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学入门基础知识

中医学入门基础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医学入门基础知识

中医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学概论;学生为中心;布鲁姆目标分类法;正确引导

医学概论课程是为我校非医学但与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考试(部分专业考查)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非医学专业学生可以形成对医学知识体系整体性的、简明扼要的认识,为将来的本专业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一定医学理论基础。但是,由于医学知识的博大深奥以及授课对象的特殊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本文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探讨医学概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两个问题,希望能为医学概论教学的顺利开展打开一扇窗户。

1.医学概论不同于基础医学概论是一门新课程,在我校本科教学活动中占重要地位

医学概论是在基础医学概论基础上整合临床医学概论而形成的,其概要介绍了物质代谢、机体结构功能、疾病发生发展过程;融会贯通了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各个学科、廓清了医学整体脉络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坚持以“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为主线[1],从正常功能到病理生理机制再到临床表现及常规治疗等方面重组,融合了基础医学课程及外科学、内科学、耳鼻喉科学、妇产科学等临床医学课程的内容;医学知识相互渗透,体系高度融合,但同时具有知识量博大、重点难点众多的特点。

目前,国内各大医学类院校医学相关专业的本科教学中广泛开展了基础医学概论的授课,例如西安医学院、潍坊医学院、贵阳医学院、牡丹江医学院等;针对基础医学概论课程,[1]构建与实践以及如何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探讨持续进行[2];我校也曾对基础医学概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过探讨和总结[1],作为资深教授,他们普遍认为在整合优化授课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专业针对性,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走出基础医学概论教学难点的有效途径;但是融合临床医学概论后,这些问题并没有解决,反而随着临床医学知识量的增多原有问题矛盾更加突出。

2.问题一:知识层面不对等,课堂交流“障碍”重重;基于“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应用“布鲁姆目标分类法”的教学模式效果较好

医学概论在我校的开课学期是大一下学期及大二的上学期,针对的是刚升入大学的不久的高中生。学生对医学知识甚至是医学常识的了解太少,教学过程经常是用学生不明白的词汇在讲解另外一个专业词汇,而学生的反应甚微,课堂提问经常面面相觑。长期以往学生的兴趣降低、听课主动性下降,课堂上缺乏有效的交流,而学生的课堂反应直接影响教师的授课效果,面对兴趣低下的学生,教师的授课积极性继而下降,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晦涩的知识、应付考试、背离了学习本门课程的初衷。调查报告和座谈均发现大部分学生开课伊始是抱着极大的兴趣走进课堂,调查分析报告结果显示44.6%的学生对本门课程有兴趣,其中卫生信息化专业的学生对本门课程感兴趣的比例超过65%;但随着课程的深入、知识量的加大,兴趣逐渐下降,而不懂的知识越多,兴趣越低,甚至有的学生在听课一段时间之后拒绝听讲。这说明学生对医学并不缺乏兴趣,而是对众多不懂的词汇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教师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应用“布鲁姆分类法”[3],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调查问卷显示半数以上的同学认可以“布鲁姆分类法”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改革。例如,炎症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一章节是非常枯燥的,以往学生主要是依靠死记硬背;根据布鲁姆的分类法,将应用提到重要的位置,在授课的时候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我们给大家举了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每个人都曾经在胳膊或腿上碰伤出乌青,提示大家回想有碰伤的颜色变化,先乌青再青黄最后消失,变黄色说明快要恢复了,为什么呢?这就是巨噬细胞吞噬了红细胞之后,将红细胞代谢产生的含铁血黄素,含铁血黄色呈现黄色,说明这个阶段就是组织创伤的后期,待黄色消失说明淤血被清除,创伤恢复。同时,诱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人创伤之后恢复较快,有的人创伤之后恢复的慢。此时,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有的学生甚至直点头表示认同;既认知了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又理解了人体的免疫系统的作用,还将知识应用到解释日常生活实践中。

3.问题二:学生背景复杂、对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学习方法不得当;授课伊始的正确引导很重要

我校非医学专业既有文科生又有理科生,有的理科学生认为医学就是高中生物,没有再次学习的必要;有的文科同学认为医学比政治都难背,学习医学概论还不如学习马哲。学生对医学概论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这些错误观点源于学生对本课程的性质不了解,在医学的定位上存在误区。这就要求教师在初次授课的时候将医学概论与高中生物以及文史哲课程进行充分的比较,在开学伊始就给学生一个准确的定位,而不是一味的强调哪些知识是要点、考试如何进行等等。除此之外,学生对本门课的学习目的了解的不透彻,调查分析报告结果显示将近30%的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目的不了解。学校开设医学概论课程的目的是为了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前能认知、理解医学知识,在就业后能应用相关知识,成为具有医药卫生知识背景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不是简单的应付考试,凑学分,这同样要求教师在上课初始将本门课程的学习目的充分展示给学生。学生对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的错误把握导致学习方法不得当,掌握知识时要么死板教条、死记硬背、过分注意某些小知识点的记忆,忽略整体把握,要么对某些重要知识点含混不清。例如W生在学习CPR的操作要点的时候过分忽略细节,知识仅停留在嘴对嘴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按压上,而具体何时进行CPR、具体怎样实施却缺乏正确的记忆,无法独立完成;课堂询问学生是否会CPR,半数学生表示可以完成;抽查发现学生不知道按压位置、手型错误、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按压次数记不清等等问题。如果教师在开课伊始将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分析明白,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学习目标,在知识的掌握上就更有侧重点。

总之,由于医学概论授课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全面在掌握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性授课思维,将生活实践充分融入课堂,即将应用作为最终培养目标,做好学生的正确引导工作,才能准确抓住新时代青年学生的“胃口”,从而达到满意的授课效果。

参考文献:

[1]金昌洙,刘卫东.基础医学概论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 76C77.

中医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转化医学;肿瘤放疗;教育;教学

肿瘤放疗学是肿瘤医学教育中的重点学科,是一门涉及知识面相当广泛、内容繁杂的学科[1]。在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反映教学难度较大,如何将涉及到的影像学、肿瘤生物学、工程学和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的知识有机的融会贯通,将基础知识和临床应用有效的结合起来,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并且临床应用熟练的医学专业人才是目前该学科教育工作者讨论的热点。转化医学(translation medicine)的核心思想是在医学生物学基础的研究者和临床实际应用的医生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促进医学生物学基础的研究成果迅速有效的转化为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有应用价值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应用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预后评估等方面[2]。将转化医学理念应用于现代肿瘤放疗教学中有望扭转、缩小基础知识教育和临床实践学习之间的屏障,是对肿瘤放疗学教学中一次突破性尝试。因此,本文概述了转化医学理念基本内容,探讨和分析转化医学理念用于现代肿瘤放疗教学的意义。

1.现代肿瘤放疗教学的现状及特点

1.1 现代肿瘤放疗教学现状

在我国许多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探讨了现代肿瘤放疗学的教学方法 [3]。殷倩等人探讨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在现代肿瘤放疗学的教学中的应用[4]。该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临床问题为基础,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来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它提高了学生学习现代肿瘤放疗学的兴趣,解决了对抽象生涩的内容不易理解吸收的难题。在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临床实践中去,提高了学生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查询、阅读和学习现代肿瘤放疗学相关的最新文献资料,了解学科进展前沿,在临床实践中进行自我创新,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王若峥等人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现代肿瘤放疗学的教学中的应用[5]。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法是由老师在课堂上对临床上的典型案例进行解剖和分析,组织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讨论讨论,引导学生在实践案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难点。该教学方法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拟真性,它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从思维和感性认识两方面入手,达到深刻认知理论知识的目的。李岚等人探讨了导入式教学方法在肿瘤放疗临床教学中的应用[6]。导入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把病例作为中心,逐步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老师根据病例提出相关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学习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该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临床记忆和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1.2现代肿瘤放疗教学特点

现代肿瘤放疗学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内容抽象复杂,知识面涉及广泛,知识点繁多。现代肿瘤放疗学最早的历史源于19世纪末期X射线的发展及用于肿瘤的治疗,在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和影像诊断学发展的基础上,肿瘤放疗学逐渐发展为一门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学科。当代如光子刀、质子刀等先进技术设备的引入和完善,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6]。现代肿瘤放疗学主要包括物理学基础、放射生物学基础和临床肿瘤放疗学三大部分内容组成,内容涉及面广泛且复杂。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任务繁重,学习起来吃力,学习效果较差,并且很多知识概念比较抽象,不容易记忆。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临床肿瘤部分涉及解剖学、内科学等多门学科的基础知识相对比较熟悉,但是物理学基础和放射生物学基础相对而言了解较少,比较生疏,不容理解和吸收。(2)临床实践性强,自我探索性强。现代肿瘤放疗学是一门临床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只有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它需要学生结合临床病例分析探讨,自我探索不同病理的异同点和实际处理办法。(3)技术和理论发展快,前沿性成果更新快。近20年,影像医学、肿瘤生物学、工程学和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发展速度迅速,在各方面都得到突破性进展,在设备上、技术上、治疗方法上都为现代肿瘤放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方法[7]。特别是生物学方面的发展,日星月异,让人类从分子及微观世界了解肿瘤发病机理,开发分子生物学肿瘤诊断和治疗方法。计算机技术也大量用于肿瘤放疗中,使诊断和治疗过程程序化、模型化、定量化,更加精确。

2 现代肿瘤放疗教学存在主要问题

2.1 教材未统一化,学科前沿更新不及时

现代肿瘤放疗学是一门发展比较快的新型学科,国内几位专家编写过该学科相关的书籍,如南方医科大学分别在1995年和2005年编写的《放射肿瘤学》[8]。目前全国还没有真正统一编写教材,因此编写一本统一的教材是亟待解决的事情之一。现代肿瘤放疗学涉及知识面广,内容繁杂,各个单位或者老师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进行教学,这样选取的教学内容不具代表性和普遍接受性。现代肿瘤放疗学技术和理论发展快,前沿性成果更新快,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一些书籍也未及时更新版本,导致理论知识过时,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实际应用不相符。

2.2 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医学教学主要采用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9]。该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不足:首先,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线,缺乏对学生思维发散的引导,枯燥的内容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该教学模式主要以老师为主导。“灌输式”和“填鸭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环境,没有机会主动探索、研究和思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最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的辅助教学设施都逐渐被广泛使用,如多媒体教学、信息化学习平台和模拟教学等。但在现代肿瘤放疗学教学中仍以课堂授课为主,学生可利用的资源少、质量差,缺乏方便的交流方式。因此,在现代肿瘤放疗学教学中也可以借鉴,使知识以多种方式传输给学生,更容易接收和消化,也方便学生交流讨论,增大学生知识面。

2.3 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不紧密

现代肿瘤放疗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往往出现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不紧密的现象[10]。主要体现在基础课程学习时间过长,没有联系实际案例对相关知识进行解剖。在基础实验时,学生没有完全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的意义,只是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上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操作,没有起到基本的学习效果。在临床实践中,指导老师未能对病人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变化进行深入剖析,学生也只是一知半解。指导老师未能将各个知识综合起来,培养学生从总体观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转化医学理念在现代肿瘤放疗教学中的应用

转化医学(translation medicine),也称为转化研究或者转化科学, 在2003年美国的EA.Zerhouni博士提出这一概念,近年在国内外医学领域比较流行[10]。它的核心思想是在医学基础科学的研究者和临床实际应用的医生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促进医学基础科学的研究成果迅速有效的转化为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有应用价值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应用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预后评估等方面。目前国际范围内医药科技研究成果的转化率不足8%,严重阻碍了基础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和研究工作者的热情。然而,该理念的提出打破了医学基础科学的研究和临床实际应用之间的隔阂,有助于推动医学基础科学的研究和临床实际应用更好、更快的发展,并使其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将转化医学理念应用于现代肿瘤放疗教学中有望扭转缩小基础知识教育和临床实践学习之间的屏障,是对肿瘤放疗学教学中一次突破性尝试。以下是将转化医学教育理念在现代肿瘤放疗教学中应用的实际实施方法[11]。

3.1 以物理学基础知识为切入点, 介绍转化医学理念在肿瘤放疗中应用实例

现代肿瘤放疗学中涉及到大量放射学物理知识,如放射源和放射治疗设备、高能电子束剂量学、电离辐射的剂量测定等。医学专业学生都具有扎实的高中基础物理知识,因此以物理学基础知识为切入点,介绍转化医学理念在肿瘤放疗中应用实例具有一定优势。主要实施措施为:应用物理学基础知识对肿瘤放疗学涉及的物理原理进行解释,并演示相应放疗仪器和治疗方法,便于学生能够从形象的放疗仪器和治疗方法中理解抽闲的物理学基础知识,这极大的减轻了学生对物理理论理解的负担,也提高了学习效果。

3.2 从肿瘤基础知识解释临床现象

现代肿瘤放疗学中对多种肿瘤的相关基础知识进行了介绍,如颅内肿瘤、头颈部肿瘤、喉癌、鼻咽癌等。各种肿瘤的发病机制有其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内容繁杂,单纯的靠死记硬背很容易混淆、遗忘。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利用转化医学的理念,仅仅孤立的要求学生掌握各个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透彻,也谈不上对临床现象的深入思考。虽然各种肿瘤的发病机理、特征、诊断和检测原理都是比较抽象,但是临床现象能比较直观的展现出来。如果从肿瘤基础知识解释临床现象,即让学生深刻的理解了肿瘤的相关基础知识,也更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其应用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体做法:第一,老师在课堂上围绕肿瘤基础知识,紧密结合临床现象进行讲解;第二,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主要内容是收集肿瘤相关的临床案例,并结合课堂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整理;第三,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分析和整理的案例展示给其他同学,并组织共同讨论,将问题深入化,也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3.3 实行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结合的考核方式

为了改变学生传统的死记硬背、考前抱佛脚和考后抛之脑后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我们需要对考核方式进行调整。我们主要采用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结合的考核方式,具体实施方法如下:第一,试卷考试。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书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否知道。我们除了考核一部基础知识外,还增加了肿瘤放疗学新理论、新技术以及新颖、富有创新性科研思路的考核;第二,给学生平时课堂上案例分析打分,记入总成绩。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了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并且增加了学生实际应用和思维拓展的能力,还增加了学生对该学科科学前沿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养和思维能力。

3.4 开展创新性综合实验

在以往的实验课当中,学生只是照方抓药,按部就班的照着实验教材上的操作步骤完成实验训练,并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因此,应用转化医学的教育理念,我们将对实验课进行了改革。主要方向是开展创新性综合实验,培养以研究为目的的学生综合性设计和实施实验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给予实验课题,由学生自己通过查找文献资料和书籍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经老师审核通过后学生完成实验。无论实验结果成功与失败,学生需要完成实验报告,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已有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自己的突破点和存在的问题。开展创新性综合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应用已有的理论知识设计、完成实验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论与展望

肿瘤放疗学是肿瘤医学教育中的重点学科,它具有内容抽象复杂,知识面涉及广泛,知识点繁多,临床实践性强,自我探索性强,技术和理论发展快,前沿性成果更新快等特点。我国许多教育工作者对现代肿瘤放疗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他们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内容丰富,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如教材未统一化,学科前沿更新不及时,教学模式单一,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不紧密等问题。

转化医学是一种鼓励将医学基础知识应用与临床,建立基础科学研究者与临床医生之间的联系的理念。本文将转化医学理念应用于现代肿瘤放疗教学,主要的实施方案包括以物理学基础知识为切入点,介绍转化医学理念在肿瘤放疗中应用实例;从肿瘤基础知识解释临床现象;实行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结合的考核方式;开展创新性综合实验。该教学方案涉及了对重难点知识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改变了考核方式,增加了对学生实际应用和思维拓展能力的考核,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养和思维能力。改变了以往按部就班完成基础实验训练的模式,开展了创新性综合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设计、完成实验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转化医学教育理念应用于现代肿瘤放疗教学中具有其实际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永霞,董波,张成文.转化医学理念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尝试[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5):936-937.

[2] 李强,陈爽,王月华,等.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医学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2012,15:153-156.

[3] 张洪芹.转化医学理念在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中的探索应用[J]. 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665-668.

[4] 殷倩,曾继泽,周航,等. PBL教学法在肿瘤放射治疗教学中的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11,06(2):127-128.

[5] 王若峥,赵春樱,王多明,等. 案例教学法在肿瘤放射治疗教学中的应用[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8):1106-1107.

[6] 李岚,杨毅,李娅. 导入式教学在肿瘤放疗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4):142-143.

[7] 刘贤称,季斌,陈不尤,等. 放射治疗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 管理与教育,2013,15(24):125-126.

[8] 周伟敏,钟狂飓,等. 本科医学院校转化医学教育路径探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7:4-5.

[9] 张红军,彭万仁,孙国平,等. 临床肿瘤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9):1255-1258.

中医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第3篇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教育观念的改变、学科交叉渗透和综合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课程整合是体现学科交叉渗透和综合化发展趋势的具体方式之一,也是学科结构调整的基础性工作。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改革符合国际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社会实际需求和时代特征,在我校非医学类专业如管理、营销、英语等专业开设现代基础医学概论课程,这些专业培养目标并非是医护人员,但其工作大多都与医疗密切相关,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背景。因此这些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求学生具有本专业的知识与才能,同时掌握一定的医疗知识。《现代基础医学概论》是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人体生理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这五门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的重组,使之成为一门全新的、具有较强科学性、编排上更符合教学规律的整合课程。可以相应减少授课时数,提高教学效益,同时更加符合学习的规律。本课程按器官、系统进行编排,将人体大体结构、微细结构、生理功能、病理改变有机的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医学知识,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1教学内容的选择及知识体系框架的搭建基础医学概论涵盖了基础医学的各门学科,涉及的知识复杂,涵盖的教学内容繁多,再加上有限的学时数,加大了教师的授课难度和学生的学习负担,无论是授课还是听课的效果都不甚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材将繁杂的教学内容以系统进行精简、整理和归纳,重点、难点突出,该删除的内容就删除,该简单讲解就简单,涉及一些较复杂的问题时,也尽量将其简化。比如讲解肾脏这一器官,先介绍其位置形态,再引出其组织微细结构即肾小球及滤过膜、肾小管、集合管,这样将知识点顺着一条线一一介绍给学生后,就比较容易理解建立在结构基础上的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以及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等生理功能;深一层的“尿液的生成和调节的机制”就作为熟悉内容。进一步的病理改变就作为了解的知识点。使学生能认识到特定的形态结构决定了相应的生理功能,而稳定的生理功能作用需要神经、体液及自身调节。当自身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及机体的调节功能异常时,就打破机体的稳态,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样既能使学生对医学基础知识有必要的认识,也使内容不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荷。

2.2学习兴趣的培养及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初学者来说,基础医学是一门枯燥、深奥的科学,再加上所开设的都是非医学类专业,学生对该课程普遍重视不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对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认识和兴趣,使之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是我们教学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突出教学内容的专业实用性,所讲解的医学知识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解剖知识是枯燥而繁杂的,但却是我们自身结构的精确再现,不要依照书本一一讲解,而是要让学生自身的结构融入到书本中,将知识点融入到他的身体结构中,这样他就会认识到这些知识点就是他身体的构成,自然而然就会有学习兴趣。关于机体的生理功能,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但说不出其所以然,就要抓住这样一个切入点,使其明确自身这一功能是以一定的形态结构作为基础,通过明确而复杂的作用机制体现出来,才使他可以正常的生活学习。讲解相关疾病时,可以先让学生列举自己亲属所患该病的经历,老师再根据学生的叙述对这一疾病的生理基础、病理改变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感觉到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可以去解决一些问题,从而在心中燃起学习的热情。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医学发展史中经典故事、临床上的生动事例以及国内外最新的文献报道,对知识的由来以及新进展做一简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带着问题根据自己学过的知识积极思考,从而优化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培养其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提高自身学习的能力。

2.3教学方法的改进及及教学思维的创新学生在学习基础医学概论时,往往会产生学习方法上的误区。从客观上讲,基础医学知识需要记忆的内容繁多、抽象。对于微观组织学的内容,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对于一些较复杂的病理机制,学生又难以理解。在主观上,学生刚进入大学,对大学的教学方式和进度不适应,而以往的学习方法又不能完全适用,因而导致学生无所适从,有些学生太注意一些局部的细节,而忽视对整体的把握,致使学到的知识零乱,没有办法串联到一起,这样时间一长特别容易忘记;有些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不能活学活用;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内容太难理解和记忆而放弃学习。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应用生动的比喻和简练的语言来说明复杂、抽象的问题,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增强对知识连贯性和联系性的总体认识;引导学生把握本门课的重点、难点,适应大学的教学进度;同时介绍一些相关知识的书籍、网站,开阔学生思路,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使其尽快地适应这门课程的学习。

中医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第4篇

1.1医学课程的设置造成临床知识应用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医学教学的课程设置未能与时俱进,依旧沿袭传统的教学体系,通常是以基础课程为起点,掌握基础医学之后再进行专业课程、临床课程的学习,最后进行实践课程。统观我国高校专科医学课程设置,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一,由于大一阶段学生侧重学习通识课程,接触的临床知识具有局限性与零散性,临床知识的缺乏决定了医学微生物教学很难真正应用临床知识,否则只会增加学生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难度,久而久之产生厌烦心理,最终起到了南辕北辙的后果。

1.2医学教师专业素质造成临床知识应用的局限性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要想将医学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中的具体病案相结合,需要教师掌握专门、专业的医学知识与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专科教授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师有一部分毕业于非医学专业或是刚从医学院校毕业,这些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临床实践经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也很难在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应用临床知识。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要想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其专业素养必须放在突出位置。

1.3学制与学时的临床知识应用的局限性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大力改革,医学院校的相关专业的学制与学时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专科医学专业由于具备系统性、知识繁杂、难度大等特点,采用的是三年制学制。现在改革之后增加了一些相关专业的课程,这直接造成学时的减少。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缩短后的学时使得临床知识的应用举步维艰,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2在医学微生物学理论教学中运用临床知识的有效对策

2.1教师认真研究教学内容,适时应用临床知识

在医学微生物理论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临床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有利于活跃医学课堂氛围,有利于使学生通过具体、真实的病案加深对医学微生物理论内容的理解程度,总而言之,将医学微生物理论教学与临床知识相结合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大有裨益。然而,教师也应当注意,临床知识的应用不是越多越好,病案的引入也不是越多越好,而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恰当、适时引入临床知识。医学微生物学从本质上来说仍然属于带有临床实践特征的基础性学科,因此对于其中理论性强、临床实践性弱的知识点,教师不能一味追求临床知识的应用。而对于一些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医学微生物学知识。

2.2教师要精选病案,注重临床知识运用的典型性与有效性

临床知识在医学微生物学中运用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提高医学微生物学的有效性,临床知识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促进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为此,教师在引入临床知识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接受情况与教材内容的具体情况出发,选择有针对性、有代表性、典型的病案,通过分析研究、小组讨论、反馈总结等环节,使临床实践知识真正服务于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课堂之中。临床知识要难易程度适中,尽量贴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在讨论分析与总结反馈中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2.3加强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丰富教师的临床实践经验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二者教学相长,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尤其是对医学学科而言,医学教学具有严谨性与科学性,与人们的生命安全休戚相关,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成为必然。面对着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教师教授医学微生物学的现状,高等医学院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医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医学教师了解国内外最新医学动态,掌握最新的先进理论成果,充实丰富医学理论素养。除此之外,医学院校要创造多样的机会,搭建良好的平台,使一些教授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师。如医学微生物学教师能够有充足的机会走入临床实践中来,在临床实践中学以致用,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医学微生物学教师只有同时具备顶尖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才能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临床知识,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结语

中医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体系;非医学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3.07

1 基础医学概论教研教改现状

1.1 学科内容整合各有千秋

1.2 教学团队组建灵活多样

1.3 课程教学安排相对统一

2 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

2.1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基础医学概论涉及多门学科,是学校在推进学分制改革和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背景下,课程整合力度最大的一门课程。要真正发挥该门课程的优势,就必须对基础医学各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和优化。

2.2 规范整合性课程的教学管理

医学类课程整合在各医科院校日益盛行,对此类跨多学科、跨多部门的课程,对教学组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任课教师只是临时拼凑,无法保障教学团队稳定发展,也不利于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碰撞,此类课程教学法的研究也难以深入。如果没有特定的组织机构,集体备课、教学进度安排、形成性考核等教学环节就容易脱节。我们以非医学类专业的基础医学概论为切入点,探讨一套包括知识基本结构、框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的教学体系,不但规范了教学管理,而且为医学相关类专业和医学类专业的整合性课程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价值。

3 构建教学体系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3.1 课程质量标准的完善

课程质量标准是一门课程的灵魂和精髓,合理可行的课程质量标准是所有教学环节能够顺利高效进行的基本保证。通过文献分析、师生访谈、教学实践等途径,总结我校及其他院校非医学类专业基础医学概论的教学反思,选择不同学科的理论知识系统性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资深教师,以“集中联合论证为主、分段包干撰写为辅”的形式,反复推敲、逐步完善,最终形成“以系统为单位”、“从大体到微观”、“由结构到功能”、“自正常到异常”整合不同学科内容的课程质量标准。

3.2 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发展

由于《基础医学概论》教学内容跨多学科,任课教师跨多部门,他们除承担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外,还同时承担其他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潜心研习该门课程教学法的精力非常有限,教学效果也很难保证。在任课安排、集体备课、课程考核等教学环节的统筹上相对比较复杂,这对教学组织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保证基础医学概论教学团队的稳定发展,由学院成立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组,分管教学副院长兼任组长,统筹协调该门课程的教学,制定与课程相适应的集体备课、青年教师试讲、教学奖励、教学监控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带领团队成员教学反思、定期外出培训,不断提升该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同时为省级乃至国家级教学团队储备人才。

3.3 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构建

我校目前大多数课程的考核仍然采取单一的期末考试模式,尽管有平时成绩或期中考试的要求,但并未真正建立形成性考核体系,难以适应学校学分制管理对学生成绩评定的真正要求。2009年教育部、卫生部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有关学业成绩评定体系中,明确要求医学院校必须建立学生学业成绩全过程评定体系和评定标准。评定体系包括形成性和终结性评定[3]。我们围绕非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和要求,从考试大纲、题库建设、考试方法等方面,依托校园课程网络平台,探索适合非医学类专业学生基础医学概论的形成性考核体系,有效监控学生学习效果及教师教学效果。

3.4 课程网站的建设

我校2010年引进G2School课程网络平台,虽然该平台功能强大,但绝大多数课程网站的建设都是基于质量工程评审、中期检查和验收而完善,没有真正发挥其重要的网络教学功能。我们针对课程的自主学习内容,分阶段实现网络教学互动,这对基础医学概论的网站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网站的网络教学资源必须丰富,包括教学录像、教案、课件、课程质量标准等教学资料的制作和挂网;二是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相关的师生,能熟练运用该课程网络平台实现网络互动。这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设想通过系列子项目的立项、学院专项经费等途径来加大人、财、物的支持力度。

3.5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对于文理兼收的非医学类专业学生而言,基础医学概论是一门难度大、信息量广的学科,因为并非自己的专业课,普遍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较差。培养学习兴趣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突出专业实用性,不需面面俱到,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可以适当地淡化学科界限;教学导入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各非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学情,用他们感兴趣的人事物来导入,如法学专业可以用一个重大医疗事故的病案切入,分析某种致死病因中的结构和功能关联,不但强调了基础医学在临床中的重要性,也激发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知识的动机;课程考核的形式要注重灵活多样性,可分阶段进行网络答题、随堂测验、小论文与期末笔试,甚至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设计性实验纳入考试成绩,这不但推进形成性考核体系的形成,也监管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利用网络教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制上传网络教学资源,可以是自己总结的图表知识,可以是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并适当地对优秀资料给予奖励。

4结语

基础医学概论是基础医学类课程优化整合的典范,构建“以系统为单位”、“从大体到微观”、“由结构到功能”、“自正常到异常”的课程教学体系,有助于真正发挥其课程优势,规范其教学管理,实现非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但在本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考核形式、教学评估等方面的实践效果的评价还较少,我们将通过以后多轮教学运作和教学反思,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王晗,梁平.医疗保险专业基础医学概论教学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6):1172-1174

[2] 沈耿,万文成,覃星奎,谢海燕.中医院校非医学专业开设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5):82-83

[3]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印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2008(12)

【第一作者】赵敏(1982~),女,云南昆明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有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育管理。

【并列第一作者】范浩(1977~),女,山西省平陆县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