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业绩考核制度

业绩考核制度

业绩考核制度

业绩考核制度范文第1篇

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公司内推行绩效考核工作,以建立长期、稳定和规范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及工作态度的评价,挖掘员工潜力,帮助员工正确认识自我。为员工升迁、奖惩以及薪酬调整提供合理的依据,同时为员工与上级领导之间提供一个正式沟通的机会,并使员工清楚公司对自己的真实评价。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2006年9月30日以前入职员工。考核表分为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其中管理人员包括:项目部主管及以上管理人员;一般员工包括:副主管以下员工;所有参加考核人员均应认真填写考核表。

三、考核依据和原则

以考核前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及工作态度等实际表现为依据。考核人要对被考核人员的工作表现评价要客观、公正,尽量使用量化指标衡量,必须根据日常工作中观察到的客观事实作出评价。必须排除考核者对被考评者的好恶、同情心等偏见。

四、考核办法及程序

1、考核分为自评、初评、复评、审核。

2、自评:应由被考核人自己给自己打分。被考核人应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自己,自评分数不计入考核总分。被考核人可以在员工意见栏反映自己对公司、对项目部或对员工绩效考核的意见和建议。

3、初评:由被考核者的直接主管或是以主管为核心的一个评价小组。考核者应在评核前与被考核人进行绩效面谈,听取被考核人意见,指出其成绩和不足以及应努力的方向。初评者在意见栏里详细填写对被考核人的考察意见,针对被考核人素质条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4、复评:由再上一级领导负责打分评判,如发现初核打分与员工自评打分相差悬殊,应进一步深入了解情况,以求得更加公正、客观。同时对初评者的工作能力、水平和客观、公正性有一个了解。

5、审核:由人事行政部根据初评、复评打分进行加权平均,得出最终分数,并对各项目部所有员工绩效考核情况进行综合统计。

6、公司领导层可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制定员工晋级、加薪、降薪、辞退等方案。

7、本次绩效考核增加对项目经理的考核,除了延续以前的绩效考核方式:一线普通员工参加工资固定调整绩效考核;部门、区域负责人或骨干员工参加每月根据绩效及总部检查的情况而浮动的绩效考核。项目经理参加浮动奖金部分的绩效考核。

8、由总部规定考核额度并于每月5日之前将考核打分及奖金额度下发到项目部,项目经理于每月10日前将奖金分配表报到人事行政部。项目经理的奖金部分由总部根据每月检查打分情况确定;职能部门经理的奖金由总经理根据当月经营指标完成情况确定。

五、考核程序

自评

初核

物业公司绩效考核细则范本_中士1997_新浪博客

复核

普通员工

员工自评

直接主管

项目经理

主管级员工

员工自评

项目经理

副总经理/总监

总部人员

员工自评

本部门经理

总经理

经理级员工

员工自评

总经理

六、绩效考核的时间要求

1、各项目部于2006年12月25日前将绩效考核表交到人事行政部。

业绩考核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绩效考核;管理;问题;对策

1引言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建立主要是为相关人员掌握员工优缺点和工作状态提供便利,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掘应用型人才,让员工可以选择合适的工作内容,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1]。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绩效考核制度建立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例如绩效考核制度重视度不够、绩效考核基准模糊和绩效考核指标不够科学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导致绩效考核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出来,因此相关部门的人员应该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和实际情况,对绩效考核制度进行调整。

2绩效考核概述

绩效考核指的是,企业在战略目标下,通过科学的指标和标准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和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员工工作状态的一种方法。绩效考核这项工作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涉及的内容很多,例如指标评价体系、指标评价标准等。绩效考核的核心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获利能力,其本质是要求员工能够各尽其能,使每一位员工的价值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2]。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目标之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把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的每一位员工身上,员工目标要与上级目标对齐,做到目标对齐、思路对齐、理念对齐,和认识与理解对齐,保证每一位员工都按照统一的目标去努力,在制定目标时要结合具体、可衡量、个人能够达成的范围内可实现、与业务公共相关的、有明确具体的日期/时间要求时效性、在绩效管理过程中,还要做到与员工开展三个“一对一”的沟通,即目标设置沟通、中期回顾沟通和评价结果沟通。简而言之,绩效考核就是企业对员工目标完成情况的跟踪、记录、评价和运用。

3企业绩效考核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绩效考核

主要包含绩效指标、绩效实施、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在以上环节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漏洞,下面本文以以下几个问题为代表进行讨论:

3.1对绩效管理制度重视不够

在我国很多企业中,都进行了一定的绩效考核工作,但是对于绩效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不够重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绩效考核制度不够完善。一些企业制定绩效考核制度时不够全面,没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没有进行周全的考虑,导致绩效考核制度存在很多疏漏之处,设定的指标无法实现,绩效考核有效性很低[3];其二,绩效考核制度落实不到位。在上面的图示中,大部分企业在制定了第一步绩效计划后,后面的实施、评价过程和结果沟通反馈工作都不是很理想,后面三者的重要性是一环扣一环的,只有将绩效指标具体实施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对考核结果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并将这一结果反馈至各级负责人,才能形成绩效考核工作的良性循环。

3.2缺乏详细考核指标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中一项重要内容,在进行考核指标的设置工作时,一些企业只是简单对考核指标进行行解,没有根据企业岗位需要和性质对考核指标进行细分,只是在考核互评阶段给出一个分数,没有对员工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明确,员工之间没有指标进行对比,甚至一些评委只是按照印象对员工进行评分,考核结果没有反馈,员工不知道自己的扣分原因,对自己的工作实际情况也不够了解,长此以往,员工便出现了“做多做少做好做坏都一样的错误思想”,会逐渐对企业、单位、工作丧失信心和热情,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因此大打折扣。

4完善企业绩效考核制度的对策

4.1建立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制度,对员工业绩效评价和能力评价的公平性、准确性都有着直接影响。根据现阶段企业发展实情,在制定绩效考核制度时一定要贯彻竞争理念[4]。通过加强竞争制度的融入,让员工提高业务能力和业绩竞争,为他们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凝聚力强的氛围。通过加强激励,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让员工体会到自身的存在感,并无私地对自己的岗位贡献自己的力量。绩效考核分为匿名考核和两条线考核形式。匿名考核,指评委对参与考核人员身份不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考核和评价,这一形式可以有效避免偏袒和包庇情况,保证评价的透明度。两条线考核,主要是根据被考核人的特殊身份进行考核,其特殊身份表现在被考核人员也可以考核他人,这种形式使考核情况变得复杂,所以需要员工单独制定制度,并需要高层领导加强监督和评价。

4.2考核结果运用于优化配置

所谓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做合适的事。职业匹配理论指出,当人格与职业相匹配时,则会产生最高的满意度和最低的流动率。当工作环境与人格类型协调一致时,会产生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和更低的离职可能性[5]。高工作绩效对具体的心理能力和体质能力方面的要求,取决于该工作本身对能力的要求。因此,仅仅关心员工的能力或仅仅关心工作本身对能力的要求都是不够的,员工的工作绩效取决于两者之间的相互配合。

4.3设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

相关负责人员,要为企业制定科学的绩效指标(KPI),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首先就要告诉员工自己的期望,而要想真正的落实这一工作,就要把未来长时间的绩效目标告诉给员工。确定绩效指标之后,相关负责人员要提高员工的绩效能力,要对员工目标执行情况进行关注,并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和困惑,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让员工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更有信心面对未来的挑战。

5结语

企业绩效考核要有整体的、综合的、长远的眼光,从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出发,引用合理的过程考核,放眼长远和未来。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引入各种绩效考核方法的长处,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方法。设计出科学的、可操作的、与实际相符的绩效管理体系,才能实现的企业的战略目标,达到绩效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伟.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7(16):155+157.

【2】王媛媛.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7(02):56-57.

【3】王美英.国有企业绩效考核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18):80-81.

【4】甘露.浦口经济开发总公司绩效考核制度分析与改进建议[D].南京:南京大学,2016.

业绩考核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绩效考核;问题;对策

绩效考核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职能之一。绩效考核即企业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工作质量、工作数量、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行为评价)和社会效益等进行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来判断员工与其岗位要求是否相称,以及决定是否奖惩。企业对员工开展绩效考核,其核心目的是使企业的战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一个企业必须要建立严格的、科学的、规范的、符合实际的员工绩效考核制度,才能够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才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绩效,进而提高企业效益;才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现实企业中,对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并不尽如人意,本文将对此进行讨论。

一、企业员工绩效考核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对绩效考核体系认识不充分

现在的很多企业都知道口头上、理论上强调引进先进考核手段,但大多数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绩效考核体系以及采用绩效考核的目的是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的。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绩效考核是对企业管理过程的一种控制,其核心的管理目标是通过评估员工及团队的绩效以及对考核结果的反馈,分析绩效差距来实现员工绩效的提升,进而改善企业管理水平和业绩。

2.绩效考核标准和内容不尽科学合理

一般的企业制定的绩效考核标准没能从责任人承担的工作职责特点出发,因此没有个性和针对性,这种不论对谁均采取统一的考核标准,难免显得偏颇和有失公平,从而导致评价结果失真或不能令责任人信服。

3.企业绩效考核制度不够健全

很多企业整个考核的设计、实施和评估完全授权于人事部门而缺乏员工的充分参与,这样绩效考核结果与责任人不能及时有效沟通;有的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对员工考核结果没有区别对待;有的绩效考核不能连续化、制度化,责任人不能从思想上、行动上真正重视绩效考核工作,使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不能真正得以体现,考核成果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二、完善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对策

1.塑造绩效考核文化

在企业的现实绩效考核中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企业文化体现一个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理念等,是提升企业员工凝聚力,营造和谐、积极氛围的动力。一个企业要建立以绩效考核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氛围,就必须把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决策,如岗位安排、工资报酬、晋升等作为企业真正的控制手段,同时企业管理层应向员工表明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在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中,绩效考核要以尊重员工的价值创造为主旨,在企业中形成以积极创新和追求进步为导向的竞争氛围。

2.建立以绩效考核为导向的企业奖惩分配机制

绩效考核要真正在公司的绩效提升中发挥牵引和激发作用,即绩效考核的有效性,在于必须发挥好价值分配的杠杆作用,使绩效考核评价成为企业内部成员价值分配的合理的、客观的、权威的依据。这里所说的价值分配不仅仅包括物质和报酬的分配,也包括挑战性工作岗位的分配、职位的晋升等。

3.建立与企业绩效考核相配套的信息平台

企业绩效考核的内容涉及到员工的工作行为、工作责任及工作结果,并且,不同的工作岗位其工作本身的关键技能、知识要求也不同。在企业绩效考核中,工作人员应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设计出该岗位的关键绩效指标。由于这一工作涉及到庞大的关键绩效指标的数据,如果没有强大的信息平台,很难采集到相关的指标数据,这样会在客观上妨碍企业绩效考核的实施及考核效果的公正性。另外,如果没有信息系统的支持,企业上下级在对绩效考核结果的相互沟通、反馈及查询上将会遇到困难。

4.进行绩效沟通和绩效反馈

绩效考核是一个管理者与员工双向沟通的动态过程,在整个绩效考核过程中,沟通应该是贯穿始终的。如制定绩效目标与计划时,主管需要与员工沟通关于目标设定的事宜,并达成共识;在绩效考核实施的过程中,主管要随时保持与员工的动态沟通,及时发现员工所需的资源支持与业务辅导;而员工也需要可以陈述意见,提出自己的困难以及需要上司解决的问题,以获取必要的支持。在绩效反馈时,主管与员工双方对本期绩效考核完成情况的理解与看法要达成一致,更关键的是指出不足,及时改进,形成提升绩效的计划,为下一个绩效考核提供基础。总而言之,考核者与被考核者持续不断的双向沟通是一个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企业科学绩效管理的灵魂所在。

三、结束语

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基础工作,在企业的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是企业向快速、高端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应着眼于前瞻性;着眼于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着眼于建立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合作与伙伴关系。绩效考核除了对员工的表现作出科学的评价外,更重要的是帮助企业掌握管理技巧,从而形成具有企业自己特色的科学的管理模式,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从而促成企业的战略规划得到有效的实现。

参考文献:

业绩考核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经营者 业绩考核 薪酬 制度设计

薪酬设计与业绩考核是开展公司治理的主要内容,也是现代企业的重要制度。从大中型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实现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保障。也就是说,经营者和股东属于委托关系。实际上,股东与经营者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现象,若经营者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则会对股东的实际利益造成严重影响。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经营者存在财务造假、在职过度消费等问题,根源在于经营者薪酬制度的不完善。为此,对经营者业绩进行考核,并制定详细可行的薪酬制度,能够明显减少上述行为。

一、我国几种常见公司经营者薪酬制度

(一)年薪制的优劣解析

对经营者实施年薪制度,要将其收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基薪,二是风险收入。通常情况下,基薪不与实际业绩相挂钩,而风险收入则将基薪作为大前提,与企业经营效益挂钩。从实践效果来看,年薪制度比^具有吸引力,实施此种制度的主要出发点在于充分调动公司经营者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年薪制度的激励作用并非必然现象,从调查结果来看,我国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其一,业绩指标与企业利润相互联系,并将财务数据作为主要依据,导致大量经营者短期行为,并出现利润操纵行为。其二,年薪制度强调年度业绩指标,这种年度性激励机制,一定程度上会对企业长期激励计划的顺利实施带来较大影响。这是因为激励只针对当年绩效评估,对未来经营者报酬无显著影响,企业经营者相当于只承担现年度风险。其三,我国企业股权结构比较特殊,常会导致“所有者缺位”现象,制度往往成为摆设,而公司治理结构变为“人治理”。经营者薪酬制度制定过程不够透明,随意激励现象普遍,对年薪制度的实际激励效果产生影响,并对股东利益造成损害。

(二)期股激励模式的优劣解析

所谓期股激励,是指企业与经营者约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以一定价格购买相当数量的股权,一般股权购买价格要参考股权当前价格,并进行确定。与此同时,要对经营者购股后相关行为进行约束,例如对经营者股权再出售期限做出明确规定。对经营者开展期股激励具有两点基本特征,一是强调收益共享,二是突出风险共担。将上述两点基本原则与特征进行深化,能够有效提高激励作用。也就是说,经营者在获得股权后,若股权增值,则享受增值收益,若股权贬值,则要承担贬值所带来的相应风险。这种激励方法不仅能够促进经营者关注企业经营,并且能够有效引导经营者。此外,通过期股激励模式,也能提供较为稳健的管理方式及策略,防止出现较大经营风险。由于经营者承担风险能力有限,且其实际投资权利受到股东限制,因此期股激励模式虽然能够丰富经营者薪酬制度设计,但是注定不会较大程度增加股权数量,可能对实际激励效果产生影响。

(三)期权激励模式的优劣解析

与期股激励不同,期权激励是指企业与经营者约定,允许经营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以一定价格购买相当数量的股权,约定期限到期后,经营者可自行选择继续行使该项权利,也可自行放弃购买股权的权利。与期股激励相同,股权购买价格要参考股权当前价格,在此基础上,同样要对经营者购股后相关行为进行约束,如经营者股权再出售期限。期权激励模式、期股激励模式两种激励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期股激励方式下,经营者必须购买企业股权,若股权发生贬值时,经营者需要承担经营风险。也就是说,经营者若与企业达成期股购买协议后,是需要承担企业经营风险的。但是这种现象不会在期权激励模式下发生,这是因为在期权激励模式下,若发生股权贬值,经营者可选择放弃期权激励,从而有效避免自身承担股权贬值所带来的风险。

二、公司经营者业绩考核设计

(一)业绩考核的内容设计

1、生存能力

经营者业绩考核设计工作是薪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定薪酬制度的主要依据,若将业绩考核视为向导,则其能够发挥指导经营者行为的作用。企业执行创值和盈利计划,或开展创新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生存与发展。对于企业而言,其生存发展的首要条件是具备偿债水平。《破产法》规定,若企业严重亏损,且无法按照约定期限清偿所有到期债务,则应该宣布破产。企业生存与发展不仅要承担社会责任,还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若不能按照制度进行有序经营,则会面临破产危机。

2、盈利能力

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在于获得利润,企业盈利水平决定其创造剩余价值的能力,同时也反映出企业管理水平,突出经济效益,并反映出企业的社会贡献。也就是说,在对经营者进行业绩考核时,企业盈利能力是否改善是重点内容。

3、创值能力

所谓创值能力,是指企业创造价值的水平及能力。一般情况下,“创值”包含两个方面含义:其一,是指通过经营者的经营,为企业所创造出的经济、社会效益。其二,经营者通过自身努力,为企业股东带来的收益。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创值能力已经被作为重要衡量指标,用以评估经营者的业绩。

4、成长能力

对于经营者业绩考核设计工作而言,企业的成长能力也是衡量经营者业绩的重点要素,应在薪酬制度设计中加以突出。成长能力主要包含两方面含义,首先是企业现有成长能力,是衡量企业当下生产经营能力的主要指标。其次是企业未来发展状况预测,能够突出企业的市场竞争水平,同时也指出企业未来主要战略方向及发展空间。

5、竞争能力

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是指企业所具备的多方面市场竞争能力或产品(服务)优势,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能够保证企业获得较高利润,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企业价值,为企业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增加其成长机会。

(二)业绩考核指标的设计

1、生存能力指标

企业生存能力包含多个衡量指标,资产负债率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资本结构主要构成部分,很多权威人士认为,负债越高,企业可能获得更大的节税空间。但是,随着资产负债率的不断增加,也会导致企业经营风险逐渐加大,并显著增加负债本身的资产成本。榇耍应保证企业资产负债率维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之内,范围应能够保证企业利益达到最大化。除此之外,速动比率也是衡量生存能力的主要指标,不仅能够反映出企业破产风险,同时也能够明确企业到期债务的偿还能力。

2、盈利能力指标

在经营者业绩考核指标设计过程中,要兼顾到盈利能力相关指标。对于净收益指标而言,在对其进行利用时,应注意净收益指标所能出现的短期效应。例如,不少经营者为增加企业净收益,可能忽视技术改进、人才培养等,或忽视企业社会责任。与此同时,在权责制的影响下,经营者的行为往往不受到约束,如收入虚列、少提减值准备等。

3、创值能力指标

经营者业绩考核指标中不能忽视对创值能力的评定,通常情况下,创值能力有两个衡量指标,一是经济附加值,二是市场附加值。我国企业在对经营者创值能力进行考核时,很少关注经济附加值,现阶段仅有少数大型企业开始尝试使用。由于并未完全克服短期行为,因此应用力度尚有待加强。

4、成长能力指标

企业连续三年经济附加值实际增长率即是衡量其自身成长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也要将连续三年销售收入平均增长情况作为主要指标。为减少短期行为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对连续三年经济附加值情况进行分析,并加以评估,可体现出企业收益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充分表明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

5、竞争能力指标

自由现金流量、企业文化等是衡量企业竞争能力的主要指标。所谓自由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在维持现有生产水平的前提下,可对现金流量进行使用。通常在对其进行定义时,要考虑到现金流量,并兼顾重置性资本(这部分资本为企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支出)。对于企业经营而言,自由现金流量不仅能够明显扩大投资力度,还能用来进行利息支付。企业文化则是在生产经营实践工作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是企业的价值观念所在,不仅是行为准则,也是团体意识的集中体现。对企业文化进行不断深化,能够凝聚人心,并凸显企业自豪感及归属感。

(三)经营者业绩考核方法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总结出经营者业绩考核基本方法,相关评分内容见表1。

确定相关评分内容及分值后,要对评价方法进行确定,在明确标准值时,可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结合一定经验,根据预算相关标准进行确定。单一指标评价标准:差:低于标准值一半以上;较好:正值指标高于标准值一半以上。除此之外,开展综合评价,在某类指标出现50%以上较差时,则判定经营者总体业绩为不合格。

三、公司经营者薪酬制度的优化设计

(一)基薪

基薪是指经营者的固定工资,这部分薪酬与经营者的业绩无关联,设置基薪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经营者基本工资,满足其生活基本需要。通常,基薪需要通过三个方面因素进行确定,一是企业经营规模,二是企业上年实际经济效益,三是经营者的个人因素。设计薪酬制度时,基薪比例不宜过高,减少风险收入制约因素,保证薪酬制度的正常激励作用。

(二)绩效考核奖金设计

在保证基薪合理设置的情况下,对经营者开展绩效考核奖金设计,推行经济附加值奖金计划。这种绩效考核方法与年薪制中的分红方法类似,均属于风险收入,两者最根本上的区别在于衡量业绩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分红采用的利润指标,经济附加值计划能够克服其使用缺陷。根据实践经验认为,经济附加值奖金计划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只对经济附加值的增长部分进行激励,这种方法不仅能够突出奖金数量,还能创造财富,使两者能够有效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经营者往往会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并对参与经济附加值奖金计划的相关人员提供新型激励方法,即增量激励方式,具有现实可行性。

根据相关计划主要目标进行设计,不设置临界值,并且不规定上限。即使这样,绩效奖金可能是负值,不仅能够避免经营者收益平滑动机,还能有效提高考核质量。

不采用谈判方式,而是根据相关公式,对经营者业绩指标进行确定。当经济附加值增加部分实际价值与目标值相符时,经营者即可得到相应奖金。虽然此种方法与传统企业绩效考核制度存在一定联系,但是两者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时间”上,通常经济附加值奖金设计不是年度谈判的结果,而是根据目标改进计划,对基数进行适当调整,避免每年一次协商的繁琐性,减少经营者与企业之间的博弈。

(三)股票期权方案设计

明确股票期权的授予主体,并且明确接受对象。现阶段,在我国相关实践工作中,授予主体一般指股东、董事会等,授予对象则为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等。在设计股票期权方案时,要对行权股票主要来源进行有效解决,企业提取激励基金是主要方法。这一过程要求经营者开设个人账户,采用风险收入及企业激励基金购买股票,并委托企业进行综合管理。

四、公司经营者业绩考核与薪酬制度优化开展的保障措施

(一)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改变“内部人控制”的状况

目前,我国很多大型企业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并非完全由制度来约束员工,而是普遍存在“人控制”现象,导致企业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因素,抑制了企业的发展。企业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其制定的薪酬制度不仅不会带来相应激励作用,反而使贪污、腐败等问题频频发生。为了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保证薪酬制度能够有效实施,应对上述问题加以关注,并进行优化和整改。首先,对公司股权结构进行优化,制定完善可行的监管措施,保证监管工作及时、到位,强化监督作用,从而不断落实相关制度,保证薪酬制度设计合理。其次,针对经营者薪酬制度,要进行不断完善,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保证薪酬制度的有效落实。与此同时,对企业股权结构进行不断优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股权结构变革顺利进行。为约束经营者行为,提高其绩效考核成绩。当股权相对集中时,股权分散并不会给股东带来较大好处,而是会显著增加风险,如此一来,股东为降低自身风险,会主动加入到控制经营者行为中,有效解决内部人控制情况,保证股东实际利益。

(二)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经营者监督机制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直接影响到内部财务控制建设,并且明显弱化营者监督水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成熟,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及核心理念逐渐被强化,应充分认识到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作用,实现企业规范运作。根据实践工作经验,认为应不断对企业治理结构进行完善,从而提高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应继续推进改革,逐渐形成科学管理措施,结合企业实际状况,对经营者目标函数进行分析,并制定详细的激励措施,明确评价标准。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有效提高管理层专业化水平,使其更具职业化,从而满足实际需求。现阶段,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虽然不够完善,且受到传统管理思维的桎梏,但是通过对市场机制进行不断完善,并加大重视程度,完全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从客观角度及市场经济发展主要规律来看,经理人市场在我国企业中具有广泛的前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经营者监督机制,可进一步突出企业管理优势,强化股东价值观念,促进经营者薪酬制度的有效落实。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营者业绩考核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业绩考核及薪酬设计比较复杂,在实际工作中,提高重视程度,能够进一步优化设计工作。为了使其真正发挥激励效果,保证绩效考核的公平及公正性,在对薪酬进行设计时,要注意设置一定的考核标准,且保证标准有制度可循。薪酬数额不仅要具有足够的吸引力,还要充分实现激励作用。总而言之,对薪酬制度设计进行不断完善,能够保证经营者自身利益,并且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中.我国上市公司业绩与高管薪酬相关性研究――基于沪市的经验数据[J].会计之友,2011

[2]陈佳,陈岚,查阳.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分配公平性研究[J].财会通讯,2013

[3]孙丽,杨丽萍.金融业上市公司薪酬绩效敏感性的实证检验――基于绩效指数PFMI[N].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4]宋涛,陈晓慧.我国商业银行高层薪酬业绩敏感性研究――来自银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区域金融研究,2015

[5]刘星,徐光伟.政府管制、管理层权力与国企高管薪酬刚性[J].经济科学,2012

业绩考核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绩效考核制度 激励机制 意义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度主要是指通过特定的考核方法和评价标准,对单位员工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员工的思想品德和工作能力等),在事业单位中施行绩效考核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1],因此,随着绩效考核制度在事业单位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和实践,笔者总结了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的几点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现将总结报道如下:

一、绩效考核制度在事业单位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考核制度缺乏认识

事业单位很多领导层人物平时工作都把主要精力和注意力放在工作业务方面,对绩效考核制度及其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需要进行考核时,只是“搞搞形式,走走过场”,员工认为绩效考核实际上就是“评优秀”,怀着“评优”的心态来应付考核,严重影响了绩效考核的质量[2]。

另外,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将工作总结放在电脑里面,一到考核时,便搜索出来,改一下总结的时间来应付,这不但不能达到总结提高的目的,还会导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反映,影响工作质量。

2、绩效考核实施方法不科学

目前绩效考核制度的主体方法是强制分布法,该方法是对各个工作部门强制分配“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的名额,这种考核方法的缺点一是有一些工作优秀的人因为“名额已满”而没有被正确评估,也有一些工作一般的人员在业绩平庸的部门却被评为优秀。

3、考核过程中出现的工作问题得不到及时反馈

事业单位每次进行完考核工作后,考核中填写的各种表格写完后束之高阁,不再理睬,缺乏工作交流,而且使被考核员工在绩效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被隐藏,得不到上级的指示和帮助。另外,对考核的公正性还缺乏专门的检验,这也导致了考核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3]。

4、绩效考核结果没有与加薪和升职联系

在现代化的企业中,因为将员工的工作绩效考核结果与其薪资等级和职务相联系,这对员工是非常有动力和吸引力的,因此,所有员工都能积极工作,互相竞争,为企业带来优秀的业绩[4],但是,在部分事业单位的考核中,并没有根据考核的结果而对员工的待遇等做出安排(唯一的奖励可能是对于工作连续优秀的员工可以提前晋升职务),考核体系的不完善,令很多员工对工作保持懈怠态度,严重影响了工作质量。

二、加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几条建议

1、提高认识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的重要作用,在吸取以前考核工作中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总结,充分认识绩效考核对工作的激励和促进的作用,用马克思注意发展的观点和创新意识来对考核工作进行指导。

2、完善考核体系

针对以往考核体系不完善,不能充分的、公正的评价各个员工的工作表现的问题,要针对实际情况改善绩效考核方式方法,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丰富绩效考核的内容,考核内容应该充分反映出员工的思想品德,工作技能,工作业绩等综合信息,对员工工作业绩的考核方式施行量化的目标管理。二是要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以客观事实情况为基础,对考核材料进行客观的评价,一切用“事实说话”,不能掺入个人感情因素[5]。

3、加强工作交流,确保考核有效性

在事业单位中施行绩效考核知道的目标就是自我鉴定,通俗的讲就是要让员工了解自己工作怎样,工作水平处于什么地位等,只有领导和员工之间有了有效的沟通,才能达到考核教育和提高工作水平的目的,这里的沟通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进行:一是领导层人员可以专门找员工进行面谈,相互沟通,总结工作,分析不足,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二是在日常生活中,例如在餐厅等非正式场合也可以进行交流,这都对于促进整个单位绩效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4、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薪资和职务挂钩

完善的激励制度对于员工的工作状态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根据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进行物质方面的奖励,让员工感觉自己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从而能够更加努力的工作,带来更高水平的绩效,另外,这种激励制度的公平性特征也能同时消除单位内个别人员的抱怨心理,激励员工的工作状态保持高昂的状态。

三、总结

在事业单位中的人力资源部门以及开发部门的工作的最重要之处就是对人员施行绩效考核。一个单位的绩效考核的管理系统能够在科学化的同时还能够使所有员工的创造能力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那么这个单位不但能够让员工的自身潜能(如聪明才智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还能够使得单位的各种工作得到高效的开展,并且能够是单位要达到的工作目标圆满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丁长虹.浅议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人事绩效考核改革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7

[2]逯泽春,常燕军.绩效考核制度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问题研究[J].北方经济,2011;6

[3]王博.对我国事业单位绩效考评的探讨[J].河北企业,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