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赛事教案

体育赛事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赛事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赛事教案

体育赛事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字:行政垄断;强制交易;法律规则

一、行政垄断行为概述

所谓行政垄断,是指行政机关及准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干预市场经济运行,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 我国《反垄断法》第八条规定: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由此可见,我国《反垄断法》对行政垄断概念的界定与当前学界的理论基本一致。

我国《反垄断法》第三十二至三十七条,以列举的方式规定了行政垄断行为,归结起来主要包括地区封锁、强制经营者实施危害竞争的垄断行为、强制交易、制定含有限制竞争内容的行政法规及行政命令。

具体来看后两种行政垄断行为。“强制交易”,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限定或者变相限定单位或者个人经营、购买、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制定含有限制竞争内容的行政法规、行政命令”则是指,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从法条的规定上可以看出,这两种行政垄断行为的主体是不一样的,行政机关既可以是“强制交易”的主体,也可以是“制定含有限制竞争内容的行政法规、行政命令”的主体,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只能是“制交易”的主体。

去年备受关注的深圳市斯维尔科技有限公司诉广东省教育厅涉嫌行政垄断案涉及后两种行政垄断行为,而该两种行政垄断行为也是在经济生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因此,有必要分析这两种行政垄断行为出现次数多的原因,并探讨如何规制这两种行政垄断行为。

二、案例解读

(一)案例简介

2014年3月11日,广东省教育厅发文成立了“2014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省选拔赛组织委员会,明确将涉案“工程造价基本技能”纳入赛项。2014年4月1日,广东选拔赛工程造价基本技能赛项组委会发文明确了本次大赛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承办,广联达公司协办,并且明确要求在省赛中独家使用第三人即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软件。此外,经报送省教育厅审核通过后于2014年4月8日的《技术规范》以及《竞赛规程》也明确要求在省赛中对涉案赛项独家使用第三人广联达公司的软件。

原告认为广东省教育厅滥用行政权力,违反了《反垄断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侵害了原告的公平竞争权利,为此,向原审法院提讼,请求确认被告滥用行政权力,指定或变相指定使用广联达公司独家软件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关于省教育厅在涉案赛项中指定独家使用第三人软件的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广州中院一审认为,因省教育厅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其在涉案赛项中指定独家使用第三人的相关软件经过正当程序,所以被诉行政行为符合《反垄断法》关于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据此,一审法院判决: 确认被告广东省教育厅指定在涉案赛项中独家使用第三人广联达公司相关软件的行为违法。广东省教育厅、广联达公司不服一审判决,以原审判决认定省教育构成行政垄断行为属认定事实及适用法律错误等为由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二)争议焦点――独家“指定”行为是否构成行政垄断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广东省教育厅指定广联达软件的行为是否构成行政垄断行为。原告斯维尔认为广东省教育厅指定广联达软件为赛事的唯一软件,排除了其在市场中公平竞争的可能;被告广东省教育厅认为,其指定行为是根据教育部的文件作出的,根本没有“垄断”一说;第三人广联达则认为他们是通过公平、正当的程序使得赛事组委会选用其公司的软件,他们根据组委会的规定提交合作意向书,通过答辩被选为赛事的指定软件,因此,广东省教育厅作出在赛事当中使用其公司的软件的行为也是合法的,不存在行政垄断行为。

针对原告的主张,根据反垄断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或者变相限定单位或者个人经营、购买、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该条其实就是对于“强制交易”规定。根据该条的规定不难看出,广东省教育厅“指定独家参赛软件”行为符合行政垄断的要素条件,的确属于行政垄断行为。首先,在主体上,广东省教育厅是“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其次,在行为上,其“指定独家参赛软件行为”符合“限定或者变相限定单位或者个人经营、购买、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对于“滥用行政权力”,依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应对自己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而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省教育厅对自己“指定独家参赛软件”行为不能提供证据证明其合法性,由此可以推出,教育厅构成“滥用行政权力”。最后,在结果上,广东省教育厅的独家指定行为,将原告生产的软件排除在省赛之外,限制了其公平竞争的机会。广州中院也是基于该条的规定,认定广东省教育厅的独家指定使用本案第三人广联达公司生产的软件的行为属于行政垄断行为,违反了《反垄断法》。

三、行政垄断行为的规制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也在逐步成熟。但是,由于原有体制中的行政化、官本位权力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并不完善,行政权力往往依托不健全的市场机制,干预经济生活。在我国,行政垄断的实质是国家行政权在起作用,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没有低于国家权力的市民社会基础,所以诸如地方垄断、行业垄断等垄断行为不可避免地不断加剧。

行政垄断现象是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特殊产物,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危害主要体现在降低了经济效率,阻碍了经济进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十分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些学者甚至将其成为市场经济中的“毒瘤”。除此之外,行政垄断还会造成政企不分,政府效率低下等问题,甚至会成为孳生腐败的温床。这些年来,在我国行政垄断现象严重的地区和部门出现的一系列腐败的事例,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面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我认为有两点是急需解决的。

(一)增加行政垄断的民事责任

体育赛事教案范文第2篇

为适应基础教育发展对研培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探索建立研培人员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2012年,黑龙江省教育学院面向全省研培战线策划举办了“黑龙江省首届基础教育研培人员素养大赛”系列活动。活动包括基本素养测试、县级初赛、市级复赛、省级决赛“四次三级”赛事活动。12月6日,伴随省教育学院孙登林院长的闭幕致辞,历时8个月,省市县三级研培人员共计3 000余人参加的全省研培人员素养大赛圆满落下帷幕。回顾这次赛事,创下了我省多个首次:一是首次面向全省研培人员组织这样大规模的活动;二是首次有这样多的研培人员参与其中;三是首次以笔试和现场竞赛的方式对研培人员自身进行考量……赛事虽然结束了,但理性的思考仍在路上。

一、策划

素养大赛是一种广泛用于中小学教师群体的教研活动方式,在研培队伍中运用尚属首次。作为一种移植项目,其效果如何,策划至为关键。省教育学院高度重视赛事的策划环节:一是组成了强大整齐的活动策划团队,张晓明副院长亲自领衔,以组织的方式推进策划;二是针对活动全程进行研讨,实施全口径策划;三是多次召集院内会议,反复征求市地意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1.宗旨定位关注“准”字。本次研培人员素养大赛确定四项活动宗旨:一是研培人员能力素养构成问题。力求通过大赛这种大范围、高密度的集中竞技展示活动,研究概括研培人员能力素养的构成与标准;二是研培人员专业发展机制问题。尝试建立以赛事活动为载体,形成充分准备、广泛参与、逐级赛评、创先争优的专业发展机制;三是研培经验与成果展示问题。尝试搭建全省研培人员专业风采展示的新型舞台与研培经验成果交流的高端平台;四是建设研培能力有效激励机制问题。创新研培人员专业发展与研培机构能力建设有效激励机制。正所谓赛不是目的,研究并促进发展才是追求。

2.范围定位关注“全”字。一是参赛对象为省市县三级教师进修院校的专职基础教育研培人员。二是竞赛类别为基本素养测试和现场素养竞赛两种,基本素养测试以笔试方式进行,现场素养竞技包括观课议课、案例分析、研陪叙述和才艺展示。三是活动组织方式为省教育学院与各市县教师进修院校共同组织,要求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协同运作。四是确定详细的竞赛规则,做到了环环相扣。在笔试阶段,省教育学院负责命制双向细目表和试题,并免费提供给参赛单位;各市地负责提供一套试题,组成笔试命题题库供笔试命题使用,并负责组织考试和评卷,提供优秀试卷和分析报告。

3.站位定位关注“高”字。一是站在促进基础教育发展角度策划。现场比赛中“案例分析”题直逼基础教育发展关键问题,“‘讲’还是‘不讲’”?聚焦了当前“课堂教与学关系转型”问题;“青怎样出于蓝?”聚焦了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策问题;“‘三我’活动”聚焦了“校本教研”问题;“同样的培训,异样的感受”聚焦了“培训需求的适应与引导”问题。“一项调查引发的思考”聚焦了“教研活动方式的优化创新”问题。二是站在引领研培队伍专业发展角度策划。《基本素养测试命题双向细目表》从纵横两个维度搭建了考核内容与方式框架。横向4项10个子目:时事政治(政治理论、时事常识)、教育理论与政策(教育理论、教育政策)、教育科研(科研理论、科研实践)、研培实践(规划与策划、操作与实施、管理与评价、总结与反思),对研培知识构成进行了深入探索,纵向6种题型47道题从测试角度探索了研培能力构成与评价的有效对接途径。试卷中的案例分析、行动设计都明确昭示了研培素养的着力点。现场比赛评分除注意评价中方向性与表现力两个共同项目外,凸显了观课议课中的“观测力和指导性”、案例分析中的“辨析力和生成性”、研培叙事中的“故事性和研究性”。三是站在展示与揭示研培规律角度策划。“研培叙事”是一项可以有效展示和探究研培人员心路的方式。哈尔滨市选手王传贤用老教研员对自己进行传帮带的生动故事深刻地揭示了教研员专业引领的本质,这不仅仅是专业的引领,更重要的还包括做人的示范。结尾一句“果妈妈”,道出了这种传承的关键,即传承的是研培的文化,是立人的标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的不光是教师,作为教师的教师,研培人员的“身正”更重要,研培人员实质是在用自己的人品、德行示范教师,如何做人,如何从教。

二、实施

作为一种赛事,其成功既来自周密的策划,更取决于实施中严谨的程度。为保证比赛顺利进行,取得预期效果,整个活动在实施推进上坚持了3个“严”字。

1.严密环节。一是严密命题环节。笔试试卷由主管院长一人负责命制。设专人负责联系印制邮递。决赛阶段,约请兄弟省代为选择制作观课议课课例,由主管院长亲自命制案例分析题。做到了既严格遵守命题约定范围,又努力将涉题范围缩小到最小程度。二是严密准备环节,为保证赛事的环环相扣、公平公正,安排引导员、记分员、计时员分别把守,确保每个环节不留空隙,机会均等。三是严密评分环节,设评委席、核分席、记分员,做到一人一签,一人一收,当场合分,当场公布。

2.严肃参赛。基本素养测试做到5统一,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组织、统一命题、统一评卷。考试中要求做到五不许两杜绝:不许讨论、不许抄袭、不许借用电子设备及电脑、不许使用通讯设备、不许传播考试试题及答案。杜绝作弊行为、杜绝雷同卷。现场素养测试实行抽签分组,由各地领队抽签,确定参赛组别;抽签排序,由选手自己抽签,确定出场顺序;抽签选题,由第一组参赛人员对案例分析题抽取题签,确定所答问题。选手提前在规定时间阅读试题,观看课例,对观摩同一课节的教师,依出场时间,预先留出观课时间。做到提供时间机会均等。超时扣分停止,提前酌情扣分。所有环节均有工作人员进行引导。

3.严格评审。一是科学组建评委队伍,由参赛地区、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兄弟省市人员3方组成。组长外放,由吉林、辽宁省研培部门专家担任。要求评委为正高级职称,市地院级领导拥有副高级职称。省教育学院派出由主管院长张晓明、教研中心主任金春兰、师训中心主任周雪菲、数学研培部主任赵立成4名正高职人员任评委。二是严守评审标准,评分标准提前公开,广而告之,互相监督;评委预先研读标准,统一评分尺度;省教育学院代表队首先出场,为评委提供试评审机会。三是严格评审方式,采取漂移矫正方法,解决分组评审有可能出现的标准不均衡问题;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方法,解决有可能出现的评委对标准把握差异过大问题;采用评委与所在地区回避的方法解决有可能出现的亲缘因素;采用当场亮分方式,杜绝有可能出现的其他现象。

三、收获

1.深化了认识。一是组长围绕观课议课和案例分析进行的点评以及张晓明副院长借助总结对研培叙事的点评,以事喻理,以理立论,事理结合,极大地升华并放大了活动的效益,将比赛有效地提升到专业培训的高度。二是围绕“我的研培期待”和“品味研培幸福”进行的研培沙龙,从个体角度,再次围绕比赛、超越比赛进行了探讨,再次将活动引向深入。三是设立经验交流环节,哈尔滨、黑河、绥芬河教师在院校的大会上发言,将研培人员比赛成效回归于日常的整体工作中,双向呼应,展示了研培队伍立体发展的镜像。

2.检验了队伍。本次比赛设团体奖、单项奖、才艺奖、特别贡献奖4个奖项。同时依据初赛复赛实施、决赛成绩表现和观摩组织3个方面因素,设优秀组织奖。以哈尔滨一队为代表的7个代表队获团体一等奖;以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为代表的8个市级教师进修学院、以绥芬河教师进修学校为代表的8个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以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郭岗田为代表的6位同志获观课议课一等奖,赫维辛为代表的6位同志获案例评析一等奖,王传贤为代表的6位同志获研培叙事一等奖。以佳木斯市孙殿山为代表的10位选手获才艺特长奖。哈尔滨市一队的郭岗田、王传贤、鸡西市张霁虹获特别贡献奖。

体育赛事教案范文第3篇

 

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健康素养、审美和人文素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持续抓紧抓好教育系统常态化疫情防控、健康教育和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加强教育资源供给,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一、推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创新发展体系建设

1.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目标任务:逐步落实“教会、勤练、常赛”体育教学改革目标,全面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工作措施: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印发通知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制定体育教学改革大纲。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管理工作的通知》。印发《新时代体育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

2.强化体育中考评价改革

目标任务: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

工作措施:开展体育中考评价改革课题研究。组织专家全面系统总结各地中考体育经验,研制体育考试评价改革指导意见。

3.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和师资建设

目标任务:逐步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工作措施:将研究制定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新标准和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新标准,制定在大中小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制度写入《青少年体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2021年度重点工作清单》,提请第一次青少年体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审议。积极推动修订《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督促各地制定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措施,鼓励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学校体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争取纳入本地区“十四五”规划。

 

4.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

目标任务:完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制度。

工作措施:开展2020年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专项调研,梳理政策,研制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办法。

5.办好全国学生运动会等大型赛事

目标任务:办好2021年在青岛举办的全国学运会。筹办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晋江第18届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

工作措施:根据工作推进情况,成立全国学生运动会组委会,研究制定运动会竞赛规程,明确赛事规模、经费及组织管理模式。发挥组委会职能,指导成都大运会执委会、晋江世中运执委会对标对表完成各项筹备工作。研究制定大型学生体育赛事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6.完善学生综合保险机制

目标任务:政府、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和处理机制进一步健全。

工作措施:聚焦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和体教融合要求,建立涵盖体育意外伤害的学生综合保险机制,破解不敢放手开展体育活动现状。适应在国民教育体系内培养优秀竞技人才的需要,建立面向运动员的终生保险机制。

二、不断完善新时代校园足球体制机制

7.举办首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

目标任务:实现“教育、体育部门融合学校比赛、U系列比赛等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建立分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跨区域(县、市、省、国家)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目标。

工作措施:联合制订《首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方案》,明确基本原则、联赛结构、级别设置、年龄要求、竞赛办法、保障措施等,印发各省(区、市)教育、体育部门和足协。在科学研判疫情走势和做好防控的前提下,启动首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

8.推进足球传统特色学校建设、健全“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

目标任务:按照“整合原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特色学校,由教育、体育部门联合评定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要求,以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标准与布局为标杆,整合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形成足球传统特色学校。引导各地在足球传统特色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布局合理、衔接有序的人才培养体系。

工作措施:联合研制《教育部、体育总局共建足球传统特色学校方案》,明确足球传统特色学校共建原则、认定标准、组织领导、条件保障、教育教学、训练竞赛以及布局建设与“一条龙”人才培养等,印发各省(区、市)教育、体育部门。认定首批足球传统特色学校,在充分考虑单校划片、多校划片的基础上统筹好布局建设。

9.研制《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纪律准则和处罚规定》

目标任务:研制《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纪律准则和处罚规定》,严格赛风赛纪,促进校园足球竞赛健康发展。

工作措施:研究制订并出台《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纪律准则和处罚规定》,在青少年足球赛事中明确纪律准则和处罚规定,实现治理青少年足球竞赛球场暴力行为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10.研制新型足球学校和高校足球学院建设方案

目标任务:制订并出台《新型足球学校建设方案》《高校足球学院建设方案》,适应足球人才培养需要,依托具备条件的本科院校设立足球学院,积极探索建立文化教育与足球运动紧密融合的新型足球学校。

工作措施:全面跟进河南省开封市新型足球学校建设进程,不断总结经验,在全国110个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逐步推开。会商中国足协在开封建立青训中心,实现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与青训中心融合,共推新型足球学校建设。在总结29所足球学院建设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足球学院的章程和推进机制。印发《新型足球学校建设方案》《高校足球学院建设方案》。

三、推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体制机制建设

11.持续推进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

目标任务:构建统筹教育系统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协调机制,着力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确保校园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严防校园出现聚集性疫情。

工作措施: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履行好教育部防控办职责,指导各地和学校严格落实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加强日常防控和聚集性活动管理,扎实做好应对聚集性疫情准备。指导各地和学校持续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的意见》,弘扬爱国卫生运动精神和伟大抗疫精神。

12.加强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

目标任务: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工作措施: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化健康教育改革,夯实卫生条件保障,完善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政策制度体系。做好《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任务分工、宣传解读、贯彻落实等工作。实施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5年)。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专项行动。组织拍摄义务教育阶段80节健康教育视频课程。实施青少年急救教育专项行动计划,研究实施中国校园急救设施建设项目。发布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调研结果。

13.持续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

目标任务:各省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比2020年下降0.5或1个百分点以上。

工作措施:评议考核省级人民政府2019年近视防控工作,将考核结果向各地反馈。组织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集体备课和持续宣讲。组织开展2021年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系列专题研讨班。完成2021年度各地近视率核查工作。组织开展视力健康知识知晓率、用眼科学改进率、助视环境达标率监测工作。

14.扎实做好校园食品安全工作

目标任务:推动各地严格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工作方案(2019—2022年)》。

工作措施: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加强春秋季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健全管理制度,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开展健康饮食教育活动。

四、构建新时代学校美育体系

15.强化学校美育工作部署

目标任务:强化贯彻落实,不断推动美育高质量发展。

工作措施:印发《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任务分工方案》。

16.推进学校美育教学改革

目标任务:逐步落实“教会、勤练、常展”美育教学改革目标。

工作措施:修订《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 聚焦“教会、勤练、常展”,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研制新时代学校美育教学改革方案。配合教材局推进义务教育艺术课标和教材修订。

17.加强学校美育条件保障

目标任务:加强师资场地器材配备。

工作措施:推进实施体育美育研究生支教计划。启动培育学校美育优秀教学成果和名师工作室、建设学校美育实践基地。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推动地方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学校美育场地器材建设和学校美育教师配备三年行动计划,并争取纳入地方“十四五”规划。

18.完善学校美育评价机制

目标任务: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

工作措施:委托地方牵头开展美育进中考评价改革课题研究。深入开展调研,全面系统总结9省份美育进中考经验,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把美育工作与效果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本科教育工作评估和“双一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19.持续举办艺术品牌活动

目标任务:面向人人,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丰富艺术实践活动。大力推广惠及全体学生的合唱、合奏、集体舞、课本剧、艺术实践工作坊和博物馆,非遗展示传习场所体验学习等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班级、年级、院系、校级等群体性展示交流。

工作措施:5月初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印发通知,部署组织第七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研制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改革方案。2021年下半年分别在苏州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举办高校音乐、美术教育专业教师和学生基本功展示。扎实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加强国家级示范性大中小学生艺术团建设。持续开展“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活动”。

五、推动国防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

20.推进学校国防教育与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创新发展

目标任务:促进学生军事训练的制度化、规范化。

体育赛事教案范文第4篇

2021年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大赛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河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总体思路,引导学校和教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引导学校师生更好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需要,持续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引导各地各学校持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持续提升学校在确保质量型扩招等新形势下常态化改进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促进育训结合、书证融通;引导各地各学校以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着力点,推进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在信息技术应用、团队协作等方面的水平,构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良好生态。

二、竞赛内容要求

(一)竞赛内容

重点考察教学团队(2—4人)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目标达成、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

1.教学内容。立足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标准(规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关注有关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结合专业特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内容。实训教学内容应基于真实工作任务、项目及工作流程、过程等。

2.教学设计。依据学校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选取参赛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合理应用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教育教学,进行考核与评价,持续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专业课程应基于工作任务进行模块化课程组织与重构,采用强化能力培养的项目化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3.教学实施。教学实施应注重实效性,突出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实现师生、生生的深度有效互动,关注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并根据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注重合理使用国家规划教材。专业课程应积极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引入典型生产案例;实训教学应运用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信息技术手段以及教师规范操作、有效示教,提高学生基于任务(项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

4.教学应变。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落实“停课不停学”要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组织形式和资源提供等,总结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经验,推动创新、完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更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生态。

(二)参赛作品及材料

教学团队选取某门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要求的教学任务作为参赛作品,完成教学设计,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教学内容要符合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中的有关要求,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应突出思想性、注重基础性、体现职业性、反映时代性;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内容应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教材的选用和使用必须遵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和要求。鼓励推荐落实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标准、体现课程思政和劳动教育要求、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和中外合作办学、针对高职扩招生源特点实施教学、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良好的参赛作品。

参赛作品材料包括实际使用的教案、3—4段课堂实录视频、教学实施报告,另附参赛作品所依据的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有关要求详见附件1-1)。

(三)其他资源

教学团队可选用竞赛执委会免费提供的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职业院校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等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相关资源可从竞赛教学资源支持平台(智慧职教icve.com.cn、爱课程网icourses.cn)获取,或登录竞赛官方网站有关链接。

三、竞赛分组及参赛限额

(一)竞赛分组

分设3个组别。

1.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作品应为公共基础课程中不少于12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2.专业课程一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核心课程或专业拓展课程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3.专业课程二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核心课程或专业拓展课程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其中必须包含不少于6学时的实训教学内容。职业院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中的实习项目工作任务也可参赛。

五年制高职后二年课程以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课程参加高等职业教育组竞赛。

(二)参赛名额

各代表队在组织校级竞赛的基础上,推荐参赛作品。

1.公共基础课程组限额3件,同一门课程上限为1个作品;

2.专业课程一组限额5件;

3.专业课程二组限额3件。

公共基础课程组作品各自不能出现课程的重复,专业课程一组、二组作品不能出现专业大类的重复(同一专业大类作品不能同时参加专业课程一组和二组)。

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学校限报8项,省级“双高工程”建设学校限报6项,其他学校限报4项。2019、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奖学校,增加1个参赛名额(同组别);2019、2020年曾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的学校,再增加1个参赛名额(不受组别限制)。

(三)其他事项

获得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的作品,其教学团队所有成员的所在学校不能以同一公共基础课程报名参加公共基础课程组或以同一专业报名参加专业(技能)课程组的比赛。例如,甲校某专业的语文课程作品参加2020年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组比赛获得一等奖,2021年该校所有专业的语文课程作品都不能报名参赛,但该专业开设的其他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技能)方向课报名参赛不受影响;乙学院和丙学院联合组队的护理专业某门专业课程作品参加2020年高职专业课程一组比赛获得一等奖,2021年乙学院和丙学院护理专业的所有专业课程作品都不能报名参赛,但该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报名参赛不受影响。

四、省级竞赛程序

根据报名情况分为若干评审组。各评审组均采取先网络初评后组织决赛的方式进行。网络初评时,评审参赛作品材料,确定入围决赛的作品,初定拟获得三等奖的作品。

决赛时,教学团队介绍教学实施报告、针对抽选教案中的自选内容进行无学生教学展示、回答评委提问(有关要求详见附件1-1)。评审参赛作品材料和教学团队现场表现,确定竞赛成绩。如因疫情影响,决赛有关安排另行通知。

2019、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奖学校,可以明确1组选手不参加初选,直接进入决赛;2019、2020年曾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的学校,可以明确2组选手不参加初选,直接进入决赛。

五、报名方式与要求

(一)报名方式

1.参赛对象应为职业院校在职教师,学校正式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可按要求参加专业(技能)课程组的竞赛。每个教学团队由实际承担参赛课程或相关课程教学(含实习指导)任务的教师组成。

2.各代表队可在本区域范围内跨校联合组建教学团队参赛,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不得混合组队参赛。除公共基础课程组外,每个教学团队可吸收1名学校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作为团队成员参赛。纳入《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2016-2020年》结对关系的受援方职业院校教学团队可引进1名援助方的职业院校教师作为团队成员参赛。

3.获得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的教学团队全部成员不再报名参赛;获得二等奖的教学团队需要调整成员方能报名参赛(原4人团队至少调整两名成员;原3人团队至少调整一名成员,并可以再新增一名成员;原2人团队可以保留两名成员,但至少新增一名成员)。鼓励国家级和省级的教学名师、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教学成果奖主持人以及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优秀教师报名参赛。

4.教学团队成员所在学校均须在近2年内实际开设参赛作品教学内容所属的专业(须依规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和课程,成员须实际承担有关教学任务。

5.参赛作品应为原创,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或其他法律纠纷,其责任由教学团队承担。除教学团队事前特别声明外,比赛执委会拥有对参赛作品进行公益性共享的权利。

(二)报名要求

1.各代表队应指定专人认真填写《参赛报名表》《参赛汇总表》(附件1-2、1-3),加盖公章后于2021年6月3日前寄或送至协办单位,并在竞赛官方网站( 网址hnjnds.com)按要求完成网上报名工作。联系人需加入赛务交流QQ群:836768765,用户名和密码在群中公布。

2.2021年6月5日前,按要求完成所有参赛作品材料的网上提交工作,并及时与竞赛官方网站技术支持方联系人电话确认。

3.除《参赛报名表》《参赛汇总表》之外,所有参赛作品材料(含文件名及其属性)和决赛现场的介绍、教学、答辩,均不得泄露地区、学校名称。故意透露相关信息的,取消其参赛资格。

4.不接受教学团队单独报名和材料上传。各代表队应认真做好审核工作,核对专业备案、人才培养方案网上公示、课程开设、授课班级人数、教学团队成员身份、实际授课、省级竞赛遴选等情况,并附相关佐证材料;同时,认真检查参赛作品材料是否泄露信息。参赛作品及教学团队成员的真实性、准确性等方面出现的问题,由所在代表队负责核查、反馈。

5.欢迎社会各界对违背职业教育规律和客观实际、以虚假教学内容或虚假师生身份参赛、基本依靠校外公司打造包装等行为予以监督,一经核实,取消其参赛资格、竞赛成绩以及所在代表队团体奖评奖资格(奖项评出后发现的,依规追回奖项),减少代表队下一年参赛名额,暂停参赛教学团队所在学校下一年的参赛资格,并通报大赛组织委员会,责成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各学校要严格按照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统筹做好2021年教学能力竞赛各项准备工作。省赛决赛时间和组织形式,根据疫情情况及我省相关工作安排,另行通知。

协办单位、联系人及电话:

公共基础课程组报送: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邮寄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前程路9号,邮编451460。联系人:梁明亮,13603984577, 邮箱:103510871@qq.com。

专业课程一组报送: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联系人:邢广彦,电话:0371-23658034、13783785793;材料报送地址:开封市东京大道西段1号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5号实训馆2楼东SY5230房间)。

专业课程二组报送: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邮寄地址: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邮编451460。联系人:娄松涛13592509065,邮箱:41946584@qq.com。

附件:1-1.参赛作品材料及现场决赛有关要求

1-2.参赛报名表

1-3.参赛汇总表

附件1-1

 

2021年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大赛

参赛作品材料及现场决赛有关要求

 

一、参赛作品文档材料

所有文档材料均要求规范、简明、完整、朴实,以PDF格式提交,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

(一)参赛教案

教学团队根据提交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选取该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规定的教学任务作为参赛作品,撰写实际使用的教案。教案应包括授课信息、任务目标、学情分析、活动安排、课后反思等教学基本要素,设计合理、重点突出、规范完整、详略得当,能够有效指导教学活动的实施,应当侧重体现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处理、教学活动及安排。原则上每份教案的教学内容不超过2学时,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可以不超过4学时。每件参赛作品的全部教案按序逐一标明序号,合并为一个文件提交。

(二)教学实施报告

教学团队在完成教学设计和实施之后,撰写1份教学实施报告。报告应梳理总结参赛作品的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学习效果、反思改进等方面情况,突出重点和特色,突出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的创新举措和成效,可用图表加以佐证。中文字符在5000字以内,插入的图表应有针对性、有效性,一般不超过12张。

(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团队提交学校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和《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有关要求修订完善。参赛内容为公共基础课程的,只需提交实际开设该课程的其中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跨校组建的教学团队,只需提交团队中某一成员所在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课程标准

教学团队提交参赛作品实际使用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应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中的相关标准要求,科学、规范制定,说明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目标与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实施与保障、授课进程与安排等。多个授课班级只需提交其中一份附有某一班级授课计划表的课程标准;跨校组建的教学团队,只需提交团队中某一成员所在学校的课程标准。

二、参赛作品视频材料

教学团队成员按照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含实训、实习),录制3—4段课堂实录视频,原则上每位团队成员不少于1段,应在实际教学(含顶岗实习)场所拍摄,参与教学的应是授课班级的全体学生(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实际等情况设计实施分班教学的需有专门说明)。课堂实录视频每段时长8—15分钟,总时长控制在35—40分钟;每段视频可自行选择教学场景,应分别完整、清晰地呈现参赛作品中内容相对独立完整、课程属性特质鲜明、反映团队成员教学风格的教学活动实况。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二组、高职专业课程二组参赛作品的视频中须包含不少于2段反映团队成员关键技术技能教学操作与示范的教学实况。

课堂实录视频须采用单机方式全程连续录制(不得使用摇臂、无人机、虚拟演播系统、临时拼接大型LED显示屏等脱离课堂教学实际、片面追求拍摄效果、费用昂贵的录制手段),不允许另行剪辑及配音,不加片头片尾、字幕注解,不得泄露地区、学校名称。采用MP4格式封装,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200M。每段视频文件以“教案序号+教学活动名称”分别命名。

视频录制软件不限,采用H.264/AVC(MPEG-4 Part10)编码格式压缩;动态码流的码率不低于1024Kbps,不超过1280Kbps;分辨率设定为720×576(标清4:3拍摄)或1280×720(高清16:9拍摄);采用逐行扫描(帧率25帧/秒)。音频采用AAC(MPEG4 Part3)格式压缩;采样率48KHz;码流128Kbps(恒定)。

三、决赛程序

(一)赛前准备

1.入围决赛的教学团队赛前一天报到并熟悉赛场,抽签决定场次。

2.决赛当天,教学团队按抽签顺序进入备赛室,在参赛作品范围内随机抽定两份不同教案,自选其中部分内容进行准备。

3.教学团队在备赛室可利用自带资源与网络资源进行准备(现场提供网络服务),限时30分钟。

(二)内容介绍与教学展示

1.教学团队按时进入竞赛室,首先简要介绍教学实施报告的主要内容、创新特色;然后由两名参赛教师分别针对所抽定的两份不同教案中的自选内容进行无学生教学展示(如,新知讲解、示范操作、学习结果分析、课堂教学小结等),教学展示应符合无学生教学情境。

2.介绍教学实施报告时间不超过6分钟,两段无学生教学展示合计时间12—16分钟。期间另外安排换场准备,用时不超过5分钟。

(三)答辩

1.评委针对参赛作品材料、教学实施报告介绍和无学生教学展示,集体讨论提出3个问题(包括参赛作品所涉及的学科、专业领域的素质、知识、技能等)。评委讨论时教学团队回避。

2.教学团队针对屏幕呈现的问题(评委不再复述或解读、可以事先指定答题者),逐一回答并阐述个人观点(可以展示佐证资料),时间不超过8分钟(含读题审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评委可以追问。

如因疫情影响,决赛时间和组织形式另行通知。

 

 

附件1-2

 

2021年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大赛

参赛报名表

 

参赛作品基本信息

中等职业教育组

高等职业教育组

公共基础课程组

专业(技能)课程一组

专业(技能)课程二组

 

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代码:

课程名称

 

作品名称

(教学任务精确表述)

 

课程总学时

 

参赛学时

 

授课班级人数

 

参赛教师基本信息

学校(单位)全称

 

姓名

 

性别

 

民族

 

教龄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职务

普通教师 教研室负责人 系(分院)负责人

校领导

1寸照片

(可使用电子版)

职称

未定级 初级 中级 副高 正高

学历

大专及以下  本科  硕士  博士

身份

在职教师  企业兼职教师

承担教学任务

 

拍摄视频名称

 

参赛承诺与说明

本校本课程作品未在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是  否

本校本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作品未在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本人未在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是  否

以上填报作品信息、个人信息均真实无误

是  否

参赛作品材料没有泄漏地区、学校名称

是  否

保证参赛作品无知识产权异议或其他法律纠纷

是  否

同意比赛执委会拥有对参赛作品进行公益性共享权利

是  否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网址

 

参加省级竞赛情况

 

请确认以下情况是否符合竞赛要求并提供佐证材料(提交电子资料,如班级花名册):

专业备案  实际招生  课程开设  教学团队成员参与教学  授课班级学生参与拍摄

个人签字

 

(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并盖章)

日期: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处室签署意见并盖章)

日期:

附件1-3

 

2021年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大赛参赛汇总表

                   学校

序号

组别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名称

课程名称

作品名称

(教学任务精确表述)

学校名称

(规范全称)

教学团队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填表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附件2

 

2021年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青年教师课堂

教学创新大赛活动方案

 

为引导广大青年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课程思政,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评价,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课堂的深度融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制订2021年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简称课堂创新大赛)活动方案。

一、竞赛设置

(一)竞赛分组。按参赛专业课程,设公共基础课程组、专业课程一组、专业课程二组等3个组别。

1.公共基础课程组。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体育与健康、就业与创新创业课程及美育、劳动教育等课程。

2.专业课程一组:专业基础课程。

3.专业课程二组:专业核心课程或专业拓展课程,其中必须包含不少于4学时的实训教学内容。职业院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中的实习项目工作任务也可参赛。

(二)参赛对象。参赛以教师个人为主,也可以小组形式(2-4人)参赛。从事高等职业教育一线教学,原则上年龄在45周岁以下(1976年1月1日以后出生)。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课堂教学效果优秀,担任主讲教师3年以上。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企业兼职教师可以参赛。鼓励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教学竞赛活动,可以单独参赛,或作为兼职教师与学校教师开展校企“双元”教学,探索“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模式,教师分工协作教学,促进校企“双元”育人。

近三年我省教学能力大赛、课程创新大赛一等奖及以上获奖选手,不再参加课堂创新大赛。2021年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大赛参赛选手,不再以个人或小组成员的形式参加本次青年课堂大赛。

(三)参赛名额。省级竞赛的3个组别,各学校均可以推荐2人(组)参加。

二、竞赛内容

以“上好一门课”为竞赛理念,竞赛内容由教案、课堂教学和教学反思三部分组成。三部分分数分别为20分、75分、5分。

1.教案。教案是指以1个学时为基本单位,对教学活动的设想与安排。基本要素有:题目、教学目的、教学思想、教学分析(内容、重难点)、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教学安排等。

(1)参赛课程12个学时的教学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主题名称、课时数、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课程资源、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评价、预习任务与课后作业等;

(2)参赛课程12个学时相对应的12个课堂教学节段的PPT。教学节段指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教学内容。

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规定时间为20分钟,用普通话授课。小组合作教学,须体现分工协作教学。竞赛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语言与教态、教学特色等4个方面进行考评。然后由评委进行现场提问,以考察老师的课堂教学现场应变能力。根据各自参赛课程需要,选手可携带教学模型、挂图等,白板笔、翻页器由承办学校统一提供。竞赛安排观摩室,课堂教学全程录像,视频版权归主办方所有。

3.教学反思。参赛选手结束课堂教学环节后,结合本节段课堂教学实际,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教学反思。时间为5分钟。要求思路清晰、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做到有感而发。小组合作教学,须体现教师分工协作教学理念、方式、效果。

4.注意事项。(1)参赛课程的实际学分要求不得少于2个学分(含2个学分);(2)在课堂教学环节以及报名时提交给评委的所有材料中不得出现选手姓名、学校等信息;(3)课堂教学环节一般不允许学生进入。

三、竞赛安排

课堂创新大赛面向全省高等职业学校,分为学校竞赛、省级竞赛。

(一)学校竞赛。各高等职业学校要积极组织校级课堂创新大赛,一般4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均应参加。组织方式自行确定。在学校竞赛基础上,根据学校教学需要、教师成长需要等情况,推荐教师参加省级竞赛。

(二)省级竞赛。省教育厅聘请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后,前30%进入省级竞赛决赛。

承办省级竞赛的学校,应提供智慧化教学环境,能够实现竞赛现场直播。赛前开放竞赛场地,供选手熟悉竞赛环境。

四、省级竞赛材料

(一)参赛选手参赛作品

1.电子材料(以“学校+组别+姓名”命名)。包括:

(1)教学大纲。主要包含课程名称、基本信息(课程性质、教学时数、学分、学生对象)、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课程评价、建议阅读文献等要素;

(2)教学设计。12个学时的教学设计方案,格式为PDF文档通用格式;

(3)教学节段PPT。与12个学时教学设计方案相对应的12个教学节段的PPT,格式为Powerpoint演示文稿16:9大小,分辨率为1600*900;

(4)教学节段PPT的目录。12个教学节段PPT的目录。

2.课堂实录视频。个人参赛教师按照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含实训、实习),录制一个学时的课堂实录视频;小组参赛教师按照教学设计和课程教学,分工协作实施课堂教学(含实训、实习),每位成员均须出镜参与课堂教学。视频可自行选择教学场景,应完整、清晰地呈现参赛作品内容相对独立完整的教学活动实况。课堂实录视频须采用单机方式全程连续录制,不允许另行剪辑、不加片头片尾和字幕注解,不泄露学校名称。采用mp4格式封装,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200M。

以上材料均为匿名。如发现参赛学校、姓名等信息,将取消教师本次参赛资格。选手的竞赛材料一经提交,不得更改或调换。

(二)纸质材料

1.参赛选手身份证复印件1份;

2.自评报告。参赛选手撰写不超过3000字的自评报告,包括个人简历、工作思路、育人实效、经验总结等。以小组形式参赛的,各成员均需按以上要求撰写自评报告。

3.《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参赛选手报名表》(见附件2-1)一式两份;

4.学校校级竞赛实施方案和竞赛情况报告;

5.《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参赛人员推荐汇总表》(见附件2-2)。

五、材料报送

各学校于10月20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报送材料,逾期不再受理。以上纸质材料均为A4纸打印,分类分组报送:

公共基础课程类报送: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邮寄地址:商丘市神火大道南段566号,邮政编码:476005。联系人:侯迎春、董存仁,电话:0370-3182177,手机:13937022318(侯迎春),13803978666(董存仁),邮箱:sqqnjsds@163.com。

专业课程一组类报送: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邮寄地址:漯河市源汇区大学路123号,邮政编码:462000。联系人:胡晓颖,电话:0395-6866991、13603850556,邮箱:lzysgbgs@163.com。

专业课程二组类报送:开封大学教务处,邮寄地址:开封市东京大道开封大学教务处,邮政编码:475000。联系人:王艳玲,13781180708,邮箱:13781180708@139.com。

省赛竞赛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附件:2-1.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报名表

2-2.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推荐汇总表(电子文档Excel报送)

 

 

 

 

 

 

附件2-1

 

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青年教师课堂教学

创新大赛报名表

 

学校名称:

姓  名

 

性 别

 

本人照片

(1寸)

出生年月

 

政  治

面  貌

 

民  族

 

职  称

 

学   历

 

学  位

 

高校

教龄

 

所在院系

 

专  业

 

联系方式

手机号:

邮箱:

参赛课程

 

参赛章节1

 

参赛章节2

 

参赛组别

 

近三年

主讲的高职课程

 

学校推荐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附件2-2

 

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推荐汇总表

 

推荐单位(盖章):               单位联系人:            联系电话: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序号

姓名

出生年月

高校

教龄

学历/学位

职称

专业(学科)

参赛课程

参赛组别

联系方式

(手机)

电子邮箱

备注

 

 

 

 

 

 

 

 

 

 

 

 

 

 

 

 

 

 

 

 

 

 

 

 

 

 

 

 

 

 

 

 

 

 

 

 

 

 

 

 

 

 

 

 

 

 

 

 

 

 

 

 

 

 

 

 

 

 

 

 

注:1.参赛课程:需为高职课程; 2.参赛组别:公共基础课组、专业课程一组、专业课程二组(具体界定见文件)。3.表中序号按“项目号+人员号”形式填写,如某校公共课程组报送2个团队参赛,每个团队是3名老师参赛,则汇总表中参赛教师的序号依次写为:1-1、1-2、1-3、2-1、2-2、2-3。

 

 

体育赛事教案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赔偿与学寸茹体育保险救济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后认为,体育保险将是解决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赔偿纠纷的有效途径。但是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的滞后直接影响到体育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保险公司缺乏开发体育市场的专业人才也是导致我国体育保险发展速度缓慢的主要原因。

据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的报道,在引发学校和学生间意外伤害事故纠纷、司法官司的案例中,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占到了第3,4位。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纠纷,从形式上看表现在学校侵权责任认定上,实质是损害赔偿。目前,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责任承担遵循的是过错责任原则,实行的是侵权责任赔偿制度。但是,认定责任,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举步维艰。因此必须寻求新的解决途径,将保险制度引人其中,从而将注意的焦点由追究事故责任主体转向责任承担的方式上。本文通过学校体育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几个易发、常见的典型案例来研究学校体育保险救济对解决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损害赔偿纠纷问题的重要性。

1对学校体育教师的保障

在所有的学校课程中,体育课无疑是危险系数最高的一门必修课程。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课的教授者和组织者,在上课、训练期间承担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出现伤害事故后经济、事业受损在所难免。究竟学校是否会为教职工的行为承担责任,则需要根据行政职务关系(民事或劳动关系)以及行为的性质进行具体分析。

案例1:青海省徨源县法院近日审理了一起因学生上体育课时,由教师纠正做操动作不当造成学生身体伤害的损害赔偿案。2001年3月13日上午,张某在学校上体育课时在教师吴某的指导下做弯腰动作,吴某认为张某的动作不规范,便在纠正动作时,用力压张某颈部两下,造成张某“腰椎生理曲度存在L5S1间盘变形”。张某住院治疗47天共花去医疗费、交通费等费用13899.56元,并给张某的精神及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张某将大华学区和吴某推上被告席。

法院经审理判决被告方向原告赔偿医疗费、交通费、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13899.56元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000元。

学生伤害事故已成为世界上各个国家通存的现象。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为老师解决后顾之忧。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因考虑到体育课各项目的危险性和当前大学生较差的身体素质状况而放弃了很多有益的教学手段的教师占总数的80%。如果不保持这样的上课状态,万一出现了伤害事故,责任教师该怎样面对学校的追偿,教师有何经济保障?这种结果不仅严重影响到教师的生活,同时也严重影响到受害人的生活。这就是为什么在问卷中表示希望通过保险或其他途径来解决赔偿或补偿受害者的教师比例会高达93%体育教师迫切需要体育保险的救助。

从事高风险、承担巨大精神压力的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以及保险业的关注。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21条这样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合格的体育教师,保障体育教师享受与其工作特点有关的待遇”。一旦我国的体育保险市场完善起来,依据此条法规认为学校应当依法为体育教师购买相应的保险,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从而确保体育教学课的质量,确保“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政策的具体落实。

此外,造成教师精神压力过大、学校体育课伤害事故增多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学校和相关部门没有认真考虑体育的特殊性。各体育项目发生伤害事故的几率是不同的。目前教育部规定体育课的上课人数为每班30人,这样的规定,是否太笼统了呢?比如游泳项目,根据《北京市游泳场馆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进行游泳教学时,初级班不得超过15人,中、高级班不得超过20人。这种地方性行业管理办法虽不属于法律范畴,但却考虑到了学员的安全问题,也考虑到了一个教师所能承受的注意范围,是人性化的规定。学校如果真正考虑到学生的健康情况和人身安全,应该在排课方面更讲求科学性。

问卷显示,认为学校教务部门应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的不同危险系数来安排体育课上课人数的体育教师占860%。各体育项目危险系数测定需要保险业专业人士的参与。要开发体育保险,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由此可见,体育保险不仅可以解决赔偿纠纷问题,也可以降低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率,使学校体育改革朝着更科学、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2对高校运动代表队成员的保障

高校运动代表队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简称校队。在本研究中所指的校队成员为“特长生”,即从普通学生中挑选出来的在体育运动方面比较突出或者说是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这些学生对体育项目有着浓厚的兴趣,校运动代表队为他们提供了在大学展现自己特长的空间,大学生体协各单项体育协会又为他们提供了为个人和学校争得荣誉的机会。在校期间,他们的运动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学期中的运动训练和各种校际赛事。本文着重关注大学生赛事风险。

在大学生的各项体育比赛中,伤害事故时有发生。最受人关注的就是2004年在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中碎死的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刘红斌。“由于组委会收取的15元报名费只是组队参赛以及交通运输的费用,保险得由参赛选手自己去保险公司购买,所以大多数参赛者都和刘红斌一样,没有为此次马拉松上保险。”因此造成事后纠纷不断。国家体育总局有关人士说,通过这次马拉松碎死事件,给大型体育比赛主办方敲响了警钟。今后,不论是专业赛事还是业余比赛,都要有一个严格的参赛标准,严格规范主办方和运动员的权利义务,出了事后谁负责任、怎么处理都应该规定。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法学研究会、中国政法大学体育法研究中心都将重点研讨依法处理有关体育事件、加强体育立法等焦点问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9%的调查对象认为大学生赛事主办方应该为参赛所有人员购买短期赛事保险。

今年的北京马拉松赛举办方吸取了去年的教训,为每位参赛者购买了保额5万元的团体意外伤害险。但是目前我国在大学生赛事保险方面还缺乏稳定性,比如2001年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太保公司就签约向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提供总保额达154亿元人民币的人身意外伤害险、医疗险、随身财产险及第三者责任险等风险保障,从而创下国内保险公司承保最大规模运动会保险的纪录。而到了2004年的第7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却是各省参赛队自己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由此可见我国体育保险业尚不成熟。究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体育法》发展严重滞后导致体育赛事组织者处在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没有从法律上明确规定赛事主办方的权利义务。

在西方发达国家,法律制度确保了体育比赛的规范性。比如1984年7月法国政府颁布的体育运动法第37条和38条直接与体育保险有关。第37条规定:“体育运动组织为开展活动签订保险合同,为其所应负责任投保……该等保险合同应承保体育运动组织、活动组织者、被建议人和运动员的民事责任……”。第38条规定:“体育运动组织应告知其成员投保人身保险的益处,以便在其受到意外伤害时提供保障……”。多数发达国家都规定,体育协会、联合会乃至俱乐部举行体育比赛必须给运动员买保险。同时教练员、志愿者等参加有关俱乐部的训练活动也必须上保险。法规上的明确规定不仅确保了赛事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也促进了体育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学校体育,尤其是大学体育将承担起我国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发展的两项重任。在这个领域,针对性强的赛事险是必不可少的。而目前大学生在人校时由学校统一组织、自愿购买的人身意外伤害险是一种补偿性质的保险,对大学体育训练、比赛缺乏针对性。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出,校运动代表队的教师和学生更需要赛事险的保障。由于本文中的校队学生为特长生,所以他们参加的比赛级别应该还算是业余级的,激烈程度相对较低。但是业余运动员由于不具备专项身体素质和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更容易在比赛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3对高校普通学生的保障

高校普通学生的体育运动风险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在各项运动的激烈对抗中别人对自己的伤害或由于自己不慎造成的各种身体伤害;第二类是在各项运动的激烈对抗中自己无意给别人带来的伤害。

根据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的查阅,多数高校学生在人校时购买了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自愿购买的“人身意外伤害险”。该保险在进行赔偿时与公费医疗挂钩,它只能部分解决第一类风险问题,即在体育运动中别人带给自身的伤害或由于自己不慎造成的各种身体伤害。因此,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险种是保险业的主题。仅仅一个“人身意外伤害险”是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大学体育生活需要的,尤其当“人身意外伤害险”面对第二类风险的时候就显得束手无策了。

案例3:

足球击伤右眼责任谁担

原告陈某(17岁)与被告洪某均系某校学生。2003年5月20日下午1时许,原告陈某与被告洪某及班上20余人自发到本校足球场踢球,原告陈某与被告洪某分属两个不同的队,在踢球过程中原告陈某带球至对方球门,起脚射门,洪某用脚将足球踢出,球击伤原告右眼。后经法医鉴定为伤残八级。原告遂向法院,要求两被告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伤残补助费等计币40324.84元。

分析:法院经审理后认为由各当事人分担损害后果更为合理。陈某、洪某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责任应由其法定监护人承担。法院依法判决由被告弋阳县某中学补偿原告陈某6000元,由被告洪某补偿原告陈某2000元。

此种伤害事故是学生体育伤害事故中较典型、发生频率较高的案情。作为致害方其实也很无奈,因为体育运动的特点就是要承担风险,但是不补偿受害方又违背了我国法律公序良俗(大陆法系民法典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它指的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原则。我国民法的立法精神是强调保护弱者(往往是受害者)的权益,提倡公平与正义的理念。因此,每当面对这样的案例,法官最终的判决是几方当事人共同承担损害赔偿后果。根据伤害情况,补偿金的数额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这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债务。面对这类风险,保险公司有没有可能提供分担风险的险种,从而减轻无过错致害一方学生的经济和精神双重压力呢。

体育保险若想在校园内迅速发展就要加大宣传力度。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校统一组织、学生自愿购买的人身意外伤害险的内容不甚了解,这种现状是不便于保险业的发展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16条规定: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并可以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保险合同中规定有免责条款的,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向投保人明确说明,未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保险公司的说明义务并未尽到完善。学生对投保后可得到什么保障,享有何种权利,当事人都知之甚少。因此也就难免会有人视学校体育保险为“乱摊派”,这也是保险公司在民众中诚信度不高的原因之一。

4大学体育场馆、器材需要保险

在教育部新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第13条明确指出:“学生体育课的成绩应当根据考勤、课内教学和课外锻炼活动的情况综合评定”。那么,根据这条规定,学生进行课外锻炼是完成体育必修课的一部分。由于活动场所和器材是由学校提供的,如果因器材或是场馆的某些不安全因素发生了伤害事故,校方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问卷调查,认为应该为大学校园内体育场馆设施器材购买保险的学生占92,其中普通学生和校队学生分别占各自总数的87%和97%。

案例4:

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某高校学生马某等5名学生从体育器材室借出羽毛球拍打羽毛球,游戏正酣的马某挥拍劈杀时,拍柄与拍头突然脱节,球拍上半部分象一支脱弦之箭翻转着飞了出去,正好击中一旁观战的同学程某的左眼。经送医院紧急救治,诊断为左眼球破裂及眼睑裂伤,后实施手术,将受伤眼球摘除并植人义眼。

解答:学校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作为学校,有义务为学生提供安全的体育设施,在承担赔偿责任后,学校可视情况向羽毛球拍销售单位及生产厂家追偿。

类似于此类由于体育器材和校内场馆建设不符合要求或质量不达标所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同样给学校带来恼人的法律纠纷。而公立学校在赔偿金问题上恰恰又存在某种两难境地。《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明确规定:“……应当由学校负担的赔偿金,学校应当负责筹措。”这种情况下,如果用国家财政拨付的教育经费支付赔偿金,就会有损于全体同学的利益,如果不支付赔偿金,就会损害受害人的利益。因此,校方应当尽量减少支付,也就是减少学校赔偿的风险。减小风险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保险来分担。

在日本学校体育保险中有不少关于体育设施的险种,还有专门的体育设施、设备保险。日本学校非常重视对体育设施的管理,严格定期检查和维修。因为日本《国家赔偿法》的第2条中指出:“由于道路、河川及其他公共建筑物或管理中有瑕疵而造成他人损害发生时,国家或公共团体负有对此赔偿的责任。”根据这一条文处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赔偿时,主要追究学校教育保障外部条件的完善。由于学校体育设施、设备的瑕疵引发的体育伤害事故可以依据此法律索赔。

目前国内对于体育场馆、器材的保险,除奥运场馆外,也仅刚出台了“游泳场所行业保险”。希望大学校园内的体育场馆设施风险可以尽早引起保险业界的关注。

5对策与建议

5.1建立学校体育保险可以有效解决校园伤害事故赔偿问题

根据我国体育运动发展的需要,在学校内建立符合我国体育体制的学校体育保险可以有效解决由于体育运动的特殊性所带来的运动伤害事故的赔偿问题,从而减轻社会、学校、家庭、教师、学生的经济赔偿负担,使受害方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经济补偿。

5.2加快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为迅速建立起学校体育保险制度提供强制保障完善体育法,制定有效的体育保险法规,可以使体育保险朝着科学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从而确保学校体育健康、快速的发展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