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

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

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

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范文第1篇

皮影艺术,是发祥于我国的古老而独具魅力的民间美术之一,从皮影造型风格上看,大致分北方、西部、中南部三大艺术流派。陕西皮影是西部皮影艺术的主要代表,生活在八百里秦川上的陕西人,在这片丰沃的黄土地上世代繁衍生息,形成了许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和民俗,皮影艺术便是开在其中的一朵奇葩。

一、 陕西皮影艺术特征

皮影,是对影戏和皮影制品(包括人物、场面道具景物)的通用称谓,皮影制品有人物(头茬、身段)、马靠、神仙朵子、景片(彩帘子、室内外布景、车辇仪仗、飞禽走兽)等几大类。陕西影戏又称 “牛皮娃娃影”或“拍板皮影”,旧时称“隔帘说书”,其分布范围几乎遍及全省。皮影既是演出时的道具,又是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观赏艺术品,陕西皮影尤以华县、华阴一带的皮影最佳,形体小巧、雕刻精细。

1、取材牛皮,雕镂繁密精美陕西皮影是用优质的牛皮(以4至6年的小母牛皮为最佳)雕刻成型。经处理过的牛皮为半透明的亚麻黄色,具有柔和的光泽和自然的肌理效果等自然形态特征,体现出天然的生命力和本真的亲和力,造就了陕西牛皮影子的独特审美意味和艺术个性。

陕西皮影在全国几大流派中,以雕镂精细,图案繁复且装饰性强而见长。尤其在清末民初时,陕西皮影艺术达到了鼎盛时期,民间艺人创造了大量精雕细刻的皮影,其繁密的彩帘子、神仙朵子和细致入微的影人脸谱以及程式化的装饰纹样是我国皮影雕刻中空前绝后的艺术精品。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艺高人胆大的陕西皮影艺人,运用独创的推皮走刀法,控制手劲推皮依线运转而雕镂,体现出高超精湛的手工艺。

刻线主要有实线、虚线之分。实线去皮留线,造成镂空效果,虚线去线留皮,造成实体效果,这虚实对比的雕镂形式是皮影造型的主要手法。深植于民间哲学意识中的阴阳互补、虚实相生、互相转换、生生不息的阴阳太极宇宙观,在陕西皮影的雕镂中得以完美的运用发展。如皮影人头茬中生、旦角的镂空白脸,突出了眉眼五官的个性特征;净角的实体花脸,便于色彩渲染脸谱;丑角的半镂空半实体脸,突出“白豆腐块”,这几种风格迥然相异的脸谱在影窗的光影摇曳中相得益彰。

陕西皮影在简练的外形轮廓之中,运用适形的手法雕镂了大量的图案及纹样,其中繁与简的对比,点线面的穿插关系均完美体现了形式美的法则。图1可谓乍看眼花缭乱,再观精美绝伦。

2、寓意五色,施彩强烈鲜明

陕西皮影的用色,以红绿为主色调,黑色调和,隔色平涂逐层烘染。加上牛皮的黄色、镂空处在影窗上呈现的白色,共有五色呈现。是民间传统五行五色观的包罗万象、简化归类的体现运用。

皮影人物角色的忠、勇、狡、奸等个性特征,分别以红、黑、黄、白色比德表现。皮影艺人从陕西社火脸谱、地方戏剧脸谱吸收借鉴了色彩的搭配程式,尤以净角的花脸呈现的特征最为明显,不同色块组合的隔色渲染细致描绘,配合变化有致的镂空线条,形成角色各异的脸谱程式,图3是陕西皮影中的最为吸引观众眼球的部分。施彩上非红即绿的大众审美意识,反映出陕西人民个性鲜明,感情强烈的特征。红绿黑色的对比运用在繁复的景片中的庙宇楼阁、树木山石上,与影人的色彩相呼应,使影窗上的整体色彩效果和谐一致,色调温暖鲜明而沉稳。神仙朵子中的天官、仙姑(图10)、童子、等神话形象及想像创造出的奇灵异兽,赋色主观、夸张浪漫、幻想奇特,常见的有红绿相映的祥云、火狮子(图2)、大绿色的麒麟、大红色的飞龙等。皮影艺人及尽想像之能事,创作构思不拘一格。

陕西皮影整体色调艳丽而不浮夸,对比鲜明又协调统一,具有很强的装饰趣味,把传统民间美术中的意蕴表现的绚烂至极。

3、理想造型,人物善恶分明

各地皮影人物造型均遵循“五分头,七分相”的共性特征,即正侧面的头部与半侧面的身子接合,是民间求全面面观的体现。陕西皮影人物最为显著的造型特征是无论生、旦、净、丑均是高额头的理想造型,称为“岩颅”。人物前额饱满圆滑突出,神气十足。自古以来,“前庭饱满”被普遍认为是聪慧、自信的特征,在陕西皮影中得以夸张强化。在陕西民间剪纸、凤翔泥塑、年画人物造型中也可找到相似的特征。

自宋代以来,各地皮影脸谱造型均体现着 “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1)的褒善贬恶鲜明特征。陕西皮影艺人极其重视面部表情的刻画,对面部的个性特征进行细致入微的推敲把握。陕西华县流传的皮影谚语中有“一身的戏在脸上,一脸的戏在眼上”(2)的描述,女性为“弯弯眉,线线眼,樱桃小口一点点”的温柔秀美程式造型。面部的造型口决有“眉眼平,属忠诚,圆眼睛,性必凶,线线眼,性情柔,豹子眼,性情暴”的造型规定,符合民间大众在生活观察中总结出的人物面相规律。具体人物脸谱特征与地方传统戏脸谱相结合,创造出净脸人物如张飞的豹头圆眼张牙咧嘴(图6),关羽的蚕眉凤眼合嘴长须等典型形象(图11)。为了衬托人物性格,奸诈脸谱多刻画为粗细变化的结构线条,尤如蜿蜒的蛇形(图7)。残暴脸谱多刻画为倒立的锯齿状毛发胡须,粗条状横肌纹。丑角脸谱为低额鼠目、张嘴嬉笑状等(图4),民间艺人通过夸张、概括的造型手法,突出强调了人物善恶美丑个性特征,达到一目了然的艺术效果。

4、寓情入皮,操纵技艺高超

皮影通过操纵人在幕后的技巧表演,配合各式的地方唱腔,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陕西皮影艺人的操纵技巧有“净角要撑,旦角要松,生角要弓,武角取当中”“青衣两手夹,闺门目不瞧,武旦风摇柳,梅旦手描腰”“提抢甩袖亮靴底儿,吹胡耍翎帽翅儿”,(3)这些程式化的操纵技巧,体现了假中求真,以少胜多的意象形态把握原则。影人侧面造型的特征,便于艺人对大动势的把握,抓住情节冲突,强化表演功能。

陕西华县的碗碗腔皮影,唱腔婉转悠扬,拖音起伏跌宕,一波三折,堪称原生态艺术中的经典。其分别以欢快、悲伤、平缓的不同情绪唱音配合影人入情入理的动态设计,再加上民间艺人幕后喷烟、烧酒松香、晃动灯光等虚拟特技手法烘托气氛,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二、 陕西皮影民俗文化特征

民间皮影艺术历史文化悠久,内涵丰富,是我国极其重要的民俗文化、民间娱乐的艺术形态。陕西是我国古老文明的发祥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民族传统,皮影艺术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传承,与民间习俗相互承载着地方传统和民俗文化。

1、 陕西皮影的起源及形成

关于我国皮影的起源地,早有始于唐代西安之说,齐如山在《故都百戏图考》中 便提出:“按此戏当然始于陕西,因西安建都数百年,玄宗又极爱提倡美术,各种技艺由陕西兴起者甚多,则影戏始于此亦在意中。”(4)关于皮影戏的最早记载于宋代,从北宋的“素纸雕镞”(5)发展到南宋的“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装饰”(6)记载了宋代影戏达到繁荣。北宋末年,避靖康之乱的中原影戏艺人西出潼关,流入陕西地区,几经时代变迁,中原影戏与当地生活习俗、乡音俚曲、伦理道德相融合,逐渐形成以华县、华阴等地皮影为中心的陕西皮影艺术。

2、 陕西皮影戏习俗及民俗文化

中外古人早期均有把人影当作灵魂的观念,被历代巫术所用,使之形成民间“弄影还魂”之术。舞动的影像便是与想像中的神灵沟通,达到意愿传达的载体。陕西皮影与众多的民间习俗活动相关联,在旧日广大农村地区,皮影戏非常流行,人们在祈雨、祈晴、谢土神、庙会、寺院“开光”及个人求子、求仙药等民间习俗活动后均有酬神还愿的影戏演出,称为“报神”,在影戏中,出现大量的天上、人间、地下的各路神仙朵子,“天官大帝”、“招财童子”、“福禄寿三星”,和寓意吉祥的“和合二仙”、“五子夺魁”景片、彩帘子用于祈祷、许愿。影戏的唱词则代替人们向神灵祈求吉祥平安。此外,在欢庆丰收、嫁娶生子之类的喜事,及为逝者超度亡灵的丧事时都有皮影戏上演,人们图热闹,寄哀思。由于皮影被民间大众赋予了神性,故陕西皮影中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定,如男女影人不能对脸存放以免乱了阴阳,皮影的翻动要用签杆不可用手等习俗、习惯。 转贴于

在陕西皮影造型中出现了大量的民间传统吉祥图案,蕴涵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观念。如在武将的甲靠中运用最多的“万字纹”(图8)寓意绵长不断,富贵不到头。皮影景片中出现的“古钱纹”(图5)为富寿双全之意, “盘长纹”(图9)又被陕西人称之为“蛇盘九颗星”为四环贯彻,一切通明之意。另外众多取谐音讨口彩的复合图案,如梅花和喜鹊为“喜上眉梢”,石头和雄鸡为“市上大吉” 鹿和鹤为“六合同春等,均体现了民间美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造型传统。

与陕西皮影艺术相互依存的民俗文化,符合民间大众向往美好幸福的主观愿望,在皮影造型意识中更是沉淀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皮影从形式到内容上多褒善贬恶,蕴涵了人们希望战胜自然的力量。历代变迁,陕西皮影艺术已成为研究民间伦理道德、民间信仰及社会关系的百科全书。

三、 陕西皮影的艺术价值

1、陕西皮影艺术是以中原影戏为源、长期流传于民间、经历展而形成,以华县、华阴一带皮影为主向各方向传播,影响了晋南、甘肃、川北、青海等地的皮影艺术。陕西皮影在民间皮影艺术中具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

2、陕西皮影是民间美术中集大成者,它广泛吸收地方戏曲、民间剪纸、民间年画艺术的造型特征,以其唯美主义的艺术追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创造了大量形态优美、雕刻精细、极具形式美感的影人和景片以及具有丰富想像力的神仙朵子,其造型中巧妙地运用民间传统吉祥图案,既丰富和充实了皮影的造型,又迎合了民间大众的集体审美意识,具有黄河流域母体文化的艺术特征及内涵。

3、陕西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乾县阿宫腔、富平县弦板腔均以极高的艺术造诣及原生态文化特征列为国务院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项目》中,陕西皮影作为民间美术造型的经典在民间艺术品市场呈升值趋势,其中蕴涵的文化价值逐渐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研究保护陕西皮影艺术,对继承发展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释:

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范文第2篇

关键词:陕西省;传统戏剧;华县皮影戏;历史传承;保护开发

陕西省传统戏剧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华县皮影戏则是陕西省传统戏剧中的精粹。华县位于陕西省关中东部,其是文明海内外的皮影之乡,千百年来,化县皮影戏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并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华县皮影戏是陕西省传统戏剧的精粹,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艺术,但其在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却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基于以上,本文以华县皮影戏为例,探讨了陕西省传统戏剧的历史传承和保护开发。

1 华县皮影文化概述

华县皮影戏是我国传统工艺文化遗产之一,华县皮影戏来源于民间习俗活动,多用来起到求神、寄托愿望,华县皮影戏在内容和形式上反映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其内容和形式大多褒善惩恶。下面来简要分析华县皮影戏的特征和价值。

1.1 华县皮影戏的特征

首先,华县皮影戏中皮影雕刻作品的造诣较高,其制作过程中凸显了高超的制作工艺,首先,选用上等牛皮进行清水浸泡处理,之后经过反复刮到透明,进行阴干处理,在阴干完成后用钢针描绘图样、雕刻,在经过细致的染色,最后熨平装订完成。整个制作工艺涉及到二十多道工序,三千多刀精细雕刻,突出了高超的技术造诣。

第二,华县皮影戏演唱功底深厚,采用清秀典雅、委婉细腻的碗碗腔作为场强,在声律、韵律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讲究,在演唱的过程中真声和假声交织,给人以委婉细腻之感。

第三,华县皮影戏分工精细,最初由五个人组成皮影戏班子,但这五个人都身怀绝技,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互相之间配合默契,各司己职,各就其位,从而演绎出变化多样、令人陶醉痴迷的皮影戏[1]。

1.2 华县皮影戏的价值

首先,是艺术文化价值,华县皮影戏是陕西省重要的传统戏曲艺术,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保留了自身的艺术特点和文化特质,就目前来看,其保留下来的皮影戏剧目达到了三百部之多,题材广泛,不仅涉及到才子佳人、浪漫爱情,还涉及到历史武侠、劳动生活等,这些剧目文化层次高雅,都是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此外,华县皮影戏所采用的唱腔有着独特魅力,被定为“华剧”,是陕西省传统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是学术研究价值,华县皮影戏是十分古老的艺术,对华县皮影戏的保护、挖掘和开发对于陕西省传统戏剧发展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今后传统戏剧理论的发展能够提供科学根据。

第三,是实用性价值,华县皮影戏中的故事情节常常天马行空,以人物奇幻的遭遇来构成情节,并有着多条情节路线来对整个故事结构进行布局,其中人物生动形象,立体感较强,这对于戏曲创作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2]。此外,华县皮影戏音乐飘逸典雅,是当今许多电影及电视剧音乐的重要素材。

第四,经济价值,华县皮影戏有着较高的收藏价值,其不仅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项工艺品,经济价值良好。

2 华县皮影戏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我国许多传统文化出现传承断裂,华县皮影戏也是如此,往日辉煌不再,没落趋势明显。

2.1 后继乏人

在华县皮影戏的起源地华县,皮影戏的传承人越来越少,大部分青壮年打工、经商,学习皮影戏的人越来越少,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活动场地,华县皮影戏传承人才已经青黄不接,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华县能够登台演出的皮影戏班组不足五家,且不少艺术家年事已高,而年青一代学习皮影戏艺术的则少之又少,这就使得华县皮影戏的传承出现断层,后继乏人,未来发展堪忧。

2.2 剧本、乐器流失严重

华县皮影戏的剧本大多为手抄本,就目前来看,在华县流传下来的皮影戏手抄本仅有六十多本,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华县皮影戏老艺术家相继离世,许多经典的剧本失传[3]。此外,一些化县皮影精品也逐渐流失,近年来华县皮影精品受到国内外文物贩子的青睐,农村一些老皮影艺术家由于生活拮据,大量的传统皮影精品被变卖,流失严重。在华县皮影戏中,除了板胡之外,其他乐器都是艺人手工制造,而当前流传下来的传统皮影乐器也少之又少。

2.3 政府重视不足

政府片面的注重低华县皮影艺术的记录,并没有注重创新,使得华县皮影艺术名义上是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但实际上却逐渐脱离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多年来,许多华县民间皮影戏团解散,许多老一辈华县皮影戏艺人退隐。而政府也缺乏一定的经济支持政策,由于收入微薄,一些华县皮影戏艺术家纷纷离开舞台,转变行业。皮影艺术微薄的收入使得许多新一代华县皮影爱好者望而却步,这不利于华县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

3 华县皮影戏的历史传承和保护开发对策

3.1 华县皮影戏的传承和保护

3.1.1传承与保护结合

对于华县皮影戏来说,应当将历史传承和保护相结合,不断发掘华县皮影戏新的文化内涵,以此来促进华县皮影戏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可以建立华县皮影博物馆,对华县皮影戏的历史沿革进行全面的调研,对华县皮影戏的演出班社、艺人等状况进行全面普查,并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类和存档,通过文字形式、声音形式、视频形式以及多媒体形式来全面、真实的记录华县皮影戏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并辅以艺术效果,在华县皮影戏博物馆中进行站们的展示,让人们真正的走进华县皮影戏,走进华县皮影艺术,以此来促进华县皮影戏的传承;第二,在积极保护华县皮影戏的同时,应当做好传承工作,对于传统文化来说,传承的关键是传承人,当今社会,文化的多元性趋势日渐明显,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断层的窘境,传承人的数量十分少,再加上社会及政府的不重视,使得传承人的生活和利益得不到保证,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当采取改善传承人生活环境、提升传承人社会地位等方式来保证华县皮影戏传承人的利益,以此来促进华县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此外,政府可以组织各大艺术类高校来积极的培养华县皮影艺术传承人,邀请老一辈华县皮影艺术家到艺术高校开展讲座,讲述皮影艺术,弘扬皮影文化,让广大艺术高校生积极认识皮影艺术,同时高校可以设立华县皮影艺术专业课、选修课、华县皮影戏培训班等来积极的培养传承人,以此来促进华县皮影戏的传承。

3.1.2政府加强管理

一方面,政府应当通过行政手段来引导华县皮影戏的发展,加强保护,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华县皮影戏艺术,对于造成皮影破坏、倒卖皮影相关文物的行为要严厉打击[4];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制定完善的华县皮影戏艺术发展规划,建立专项资金,鼓励社会、企业等积极支持华县皮影戏的保护工作。

3.2 华县皮影戏的开发

3.2.1合理把握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华县皮影戏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这就要求处理好华县皮影戏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以此来促进华县皮影戏的合理开发。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娱形式出现了一定的变革,华县皮影戏在表演技术以及剧目创作上应当积极进行创新,以此来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

从本质上来讲,华县皮影戏是社会文化、习俗以及民间风俗和信仰的重要载体,因此,应当积极传承华县皮影戏的这种特质,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反映,是东方神韵的彰显,是应当积极保留并传承下去,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够对华县皮影戏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5]。对于艺术来说,艺术的民族性、特质、个性以及独特的风格是保证艺术生命力的关键,如果在创新的过程中失去了这些特质,则失去了艺术本身,因此,对于华县皮影戏的创新来说,应当在保留其个性、特质以及民族性的基础上,来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协调好华县皮影戏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才能够促进华县皮影戏在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

3.2.2通过创新丰富皮影文化内涵

从本质上来讲,无论是华县皮影戏还是其他陕西省传统戏剧,其都是一种艺术形式,在新时期,由于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人们的审美观出现了一定变化,这就需要积极打造华县皮影戏的精品,要积极创新,在保留华县皮影戏传统特质、民族特质、东方神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丰富皮影文化内涵,在创新的过程中谋求发展。因此,应当积极加强对高科技手段的应用,打造皮影戏的精品剧目:①扩展影窗尺度:在皮影戏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演出条件以及相关技术的限制,其影窗尺度较小,主要用电灯、油灯来进行照明,而在新时期,则可以应用荧光灯组成的灯箱,以此来扩大照明范围,拓展影窗尺度,这不仅能够扩展每场演出的观众数量,还能够提升皮影戏的演出质量;②丰富演出形式和内容:传统的华县皮影戏主要乐器有四胡和唢呐,在新时期,可以增加笛子、笙、萧等乐器,并增加人手,由原来的以人包办变为几个人共同复杂,以此来丰富华县皮影艺术的声环境,此外,还可以积极利用灯光布景艺术,营造出云水烟雾等特效。从演出内容上来看,可以增加一些特种操作技术、杂技动作、舞蹈动作以及戏剧动作,丰富华县皮影戏的内容,从而打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华县皮影戏精品[6];③数字皮影: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数字化在艺术表演中的合理应用则能够赋予传统艺术新的生命力,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来制作数字化皮影动画,增加现代元素,以此来增加华县皮影艺术的时代性,同时又不失华县皮影艺术的民俗特质和东方神韵。

3.2.3加大开发力度

1.全社会共同关注华县皮影的保护和开发

华县皮影戏是传统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社会和全人类重要的艺术财富和精神财富,因此,全社会应当共同努力,积极关注和促进华县皮影戏的保护和开发。

首先,对于华县皮影戏的艺术家来说,其不仅仅要研究怎样制作和操作皮影,更要注重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的丰富和创新,要从华县皮影戏复杂的形成背景中将其展现的艺术特质、艺术魅力以及一切与艺术相关的元素抽绎出来,并将新时期艺术相结合,从而形成华县皮影艺术新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思想。此外,华县皮影戏艺术家不仅要注重皮影戏这种艺术形式和内容的传承,同时要注重华县皮影戏深层次精神内涵和艺术血脉的传承,要将华县皮影戏升华为一种艺术精神和艺术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华县皮影戏的渊源流传。

第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的传播越来越迅速,作为新闻传播媒体来说,其有责任也有义务去积极的宣传皮影艺术和皮影文化,要营造出保护和传承华县皮影戏的氛围,积极鼓励社会大众参与到华县皮影戏的传承和创新中。

第三,对于政府相关部门来说,尤其对于陕西省政府文化相关部门,应当将华县皮影戏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升到战略高度,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文化创新上下功夫,将华县皮影艺术发扬光大,将华县皮影艺术和皮影文化作为地区的一种文化品牌和文化标志。

2.创立华县皮影戏文化品牌

近年来,在华县皮影戏传承和保护的过程中,一些老一辈艺术家和社会人士积极注重华县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而要想进一步促进华县皮影戏的发展,就应当积极创立华县皮影戏的文化品牌,打造皮影文化,创新皮影文化内涵。首先,政府及相关文化保护部门应当积极成立华县皮影戏基金会、社会组织等,通过资金的募集来促进华县皮影戏的发展,打造华县皮影文化品牌,提升华县皮影戏的知名度;第二;为了积极推广华县皮影戏走出华县,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各地,应当在全国各地成立华县皮影戏推广中介,加强华县皮影戏的推广工作,以此来提升华县皮影戏的影响力,树立全国知名的华县皮影文化品牌[7]。

3.通过激励手段促进华县皮影戏的创新发展

可以在全国设立皮影戏去类比赛,并设置丰厚的物质奖励和荣誉奖励来吸引更多的华县皮影艺术家来参加比赛,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促进华县皮影戏艺术的交流和沟通。此外,可以通过华县皮影戏征集活动来征集优秀的华县皮影戏精品展示,促进华县皮影戏的传承和创新。

4.创建华县皮影戏的发展平台

保护并发展优秀的民族文化对于提升国家的民族影响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文化是国家重要的软实力,因此政府应当积极关注华县皮影艺术的发展,相关文化部门应当积极发挥政府职能,设立华县皮影戏艺术研究机构、政策性的华县皮影戏演艺团、华县皮影戏保护团体等,以此来为华县皮影戏搭建发展平台,为华县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基础。

4 对陕西省传统戏剧传承和保护开发的启示

首先,陕西省传统戏剧属于民间文化,应当从民俗文化的建设着手,树立陕西省传统戏剧的审美观以及价值观的历史地位,以此来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这对于陕西省传统戏剧的保护和传承至关重要。

第二,华县皮影戏等陕西省传统戏剧有着源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群众基础相对牢固,几乎所有种类的陕西省传统戏剧都与民俗活动息息相关,因此合理把握好陕西省传统戏剧的群众基础对于保护和传承陕西省传统戏剧有着积极的意义,例如,像华县皮影戏一样,积极利用先进的声光电等现代科学技术,促进陕西省传统戏剧与新时代接轨,培养新的群众,保证陕西省传统戏剧生生不息的流传下去。

第三,从创新的角度来看,陕西省传统戏剧与华县皮影戏相同,在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合理把握创新与传承之间的关系,注重创新的分寸,避免陕西省传统戏剧过度商业化,通过适当的创新来促进陕西省传统戏剧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论

综上所述,陕西省传统戏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陕西省传统戏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华县皮影戏是陕西省传统戏剧中的精粹,本文分析了华县皮影戏的特点和价值,探讨了当前华县皮影戏传承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研究了华县皮影戏的保护、传承和研发路径,旨在为促进我国华县皮影戏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红艳,王欢. 浅析华县皮影的保护与发展[J]. 价值工程,2011,29:303-304.

[2]陈爱国. 共同性向公共性的转型――陕西省华县皮影戏的个案研究[J]. 文化遗产,2012,04:87-96.

[3]吴川.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困境――以华县皮影制作工艺为例[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4:277-278.

[4]刘司墨,杜明鸣. 浅谈华县皮影文化发展现状[J]. 新西部(理论版),2014,05:28+35.

[5]张敏洁. 华县皮影产业忧思录[J]. 西部大开发,2008,11:32-34.

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范文第3篇

关键词:皮影戏;传承;发展;民间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174-02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提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传统音乐和反映近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艺术实践,并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学生通过对音乐表演活动的亲身参与与直间体验,享受音乐表现的乐趣,陶冶情操,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笔者认为,在世界文化大融合、多样性的今天,如何立足本民族文化?如何更好的传承、发展我们的传统艺术?是值得各位音乐老师深思的问题。笔者进行实践探索,尝试将皮影戏剧融入到音乐的教学内容当中,让学生有学习传统技艺的机会,课堂综合了音乐尝试的学习、戏剧欣赏、戏剧表演、音乐创作等教育形式,全面介绍和学习皮影戏艺术,充分利用我校民乐队的特长与优势,引导学生学习和创新。

现将实践过程和体会介绍如下,希望能与同行们进行交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一、课堂教学初步尝试阶段

(一)课前认真研习皮影戏艺术,提高教师自身文化修养

教师应该较全面而深刻的了解皮影戏艺术的历史,了解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努力提升自己在皮影戏艺术方面的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鉴赏皮影戏艺术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人文素养,积极创设师生间的交往互动。才能够深刻揭示其人文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和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品质。

(二)介绍皮影戏艺术历史,提出传承民族文化的教学意义

音乐与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学上选择与生活具有普遍联系的素材,可以增进学生的课堂亲切感,有利于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而皮影戏就是这样一种存在于老百姓生活的民间小戏。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仅许多中国的一些独特的东西正在慢慢消失,连皮影戏也渐渐地消失。将中国民间的皮影戏艺术的精髓传承给青少年一代,不仅是为了使其了解皮影戏艺术所反映出来的影戏演技唱腔及流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存在于劳动人民身上的那种善良、勤恳、坚韧、乐观和智慧的品格,从而产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形成历史责任感。

(三)光影声色,展示传统皮影戏的艺术魅力

首先,通过课件的图片、视频等欣赏,让学生初步从充满艺术魅力的皮影戏中学习到皮影艺术的两大艺术形式:一部分是美术造型、雕刻制作上的技艺展示;另一部分是本卷演唱和操纵表演。教师在教学过程当还中可以适当穿插有关皮影戏作品的趣闻轶事。穿插故事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注意力。通过课件的展示,学生对皮影戏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开始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皮偶操纵是皮影戏艺术的一大特色。教学中可以通过视频演示、教师示范等,使学生初步了解皮偶操纵的手法,并让学生动手操纵皮偶,通过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指出:要增强创造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在课件的最后,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一段皮影戏艺术新的发展方向:现代皮影动画。通过皮影动画的学习,让学生懂得要让传统文化一脉相传,创新是灵活,但它首先需要有一个传承的过程。

在本课的最后,笔者组织了学生共同探讨皮影戏艺术如何保护与传承?如何结合其他艺术形式创新、发展皮影戏艺术?

(四)课后归纳总结,找出教学不足

通过课堂教学初步的尝试,笔者明显感到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激发出来。通过课后的自我反省,对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学习,以及对学生的课后调查,同时与同行之间交流发现了原因。

发现的问题:皮影戏艺术虽然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民间传统艺术,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皮影戏的表演逐步没落,我们的下一代忽略了对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的关怀,他们只是偶尔从网上、电视上看到过皮影戏,有些甚至都没有看到过,觉得皮影戏艺术离自己很远,对其缺乏生活情感,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其次是在教学中,没有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以学生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五)开拓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传统皮影戏艺术的历史、艺术特色后,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更好地传承皮影戏艺术,笔者设计了新的课题――影戏的发展《传统皮影戏艺术与现代动画皮影戏艺术》。

皮影戏是最早传入西方的戏剧艺术。通过课件介绍法国影戏,德国”三梅班”皮影剧团,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理解世界文化的融合性、多样性。随着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吸收鉴借,中西方近代艺术均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也推动了文化的创新。

课后:影人制作也是皮影戏艺术的一大艺术表现,属于中国民间美术的范畴。要重视不同学科间的联系。教师可以教授学生简单的影人制作,并让学生欣赏具有皮影工艺的窗花、皮影道具等剪纸,让学生切实地感受皮影艺术的魅力。

(六)课后积极与其他学科教师交流,力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皮影戏艺术涉及到美术学科,笔者向美术教师取经,正好我们的美术教师也在同时期上剪纸艺术,笔者得到了宝贵的意见:建议除教授皮影戏艺术鉴赏课外,还要重视音乐实践,再为学生加设一堂皮影戏表演创作实践课,这样能给学生一个皮影戏表演的舞台,有利于他们更深地体会皮影戏艺术。同时在教学内容编排方面还以可以进行一些更改。

二、完善课堂教学阶段

(一)根据学生的需求,适时改变课堂教学内容

21世纪的青少年,生活在处处充斥着高科技的信息时代,对传统的东西越来越陌生,有些甚至到了对传统艺术无知的境地。为了教学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笔者将原来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先上《现代动画皮影戏艺术》,再上《中国传统皮影戏艺术》希望通过欣赏融合传统皮影戏艺术元素的现代皮影动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有进一步了解皮影戏的欲望,更是为了让他们明白,优秀的民间艺术可以是现代艺术的创作源泉,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可以是民间艺术新生的途径之一。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是完全可以相互鉴借,相互影响的。

(二)适时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契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民间艺术的内涵

学生通过对《现代动画皮影戏艺术》学习后,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教师要趁势抓住教学契机,进一步推出课题――《中国传统皮影戏艺术》。通过课程的学习,引领学生正确掌握皮影戏艺术的特点。通过对我国优秀皮影戏作品的审美体验,增进了学生对祖国民间音乐的热爱,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也进一步的增进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对民间艺术的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三)积极创设实践的舞台,增进学生的艺术体验

1.利用本校艺术特色,根据剧情自配乐

民乐是我校的艺术教育特色,因为拥有很多具有一定技艺的器乐演奏学生,所以我们在皮影戏配乐这一块拥有很大的优势,可以根据不同的剧情编排配乐,这极大的鼓舞了学生的参与影戏热情,还带动了原先不会器乐,现在因为想给影戏配乐而想学器乐的同学。越来越多的同学因为体验了配乐的乐趣,而积极投入创编皮影戏剧目、唱腔、配器等热潮中。这极大推动了皮影戏艺术在我校师生中的影响。笔者也会在课外时间,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影戏剧目、唱腔、配器等新作的交流。

2.结合本地戏曲唱腔,创新传统皮影艺术

越剧是同学们都熟悉地地方戏曲,针对很多学生对越剧有一定认识上,笔者鼓励学生在唱腔上结合越剧的特点,并由乐队学生完成配器,编排出了一部具有地方特色的新皮影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并在课堂上加以展示,大受学生们的欢迎和好评。通过课堂实践学生不仅对皮影戏艺术有了更深地理解,同时对本地的剧种――越剧产生了一定的兴趣。笔者因此又引出了新的课题――《从皮影戏中诞生、演变的地方剧种》。

三、完整教学体系的初步形成

经过前期两个阶段的实践,结合我校的艺术特色――民乐,当地的戏曲――越剧,我们在自制影人、自创剧目、自配唱腔、自配器乐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在课堂教学实施方面形成了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体系。

(一)展现影戏的最新魅力――对其他艺术的影响,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2006年春节晚会上一经亮相便风靡全国的唐山影舞《俏夕阳》就是影戏对其它艺术影响的最好证明。让皮影艺术通过舞蹈这一载体,并借助春晚的强大影响力,使广大民众对皮影艺术增添了或多或少的认识。

著名皮影戏研究专家魏力群就对影舞颇为关注,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这个舞蹈是“以人为大影戏”的延续,可以说是大开眼界。通过对影舞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了,民间艺术要发展,创新是其存在的血液,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二)对外交流,弘扬民族文化

2007年9月,德国谢福尔师生来我校交流访问,为了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笔者延伸了皮影戏艺术鉴赏课的教学内容,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在教学中通过跨学科联系,与美术老师合作,设计了皮影艺术鉴赏实践课。在美术老师的帮助下,外国师生掌握了简单的影人制作方法,并与我校学生一起合作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的影人。

完成影人制作后,德国师生在事先准备好影戏演出舞台的音乐教室与我校师生兴趣盎然地在幕台上自编、自导、自演。在本校民乐队的配合下,我们为来访的德国三十余位师生上演了一场有本校学生改编的现代派《西游记》,婉转的越剧唱腔、优美的江南丝竹配乐、幽默风趣的表演,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这次活动,也得到了本地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

学生与德国师生的这次交流后,不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同时对皮影戏的影人设计制作、剧目创编、配器配乐等方面更加感兴趣,学习之后创作出许多优秀的皮影戏作品。通过不断地研究学习、实践拓展,笔者也积累了一些文字、图片以及传统皮影戏影像、现代皮影动画等教学资料,逐步形成了皮影戏艺术教学体系――《现代动画皮影戏艺术》、《中国传统皮影戏艺术》、《从皮影戏中诞生、演变的地方剧种》《影人制作》等。

中国皮影艺术源于生活还于生活。它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生活向往。近年来由于现代影视艺术的冲击,观众和演出市场日益减少,许多皮影戏面临消亡的危险,亟待抢救与保护。作为一名普通高中的音乐教师,把皮影戏融入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不仅推广了传统民俗艺术,还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涵,增进了他们对民间文化的兴趣和热情,达到了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魏力群.皮影之旅[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范文第4篇

一、艺术成就与贡献

从《大白鲨》到《ET外星人》,从《辛德勒的名单》到《拯救大兵瑞恩》,这些电影作品无不表现着斯皮尔伯格无限的创作激情和惊人的艺术表现力。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作品中综合运用了舞台艺术与现代化的媒体技术,创作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效果。斯皮尔伯格的成功还体现在他的作品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艺术追求和艺术品位,并且在作品中体现了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正是凭借这样的艺术创作风格,也使得斯皮尔伯格成为众多影评人和媒体追逐的焦点人物。

斯皮尔伯格对艺术的贡献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具有用文化形态的电影影响了社会文化,充分发挥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这也正是斯皮尔伯格电影的魅力之一。斯皮尔伯格在影片题材的选择上、在角色的设置和塑造上、在审美标准的确定上都更加注重对本体的真实需求和欲望的揭示。和传统文化对欲望的克制、自律和对意识的严格束缚不同,斯皮尔伯格电影作品中的人物有着各自不同的欲望和需求,有着本能的需要和对社会的要求,他在这些电影作品中用理性思维来思考着这些现实的社会心理文化的归宿,从而表现出了对人类内心的终极关怀。这种终极的人文关怀使得斯皮尔伯格的作品具有极深的思想和哲学内涵,使作品富于极高的艺术魅力。

这种独特的人文艺术魅力在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作品《侏罗纪公园》中有着淋漓尽致的表现。在《侏罗纪公园》中,斯皮尔伯格选择了一种科幻的题材,独具匠心地、艺术地再现了恐龙的世界,用恐龙的生存灾难震撼观众的心灵,斯皮尔伯格将居安思危这个富于哲理的主题寄托于电影震撼的场面中,让观众在一场视听盛宴中获得永恒的启迪。

二、艺术的来源

艺术内容的包罗万象和艺术形式的千差万别,并不会影响艺术家的创作灵魂。艺术作品的多样性与艺术家的艺术生命的不同息息相关。1946年斯皮尔伯格出生在俄亥俄州,父亲和母亲分别为计算机科学家和音乐演奏家。斯皮尔伯格从小就具备了喜欢冒险和思考这两项进行艺术创作的条件,也正是冒险和思考开拓了斯皮尔伯格的艺术之路。

作为一个深受犹太文化影响的人,斯皮尔伯格对于犹太人的身份有着极深的排斥和自卑感。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遭遇了法西斯疯狂的屠杀,期间出生在美国的犹太人斯皮尔伯格经常因为自己的身份遭到同学的嘲弄甚至辱骂,这让幼小的斯皮尔伯格厌恶自己的犹太人身份,也让“大屠杀”这样的词汇成为他终生不想听到的词语。这些经历使得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作品中流露出对真情、平等和自由的渴望。或许是因为幼时有这样的经历,斯皮尔伯格更能够在自己的电影作品中表现出犹太人对自由和生命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的无奈。这种对死亡恐惧中渴望生存的理解,使得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作品中更加突出对生命的思考。

三、艺术创作的风格

生活中的场景永远是艺术创作中源源不断的素材。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既受到生活中素材的启发,也受到好莱坞电影风格的影响。在艺术创作中,斯皮尔伯格始终坚持本体论,借此来关注人类的内心需要和追求。斯皮尔伯格所执导的好莱坞影片,具有反思精神和普遍适用性。在叙事风格上,斯皮尔伯格坚持单一的主体叙事原则,采用戏剧式的叙事结构,并制造大团圆的故事结局来满足观众对于圆满剧情的期待。这些要素的使用,促进了斯皮尔伯格电影的广泛传播。

戏剧式的叙事结构来源于舞台的表现艺术。和舞台表现艺术一样,电影的叙事结构也依靠矛盾和冲突。斯皮尔伯格将戏剧化的结构引入电影的创作之中,在其16部电影作品中,将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都毫无例外地做了体现。比如《ET外星人》中,故事的开端是小男孩爱利奥特收养了一个外星人;故事的发展是小男孩和外星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故事的高潮是ET和孩子们一起冲出重围;故事的结尾是ET离开地球。事实证明这种带有明显的起、承、转、合的结构更加符合电影的叙事表现风格。

斯皮尔伯格在电影的结局处理上面比较倾向于好莱坞影片的主流结局,即大团圆结局。对于故事的结局,无论是导演还是观众都有自己的心理期待,而大团圆结局是最能够满足观众心理期待的结局。在斯皮尔伯格的作品中,他总能让观众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让观众在电影中有很强的介入感和存在感。

四、艺术中的文化符号

斯皮尔伯格凭借其电影作品的艺术魅力,成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名人之一。他的电影作品屡获殊荣,他也因此成为美国电影的符号人物之一。功成名就的斯皮尔伯格将自己对电影艺术魅力的理解和心得传授给了更多的影坛新人。罗伯特?赞米基斯、萨姆?门德斯、亚历山大?佩恩等在斯皮尔伯格的调教下成为好莱坞各个领域的新生力量,他们活跃在好莱坞的各个领域。正是因为他的倾心传授,才有了好莱坞新生力量的蓬勃发展,这体现了斯皮尔伯格高尚的人格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作品正在作为一种文化的符号,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更多的人从事电影创作,保证了美国电影业的持续繁荣。斯皮尔伯格的艺术魅力还在于他成功地模糊了电影的国界感,凭借震撼人心的视觉呈现和体现终极关怀的人文理念征服了世界各国的电影爱好者,他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好莱坞,关注美国电影。这对于传播美国文化,增强美国的国际影响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个概念上来讲,斯皮尔伯格电影的艺术魅力不仅是一种文化的符号,更是一种国家艺术水平和力量的体现。

五、结语

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范文第5篇

执行:李一帆 徐芬 徐怡 王梅 琳浩 徐美洲

2009年7月9―11日,为业界广泛关注的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品牌服装服饰交易会”(SZIC)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登场,随着深圳市政府 “设计之都”、“深圳女装区域品牌”战略实施的推动,随着市政府各项扶持政策的出台,2009SZIC站在更高的起点继往开来。本届交易会展览面积扩大至8万平方米,4000多个展位,近千家国内外品牌企业参展,分为女装精品展区、童装馆、时尚罗湖馆、纺织面辅料馆、加工贸易区、制衣设备区、创意设计区、服饰文化艺术展示区、皮艺时尚馆等,展示范围涵盖了女装、男装、童装、内衣、皮革皮草、服饰以及面辅料、机械等,以及设计、创意、时尚文化领域,无论展示规模还是内涵均为历届展会之最。

体验时尚生活,凭创意再领

2009SZIC坚持以“高端化、专业化、多元化”的战略,今年展会静态部分在设置“女装精品馆”的基础上,还设置“时尚罗湖馆”、“时尚文化艺术展”、“皮革时尚馆”以及“时尚设计沙龙”活动。

“女装精品馆” 中,玛丝菲尔、杰西、歌力思、艺之卉、欧柏兰奴、季候风、伯柔、娜尔思、影儿、形上等数十家女装品牌以别开生面的表达形式和极富创意的概念,展示各自的品牌形象和文化内涵;首次推出罗湖形象的“时尚罗湖馆”中,安莉芳、卡尔丹顿、龙浩、翼飞、香云莎、安瑞井、DGVI等采用高科技的光影技术手段开展光影沙画艺术表演和全息影像摄影图片展等系列活动;“时尚文化艺术展”展现前沿创意设计作品、时尚创意概念、独有创意孵化器, 实现设计创意的共享与优化;新增加的“皮革时尚馆”整合了时装、裘皮服装、皮衣、手袋、鞋类等品牌资源,百丽等品牌也首次亮相。

联盟、整合,创行业营运新模式

除了百货业论坛、全国商大会等传统优势活动,“品牌联盟”、“买家之夜”等创新概念亮相服交会,而数十万的专业观众及买家也将齐聚深圳服交会,挑选品牌、洽谈贸易、了解市场,共同探讨产业发展之路。

首届品牌联盟签约仪式,也预示着更多企业商家以“强强联手”运作模式,采取联合作战、整体连锁经营新型商业模式,实现多方合作,转危为机;“买家之夜”活动中,国际专业买家团体、国内优秀品牌、加盟商加强点对点的沟通,助力服装企业拓展海内外市场;加强与国外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邀请国外买家和参展商、全国一二线城市各大商场和专业商场,以及数千名各地金牌加盟商,同时,也有来自韩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组团参展。

大型活动唱响时尚大潮

经过8年的打造,大型活动已经成深圳服交会最为靓丽的时尚窗口。本届SZIC,飞影思、鑫缔迩、波西米亚、诺玛茜、佳纷、万康、唤觉、惠葆、迪众金阳、况珈儿、格罗瑞等多场高水平的时装秀激情演绎:玛丝菲尔将以一场别开生面时尚盛典呈现不断发展、愈来愈具国际时尚品位的玛丝菲尔;7月9日下午,赢家服饰“NAERSI”品牌十五周年庆典上隆重推出赢家15年灵感之作“NAERSI.LING”;展会开幕式晚会上,“吉祥斋”吹起一阵清新婉约的“中国风”,并与众多明星嘉宾、时尚精英一起对话时尚,还对经销商、商等合作伙伴颁发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