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国四大高原

中国四大高原

中国四大高原

中国四大高原范文第1篇

天下三奇:匡庐瀑布、雁荡龙湫、黄山石笋。

阿里山三大美景:林涛、云海、樱花。

江西三清山三美:山岩、山泉、古松。

黄山四绝:怪石、云海、奇松、温泉。

庐山四奇:山峰、瀑布、云雾、怪石。

雁荡山四绝:飞瀑、奇峰、怪石、幽洞。

青岛崂山四趣:水、鱼、石、树。

普陀山五绝:金沙、寺院、奇石、潮音、幻景。

衡山四绝: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藏经阁之秀、水帘洞之奇。

泰山顶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

中国四大名亭:安徽滁县醉翁亭、北京先农坛陶然亭、湖南长沙爱晚亭、浙江杭州湖心亭。

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文渊阁、沈阳文朔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

中国四大名菜:鲁菜、川菜、苏菜、粤菜。

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

中国四大名花:山东荷泽牡丹、福建漳州水仙、浙江杭州、云南山茶花。

古代植物四君子:梅、兰、竹、菊。

中国盆树四大家:黄杨、金雀、迎春、绒针柏。

中国花间四友:蝶、莺、燕、蜂。

中国四大石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

中国川中四绝:夔门天下雄、剑门天下险、娥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

中国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中国四大牧区:内蒙古、新疆、、青海。

中国四大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吐鲁番盆地。

中国四大河流: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

中国四大回音建筑:北京天坛回音壁、山西蒲州的普救寺塔、河南的蛤蟆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的石琴。

中国四大佛山:四川峨嵋的峨嵋山、山西五台的五台山、安徽青阳的九华山、浙江舟山的普陀山。

中国四大高原范文第2篇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2、疆域:①疆域辽阔:南北跨纬度近50 度,长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多度,长约5000千米;②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陆上疆界22000多千米。 3、濒临海洋:①四海一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②内海:渤海、琼州海峡。③海岸线及岛屿:海岸线长约18000多千米,我国第一大岛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4、领土四至: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邻国:陆上临国共有14个,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为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4、位置的优越性:①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一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南北跨纬度很广,气候差异大、类型多,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②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东部沿海多优良海港,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与众多临国发展边境贸易。6、三级行政区划:基本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7、省级行政区:共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的省是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1、人口分布:东部多,西部少。人口地理界线: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腾冲一线。原因:东部地区多平原和丘陵,气候湿润多雨,交通便利,所以人口稠密。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干旱少雨,交通不便,生产力低,所以人口稀少。2、人口问题:①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②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交通拥挤、住房困难、资源短缺、失业严重、环境恶化等。③实行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基本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我国人口总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13.7亿。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2、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3、民族政策: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第二章 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形地势特征 1、地形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地高原面积广大。地势第一、二阶梯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是: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一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丰沛的降水,同时使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沟通了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宜建大型水电站。但在阶梯交界处也给东西交通带来不便。2、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主要山脉: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东北—西南走向:台湾山脉、长白山—武夷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 3、四大高原及各自特点: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黄土广布)、内蒙古高原(辽阔坦荡)、青藏高原(地势高峻,雪山连绵)、云贵高原( 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4、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5、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6、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7、 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易发生自然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第二节 气候基本特征 1、气温分布:①冬季分布特点:总体上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②夏季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③温度带:根据积温的多少,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高原气候区。④1月0°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2、降水分布:①空间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②时间分布: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夏秋季节,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降水年际变化大。③干湿地区: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四类: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分界线:(等降水量线)800MM、400MM、200MM。3、季风气候显著:两类季风:冬、夏季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季风区降水多,非风季风区降水少。4、大陆性气候显著:与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相比,全国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5、气候复杂多样:①东部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形成高原山地气候。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长江 1、概况:发源地唐古拉山脉,流经省区有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市。流经地形区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上中下游划分地点:宜昌和湖口。注入海洋东海、长度6300千米。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2、①水能宝库:水能集中在上游河段,水电站有葛洲坝、三峡、二滩。②黄金水道: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 ③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世界上的水利枢纽工程,以防洪为首要目标,兼有发电、航行、灌溉等多种功能。3、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的治理措施主要是裁弯取直。黄河1、概况:①发源地巴颜喀拉山脉,流经9个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大地形区。注入渤海。上中下游分界点:河口、桃花峪。②知道主要支流:汾河、渭河、泾河。知道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具体位置。③我国第二长河(流量先天不足)。2、黄河的治理:①上游:(源头—河口):植树造林。 ②中游:(河口—桃花峪)忧患:表现:大量泥沙入河,含沙量大增。成因:水土流失严重。治理措施: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③下游:(桃花峪—入海口)忧患:表现:地上河,洪水泛难,断流。成因:大量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河流流量减少。治理措施:加固大堤,修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3、治黄的关键是治沙,治黄的根本是搞好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4、“塞上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中国四大高原范文第3篇

通过事后的仔细思考,发现其中还真有不少奥妙?我们知道四大品牌里面有三大现在都在做本色纸:

中顺洁柔继续沿用“洁柔”品牌,以木浆为原料,开发自然木系列(本色纸),以低白度的概念切入市场;

恒安集团则采用新品牌“竹π”,放弃木浆原料改为竹浆原料,开发本色纸产品,以竹纤维本色产品概念切入市场;

金红叶纸业继续用“清风”品牌,以木浆为原料,开发天然木浆系列(本色纸),以木浆原色纸的概念切入市场。

而维达集团则迟迟没有加入“本色纸”的阵营... ...

本色纸的利润比较高,增长率也不错,为什么它们却没有继续发力了呢?其实通过仔细思考,我们回头来分析三大品牌做本色纸的过程与初衷,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

四大品牌白色纸的体量都是非常庞大的,而且都是以漂白木浆为原料的高档生活用纸品牌。在2014、2015、2016这三年中,市场属于产能过剩、售价走低、增长缓慢的时间段,几大生活用纸品牌都面临销售增长乏力的问题,他们又看到了“泉林本色”、“斑布”等几个新晋品牌却在本色纸这个高利润的品类持续实现高速增长,三大品牌为了解决销售增长的问题不得已而为之的战术行为,所以三大品牌做本色纸,其实不是出于公司长远战略的考虑,而是屈服于市场压力的短期行为。

如:恒安丢掉了原生木浆这样一个赖以生存的根基,改用毫无优势又受制于四川浆厂的竹浆为原料;“洁柔”做自然木,这个概念本来不错,但是错就错在了“低白度”。什么叫低白度?在中国以前没有这个概念,在国外有这个概念,国外的这个低白度的概念用于再生纸,因为国外没有本色纸概念,它为什么叫“低白度”?那就是再生纸“白度”达不到八十几,如果要达到八十几的“白度”,需要再次进行漂白,这样做既有环保的问题又有纤维再次受损的问题,所以国外的低白度纸只适用于卫生间的擦手纸和卷筒纸,不能用做非卷产品;金红叶纸业的“清风”原木色产品上市就更慢了,借鉴“洁柔”自然木改用原木色,仅仅在原木纯品上做了匆匆升级。三大品牌在本色纸的操作上各有优劣,中顺洁柔和金红叶纸业为了留住自己在原生木浆的这一根本,继续强化了原生木浆的优势,没有选用毫无优势又容易被别人勒脖子的竹浆;恒安集团为了保持“心相印”品牌的独特性,改用“竹π”,这点立足长远。

那么我们再来讲讲维达纸业,他为什么不做本色纸?维达是一家国际控股公司,国际化的公司一般站在全球化的角度看市场,既然全球市场认可白色木浆纸几十年了,而且本来就没有本色纸的概念,那就暂不涉足“本色纸”这个地方特色品类。维达纸业2014年开始与大股东有业务整合,目前正在经营一个非常好的品牌“Tempo”,中文叫“得宝”,这个品牌的产品售价及利润不会低于本色纸概念的产品,重点是“Tempo”品牌力强,产品质量过硬,在国内追求稳定的高品质的消费趋势下,是可实现强劲增长,同时,作为一个销售覆盖全球的国际化品牌,而且扎根于体量最大的白色纸市场,未来前景可期。

再说维达纸业这样做可以错开在本色纸领域与其他三大品牌的竞争,专注在全球采购的白色木浆,供应链更为健康稳定,既坚持了专业性又可以走差异化竞争。维达纸业现在仍然坚持全力推广“维达”品牌,并加速推动“得宝”品牌,可以看出对未来的良性品牌力发展及推动毛利率增长是有一定规划的。

在2016年底-2017年初的时候,国家严厉的环保政策和国际浆价大幅上涨开始影响到生活用纸企业,以上两个因素促使行业快速分化,四大家族的高品牌价值、专业团队运作、环保达标等优势凸显出来,呈现强者更强的发展趋势,四大品牌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之前由于木浆价格便宜,原纸价格便宜,中小加工企业能获得了非常优质低价的原纸,用“蚂蚁啃大象”的方式蚕食四大品牌市场的情形一去不复返。

严厉的环保政策之手和木浆价格高涨的市场之手同时帮四大品牌做了清场,2016年之前产能过剩、价格倾轧,恒安集团、维达纸业、金红叶纸业不得不靠外卖部分原纸来消化产能。而到了2017年,恒安和维达都基本停止了原纸外销,所有原纸都转化成品销售,所以说在这个时候,他们势必会放弃本色纸这个“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产品或品牌。

当然补充四点供大家讨论:

1、本色纸价格高,白色纸价格低,愿意卖低价是人的本性;

2、四大品牌的营销团队一直都是讲原生木浆+白色纸的故事,突然换个话题难受;

3、四大品牌各自白色纸增长1%就是有一个亿的绝对值,而本色纸增长100%或许还没有那么多,大家都是聪明人,这个账算得清;

中国四大高原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四项基本原则;宪法规范;政治发展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0)03-0149-06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政治原则,也是我国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四项基本原则不仅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合法性基础,而且也决定了中国政治发展的性质和方向。本文拟以四项基本原则在1982年入宪的背景和原因为切入点,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政治发展的状况和前景进行评估。

一、四项基本原则提出的背景

尽管邓小平指出“这四项基本原则并不是新的东西,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所一贯坚持的”,但把四项基本原则当作“成套设备”提出,而且将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明确为“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邓小平的“四项基本原则”的贡献是有原创意义的。对于邓小平提出(或者重申)四项基本原则的背景,理论界往往从“防右”的角度进行总结,但是,如果结合当时党内外、国内外形势可以发现,四项基本原则提出的背景不仅在于“防右”,而且也在于“防‘左’”。无论是“防右”,还是“防‘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主要目的都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安定团结、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

(一)“防‘左”’:通过四项基本原则,完整地、准确地把握思想

1976年10月“”结束后的一个重大任务是完成“拨乱反正”,为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奠定思想、政治和组织上的基础。而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又在于如何评价同志。当时的中央领导同志提出“两个凡是”的主张,并借此继续执行“”中的“左倾”理论和路线,对“拨乱反正”的正常开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当时的中国,对于同志的评价有着两种不同的主张:一是彻底否定同志,将“”的错误全部归咎于毛,二是继续“神化”同志,坚持同志晚年的错误。两种对同志的评价,在本质上是中国未来两种发展方向的较量。对同志的评价,邓小平的态度是务实的:他将坚持思想作为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从而既科学地评价了同志,向党内外、国内外表明了不搞“非毛化”的立场,又对同志晚年的错误进行了反思,顺利地解决了“拨乱反正”中的障碍。

通过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强调要坚持马列主义思想,关键是坚持思想,从而维护了这面旗帜,避免了党和国家因对的评价而可能产生的分裂。对的评价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作为一个历史问题,否定,就是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定整个这一段历史,如果真搞“非毛化”,那就要犯历史性的错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也就失去了根基;作为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对同志的评价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安定团结,关系到中国党和政府在国际上的形象,“不提思想,对同志的功过评价不恰当,老工人通不过,时候的贫下中农通不过,同他们相联系的干部也通不过”,而且“对和思想的评价不恰当,国内人民不能接受,国际上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接受”。因此,本着科学的态度,邓小平将坚持思想作为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不仅不搞“非毛化”,而且将思想作为全党全国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肯定了同志的历史功绩,维护了党和国家的团结,也使得中国的未来发展仍然可以从思想中汲取合法性资源。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思想的内涵是“完整地、准确地把握思想”,从而将同志晚年的错误与思想作了切割,确保了“拨乱反正”的顺利开展。对思想的肯定,并不意味着对同志的全面肯定。1977年4月,邓小平在给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信中指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提出了“准确的、完整的思想”这一概念,批评了一些人将思想“庸俗化”、“教条化”的做法。同年7月,邓小平又在十届三中全会上进一步提出“要对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各项工作”。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建国以来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对思想进行了体系化。通过“历史决议”,思想被科学界定为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同志晚年所主张的理论已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因而不是思想的一部分。“历史决议”完成了对同志晚年的错误同思想的切割,将同志晚年的错误理论从思想中拿出来,有力地否定了“两个凡是”,为“拨乱反正”扫清了障碍。

(二)“防右”:通过四项基本原则,确定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是针对批判“两个凡是”中的错误思潮提出来的。批判“两个凡是”的主要途径是重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在“实事求是”基础上提出“解放思想”。但是,当时在社会上出现了以“解放思想”为名,否定思想、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思潮。邓小平认识到,上述思潮的目的是否定共产党的领导,企图以“解放思想”和“政治体制改革”为名动摇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此,邓小平在1980年专门针对“解放思想”的问题发表了一段讲话:“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绝不能够偏离四项基本原则,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如果像‘西单墙’的一些人那样,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去‘解放思想’,实际上是把自己放到党和人民的对立面去了”。在同篇讲话中,邓小平还明确指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针对‘两个凡是’的,意思是不要把马列主义、思想当教条”。综合邓小平的论述可知,“解放思想”必须和“实事求是”结合起来理解,解放思想是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解放思想,针对的不是思想,不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不是社会主义道路,而是“两个凡是”。因此,可以说,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邓小平争取思想解释权的重要工具。由此可见,解放思想的目标实际上 是“防‘左’,而不是“向右转”。厘清这个道理是十分容易的,但是,又不能因此不要“解放思想”,从而破坏和影响解放思想的大局。于是,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并将四项基本原则作为解放思想的底线,不允许思想“解放”到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程度,由此就形成了以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为主要工具,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底线的方针。“拨乱反正”的完成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确立,标志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主要功能从既“防‘左”’又“防右”,转变为主要是“防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成为党和政府确保改革开放方向的重要手段。四项基本原则逐渐成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政治原则出现,是党和国家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重要武器。四项基本原则“防右”的功能更加突出。

其实,四项基本原则的背景无论是“防‘左”’,还是“防右”,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定团结、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邓小平意识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无论是继续坚持晚年的错误,造成党和国家的分裂,还是放任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思潮泛滥,使中国出现动荡,都将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主要作用在于对内弥合因评价同志出现的裂痕,对外抵御借“解放思想”名义产生的“自由化”思潮,妥善解决因“”和“两个凡是”遗留下来的政治争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定团结、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从而使全国人民能够迅速集中精力,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

二、四项基本原则入宪的意义

四项基本原则在1982年作为指导思想被载入我国现行宪法,从而由一个政治原则,上升为法律原则。四项基本原则为什么会入宪,它入宪的意义又是什么,都值得我们深思。从总体而言,四项基本原则入宪从法律层面确定了中国特色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方式和底线,将政治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观点,转变为具有拘束力的法律规范。

(一)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改革

不理解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无法理解为什么四项基本原则会被载入宪法。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改革其实是经济改革,因而在政治上没有改革。这种观点毋宁是从西方的视角来观察中国的改革。邓小平多次强调中国改革的全面性,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但是,邓小平所指的政治体制改革,绝不是向着“多党制”、“议会民主”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而是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特色政治体制改革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中国特色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指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我们在提出改革时,就包括了政治体制的改革”。中共十二大之后的历次代表大会都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政治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党和国家也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成了一系列新制度、新理念,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政治发展。对此,同志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进行了高度总结:“30年来,我们既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又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因此,说中国的改革仅仅是经济改革的观点并不正确,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中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中国特色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邓小平在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时,从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原理出发,提出中国特色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邓小平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难于贯彻”。邓小平还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标: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在论述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时,邓小平指出,“调动人民积极性的最中心的环节,还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生产力发展了,人民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就增强了,社会主义制度就巩固了”。由此可见,邓小平提出的三个目标中,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最为根本的。中共历次党代会都是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出发,分析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而且无不将政治体制适应经济发展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同志在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时,也指出“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由于中国特色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因此,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往往是为了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而且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这也就决定了中国特色政治体制改革不可能是向着西方式政治制度转变的“演变式改革”。

第三,中国特色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式是还原被扭曲的制度和改变不合理的制度。改革的目的决定改革的方式。中国特色政治体制改革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目的,决定了中国特色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式是改变在经济活动中被扭曲的、不合理的制度,以最大限度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对于那些本质上是好的行之有效的、只不过在实践中被扭曲的制度,邓小平坚持恢复这些制度的本来面目,如恢复民主集中制原则,恢复社会主义法制等;对于那些本来就不合理、但在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制度,邓小平坚持改变这些制度,如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改变党政不分等。中共历次党代会也基本上沿用邓小平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式,对于大的、具有根本性的政治制度采“加强”的态度,在保持基本政治架构的前提下,对具体的制度进行变革。

由上述分析可见,邓小平提出的中国特色政治体制改革,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政治上层建筑对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的自我调整,是改变不利于经济建设的政治制度和管理体制,而不是去否定、丢弃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更不是向着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转变。

(二)四项基本原则入宪的意义

从上可知,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改革仍然是服务于经济建设。不能因为政治体制改革,而动摇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因此,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一个度,避免因政治体制改革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避免因政治体制改革将中国搞乱。为此,四项基本原则成为保证政治体制改革方向的最好保证。

邓小平曾多次强调四项基本原则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他认为,“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是 有前提的,即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于以什么方式体现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地位这一问题,邓小平在1980年的一次讲话中指出:“对于这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绝不允许任何人加以动摇,并且要用适当的法律形式加以确定”。1982年修宪时,采纳了邓小平的上述意见,在宪法修改时体现了四项基本原则。

作为修宪的指导思想,四项基本原则在1982年宪法①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四项基本原则是1982年宪法总的指导思想。彭真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宪法修改草案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四项基本原则”,并指出“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前进的共同的政治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第二,四项基本原则作为一个整体被明确载入宪法序言。在宪法序言第7自然段第3句有着“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表述,从而将四项基本原则完整地体现在宪法文本中。

第三,四项基本原则中部分内容被转化为具体规范,体现在宪法正文中。宪法第1条关于国家性质的规定,体现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的原则,等等。

1982年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的地位,使四项基本原则上升为国家的意志、人民的意志。当然,对于四项基本原则入宪的意义,绝不能单单从文本的字面意义来理解,而应将宪法学理论、相关的宪法文本等几个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考虑。我们认为,四项基本原则入宪除了起到在政治上宣示四项基本原则重要地位的作用外,还有着以下两点重要意义:

第一,通过宪法的规范性特点,保证中国特色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和方向。值得注意的是,1982年宪法在载入四项基本原则时,还在序言最后一句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在正文第5条第3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这两个条文的意思基本一致,即从文本来理解,这里的“政党”显然是包括中国共产党的,也就是说,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其最高效力也及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必须遵守宪法的有关规定,其中包括四项基本原则。根据上述分析,结合有关宪法规范效力的理论,可以发现:四项基本原则通过宪法的规范性特点,保证了中国特色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和方向。当代立宪主义的根本精神之一,在于透过主张拉长的时间规范对后代子孙进行规范控制。为了防止政治体制改革违背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通过载入宪法的方式,透过宪法的规范性,不仅约束修宪时的领导人,使其在推行政治体制改革时不得违背四项基本原则,而且约束其后的领导人,保证将来的政治体制改革也不得违背四项基本原则,从而长久地保证中国特色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和方向,使中国能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来集中精力从事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至于因政治体制改革而出现波折。

第二,通过宪法的法律性特点,将政治领域、意识形态领域的观点之争,转化为一个法律问题。宪法虽然具有政治性,但它归根到底是法律。将四项基本原则载入宪法,从法律与政治的关系角度来解读,有着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四项基本原则既然已经入宪,“该不该坚持”的问题就须让位于“如何坚持”的问题,邓小平在1985年8月会见坦桑尼亚客人时指出:“我们总的原则是四个坚持,……这已经写进中国的宪法”,“问题是怎么坚持”,清晰地说明了四项基本原则入宪的重大意义。1989年后,邓小平在谈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问题时,都没有谈“该不该坚持”,而是谈坚持不够、以后应该如何改进等问题,这正是四项基本原则入宪重大意义的一个表现。其二,四项基本原则既然已经入宪,那么凡是主张在中国改变共产党的领导、改变社会主义道路、改变人民民主、改变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的行为,就不再仅仅是一个政治上和意识形态上的观点,而是一种违宪行为,要承担宪法责任,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裁。这一转变,不仅为打击破坏四项基本原则的组织和个人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意味着对违反四项基本原则行为的处理将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而不再会因违背四项基本原则引发大规模的政治运动。

四项基本原则入宪,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中国政治发展的特点和方向,为近30年来中国政治发展奠定了政治和法律的基础。

三、四项基本原则指导下的中国政治发展

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中国特色政治体制改革稳步前进,中国政治发展进入一个平稳前进但成就卓然的时期。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仍然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而且可以断定,在可预见的历史时期内,四项基本原则都将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根本原则。如何评估四项基本原则入宪与中国政治发展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如何在新时期下对待四项基本原则,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词

考察四项基本原则入宪并成为党和国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后的中国政治发展历程,中国政治发展有着两大主题词,分别是“积极稳妥”和“绝不照搬”,而这两大关键词都是在四项基本原则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也分别构成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一,关于“积极稳妥”。同志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积极稳妥”是中国政治发展的第一个主题词。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政治发展始终按照积极稳妥的方式平稳进行,没有大起大落,始终在社会承受能力之内,始终以维护经济建设所需的安定团结局面为目的,从而有力地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政治保证和制度保障。

第二,关于“绝不照搬”。同志指出:“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绝不照搬”是中国政治发展的第二个主题词。“绝不照搬”是四项基本原则入宪的自然结果。我国现行宪法已经规定了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政治制度,包括共产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这些制度都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好制度,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与“多党制”、“议会民主”等西方政治制度都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如果照搬“多党制”、“议会民主”等西方政治制度,必然将违反四项基本原则,从而违反宪法的规定。

“积极稳妥”和“绝不照搬”两个主题词,是在实践基础上对中国政治发展经验的总结,两者的精髓都在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建设这 个中心服务。由此可见,四项基本原则主导了中国近30年的政治发展,确保了中国政治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巩固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政治发展真正的主题词。

(二)在新时期如何对待四项基本原则

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载入宪法,法治成为宪法原则之一。宪法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治国理政的最高法律依据。因此,同志指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是首先是依宪执政”。从法律意义而不是从政治意义而言,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宪法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内容,理应继续成为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理应获得全体公民的尊重和遵守。因此,在新时期,对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态度也不是“该不该坚持”的问题,而是如何坚持、如何更好地坚持的问题。我们认为,在新时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落实宪法的规定,关键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四项基本原则,用发展中的四项基本原则指导中国政治发展。

任仲夷同志认为,对四项基本原则不能用静止的、僵化的观点来看待,如果不能对这些原则赋予新的内涵,那就是思想僵化,而以僵化的思想去机械地、教条式地坚持原则,反而不是真正行之有效地坚持原则,而是放弃原则。实践证明,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四项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与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时的本来意义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宪法中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表现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不能僵化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而应该实现对四项基本原则理解的与时俱进,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四项基本原则。

用发展中的四项基本原则指导中国政治发展,也要注意到历史环境的变化,从四项基本原则中汲取新的发展动力。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前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高涨,要求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热情也不断高涨。以维护安定团结为背景的四项基本原则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发展,将着眼点从维护安定团结,向既维护安定团结、又促进人民民利的方向发展,以新的内涵为中国政治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中国四大高原范文第5篇

青藏高原位于北纬29度――北纬40度之间,南北约跨10个纬度,东西约跨35个经度,面积约230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许多山峰海拔超过7、8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正是由于高原独特的地形特征,在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机械阻挡作用

青藏高原占据对流层中低部,犹如大气海洋中的巨大岛屿,对于冬季的冷空气是一处较难逾越的障碍。从西伯利亚西侧入侵我国的寒潮一般都是经过准格尔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到达东部平原,这就导致我国东部中低纬度地带冬季气温远比有青藏高原作为屏障的印度半岛北部低。另一方面,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将大气环流中的行星风系――西风一分为二,形成北支西风和南支西风,分别沿高原绕行。

冬季,北支西风与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偏北风方向、路径基本一致,这就大大加强了我国冬季风的影响势力和范围。北方普遍出现冰雪严寒的天气,南方则出现大范围的低温天气。南支西风绕过青藏高原南端向东北方向进入云贵高原,受地形阻挡无法北上,与当地冷空气形成昆明准静止锋。昆明位于暖气团一侧,形成“四季如春”的温暖晴朗天气,而贵阳处于冷气团的控制,形成“天无三日晴”的阴雨冷湿天气。

夏季,我国普遍盛行偏南季风。此时北支西风影响范围大大减弱,仅限于我国西北一带,造成天上、阿尔泰山西部、北部降水偏多。南支西风与从印度洋来的西南季风方向、路径一致,两者合二为一,势力增强,北上可达我国雅鲁藏布江谷底、横断山区、云贵高原,甚至可影响到我国的长江、黄河流域,昆明准静止锋消失。

二、热力作用

青藏高原的地面气温与同高度自由大气相比,冬季气温偏低,夏季偏高。有关数据表明,每年11月到次年2月四周大气向高原地气系统提供热量,这时高原是冷源。其中1月、12月每平方厘米每天要向四周大气吸收约150卡热量,高原空气以下沉为主,形成一个冷高压系统。以高原为中心,冷空气向四周扩散,在其东侧以偏北风为主。夏季青藏高原是一个强大的热源,6月、7月每天每平方千米可向四周大气提供约200卡以上的热量,高原面形成一个热源,空气以上升为主,形成一个低压系统,以高原为中心,近地面气流辐合,在其东侧以偏南风为主。这样一来在青藏高原上就形成了高原季风,高原季风对亚洲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使我国冬夏季对流层低层的季风厚度增加,势力增强。我国东部季风区大部分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冬季要受到高原季风――偏北风的影响,夏季要受到高原季风――偏南风的影响,这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完全一致,两者叠加,使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厚度加大,实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