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皮影的艺术特点

皮影的艺术特点

皮影的艺术特点

皮影的艺术特点范文第1篇

本课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10册15课的学习内容《皮影》。现代社会卡通、漫画、可口可乐、麦当劳等外来视觉文化正在不断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而学生对传统艺术知之甚少。皮影戏对绝大多数城市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陌生的艺术,璀璨古老的民间艺术需要他们传承和创新。

本课研究就是笔者对于弘扬民间传统艺术的美术课程开发的一点探索。

【教学目标】

1.感受皮影艺术魅力,了解皮影造型及表演特点,初步掌握皮影制作方法及表演。

2.通过合作探究来学习艺术造型特点及皮影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实践能力。

3.通过鉴赏皮影、制作皮影、表演皮影,提高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弘扬中国皮影艺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皮影的艺术造型特色及制作方法,感受皮影艺术的魅力。

难点:设计制作皮影人物。(通过皮影材料和制作方法的创新,解决制作皮影的难点。)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皮影实物、皮影作品、教室环境的创设。

学生:塑料膜片、马克笔、剪刀、塑料线、电热熔枪等。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文化探访 走近皮影

老师利用春假带着同学们走进了中国美术学院皮影博物馆,对中国皮影艺术进行了一次文化探访。参观时学生完成相关的调查笔记,初步了解皮影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博物馆。皮影博物馆丰富的藏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国皮影的独特艺术魅力。通过文化探访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光影游戏 导入新课

师生玩手影游戏。教师在投影下跳皮影舞蹈,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游戏导入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让学生知道了皮影戏是利用光和影的原理来制作的,所以被称为“光影间跳动的精灵”。】

三、实物探究 认知皮影

1.观看皮影戏视频短片。让学生进入皮影艺术的情景中去,提高学生学习皮影的兴趣。

2.欣赏两个实物皮影作品。通过学生摸一摸,猜一猜来探究皮影是什么材料做的?

3.请学生上来玩一玩,其他学生观察,来一起探究皮影是怎么“动”起来的?通过同学非常仔细的观察,学生自己发现皮影是靠在关节处的活动节和装上的操作杆活动。

4.教师总结:皮影戏是我国集戏曲、音乐、美术、文学为一体的古老的综合艺术。它通过雕刻创作出各种形象,钉上活动节,装上操作杆,由操作者在灯光透射下,贴着银幕演出,效果颇似小电影,故被西方电影史学者称为“有声电影的鼻祖”。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称之为皮影。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我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通过对皮影实物的探究,让学生从看到摸再到玩,让学生对皮影有了一个全方面的感触,最后对皮影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参与实践的欲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赏析皮影 感受艺术特色

1.让学生欣赏皮影中的生、旦、净、丑头部造型和戏曲人物中角色造型。鉴赏皮影各种角色的不同造型特点。(生角:平眉细目、安详沉着;旦角:弯眉线眼、秀丽文静;净角:立眉圆眼、威武刚烈;丑角:额头凸起、鼻翼张开、龇牙咧嘴、滑稽有趣。)

【设计意图:对比感受视觉上给学生一种冲击,从内心感受皮影头部设计的精美,同时了解皮影不同的造型特色。不仅皮影戏说唱的表演形式很多是按戏曲的模式进行设计的,皮影中的各种脸谱和行头的造型,都源于戏剧。】

2.小组讨论:学生探究皮影为什么大多采用侧面形象?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由于皮影是在平面布幕上演出,只能左右动作,所以一般采用侧面表示。教师再补充,有时也在身段的造型和衬景道具处理会出现正面造型,这种多角度的综合表现,是为了弥补剪影造型的单调和不足。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教学的难点,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克服学生畏难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以皮影人物哪吒、孙悟空和它们的动画形象进行比较观察,分析皮影具有哪些艺术表现特色?(皮影具有装饰性的特点。人物外部造型表现得非常夸张,而且十分概括和简练。)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教师选择了学生们所喜欢的皮影人物,如哪吒、孙悟空等动画形象进行比较观察。这些人物的造型很独特,学生一看就喜欢,有助于学生了解皮影造型的特点。】

4.赏析皮影人物的装饰图案,学生观察分析皮影都常用哪些图案进行装饰?(皮影图案中会大量使用短线、月牙纹、圆点;经常会出现龙、凤、鸟、鱼、麒麟等中国的传统吉祥图案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皮影中图案运用是非常大胆灵活的,皮影中的图案可以是植物、动物、自然物、几何图形等各类纹样。)

5.感受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皮影。皮影在图案设计上还会受当地民间剪纸及传统戏曲的影响,富有强烈的地方特色。皮影的绘制形式多样,有重雕镂,少彩绘的;也有少雕镂,重彩绘的等等。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从造型、纹样、色彩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赏析皮影的艺术特色,通过对比欣赏、自主探究、观察分析发现感受皮影艺术的美,从而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开阔想象空间。】

五、传统皮影 现代制作

1.了解传统皮影制作的方法。主要四步完成①制皮;②雕镂:将描好图样的皮料进行镂刻;③着色:雕镂完毕后,压平着色;④订缀:在皮影人关节点处,用线订起来,最后在脖领前订上一根作为支撑皮影人的主杆,在两手处各拴一根耍杆,插上皮影人头后,一件完整的皮影人就完成了。通过了解传统皮影艺人是怎么制作皮影的,学生从中感受到整个皮影艺术活动过程的辛劳。

2.老师向学生介绍一种用磨沙塑料片制作的皮影方法,即环保又方便。简单讲解制作过程:①确定人物外轮廓,根据外轮廓分别剪出各个部位;②在关节处定好活动节;③设计花纹,然后雕刻出花纹或是用记号笔画上花纹装饰,再用水溶油画棒上色;④最后装上操作杆。

3.通过小组讨论确定皮影戏的内容和皮影人物的设计。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喜欢设计皮影人物,如富有现代感的人物、动漫人物等等。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制作两三个皮影人物,并进行展示表演。(设计皮影要有美感有创意,体现人物特点。)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和寻求方法,充分体现团队协作精神。这种皮影制作的新方法,让皮影艺术真正走进了课堂,让学生真正亲身感受了制作过程,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六、表演皮影 体会乐趣

1.欣赏皮影艺人幕后表演的视频短片。让学生走进幕后,去欣赏皮影艺人是怎样表演皮影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皮影是说唱的艺术,充分认识皮影的综合艺术特色。皮影从制作到表演都凝结着民间艺人的智慧和文化追求。】

2.学生作品展示及皮影表演。让学生小组合作,为自己的皮影设计台词、设计动作和情节,到舞台上演一演,做一回真正的皮影艺术家。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要求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人人参与。让学生在充分的交流中表述自己的想法,大家齐心协力来完成,互帮互助;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真正感受皮影的乐趣及皮影的艺术魅力。】

七、课后拓展 尝试创新

欣赏皮影社团同学创新的多种方法制作的皮影作品。

(1)用刮画纸制作的皮影;(2)用宣纸和塑封机制作的皮影。

【设计意图:以上是这节课的拓展提高部分,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方法,不同材料去表现皮影。使学生更加深刻领悟皮影艺术的造型特点,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创作的欲望。】

八、了解现状 传承发展

1.目前,作为“皮影的故乡”――中国,皮影艺术正在消失,艺人老年化,后继无人。中华皮影正濒临灭绝的危险。中国皮影己成为“断崖上舞蹈的文化精灵”。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拥有如此灿烂的民族文化而自豪,更有责任保护和传承这份民间传统艺术。

2.现在皮影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曾获得2006年央视春晚歌舞类一等奖的舞蹈《俏夕阳》,更是将古代皮影艺术和现代舞蹈精华巧妙结合。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教师让学生了解皮影的价值,让学生知道皮影艺术存在的危机,从而感知我们所承担的责任。最后又让学生展望未来,知道皮影正在不断改革创新,走向多元化的艺术形式,让学生对传承这份民间传统艺术充满信心。】

案例的启示:

创新为传统美术提供了发展的渠道。皮影戏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有人说已被人们遗忘,有人认为皮影戏的制作要求高,演出场景特殊,不适宜在学校教学中推广。许多人认为皮影戏是一种传统技艺,而“创新”就会失去传统的美。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皮影戏的创新并不代表背弃传统,反而是一种蜕变。将皮影引入美术课堂,让孩子们在想象中创作,在创作中游戏,在游戏中快乐。通过教学,也为皮影的发展开辟更多的新生代群众,对传承我国优秀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将是一次有现实意义的教学尝试。通过这样的教学尝试,是否让我们把目光还可以投向剪纸、刺绣、泥塑等更多的民间艺术,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创造新的艺术形式?美术课堂也需要走进传统,从传统中寻找创新的灵感,探索将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与现代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使其成为学生更易接受和喜欢的课程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弘扬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中国本土的文化,让学生更好地建立民族的自信心,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

(注:本课曾代表下城区参加杭州市小学美术教学评比,并获一等奖。)

(杭州市永天实验小学 浙江杭州)

王卫华(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美术研究员)点评:

1.教师教学精神可敬可佩。面对当下小学美术教师工作量繁重、教学资源不足等现状,胡老师为上好一堂中国民间艺术皮影的课,积极面对,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利用春假期间,亲自带领学生走进了中国美院皮影博物馆,进行文化寻访活动开展教学。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让学生去博物馆完成探究学习调查笔记,在这基础上进行教学,就是很好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去感受、鉴赏皮影博物馆丰富的藏品,了解皮影的材质、皮影的造型艺术特点、皮影的表演、皮影的传统制作方法等一些皮影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中国皮影的独特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学习传统皮影艺术的兴趣。

3.课堂教学体现教师的创造力。面对传统皮影特殊的材料和技术,及学习民间皮影制作的途径较少,可供参考的资料不多,这些因素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简单选择欣赏课而结束。但胡老师为了让学生“热爱”皮影艺术,深切感受皮影艺术的魅力,达到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真切欣赏与热爱,积极开拓思维。不但利用开发好的地方文化资源,还积极利用现代材料,寻找适合学生创作的材料与技法,仿真变通,进行理想有效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处理能力具有创造性。

4.传统艺术与当下怎样对接与延续,胡老师能站在当今学生的角度来审视,进行有效的教学。皮影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和戏剧巧妙结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形式。传统皮影的人物形象大多是以戏曲人物为主。通过实践,教师总结并创作出皮影艺术造型的新形象,将传统人物的造型拓展到现代卡通造型上。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和内容创编皮影戏设计皮影人物,使古老的民间艺术换上了时代的新面孔,激励了学生学习皮影的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皮影的艺术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皮影二维动画民族化

近几年随着国家广电总局先后实施了多项政策,大力扶持民族动画产业,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制定各项优惠政策,扶持地方动画产业,全国动画生产热情空前高涨,产业界闻讯而动,动漫创意园、动漫频道纷纷上马,高校也相继成立动画专业学系。各种民间力量介入影视动画制作,媒体重点关注,动漫会展热浪不断,国内动画制作处于一片叫好声中。在这样强劲的势头下,中国动画业的确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我国动画节目的预期产量正处于不断攀升的态势中。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国产二维动画的传统艺术特色严重缺失,国产动画笼罩在国外动画审美的阴影中,一方面对强势文化盲目崇拜;另一方面,对自身民族化认识不足。许多动画片均被打上美国或日本动画的烙印,进入了失去自身民族文化依托的新误区。

同时,中国二维动画还受到三维动画的强烈冲击。三维所依仗的CG动画技术通过电脑强大的运算能力来模拟现实,不仅在流程上简洁许多,大大减少了重复劳动,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而二维传统技术的制作工艺繁复,绘画工作量大,耗费较多的资金,并且需要较长的制作周期。解决动画片大量生产问题,在制作技术方面,一是要省,二是要快。因此,中国的二维动画想要取得突破性生存空间,就不能再沿袭传统方式制作动画片了,必须要取得技术上的突破。

国产动画民族性、艺术性的丧失是国产动画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早期的中国学派动画艺术家们曾非常注重传统民族艺术元素的借鉴,从戏曲、剪纸、皮影、木偶各个传统艺术形式中吸取营养,从中国绘画、民族工艺、传统戏曲、民间音乐等多方面汲取丰富的营养。近年来,人们开始重新关注传统皮影艺术。皮影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集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艺术、民间戏曲为一体的综合民间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元素和表演技术原理。由于它的表现元素、制作流程以及其形态演变、本土化特征等均和二维动画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因此,具备将它引入二维动画设计制作的可行性。

在比较研究中,我们发现,皮影艺术的艺术元素和表演技术原理对二维动画设计制作有极大的启发性:

一、外在艺术元素上皮影独特的动作特征和造型艺术可以启发二维动画的动作与角色设计,动画设计的民族化配音设计可以借鉴皮影的音乐特色,皮影的手工镂刻和材质特色启发动画设计制作的形式多样化。

二、在表演技术原理上,它的分层技术、“骨眼”控制技术可以为二维动画所用,借用皮影独特的表演技术原理,设计新的二维技术方案,以此拓展中国二维动画的生存空间。

皮影与二维动画的相通之处:

表现元素上的一致。在显示平台上,皮影用灯光将影子投射到布幕(俗称亮子),供人观看;二维动画则将电影胶片投射到银幕上,或是依靠电子管投射到屏幕上形成图像;显示元素方面,皮影提供给观众的是静止或运动的影子、音乐、念白、背景图片;二维动画则显示的是动态图形、文字、音乐、对白、背景。

皮影制作和二维动画的制作流程也非常相似。

皮影戏:皮影戏由故事—剧本一选皮一浸泡一刮皮一打磨至设计一描 绘、雕刻一染色一装线一装提—影人动作的演练—乐队的伴奏、艺人的演唱、念白、操作;二维传统动画:故事—剧本—人物造型—原画—动画—描线一上色。

皮影作为一种类似剪纸的造型艺术,艺术与技术缺一不可。熟练的皮影艺人能把多个部分组成的平面影人赋予其“生命”活力。历代皮影艺人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独特的表演技术原理,创造了独特的艺术语汇,使得皮影艺术增加了无穷的魅力。

皮影在千百年的传承中,根据皮影的表演特点和观众的喜好、时代的变迁不断改良创新,在表演中,主要采用挑、抵、推、拉、捻、揉、拖、反转等技法语汇来表现人物的繁复动作和细腻情感,皮影的表演有其固定合适的表演技术原理,主要表现在影偶的结构设定和动作设计。人物是影戏主体,它的结构颇具巧思:为了动作灵活无碍,一个完整皮影人物的形体,被按照人体关节结构分成特定部分,再用铁丝缀结。从皮影的表演原理反观动画设计制作的技术原理我们发现,影人能够达到如此奇妙的表演效果,在于其按照运动的结将影人分为几个关键部分,然后选择良好的“节点”,通过控制这些“节点”来达到灵巧独特的运动效果。

早期动画剪纸片的技术原理在中国动画早期,我国一代电影人便吸收借鉴了皮影戏的特点,制作出了剪纸动画片如:《猪八戒吃西瓜》、《济公斗蟋蟀》、《渔童》、《红军桥》等,动画剪纸片的技术特点是:“以平面雕镂艺术作为人物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以戏曲皮影戏装配关节以操纵人物动作的经验,制成平面关节纸偶。拍摄时,将纸偶放在玻璃板上,用逐格拍摄的方法把分解的动作逐一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而形成活动的影象。”虽然剪纸、折纸艺术制作工艺复杂,要表现篇幅宏大、内容丰富的巨作实在困难。所以尽管人们再三强调对它们的重视,而近年来始终未曾出现这类动画片。

皮影的艺术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泰山皮影 设计原则 旅游产品 2011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

名称:《泰山皮影艺术受泰山文化因素影响的研究》

立项号:2011028

泰山皮影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泰山传唱了三百多年。前些年一直处于被人遗忘的状态。直到2008年被评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国家的重视,文化产业政策和环境日益优化,泰山皮影发展有了转机。目前,作为能够真正掌握泰山皮影表演特色的范正安先生也正在积极的努力打破泰山皮影一贯以表演为主的艺术形式,结合时代特点,进行产业化发展,设计系列旅游产品,让它回归市场,创造价值。因此,泰山皮影旅游产品的设计不但能丰富泰山旅游产品的市场,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而且对泰山皮影的发展也是一种有效地促进。

目前开发了以泰山文化为中心的系列泰山皮影旅游产品,品种只有装饰性皮影、印有皮影图案的服装、挂件、钥匙链四类。在2009年中国北方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上,由泰山皮影艺术家们新研制的泰山皮影手机链、桃木镶嵌皮影获银奖。泰山皮影旅游产品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知名度,但仍处于设计的初级阶段,并且仍以自产自销为主,缺乏规范科学的宣传包装。设计水平也有待提高。在很多领域尚有大片空白,进行泰山皮影相关产品的研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通过对泰山皮影艺术特点的研究和当地旅游产品市场的考察,泰山皮影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围绕这些特点进行泰山皮影旅游产品的创新研发,应当把握规律,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艺术性原则

泰山皮影旅游产品必须具有艺术性和审美价值。所以在设计中要追求艺术的美感,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形式美。泰山皮影旅游产品要运用对称与均衡、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等形式美法则。

对称与均衡是人们最容易接受的一种艺术美感,在民间美术被广泛运用,它常以等量等形或等量不等形的形态,按照中轴或支点的形式出现。在目前已有的泰山皮影装饰画中有很多产品,就运用到对称与均衡这一形式美法则。(图1)

图1 连年有余

变化与统一是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原理在艺术创作上的运用和体现。一件优秀的设计作品应体现各部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力求做到变化与统一的完美结合。即:在统一中寻求变化,在变化中寻求统一。这是艺术美的重要原则。泰山皮影无论在造型、技法,还是在色彩上都运用了变化与统一。例如:图1的雕刻技法灵活多样,有阴刻,也有阳刻,点、线、面进行了合理的运用。这些都是各个局部的差异,可以说是变化的。而两条相同鱼的纹样、灯笼的外形以及由许多半圆形组成大的圆形,都是统一的表现。

其次,色彩美。色彩往往是产品给人的第一视觉印象。因此,色彩在产品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泰山皮影在色彩方面,颜色艳丽、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强。色彩的搭配与表现形式在矛盾中蕴含对立统一,使皮影更具审美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泰山皮影旅游产品在色彩设计上,应注重继承泰山皮影原有色彩搭配的同时,借鉴现代人审美习惯,在调和与搭配上有所创新。

二、创新性原则

“有一位设计师曾这样讲述他的设计观:设计,以人为本,传统为根,现代为用。以生活及自然设计,乃根本之设计;以文化及艺术设计,乃真正之设计。眼中盯着洋人,心里装着传统,手里握着现代,则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泰山皮影旅游产品的设计。这里所提出的创新,是指在保持原有泰山皮影精髓的同时进行的发展和创新。包括:造型的创新、设计的创新、材料的创新、工艺的创新等。目前现有的产品在材料运用,题材选择,表达形式上都比较单调,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改进,使其日臻成熟。

运用创新性原则,结合泰山皮影传统的选皮、用皮、绘制、雕刻等艺术特点,笔者设计制作了部分首饰,以下是耳环的两款不同设计。

图2 耳环

图3 祥云耳环

图2制作技法以彩绘为主,配以中国传统皮影图案凤的形象,既美观又实用。

图3制作技法以雕刻为主,配以泰山皮影中常用到祥云图案的形象。

三、地域性原则

旅游产品是带有特定旅游地特色的工艺品。因此,地域性特点是泰山皮影旅游产品设计中必须强调的要素。

旅游者希望买到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但目前全国各地的旅游产品,基本上“千品一面”,失去特色。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俄罗斯套娃、各种木质、塑料汽车玩具等。而民间美术最能成为旅游产品。像无锡的泥塑、贵州的蜡染、杨家埠的年画,无不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产品,受到游客的喜爱。因此,泰山皮影应与泰山文化很好的结合。无论如何设计,都要尽量以泰山为中心,融入具有悠久历史的泰山文化内涵,突出地域特色,让产品充分具有纪念意义。

四、实用性原则

美术主要分为两大类:观赏性美术和实用性美术。观赏性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实用性美术包括工艺美术和建筑。而旅游产品则属于工艺美术的范畴。因此,泰山皮影旅游产品除了具有纪念性、观赏性、艺术性外,还应具有实用性。这样,就可以做到可赏、可用,达到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完美统一。

图4是笔者设计的“泰山皮影茶垫系列”。就是实用性较强的旅游产品。茶具放在茶垫上。因为茶垫的周边有包边,可以有效地防止杯子里的水倒多了,流到桌子上。再一点,杯垫的材质可以采用陶制,这样可以起到吸水的作用。当然,我们还可以使用非常具有泰山特色的泰山柏树、泰山槐树(泰山槐树是泰安市树)或泰山桃木(传说泰山桃木可辟邪)为原料,在上面进行雕刻。雕刻的纹样,主要是具有代表性的泰山皮影图案。

图4所示的茶盘图案是运用了泰山皮影的头茬图案,其雕刻技法,囊括了阴刻和阳刻的传统技法。在色彩上,运用了中国最富吉祥寓意的色彩——红色。底色为白色。红、白两色对比鲜明,素净而雅致。在颜色统一的情况下,图案有所变化,做到了形式美法则中的在统一中寻求变化,在变化中寻求统一。一套设计精美的茶垫,让传统的图案和沁人心脾的茶香融为一体,人们在品茶的同时又能感受到皮影的文化魅力。

市场规律告诉我们,产品设计的生命力在于产品的个性特色和文化品味。这就要求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不仅要遵循设计的普遍规律,还要避免被动的模仿与简单克隆。

泰山皮影是一种独树一帜、令人震撼的艺术,它为今后的衍生产品开发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能否立足突出自身特色,突出泰山文化色彩,实现产品的实用功能与个性品位完美结合,是泰山皮影旅游产品研发成败的关键。只有立足泰山皮影独特文化优势,把握好设计原则,才能突破概念化、程式化的思维禁锢,创造出富有市场竞争力的优秀产品设计。

参考文献

[1]侍锦,彭卫丽.山东鲁锦[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9

皮影的艺术特点范文第4篇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是利用光影投射原理,将半透明的彩色皮质影偶紧贴于白色半透明的布幕上,艺人们手持木杆操控影偶并在多种民间乐器的配合下进行的唱腔表演。由于皮影常用方言俚语演唱,取材于当地耳熟能详的民间神话传说,深受老百姓喜爱,是一种广泛流传的古老而独特的民间戏曲艺术。罗山皮影历史悠久,据明、清《罗山县志》记载,皮影于明代嘉靖年间一、引言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是利用光影投射原理,将半透明的彩色皮质影偶紧贴于白色半透明的布幕上,艺人们手持木杆操控影偶并在多种民间乐器的配合下进行的唱腔表演。由于皮影常用方言俚语演唱,取材于当地耳熟能详的民间神话传说,深受老百姓喜爱,是一种广泛流传的古老而独特的民间戏曲艺术。罗山皮影历史悠久,据明、清《罗山县志》记载,皮影于明代嘉靖年间传入罗山,落地生根,到宋代繁荣,距今已有460年的历史。罗山皮影在当地俗称“皮摔”,其唱腔、道白接近湖广语系,被归为西调皮影。罗山皮影是中国皮影四大流派中河南皮影的代表,由于其地处鄂豫皖交界,在中原文化和荆楚文化的浸染下形成豫风楚韵的独特魅力,曾经占据各类民间艺术的龙头地位。皮影有动为戏、静为画的特点,这些由皮影艺人亲手制作的影偶,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就已经远销美国。1984年罗山皮影艺人杨龙山绘制的影偶在中国美术馆参展,受中外专家学者一致好评(见图1)。1991年后,罗山皮影艺人与台湾同行进行交流,被誉为美妙的工艺品,之后大批量出口到台湾和东南亚地区。2008年,罗山艺人李世宏创作的影偶参加第十届亚洲艺术节获得特殊荣誉奖。同年,罗山皮影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2011年被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罗山皮影日渐退出历史舞台,面临生存危机,如何才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使罗山皮影这朵艺术奇葩在现代绽放。本文将从现代装饰的视角全面解析罗山皮影造型艺术,并试图找出现代装饰对罗山皮影造型艺术继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现代装饰视角下的罗山皮影造型艺术

罗山皮影造型艺术由头茬和身段组成,通常一个身段可以搭配不同的头茬来实现人物角色的变化,特定人物的服装和头茬是固定的。艺人通常会在影人的两手和脖子处安装操纵杆,根据剧情的发展,使影人做出动静举止、喜怒哀乐来完成动态的画面。静态的罗山皮影五官特征似豫南人,在造型方面,粗狂质朴、自然单纯、色彩浓重,表现力较强,尤其重视面部的精雕细琢。罗山皮影整体造型相对河北皮影“土”味更浓,甚至略有笨拙的美感,装饰图案更有原始感和神秘感。从皮影整体外形上,轮廓清晰简练概括,线条紧凑生动有力、变化丰富、节奏明快、富于韵律;从轮廓内部上,以线描、雕刻、镂空、彩绘为主,图案很紧凑,同时繁简得宜、虚实相生。

(一)多视角的二维平面性

皮影的制作材料和表演方式决定了其二维平面性特点,为了加强表演艺术的视觉冲击力,罗山皮影造型采用了多视角多拼接的空间造型艺术手法,简单划一的人物外轮廓和纷繁复杂的身段造型形成鲜明对比与和谐统一。影偶面部通常采用正侧面刻画,也称“五分脸”,正侧面的五官轮廓线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真实。如生、旦、净人物刻画时只能看到一只眼、眉,并夸张延长至耳际,线条流畅飘逸,一气呵成,而嘴部、头冠多采用四分之三侧,也称为“七分像”。这种多视角的手法根据角色不同灵活运用,如丑角造型多设计成七分脸,露出双眼,扩大刻画面部特征的表现范围,若有独眼瞎丑角时,七分脸便于表现另一只眼瞎特征,以增大人物喜剧性和趣味感。最为独特的是这种多视角同时出现在一种形态要素中,如罗山皮影生、旦角中帽饰后面的羽翅几乎对等安置,发髻却作为正侧处理;服饰造型上领口用正面、衣袖为正侧面、腰部以下为四分之三侧;腿部造型多为一前一后两个正侧面表现(见图2)。在衬景配景处理上同样运用了多视角的方法,如桌子处理,出现了显示三大面透视效果的四条腿,而非正侧面的两条腿,从观众席看正侧面的影人坐在半侧面的桌椅上,倒也自然舒适。智慧的罗山皮影人深知剪影造型的单调与不足,娴熟的运用了平视、俯视、仰视等多角度以期表现立体感,这种造型与我国传统绘画散点透视有异曲同工之妙,符合皮影戏观众的审美情绪和习惯。

(二)写意和写实打造传神形象

罗山皮影造型与朱仙镇年画在构图和表现技法上一脉相承,不仅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更崇尚内在精神神韵的表达,追求形神合一的艺术效果。同时与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特点相似,以形写神,注重写意,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传神艺术。影偶造型上,紧紧抓住各类角色人物、动物、道具的自然特征,在遵循一定程度的原有规律基础上,抒发艺人主观情感去塑造影偶的性格气质和神韵,将写意和写实完美结合,极大提升了影偶形象的观赏性。生、旦角的纤眉细眼、高耸额头、细挺鼻梁、点紅小口、莲指修长再加上阳刻面部轮廓,尽显白净斯文、温文尔雅的独特韵味(见图3)。阳刻的五官轮廓配上阴刻的发饰,产生起伏对比,愈发显得俊美。旦角和生角的性别区别多在眉目上,男性剑眉目长,眼角上扬,棱角分明,多忠诚,女性挑眉凤目,纤腰莲足,明媚皓齿,多温婉。另有一类生角,相貌异常俊美,耳处饰花,粗眉压眼,多风流奸诈之徒。净角狮鼻豹眼,夸张到变形的阔口之上,以赤眉虬髯陪衬,表现其威武强悍英勇之势,而鹰鼻鹞眼张口刻画多奸诈。丑角吊高眉毛、豹额圆眼、朝天鼻翼、龇牙歪嘴尽显其滑稽诙谐之神情,虽丑陋而无厌恶之感。丑角在雕刻手法上通常采用阴刻实雕、或实空结合、或绘制,勾勒出脸型和神态,以加强图案上的轻佻滑稽之感。怪兽造型多为汇集诸兽于一兽的形象,威猛矫健而无怪异之感。艺术处理上运用提炼、变形手法,经过现实与主观的巧妙融合,使其极具装饰性和观赏性。

(三)形式多变的装饰纹样

罗山皮影在二维平面性的造型空间中运用多视角的手法增强立体感和空间感,而整体造型又无杂乱不适之感,这在西方严谨理性的透视理上是不可能成立的。那么究竟是什么让皮影展现其独特魅力?其中是否有规律可循呢?笔者经过大量调研、走访、实验,认为其关键在于巧妙的装饰手法。

1.装饰纹样的统一性

罗山皮影造型的设计上大胆吸收了汉画像砖和朱仙镇年画的处理方法,采用彩绘和刻镂相结合的工艺,绘制具象和抽象的纹样做装饰,运用反复、连续、对称,散点平置的艺术手法排列,形成韵律和节奏感(见图4)。影偶在面部特征的处理上多采用对五官的夸大、移位和变形上,尤其表现在对嘴部处理上。通常用具象的花草云凤图案修饰女性,用龙虎水云图案代表男身,一刚一柔的图案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美感而且交待了人物的性别。而在人物的裤脚、袖角、帽子、领口处常绘制抽象几何纹样,如文官蟒袍裤脚下的几何海水图案,女性裤脚处的半圆图形等。这种抽象纹样属于热情的抽象,就像图腾深置百姓内心,配以阳雕阴镂,适当计白更显得繁简相宜,虚实相生。“这种抽象的合规律造型就是独一无二的最高级的造型,当人类面对外物巨大的杂乱无章时,在这种造型中就能获得心灵的安息。”[1]这就是装饰纹样赋予皮影的魅力。

2.装饰纹样的图底关系

影偶造型借助灯光,较暗,身高十五寸为图,三尺白幕,明亮,面积大为底,这种图底对比使有着流畅轮廓的黑暗的影人造型在规则形状的明亮的白幕衬托下,每一个空间细节都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这样一亮一暗、一大一小和一静一动,白幕与影人互补互存,相辅相成,构成一个视觉整体。观者在这种明暗、简繁、虚实、曲直的对比中进行视觉的调试和交替,形成一幅幅完整的动态画面。

3.装饰图案的寓意性

民间有图必有形形必吉祥的说法,同样在皮影图案中代表吉祥如意的图案比比皆是。皮影图案大多都以隐喻、谐音、暗示的方法在装饰造型的同时,起到了甄别人物身份,彰显人物品格的作用,同时也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影人服饰处理中,花朵多半正面处理,以追求圆满,而不同的花色也暗示了不同的身份。老旦多饰牡丹、桃花、桃子、寿字纹、佛手、万字不到头等纹样讨个福寿双全的吉祥。文生多有梅兰竹菊、琴棋书画等图案装饰,雪花象征淡雅文静,多用于旦角和文生。在桌、椅、几、轿的配镜上多出现狮子滚绣球、平安如意、五福捧寿、五龙戏珠等装饰图案。另外,在服装的装饰上大胆吸收了民间剪纸中水云龙凤的纹样,运用四方连续和二方连续的排列技法,配上镂空的雕刻手法,使得画面热闹、饱满而又有秩序感,对于已经多年流传,形成定式的纹样,如龙纹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多用于皇帝的服饰或皇帝专用的器皿装饰上。

(四)绚丽色彩点亮整体氛围

色彩是皮影造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之一,罗山皮影在选色上受五行用色观的影响,多用纯度极高的丙红、稀绿、肤青、藤黄、焦黑,肤白,其中肤白为皮影材料牛皮本身的淡黄色。影偶形象常年使用仍然绚丽多彩、赏心悦目,这跟其独特的上色工艺有重要关系。艺人选用当地矿物质熬制颜料,用平涂和晕染的方法,按祖传技法循赤、青、黄、绿、黑的先后顺序,双面着色一气呵成上色过程。经过多种工艺使颜料吃进皮子,再用当地桐油配以砣砷(釉)等化学物质,特别熬制油。上油后的影偶形象,投射到布幕上,流光溢彩、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对人物的选色上借鉴京剧脸谱的用色处理方法,黑色多正直,红色多忠烈,白色多奸恶,绿色则表示骁勇善战。如“三国”中的关羽画红脸,程咬金、《五峰会》中的暴虎勾绿脸。在颜色搭配上,讲究简中求繁,运用色相、明度、纯度的对比来增强色彩醒目感,这与现代用色原理相悖。如红配绿,现代人认为对比过于强烈很是俗气,而在皮影中却极为常见。如关羽施红脸,一身绿色蟒袍搭配,黑色长胡须,黑色结构线,配以皮革本身的淡黄色和镂空部分的白色,交相辉映,使人感受到其忠勇仁义之气。罗山皮影多用大红与大绿、黄与黑、黑与红、黑与绿的强对比,运用调和法和恰当的用色比例、使颜色协调统一于淡黄色半透明的皮质里。如果分析皮影色彩的情感表现,用味觉、听觉和时间来形容她的话,那一定是一串串热火朝天的辣椒,奏响一首颜色冲撞的奏鸣曲,去享受骄阳似火的灿烂夏日。

三、现代装饰继承与发展罗山皮影艺术的有效途径

现代装饰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在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诸如罗山皮影这些优秀传统民间艺术则因各种因素的制约,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萎缩沉寂。如何才能在现代社会中使其二者相互促进,共生共赢?笔者认为现代装饰唯有从传统文化中学习,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提取装饰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做好传承和创新,才能称之为民族设计,才能更好的弘扬和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手法借鉴。将罗山皮影造型艺术中的多视角和散点并置、图案的对比与统一、夸张与抽象的艺术手法运用到现代装饰中。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中和旅游纪念品设计中运用这些元素以合理的设计手法去安置,显得尤为重要。如获2004年靳埭强设计奖铜奖的《皮影字体挂历》,提取了传统皮影的装饰图案元素,进行概括、夸张,用现代色彩进行填充,形成了时尚和古朴交融的和谐效果。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室内软装饰设计,利用皮影元素的提取,结合现代的艺术手法,运用在室内的屏风、背景墙、隔断,装饰物件上,可以营造出一个别样的皮影世界。与各种材料相结合,形成不同肌理、质感具有皮影韵味的装饰艺术,甚至打破皮影的平面性,在各种立体造型中提取皮影元素,展现视觉美感。如在中国数字科学馆中展出的艺术家Eggdoodler创作的命名为Africa的鸵鸟蛋雕刻艺术作品,他就是利用了传统的皮影刻镂和造型工艺技法,最大限度的拓展鸵鸟蛋的厚度,让作品的层次成为重点,在当时的艺术界产生不小的轰动。在他的作品中就连动物细微的神情与身上的纹路都能清楚呈现,原本平面的作品产生了立体感,在灯光照射下,还能产生微微的阴影,藉此提升了不少的质感。同样,这个方法也适用于罗山皮影自身的改革与创新,传统皮影影偶制作多采用兽皮,存在取材难,制作工艺繁琐的缺点,现在有很多皮影艺人开始尝试用纸或赛璐洛片、有机玻璃板、综合材料和聚酷薄膜来替代传统兽皮。与新科技的结合。2010年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代表队的“皮影艺术•凌动舞台”作品获得最高奖项“英特尔杯”。他们将传统的皮影的每一个动作都分解成一个指令,能够完整的完成转身行走等各种平面动作。还有一些包括实时指令的输入和演示过程中手指接触,对实时动作的反馈,机器人的响应迅速动作过度自然,当时整个系统设计得到了业内的高度认可。如果这项科技走向成熟,只需要有机器人来进行操控影偶的表演或者机器人直接参与表演,那将是对民间皮影艺术的一种颠覆性创新,同时也对皮影艺术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真正的做到科技和艺术的完美结合,重新定义民众对传统民间艺术的概念。利用光影的投射原理,如在灯具设计中利用现代材料,在灯罩上刻意使用镂刻的精致花纹,让光线透过图案洒射出去,呈现出一种图像化的光影效果,增加空间文化意蕴。利用皮影的光线投射原理,可以在客厅做个补充光源的台灯,只是台灯的一侧有可以变化的类似影人的模具,在灯光的照射下,将模具投射到墙面上,形成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如果把灯泡换成蜡烛或者仿蜡烛火苗变化的灯泡,就可以在墙上得到可变化的模具投影,增加室内环境趣味和氛围营造。另传统的皮影是依赖外界光源才能产生影的效果,艺人在操作时难免会有外影闯入的现象,如果可以设计出有自发光功能的影偶,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画面的纯净度和黑白对比度,也可以使影偶的形象更加强烈生动逼真,这会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利用皮影缀结在艺人操控下形成动作的工艺特点,借助现代数码科学技术创造出可灵活变形的艺术产品。如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的隔断装饰类家具设计中,希望利用特殊结构或技术,在不添加和减少材料的基础上,形成装饰图案上的变化,满足现代人对室内空间装饰的新鲜感需求。

四、结语

皮影的艺术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表皮;城市文化;艺术符号;建筑艺术;表皮材料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表皮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并且人们在应用之余,也开始关注起来建筑与表皮到底具有何种关系。过去,西方建筑中经常使用古典的建筑表皮来展现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这种方式逐渐被一种理论所取代,那就是建筑少即为多的思想,这一思想令表皮逐渐成为建筑界的宠儿,占据了主导地位,众多设计师在进行房屋设计时,将表皮元素融入到房屋的设计中。本文重点研讨了表皮设计的创新性启示,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与参考。

1 当代建筑表皮艺术的简述

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表皮的理解都有所不同,其定义也各具特色。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都要研究表皮与结构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去表皮的作用是以功能为主,而当前表皮则以结构优势占据主导地位。人们对表皮的理解越来越深入,也逐渐意识到建筑表皮不同于内在空间的结构,表皮以形象与交流作为主要的功能,独立于建筑内部结构,并可以成为独当一面的艺术符号,表达人们对建筑融入的思想情感。

在当代建筑的理论体系中,表皮已经受到了热切的关注度。这是由于表皮在艺术方面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能共同技术相互交叉,而在当代建筑中高科技的应用已经深入到每家每户,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也必将成为主流。建筑师在设计时能够将新的想法迅速的应用其中,从而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表皮在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夸张的表现力以及丰富的表现形式,使之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形式的艺术,即表皮艺术。这同时也能体现出人们的审美趋势在逐渐发生转变。表皮艺术能够成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不是没有依据的,其反映着建筑师独具匠心的艺术设计以及完美的诠释了自身对建筑的热爱,是一种无形的沟通,从而进一步使建筑与艺术紧密联系起来,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2 当代建筑表皮艺术的发展脉络

2.1 当代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

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具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并且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色。第一个阶段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导方式为复古,以“民族形式”作为主要的创作思路;第二个阶段的发展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与60年代之间,以简约为主,任何形式从简,不追求复杂的变化,因此在这一阶段的作品都没有受到过多的关注;第三个阶段的发展时间为时期,受到政治色彩的影响,其形态特点较为庸俗;最后一个阶段以20世纪70年代为起始,正值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期,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建筑在设计时变得更加多元化,并且逐渐步入正轨。

2.2 现代技术对当代建筑表皮艺术的影响

现代技术对表皮艺术具有深远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在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建筑整体与表皮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是多样的。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着,同时也带来了资源与环境的突出性矛盾,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建筑表皮进行处理,达到人与建筑的协调发展,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同时,从建筑表皮中我们也能够发现先进技术的影子,这样就起到了相互协调,相互发展的效果。不仅在形式上,科学技术为建筑表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特色,在建筑的最终设计目标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例如英国在1851年曾经举办过一届世博会,其中的“水晶宫”就是将玻璃与钢材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在展现当代艺术的前提下,也表现出了独特的设计构思。

2.3 中西方建筑表皮的艺术区分

中西方建筑表皮的差异源于文化的不同。简单地说,西方敬仰上帝,中国崇拜帝王。西方建筑多钟爱石材,起源多发自宗教影响,倾向于高度的突破,重视技术。而中国的建筑多喜木,受到社会观念和帝王的影响,多是沿平面铺开延伸,重视对称和伦理。而表皮区别在于,中国传统造型艺术比较强调“线条美”,讲究流畅、节奏感等特点,所以中国传统建筑无论是外观轮廓线还是内部的柱、梁、额、析、枋、椽、拱等,都与中国画中线的运用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在这里,线不是可有可无、偶然的,而是必不可少的结构本身,既具有装饰美,更体现了合乎材料本性和力学逻辑的结构美,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调。

3 研究当代艺术的意义

3.1 当代艺术对建筑表皮的影响

建筑表皮在如今可以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存在,那么当代艺术对建筑表皮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建筑表皮艺术主要是通过合理的实用功能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显示其艺术性,其审美特征,主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建筑空间与实体的造型艺术。建筑的实用性特点,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人们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观念同时反作用于建筑表皮的设计观。

3.2 城市进步对建筑表皮艺术的需求

现代城市的发展对建筑需求量增多,使得建筑艺术也得以快速地发展,建筑艺术依赖于当代艺术,而当代艺术赋予当代建筑表皮丰富多样的艺术生命力。城市需要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以满足迅速发展所产生的需求以及不断提高的居民期望值。国际机场、体育场、科技中心、通信中心,尤其是金融中心等国家标志性建筑的艺术审美促进了当代艺术的发展。而当代艺术的自由性也给建筑表皮带来了多样化和自由化的表达方式。所以,当代艺术对当代建筑表皮的影响是城市进步对建筑表皮艺术的需要。

3.3 未来建筑艺术创新的发展需要

各种建筑项目正在世界各地不断涌现。从北京的奥运鸟巢、水立方到世博会的中国馆、英国馆、沙特馆等等。再到“伦敦碗”等奥运建筑,其中也包括修建一系列世纪性标志建筑。除了这些还有其他更多的新兴城市也正在崛起,势必在全球会引起一场建筑的超级风浪,这些建筑也将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和代表,同样也是当代艺术的绝好表达和反应。设计师通过当代艺术对未来建筑艺术的预见性和可持续性设计出不同的城市建筑,建筑表皮艺术也能得以充分地的展示。

结束语

建筑表皮已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门独特的艺术,相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加优秀的一面,促进城市建筑的美化,为新兴建筑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万书元.论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J].艺苑,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