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火灾应急处理方案及流程

火灾应急处理方案及流程

火灾应急处理方案及流程

火灾应急处理方案及流程范文第1篇

1.1目的

按照市委、区委的总体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贯彻《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适应本区特点和为了未来建设、发展的需求,提高区公安消防支队应对突发火灾事故处置的能力,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区域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资源整合;战训一致,平战结合。

1.3编制依据

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发[]11号)、《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公安消防部队值勤条令》以及国家相关法律、规章、国务院相关法律、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定本预案。

1.4基本情况

1.4.1区域概况

位于北纬30度53分-31度09分,东经121度35分-121度51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平均降雨量1174.2毫米,年平均气温15.5゜C。是国际大都市的郊区和的组成部分,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西枕与市区相外望,北接新区,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总面积835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50.1公里,是防汛、防台的最前沿。

现有14个行政镇,一个新城区、二个工业园区,一个旅游度假区。现有常住人口9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71万人,流动人口24万人,人口密度1138人/平方公里。消防保卫对象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主要为:宾馆、酒店、度假村295个;商场、超市20个;医院、敬老院25个;公众娱乐场所350余家;政府机关30余个;学校90余所;加油站62个;化工企业37个;各类生产厂家、仓库500余家;机动车辆4.4万辆、摩托车19万多辆。随着洋山深水港的开港,大型物流仓库、船舶又将成为消防重点保卫对象。

1.4.2本区突发火灾事故的现状、特征和趋势

1.4.2.1本区突发火灾事故的现状

根据历史资料分析研究,对地区可能造成影响的突发火灾事故已成为本区预防的重点。据近三年统计,全区共发生各类火灾事故1198起,物损7473.77万元。据统计年区共受理火警991起。

1.4.2.2本区突发火灾事故的特征

火灾事故的多样性。区既有常见的火灾事故,又有多种多样的火灾事故,如公众聚集场所火灾、居民火灾、生产厂故、交通事故、自然灾害次生火灾事故、化工危险品火灾事故等。

火灾事故原因的复杂性。致灾因素复杂,主要表现在消防意识薄弱、违反电气使用安全规定、违反安全规程操作、生活用火不慎、吸烟、玩火、人为纵火、自燃以及其他(战争)等因素。

火灾事故作用性。一旦发生火灾,其火灾造成的财产损失大、人员伤亡大、社会影响大。

火灾扑救难度大。受消防站点分布不均、消防装备力量不足等原因,火灾先期处置不到位,必将造成更大的灾害,且各类火灾的扑救方法和采取的措施不同,一旦处置不及时,必将造成更大的损失。

1.4.2.3本区突发火灾事故的趋势

随着本市区域“两港一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火灾形势日趋严峻,正面临着特殊火灾的严重挑战;“十一五”期间,的人口随着东海大桥的开通,洋山深水港码头的使用,临港新城的建成,的常住人口将由目前的95万上升到145万;一些重大的火灾隐患依然存在,一些重大的火灾隐患依然存在,一些重大的火灾隐患依然存在,一些新致灾种的潜在性如果预防不力也会突发火灾,特别是一些消防重点单位、重点部位,一旦发生火灾,必将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

1.5火灾事故分类

1.5.1建筑火灾。主要包括高层建筑火灾、砖木结构建筑火灾、钢结构建筑火灾,洁净厂房火灾等。

1.5.2公众聚集场所火灾。主要包括医院火灾、学校火灾、影剧院火灾、商场、大卖场火灾、宾馆、旅馆火灾、歌舞厅火灾、KTV火灾、足浴店、茶室火灾等。

1.5.3地下建筑火灾。主要包括地下商场火灾、隧道火灾、地下车库火灾等。

1.5.4化工火灾。主要包括炼油厂火灾、液化石油气厂、天然气处理厂、油罐火灾等。

1.5.5仓库火灾。露天堆垛火灾、化学危险物品仓库火灾、粮食仓库火灾、大型物流仓库火灾等。

1.5.6交通工具火灾。主要包括汽车火灾、列车火灾、飞机火灾、船舶火灾等。

1.5.7特殊情况火灾。主要包括带电设备、线路火灾、强风情况下火灾、有毒区域火灾等。

1.5.8自然灾害次生、衍生火灾事故。主要包括台风、雷击、地震以及其它自然灾害引发的次生、衍生火灾事故。

2组织机构和职责

2.1组织领导。在区委、区政府、区公安分局统一领导下,区公安消防支队是区负责突发火灾事故主管单位。

2.2领导机构。根据区委、区府的决定,公安消防支队成立市区突发火灾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决定和部署本区突发火灾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应急小组由区公安消防支队支队长、政委任组长,支队副支队长任副组长。组员由机关各部门领导、基层中队主官担任。

公安消防支队的职责:

(1)研究确定全区应对突发火灾事故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

(2)评定区各类突发火灾事故应急总体预案;

(3)开展一般、较大突发火灾事故的组织指挥,在区突发公共应急事件委员会领导下开展重大、特大突发火灾事故的组织指挥。

(4)当突发火灾事故超出区公安消防支队处置能力时,依据《公安消防部队值勤条令》按程序请求市消防局支援;

(5)依法对全区性重要项目和重点单位的消防监督检查和防火宣传;

(6)部署总结年度突发火灾事故应对工作;

(7)承担24小时应急值班;

(8)掌握区消防安全重点保卫单位、地区的有关情况和灭火作战计划;

(9)掌握公安消防部队消防器材和各类灭火剂储备情况,一旦发生火灾,根据需要做好器材装备、燃料和各种作战所需物资的供应等后勤保障工作;

(10)准确受理报警,及时准确的调动出动力量,同时发出信号和语音广播,不间断的保持与灾害现场的联系,及时向上级机关和领导报告有关情况;

(11)保持与当地供水、供电、供气、电信、医疗、救护、环卫、交通、运输、气象以及驻军、武警部队、交通警察等有关单位的联系,遇有重大或特大火灾或者情况严重时,根据需要和现场指挥部的命令,通知有关单位到场协助灭火救援。

2.3组织体系框架(见下图)

3预测、预警

3.1预测

3.1.1建立突发火灾事故监测网络。支队根据本区季节、气候、例年火灾发生规律、特点等建立和完善本系统或本辖区可能造成影响的火灾事故的信息收集、分析和交流制度,并按有关规定做好保密工作。

3.1.2支队在市消防局指导下建立突发火灾事故常规数据库。主要内容包括:

(1)根据本区经济建设发展情况、本区重点单位分布、消防监督检查、实地调研、火警出动等情况梳理归纳本区可能诱发突发火灾事故的信息;

(2)主要危险物质和重大危险源的种类、特性、数量、分布及有关内容;

(3)潜在的重大火灾事故及影响范围;

(4)城区分布、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交通和基础设施情况,重要保护目标及其分布,常年季节性的风向、风速、气温、雨量等气象条件,人口数量、结构、特征及其分布;

(5)突发火灾事故应急力量:公安消防支队及下属中队、工企专职消防队及各城镇义务消防人员;

(6)可能影响应急救援的不利因素,如消防装备的滞后、消防站点的分布、人员变化及自然气候等。

3.1.3提高预测水平。建立突发火灾事故信息平台,完善突发火灾事故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共享机制,逐步建立应急指挥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跨单位对突发火灾事故预警信息实施有效管理和使用。加强监测信息的综合分析和评估,提高职能部门和责任单位对突发火灾事故监测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2信息报告

3.2.1迅速报告信息。公安消防支队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根据其性质和威胁程度,把突发火灾事故信息报告区应急联动中心、市消防局。市民有义务等报警或通过特服电话及其它途径报告反映突发火灾事故信息。

3.2.2严格报告制度。公安消防支队接到报警信息后,要按照火灾预案和报告制度的规定,在组织灭火救援等应急事故工作的同时,及时掌握和汇总相关信息,重要信息及时向区应急联动中心和区应急办报告。做到事发后报告迅速,处置时报告正确,火灾事故处置结束后要有总结报告。

3.2.3加强信息通报。收集、研判各类基础信息和动态信息,明确各类突发火灾事故信息交流与报送的渠道、时限、范围、程序、监管的要求,并根据处置需要加强各联动单位的通报,重大信息应及时报区应急办(区政府总值班室)。

3.2.4及时处置信息。公安消防支队接到重要信息后,要运用信息综合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判断处理及时提出应急处置建议。

3.2.5跨区域信息通报。公安消防支队要与相邻区加强协作,建立突发火灾事故的通报、协调渠道。一旦出现突发火灾事故影响超出本辖区的态势,要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及时通报、联系和协调。

3.3预警

3.3.1预警级别。按照突发火灾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根据全国统一标准按照火灾损失严重程度分类,本区火灾预警级别分为三级,即一般火灾(III级)、重大火灾(II级)、特大火灾(I级),依次用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黄色等级(III):一般火灾发生,预计将要发生重大以上火灾事故,事故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橙色等级(II级):重大火灾发生,即死亡3人以上;受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户30户以上;烧毁财物30万元以上;预计将要发生特大以上火灾事故,事故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红色等级(I级):特大火灾发生,即死亡10人以上;受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户50户以上;烧毁财物100万元以上;预计将要发生特别重大影响的火灾事故,事故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3.3.2预警级别研判与。突发火灾事故主要由公安消防部门按照火灾等级报区应急委员会批准,严重级别以上的预警需报市消防局、市应急委员会批准。

一般级别突发火灾事故的预警信息或宣布取消报请应急委常委副主任批准,严重以上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信息或宣布取消需市应急委员会统一和宣布取消。

3.3.3预警公告内容。包括火灾事故类别、级别、场所、时间、影响估计及应对措施,机关等。

预警公告内容变更的,应及时变更公告。

3.3.4预警公告方式。突发火灾事故在严格遵守市消防局关于新闻宣传纪律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报纸、广播、报纸、电视、通信网络等公共媒体和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对特殊人群、特殊场所应当在区有关单位的协助下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3.3.5接处警规程。区公安消防支队根据区应急联动中心有关规定、职责和权限,明确规定报警、接警、处警的部门和第一响应队伍,明确其工作要求与程序,明确进入预警的相关部门、程序、时限、方式、渠道、要求和落实预警的监督措施。

3.3.6预警处置。进入预警期后,区公安消防支队在区应急管理办公室、区应急联动中心的授权下,报请区应急委员会同意后,可视情采取以下预防性措施:

(1)准备或直接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2)必要时,向公众可能受到突发火灾事故危害的警告或者劝告,宣传应急避险和防灾减灾常识;

(3)根据需要,转移、撤离或者可能受到突发火灾事故危害的人员和重要财产,并进行妥善安置,并优先保障可能受到突发火灾事故危害的人员的生命安全;

(4)组织支队应急机动人员进入待命状态,视情况动员应急机动人员;

(5)调集、筹措所需物资和设备;

(6)协助有关单位确保通信、交通、供水、供气、等公用设施的安全,稳定社会秩序;

(7)特殊情况下公安消防支队在报请区应急委同意的同时,应采取果断措施阻止事态的发展;

(8)消防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3.4预警支持系统

3.4.1加强突发火灾事故的预测预警体系建设,增加预测预警体系的科技含量,以提高处置突发火灾事故的预警指数和等级标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监测手段,强化专业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建设。

3.4.2由区公安分局、公安消防支队会同区应急办、区信息委,建立应急指挥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跨部门对突发火灾事故预警信息实施有效管理和使用。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4.1.1响应等级分级。根据特点,按突发公共事件可控性、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处置要求,本市建立四个响应等级,公安消防部队根据火灾损失程度分类要求对突发火灾事故等级可分为三类即:一般、重大、特大三个等级。

4.1.2明确响应程序。公安消防支队根据区基本响应程序,明确相关机构、责任人、应急联系方式、组织协调、队伍行动、物资调用等要求,并按响应等级和处置要求启动预案。

4.1.3决定响应等级。发生一般突发火灾事故,由主要由承担处置任务的公安消防中队具体处理实施,同时按有关规定上报和通报情况;发生重大、特大突发火灾事故的响应等级,由区应急委报市应急委批准后由公安消防支队组织实施。

4.1.4等级调整变更。突发火灾事故的实际级别与响应级别密切相关,但可能有所不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响应等级一般逐级递进,出现应急情况和严重态势时也可直接跃进。公安消防支队根据突发火灾事故的事态、影响和处置需要,按照规定程序来决定或报请区应急委决定变更响应级别,对于跨区域、跨部门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可针对各种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分级响应程序和措施。

4.2先期处置

4.2.1区公安消防支队在区应急联动中心领导下,通过组织、指挥、调度、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采取必要的措施,对突发火灾事故进行先期处置,并确定事件等级、上报现场动态信息。

4.2.2突发火灾事故单位和所在社区(村)有进行先期处置的第一责任,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相关单位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即时应急处置。

4.2.3事发地所在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突发火灾事故发生后,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控制事态并向上级报告。

4.2.4先期处置指挥,由区公安消防支队负责,必要时,可按照市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处置暂行办法和公安消防部队值勤条令等有关规定,组织联动单位采取现场应急措施:

(1)封闭、封锁现场;

(2)交通管制;

(3)强行隔离、破拆;

(4)报请区政府同意后,征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

(5)清除障碍物;

(6)进行紧急避险;

(7)其他必要的应急措施。

4.3扩大响应与应急处置

4.3.1火灾一旦发生,先期处置仍不能控制的应急情况,尤其是出现跨区域、大面积和可能发展为严重危害的态势时,区公安消防支队报请区应急联动中心决定直接启动区总体预案,统一指挥调度全区性的应急管理资源,实施应急处置行动。

4.3.2应急处置措施。发生突发火灾事故,尤其是进入应急状态后,公安消防支队根据区应急处置指挥部的指令,立即调动辖区灭火队伍,确保应急处置行动的有效进行,并采取下列措施:

(1)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火势的人员等救助措施;

(2)迅速消除突发火灾事故的危害和危险源、划定危害和危险区域等控制措施;

(3)针对突发火灾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终止可能导致损害扩大的活动等保护措施;

(4)在区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协调下做好恢复交通等安民措施;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4.3.3现场组织指挥。根据突发火灾事故等级和事态发展情况,现场指挥部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救援的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主要负责现场应急联动的组织协调、指挥调度:

(1)划定警戒线;

(2)紧急疏散人员,紧急抢救受伤人员和被困人员;

(3)组织力量,调集物资迅速、有效进行灭火;

(4)迅速控制危险源,对现场进行不间断监测,防止次生、衍生和偶合事故发生;

(5)根据需要,实行24小时火灾事故现场监护和收残;

(6)协助有关单位恢复交通,抢修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等设施;

(7)保护现场,由有关部门或专门机构进行事故原因调查;

(8)及时掌握和报告重要情况,编写处置工作简报;

(9)采取法律、法规和区专项灭火应急预案规定的措施。

4.3.4当突发火灾事故难以控制或有扩大、发展的趋势时,公安消防支队要申请增援队伍,加大救援物资调拨、供应力度,并及时请求市消防局支援。

4.3.5相关单位职责

公安消防支队组织或参与突发火灾事故处置时,应立即调动有关人员和处置队伍赶赴现场,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按照专项预案分工和事件要求,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共同展开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现场指挥开设前,应树立“灾(险)情就是命令”观念,按照应急联动机制与部署,坚决、迅速地实施灭火和救人,相互协同,全力控制现场态势,避免突发火灾事故可能造成的次生、衍生和偶合事件,防止连锁反应,迅速果断地控制和切断突发公共事件危害链。

参与处置突发火灾事故有关的单位和部门,应主动提供与应急处置有关的基础资料,尽全力实施应急处置、开展救援等工作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4.4指挥体系

4.4.1指挥部开设:当突发火灾事故发生时应设立火场指挥部。

火场指挥部组织指挥机构及职责

4.4.1.1指挥部编成及职责:

指挥部设总指挥1人,由到达现场的区政府最高领导担任;副总指挥若干人,由政府部门、公安部门、参与行动的驻军部队、消防部队主要领导同志组成;成员由区当地党政领导有关领导组成。其职责是:

(1)研究审批灭火救援方案;

(2)调动各种灭火救援力量;

(3)调用各种灭火救援保障物资和交通工具;

(4)根据要求和规定火灾现场信息。

4.4.1.2指挥部下设机构及职责

作战指挥组:组长由公安消防支队长、政委担任;成员由消防支队参谋长(综合处处长)、警训科长等消防支队领导以及属地人防、供水、供电、煤气、急救等有关负责同志组成。其职责是:

(1)决策抢险救援实施方案;组织侦察、营救、处置、洗消等战斗行动的落实;

(2)组织指挥供水、供电、煤气、急救、工程抢险等部门的协调作战;

(3)战斗命令。

安全警戒组:组长由属地公安分局领导担任;成员由交警、巡警、武警中队等领导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现场的警戒、车辆疏通,组织疏散群众,维护治安秩序,保证灭火救援行动的顺利开展。

通信联络组:组长由区电信局领导担任;成员由区电信局相关部门领导、消防支队通信干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现场有线、无线联络,保证通信畅通。

医疗救护组:组长由区卫生局领导担任;成员:消防支队卫生队、救护医疗单位负责同志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现场受伤、伤病员、中毒人员救护、处置等工作。

后勤保障组:组长由区政府有关领导担任;成员由消防部队后勤处长及其它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担任。主要职责是负责全体参战人员的食宿及灭火器材、防毒、防化器材、参战车辆的油料供应等。

技术专家组:由消防、人防、防化部队、防疫、化工、建筑等部门有关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对灭火、防毒、防化抢险救援方案进行论证审查,及时提供有关技术资料和数据,解决处理抢险救援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4.4.1.3基地指挥部编成及职责

为配合现场指挥部工作,公安消防支队机关应设基地指挥部,指挥由留守机关的支队领导担任,成员由司令处、政治处、后勤处、防火处等有关处人员组成。其职责是:

(1)负责调集增援力量的准备工作;

(2)调派消防部队现有的灭火、防毒、防化器材及特种抢险车辆等;

(3)负责向上级部门报告灾情及战斗抢险情况;

(4)向现场指挥部提供所需资料和数据。

4.4.1.4处置程序及实施步骤

接警出动

支队值班接到重、特大火灾事故处置出动指令时,应迅速根据实际情况调集辖区中队赶赴现场实施灭火,并立即向有关领导报告情况;随时与现场指挥部保持联系,询问情况,并根据现场指挥部的命令调集增援力量。

力量调集

第一出动:辖区中队及辖区临近中队;第二出动:(1)支队:支队指挥车、火调车计二辆。(2)特勤中队:水罐车、综合防化救援洗消车、抢险救援车、照明车、重型水罐泡沫车等。

现场处置

1、火情侦察。利用各种侦察装备,通过外部观察、内部侦察、询问知情人、仪器检测等方法,查清火源位置、燃烧物质性质、燃烧范围、火势蔓延方向,被困人员数量、位置等,并在战斗过程中反复侦察,掌握火场动态。

2、火场救人。根据“救人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措施,使用各种技战术和消防装备,营救火场上受火势围困或受到其他险情威胁的人员。

3、火场供水。根据火场供水原则迅速占据水源,利用直接、接力、运水等供水方法,向火场供水,保证供水不间断。

4、火场破拆。为了完成侦察、救人、疏散、灭火等任务,利用各种破拆器材,对建筑物构件或其他物体进行全部或局部拆除。

5、火场排烟。为了增强能见度,减少高温毒气危害,有效控制火势蔓延,提高救人、灭火效率,应采取自然排烟、人工排烟、机械排烟等方法进行排烟。

4.4.2当火场指挥部处于启动状态时,公安消防支队有关领导应根据应急指挥部部署和工作需要,迅速赶赴指挥部,负责或参与辅助指挥决策。当发生涉外突发火灾事故时,要按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

4.4.3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要设在火灾事故现场周边的适当位置。要保证情况掌握及时,信息通信顺畅,指挥迅速不间断。要部署相应警力,建立专门工作标识,保证现场指挥部正常工作秩序。

现场指挥部应协调有关部门维护好事发地区治安秩序,做好交通保障、人员疏散、群众安置等各项工作,尽全力防止紧急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及时掌握事件进展情况,随时向市应急委员会报告。同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尽快研究确定现场应急事件处置方案。

4.4.4专家咨询和辅助决策。

当突发火灾事故发生时,应主动邀请灭火专家及有关技术人员参与应急处置工作,根据上报和收集掌握的情况,对突发事件进行分析和事态评估,研究并提出应对处置措施,为应急指挥提供决策咨询。

4.5信息共享和处理

4.5.1公安消防支队应按公安消防部队配备标准配置无线通讯设备:350兆对讲机、800兆对讲机、手机、手提电脑等通信设备,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信联络。

4.5.2现场处置期间应坚持每日汇报制度,特殊情况要随时随地向区应急办和市消防局汇报。

4.6新闻及媒体管理

新闻报道的原则。当火灾事故发生时,公安消防部队应在严格遵守部队新闻宣传纪律的同时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准则,广泛宣传公安消防官兵和人民群众等在处理突发火灾事故中表现的英勇无谓精神和感人事迹。

4.7应急结束

4.7.1当突发火灾事故处置工作已基本完成,次生、衍生和事故危害被基本消除,应急处置工作即告结束。

4.7.2参与处置突发火灾事故的公安消防支队应将应急处置工作的总结报告按照事故等级上报区应急委员会主要领导批准后,做出同意应急结束的决定。

4.7.3一般火灾由公安消防支队宣布或区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结束。重大、特大火灾应急事件应报市消防局和市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向社会应急结束消息。

5后期处置

5.1善后工作

5.1.1火灾发生后,公安消防支队应在其他相关单位配合下根据《公安消防部队值勤条令》深入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如:火灾现场保护勘察、群众安抚工作等。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规定,对突发火灾事故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向市消防局和区政府做出报告。并按要求提供有关情况。

5.1.2公安消防支队对火灾事故责任,会同公安部门调查取证确定后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5.1.3公安消防支队对火灾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找出薄弱环节,找出应急处置环节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管理水平和相应能力,修订应急预案,逐步完善应急预案。

6应急保障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6.1.1建立跨部门、多手段、多路由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建立应急通信、应急广播电视保障体系,确保通信畅通。

6.1.2要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服务平台,做到信息整合,及时收集、掌握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

6.2队伍保障

根据区应急委员会的要求,当发生突发火灾事故时,应在市消防局和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调动下统一调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有关规定公安消防部队有权调动专职消防队参加火灾扑救工作。

6.3后勤保障

6.3.1根据火场实际需要,成立火场后勤保障组。

6.3.2火场后勤应急保障,必须集中主要力量保障主要方向。

6.3.3统一指挥,密切协同。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宣传教育

公安消防支队承担应对突发火灾事故消防宣传教育。如公布、张贴“119”报警电话,“119”宣传资料发放,火灾案例等。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进行消防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常识的宣传教育,发放防火手册,增强公民预防意识和应急基本技能。

7.2消防培训

公安消防支队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有关要求定期组织企事业单位义务消防员、居委义务消防员、公安消防民警进行培训,以增强公民防火和灭火常识以及自救与互救技能培训。

7.3消防演习

7.3.1公安消防支队应对重点单位建立灭火预案,并根据情况进行定期更新,根据重点单位预案及工作部署定期组织专业性和综合性的应急演习,明确演习的队伍、内容、范围、场所、组织、评估和总结。做好跨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及通信联络,确保各种紧急状态下的有效沟通和统一指挥。

7.3.2公安消防支队应会同有关单位积极组织本区域综合减灾和应急灭火救援专项演练,演练要从实战角度出发,要深入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通过应急演习,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决策、协调机制和处置的程序,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完善应急预案。

8监督检查与奖惩

8.1突发火灾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公安消防支队应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定期检查本支队应急人员、设施、装备等资源的落实情况,负责对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并制定相应奖惩方案。

8.2对突发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的日常管理、应急处置能力建设质量,列入支队对本单位各部门、各中队考核内容,进行年度考核,对考核结果优秀的单位予以适当奖励。对考核存在问题的单位,书面反馈给责任人,限期整改,直至追究责任。

9附则

9.1预案管理

9.1.1为确保应急预案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支队依据《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公安消防部队值勤条令》以及国家相关法律、规章、国务院相关法律、规章,组织精干力量制定本预案,征求有关部门、有关领导的建议和意见,经区应急管理委员会审查,正式成文,下发支队机关各部门、各基层中队,并报区应急管理委员会备案。

9.1.2应急预案公布。应急预案经过区应急管理委员会评审通过后,由区应急管理委员会主任签署,支队根据计划和需要,广泛向社会公众宣传预案,提供报警电话和主管责任部门信息,内容除外。

9.1.3应急预案修订。随着相关法律法规及《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机构的调整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以及应急处置过程中和各类应急演习中发生的问题和出现的新变化,每三年对预案进行修缮一次,必要时可随时调整,报区应急管理委员会备案。

9.2制定与解释

火灾应急处理方案及流程范文第2篇

一、编制目的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实行专门机构监督,各单位自主管理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及时掌握各部位的火灾隐患信息,对突发的火灾事故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和消灭措施,及时做好安全救护、应急救援及人员疏散工作,迅速有效地将事故损失减少至最小,以达到预防和减小火灾事故危害的目的,确保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及《四川省消防条例》的规定,结合分公司可能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类型、性质、影响范围大小及后果的严重程度等情况,特制定《攀工建筑分公司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筑分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和基层单位从事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

四、应急预案的方针、原则和目标

(一)方针和原则

(1)本预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2)本预案为分公司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基本程序和组织原则。

(二)本预案在实施应急处理工作中实行统一指挥、各负其责、密切协同,救人第一、快速反应、属地保障,科学决断、有效处置、确保安全是原则。

(三)各单位和分公司有关部门要配合本预案制订的火灾事故应急处理实施预案,实行在分公司统一指挥下,分级管理,分级实施。

(四)目标

本预案的目标是控制紧急事故的发展并尽可能消除事故,将事故对人、财产和环境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五、基本情况

主要从事工业(土建)施工:大跨度工业厂房,冶金高炉及焦炉系统主厂房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设备基础,大容积独立水塔,钢结构制作和安装等;大型综合性民用建筑施工:民用住宅小区及高层、超高层公寓住宅、市政综合大楼、综合性商业楼群、城市标志性建筑、文化体育场馆、市政道路及管网等公共建筑;建筑辅业:大型项目测量,商品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冷轧带肋钢筋生产,汽车运输等;混凝土、沙浆及地材试验。

六、火灾事故基本预测

(一)生产设备引发的火灾。

可能发生重特大生产设备火灾事故的地点:分公司所属的厂房、检修现场、所有施工现场。

(二)生产物质发生的火灾

1、易燃液体火灾

可能发生重特大易燃液体火灾事故的地点:公司所属的生产车间、厂房、检修现场、所有施工现场。

2、易燃气体火灾

可能发生重特大易燃气体火灾事故的地点:分公司所属的厂房、检修现场、所有施工现场。

七、应急设施和资源

(一)抢险救援方面

分公司现有1支义务消防队,人员共计130人。室内消火栓15个,室外消火栓1个;厂房和车间配备的灭火器有150具。

(二)医疗救护方面

由于建筑分公司生产现场、施工现场经常不固定,无论在什么地方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现场负责人负责组织保护好现场,并采取临时防范措施,立即按程序上报分公司,若有受伤人员,立即组织送往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护。

(三)车辆

公司有6台在租赁公司租用的小车可用于火灾突发事件的调用,由办公室统一调动,生产安全室负责具体安排实施,确保人员、物质及时到位,保障交通运输的畅通。

八、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加强对突发重特大事故的处置能力,及时做好抢险救援工作,成立了救援领导组织机构,并明确了各组的职责。一旦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各小组应立即按照各自分工展开抢险救援工作。

(一)公司设应急救援指挥部

指挥长:分公司经理

副指挥长:分公司主管生产安全副经理

成员:分公司其它领导及各部门、基层单位负责人。

职责:当发生事故时,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负责进行统一组织、指挥、协调各项救援工作,在查明事故险情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订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处置救援方案,并及时地组织人员进行抢险救援工作,确保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现场疏散抢险救援小组

组长:分公司主管生产安全的副经理

副组长:生产安全室主管

成员:由综合室、生产安全室、技术质量室、经营计划室、项目部、实体单位负责人组成。

职责:疏散救援工作本着“先救人、后移物”和“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做好疏散救护工作。公司生产安全室负责统一指挥、疏散事故现场人员和保护现场及向公安消防队报警求援;综合室、生产安全室负责人员调动;综合室负责善后处理;综合服务站负责车辆调动。一旦发生事故,由救援小组长负责组织各单位进行有序的疏散事故现场人员,如遇有情绪偏激的人员,将其强行带离事故现场,对事故现场的重要物资及时地进行转移。根据情况及时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线,并随时调整警戒区域,严格控制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确保现场秩序,并负责组织、调动应急抢险救援队伍,按照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援方案迅速组织实施,根据事故现场具体情况,负责与公安消防队联系,取得他们的协助与支持。同时安排车辆与人员将受伤人员,进行现场临时救护后送往医院救护,必要时请求攀工公司启动上一级《重特大火灾事故救援应急预案》。

(三)后勤保障组

组长:综合室主管

成员:生产安全室、技术质量室、经营计划室、财务室及各项目部、实体等负责人组成。

职责:生产安全室、技术质量室、综合室负责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如工艺流程图、现场平面图和周围地区图等);综合室负责事故处置所需物资、设备、材料、各类机械的供给、资金的投入及处置事故的生活保障。

九、事故的报警、处置和善后处理

(一)、报警及汇报

发生火灾事故,应立即拨打“119”或攀钢消防大队,要讲清发生火灾的单位、地点、燃烧物质、火势大小及有无人员伤亡、被困等基本情况,以便消防队及时准确地赶赴现场灭火救援。报警后,报警人员应在公路的三叉路口或有明显标志的地方等待消防车的到来,并给消防车引路,协助消防人员确认消防栓的位置或寻找水源,并且应安排人员协助灭火救援。在向消防机构报火警的同时,应及时向生产安全室报告,由他们根据具体情况通知相关部门及各负责人到场,组织指挥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

(二)火灾事故的处置方法

1、施工设备引发的火灾

施工设备引发的火灾分带电火灾和不带电火灾两种。根据现场条件,可以断电的应断电灭火;无法断电的则带电灭火。大部分电力变压器、多油断路器、空气开关等电气设备充有大量的油,着火后可能发生喷油甚至爆炸事故,造成火势蔓延扩大火灾范围。

扑救方法:

(1)设法切断电源,进行常规灭火;

(2)无法断电灭火,则要根据现场特点选择适当灭火器进行灭火;

(3)充油电气设备的油,其闪点多在130~140℃之间,有较大的危险性。如果只在设备外部起火,可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如火势较大,应切断电源,可用水灭火。如油箱破坏,喷油燃烧,火势很大时,除切断电源,有事故储油坑的应设法将油放进储油坑,坑内和地面上的油火可用泡沫灭火。要防止燃烧着的油流入电缆沟,电缆沟的油火只能用泡沫覆盖灭火。

2、各种施工物质发生的火灾

易燃固体火灾

易燃固体燃点较底,在遇到明火、受热、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后,会引起剧烈燃烧,并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

火灾特点:燃点低,遇火即燃,燃烧猛烈;易燃固体粉尘易爆燃;易燃固体燃烧产物毒性强。

扑救方法:

(1)及时扑灭初期火灾。

(2)采取疏散、隔离方法、控制火势。

(3)防止爆炸,迅速灭火。

注意事项:

(1)疏散搬运易燃固体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拖、拉、摔、撞,保持包装完好。

(2)扑救易溶性易溶固体火灾时,要采取措施堵截、控制溶流扩散,以防火势蔓延扩大。

(3)严防人员中毒伤亡。

(2)易燃液体火灾

易燃液体在常温下极易着火燃烧。常见的易燃液体有各种油品、苯液等。

火灾特点:

(1)先爆炸后燃烧,这是易燃液体储罐发生火灾时常见的特点。

(2)先爆炸后燃烧有三种情况。一是在易燃液体泄漏遇明火发生燃烧,使液体容器或压力容器设备在火焰或高温的作用下发生物理性爆炸;二是易燃液体储罐已发生燃烧,在燃烧中发生爆炸;三是易燃液体储罐内蒸气浓度达到了爆炸极限,使燃烧瞬间转为爆炸。

(3)易造成人员伤亡。

扑救方法:

泄漏火灾的扑救:及时堵漏、控制扩散、迅速灭火、防止爆炸伤人。

可溶性易燃液体火灾的扑救:

(1)灭火时多选用抗溶性泡沫、干粉等灭火器。

(2)根据实际情况可用大量的水稀释燃烧液体,直至燃烧停止。

(3)泄漏可溶性易燃液体燃烧,可使用大量的水稀释,致使其熄灭,同时可降低易燃液体蒸气挥发,消除复燃或燃爆危险。

(4)可溶性易燃液体因本身含氧、含碳量较少,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不易被人发现。因此,在灭火时要避免流淌液体燃烧伤人。

注意伤人:

1、灭火中要随时注意观察易燃液体贮罐及邻近罐的异常变化,防止发生爆炸伤人;

2、灭火中要正确选用灭火器材;

3、灭火后要防止复燃或蒸气爆炸;

4、对流淌燃烧液体火灾,应先堵截,后灭火;

5、加强灭火人员安全防护;

6、搬运或疏散小包易燃液体时,要轻放,严禁滚动摩擦、拖拉、碰撞等不安全行为,严禁背负、肩扛,严禁使用易发生火花的铁制工具。

(3)易燃易爆气体火灾

易燃易爆气体遇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或在热传递作用下,能引起燃烧爆炸。

易燃易爆气体火灾特点:易造成大面积燃烧爆炸;燃烧往往引起贮罐、气瓶爆炸;贮罐爆炸会引起相邻贮罐发生连锁爆炸,导致灾情扩大,引发大面积火灾;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火灾扑救难度大。

易燃易爆气体火灾扑救方法:首先应扑灭泄漏处附近被引燃的可燃物火势,控制火灾范围,为下一步扑救泄漏处燃烧作好准备;气体泄漏着火后,不可轻易关闭阀门,更不可随便关停运送气体设备,以防止回火引起爆炸。应先关小阀门,降低气压体泄漏压力后进行灭火,并事先做好堵漏准备,火焰熄灭后立即进行堵漏;起火后,不能盲目扑灭泄漏处燃烧,以防堵漏失败后大量可燃气体继续泄漏,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火源发生大范围爆炸;如果确认泄漏口不大,能在短时间内快速予以封堵,则可用水、干粉、蒸汽、氮气、二氧化碳等灭火器灭火(事先消除泄漏点附近一切火源),然后组织人力快速实施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驱散泄漏气体;如泄漏口裂缝较大,确认难以堵漏或无法堵漏,则可以采用冷却着火容器及周围容器的办法,防止发生爆炸,任其稳定燃烧,自至自行燃尽熄灭;对于有爆炸危险的易燃气体,容器、气瓶或设备的冷却或灭火,要利用地形、地物、建筑物等为掩体,以防爆炸。对于有先兆要爆炸时,要果断撤离,注意观察,避免爆炸伤人。

注意事项:加强统一指挥,避免盲目行动。无论采取哪种断绝气源措施,都必须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施;如有爆炸的可能,灭火时首要任务是防止爆炸。要自始至终组织相当人力对燃烧容器及受热辐射、烧烤的相邻储罐、气瓶等进行冷却降温。如有可能应迅速移至安全地带;加强一线人员的安全防护,避免发生人员伤亡。许多易燃易爆气体本身具有毒害性,其燃烧产物也具有毒性,对人体危害很大。现场施救时要采取防毒措施,防止人员中毒。要及时替换灭火人员。同时要持续不断地观察火情变化,避免发生爆炸或其它险情伤人;灭火后应对易燃易爆气体容器、气瓶或其它设备进行持续冷却,避免复燃。同时对火灾现场进行安全检测,确认无危险时再撤离,恢复用火用电;搞好火灾现场警戒,控制现场人员数量,确定灭火人员撤离的场地和通道。警戒范围应根据火灾现场实际确定。警戒解除应在火灾现场确认无危险时宣布。

十、应急培训和演练

应急培训和演练的指导思想应以加强基础,突出重点,边练边战,逐步提高为原则。应急培训和演练的基本任务是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

各项目部或实体应派专人负责,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及公司《消防安全管理标准》规定组织培训,开展定期或不定期隐患排查、治理,定期开展演练,增强事故应急、应变处理能力。

十一、应急预案的修订

本预案编制及修订部门为分公司生产安全室。此预案下发后,原则上每3年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如因特殊原因,也可以及时对部分内容做局部修订。

火灾应急处理方案及流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火灾;应急措施

1 隧道火灾的原因及隐患

1.1 隧道火灾的原因:从国内外隧道火灾事故案例可知,造成火灾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隧道火灾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1.1 车辆本身故障引发的火灾:车辆故障引发汽车火灾的主要原因有机件摩擦起火、化油器回火、电气线路短路、车辆漏油等引发火灾。

1.1.2 车辆撞击起火:由于隧道内车辆超速行驶和隧道能见度低,极易发生车辆之间、车辆与隧道及隧道设施相撞或擦挂,发生交通事故导致火灾的。

1.1.3 车辆上的货物引起火灾的:隧道内有各种车辆通过,他们所载的货物有可燃的或易燃的物品,可能会因各种原因引发火灾。

另外还有隧道内的设施、设备着火而引起的隧道火灾等。

1.2 隧道火灾的隐患:据国际消防技术委员会(ctif)近期对多国隧道的检查中发现,当前不少隧道由于设计和管理差错,存在以下火灾隐患。

1.2.1 通风排气道少:隧道中经常运输化学物品和多种易燃易爆物品,由于隧道内通风排气道少,必然通风不畅,温度上升快,许多有害气体都滞留在隧道内,不但伤害人体健康,而且遇到高温和名火,及易发生火灾和爆炸,造成重大损失。

1.2.2 缺少紧急出口通道:当前各国隧道的外观比较优美,结构各不相同,高度和密度也各异,但都缺少紧急进出口道。不少公路只能从两端进出。有些隧道虽然有少量进出口道,但标志不醒目,一旦发生火灾,不但消防和救护车辆无法到现场,遇难者也难逃出,必然造成重大损失。

1.2.3 防火救护设备少:不少隧道内缺少灭火水源和灭火器,消火栓间隔太远,救护工具也很少。一旦发生火灾,现场人员无法及时灭火救灾。此外还有许多人们不重视或不了解的危险因素。如国际消防技术委员会多次火灾案例报告中所述,通过隧道运输的面粉、咖啡粉和牛奶粉等有机粉末与隧道中灰尘混合后,遇到高温或明火时同样会发生爆炸。隧道火灾危险性大于敞开空间火灾的危险性。

2 隧道火灾中烟气流动和火焰传播速度的特性

日本隧道火灾研究所在隧道火灾的研究中,建造了长21m、高1.6m、宽1.5m的隧道模型,研究表明,隧道内燃料的燃烧速度是敞开空间的3倍,隧道火灾中,隧道内温度可达到1000℃。当隧道发生火灾时,向隧道内送风,在一定程度的风速下,火焰的燃烧速度和敞开空间一致;如果风速减弱,火源正上方的隧道壁温度将很快升高,通过辐射热量的返回,燃烧速度将猛烈增加。隧道火灾烟气流动和火焰传播、扩散是十分复杂的现象。隧道火灾的危害主要来自于烟气和火势的蔓延,而烟气的扩散和火焰的传播速度完全被隧道气流控制。

无风隧道中烟气自由流动扩散的主要特性。其特征表现为缓慢而非稳定的流动扩散过程。火灾初期阶段烟气在隧道上部空间呈流束状的纵向延伸,同时逐渐向下部空间的空气区横向扩展。这种烟气和空气的分层作用将随着烟气扩散逐渐减弱以致消失,在一定距离处以全断面的烟气流状态继续扩散,已形成的流束状烟气也渐趋消失。其结果在隧道中形成大范围、高浓度的烟气危害区,在火灾初期阶段,利用烟雾和空气的分层现象和扩散,将对控制隧道火灾、防灾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当自由扩散形成烟气危害区以后,将对防灾产生不利的影响。利用通风气流改变这一流动扩散形态,将对控制隧道火灾、防灾产生明显效果。在自然风控制下隧道中的烟气受限流动扩散特性表现为:在下部烟气区,燃烧生成的烟气即刻被气流裹携,并在强烈的混掺作用下很快扩散至整个流区空间。烟雾区位置和对烟雾的稀释程度,是与火灾的发生位置和强度密切相关的。在少数特定的条件下,直接利用自然风控制火灾烟雾可以获得良好的防灾效果,但大多数情况下将对防灾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严重后果。因此,利用风机对气流的调节作用,改变烟雾的扩散形态对于控制火灾是十分必要的。

利用风机改变隧道中的自然风状态(包括静止状态),这时的烟雾扩散完全被调控气流所控制,称为烟气的强制扩散。由于气流的调控不仅可以进行不同幅度的增速、减速调节,而且还能改变流动的方向。因此,被调控气流所控制的烟雾扩散浓度和扩散区域也随之变化,这种烟雾扩散特性更能适应隧道防灾的要求。从此意义上说,烟气的强制扩散是控制隧道火灾的一种主要扩散形式。通过气流的调控改变烟气和火焰传播扩散特性,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

3 隧道火灾的防范

3.1 隧道的耐火等级:隧道内发生火灾时,隧道顶部的温度将会很高。而公路隧道墙体内一般埋有电缆等设施,如果墙体耐火等级太低火灾时极易将电缆烧坏,影响隧道内设备的使用。因而隧道所用的材料耐火极限应为1.5h-2h ,隧道内的拱顶和侧壁的表面应喷涂隧道防火涂料或其他措施予以保护,提高其耐火等级,使耐火极限达到2h以上,防止隧道内混凝土在火灾中迅速升温而降低强度,避免混凝土炸裂、衬内钢筋破坏失去支撑能力而导致隧道内垮塌,防止墙体内埋的电缆等设施烧坏。同时对墙体内的电缆还应用阻燃电缆或耐火电缆,各类电气线路均应穿管保护。

3.2 隧道内的消防设施:隧道是一个近似密闭状态的交通设施,为了能及时了解隧道的营运情况,应在隧道内安装电视监控系统。此外,为了使火灾或其他突法事件能及时得到解决,隧道内还应安装应急设施,主要包括报警设施(隧道内车辆多,排放的烟气多,不适合安装感烟探测器,宜采用感温探测器或火焰探测器)。在安装自动报警设施的同时还应安装手动报警装置,以便发现火情的人员能够迅速报警。另外,宜在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消防应急电话,手动报警设施和应急电话可设在消火栓箱旁。疏散设施,为了控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为了是消防人员快速进入火灾现场扑救,必须尽可能快的疏散人员和车辆。短距离的隧道可用自然通风,如果隧道内采用纵向通风系统,火灾时烟气将会顺车道扩散,则应设置避难设施。隧道内应设置事故照明和安全疏散引导引导标志,以便火灾时指示人们的避难方向。灭火设施,在隧道内应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应设置消火栓系统以及便携式灭火器材。

3.3 隧道的消防管理:隧道的火灾主要是通过隧道内的车辆引起的,加强安全管理首先应从加强车辆管理入手,隧道管理部门通过监控系统对隧道内车辆进行监控,如果发生事故,隧道管理部门应立即派车进行疏散。公安交警应加强对进入隧道的车辆以及驾驶人员的检查,对酒后驾车和疲劳驾驶的驾驶员不许进入隧道。另外,隧道管理部门还应定期检查隧道内的消防设施、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工作等。

4 隧道火灾时各系统的控制

4.1 隧道通风系统的控制:正常交通情况:稀释隧道内汽车行驶时派出废气中以co气体为主的有害物质和烟雾,为乘用人员、维修人员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洞内空气环境,为安全行车提供良好的清晰视线。

火灾事故情况:通风系统具备双向排烟功能,在事故发生时能控制烟雾和热量的扩散,可根据消防及救援人员的现场要求控制和调节隧道洞内的风向和风量。火灾状态时,隧道内的风速应控制在3m/s以内。

控制的目的是保障隧道内环境指标处于标准允许范围内,即co浓度低于标准要求的230ppm,烟雾透过率低于0.0070。

启动风机应首选累计启动时间最短的风机,以平衡各组风机的劳逸程度,延长风机寿命。

为了减缓风机启动瞬间的电流冲击,启动风机时各组风机之间要有足够的延时,如果改变送风方向,应确保先关停再启动反向运转。

启动一组风机5分钟或10分钟后,如果各项指标没有明显下降应再启动一组,直到全部风机启动。若还无法降至允许范围内,监控系统应立即向监控员发出报警信息,提示关闭隧道。

在隧道火灾时,风机启动和送风方向在火灾早期应以抑制或减缓洞内烟雾和有毒气体扩散速度和范围为目标,以确保受困人员有足够时间安全疏散。如果车行横洞没有安装防火卷帘门,可以通过横洞两侧前后两组风机互相对吹,在车行横洞内形成空气反压,来阻止火灾隧道有毒气体向另一侧扩散。

4.2 隧道的照明控制:隧道的照明控制确保车辆驾驶员在进出隧道时实现洞内外光线平稳过渡,避免因“黑洞”或“白洞”现象而影响车辆行驶安全。照明控制一般根据洞口光强检测值或人工设定的时序参数进行自动控制。但是在隧道发生火灾时,应与事件处理要求实现联动控制、为疏散人员和事件处理部门提供照明。

以上2个系统的控制在监控系统检测到火灾报警后,由监控中心下达命令,切断市电供电,由市电切换到配电柜处安装的应急电源eps,同时熄灭隧道内的照明灯,由eps供电,支持应急灯照明和风机的运行,在此期间,依照设计时定的方案,自动或手动控制发电机的启动,来供隧道内各个设施的用电。

4.3 可变情报板信息的:隧道洞内外情报板和可变限速标志信息主要是配合隧道内事件的发生,及时向隧道内司乘人员和救助人员提供疏散路径、隧道环境状况、交通管制等信息,以便及时掌握隧道内情况,配合应急部门处理应急事件。

4.4 隧道广播:隧道广播主要用于隧道突发事件时操作员指挥洞内受阻人员和车辆及时安全的按预定方案疏散,以及组织灭火等突发时间的处理。

4.5 交通信号控制:交通信号系统主要用于隧道正常交通指示以及隧道发生火灾、交通阻塞和事故等事件的交通控制。

5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速公路建设越来越重要,隧道内的突发事件也同样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可见一份火灾应急方案的制定对于高速公路的管理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预防和减少隧道火灾带来的损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首先应进行合理的设计,根据发生火灾的各种情况以及以及相应的原理,制定出最有效的安全措施;

(2)其次是设置应急设施,确保这些设施的方便性、有效性、预防性和系统性;

(3)通过信息宣传和各个部门的大力配合,使隧道司乘人员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重要性

火灾应急处理方案及流程范文第4篇

一、目的

为确保在发生火灾时,各项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

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我工地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小组成员及消防重点部位及周边环境

1、项目部成立自然灾害应急工作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项目部应急指挥部下设综合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项目会议室,负责日常工作。

2、项目部的消防重点部位是施工现场礼堂、施工通道、职工宿舍。

施工现场礼堂是施工人员最多,工种最多,交叉作业繁复的场所,

施工通道也是人员多,存在吸烟等火灾隐患。职工宿舍人员集中,存在着员工躺

在床上抽烟,违规生火,违规使用电器等火灾隐患,未及时发现及时纠正的,有

引起火灾的可能性。职工宿舍内居住人员比较集中,发生火灾后严重威胁着职工

的生命安全;因此,火灾发生后严重威胁着生命、财产安全,应重点防护。

三、应急措施应急措施

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要立即发出警报,应急工作组成员有步骤有次序

疏散各楼栋居民撤离施工现场,同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蔓延(用现场灭火器等

消防器材进行控制)。

领导小组得悉消防应急情况后立即赶赴工地指挥部,各种救护队伍到综合办

公室待命。

抢救组首先要询问知情者现场情况以及伤员数量和轻重,然后依情况分组组

织救护。

2、各级领导小组在上级统一组织指挥下,迅速组织抢险救灾。

(1)迅速发出紧急警报,人员疏散组立即在组长指挥下奔赴通往事故地点

的通道,指挥人员有序撤离,并为方便抢救组前往火灾现场维持人员撤离秩序。

(2)迅速关闭、切断输电、燃气系统(应急照明系统除外)和各种明火,

防止滋生其它灾害。

(3)迅速开展以抢救人员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救护工作,及时将受伤人员

移并送至附近医院抢救。

(4)加强对重要设备、重要物品的救护和保护,加强工地值班值勤和巡逻,

防止各类犯罪活动。

3、积极做好工人的思想宣传教育工作,迅速恢复正常秩序,全力维护社会

安全稳定。

4、迅速了解和掌握受灾情况,及时汇总上报。

5、保安组自始至终要维持好现场秩序,禁止无关人员靠近火场及消防场地,

保护消防设施,制止一切对消防活动起消极作用的行为。

6、每个消防小组成员都要明确自己在事故发生时的职责,还应进行预演来

检查应急的组织、人员、设施、工具是否能满足抢险的要求。如有不符合抢险要

求的环节和措施应予以纠正。

7、灭火

(1)报警

“报警早,损失小”是人们在长期同火灾斗争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由于火

灾的发展极快,因此首先发现火情者在灭火的同时必须立即上报值班工程师或义

务消防队值班人员,通知单位领导。并有值班工程师或义务消防队员组织扑救。

火情严重的必须立即拨打119求救。报警要沉着冷静、及时准确,说清楚单位(项

目部)、地址、电话、燃烧部位及燃烧物的性能等有关情况,报警后应派专人到

路口接消防部队。使用移动电话报警的必须注意报警后不能关机,以便听取消防

部队的回唤、问话,及时保持联系。

在报警的同时,还应采取多种方法向周围群众,本单位其他人员报警,使他

们及时撤离火灾可能蔓延到的部位。

(2)灭火

首先发现火情的人员在报警的同时必须立即使用宿舍门口存放的ABC灭火

器等就近的灭火器材进行扑救。值班工程师或义务消防对有关人员接到报警后应

立即组织人员扑救。

消防车可从西围墙外面就位,也可从工地大门直接沿工地混凝土硬化道路进

入宿舍、仓库等附近,就近灭火。

3 消防队到来之后应根据消防组织的安排进行分工负责灭火。

灭火应做到:灭火救人同时进行,把主力用在灭火上,同时分出一小部分力

量在可能蔓延到的地方,防止火势乘隙扩大;当火势已扩大,就应以主力用于堵

截火势方面或可能造成更大灾害方面。

灭火应根据燃烧物的性质、燃烧的特点和火场的具体情况及消防技术装备的

性能进行选择灭火方法;

(1)、喷射水流 应把水流喷射到火焰根部,即喷射到燃烧物体上,并根据

火场燃烧情况及时变换射流;

(2)、喷射泡沫 对于容器内的火灾,应朝容器内一侧器壁上喷射泡沫,使

泡沫顺器壁自动流淌到液面上覆盖火焰。对于地面流散液体,应从近处开始左右

两侧同时喷射逐步向火场深处推近;

(3)、喷射干粉 对准燃烧物体火焰根部平行喷射,对于大面积的火焰应将

干粉停在距火焰5米的上风或侧上风位置,操纵干粉枪向左右两侧稍微平行摆动

使灭火剂完全覆盖燃烧区;

(4)、断电 对于电器发生火灾或引燃附近可燃物,必须想办法尽快切断电源。

隧道内发生电器火灾,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及时通知地面停高压电源,启用应急

照明设备。

8、救人

积极抢救受火灾威胁的人员是灭火工作的首要任务,当有人受到火灾威胁

时,应根据救人任务大小、现有灭火力量组织参战人员抢救人命,同时布置一定

力量扑救火灾;

宿舍发生火灾时,可通过破窗、破门等尽早尽快抢救被围困人员并转移到安

全地带。

9、疏散与保护

对于易燃易爆和有毒的物品以及承受较大压力的容器或设备,在火势威胁有

发生燃烧爆炸、析出毒气等危险时必须抓紧疏散或增强保护;

重要物资或档案资料等受到火灾威胁而无法抢救时,必须立即进行疏散;

对于妨碍战斗人员灭火的物资,要进行转移或疏散。

(1)、首先疏散和保护有爆炸有毒的危险品以及处于下风向的物资,然后疏

散和保护一般物资;

(2)、对于材料仓库发生火灾,抢救物资要有专人指挥,并分派专门力量有

组织有秩序进行;

(3)、在受到火势威胁的情况下,要用水枪掩护疏散通道和人员,必要时可

采取破拆的方法,开辟疏散通道。

宿舍发生火灾时,应立即组织人员转移厨房内的液化气瓶,以防火灾蔓延到

厨房时发生爆炸。组织人员对附近的低压变电房进行隔离、降温等保护措施,防

止火灾蔓延到变电房引起停电、电器爆炸等事故。

10、防爆

对于受高温威胁的氧气、乙炔钢瓶以及液化气瓶、油液容器要加强冷却;

对于受热膨胀的桶装物品不要撞击;

扑救易燃液体火灾后,应彻底扑灭建筑物以及周围物品上的残余火烬;

扑救可燃气体或液体泄漏后的火灾,在做好堵漏工作后方可一举灭火。在堵

漏工作为就绪前,除采取冷却措施,防止火势蔓延后,可让其稳定燃烧。

11、防塌、排烟、警戒、救护

扑救火灾时应做好预防建(构)筑物倒塌工作,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和人员

伤亡事故;扑救火灾时应首先扑救最容易被火烧塌的部位,且避免在此处集中过

多的人或物资。

在救火时对于影响灭火行动,威胁人身安全的烟气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时排

除,排烟可采取自然通风、机械排烟、破拆建筑物排烟等方式。

为保证灭火战斗有秩序的顺利进行,应在单位、起火建筑物的出入口以

及重要部位设置警戒区,按排警戒人员维持秩序,防止有人浑水摸鱼、乘火打劫、

乘火捣乱。

对于抢救出的伤员要做出妥善处理,并组织专车送医院抢救。

12、 自救与逃生

(1)、逃生准备

当火灾火势猛烈,确实已经无法抢救时,人员不得再犹豫,应迅速离开火场,

避免围困和伤亡。人员从起火房间撤离后,应该立即关闭起火房间的门,防止火

5灾蔓延到其他房间。在着火期间,不论是位于起火房间或是非起火房间,逃至室

外后要做到随手关门,这样可以控制火势的蔓延,延长允许逃生的时间。当见烟

不见火时,不可轻易打开窗户,因为此时可能由于空气不足火在阴燃,如果打开

窗户,就能形成空气对流,助长火势蔓延。

(2)、爬行

当夜间发现宿舍内有烟时,要翻身下床,朝门口爬行。即使受得了也不要站

起来,因为1.5米以上的空气里已经含有大量一氧化碳,千万不要站立开门,烟

对人的生命的威胁比火更大。

(3)利用防毒面具或湿毛巾

逃生中要防止吸入烟尘,逃生时应戴防毒面具或用湿毛巾捂严口和鼻子,冲

出火场。

(4)利用绳索或从窗户跳出宿舍

如果被围困在宿舍二楼,可利用绳子或床单拴在室内的重物、桌子腿、窗等

上面将人吊下或自行滑下;由于职工宿舍只有两层,当找不到上述工具,而又受

到火势严重威胁时,可直接从窗户跳到地面,然后沿疏散路线和撤退到安全地带。

(5)熟悉工地环境、记住疏散线路

教育工地的工作人员熟悉本工地的环境和疏散线路,以便发生危险时能按正

确的线路逃生。

(6)积极互救

当发现火警时,发现者应通过呼喊、敲击物体等通知其他人员撤离。在撤离

时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惶失措,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遵守秩序,不要拥挤,积

极协助伤员撤离。

(7)撤到安全地带,不要围观

逃离宿舍后,应按照疏散路线迅速撤到安全地带,不要围观。因为这样不但

影响消防人员扑救,同时又可能火星飞溅,房屋倒塌,物品爆炸等伤人。

13、事故的处理

对于发生的火灾事故,有关部门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事故、事件、不

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做到三不放过(火灾原因不清不放过,

责任者不受处理、群众不受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14、事故的预防

1)、建立有领导负责的逐级防火制度;

2)、建立各生产岗位的防火责任制,成立应急领导小组、义务消防队;

3)、建立义务消防队和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

4)、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

5)、对火灾隐患及时发现和立案、整改;

6)、对职工普及消防知识,重点工种进行专门的消防知识培训和考核;

7)、建立防火档案和灭火应急示意图;

8)、进行灭火应急演练,要求:

为了使应急方案在实践中得到正确应用,项目部每年举行一次实地演练,具

体时间有项目部统一安排。要求:

按接警、出动、分工配合以及临时处理等综合动作演练,用以检验是否符合

应急响应方案;

模拟实战训练,即按接警出动到现场按照实据要求出水、灭火器同时进行抢

救和疏散物资的训练;

演练应以公司总部和各个项目部为单位进行开展;

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做到参加人员明确任务、方法和要求;

要点火演练的,必须事先采取完善的安全措施。

9)、通讯、避难用的设备器具

宿舍、仓库、隧道内等部位应根据实际需要,在合适的地方配备报警设备、

应急照明和动力、逃生工具、安全避难所、急救设备、空气呼吸器,氧呼吸器、

便携式照明设备等。

四、其它

1、在应急行动中,各组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

落实。

火灾应急处理方案及流程范文第5篇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切实做好扑救火灾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到一旦发生火灾,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扑救,疏散群众,抢救国家财产,减少损失,防止发生混乱,特制定该预案。

1.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单位消防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及发生火灾时的扑救和疏散等应急处置工作。

2工作原则

消防应急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安全工作方针,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

3主要风险

3.1重点消防部位

库房、通道、机械存放地、食堂、财务室、施工现场等为消防重点部位

4机构设置及职责

4.1为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和处置工作,成立消防安全工作小组,按照分工分为指挥组、应急处置组、警戒疏散组、后勤保障组、救护组、通讯联络组。

4.2指挥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  责:

(1) 组织制订消防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 负责人员、资源配备和应急队伍的调动。

(3) 负责事故应急的组织领导。

(4) 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 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6) 事故状态下,在最短时间到达现场,评估事故(事件)可能发展的方向,现场指挥各小组按部就班的履行自己的责任,做到临危不乱,指挥有方,抢救得力,报警及时。

(7) 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8) 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

(9) 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10) 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4.3应急处置组: 组长:        

成员:                       

职  责:

(1)在统一指挥下,利用各种消防器材进行火灾扑救工作。尽一切可能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

(2)在现场处置时确保人员安全,包括自身安全。

4.4 警戒疏散组:组长:                成员:

职  责:

(1)负责布置安全警戒保证现场井然有序,实行交通管制,保证现场道路畅通。

(2)加强保卫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车辆通行,引导消防车辆进入火灾现场 。

(3)指挥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引导群众利用掌握的逃生知识,沿着消防通道逃生,拦阻群众进入预警区及电梯。

4.5 后勤保障组:组长:                     成员:

职  责:

(1)负责应急状态下应急物资的供应保障。

(2)负责交通车辆的保障。

4.6 救护组:组长:                      成员:               

(1)负责联系医疗机构。

(2)组织救护车辆及医疗人员,器材进入指定地点。

(3)组织现场抢救伤员。

4.7 通讯联络组:组长:                     成员:

职  责:

(1)负责应急抢险过程中的通讯联络,保证通讯畅通,常用电话要常备,保证应急时及时向有关方面提供。

(2)负责各小组内的协调及与外部机构的联系,协调。

5预防预警

5.1预防措施

5.1.1认真贯彻执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工作落实到位,抓好制度落实工作。

5.1.2加强安全教育,广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进一步普及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知识,使管理人员和一线施工作业人员充分认识到做好消防安全的重要性。通过会议、谈话、防火演席等多种手段来提高员工的消防意识,忧患意识、防控意识、做到人人知消防、人人重消防的局面。定期对全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教育,主要培训内容为:

(1)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2)火灾的危险性及防火措施。

(3)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4)如何在发生火情时报警、扑救初起火灾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要使全体作业人员都能了解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掌握基本的防火灭火技能。

5.1.3定期检修消防设施

按照集团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建立消防设施台账,定期检修消防设施,,对不符合要求的器材要及时更换,灭火器材要处于良好待用状态。

5.1.4加强自查制度,每季度进行两次以上的防火自查,主管领导和安全员对责任区进行消防安全督查工作。主要检查和督查的内容为:

(1)施工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

(2)用火用电管理情况及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隐患排查及整改情况;

(3)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及重点工程人员及其他员工消防安全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4)消防设施设置和消防车通道畅通情况;

(5)施工材料存放、保管情况及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措施的落实及其他物资仓库的防火安全情况;

(6)消防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及组织演练情况;

(7)消防安全教育情况。

(8)消防值班、巡查和设施运行、记录情况。

5.1.5设立防火巡查员,负责做好责任区的防火巡查工作,做好巡查记录。如有违章行为,巡查员应立即纠正违章行为,妥善处置火灾隐患,无法当场处置的,应当立即报告主管经理。巡查的主要内容为:

(1)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2)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3)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表示是否在位及完整。

(4)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5.1.6实施动火证管理, “未经许可,不得使用明火”。明火作业要按要求配备灭火器材、看火人,落实相应防护措施,

5.2报警和接警程序

5.2.1每名职工都有报火警、扑救火灾的义务。发现火情后,要保持冷静,立即呼喊周围人员参与灭火,并找到就近火灾报警连动器前,按下报警按钮。同时明辨方向、火势大小、起火类型,火灾刚发生时,可趁火势很小,第一时间进行扑救。

5.2.2当值班室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消防应急预案。

5.2.3消防应急预案启动后,各行动组必须完成各自的任务。要做到临阵不乱、处置有序、扑救有效。

5.2.4发生重大火情时,根据火情发生的位置、扩散情况及威胁的严重程度,发现人应报火警“119”,同时上报主管领导,然后再根据火情扩大情况,通知附近区域。内容包括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火情等情况。

6应急处置措施

6.1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6.1.1人员沿着消防通道逃生,不得进入预警区,不得进入电梯。

6.1.2设立警戒线,禁止闲杂人员进入。

6.1.3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组织职工抢救贵重物品。

6.2扑救初期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6.2.1初期火灾是扑救的最佳时刻,发现火情的第一人,应利用身边的消防器材扑救,如扑救及时,火灾是可以避免的。

6.2.2如电器、电线着火,首先要拉闸断电,防止触电伤人。可采用干粉灭火器进行扑救。

6.2.3为保障消防安全工作的实施,各部门人员须落实各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发生火灾后,要按照预案安排的工作进行灭火、疏散。火灾扑灭后,要迅速逐级或越级汇报,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经公安消防机构查明火灾原因,核定损失,查明事故责任后方可恢复。

6.3火险、火灾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控制原则与措施

6.3.1火灾扑救原则:

6.3.1.1立即出动,兵贵神速原则。尽早扑救初起火灾,一般初期灭火以起火3至10分钟左右为限,不能消极等待消防队。

6.3.1.2救人第一和集中兵力原则。救火人员的首要任务就是把被火围困的人员抢救出来。集中兵力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尽可能多的召集灭火力量和灭火器材,将灭火力量用于对火场全局影响较大的方面。

6.3.1.3先控制后消灭原则。应该从上向下控制,以上为主;一端火势向另一端蔓延时,应该从中间部位控制;中间着火,应该从两侧控制。

6.3.1.4先重点后一般原则。在火场上,人和物相比,救人是重点;贵重物资和一般物资相比,贵重物资是重点;火灾蔓延猛烈的区域和其他区域相比,火灾猛烈区域是重点;有爆炸危险的方面相比没有爆炸的方面,有爆炸的方面是重点。

6.3.2火灾扑救方法:

6.3.2.1使用灭火器灭火:适用于扑救任何火险。拔掉保险销,将喷管对准火焰根部,按控制手柄进行集中喷射。

6.3.2.2使用压沙灭火:适用于扑救集中物料的阴燃或着火,也可用于扑救易燃或可燃液体的表面着火。压沙厚度一般为0.5~3.0厘米为宜。

6.3.2.3使用简易方法灭火:用水、用拍打、覆盖法灭火。

6.3.3火灾扑救注意事项:

6.3.3.1参加灭火的人员在灭火时应防止被火烧伤,或被燃烧物所产生的气体引起中毒、窒息以及防止引起爆炸。

6.3.3.2扑救电气设备上火灾,要防止射水触电事故,应该先断电再灭火。

6.3.3.3扑救天然气管道火灾:应该迅速关闭阀门,断绝气源。

6.3.3.4扑救气瓶类火灾:首先应关闭可燃气阀门,防止可燃气发生爆炸。

6.3.3.5扑救油类火灾:首先应切断可燃液体的来源,并用水冷却燃烧区可燃液体的容器壁,减慢蒸发速度。同时将其撤至安全地区。

6.3.3.6如果燃烧面积扩大,燃烧强度增大,载热烟气流加上火焰辐射热的作用,使周围可燃物和结构受热并且开始分解,说明火灾已经进入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灭火,一定要在加强防护的前提下,集中水枪、灭火器控制火势,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实施内攻近距离灭火;如果火势已经蔓延,空间温度急剧升高,使周围可燃物几乎全部卷入燃烧,火势到达猛烈阶段,指挥扑救的人员应该立即发出明确指令,撤出现场所有灭火人员,然后在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利用可使用的器具,控制火势蔓延和降低温度。

6.4部分重点消防部位抢救措施

6.4.1配电室

起火原因:违章使用电器;长时间超负荷运作;电压过高;电流过大;线路短路等引起导线起火;避雷装置失效或不良;遇雷击而起火。

扑救方法:电工立即切断电源,用就近灭火器进行点射或喷射。

注意事项:不可使用水消防栓。

6.4.2食堂

起火原因:油锅着火、煤气泄漏、违章使用电器等。

扑救方法:用灭火毯和灭火器进行点射或喷射。

注意事项:严防火势蔓延。

6.5善后工作处理

6.5.1在火灾扑灭后,由现场消防安全负责人员负责监督现场,以防火灾重起。

6.5.2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经公安消防机构查明火灾原因,核定损失,查明事故责任后方可恢复。

6.5.3火灾后4小时内,指挥组如实写出火灾分析检查报告并上报集团行政安保部。

6.5.4进行消防整改,防止再次发生,并按规定实施惩处。

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7.1应急资源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应根据潜在事故的性质和后果分析,配备应急救援中所需救援机械和设备、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

7.2安全事故应急常用物资和设备有:

(1)常备药品:消毒药品、急救物品(创可贴、绷带、无菌敷料、仁丹等)止血袋等。

(2)抢险器材:撬棍、消防器材、常用工具等。

(3)个人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护目镜、防毒面具、防护服、应急灯等。

(4)机械设备:发电机、汽车、水泵、电动砂轮切割机等。

(5)其他设备:各类通用工具、应急灯等。

7.3应急物资设备要进行定期检查,经常性维护和保养,不得挪作他用,做好标识,防止失效。

7.4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后,单位的机械设备、运输车辆统一纳入应急救援工作之中。

8预案管理

8.1 应急预案的

本预案由本单位安全部门负责制订、修订、完善并解释,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查。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8.2应急救援培训

8.2.1预案在后应制定应急培训计划,组织预案所涉人员学习贯彻、演习演练。

8.2.2对重点岗位,重点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应急处置的培训。

8.2.3全员培训,提高应急意识、自我保护和参与救援的措施与能力。

8.3 演习(演练)

8.3.1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救援演习工作,提高救援人员的熟练程度,验证应急救援预案的有效性,从而保证发生事故时能得到妥善处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8.3.2演习应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和事故进行有针对性的救援演习。

8.3.3每次演习可针对一种情况,也可结合多种情况综合演习。演习结束后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及时做好记录工作,填写事故应急救援演习记录表,针对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认真总结,做好整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