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开放式课堂教学

开放式课堂教学

开放式课堂教学

开放式课堂教学范文第1篇

思维的发散性是指在研究数学问题时,善于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并进行合理联想,及时发现问题的特征、差异、隐含关系等,从各种角度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面理解问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体现在一题多解方面,为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架设桥梁,消除原有定势思维的束缚。在心理学和教学法的诸多专著中,都一致认为“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这类开放题综合运用了三角形全等、等边三角形、平行线、外角、角平分线等知识点,在探究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得到拓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同时借助图形的变换来反映图形的空间形状及位置关系,让图形动起来,引导学生去思考探讨,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开放教学内容,创建多样化课堂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凭借,是知识的载体。只要我们不违背教材的基本原理,教学的方法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应该让教材向学生靠近,而不是把学生拉向教材;应该让教材向学生开放,而不是把学生引向封闭。我们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教材,做到在运用中创新,在创新中运用。首先是课前开放。教师可以预先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收集信息、预习新课,对新授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这样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有备而来,从而降低知识的坡度,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带上发现,以更加饱满的学习热情以及强烈的自信心和探究欲望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去。例如,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下)数学第二十八章“相似”这一节概念时,教师在课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实验,先作大胆的猜想,再列举事例、现象、图形;由学生概括它们的共同点,然后再提炼出新概念的名称,给“相似形、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下定义,设计了让学生由模糊走向精确的发展过程;其次在在课中出示CAI课件,从而引发探究,如,同一张底片洗出的不同尺寸的照片中,人物的形状改变了吗(出示图片)?两个足球的形状相同吗(出示图片)?它们的大小呢?两张大小不一的中国,其国土面积相同吗?大家从刚才看到的图形中,发现每一对图形中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通过观察,找出形状相同的图形。然后通过大家的充分讨论,形成结论性的文字,最后将同学们的论证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整堂课教师主要作指导工作,学生却由于亲身体验所得的直接经验,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使他们对课堂内容记忆深刻,而不用死记硬背。其次是在课后开放。也就是让学生把问题带出课堂、带到课外、带向生活,以自己的发现来彰显自己的智慧。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第二十五章“概率”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1O个黑球和4个自球,这些球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提问;在看不到球的条件下随机摸出一个(1)你会摸到什么球。(点名让学生猜:我肯定摸黑的,我肯定摸白的……)(2)若两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出,那么摸出黑球和摸出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吗?带着上述的两个问题让全班同学参与了摸球游戏,并做到记录、汇总,最终得出摸到黑球的概率大于摸到百球的概率。这种以游戏形式探索数学知识的方法,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开放式课堂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开放式教学 教学策略

一、“开放式”教学概述

开放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方式而言的。它以知识教学为载体,把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通过在课堂上营造有利于学生思考和认知的良好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拓宽个人的知识视野,等等。当然,开放性教学不只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融合了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学思想。在实施开放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输者,而是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的领路人。在选取教学内容和设置教学问题方面,教师往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一些能够启发学生多向思维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养成多角度、多层面考虑问题的好习惯。

二、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

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强化以下几种意识:(1)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养成积极探索的心态;(2)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并且对所提问题进行探究;(3)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在团队合作中互帮互助,优势互补。

1.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开放式教学中成效最显著的教学方法就是探究式教学。它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要求,而且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认知需求出发,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机会,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具体来说,开展探究式学习应该从以下角度着手。首先,教师可以改变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营造良好的探究式学习氛围。常见的探究式空间形式有:马蹄型、蜂窝型等。这些小组编排方式可以缩短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这种编排方式还能提高学生参与探究式学习的热情,以适应环境的改变,营造学习的新鲜感。

其次,在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选取开放式的探究题,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情况下进行问题的猜想和探索。比如,常见的物种开放性探究题有:条件开放式,结论开放式,规律型开放,存在型开放,以及猜想型开放。以结论性开放的题目为例,“写出经过点(-4,1)的函数”这道题就是一个未告知函数解析式,而结论开放的题目。其思考的范围可涉及直线、双曲线、抛物线等。只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到几种情况的存在,就能得出尽可能多的结论。而在解答这一试题的过程中,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运用变式教学,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变式教学是数学课堂中开放式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是指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层次和背景的变式,以揭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方法。开展变式教学,不仅可以达到一题多用的目的,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好已学知识,把握好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等。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综合运用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出示如下例题:有一块三角形余料ABC,它的边BC=100mm,高AD=60mm。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AC上。试问加工成正方形零件的边长为多少mm?由于正方形的两个顶点并不固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进行多种变式。

变式一:将正方形的要求改成为长方形,问长方形面积最大时,长和宽分别是多少?且余下的布料面积是多大?

变式二:从三角形的类型上进行变换,将其定义为直角三角形,并改变底边和高的大小,求直角三角形内如何切割出面积最大的正方形?

变式三:在直角三角形的基础上,依次切割出最大的正方形……直至最小正方形,然后分别求出这些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通过这些变式的探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艺术的奇妙,并且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拓宽开放性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课堂上,大多采用一些简单的教学手段或教学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比如三角尺、圆规之类的教学工具的使用等。但是在开放式的教学课堂上,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推广,一些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给数学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它不仅能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以满足形象生动化的教学需求,而且能通过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例如,在教授《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练习环节中创设一个“小小设计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当校园环境的设计师。首先,教师可以用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设计师的相关图片,营造设计氛围。然后在课件上出示题目要求:如果要你在校园里一块长a米、宽b米的长方形空地上设计出一个花坛来,花坛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圆形等组合起来的组合图形,你会如何设计呢?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画出各式各样的组合图形,然后标注好长宽半径等边长的长度,并到讲台上运用实物投影仪播放出来。接着,教师可以选取几幅标志性的设计方案,进行简单评述。并且进一步提问:(1)如果在这些花坛的周围铺设草皮,你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所铺草皮的面积吗?(2)如果每平方米草皮的价格为y元,那这块草皮的总价是多少呢?通过以上问题的启发,学生能够在参与开放性的设计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并且能在发现个人能力的过程中获得自我认同的满足感。

三、结语

随着开放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逐步推广,大量教学实践已经证明了它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开放性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应该从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两个角度渗透开放性教学思想,不断丰富和应用开放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美兰.运用“开放式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能力[J].成才之路,2008(20).

开放式课堂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开放式

基于建构主义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自主发展,创设一定的条件和环境,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空间、信息资源学习情境中,自定目标、主动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在课堂中首先要确定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开放教学过程,运用引导、探究式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索,完成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开放性作业和课堂练习,布置不追求统一、标准答案的题目。在开放式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参与课堂活动,体验成功。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构建高中生物的开放式课堂。

一、开放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生物学魅力

在传统生物教学模式中,迫于升学、考试的压力,教师只围绕着教材和考点内容进行讲解,学生有时并不能透彻理解所学内容,只能靠机械的背诵和记忆来应付考试。同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比较沉闷和乏味,学生感受不到生物学的魅力,自然也谈不上兴趣的培养和激发。生物学是一门涉及领域广泛、知识面比较广的学科。在平时备课中,我们要善于挖掘、整理、积累现实生活中的教学素材,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多举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鲜活的生活实例、最新科学技术或热点时事,或大自然中的一些有趣现象,突破生物教科书的限制,补充拓展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内容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学生也会觉得生物课通俗易懂,兴趣盎然。

二、开放教学过程,注重学生主动参与

传统教学过程往往是“填鸭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能没有机会展现。开放式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点拨、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学习,形成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互动教学模式。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联系生活实际,例如,在教学“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时,提出问题“当你的身体某个部位被针扎了,你总能迅速感受到针扎的部位;而糖尿病患者在注射胰岛素后,体内血糖浓度下降,但没有一个准确的反应部位。”这样变抽象知识为生动的实例,引发学生兴趣。

(2)捕捉现代社会新技术和热点问题,生物领域中有许多新技术,诸如“基因工程”“测定癌细胞吸收激光比例”等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引入这些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导入新课,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同时激发学生探索生物知识的积极性。

2.引导参与,自主探究和发现

以讲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从“接受―验证”式向“探索―发现”式转变。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适当采取延时评价,做到学生能独立操作、总结和发现的,老师绝不包办代做。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团体的合作和交流。将讨论式学习、辩论式学习引入课堂中,使课堂活动精彩纷呈。

例如,在教学“光合作用”时,先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向学生做出初步解释。这时学生可能会对这个解释是否正确产生疑问。于是我便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检验绿叶在光下是否能够制造淀粉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断发现新的现象和问题,而产生疑问,又去进一步地探究和验证。比如,为什么叶片要部分遮光?直接用碘液滴在叶片上行不行?绿叶为什么会变成黄白色及酒精为什么变成绿色?等等问题。这样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及时点拨、诱导下,使学生主动思考,建构知识。

又如,在教学“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分裂”时,如果只是按照课本给学生讲解分裂过程,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很难理解,但如果我们让学生自己制作标本,利用显微镜观察,同时判断该细胞处于什么分裂时期的状态,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有趣,学生也会印象深刻。

三、开放教学时空,布置开放性作业和练习

生物课堂不应局限于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工厂、大自然等都是广阔的生物课堂。现代生物科学发展迅速,也应让学生从更丰富、多元化的渠道接收信息,生物教学可以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

布置课外作业时,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将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相结合,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生物素养。

1.口头作业

口头作业有时会比书面作业的反馈效果更好,它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呼吸作用”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口头作业:我在家里阳台上养了很多花,可现在冬天来了,气温降低,我担心花会被冻死,于是把花搬进卧室。但是从这以后,我经堂夜里感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课后讨论,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一下原因。

2.资料收集

在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阅读书籍等途径搜集、整理相关信息和资料,使生物知识的学习不拘泥于课本,同时提高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整理归纳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获取知识的习惯。例如,在教学“激素的调节”前,让学生搜集糖尿病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在平时饮食方面应注意哪些等。以这种方式让学生的生物知识面更加开阔,同时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3.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使抽象的书本知识变得生动和鲜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创造,完成创新。例如,让学生回家,和家长一起,运用所学生物知识自酿美味的葡萄酒、米酒、自制可口的泡菜等,既丰富了课余生活,又体会到了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让学生感受生物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总之,高中生物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单一、封闭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每位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实践,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和效果,使高中生物教学更具生活性、实践性、趣味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开放式课堂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开放课堂 教学 研究 分析

一、开放教学目标

在现代的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目标中,开放式地培养和创造学生思维,提高对数学教学特有作用的重视,完善和发展现代小学素质教育。针对目前小学教育改革现状的基础之上,不断丰富数学教学改革的课题和模式,为小学素质教育教研提供提供理论上的构建。目前,对于广大小学生而言,数学已经不再是一门陌生的初学者的课程。在经过对数学学习和了解,相信学生们对数学知识都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建构和理论模型的领会。在小学再继续学习数学这一学科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是要求学生能够将对初中数学的感官性认识转化为自身学习的理性思维,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不只是局限于感性认识的阶段上,通过开放式的互动学习,不断引导学生不断深化对数学更高层次的认识,逐步领会更多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实践能力,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数学教学质量和切实推行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决定性因素。

二、开放教学环境,创造民主的学习氛围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遵循的是单向式的传授模式,即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以教为中心,这一方面严重忽略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流学习,另一方面,从知识消化上来讲,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容易导致知识不能被学生彻底消化,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较好的理解数学世界的科学性和丰富性。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新课改目标的要求下,如何将数学这一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深入的传授给学生,培养其对数学的探索性兴趣,是教师所要重视和改进的,树立新课改的教学思维,开放教学环境,创造民主的课堂气氛,积极转变教、学关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性,发展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中重教轻学的模式,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自身学习与实践能力。

但是在现实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却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学生在得到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会以主体者的身份扰乱正常的课堂秩序。在面对这一问题时,教师需要摆正自己的教学心态,掌握好教与学这一关系转换的“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积极的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进入数学学习的氛围中,共同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三、开放教学内容,拓展延伸课堂知识

新课程改革下从不断变化的教学模式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各学科教学的发展实际经验,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学习要求,一方面,改变了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主体、只注重单向灌输式的机械教学模式,拓展了数学教学中综合性探讨式的互动学习模式;另一方面,新课改大大增强了学生对于数学学科实践和理解能力,使其了解到丰富的数学知识之间的贯通性和协作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相关知识的了解,是一项牵涉面较宽的系统教学工程。因此,在面对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要求的挑战下,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开放教学内容,不断拓展和延伸课堂知识,拓宽视野,使学生在现代数学教学体系的创新式改革背景下的知识海洋中遨游。

四、开放教学实践,注重实际应用

数学教学是一个集合了知识与实践的综合性学习,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实对数学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也不可忽视。实是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参加数学实践的直观方式。不但使学生可以通过数学实验来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将课堂中深奥难懂的数学知识通过实践来更深入的认识。

针对这一问题,首先,要改善教师对数学实验的认知。要认识到实践对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能将难懂的数学知识直观化,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数学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注重数学的实践性,不断理论联系实际,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是学以致用的关键。

其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开放教学实践,创设数学学习实际应用情境

1.利用质疑创设情境。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在我们所提倡的探究式教学, 就是以疑问为主线来开展的探究学习活动。

2.利用现实生活创设情境。教育理论指出:学生的发展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实现的,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真实的生活活动和需要。用现实生活创设的数学情境, 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3.利用数学学史、趣味故事创设情境。教学课堂上,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数学故事,让学生进入特定的人文情境,使学生在感觉有意思的同时领会研究数学的方法、思路。并且,给学生适时讲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另一种补偿方式。

五、结束语

在新的教学要求的挑战下,提高数学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和素质,营造现代化的开放式的数学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对现代数学教学体系创新式改革认识,提高数学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增强学生们对于现代数学开放式课堂的重视。但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关键还在于自身的不断专研和探究,加强数学学习重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学习,更好的完成学习数学学习思维的过程,开拓眼界, 推陈出新, 促进学习环境的改善及思维逻辑上的交流,培养学生成为思维缜密,逻辑严谨的人才,为未来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蔡春燕:《师生角色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9(7)

[2] 李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J].数理化学习,2012(1)

开放式课堂教学范文第5篇

教育工作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那就是无止境的。作为一名有20多年教龄的教师,从初上讲坛的那一刻起,我似乎一直在奔跑,在学习,在模仿,从传统教学到目标教学,从目标教学到新课程改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总的特点是过于封闭。教学观念封闭,教学空间封闭,教学手段封闭,教学内容封闭,教学评价封闭。而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开放性、多样性不仅是人类劳动的反应, 也是人的思想情感、认知结构,认知能力的综合反映。因此只有全程开放的课堂教学,才能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全面成长的一个广阔的平台。

二、小学语文开放式课堂教学的特点

(1)时代性。只有及时引进“活水”,才能激活“死水”。教师要有意识地吸收学科前沿、时代前沿、世界前沿的成果,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永远鲜活、富有生命力和时代特色。

(2)创新性。语文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是开放教学的核心。开放的课堂教学要启迪学生智慧,开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创亲,百家争鸣,不拘一格,多角度、全方位、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和谐性。和谐是人类生活的最高境界,也是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的一大特征。和谐性主要表现为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教学双方默契,协调同步,形成一种亲活力。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手段要“展”中善“收”,师生情感亦“浓”亦“淡”,教学节奏“疏”“密”相同,教学环节“断”中求“续”,课堂氛围“动”“静”结合,创设一种和谐、愉悦、融洽的教学情境。

(4)主体性。关注差异、尊重个性是开放教学的逻辑起点。开放的教育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问题让他们提,疑点让他们议,过程让他们走,结果让他们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三、小学语文开放式课堂教学研究内容

(1)开放的教学观念。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法认为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不能仅仅停留在只让学生识识字、读读书、写写作文的“教学特殊认识论”阶段,而是要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及创新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活动交往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最终让学生成为具有有可持续发展的人。因此,开放式课堂要求教师打破传统中的封闭格局,树立开放理念。

(2)开放的教学内容。“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语文”。“生活处处皆语文”。一张报纸,一条标语,一个店名,一则广告,一次交谈,都包含语文,包含着语文学习,都可以成为教学内容。实现:“教材是学生的世界,转变为世界是学生的教材”。一是教材内容,这是学生“得法”之处。但要提要语文教学效率,仅靠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二是课外新闻记者内容,这是“得益”。因此,开放式课堂教学的背景要从课堂开放到社会,教学内容必须贴近鲜活的生活。三是实践内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我们的新课改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它呼唤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新教学组织形式的诞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讨论中学,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法,以“发现”为主,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去发现结果或规律,教师以“鼓励”为主,不“钳制”学生。这样的课堂,少了不该有的条条框框,多了应该有的自由与宽容,学生的思维的闸门开启了,迸发出了智慧的浪花,激荡起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欣,教师的劳动也涌现出了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四、小学语文教学实行开放式课堂的好处

(1)实行自由、开放式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和活力,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联想、想象和表现的欲望和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理状态处于开放状态,为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为学生展现自我、获取成功带来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