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独特的教育方法

独特的教育方法

独特的教育方法

独特的教育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 教学风格 教学魅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021-02

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李如密,2002)。同时教学风格又是在达到相同教学目的的前提下,各个教师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所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理念即教师头脑中内隐的对教与学规则的认知框架的反映。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教学风貌,它能够体现一个教师独特的审美情趣、思想倾向、思维方式乃至气质、性格、能力、修养等众多的个性因素,独特的教学风格往往也彰显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独特个人魅力(潘懋元,1991)。

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的形成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成熟,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也是一切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教师所孜孜以求的目标。高校教师是培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主渠道,面对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阶段,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有创新型教师,用创新性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值得我们每一个高校教师深深的去思考和研究。

1 培养自己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的必备要素

高校教师要想培养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必须要具备与之相关的各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有两点:一是认真严肃、敬业爱生的教育精神,即身正;二是宽广厚实、多才多艺的修养才能,即学高(胡炼. 2007)。只有培养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的必备要素都具备了,才能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

1.1 人格精神

人格精神是人的思想品格、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内在素养的外显精神品格。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并把它作为一种真正的事业,对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荣誉感,把教学当作一种艺术去认识、去追求、去创造,在追求和创造中享受乐趣。并对自己所教的专业充满激情,激情是一切艺术风格之母,有激情就能迸发出智慧的浪花,有激情就能滋润每一颗心灵,激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热情的火炬。教师的人格精神是培养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应所具备的首要因素。

1.2 关爱之心

教师的关爱之心就是师爱,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对学生具有一颗宽容的心、一颗赏识的心,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础,师者倾情去爱自己的学生,以父母之爱对其关心、爱护,使学生在校如家,享受到师者父母之爱,学生自然会与老师亲近,做一名教师首先就是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宽容和尊重自己的学生,是取得学生信任和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人”,从而“信其道”。

1.3 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文化底蕴

大学的教学过程更富有研究性、探索性,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多的选择性、互动性、创造性。教师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众多的科研成果往往一开始就赢得了学生的尊重,教师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介绍最新科学成就,各种学术流派和学术观点以及各学科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和充实,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启发大学生积极思考,培养研究兴趣,及时吸收科学最新成果走近学科前沿,培养其创新和探索精神。面对新时代的大学生仅仅只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也是不够的,必须也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学博取才能满足他们对各方面知识的渴求,所以作为一名高校的教师要想培养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文化底蕴。

1.4 创新意识与时代气息

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有创新型教师。具有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的教师,他们的学科素质教育艺术中必然蕴含着智慧和创造。创新,不仅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突破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还包括对已形成的教学风格的突破和创新,只有不断创造,才能永远保持自己的教学风格的生机和活力。另外,作为高校教师要时时获取最新信息,更新理念,掌握现代技术,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身上始终散发着时代气息,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赢得学生的尊重。

1.5 自我监听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不同教师有不同的风格,哪一种风格更适合我们自己?每个人的性格和气质都不相同,它表现为人的自然性的类型差异,使人的心理活动染上独特的色彩,这也是培养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基础。我们要有能力来进行自我意识,自我监听、自我调节。经常对自己的心理、思维以及行动过程、内容、结果进行认识感觉和评价,通过自我体验、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达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目的。在测定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抽象能力、气质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来确定自己的追求目标,以达到教学风格发展过程的和谐统一,根据自己先天的个性气质和后天的各种要素,培养自己独特的审美个性,在教学时有自己独特的追求和独特的方法,从而培养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

1.6 持之以恒的精神

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培养和形成的,一名教师从开始从事教学职业的无风格教学到逐渐成熟,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都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只有经过长期艰苦的教育基本规律的探索和学科素质教育艺术实践,逐步培养和积累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所要求的必备素质,遵循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的必需步逐,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

2 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的必需步逐

不同的学者基于对教学风格的不同理解和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了分类:演讲与讨论、集体中心与教师中心;理智型、情感型、幽默型和求美型;启迪型、探索型、善导型、合作型、暗示型、表演型、感染型和综合型等等(章康有,1996)。但无论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怎样划分其形成都要经过两个阶段和几个必须的步逐。

2.1 教育的基本规律学习阶段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教育主体结构正在向高学历方向发展,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的教师准入门槛定位于博土学位获得者。他们大多未接受过教师专业教育,关于教育学、教学法、心理学等教育专业知识来自于短暂的岗前培训,对于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感悟较肤浅。所以要培养和形成他们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首先要学习教育的基本规律,练好基本功,掌握教学的基本方法。这是教师追求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的前提。

掌握教育的基本规律,就是要了解教学的性质、特点和基本规律,使自己的各个教学环节切实符合知识结构的科学体系。练好基本功,掌握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对一个合格教师的要求,而一个想成为有独特风格的教师,则更应对自己有严格要求。因为要做好任何工作,都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有一套工作的方法。教师只有在娴熟地运用教学方法技巧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在这个阶段里我们要了解培养自己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所要必备的要素,树立自己的人格精神和关爱之心,培养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加强自己专业学习和研究,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和时代气息的形成,有意识的训练和提高自我意识、自我监听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为培养自己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做好理论铺垫。【摘要】本文针对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阶段,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有创新型教师,从高等教育的教学特点、培养自己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所必备要素和必需步逐三个方面,分析和研究了高校教师如何培养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指出高校教师必须要经过教育的基本规律学习和在实践中不断的模仿学习、自我意识、、反复定型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

【关键词】高校教师 教学风格 教学魅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021-02

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李如密,2002)。同时教学风格又是在达到相同教学目的的前提下,各个教师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所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理念即教师头脑中内隐的对教与学规则的认知框架的反映。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教学风貌,它能够体现一个教师独特的审美情趣、思想倾向、思维方式乃至气质、性格、能力、修养等众多的个性因素,独特的教学风格往往也彰显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独特个人魅力(潘懋元,1991)。

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的形成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成熟,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也是一切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教师所孜孜以求的目标。高校教师是培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主渠道,面对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阶段,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有创新型教师,用创新性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值得我们每一个高校教师深深的去思考和研究。

1 培养自己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的必备要素

高校教师要想培养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必须要具备与之相关的各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有两点:一是认真严肃、敬业爱生的教育精神,即身正;二是宽广厚实、多才多艺的修养才能,即学高(胡炼. 2007)。只有培养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的必备要素都具备了,才能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

1.1 人格精神

人格精神是人的思想品格、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内在素养的外显精神品格。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并把它作为一种真正的事业,对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荣誉感,把教学当作一种艺术去认识、去追求、去创造,在追求和创造中享受乐趣。并对自己所教的专业充满激情,激情是一切艺术风格之母,有激情就能迸发出智慧的浪花,有激情就能滋润每一颗心灵,激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热情的火炬。教师的人格精神是培养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应所具备的首要因素。

1.2 关爱之心

教师的关爱之心就是师爱,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对学生具有一颗宽容的心、一颗赏识的心,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础,师者倾情去爱自己的学生,以父母之爱对其关心、爱护,使学生在校如家,享受到师者父母之爱,学生自然会与老师亲近,做一名教师首先就是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宽容和尊重自己的学生,是取得学生信任和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人”,从而“信其道”。

1.3 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文化底蕴

大学的教学过程更富有研究性、探索性,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多的选择性、互动性、创造性。教师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众多的科研成果往往一开始就赢得了学生的尊重,教师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介绍最新科学成就,各种学术流派和学术观点以及各学科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和充实,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启发大学生积极思考,培养研究兴趣,及时吸收科学最新成果走近学科前沿,培养其创新和探索精神。面对新时代的大学生仅仅只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也是不够的,必须也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学博取才能满足他们对各方面知识的渴求,所以作为一名高校的教师要想培养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文化底蕴。

1.4 创新意识与时代气息

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有创新型教师。具有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的教师,他们的学科素质教育艺术中必然蕴含着智慧和创造。创新,不仅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突破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还包括对已形成的教学风格的突破和创新,只有不断创造,才能永远保持自己的教学风格的生机和活力。另外,作为高校教师要时时获取最新信息,更新理念,掌握现代技术,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身上始终散发着时代气息,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赢得学生的尊重。

1.5 自我监听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不同教师有不同的风格,哪一种风格更适合我们自己?每个人的性格和气质都不相同,它表现为人的自然性的类型差异,使人的心理活动染上独特的色彩,这也是培养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基础。我们要有能力来进行自我意识,自我监听、自我调节。经常对自己的心理、思维以及行动过程、内容、结果进行认识感觉和评价,通过自我体验、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达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目的。在测定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抽象能力、气质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来确定自己的追求目标,以达到教学风格发展过程的和谐统一,根据自己先天的个性气质和后天的各种要素,培养自己独特的审美个性,在教学时有自己独特的追求和独特的方法,从而培养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

1.6 持之以恒的精神

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培养和形成的,一名教师从开始从事教学职业的无风格教学到逐渐成熟,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都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只有经过长期艰苦的教育基本规律的探索和学科素质教育艺术实践,逐步培养和积累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所要求的必备素质,遵循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的必需步逐,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

2 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的必需步逐

不同的学者基于对教学风格的不同理解和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了分类:演讲与讨论、集体中心与教师中心;理智型、情感型、幽默型和求美型;启迪型、探索型、善导型、合作型、暗示型、表演型、感染型和综合型等等(章康有,1996)。但无论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怎样划分其形成都要经过两个阶段和几个必须的步逐。

2.1 教育的基本规律学习阶段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教育主体结构正在向高学历方向发展,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的教师准入门槛定位于博土学位获得者。他们大多未接受过教师专业教育,关于教育学、教学法、心理学等教育专业知识来自于短暂的岗前培训,对于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感悟较肤浅。所以要培养和形成他们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首先要学习教育的基本规律,练好基本功,掌握教学的基本方法。这是教师追求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的前提。

掌握教育的基本规律,就是要了解教学的性质、特点和基本规律,使自己的各个教学环节切实符合知识结构的科学体系。练好基本功,掌握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对一个合格教师的要求,而一个想成为有独特风格的教师,则更应对自己有严格要求。因为要做好任何工作,都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有一套工作的方法。教师只有在娴熟地运用教学方法技巧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在这个阶段里我们要了解培养自己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所要必备的要素,树立自己的人格精神和关爱之心,培养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加强自己专业学习和研究,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和时代气息的形成,有意识的训练和提高自我意识、自我监听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为培养自己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做好理论铺垫。

2.2 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

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逐:

2.2.1 模仿学习

由于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实践与经验,所以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的初期必须模仿和学习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方法,借鉴他人的风格和魅力。在模仿、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真思考,消化、吸收适合自己特点的有益的经验,努力发现和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以充实自己在课堂上缺乏的因素。

2.2.2 自我意识

随着教师的积极努力和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开始摆脱模仿的束缚,逐步进入自我意识阶段。根据自己的个性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发挥自己个性心理特点中的优势,开始有意识地研究课堂教学艺术的形式与效果,教学个性特征开始外露,尝试进行改革与创新,向传统的教学现、教学方式挑战,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2.2.3 反复定型

在模仿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自我意识、自我监听和自我调节,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自己所掌握的教育学理论,不断的探索改革与综合运用教学方法、研究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方法和教学效果,不断地创新与开拓,使教学艺术发挥明显的效应。逐步形成自己独特教学行为和方法并反复进行教学效果和评价的检验,教学个性明显地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初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

2.2.4 风格形成

通过反复定型,教师能和谐恰当地把课堂教学艺术风格融入教学实践之中,教学效果与质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具有独特而稳定的表现,呈现出浓厚的个性色彩,散发出诱人的魅力,也就标志着一个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的形成。

3 结论

高校教师的教学风格和魅力是他的学科素质在教育艺术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特色,是教师的教学个性和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风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是学科素质教育艺术个性的稳定状态的标志。一个高校教师的教学从“无风格”到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必须要具备与之相关的各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必须要经过教育的基本规律学习和在实践中不断的模仿学习、自我意识、自我监听和自我调节、反复定型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

参考文献

[1] 李如密.教学风格的内涵及载体[J].上海教育科研,2002,(04).

[2] 潘懋元.高等学校教学原则体系初探[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

[3] 李定仁.试论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J].高等教育研究,2001,(03).

[4] 刘灵燕,李建超,骆腾.高校教师教育现状与体制创新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4,(23).

独特的教育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法制教育;道德教育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为了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总目标,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统一。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1]。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这一决策,高校就必须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进行有机结合。独立学院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出现以来,发展迅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据教育部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我国独立学院数量已达到292所,在校生人数高达275.8万人,占我国民办院校本科生在校生人数的76.4%。这些独立学院与公办高等院校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独立学院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成为摆在独立学院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时代课题。

一、独立学院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部、司法部等联合的《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高校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虽然在教育内容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两者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独立学院依据自身的特点,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一方面是基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是独立学院改变现实状况的迫切需要。

(一)“四个全面”的提出,为两者的结合提出了必然要求

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四个全面”,即“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借助法律与道德这两个重要的抓手,其中法律是实现“四个全面”的一项重要举措,道德则可以引导人们将法律的强制要求内化为自身信仰,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为了更好地运用这两个重要抓手,我们就必须在全社会进行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必须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独立学院是我国进行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为了实现“四个全面”,独立学院就必须将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进行有机结合。

(二)独立学院的现实状况,为两者的结合提出了迫切需要

独立学院与公办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独立学院主要是定位于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这就意味着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在毕业之后是直接从事于一线生产工作,对法律知识和道德修养的要求更加迫切。然而,由于办校时间短等原因,独立学院自有教师多以青年教师为主,这些教师缺乏经验,难以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这就造成学生的迫切需求与教师的教学能力之间形成了矛盾。因此,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独立学院迫切需要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

二、当前独立学院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我国在1987年将法律基础课正式列入高校教学计划,之后不断强调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如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的指导思想,2005年实施“05方案”,将法律基础课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直接整合为一门课程等,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高校仍旧存在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脱节的现象。独立学院的课程设置大部分是沿袭母体高校的做法,而且由于独立学院自身的一些特点,造成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脱离的现象更为严重。

(一)学校管理层理念存在偏差,重经验管理,轻法治与德治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2],法律与道德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法律的有效实施离不开道德的有力支持,道德的自觉践行又需要法律的强力保障。法律所规范不了的领域,道德可以发挥作用;道德无力约束的行为,法律则可以进行惩戒。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而言,为了进行有效的治理,就必须同时借助于法治与德治这两种有效手段。这一规律不仅适用于国家和社会治理,在高校治理等方面也同样适用,在日常的学生管理过程中,除了运用道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之外,也需要运用相关的法律以及各种规章制度对其进行有力的约束。然而,与普通公办院校相比,独立学院成立时间较短,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尚未完善,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独立学院的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更多的是依赖于经验管理,而忽视法治与德治的运用。在这种管理理念的作用下,造成部分独立学院师生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不强,难以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

(二)教师自身相关意识尚未成熟,认识缺位,经验不足

法制意识与道德意识的成熟,往往是需要经过很长的积累之后才能够完成,然而在独立学院的自有专职教师中,却多以青年教师为主,湖北一学者在对武汉某独立学院的专职教师队伍进行调查后发现,“该学院专职教师35岁以下者占80%以上”[3],这些青年教师自身的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还未完全成熟,难以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以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如此,在部分独立学院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头脑中,还存在“重德轻法”或“贵法贱德”等错误的教育思想,一些辅导员和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用道德的力量来感化学生,甚至当学生出现违法违纪等行为时,往往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另一些辅导员和班主任则为了省事,一味的用法律和校纪去要求学生,忽视对学生的道德引导,这两种错误思想的存在,都对独立学院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产生干扰。此外,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的课堂教学,而独立学院“基础”课的教学多由只具有初级职称的青年教师负责,这些青年教师经验不足,难以满足“基础”课教师所需要的“去专业化”和“再专业化”的要求[4]。

(三)学生学习动力不强,对相关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独立学院的入学门槛较低,以福建省为例,近年独立学院的录取分数线都比一本院校的录取线低80分左右,因此,独立学院学生与普通公办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具有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较低等特征,但是他们在活动组织、人际交往等方面却要强于公办本科院校的学生。然而,大部分独立学院在开展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时,往往照搬母体院校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并未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手段,造成部分独立学院学生对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此外,独立学院与公办本科院校相比还具有一个显著特征,即学费较为昂贵,不少专业的收费甚至是公办高校的两倍以上,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独立学院学生及家长出现“花钱买文凭”的心态,即只注重最终文凭的获得,而对学校的相关教育,如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三、促进独立学院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的有效路径

促进独立学院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仅仅从某一方面着手是难以完成的,它需要从管理理念、校园环境、教师素质及学生主体性等方面共同着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转变管理理念是促进两者结合的基本前提

学校管理层需要转变管理理念,实行“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规定“独立学院设立理事会或者董事会,作为独立学院的决策机构”[5],作为学校的决策机构,理事会或董事会在修改或制定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时,应当注重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合法、合理;在制定涉及学生管理方面的政策时,要通过各种途径,如举办师生听证会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规范的讨论中来,通过这种形式,来增强学生民主法制观念;在日常的学生管理过程中,学校应尽可能制定相应的校规校纪,实行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同时,还要注重将德育工作融入到法制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各种道德教育方式,促使学生将他律转化为自律。

(二)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是促进两者结合的有力保障

校园文化环境是影响学生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然而,由于办学时间短等原因,造成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底蕴较为薄弱。为了优化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学校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结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在物质文化层面,当前独立学院大致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利用“母体”高校的老校区进行办学,文化气息较为浓厚,但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落后,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当将重点放在改善学校的各项教学和生活设施方面,为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和道德知识提供便利;另一种是新建校区进行办学,各种教学和生活设施都较为先进,但是缺乏文化积淀,这时学校就应当侧重于校园景观的建设中,通过塑造道德模范人物及守法典范的雕像等方法,为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次,在制度文化层面,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它会对学校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产生重要影响。与公办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思想更为活跃,教育难度更大,迫切需要良好的制度文化来保障。为了形成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独立学院在制定和实施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时,一方面,要体现规范性、民主性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另一方面,也要体现以德治校的理念,以培养学生崇德向善的良好风气。最后,在精神文化层面,精神文化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内核,为了培育有利于学校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精神文化,独立学院可以邀请法律专家和道德模范来校开展讲座,提高学生们对法律和道德重要性的认识,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学校网站、宣传栏等途径,向同学们普及法律和道德知识,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三)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促进两者结合的必要条件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6]。独立学院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首先,独立学院要努力提高教师特别是自有青年教师的法律素质和道德素质,通过提供各种进修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学习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锻炼其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校教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不断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教师做到言传身教和身体力行,以教师自身的实际行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其次,独立学院要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所以对于担任这门课的任课教师,学校应当通过组织相关的教学比赛、教学研讨会等途径,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其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来开展教学的能力。此外,对于独立学院的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如党政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等,则应当重点提高其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方法以及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充分运用党团组织、新媒体等有效路径,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四)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是促进两者结合的根本动力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独立学院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一点就在于能否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性作用,包括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在笔者看来,学校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合理需求。独立学院学生与公办本科院校学生在成长规律和自身需求方面不尽相同,且独立学院学生内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之间也存在差异,因此,在日常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应当努力地将教育内容与学生自身的成长规律、合理需求结合起来,激活学生的接受机制。二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学校应当明白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法律和道德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和道德意识,将学生培育成全面发展的人才。此外,在制定教育目标时,独立学院不能照搬公办本科院校的经验,而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思想状况、学习能力确定合适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三是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改变过去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法,建立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以及学生个人自评在内的复合型的评价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14-10-28.

[2]中共中央理论宣传部理论局.法治热点面对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17-127.

[3]高振峰.用系统的观点建设独立学院青年教师队伍[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9(4):67-70.

[4]邢国忠.全国高校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0):124-125.

[5]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发[2008]26号)[Z].2008-03-07.

独特的教育方法范文第3篇

一、独生子女化与体育教学的相应改革

独生子女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目前,我国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已占绝对多数。因此研究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并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组织方式等方面适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不仅是一项关系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的宏观研究,同时也是学校体育如何适应社会需要,怎样扩大教育功能,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紧迫课题。“独生子女不可独处”,要让独生子女从“独处”的环境中解放出来。独生子女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相对较少,易产生孤独和寂寞感,因此,独生子女有强烈的交际欲望,追求集体活动。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提高集体项目的比重。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分组练习,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有一定的优势。

二、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1.儿童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言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同时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兴趣化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燥,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游戏化

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三、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独特的教育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运行机制 教学

中国分类号:H191

0.引言

独立学院的运行机制是协调学院自身和投资方关系、内部各个教学部门关系的制度和机构。按照协调对象的不同,独立学院的运行机制可分为外部运行机制和内部运行机制。[1]

1.独立学院运行机制的特点

1.1依托母体高校

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发展起点较高。多数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具有密切联系,他们的母体高校大多拥有良好的教育品牌、丰富的办学经验以及雄厚的师资力量。独立学院可以据此,实现跨越式发展,赢取家长和学生的信任,让处于二本和三本之间的学生可以通过就读独立院校获取本科学历。

1.2独立运作

2008年2月4日,教育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教育部26号令,该号令明确了独立学院运行机制的独立性。自此,独立学院享有独立办学的权利,包括独立的教学基地和设施、独立颁发毕业证、独立招生等,逐渐形成有别于其他一本和二本院校的民办和民营运行机制。并努力构建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争取成为真正提升个人价值的高等学院。

1.3办学机制新颖、灵活

目前,多数独立学院采用民办机制,成立董事会作为学院的决策机构,实行绩效考评、竞争上岗的管理模式,并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分配原则来开展管理工作,使得学院的管理工作更加灵活、有效。此外,独立学院还积极吸引社会投资,实现教学品牌和社会资金的完美结合,这使得高等教学资源增多,高等教育越来越大众化,独立学院能更好地把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便于准确地制定办学计划。

2.独立学院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2.1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没有直接针对独立学院制定法律,这与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存有一定落差。尽管相关政府部门颁布了《民办教育促进法》、《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等法规,支持独立学院的各项发展,但是独立学院是一个特殊的教育机构,这些法规的说法较为笼统,不具备针对性。就《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而言,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法律约束力有限,可操作性不强,以至于当独立学院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没有强有力的法律来对其进行保护。[2]

2.2管理模式欠佳

当前,在部分独立学院中,董事会与学校的关系不够明确,董事会的章程不够规范,形同虚设,不具备约束力,如一些独立学院的董事长越权介入独立学院的办学工作,再如由于独立学院对财务监管的疏忽,学校的学费常被投资方肆意挪用。

2.3师资队伍结构不均

过去独立学院大多采用引进母体高校师资的办法来提升自身的师资力量。而教育26条颁布后,独立学院的独立性增强了,即独立学院不能再大量引进母体高校的师资力量。而单靠引进一名名师,作用非常有限,而独立学院培养教师队伍的能力又有限。这就造成了独立学院普遍存在"两头多、中间少"的问题。即大学毕业生多、退休教师多,而中青年教师骨干却稀少,这样的师资结构不利于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独立学院不能给予老师国家待遇和编制,无法吸引工作能力强的老师。

2.4专业设置不合理

多数独立学院都是依托母体高校来发展专业的,大部分专业都是通过借鉴和拷贝而来的。直接照搬母体高校的专业,看似能紧跟名牌学校的发展,实则加大了专业设置的同一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优势。此外,他们并没有对人才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查,导致学校片面追求热门专业,而丧失了发展品牌专业的机会,这与教育部强调的"以特色求发展"办学理念相违背。

3.优化独立学院运行机制的措施

3.1明确办学目的

独立学院在开设专业时,应该做充分的人才市场调查,并对同等院校的发展情况做横向和纵向比较,结合自身条件(资金、师资力量、培养人才的类型等),采取扬长避短的发展策略,明确自己发展的目标。即将自己的教育资源优势、师资力量优势用于发展特色和强势专业,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先机。

就发展特色专业而言,独立学院可以参考母体高校的相关专业。但是不能盲目照搬,而应侧重借鉴母体高校相关专业的发展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在教学手法、教学目标、学科专业方面突显自己的特点。如一般的名牌学校更重视向学生传输理论知识。独立学院则可以将培养的重心放在实践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学院可以积极地去发现一些市场上比较稀缺,但是需求量加大的专业。

3.2正确处理教学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首先,独立学院应该注重经济效益,即以较低的教学投入获取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样既能增强投资方的投资信心,又能够为独立学院的后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其次,不能过度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盲目地采取扩招策略,要做到"控制数量,提高质量"。此外,独立学院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即努力培养出全面、高素质的人才。

3.3制定针对性强的独立学院法律法规

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入了解独立学院的发展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在教育法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独立学院的法律地位,规定投资方、老师、学校的权益范围及相关义务,特别是进一步明确董事会的组织形式,以及相关人员的权限范围。长期坚持独立学院的立法工作,针对新出现的问题,作出新规定。[3]此外,要坚决打击、越权操作的行为,以体现独立学院法律法规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3.4调整师资队伍结构

一方面,学校要通过提高老师待遇来吸引高学历的人才(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来校任职,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另一方面,学校每年可以派遣优秀的老师到名校接受专业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并以他们为教学骨干,带动一批批青年老师。

4.结语

总之,独立学院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占有较大比重。一方面,学校应该本着独立办学、特色办学的教育理念,积极优化教学运行机制。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独立学院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国年,肖昊.完善独立学院运行机制:宏观制度改革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独特的教育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学方法;创新人才;解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098

1 引言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转型期的产物。独立学院在我国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独立学院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起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的探索和创造新的教育方法,把培养创新型人才当作教育的根本目的,进一步让高等教育资源发挥作用,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到2015年12月31日为止,共有368所独立学院获得了国家教育部的批准认可,这些独立学院扩大了高等教育规模,能够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资源的作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弊端也逐渐显现,独立学院大多数依附母校教育资源和模式,缺乏独特的教学模式,没有实现教育教学方面的创新,导致了学生毕业时的就业优势不明显,和其他院校学生相比,缺少竞争能力。所以当前独立学院只有深化改革,不断地调整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人才的创造能力,才是今后发展的出路。

2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独立学院已经在我国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管理过程中的很多弊端渐渐出现,在人才培养方面,没有建立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现有的培养机制缺乏独立性和针对性,没有结合独立学院生源特点设计培育机制,仍然是沿用母校培养机制,导致了独立学院的学生毕业之后,在就业市场上竞争能力差,很大一部分学生即便是拿到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也很难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经常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全面分析独立学院培养人才的模式,目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首先在理论研究方面,很多独立学院毕业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比较少,研究能力比较低。其次,独立学院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岗位适应能力不强,导致了很难找到优质岗位工作。上述两点原因已成为制约独立学院生存的主要原因。所以全面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找到一条适应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路径,对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每一个院校都在积极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独立学院也不例外,对自身的优势劣势进行全面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只有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道路,才是独立学院今后的发展之路。传统的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通常为学术型人才,这类人才以学术教育为核心,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能把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但应用型人才则不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社会实践转化为实际产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当前社会需要大批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也要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转变,不仅要对现有的教学管理方法进行深化改革,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才能推动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3 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

3.1 更新教学管理理念

教学管理创新首先要建立起新型的教学管理理念,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理念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以人为本”。教育的目的也就是培养人,把培养人当作教育工作的核心,任何教学工作都围绕这个核心进行,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不断地提高人才的素质。当前很多高校传统的教学思想没有改变,只重视传授知识而不重视育人,教学中心并没有转移到学生身上。独立学院在更新管理理念时,要把“以人为本”当作教育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尊重关心人、理解依靠人。首先,尊重人。高校在建设过程中,要形成良好的学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教学体制要围绕着学生进行,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健全规范监督机制。其次,关心人。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和关心,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充分重视,教学和教学管理任务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校还要设立教学评价中心,全面衡量教学质量,设立学生信息员制度,通过学生反馈的意见来了解教学状况;对任职教师要多加关心,了解教师的需求,认真接受教师的建议和意见。第三,理解人。学校的主要成员是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要经常开设各种座谈会,彼此之间增加沟通和了解,工作上相互配合。教师要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管理人员要配合教师做好学校的教育工作。第四,依靠人。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配合,除了发挥专家教授的积极引导作用,还要依赖青年教师,不断地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提升教学水平。另外还要实现以老带青,专家教授对青年教师具有指导作用,青年教师也要学新的向老教授学习,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水平。

3.2 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3.2.1 实施因材施教和分类教学的方法

独立学院要对自身生源进行全面分析,了解生源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教育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教育规律,提倡因材施教和分类教学,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公共外语和高等数学方面,可以通过分级教学的方法,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级别的知识进行学习。因材施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将贯穿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个性特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另外还可以进行个别指导,真正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实现教育目标。因材施教,还能够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其潜能,培养学生专业特长,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3.2.2 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校在教学方法选择方面,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教学的方法。独立学院要更强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应该实现多样化,当前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导向、项目、案例、场景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独立学院还要加强实践、实训、实习等项目,提升学生的专业课知识,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的亲手操作过程中更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灵活运用知识,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

3.2.3 教学方式多元化、现代化

当前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非常多,独立学院也要适应当前学生学习的需求,建立起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比如电教中心、多媒体、语音教室等,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和数字化,提高教学条件。学院也应该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比如通过比赛、竞赛等方式,展现课堂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3.2.4 重视实践教学

当前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等院校的传统教育理念也要随之改变,以适应当前就业作为教育的目标,把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作为管理理念。除了为学生传授书本知识之外,更要鼓励学生不断地参加实践,提升学生自身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能够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等习惯,更加适应当前社会需求。

3.2.5 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独立学院应该培养应用型人才当作教育的目标,鼓励人才不断地实现创新。在科研项目研究时,就是要把教学和科研有效的融合起来,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索,动脑思考问题,最终实现解决问题。学生还要积极参加各种课外科技活动,通过各种科技竞技,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能够增强团队合作的精神。

3.3 扎扎实实搞好课程建设

3.3.1 开展重点课程建设,打造优秀课程

加强人才培养和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内容要加强课程建设,独立学院要把课程建设当作发展的重点。当前独立学院可以制定院级优秀精品课程,精品课程要体现出高质量,通过示范作用能够促进其他课程的建设,也能够促进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教育。

3.3.2 抓好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

教学大纲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纲目,独立学院也应该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变化,对教学大纲进行适当的调整。另外要成立专门的小组,对于市场人才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提高课程质量,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学院教学工作进一步规范。

3.3.3 扎实推进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参考和依据,教学内容改革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要重视教材建设,要把教材的编写、评价、选用、征订作为学院的核心工作来抓,同时也要根据独立学院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材。学院也可以根据自身的要求,编写实用性更强的教材,适合本学院的教育教学。资深教授和青年教师都可以参与到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科研能力。

3.4 努力推进国外合作化办学

独立学院可以和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办学,实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借助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同时还能够借鉴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不断的对独立学院当前的办学体制深化改革,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另外还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到世界一流大学去深造和学习,欢迎世界各国的大学生到独立学院进行交流,开拓学生眼界,提升学生能力。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一定会使我国的独立学院获得更好的发展。

3.5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升其职业能力

独立学院要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素质教育,通过“两课”教学,不断地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另外还要及时开展各种文艺体育活动,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咨询,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增强创新和实践能力。独立学院还要进一步的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坚持以市场需求培养各种专业人才。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都能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拥有走向社会的职业能力。独立学院除了教授学生基础知识之外,还可以通过选修课开展计算机、网络、实用英语等课程,提高学生计算机方面的基本技能。还可以通过为学生颁发计算机、英语、技能证书等,鼓励学生热情学习,为将来就业提供条件。

4 结语

高等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独立学院正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独立学院是否能够完成自我修养,提升自身知识结构,决定着独立学院是否能够生存和发展。对于独立学院教师来说,只有不断地调整教学方式,不断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够顺应当前教育改革的需求,才能够实现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当前独立学院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不断地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周西安.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索[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

[2]谭菲.广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

[3]郭世田.当代中国创新型人才发展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