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规则意识对孩子的重要性

规则意识对孩子的重要性

规则意识对孩子的重要性

规则意识对孩子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小衔接;大班幼儿;规则意识

俗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规则是一切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从小培养幼儿具有规则意识、是塑造现代人的重要内容,更是时展的需要。而大班正处于幼儿园和小学的过渡时期,培养幼儿从小树立规则意识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规则意识和习惯的养成在大班时期甚为关键。

通过对我们大班43名幼儿的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行为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幼儿的规则意识差异很大,有些幼儿能够很好的遵守各项规则,而有些孩子却根本没有这个意识。在43位幼儿中课堂上要求如厕的幼儿有11位,占总数的26%,在游戏中不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占35%;喝水、如厕、洗手不按顺序排队的幼儿占21%,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的幼儿占44%。大班的幼儿已有初步的规则意识,但执行能力不强,需要成人的督促;自律开始萌芽但还没有完全内化;在等待游戏时缺乏耐心;学习中以插嘴,不容易控制自己的言行等。这些结果充分表明我班幼儿十分缺乏规则的意识,执行规则能力较差。这些幼儿大多不会正确的与同伴相处,不遵守活动规则,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行为自由。由此造成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和行为,而这一切对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及自控能力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呢,在实践中,我做了以下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让孩子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感受遵守规则的好处和乐趣,体验违规的后果

良好的规则是一切活动的保障。只有幼儿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才能让幼儿主动遵守规则。我们会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体会遵守规则的重要。如:我们常常带幼儿去超市购物让幼儿体会购物需付钱,付钱时要有序排队;如:引导幼儿观看有关交通规则的碟片,让幼儿了解遵守规则可以保障人的安全,而违反交通规则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使人受伤或死亡。用这些丰富的教育方法让幼儿了解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除了要让幼儿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还要让幼儿感受遵守规则的好处和乐趣。孩子在遵守规则时不应感到有压迫、不愉快或是难以忍受。因此,我们首先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充足、合理、适当的空间和大量丰富的材料,使每一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和活动内容,避免不必要的争执与冲突。孩子毕竟是孩子,年龄小,能力有限,难免会和同伴发生冲突、违反活动规则。这时,我们就应该努力让孩子了解违规的后果,并让其承担一定的责任。

如:在游戏时,有些孩子自控能力弱,常出现违反游戏规则的情况。针对这个问题,我组织幼儿讨论“如果小朋友在游戏时不遵守规则,应该怎么办?”通过讨论,孩子们一致决定,如果谁在游戏时违规了,那就停止游戏3次。为了让自己有更多参与游戏的机会,孩子们违反规则的现象越来越少。同时对于那些能自觉遵守规则的幼儿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巩固幼儿遵守规则的行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班上树立榜样,号召幼儿向榜样学习,让榜样带动全班幼儿自觉遵守规则。比教师一味批评违规的幼儿,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二、在活动前讲规则

有的教师在活动之前不向幼儿提出任何要求,活动中发现问题时才强调规则,或者当发现出了问题时,怒气冲冲责问幼儿。此时幼儿的注意力已经不集中了,不会认真听老师的话。其实这样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因为事先老师并没有告诉他们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我们只有在活动前提出要求,让孩子了解活动规则,孩子才可能在活动中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受规则。

三、幼儿参与制定规则

只有在幼儿参与下建立的规则要求才是适合幼儿需要的规则,才能真正被其接受。在不同的活动之前我会组织幼儿通过讨论修订自己制定适合的规则,这时孩子们会非常自觉的遵守规则。

四、在教学活动中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

教学活动是幼儿获得知识、情感、技能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故事、儿歌和文学作品引导幼儿自觉遵守规则。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如:为了让幼儿能在活动中有序的排队,我利用这一幼儿崇拜的人物教育孩子向他们学习。在音乐活动《进行曲》中通过引导幼儿欣赏音乐,观看国庆大阅兵和军方军训练、生活的一些视频情景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向学习,自觉遵守活动规则。为了让幼儿能轻拿轻放小凳子,我向幼儿讲述了“小凳子为什么哭了”的故事,以此来教育幼儿轻拿轻放小凳子。在教育幼儿遵守交通规则时,我们通过请幼儿进行情景表演过马路和学习儿歌“红绿灯”来让幼儿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五、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规则的建立不是靠说教和硬性规定就可以做到,重要的是培养,而游戏是最好的途径和手段。幼儿园的游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规则游戏一类是创造性的游戏。规则游戏对幼儿来说,蕴涵着丰富的学习机会。

我们可以通过设置上下课铃声的游戏活动,模仿小学生的课间生活。每次活动前敲响小铃。幼儿听到铃声后知道要上课了,就会自觉的回到座位旁就座,等待老师来上课……当下课的铃声响起时,幼儿则离开座位自由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幼儿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有利于帮助幼儿提早适应小学的活动常规,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再次,教师要帮助幼儿掌握游戏的玩法和规则,教师讲解力求生动简明。游戏规则应灵活,如果幼儿要求并且他们都同意改变游戏规则时,应当允许幼儿改变规则。

六、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做好幼儿的榜样

规则意识对孩子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一、随时随地进行规则要求

和孩子就“为什么班里不能乱跑”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并加入亲身体验来验证班里不能跑的规则。用摄像机随时摄下孩子们在班里跑来跑去的场景,或在幼儿安静操作时某一幼儿大声喊叫或走来走去影响别的孩子的场景,请孩子们观看讨论,从安全的角度来讨论:会摔倒,或自己受伤,地方小,跑不开。从他人角度 来看,会影响到别的小朋友,会撞到别人,影响别人的正常活动;如果别的小朋友在安静地操作,而你大声喊叫、跑来跑去,别人会讨厌你的这种行为,不和你一起玩,你心里会怎样想?通过自身的体验,让孩子们懂得在班里不能乱跑乱叫的规则,从而明白影响他人的行为是一项不礼貌的行为。

二、规则化为具体行为

实践活动是幼儿良好规则形成的关键,行为形成来自实践,在幼儿日常生活、交往、游戏、劳动等活动中,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的训练,并随时观察他们的行为活动,抓住教育契机,从而使他们获得对每件事情“如何做的”认识,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练习、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如学会认真倾听,做操时看谁能听到口令时快速地排队;喝水时能排队喝水且不把剩下的水随处乱倒,玩具大家一起玩,学会分享,学会等待;想玩别人的玩具,一定要通过允许。从习惯培养做起,使一些规范书面化,人性化。如在操作区张贴这样的要求:轻轻拿,轻轻放,仔细想,认真做,你是最棒的好孩子。语言区的规范要求为:认真听,仔细看,大胆说,你将是最会说的孩子等等。引导幼儿在娃娃家要遵守和同伴合作游戏,和睦相处的规则;在理发店、宝宝阅览室等建立一些合理的、必要的规则,利用各种图示或图标提醒幼儿遵守。这些规则和要求都非常具体,操作性强。通过环境渲染让孩子们随时都能有所感受,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还要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和语言去鼓励孩子自觉遵守规则和要求。让孩子从他律逐步走向自律。

三、在一日生活中强化规则

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是好动、好模仿,成人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如果让孩子们主动遵守各种规则,教师就要以身作则,给孩子们树立遵守规则的榜样。对孩子们说话时要轻声细语,教师之间也要轻声交谈,如果孩子有违反规则的行为,要及时的用眼神或手势制止,如排队时有幼儿夹队时,就轻轻摇头表示此行为的不妥,以制止此行为,对洗完手后能及时关紧水龙头的幼儿微笑点头表示赞许,幼儿有好的行为时,如有幼儿摔倒了,一幼儿赶快扶起了他,教师要及时地用语言肯定其行为:宝贝真棒,知道关心小朋友;今天,阳阳排队时排的又快又好,以后小朋友都要向他学习,好吗?莹莹最近吃饭时不再边玩边吃,能专心地吃饭,而且不再把菜叶捡到桌子上了,子涵能跟小朋友友好相处了,不再用指甲抓小朋友的脸了……就事论事、客观评价,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如“你能把垃圾扔到垃圾筒里,我真高兴!”,“我知道你想帮小朋友拿汽车,但你把它抢过来是不对的!”“娇娇今天在语言区安静、专注的看书,可是豪豪却拿着书到处乱走,还大声说话,你们说谁做得对?”教师积极的语言鼓励和肯定,是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在不断的加强和内化。通过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对孩子们规则意识的时时提醒、肯定,让孩子们在宽松、自主、有趣的环境中体会规则在各种活动中的意义,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懂得不能因为自己的过失影响到他人。

四、家园共育共同构建规则意识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教养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规则培养。要培养孩子从小具有规则意识,只靠幼儿园是不行的。根据《刚要》规定,幼儿园应当主动与家长配合,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

规则意识对孩子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培养 规则意识 执行能力

让学生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班规是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基本要求。在班级中,总有少数学生违反纪律,也很难自觉遵守规则。如何让学生具备规则意识,把外在的道德教育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既是班主任刻不容缓的一项工作内容,又是班主任所担负的重大责任。

1.让学生明白,树立规则意识是个人成长发展的需要

古语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规,校有校规,国有国法。现实生活中,规则无处不在,商人有经商的规则,球赛有竞赛之规则,就连做游戏也要遵守游戏规则。

规则,就是规定出来供人们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或者说是规定出来让人们遵守的做事规程和行动准则。

规则意识,即是人们在遵守这些制度或章程时所具备的良好态度和习惯,或者说是人们对于社会行为准则的自我认识和体验。

一个人是否有规则意识,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否终生适应社会的程度,没有规则意识的人将无法在社会立足。就学生而言,也知道学校有纪律、有制度,但总有一部分学生就是不愿遵守,甚至常常违反学校规定。这需要班主任经常性地向学生灌输,学生必须树立规则意识。

有一年,我接任初一(7)班班主任,开学第一周,我在班上组织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下课后,一学生对我说:"秦老师,又是规范,又是制度,不能少定点吗?要想不违背,有点难……"对我说这话的是一个很乖巧的女生。我想,她能给我讲,说明她愿意遵守规则,只是感觉制度太多了。看来,仅仅给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制度的条款,还不够,还要让学生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定这些条款来约束学生,学生应不应该遵守规则。

第二周的班会课,我确定了"中学生该不该遵守规则"的主题讨论。我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没想到,讨论异常激烈。正方学生列举了"不遵守交通规则出现的重大伤亡事故"、"某学生不遵守校规晚上翻越围墙摔伤"等事例,说明学生应该遵守规则;反方则认为,规则束缚了学生,不能张扬个性,条款过多,学生不乐意接受。针对学生疑惑,我列举同学们自发组织打乒乓球时"6颗下"的游戏规则,输家之所以自愿"下"是因为遵守了"输就该下"的规则,说明同学们是自觉遵守规则的。我们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制定国法和学校规章制度,但遵守规则是一个人适应社会最基本的要求,是个人成长发展的需要。没有规则意识的人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学生没有任何条件和理由不遵守学校制度和纪律,学生必须树立规则意识。

此后,虽有一些学生违反学校纪律,但都没有一个学生反对学校纪律的约束。

2.制定合理的班规,严格执行班规,把遵守班规内化为一种行为习惯

长期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证明,制定合理的班规,学生容易接受,让学生自觉履行班规,进而养成规则意识,并内化为一种良好行为习惯。

一年前,学校规定,中午一律不准打篮球。有一部分篮球爱好者,一下课就抱着篮球往操场跑,下节正课时,经常迟到,科任教师反映,打球的满头大汗,上课常打瞌睡,教学受到严重影响。我一气,直接将班规改成"在校期间不准打篮球"。结果,仍有少数学生故意对着干。看来,要让学生遵守班规,还得让学生参与进来,由学生讨论制定。

于是,我组织召开一次班会。主题是"制定班规",先讨论4个问题:①我们班需不需要制定班规;②班规由谁制定;③违反班规,需不需要惩罚;④班规由谁监督。经过讨论,大家达成一致意见,需要制定班规,班规由大家共同制定,制定的班规要可行,大口号的东西不写进班规,比如,"爱祖国爱人民",我们无法知道别人爱不爱祖国,爱不爱人民?要写可行性的,大家能够对照着做,也容易监督和检查的内容,比如,"每期不按时交作业不得超过4次"每缺一次作业,必须书面向任课教师作原因说明。如果违反班规,必须进行惩罚,或重做作业,或罚扫地,或写违规情况说明书,由班干部监督。为了公平,我也补充了一条,学校规定,"上课期间老师不准接打手机,不准拖堂"。如果老师违反,同样要向全班作说明,并向同学道歉。

班主任通过民主形式,由师生共同参与制定的班规,大家都觉得亲切,执行过程中也不会产生抵触情绪。事实证明,我们班的班规制定后,除极个别同学外,基本形成了遵守班规的良好习惯。

3.家校合力,为学生营造遵守规则的良好环境

规则意识的培养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新话题,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视角。规则意识的培养需要学校教师、家庭的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遵守规则的良好环境。

加强与家庭的联系,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是直接决定学生是否成人、是否成才的关键。部分家长溺爱孩子、偏袒孩子、监管欠缺,都会影响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因此,家长应自觉端正言行,为孩子树立正确的遵守规则的榜样。家长应竭力纠正自己容易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的各种陋习,为孩子的成长树立正面的典型。班主任要联系家长,为孩子制定适当的生活规则供孩子遵守,并由家长监督孩子执行。比如,家长可以为孩子制定简单的学习、生活作息时间表,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家长可以交给孩子基本的文明礼仪要求,让孩子讲文明、懂礼貌。这些生活中处处可行的规则,既便于孩子执行,又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促进孩子遵守规则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班主任则需要联系科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规则;学校应该充分发挥校会、班团队会、校外德育基地等教育阵地的作用,开展教育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实践活动,不断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和提高。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民谚说得好:"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规则教育是塑造人的教育,是所有班主任必须对学生实施的教育。

学生养成规则意识,时时、处处、事事按照规则行事,需要班主任从学生发展的全方位角度着手,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明白规则的重要与必要,意识到违反规则必然受到处罚;要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是一辈子的事情,而不是一日一时的事情;要让学生看到规则的约束力与执行力。

总之,规则意识的养成不能靠一朝一夕,更无整齐划一的手段,关键在于要在班级、家庭、社会生活中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规则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筱林.《浅谈规则意识的培养》.

[2] 叶晓媚,阎文,张军.《树立规则意识,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

规则意识对孩子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 G6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0―0070―01

规则意识的培养对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及对幼儿长远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在培养幼儿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就显得更为重要。可让幼儿通过规则体育游戏从中体验到要想和大家协调一致,不被群体所抛弃,应该相互尊重、控制住自己不符合体育游戏规则的行为,这有助于幼儿理解社会范围内的各种规则,下面笔者就在体育游戏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给孩子适当的自由

我发现在许多情况下,幼儿违反规则并非有意行为,而是因为他们对那些由成人定的规则并不十分明白,或者是因为太兴奋而忘了遵守。幼儿园的孩子们,他们像是被老师“圈养”的动物。究其原因,是担心出现安全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在放养和圈养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整天把孩子关在教室里,偶尔出去,他们会像脱了缰的野马,难以管束。因此,不定期将孩子从人造的小空间里解放出来,适时多带孩子走出教室,呼吸新鲜的空气,沐浴温暖的阳光,体验游戏的快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大胆放手,以尊重为原则,以引导为手段,允许幼儿自己去思考规则和要求,探索规则和要求的合理性。及时介入,适时引导,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自行调整活动方案,当幼儿成为制订规则的主人时,执行规则的自觉性就增强了,同伴间的监督、提醒,比教师一遍遍强调规则的效果要明显得多。

二、运用情景教学,培养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自觉遵守规则

《幼儿园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在组织幼儿体育活动时,我们常通过各种游戏形式,或赋予它情节,或营造竞争氛围,使运动器具和材料“活”起来,孩子们从“模仿学习”走向“探索学习”,从“被动运动”走向“主动运动”。布鲁纳曾经说过:“任何教学形式都没有情景教学来得直观、深刻。”的确,情景化的教学方式对低龄幼儿尤为重要。因为具有一定情景的游戏,不但趣味性强,而且能让孩子迅速进入境界,进入角色,既有可感性,加深记忆,同时良好的情绪体验,规则的自觉执行,更好地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这是幼儿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基础,也是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运动兴趣的先决条件。体育游戏提高了幼儿运动兴趣。整个活动,孩子们沉浸在故事般的情景中既锻炼了身体,又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规则意识逐步得到发展。

三、注重体育游戏的评价,培养幼儿规则意识

教师应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平等地参与幼儿的评价活动,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这对于培养幼儿规则意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里所说的评价主要是指对幼儿参与体育游戏活动遵守规则的表现及成果的评价。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树立崭新的评价观,把评价作为体育游戏活动中重要部分,让评价充分地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

规则意识对孩子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 常规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3-0163-02

一个良好的班级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管理。幼儿园的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具体的工作,幼儿一日生活中包括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来园活动、进餐活动、生活活动、教育活动、游戏活动、午睡等。教师每一项都要抓、都要管,但实际上,重要的不是抓了多少,也不是管了多少,而是你有没有一个良好的管理方法。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关键要看你怎么管,用什么方法管最奏效。

一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陈鹤琴先生曾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规则是一种社会协调力量,协调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活动。幼儿园是一个小社会,聚集着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孩子,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没有规则来协调的状况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建立良好的规则直接决定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效果。

二 幼儿园常规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给幼儿带来的持续影响还不够

教师在孩子的心中地位甚高,很多孩子在家不听话,父母提出教师的威严来管教孩子。但要更好地管理班级常规,教师还应该加强对自身行为可建立、指导隐性常规的重视。教师们往往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对具体事物的处理上,而忽略了自己在活动中以身作则的影响力。

2.以管理为目的,注重纪律约束,忽视幼儿的自律行为

常规教育中管理只是一种手段,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养成一定的自律行为。好的常规管理,不是靠约束出来的,而是孩子能主动遵守纪律,这才是管理较理想的境界。

3.注重强调幼儿的自由发展,从而忽略了生活中的常规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兴起,很多老师响应给孩子充分的自,从而给孩子制造了宽松的环境,彻底“解放”幼儿,给幼儿充分的自由。没有规则,不成方圆,给幼儿自主性并非就是破除一切的规则。如让孩子们进行角色游戏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如任凭自己的想法,大声喊叫,到处乱跑,这不但使孩子形成没有规则意识的态度,还会影响到其他想正常游戏的幼儿。

三 加强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1.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必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与管理的前提。平时,教师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和孩子保持平等的关系。如和孩子一起做游戏,主动地参与到孩子们之间的谈话,做他们喜欢的游戏和想做的事情等。这样能让老师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心里,了解孩子们在想些什么,从而更好地开启教育这一扇门,为更好地管理班级做铺垫。

2.抓住一个“头”,做到几个“点”

每一个班集体,都会有让老师较头疼的调皮学生,也是俗称的“头”,别小看这几个“头”,他们的影响力很大。这些孩子往往都有几个共同点,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没有良好的规则意识,上课爱插嘴,爱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等。如果不抓好这些孩子的常规纪律,那么对管理好一个班级,将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以下阐述三点方法来有效抓好这几个调皮学生的管理工作。

第一,多给点暗示。调皮大王往往都是自控能力比较差的小朋友,很多孩子都知道上课要有良好的常规,只是在活动中容易忘记这些规则,他们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如果老师堂而皇之地去提醒孩子,往往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时会中断正在进行的活动,而这个时候,老师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者对孩子点点头等看似不经意的小动作来给予暗示,这样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情况下也能收到很好的管理效果,是一种较好的手段,看似无心实则有意地把这些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活动中。

第二,分配点任务。在孩子的心目中,老师的形象都非常高大,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令孩子们都无比崇敬,因此,无论是乖巧的孩子,还是有点调皮的孩子,他们对于当小老师这项任务总是非常积极。如让他们当小老师来管理别人,或者是为大家服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让他们有一个意识,作为小老师,一定要给其他的小朋友做出好的榜样。通过给他们分配任务,让他们当小老师这样的形式,不但提高了这些调皮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监督管理意识,同时让他们从在管理他人的行为中慢慢提高自身的规则意识。

第三,渗透点意识。自主性游戏是小朋友们非常感兴趣的一项活动,通过活动给这些调皮学生安排一些规则意识较强的角色让他们扮演,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规则意识,了解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通过把游戏中的经验迁徙到实际生活中,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规则。

3.通过结对子的形式,让孩子们互相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常规

让一些纪律性较强的幼儿带动没有良好常规的小朋友。把他们分配坐在一起,让小朋友们互相督促。

4.教师与保育员之间的有效配合

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班级里两位老师和一位保育员的配合非常关键。老师和保育员的目标应该保持一致,相互配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当老师开展教学活动时,配班老师和保育员要密切地配合,帮助带班教师维持课堂秩序,协助做好配班、准备工作。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调皮、吵闹、不专注等情况时,配班教师及时提醒或制止。户外活动时,教师和保育员在活动前统一要求,并向幼儿说明要求,在活动中,教师和保育员都能对幼儿的不良行为给予一定的约束。

5.通过家园合作的形式,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规则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公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政策法规司

司法改革论评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比较民事诉讼法研究中心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