状况、脑出血量和GCS评分等均是高血压脑出血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GCS评分越低,患者谵妄发生概率越高。亦有研究提示右美托咪定为新型高选择性。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它具有剂量依赖性的镇静催眠作用,还具有镇痛抑制交感活性无呼吸抑制等药理性质,能够显著地降低谵妄的发生率,有效性好。因此,医护要加强合作,对患者病情进行及时准确评估,规范使用镇痛、镇静评分标准,以避免过度镇静或不镇痛。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急救医学 现代进展 系统工程

Wean Emergency Treatment Salve Medicine Modem Times Evolve.Li Chun-lin.Mao County People’s Hospital,Mao County 6232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understand now our county emergency treatment medicine actuality and historial background.Methods Adopted develop new technic and method in emergency theatment salve to currently, in order to increase medical treatment guality level and carry through andlyzed.Results from ICU puactice,doctores and nurses;iatrical instrument;received patient kind etc explained wean emergency treatment salve medicine is one systemic engineeringConclusions wean emergency treatment salve medicine modem times evolve bring evangel for vast enfant

【Key words】 Emergency treatment medicine;Modem times evolve;Systemic engineering.

1 概述

当今,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区域一体化进程的逐渐加快,现有的小儿急救服务体系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及安全的需要,一个适合我国国情,又具有现代及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急救网络体系呼之待出[1]。 国内外较大的城市也紧相呼应,已建成或正准备筹建分中心。对于此种形势和现状,有必要提出儿科急救医学方面的现代进展情况,以引起组织急症抢救的领导者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为提高儿科急症救治水平,为祖国的未来着想,为儿童造福。

2 小儿急症抢救医学的目的及历史背景

目前,我国综合性医院分科已越来越细,但当遇到小儿危重疑难病症来院就医时,当时不能马上判断属于何科(内科或外科)时,就使救治的难度增大。开展急救医学的目的,是组织抢救小组,运用现代的先进医疗设备,集思广益,积极抢救患儿提高抢救成活率,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治愈率。

国外小儿急救组织成立较早,1960年美国和加拿大成立了儿科ICU,西德于1965年成立。随着急救医学的临床经验积累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间经常进行这方面的学术交流,因此,学术资料也不断增多。北美儿科临床杂志于1980年8月发表了ICU专利,并于1981年4月美国在Boston召开了“儿科危重病儿急救问题”会议。我国于1979年~1980年先后在陕西临潼和湖南长沙召开了两次感染性休克会议。由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主办的“小儿急救医学杂志”于1994年2月创刊,1997年12月经国家科委批准转为正式刊物,1998年第1期开始成为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杂志。于2004年为止已举行了六届全国儿科新进展、重症诊治新技术研讨会,并于2005年10月10―18日在深圳市召开第七届全国儿科学新进展,危重症诊治新技术学术会议。

3 建立儿科ICU的实践意义

在医院中建立ICU,许多医院都积累了许多经验。这样做有很多好处:①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因为有固定的抢救室和抢救设备,有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并通过监护,可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能防止经验不足或判断失误造成的不良后果。②能根据病情和需要及时进行生化检测,以判断病情及进展,随时调整治疗措施,大大提高了疗效。③通过开展新技术、新方法,既提高了医疗质量又总结了经验,并使医患双方满意,提高了社会效益。

但要引起重视的是,在开展ICU工作中,医务人员要严格掌握收入ICU病人指征,对于一般轻病人不宜收入ICU,以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同时又避免加大医护人员的过多的工作量。

负责ICU的医护人员,必须是受过ICU严格训练,并经过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者才能上岗。培训的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机械人工呼吸、气管插管[2]、脑复苏、呼吸道疾病的抢救、氧气疗法、新生儿急症及各种急症诊疗等。作为ICU医师,应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及专业急救知识,能独立判断病情并有对应急抢救的处理措施能力。国外ICU中专业护士是护校毕业后,还要通过两年的专业学习,才能进入ICU工作[3]。其专业学习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课及临床实习。在ICU实习中,主要学习如何密切观察病情,如何正确应用医疗仪器,以及对病情的判断和特殊护理操作规程技术。

4 ICU中的医疗器械设备

在抢救危重病儿中,医院的ICU应根据医疗机构的经济条件尽可能添置必要的医疗器械设备,如监护仪、呼吸机、起搏器、除颤仪、气管切开包等。医护人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过硬的诊疗技术知识,才能达到最大产治疗抢救成功效果。对患ARDS患儿应正确运用氧疗,包括:①鼻导管给氧,②面、头罩给氧,③皮囊加压给氧,④持续气道正压(CPAP)给氧,⑤机械通气,⑥高频道气。另外,在ICU中应备有新生儿暖箱,并有能随时检测血气分析及其它生化项目,以随时指导临床诊治工作。

5 ICU中收治的病种

ICU中收治疾病的种类,各医疗机构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按常见的病种介绍如下:

5.1 心血管疾病及休克 国外报道在ICU中收治的以心血管疾病及休克者居多。先天性心脏病收住院时,术前均需在ICU中密切观察,有时病儿需作人工呼吸者CPAP(持续正压)。有的患儿通过监护仪发现心律紊乱后可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对有感染性休克病儿收入ICU治疗,必要时需作CVP(中心静脉压)监测,以判断有否循环血量不足抑或心衰存在,以指导补液。

5.2 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ARF)为小儿时期常见急症之一,是由于各种原因累及呼吸中枢和(或)呼吸器官而导制呼吸(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表现为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并由此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此症可发生于早产儿、新生儿ARDS,肺透明膜病变,急性毛细支气管炎、重症肺炎、哮喘持续状态、急性感染性神经根炎,癫痫持续状态、化脓性脑膜炎、病脑、严重破伤风、严重中毒、以及心脏和脑外科手术前后等。治疗中,除给以一般处理及对症治疗外,近年来用CPAP给氧、HFV、机械通气[4]、液体通气(PLV)一氧化氮(NO)吸入,体外膜肺(ECMO)[5]的运用,已作为儿科呼吸急救的特殊技术,其疗效逐渐得到了肯定。

5.3 其它,对于小儿外科的危重病儿,如意外创伤,重度烧伤,胸、脑、肺等器官的重大手术前后,均应收入ICU中观察。

另外,对于各种危重病儿,需要作较长时间气管插管或作气管切开者,因要密切观察病情,也需收入ICU留观,以便及时处理。

6 急救网络建设

目前,建立急救网络对于缩短抢救半径,减少反应时间,加快反应速度,科学分流病人,合理利用资源具有积极意义。要搞好这一工作,管理尤其重要。在抓管理工作中,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建章立制,并注重责任落实;二是要实行严格的准军事化管理,使其规范化并提高效率;三是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并提高。

我国的急救网络建设推动了小儿急救医学的发展,并为广大儿童的健康带来了福音。

参考文献:

[1] 沈伟锋.试论建立区域性立体应急求援网络体系[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20(1):53-54.

[2] 谢苗荣,周保利,杨立沛,等.医院评审的内容及我院急救系统现状及评审标准的差别[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 20(1):7-8.

[3] 陈德宇.全科医学的产生与发展概况[J].泸州医学院学报.1999,12:2-4.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护理;应用

脑出血是中老年常见脑血管疾病,该病发病较突然,死亡率高、病情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1]。该病经常发生于高血压并发症中,手术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但由于发病群体多为老年人,所以术后护理尤其重要。本次主要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内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檠芯慷韵螅探讨术后ICU 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内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观察组男性35例,女性10例,年龄在62~83岁,平均年龄(71.1±3.1)岁;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在66~83岁,平均年龄(70.3±3.1)岁。所有患者经过CT扫描均为脑出血,发病时间在3~72 h,两组患者在年龄、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入院后给予患者进行普通病房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实施ICU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①监测护理。对患者生命体征和颅内压变化进行观察,记录术后患者瞳孔变化。如出现血压升高、呼吸减缓等症状必须及时报告给医护人员;如果患者出现头疼、意识障碍和呕吐等状况,提示可能发生再出血。②基础护理,调整患者,促进动脉流动,提升颅内血压;进行静脉输液时还要控制好输液速度,加强口腔护理。③拔管和引流护理。术后需引流患者必须正确放置引流袋位置,不定时检测引流通畅状况,同时还要进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④营养护理术后无法进食者,护理人员应该采取鼻饲供给营养,同时用温水冲洗鼻饲管,保证鼻饲通畅,更换1次/2w;可自主进食的患者,主要以流质食物为主,不断向半流质、普食过度。⑤高热护理。高热患者可以采用乙醇擦浴、冰袋冷敷等方法降低患者提问,同时还要及时对患者体温变化进行观察,必要时可以利用药物法和降温仪器降低温度。⑥其他护理,除了以上护理外,护理人员还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积极做好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减少不良症状发生。

2 结果

观察组实施ICU护理后45例患者康复43例,死亡2例,生存率为95.6%;对照组实施普通病房护理后45例患者康复38例,死亡5例,生存率为84.4%。经过χ2检验,观察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脑出血患者常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应急性溃疡感染、脑疝等,经过分析发现,观察组并发症4例,发生率为9.0%。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0例,发生率为22.2%。经χ2检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率价高,多发于中老年[2]。不仅要进行手术,还要合理进行术后护理。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发展,该病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很多患者都因脑疝或呕吐等原因死亡,严重影响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文献明确指出[3],如果伴有高血压还会发生激发感染,必须尽早诊断和治疗,同时针对性实施一些基础护理、营养护理等措施,提高预后质量,减少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的影响。

为了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建立完善的ICU护理体系,同时加强技术考核,提高医护人员对ICU脑出血的认识,落实护理措施[4]。在护理时必须对患者的瞳孔、血压、脉搏等体征进行检测和观察,注意呕吐。在观察病情的基础上积极做好急救抢救,认真完成医院内部护理安排的各项活动。呼吸道通畅是ICU脑出血护理中比较关键的一环,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将护理重点放在呼吸道方面,认真检查患者的呼吸情况。为了保证患者入院后住院、治疗和护理等工作连续进展,明确患者病情后,必须由医院相关科室做好护理准备工作,避免延误病情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要认真做好急诊用药准备,明确接班[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实施ICU护理后生存率为95.6%;对照组生存率84.4%;观察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对给予脑出血患者实施术后ICU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致残和致死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促进了患者康复,已经成为救治压脑出血患者的主要方法之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谢民.3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诊救治后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03(4):23-26.

[2]张怀明.30例脑出血开颅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工程,2014,01(25):45-46.

[3]张伟.30例微创术治疗脑出血的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5,02(3):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