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赛事分析

体育赛事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赛事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赛事分析

体育赛事分析范文第1篇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网络、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飞速变革,对体育赛事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促进体育赛事向市场化、产业化和全球化发展。新媒体对体育赛事传播的影响在更深远的层面继续进行,并且不断地延伸。文章通过对在新媒体环境下体育赛事传播的现状、前景的具体分析和概括,力求为体育赛事的发展和与新媒体的进一步融合寻求针对性的技术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体育赛事;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8-5831(2013)06-0143-05

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信息传播技术不断更新,媒介领域进一步拓宽,新媒体一词应运而生。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媒介的革新,新型的媒介形态不断涌现。新媒体作为兴起速度最快、覆盖面最广的媒介传播形态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整个体育传播的发展。体育赛事传播是体育传播的主要内容,主要指围绕体育赛事所进行的一系列传播活动[1]。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传播形式也逐渐趋于多元化。

一、体育赛事传播与新媒体结合的现状

(一)网络媒体的交互性使体育赛事传播更加广泛

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使网络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截至 2012 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 5.64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 2011 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网民数量增长迅速,普及率平均每年提升约6个百分点(见图1),尤其在 2008 年网民年增长量接近 9 000 万。与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不同,网络媒体强调互动式交流,即时接收受众的反馈,上下交互的方式更易于为受众所接受,受众不再只是被动地观看体育比赛,更可以主动参与其中。

2012 年,由虎扑网的《中国体育行业商业价值报告》显示,76%的人通过互联网关注奥运会等体育赛事,明显超过了传统媒体(通过电视观看的人群为72%,其次是报纸、杂志,占18%),成为大众获取体育信息的首选方式。在逐渐增长的网民人数中,关注体育赛事信息的人数也呈上升趋势,并与网民人数保持一致,尤其是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超过八成网民(82%)通过互联网了解赛事信息、观看赛事,受众数目几乎相同(见图2)。由此可见,互联网的目标受众结构与体育赛事传播的受众结构具有极高的一致性,体育赛事传播与网络媒体具有共同的传播诉求对象,网络媒体能够使赛事传播的效果得到最大的发挥[2]。

在中国,许多综合性门户网站都下设了体育频道,如新浪体育、腾讯体育、搜狐体育等已成为网民获取体育赛事信息最主要的渠道。用户既可以了解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参与互动讨论。赛事内容更新迅速、专题设置合理有趣是网络媒体受大众欢迎的主要原因。

(二)手机的便携性使体育赛事信息得以深度传播

手机是新媒体中最能体现人性化的一种媒体,2012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2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69.3%上升至74.5%,其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见图3)。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除了较强的互动性,手机的便携性是它最具优势的特点,受众可以随时随地关注体育赛事实时信息。故手机媒体也被人称之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

北京奥运会首次将手机媒体作为独立传播机构,与传统媒体一起列入奥运会传播体系,这是手机媒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12年伦敦奥运会,手机媒体继续作为主要传播媒介进行体育赛事的报道,传播便利、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得到了完美呈现。新媒体信息平台――易观智库的调查数据显示(见图4),北京、伦敦两届奥运会期间,各大媒体吸引受众的比例均达40%以上,其中通过手机媒体关注体育赛事信息的覆盖率已达77%,超过了传统媒体(报纸、广播),受众关注奥运信息的渠道选择多以新媒体为主。

如表1所示,手机媒体与体育赛事传播的结合逐渐成为体育的主导传播方式。手机媒体集中了纸质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的优点,并兼具无线网络媒体传输随时、随地、随身的新特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体育竞赛报道的暗战中赢得了先机[3],推动了体育赛事传播的发展。

(三)数字电视提高了体育赛事传播的商业价值

电视技术的革新,使数字电视成为传播体育赛事最理想的媒体。数字电视诠释了全新的传播理念。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理论在数字电视媒体中得到了最直接的表现。2009年《中国数字电视市场报告》调查显示,74%的城市居民有线电视用户愿意为数字电视付费,66.9%的城市居民有线电视用户表示需要体育赛事频道,其中72.7%的用户愿意为专业的体育赛事专业频道付费。

数字技术的发展弥补了模拟电视不可以同时收看上百场体育比赛的遗憾,更加丰富的体育内容已经成为数字电视最大的“卖点”,二者的结合是数字电视产业和体育产业的双赢。这一现象在发达国家尤为突出,目前发达国家新增数字频道绝大部分为体育频道。

如表2所示,各国数字电视发展均十分重视体育赛事的传播。而在中国台湾和韩国,付费数字电视的渗透率已经达到约80%,香港付费电视的渗透率为50%,体育赛事节目在数字电视的推广中占有重要地位。伦敦奥运会期间,80%的数字电视用户收看了体育赛事的转播,高收视率使体育赛事主办方获得了丰厚的广告收益,互动体育服务提供的电视购物业务甚至超过了同级互联网上的商品销售[4],数字电视为体育赛事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正逐渐被市场所重视。

二、新媒体体育赛事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媒体过分偏爱竞技体育转播,影响体育整体均衡发展

随着新媒体与体育赛事传播的愈加紧密,其过分追求商业利益的行为凸显出来,竞技体育的高收视率和高关注度为新媒体带来更多的商业价值,新媒体关注的焦点过多放在竞技体育比赛上,这种竞技体育至上的做法将导致大众体育的弱化[5]。单纯追求体育赛事的高收视率,反而忽视体育赛事整体质量的提高,使体育赛事观赏性受到极大影响,体育产业支撑不够,影响其可持续发展。国内媒体以“金牌至上”为主导,对竞技体育的报道过分关注奖牌数、比分、记录等这些冰冷的数字,忽视体育自身的人文价值与精神,报道内容极具功利色彩,影响体育市场整体健康发展。新媒体对大众体育的忽视将造成体育的不均衡发展。

(二)新媒体催生体育虚假新闻频繁出现

不同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形式多元,不需要经过修改、编辑、过滤等过程才被受众看到,论坛、明星博客等中传播的大量信息,虽然会经过门户网站的内容审核,但监督力度远不及传统媒体强。此外,随着新媒体迅速发展,各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为了争取第一时间的报道,吸引受众的眼球,一系列体育赛事的虚假报道频现。为了抢先实时体育赛事信息,新媒体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如新浪网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比赛还未结束之际,就抢先“女排姑娘败于俄罗斯”的虚假消息(实际是胜利了)[6],引起受众极大的不满。和传统媒体一样,真实是新媒体环境下体育赛事传播的生命,一条新闻在时效性、纵深性等方面即使做得再好,一旦失实,便毫无价值,反而产生副作用。

(三)新媒体的体育赛事报道过度娱乐化

从中外体育娱乐化的历史和现状看,体育娱乐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是体育本质的回归。体育赛事的精彩画面很容易把观众的注意焦点过度引向娱乐元素、视觉趣事,使内在信息呈现泛娱乐化倾向。新媒体体育新闻传播有过度娱乐化倾向,甚至庸俗化、色情化,使体育精神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体育新闻报道应该给受众传递丰富的赛事信息、体育知识等正能量。但纵观许多体育门户网络等新媒介充斥着一些低俗的花边新闻和体育暴力新闻,一些诸如《德意志血洗英格兰》、《主场折戟皇马旧恨未报又添新仇》、《10 分钟玩死阿曼》等暗示暴力因素的新闻标题都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7]。

三、新媒体时代体育赛事传播发展前景展望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体育赛事的传播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新媒体不断地改变着传统媒体的环境,新的媒介融合方式不断涌现,体育赛事的传播渠道空前丰富,各种媒介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传播者与受传者的身份不再固定不变。体育赛事传播正趋向于跨媒体渠道融合的发展形式。

(一)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加速扩大体育赛事传播覆盖面

在未来社会进程中,网络、手机和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将成为传播体育赛事信息最广泛的渠道。网络观看赛事视频的技术革新,使赛事视频更加清晰,减少网络拥堵现象,以及手机媒体3G网络的普及、4G技术的引进都将成为推广体育赛事传播发展最主要的动力。

调查分析,到2015年,中国的网民人数将从现在的5.64亿增长到7.5亿。根据市场调查公司comScore 的研究报告,2013年4月约有1.8亿美国人通过网络观看了体育赛事视频,观看量达到388亿次,网络视频广告观看量也创下132亿次的历史新高。2013年2月,中国最大的移动数字电视运营公司华视传媒宣布与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合作,未来5年受众即可在公交地铁随时随地观赏中超比赛,传播覆盖90%的城市,受众可达4亿。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进一步扩大了体育赛事传播的覆盖面,体育赛事传播借助新媒体这一平台将更加稳步地发展[9]。

(二)体育赛事传播的跨媒体化发展趋势

在新媒体时代,没有一个媒体机构能够通过自己一家的传播实现信息交互的全部过程,跨媒体传播的概念虽然未被统一定义,但已是媒体业界默认的新的传播形式。自2006年开始,美国的 ESPN 就推出 ESPN 移动服务,除了传统的电话服务之外还提供手机电视服务“ESPN手机电视”,这样的融合使ESPN为自己的内容拓展了渠道,移动运营商获得了更丰沛的内容。事实证明,跨媒体化的体育赛事传播方式将成为未来体育的主要传播形式,媒体与媒体相加的优势,不仅仅是接通了相互的内容,更有价值的是接通了相互的受众。

体育赛事传播的新媒体竞争绝不仅仅是在各自传播的内容差异性上寻求突破,更主要的是把内容生产放置在多媒体渠道中,进行内容和渠道的整合,通过互动和增值业务的拓展提升数字电视的服务功能,通过渠道整合,整合信息的传播方式,遵循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信息消费习惯。因此,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媒体间的联手协作成为主流趋势,媒体与媒体关系正在实现从竞争到竞合的转折[10]。

如图7所示,在渠道融合后,各个渠道都汇流到“数字信息”平台,集聚优势之后,通向体育赛事受众。手机媒体与报纸、杂志的渠道融合,可以产生易被受众接受的体育手机报;又可以与电视、网络结合,使受众可以通过手机终端收看精彩比赛的实况转播,跨媒体的传播形式将五大媒体的传播优势集聚一身。置身于如今的新媒体时代之下,各媒介的融合促使体育赛事传播新革命,体育赛事的跨媒体化变革已是势在必行[11]。

四、结语

以网络、手机、数字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巨大的传播优势,与体育赛事的有效结合,扩大了体育赛事的传播覆盖面,为体育赛事的发展带来了商业利益,促进了传媒产业和体育产业的双赢。但二者的紧密联系也伴随一系列问题产生,应引起业界的高度重视。新媒体的体育赛事传播应以一个长远的目标为立足点,信息时代传统媒体的严格行业分工已不复存在,相关媒体从合作走向融合。新媒体环境下的体育赛事传播,倘若能够回归于传播业对于受众需求关注的本质之上,想必更能在跨媒体的背景下,达成更为彻底的媒介融合与革新。参考文献:

[1]付晓静.论体育赛事传播的三角模式[J].体育文化导刊,2007(1):30-32.

[2]肖鸿波.网络传播与北京奥运新闻传播的新格局[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6):74-76.

[3]潘国斌.互联网在体育产业中的应用及前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4):19-20.

[4]万晓红.后奥运时期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策略探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1):22-25.

[5]徐征.试论新媒体与体育产业的互动关系[D].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08:38.

[6]周志伟.虚假体育新闻出现的原因及防范办法[J].新闻战线,2005(10):18-19.

[7]俞林.体育新闻报道过度娱乐化的对策研究[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7(5):10-12.

[8]陈林祥,罗普磷.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展望[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16):7-9.

[9]凤凰财经.华视传媒与中超战略合作[EB/OL].[2013-02-22].http:///usstock/huagu/20130222/7690180.shtml .

[10]杨继红.谁是新媒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1]杨韵.全媒体时代手机媒体与体育传媒的融合[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29-33.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Influenced by New Media

ZHONG Pu,LI Minghui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4,P. R. China)

Abstract:

体育赛事分析范文第2篇

1体育赛事对物资的需求非常大

(1)人才需求非常复杂。观众关注体育赛事的内容是运动员之间的比赛,但是从这里辐射出去的是一大堆的内容,比如进行比赛的体育器材和体育设备、进行体育信息传播的摄影机、摄像机等,都是确保观众能够顺利观看比赛的东西。这些设备在物流运输过程当中如何装卸、包装、运输、储存等,都需要相关的专业工作人员,这样才能提高物流效率。比如一台摄影机,在运输途中如果没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就要花很大的功夫去思考如何摆放才不至于损坏设备的问题,这样也间接增加了物流运输的成本。

(2)体育赛事要求物流能够快速反应。在进行赛事物流管理过程中,由于资源的需求量大、层次多,所以无论之前的物流规划做得如何完善、如何周全,在实际的物流管理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考虑过、没考虑过的问题,这时,如果没有快速有效的应对措施,就必然大大增加物流管理成本,甚至影响赛事的进行。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以及体育赛事对这方面的高要求情况之下,就需要一整套的快速反应机制,在问题出现之后能够对问题进行快速准确地分析,然后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保证体育赛事能够顺利进行。

2如何进行体育赛事物流的策划

2.1明确体育赛事物流的策划要求,紧抓体育赛事物流的特点进行物流运输的操作

(1)体育赛事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的物流运输,需要从经济性上进行把握。经济利润一方面是因为赛事本身具有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就是赛事成本的降低。体育赛事中的物流管理成本非常大,甚至占据了整个赛事成本的大部分,所以体育赛事物流的经济性原则是体育赛事物流策划的首要原则。在进行体育赛事的策划时,应该在多方案对比的情况下进行经济最优方案的选择;当然,这一工作是建立在确保物资和物流质量的基础上的。对于赛事的主办方,应该进行赛事物流工作的公开招标工作,通过投标者的竞争把赛事物流成本压低。作为赛事物流管理的承包企业,应该在相关比赛信息的帮助下,对物流工作进行精心的策划以及科学高效的管理,以降低物流管理工作的成本,提高利润。

(2)体育赛事物流是对体育器材以及观众和运动员的运输,需要从安全性有上进行把握。体育赛事的安全性原则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则,赛事利益群体在追求经济利润时,一定要确保各方面的安全。体育赛事的物流过程中,安全工作涉及人员安全、企业自身安全、物流设备安全、物资安全以及比赛信息安全等。人员安全是指在进行物流工作的过程中要确保物流工作者及相关群体的生命财产安全;企业自身安全是指在进行物流工作的过程中要确保企业自身利益和安全信息的安全;物流设备安全是指在进行物流工作的过程中要确保物资的运输、储存等各种载体的安全;物资安全是指在进行物流工作的过程中要确保体育赛事中所要用到的各种物资的安全;比赛信息安全是指在进行物流工作的过程中要确保体育赛事有关的各种比赛具体流程、细节信息的安全,这一标准视具体赛事要求而定。

(3)现代体育物流重视环保,要注重物流的环保要求。在进行体育赛事物流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影响周边群众的作息以及周边的环境。在进行体育赛事物流工作时,往往需要用到各种交通设备、包装保护设备等,这样就难免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各种噪音以及气体、液体和固体方面的排放物,这样很容易对群众的生活以及环境产生影响。这就要求在进行物流工作时,做到绿色环保,这样不仅对周边的人和环境有好处,还可以让群众对赛事本身的印象产生好感,进而关注赛事。所以在进行体育赛事的物流工作时要注意环保的原则。

(4)体育赛事物流的综合性较高,所以物流操作要具有综合性。在进行体育赛事的物流工作时,要根据实际的工作环境选择适当的工作设备,做到综合考虑。比如说在哪种状况下采取公路运输,哪种情况下采取铁路、水路、空运等方式的运输,才能使运输成本降低的同时保证物流工作顺利进行。

2.2建立针对赛事物流的特殊物流策划方案

(1)成立专门的赛事物流临时性机构。赛事物流的特点有短暂性,同时物流量又比较庞大,所以不得不引起重视。为了做好赛事物流,首先要做的是建立起一个专门的物流管理机构,只有分工才能使工作标准化与规范化。物流管理部门只需要根据赛事的要求合理地安排物流方面的工作即可,不用对赛事的其他工作进行负责或者操作。这一物流管理机构需要负责的既包括比赛场内的物流工作,也包括比赛场外的物流工作。通过这种专门的机构,不仅可以把赛事工作模块化,分块负责,也方便把任务落实到个人,使工作更加清晰和有效率。

(2)建立一个高水准的赛事物流信息系统。对于赛事物流来说,它对于物流的速度和精准度有着更高的要求。体育赛事要求体育器材以及各种体育赛事过程中的必需品必须及时运输,同时运动员的运输也必须要及时,否则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通过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不仅能够让每一个相关的工作人员更加全面、完整地了解整个物流工作的进度情况和发生问题,也能够在快速反应的背景下降低物流成本。

体育赛事分析范文第3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举办了多项全国性的体育赛事,比如全国运动会、全国城市运动会、全国农民运动会、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等。在众多赛事中尤其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文化色彩最浓厚,最能体现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历史来看,建国以前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都顺其自然,发展缓慢。建国后,人们开始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在1981年9月召开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座谈会后,国务院便批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由国家民族事业委员会和原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办,由地方承办,每四年举行一次。彰显了国家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程度。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经举办了八届,从1953年的5个竞赛项目22个表演项目到1999年的13个竞赛项目和161个表演项目再到2007年11月的15个竞赛项目和149个表演项目,少数民族运动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参赛民族涵盖了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有着悠久的历史,参与人群众多,覆盖范围广阔,研究少数民族体育赛事特征对少数民族体育赛事的推广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2.少数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特征

2.1鲜明的民族性与地方性。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不同民族所创造的传统体育有着本民族的特征和本地区的文化特征,并形成一种文化传统积淀在该民族的特征之中。民族性和地区性作为民族体育的重要特征,其魅力首先就在于它是独有的,还在于它能创造出一种民族体育环境,一种地域民族体育气氛,这种环境和气氛是任何其它地域所无法创造出来的。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这种地域性特征,决定了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中必须充分发挥其特长来吸引参与者,使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具有当地特色和民族气息。

2.2丰厚性与时节性。民族体育内容丰富,多姿多彩,几乎每个民族都有几种乃至数十种民族体育项目,各个民族的体育形势千姿百态,风格各异,都有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且由于自然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大都与地域环境的季节性相一致,这即是对自然界季节性变化的积极适应,也是人类自身身心活动规律及对季节条件充分利用的体现。民族体育的丰厚性与时节性特征,即构成了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活动的韵律感和多姿多彩的变化性,也导致赛事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和季节性经营的特点。

2.3与其它资源的良好配套性。众多的民族民间体育赛事资源内容之丰富,形成之多年,分布之广泛,潜力之深厚,可与民族民俗文化、山水风光等多种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相映成辉,发挥多种资源组合的综合优势,成为特色鲜明,风格独特的旅游资源,这不仅增强了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吸引力和丰富了活动内容,而且还能营造较为浓郁的民俗环境和气氛,形成一著名的民族民间体育赛事。

2.4多功能性。民族体育重要体现在各民族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情和趣上。民族体育集健身、艺术、娱乐参与等多功能于一体,具有广泛的民俗性,显著的健身性,良好的观赏性、娱乐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也是发展有民族特色旅游业的良好资源察赋。

2.4.1健身功能。民族体育着重于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愿望的满足,以自娱自乐的、消遣的和游戏的活动方式出现,人们在这些活动中可以直接得到令人愉悦的情感抒发和渲泄,使旅游者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2.4.2观赏功能。由于民族体育的技巧性,娱乐性以及艺术观赏价值,是许多现代竟技体育所无法比拟的,加之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为多样,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魅力,使人耳目一新,乐于观赏。

2.4.3强烈的参与功能。民族体育简单易学,使旅游者能亲身体验民俗风情,参与民族体育活动,感受浓郁的人情味,过一次异乎寻常的生活。

3.少数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作用

3.1植根于民俗活动,共生于其他文化形式

民俗活动中出现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鲜明的体育性特征之外,还有多种民俗活动的目标追求,因此这些身体活动方式也同时具有庆典、婚俗、丧葬、宗教、舞蹈等多种文化特征。也就是说,一方面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还未完全从这此文化活动中真正剥离出来,突出了与少数民族多种传统文化形式共生的明显特征;另一方面,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具有了最为广泛的群众参与,是一种真正的大众文化活动。

3.2满足其它社会需求

3.2.1作为课程资源进入学校体育教育。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偏远以及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广大农村学校,严重欠缺体育场地、器材和师资,因而学校从事体育教育的条件较差。直到上世纪末,大部分此类学校的体育教育不能正常展开,甚至部分学校从来就没有体育教育。正是这种物质条件的欠缺和发展学校体育教育之间的尖锐冲突,促成了西部省区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逐步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课程资源而引进了学校体育教育。

3.2.2作为文化资源进入旅游活动。文献资料和调查结果显示,少数民族体育赛事能全面地反映民族文化特征,也较容易组织开展,尤其具有欣赏价值,以满足旅游者求奇、求新的文化追求,又具有可参与性,使旅游者能亲身体验、乐在其中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成为了最具有价值的旅游资源之一。。

3.2.3作为竞赛项目而进入运动训练活动中。伴随着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伴随着民族运动会上竞争的日趋激烈,其组织训练规模越来越大、集中训练期也越来越长,即使是在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为在民族运动运会上取得好成绩,也试图建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的方法,扩大这种训练的规模、延长训练的时间。运动训练成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一种周期性的、极具影响力存在方式,使其得以延续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庆贺,丁先琼.试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走进民族中学体育教学的必要性[J].南师范大学学报

[2]陈立华.东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体育赛事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小型城市现状;体育赛事特点;影响与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文化素养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举办具有全国效应甚至是全球效应的体育赛事的重要性,其内含的经济价值、社会意义也得到相关研究人员的发掘。一项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对于一个城市的影响是空前的、巨大的,,显然,作为一种新型的动力催化剂,体育赛事以特有的方式为一座城市带来带来更大的繁荣,基于此“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的问题研究在当下视野中就极富价值。通过对于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最大限度的开发体育赛事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同时又可以避免城市尤其是中小型城市在承办体育赛事时的盲目和误区。

一、目前我国中小型城市的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飞速发展,我国开始渐渐迈进城市化规划与发展进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理想之处,中小型城市的发展与大城市的发展相比呈现出不平衡、不协调的相关特点,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我们发现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有中小型城市513座,这些城市分布在我国辽阔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广、范围大、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特点。尤其是小型城市贴近农业、农村、农民,作为纽带实现农村剩余的劳动力的输送。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因为对其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中小型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城市经济实力较弱、市场发展空间和后劲不足、容纳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在发展商主要依据的是本地自然资源或是历史遗产等来作为经济发展的来源。

基于这样的现状中小型城市的管理者迫切希望通过举办大型的、具有知名度的体育赛事来提高城市知名度、塑造城市形象,以之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进而带动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这样的本意是好的,开始如果只是盲目的举办,而忽视了自身发展的现状或是破坏了以往经济发展所依附的来源,那就得不偿失了。

二、大型体育赛事的特点

根据体育赛事的影响力、赛事规模等因素可以对于体育赛事进行宏观上的分类。大型体育赛事往往是依据体育赛事的规模所决定的,在细化可将其分为超大型体育赛事和标志性体育赛事两种,大型体育赛事主要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规模大、时间跨度较大

这一点比较好理解,性“大型”一词我们就可以看出赛事的规模程度,一定是大型的。另外大型的体育赛事因为参加组织、人员数量众多,涵盖体育项目范围较大,想在一到两天内进行完全部比赛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对于参赛者来说极易疲劳,无法发挥出真正的实力,因此在时间跨度上大型体育赛事与其他体育赛事相比较长,一般最少需要五天,最多是二十天,在这一点上奥运会是最好的说明。

(二)投资大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于承办地的各方面实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参与人员衣食住行的准备、相关场地及设备的安置设计都需要投入极大的人力、物理和财力。如果承办地在经济实力上无法与举办的赛事形成平衡无论是对举办地还是赛事而言都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要求高

大型体育赛事因为规模和知名度的巨大,故而其要求也比较高。对于裁判人员的专业性、服务人员的专业性、场馆设计的科学性等都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这些要求的提出是为了在比赛期间为参赛人员提供一个最优化的环境,希望不会影响到参赛人员的比赛,使其在最佳比赛状态中发挥出最大的实力。

通过上述几大特点我们可以看出举办一场大型体育赛事是非常繁杂的,也是非常具有难度的,因此要想通过大型体育赛事来催动城市的发展也要做好承担极大付出的准备。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对于举办地虽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也会带来相关的良性发展,但是中小型城市绝不可以因为高利益而盲目冲动。

三、中小型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影响与分析

现今,随着体育赛事对于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的显现,各个城市都加入到举办体育赛事的潮流中,希望在潮流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催动本城市的发展,但是我们对于体育赛事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促进不能够只看到它有利的一面,要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体育赛事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以客观、科学的角度来观察分析,承认其有利一面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了它对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大型体育赛事对中小型城市发展的有利影响

一个社会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众多领域,在这里受篇幅限制,我们将其分成经济领域和非经济领域两类来阐述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于中小型城市发展的有利影响。

(二)对城市经济领域的影响

(1)提升城市经济活力

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仅对于举办城市已有的经济产业如旅游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还会催生许多新的经济产业,为原有的经济产业结构进行新的调整提供一个平台,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居民收入,进而带动城市整体的发展和提升。这样的促进不只是在体育赛事的举办期间还可以延续到赛事停办后的一段时期。

(2)提高城市就业率

为了更好地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地需要修建大量的基础设施,潜在的对于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而在这契机的背后是一个极大的劳动力需求口,从而为大量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比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就一举为我国劳动力提供了大概200万个就业岗位。所以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可以有力的解决举办地的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

(3)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大型体育赛事对于举办地的基础设施有着极高的要求,为此要想成功举办一个大型的体育赛事,举办地必须对所在地区的基础设施进行修缮或是重建、新建。比赛在举办完之后就结束了,但是这些基础设施却保留下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着便利,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水平,而这无论是对本地的经济发展还是对外来资金的吸引无疑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4)对城市非经济领域的影响

大型体育赛事对于举办地非经济领域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改善城市环境为了更好地举办一次成功的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地势必对于所在地区的绿化进行规划,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仅为有力的修缮与维护,而这对于本城市的生态环境而言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促进当地体育事业的发展

大型体育赛事以严格的要求和极高的竞技水平而著称,而这对于举办地的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对专业人士的竞技水平还是对当地居民的运动意识都有促进作用,同时还有助于体育知识在居民中间的普及。修建的大量体育比赛场馆和设施也能偶促进当地职业体育的发展,对体育产业也有极大的刺激作用。

增强城市居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一场成功的体育赛事从内在上讲还会加强当地居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这一点在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大家一定会有目共睹,而这无疑是促进一个城市发展的强大的内驱动力。

(三)大型体育赛事对中小型城市发展的不利影响

当然,事物都具有双面性,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于中小型城市而言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是它的负面效应也应该得到重视。在为城市带来发展的同时也会产生相应的风险和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对于当地的经济、政治、交通、环境、物价水平所世家的巨大的压力。以经济为例,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需要强有力的经济为后盾,在巨额资本中政府的财政预算在其中占据最大部分,而这对政府的财政势必会造成一定的负担,加大城市财政的压力,对城市的后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结语

中小型城市引起自身的局限性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时候必须依照当地发展的现实情况,合情合理的进行预算和规划,做好相应的预案措施一边对突如其来的情况做到及时高效的解决,将不利影响降至最低,一大型体育赛事为契机,谋求最大限度的发展。

作者简介:刘洋溢( 1991-9),辽宁省抚顺市人;就读于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社会体育(健身指导与健康)

参考文献:

[1]黎冬梅.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体育经济,2007,112(1).

[2]莫志海.新世纪体育与城市环境相互发展的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1).

体育赛事分析范文第5篇

Abstract: By study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sports brand events and its development law, combining with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in Yan'a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ole of creating Yan'an red sports brand events and favorable conditions, and uses effective methods to make the Yan'an red sports brand events.

关键词: 品牌赛事;红色体育;红色文化

Key words: brand competition;red sports;red culture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5-0322-02

0 引言

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成功的举办,极大的推动了我国体育赛事的发展。事实证明,通过举办一定规模的体育赛事,来促进城市化发展,提高城市知名度,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已成为当今政府议事日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在国、内外各种规模体育赛事举办风起云涌的今天,如何根据延安历史发展与现状,结合延安的创新要素、发展个性特征,充分利用国家、延安自身、和周边地区的各种资源;举办推动延安发展的体育赛事,充分发挥体育赛事服务于延安发展的良,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 红色品牌赛事的内涵

红色体育运动是新型的有着鲜明特色的运动。红色体育运动就是将中国的红色文化与体育文化融为一体;它充分利用体育赛事的形式和规则,生动地展示战争年代革命老区军民鱼水之情的感人事迹;它既是正规体育比赛,又是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也是规范的群众健身活动;红色体育运动是中国革命老区特有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群众性红色体育综合赛事,红色体育运动首次将中国历次革命战争中的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到体育竞赛的形式中[1]。

延安应该拥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不仅要做好赛事,更要进行红色体育文化的全方位展示,要开拓包括教育、旅游、交流、座谈、论坛等多元内容在内的综合红色体育文化市场,真正体现红色体育文化完整的概念和整体的内涵。提高赛事的整体水平,在组织上会力求更加规范,争取将全国武术红色体育比赛打造成为品牌赛事,让比赛成为红色体育高手的聚会,成为红色体育爱好者的节日。[2]红色体育运动的目的是为了丰富人民的体育文化活动,弘扬体育精神,塑造城市形象,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在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2 延安市举办红是体育品牌赛事的优势

2.1 党和国家的重视是延安红色体育品牌赛事发展的重要保证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体育大国。但是体育项目和体育产业市场的开发一直相对滞后。能在全国和世界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体育项目和体育产品不多。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体育健身市场,努力开发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市场,积极培育体育中介市场,做大做强体育用品业。强调要把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开展新兴的户外运动的经营活动,开发和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健身项目作为重点任务。这是我们努力打造中国的自主体育品牌和体育赛事的政策依据,也是我们的责任和十分紧迫的任务。红色体育运动会的举办就是贯彻和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的成功先例。

2.2 延安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是红色体育品牌赛事发展的基础 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特别是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

延安还是革命圣地,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特殊位置,现存革命旧居140多处,如中共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王家坪(现王家坪革命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凤凰山;以及宝塔山、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等地,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