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优化方案

管理优化方案

管理优化方案

管理优化方案范文第1篇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美化城市环境,改善人居质量,提升城市形象为目标,以深化“六创联动”活动为载体,秉承“以人为本”的工作观念,突出“畅通、靓丽、文明、和谐”城市形象,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新机制、新办法,构建主动管理、严格管理,科学管理,高效管理的城市管理的新格局,促进和保障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工作目标

严格按照“六创”工作考核标准要求,通过集中整治门前五包、清理、制止乱搭乱建、狠抓小区环境卫生、提高居民素质,促进城区面貌有明显改观,切实抓好宣传引导,形成全民参与建设、管理城市的良好氛围。达到“优化人居环境、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镇品位”的管理目标。

主要内容

1、全面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设立“门前五包”监督员,履行对所管区域商家店铺的“门前五包”履约监管工作,发现问题,立即督促解决。

2、维护市容秩序:设立清理乱搭乱建巡查员,对辖区乱搭乱建进行拉网式排查,制止现有乱搭乱建行为。在县执法局等部门的协助下清理整治历史乱搭乱建违章行为。

3、狠抓环境卫生:严格管理和督促社区保洁员全天候清扫保洁,全面清理、清运社区城乡结合部积存垃圾,消灭城区卫生死角;清除小区“牛皮癣”;清理小区白色垃圾、建筑垃圾。

4、全力配合县执法局等县直部门,规范集贸市场秩序,清理和取缔外延市场和摊点,整治市场内环境卫生,规范商户经营行为,切实治理“五乱”;全力配合县交警部门规范交通秩序,制止车辆乱停乱靠、任意调头,加大道路畅通工作力度;全力配合市政部门加强市政公共设施的保护。加大社区文明劝导员、志愿者对市政公共设施的巡视、监管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上报。

方法步骤

城市管理集中整治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宣传动员(2月28日至3月31日)

召开动员大会,对我镇开展城市管理集中整治工作做全面部署和动员。各单位、社区及时召开专题动员会。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迅速形成城市管理集中整治的浓厚氛围,达到影响广泛、家喻户晓的效果。

第二个阶段:集中整治(4月1日至10月31日)

各有关单位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密切配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工作,确保整治工作各项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取得明显成效。

第三个阶段:巩固提高(11月1日至12月31日)

针对检查发现的薄弱环节,及时整改,不断完善,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实现工作目标。

具体要求

(一)抓好宣传,营造氛围,打好城镇建设管理和创建攻坚战。

一是要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大力宣传县委、县政府关于城市建设管理和创建工作重大意义和决策部署。二是要通过召开居民大会、坝坝会,积极动员广大居民参与到工作中来。要组织社区腰鼓队、秧歌队,上街头、入机关、进社区、到学校,借助演出宣传城市建设管理和创建工作的内容、意义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努力提升广大居民的知晓率、参与度。三是要大力开展评优创先活动。要在社区广泛开展“五好家庭、文明家庭、卫生家庭”评选活动,大张旗鼓为文明家庭送光荣牌,以点带面,在全社会形成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四是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公示栏、新闻媒体等载体,加大对工作中正反典型的宣传报道,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曝光反面典型,鞭策后进。通过多渠道、立体式、全方位宣传,切实提升居民文明卫生素养,形成全民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和创建的浓厚氛围。

(二)落实责任,完善机制,建立健全分级包干责任制.

一是镇机关干部按要求到指定责任社区参加整治工作,参加门前五包责任书的签定、落实和监督;对历史违章搭建清理、劝导、限期拆除,对新的违章搭建进行巡查,发现问题立即劝导、制止,对劝阻无效及时报相关部门,并参与拆除工作;参加清除辖区责任区域内白色垃圾、牛皮癣广告、卫生死角,督促保洁人员天天保洁,全天候洁,做到消灭卫生死角、搞好小区绿化、美化、亮化。同时配合县直相关部门解决好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其他问题。二是成立重点整治工作组。由镇领导任组长,社区和相关单位为成员,加强对社区重点区域的集中整治工作。三是建立健全镇政府主导、社区主抓、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整治工作长效机制。由城工办负责统一协调,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的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管理优化方案范文第2篇

为了满足现阶段电力企业的工作需要,必须要优化其综合计划管理方案,保证标准化建设的开展,满足我国现阶段电网工作的要求,保证电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健全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确保电力企业新型管理方案的更新,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效益,确保综合计划管理的高效性、科学性、统一性,保证新型计划管理模式的应用,从而保证企业最大效能的实现.

关键词:

电力企业;领导机制;综合计划管理;体系构架;最大效能

在电力工作中,影响其有效管理的因素诸多,为了提升电力工作的效益,必须要保证综合计划管理方案的优化,更新旧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新型管理理念的应用,实现其内部各个工作环节的协调,确保电力企业整体计划管理方案的优化,保证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优化管理观念,实现管理手段及管理目标的结合,保证管理方案的优化,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一、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现状

1.计划管理策略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这一管理手段的更新及应用,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随着电力企业经济体系的不断健全,电力企业的资产日益积累,其内部部门不断增加,它的分工也日益精细化,这就增加了电力企业内部的计划管理项目,导致其计划协调管理工作量不断加大,这就影响其计划管理职能的发挥.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力企业需要应用一种新型的管理方法,从而适应现阶段电力工作的要求.在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中,首先需要落实好计划管理体系,落实好相关的分割式管理理念,保证企业规模经济的优化,确保企业整体利益的提升,这就需要做好规范化管理工作,保证其分工的明确性,实现新型计划管理模式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电力企业依旧缺乏健全的计划管理模式,有些管理人员过于重视电力工作却忽略了管理的计划性。在现阶段的计划管理过程中,分割式管理模式依旧存在,这种管理模式过于陈旧,管理中心缺乏统一性,管理起来比较分散,难以确保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我国电力企业缺乏统一性的计划管理体系,其内部缺乏明确的、统一的计划管理整合方案,轻管理,重生产的观念依旧存在。

2.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电力工作体系不断得到优化,但是目前来说我国的电力企业计划管理体系尚不健全,这种不健全涉及生产经营管理的许多方面,比如企业内部职责分工的不明确,工作流程的不流畅,导致计划管理过程中的一系列的问题。计划管理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闭环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有些人员轻视电力管理,导致其管理过程中的一系列的问题,有些工作人员不能实现对电力企业管理编制的优化,确保强有力的管理监控。电力企业缺乏长远性的管理计划,不能实现其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二、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优化

1.为了满足现阶段电力企业的工作要求,必须要实现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健全,这种管理系统结合了过程管理、信息化管理、目标管理等的优化,是比较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其实现了一强三优的建设目标,能够满足我国电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目标在于进行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构建。在该计划的构建过程中,需要遵循分工负责、统一领导的原则,保证计划管理体系的健全,确保管理机构的专业性、科学性,保证管理模式的分级性,这就需要进行综合计划组织管理体系的健全,由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决策管理共同构成领导班子,落实好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工作。进行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方案的优化,保证其内部审定环节的正常开展,确保各个工作步骤的协调,以此推动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2.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进行发展策划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专职计划管理人员的配置,保证企业综合计划编制环节、汇总环节等的协调,定期向局长办公会议进行综合计划年度建议方案,做好综合计划方案的修改及更新工作,定期向局长办公室进行综合计划的汇报,保证企业综合计划执行报告的定期编制,做好汇总综合计划调整方案的编制工作,落实好相关综合计划的考核工作。

3.指标分管部门需要落实好自身的责任,保证指标计划管理工作体系的健全,安排专业进行负责,进行专项计划报告的制定,进行分管指标管理环节、实施环节等的协调,做好分管计划指标的月度跟踪分析及控制工作,做好分管指标的调整及建议工作,保证策划部综合计划的优化,做好相关的编制及报审工作,从而满足现阶段电力企业内部工作的要求。电力企业需要进行新型管理理念的应用,保证综合计划内部管理体系的健全,保证新型管理计划的应用,保证各种新型管理计划的科学性、统一性,做好计划管理的审批环节、执行环节、监督环节,保证各个管理工作的考核环节的正常开展,明确好不同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确保管理流程的高效性、科学性,确保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电力企业综合计划指标体系的健全及完善,保证管理的科学性,这需要结合电力企业实际,进行企业生产经营方案的优化,实现电网发展环节、供电服务环节、资产质量环节等的协调,落实好相关的资产质量、电网发展、供电服务等指标。电网发展涉及固定资产投资环节比如电网基建工程、小型基建工程等,也涉及投资规模、开工规模、教育培训成本等环节。资产质量涉及资产总额环节、不良资产总额环节、电费回收环节等。供电服务指标涉及城市供电可靠率环节、农网供电可靠率环节等。经营业绩指标涉及工资总额环节、目标成本环节、售电单价环节、售电量环节、市场占有率环节、经营收益环节等。

4.电力企业需要落实好计划管理的动态化管理方案,落实好相关的编制环节、执行环节、控制环节、调整环节等,保证整体过程的管理,保证调控的科学性、规范性,实现计划管理方案的优化,保证闭环管理体系的健全,落实好全年综合计划的编制及汇总工作,进行计划决策机构的上报及提交,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为了满足电力企业内部计划管理的需要,管理层必须要履行好自身的管理工作,特别是需要做好计划管理的相关制定工作。企业内部的相关计划决策人员需要落实好自身的综合计划审议职责,公司内部的计划决策机构需要做好相关的计划制定审议工作,落实好相关的计划管理方案的审核手续。企业年度综合计划审议完毕后,需要由相关的计划管理部门统一下达,再做好不同职能部门的细化及分解工作,保证实施方案的制定及实施,从而满足综合计划实际工作的要求。这也需要进行月度综合计划指标跟踪分析制度的建立,落实好相关综合计划指标的执行情况,将不同分管指标的月度执行状况上报给相关部门。也需要进行综合计划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力度的加强,保证计划管理部门管理体系的健全,针对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做好相关的整改工作,保证任务目标的顺利完成,保证综合计划的完善,有效发挥综合计划的宏观调控作用,确保各项指标计划的顺利开展,实现考核环节、考评环节等的协调。

三、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重要意义

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具备良好的应用效益,通过对综合计划的建立,有利于企业年度计划发展的需要,保证企业不同经济活动的协调,满足企业决策管理层的指导及控制要求,由于电力企业整体效益观念的形成,有利于实现资源配置环节、电网投资环节、资金管理环节等的协调。通过对综合计划管理方案的应用,能够保证企业人力、财力、物力等的协调,能够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保证企业组织管理机构的科学化、扁平化,有利于提升电力企业管理体系的专业化,保证其不同业务流程的协调,确保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保证其工作机制的统一性,保证其工作的统一编制性、统一上报性、统一下达性、统一调整性。在实践工作中,为了取得良好的工作效益,必须要进行电力企业新型管理理念的应用,保证综合计划管理方案的及时更新,保证新型计划管理体系的健全,以综合性管理为指标,保证不同管理程序的协调性,能够保证不同的工作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形成一种管理的凝聚力。

结语

通过对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方案的优化,有利于电力企业的有效运作及协调发展,有利于提升电力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效益,满足现阶段工作的要求。

作者:程永红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内江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王蕊.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研究[J].商,2015(4):15.

管理优化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成本管理;方案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飞速发展。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公路建设工程更是发展迅猛,大批的公路工程企业如雨后春笋搬涌现在市场上,因此,当今的公路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加强、最低价格中标制度和现金保障金制度的实行、建筑材料价格的升高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公路工程企业的资金流转比以往大大增加,利润降低而风险加大,所以,当前的公路工程企业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企业要想走出当前困境,就必须深刻的意识到进行公路工程成本管理方案优化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对成本管理方案进行改进,抓住工程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正真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

一、公路工程企业实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

1.全面控制原则

指对于项目成本的全部成员和整个过程的控制,因为项目成本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所以项目的每个环节和参与项目的每个环节都应该进行成本控制。从施工企业,到每个部门再到各个班组,甚至到每个员工,都应该为自己对应的环节的成本管理进行思考和改进以形成最佳的优化方案。

2.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需要企业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开源节流,就是在降低支出的同时增加预算的收入。按照收入来决定支出,随时进行收支的核算,确保在收入范围内,合理支出成本。另外,加强合同管理,及时获得收入,增加经济收益。

3.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公路工程项目的进行是一个综合性团队性活动,需要完善的管理机构,每一个管理者和员工要通过项目获得收益,就必须承担责任并享有一定的权利。企业管理者要建立完善的监督问责机制,对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对下属员工,逐级定期进行业绩考察,让业绩与奖金等收益挂钩,以提高各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所以,只有把利、权、责相结合才能正真落实对成本的控制。

4.节约原则

提高企业经济利益的核心是节约人力,物力,财力。这也是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这要求企业一方面,严格限制和监督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严格执行有关财务制度;另一方面,形成预防成本失控的组织,对项目随时进行监督,防止浪费的发生,做到科学规范化管理。

5.例外管理原则

例外管理是西方国家的常用原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会有一些不经常且不可避免不可预知的“例外”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对项目造成很大影响,对这些“例外”问题,要进行重点检查,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进行纠正。

二、当前公路工程企业在成本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内容不够全面

大多数公路工程企业忽视了对工程项目经营的全过程的成本管理,而只进行施工成本的控制,或者忽视了对成本的预测和事中控制,而只对成本进行事后的核算,又或者只注重成本水平高低而不重视成本收益的高低。

2.企业对工程成本管理的意识较差

首先一些企业的各级领导对项目成本管理的意识不够强,做出经营决定偏于感性而不够科学合理,对成本费用等方面因素考虑不够周全。企业的职工由于缺少积极性而不关心生产施工成本,导致了公路建设过程中原材料,机械设备等较严重的浪费。当今公路市场不规范加上行政的干预的影响,再加上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思维僵化,均导致了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意识淡薄。

3.成本管理的手段和方式老化落后

当今公路工程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缺少对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应用,电算化程度低。没有充分开发和利用计算机在成本管理中的巨大功能。

4.组织管理和施工方案上存在问题

在公路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上,成本管理缺少拥有对应权利和承担相应责任的成本管理部门。而目前一般将成本管控工作交给财务部门,但财务部门更多的是成本核算,而不是进行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因此企业应单独设立成本管理控制部门;在施工方案上,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制定技术上科学可行并切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但目前我国的大多企业由于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领导的习惯思维,缺少对最佳施工方案的经济成本和技术难度的比较。

三、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优化措施

1.建立全体人员参与成本管理的奖励制度,以提高其积极性

员工由于缺少奖励制度的激烈,对工程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够高,对此,企业应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例如,让成本管理控制与业绩奖金挂钩等机制,从施工前方案成本研讨规划,到项目施工过程中积极节约施工原材料和机械设备,都要使全体职工培养成本节约观念,树立成本管理控制观念,养成良好习惯,针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减少成本开支。

2.重视工程项目计划成本的预测

预测计划成本是工程项目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更是成本控制的关键工作之一。在项目实施前,项目经理部需要对国家相关政策和市场动态进行充分研究讨论,更要结合自身具体情况,科学合理的预测成本,制定经济可行的成本计划。施工过程中,各项指标的预测也要以此为基本参考。

3.加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控

由于道路施工一般耗时长,任务量大,预测成本也较大,所以,长时间施工过程中,必须以计划成本为基础,管理好实际的建设成本,包括生产原材料成本控制、机械费用以及人工费用的控制,这样才能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完成任务进度和保证资源最大程度的利用。(1)人工费的控制企业可以通过减少非生产用工,减少窝工浪费,来彻底改变劳动组织,提高施工效率,加快工程进度。另外一方面,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技术教育工作,逐步提高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严格控制非生产用工的比例,增加员工的劳动纪律意识。对于,劳动力价格进行比对,一般多在本地劳动力市场挑选职工,若本地价格太高,为控制人工费用,可以从它地引进。(2)机械费用的控制对于机械设备的费用,如果外部租赁则应该以完成单位量计价收费,而尽量不采用计时收费的设备,减少因工期延误导致设备闲置而浪费成本,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机械设备成本支出。而对于机械设备数量的要求,不宜过少更不宜过多,需切实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现场的情况以及班组职工对设备使用的熟练程度,进行合理计划,并随时调整。

4.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

针对施工组织管理结构设计的优化。在编织施工组织设计时,需要企业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对工程成本的影响,进行合理科学的人员安排和组织计划。具体流程如下:①做好提前的人员准备工作。②施工进度的计划应严格执行,但又绝非一成不变,也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计划性调整工作量③提高工作面的利用率,合理利用施工空间④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现有的施工设备,提高主要机械的使用效率。⑤施工方法的选择应以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为前提,以简化工序为根本原则,避免选用复杂的施工方式,以有效节约成本,增加公路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5.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控制的有利环节。技术经济比选应该以建立相应的经济分析指标体系为前提。在设立比选指标的过程中要对所有的分析方法进行的有目的性和有针对性的对比,对于每一种方案都要在技术层面和技术层面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并最终确定较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四、结束语

面对当前竞争异常激烈的公路工程市场,工程建设企业只有加强对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才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才能提高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得到长久的发展。企业应以成本管理为中心,以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为保障,不断增强全体人员成本管理控制的意识,并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项目管理能力,促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提高,真正实现项目与企业的共赢,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并为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腾飞做出贡献。

作者:邢广洪 单位:南通市江海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清华.公路工程施工现场成本控制与管理[J].山西建筑,2011,37(10):238-239.

管理优化方案范文第4篇

一、焦作市高校的外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焦作市共有三所高等学府: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焦作大学。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三所高校积极开展诸如聘请外籍教师、合作办学等一系列外事活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文件、图像、礼物等各种外事档案。三所高校在保证外事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方面不断努力,但目前三所高校的外事档案管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思想上不重视,责任分工不明确

思想上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工作进行执行力度。在焦作大学和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两所学校中,因其外事工作起步晚、对外合作与交流少,外事活动形成的档案材料少,学校存在思想上不重视、责任分工不明确的现象。例如,国家教育部在高校外事工作的基本原则中规定:外事档案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完整系统、准确和安全、便于开发利用[1]。虽然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也有这样的规定,实际情况却是综合科档案室只是负责上级的文件、批复、审核等红头文件,而对于学校与国外学校间的具体外事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材料却允许外事办公室进行收集、归档和保存等工作;在焦作大学则是外事办公室的档案管理者身兼外事办公室成员和学校档案室管理者两职,责任上没有明确的分工。

(二)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不高

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焦作大学三所学校均没有配备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三所学校的外事管理工作人员共有9人,其中,河南理工大学5人――档案科4人、国际交流处1人;焦作大学1人,同时兼外事档案的所有工作和学校所有档案的工作;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人,综合档案室1人,外事办公室2人。在这9人中,只有河南理工大学的档案管理者中的1人是自修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其他人员则都是医学、生物、英语等非档案管理专业的人才。这些工作人员既不熟悉档案管理的流程、方法等业务,也没有经过专业的业务培训,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他们刚上岗时,管理工作出现诸多问题,例如,如何有效收集、积累材料,采取何种方法归档、保存等等,他们需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这就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此外,他们的日常学术研究领域也非档案学方面的,平时的学习也只是停留在最基本的层面。因此,这些工作人员既不能被认为是精通档案管理的专业人才,也不能定义为是专业的外事管理人才。

(三)管理手段落后,时效性不高

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出现和逐步的普及,信息对于社会的影响与要求与日俱增,因而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是时展的必然。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等新事物的出现,使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诸如文件的起草、签发、催办、归档等运作过程在计算机和通信线路中进行,这样档案的前身必须以机读文件为主要形态,那么档案也自然以机读的形式存在[2]。然而,因为思想上对外事档案的不重视和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目前,焦作市高校对于外事档案的管理仍处于传统手工有纸化记录、整理、归档、保存的阶段,并没有研发专门的适合本校的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这就会产生档案前与档案后部分材料在形式上不一致的脱节现象,难以保证材料的原始性。此外,将电子化的材料再转变为有纸的档案的工作要求,首先会增加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不管是在归档入柜,还是整理、验收时,都是一个需要耗时费神的过程。其次随着外事档案的不断累积,学校也需要不断更改档案管理环境以及增加人员。

二、影响焦作市高校外事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因素

首先,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影响焦作市高校外事档案管理现状的客观因素。焦作市因地处我国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无论是经济发达指数、交通便利指数还是对外开放程度都没有省会郑州市的高,更比不上沿海地区。这样的环境难以吸引国外企业、高校等来焦作市进行合作与交流,不利于学校开展外事活动。因而产生了焦作市各高校外事相对比较少、层次比较低、管理者不重视的现状。

其次,学校自身是影响焦作高校外事档案管理现状的主要因素。现将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大学、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进行比较。三所学校均地处焦作市,但是各学校的外事档案管理情况却是大相径庭,河南理工大学采取的归口管理,学校档案科和外事单位有明确的分工;而焦作大学和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则学校的档案室与外事办公室的分工不明确。再将河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进行比较,河南大学地处开封市,其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与河南理工大学相差不多,但是在档案管理方面,河南大学的档案馆,在规模、人员配备、信息技术等方面都比河南理工大学的档案管理成熟和完善。所以,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利弊不是绝对因素,学校自身的管理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三、优化外事档案管理工作机制

(一)转变思想,强化责任意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出,认识影响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3]。因此,高校要实现外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健全的管理制度,必须转变思想。首先,变不重视、忽视的思想为高度重视、密切关注的思想,明确责任意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认识到高校的外事工作是学校对外交往的窗口和国际交流的枢纽[4],而高校的外事档案管理是保证这一“枢纽”畅通与否的关键环节,对学校的外事工作、对外知名度、科研和教学发展以及学校对国际高等教育形势的把握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次,变传统的外事档案管理思想为先进的电子化或信息化外事档案管理的思想。当今,网络技术、电子办公技术日趋成熟,其高效、快捷的特点使得网络技术应成为高校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活动的主要手段。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会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便于调档查看和对外宣传。故步自封,只能是被淘汰。因此,高校的外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二)加强业务培训,明确责任分工

在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人是管理的主体,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档案管理的成效。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曾说过:“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墨子?亲士》),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同样,高校的外事档案管理也需要众多的人才,而且是专业的人才。因此,要提高地方高校的外事档案管理水平,必须有专业的外事档案管理人才做支撑。但对于学校而言,招纳新一批专业人才并非是目前的最佳选择,因为人才的招纳势必要造成人事的变动,且需要一段时间的等待。已上岗的工作人员虽非档案管理专业出身,但是由于长时间的接触,对档案管理工作已有经验。所以,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增加其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则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在人才培训方面,学校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和外事部门的档案责任人定期去省内外档案管理成熟的高校学习,或聘请专业人士来校培训,并要求他们每学期上交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总结。二是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工作人员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学术研究,督促他们不断学习档案管理理论,了解现代化档案管理的动向。学校在加强人员培训的同时,要强调档案科(室)和外事部门各自的职责、明确分工,档案科(室)要做好统筹工作,制定更为详细的管理规范,及时督促外事部门积极做好收集、积累、归档和上交的工作;外事部门按照档案科(室)的要求,委派至少一名的外事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日常所有材料的收集,定期(比如一个月或其他的周期等)整理已有材料,进行归档,如期上交档案。若外事部门逾期或是未交规定的外事档案,或上交的材料不合规范的,档案科有权督促或责令返工修改材料的权利。学校对档案科(室)和外事部门一年进行至少四次(每学期两次)突击考核,对于多次不合格的工作人员进行批评或给予相应的惩罚,比如取消其本年度的评优资格等。

(三)引进先进技术,开发资源数据库

管理优化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优化方案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的现场一般是指施工作业的场所,其主要包括:生产现场、经营现场和生活现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就是利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去管理生产要素即人员、机具、物料、方法、环境、资金、能源和信息等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激励等管理职能,保证现场施工在低耗,高效的条件下进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优化企业现场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推动企业发展,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素质。

1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是极为重要的,对于建筑施工的进度和成本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必须得到高度的重视。质量是施工环节中三大基本要素(质量、进度、成本)之一,一般在施工环节中我们将质检这一工作认为是甲方、监理或质检站的工作,其实不然,我们在现场施工中应该建立“三检”体系,即自检、报检、复检。单项工程完成后各个班组先自行组织自检,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自检必须签订质量保证书之类的文件,如果自检认为合格但是却未能通过正式的检查,那么将由该班组承担相应责任,这样才能对各个班组形成压力。报检则是在自检通过后报质检机构进行的质量检查。而复检,则是在正式检查完成之后施工班组内部进行的再次复查,这在我国目前大部分施工项目现场是没有的。其实通过复检,可以让整个施工班组集体反思为什么没有通过,对于通过了的,也可以复检为契机对施工人员进行对当中技术要点的再次分析讲解,以加深印象。通过“三检”体系,整个施工团队的质量观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各个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才能逐渐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对错误心服口服,从而为我们的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切实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和实效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必须符合由国家建筑主管部门公布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范》JGJ80-9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01。以上规定的内容主要包括:防火、防毒、防洪、防尘、防雷击、坍塌、防物体打击、防机械伤害、防高空坠落、防环境污染等方面。特别注意整体提升外架、工程安全防护、塔吊和施工电梯使用安全。第一,施工组织设计应对深基坑、基槽、挖孔桩的土方开挖,首先应了解土壤种类,选择土方开挖方法,放坡坡度或固壁支撑的具体做法。总的要求是:防坍塌。第二,施工组织设计应从建筑或建筑工程整体考虑。土建工程首先考虑施进度内对周围道路、行人及邻近居民、设施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平面布置应考虑施工区与生活区分隔,施工排水,安全通道,以及高处作业对下部和地面人员的影响;临时用电线路的整体布置、架设方法;建筑工程中的设备、构配件吊运,起重设备的选择和确定,起重半径以外安全防护范围等。第三,施工组织设计应有塔吊、施工电梯等垂直运输设备的拉结、固定方法及防护措施,其安全与否,严重影响进度甚至造成群伤事故。

3严格落实施工进度计划的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主要包括:质量、进度、成本三个要素,其中对于施工进度计划的严格管理是不容忽视的。为了有效解决现行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弊端与问题,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动态管理,减少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施工进度管理在时间上覆盖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采用科学的、现代化的手段,将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的每一项具体活动置于实时控制之中,都要纳入目标管理,进行PDCA循环。每一项具体的施工活动,必须事先有计划,事中有监控,事后有检查、考核、处理。在具体操作上,可借助相关的工程现场管理软件,对进度实施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进度计划进行滚动式管理,根据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的实际情况,对进度计划定期进行调整、更新,确保以相对优化的进度计划指导现场的施工进度管理。

4加强对于建筑材料的现场管理

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所用的材料费用约占工程造价的60%-70%,因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材料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作为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对工程所需材料不仅要进行货源的调查研究,广泛收集供货信息,尽量寻找货和价的最佳结合点,而且还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计算实际需要的材料、设备总量,编制好需求计划。

4.1 材料供应及采购管理

配合设计方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精心测算所需材料的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同时,面对种类繁多的材料采购单,必须将数量(含实际损耗)、品牌、规格、产地等标识清楚,尺寸、材质、模板等必须一次到位,以避免材料订购不符,进而影响工程进度。

4.2 材料分类管理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材料做进场验收,抽检抽样,并报检于甲方、设计单位。整理分类,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于不同场地。

4.3 材料发放管理

对于到场材料,清验造册登记,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并且需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避免材料丢失,或者浪费。特别是要对型材下料这一环节严格控制。对于材料的库存量,库管员务必及时整理盘点,并注意对各材料分类堆放,易燃品、防潮品均需采取相应的材料保护措施。

5结束语

适时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不但可以为施工单位节省大量资金,对于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强化施工质量和进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国内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和工程项目参与各方一定要高度重视对于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研究,并且认真组织具体实施。

参考文献:

[1]祝浩炳,刘立军.建筑施工企业现场优化管理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