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儿童的阅读能力,主要以教材为主,课外阅读为辅。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加以培养。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形象、鲜明、生动、活泼的特点,具有特定的情境,又能着重训练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文的阅读能力。阅读教材有丰富多彩的内容,是培养学生扩展视野获取知识提供充足的营养的最佳渠道。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几种有效的策略进行阅读。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读

根据教材的特点,通过语言描述情境,创设情境或描绘画面,或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导入新课。这样使孩子们在阅读前,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阅读全文的欲望,使学生乐于阅读。

1.1引言导入

在初读阶段,导入新课和弄清思路对于情境的创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初读作好铺垫。如教授《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老师导言: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刚刚游览了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欣赏了它的优美风景与丰富的物产。今天我们再一起去游览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那儿林海的美丽吧!接着出示地图,让孩子们找出小兴安岭的所在,再读读自己查阅的资料。知道小兴安岭在我国的东北部,是重要林区之一,那里树多,而且物产丰富。

老师说: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小兴安岭游览,看一看你喜欢小兴安岭的什么季节。然后同学们各抒己见,有说喜欢春天的,有说喜欢夏天的,有说喜欢秋天的,有说喜欢冬天的,还有的说一年四季我都喜欢。

老师问:为什么?

同学甲说:春天树木是嫩绿的,所以我想春天去那里看看。

同学乙说:夏天树木是茂盛的,葱葱茏茏,所以我很想去。

……

老师又问:除了树木美之外,那里的物产也非常丰富,读一读课文,看作者是怎样把小兴安岭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介绍给大家的,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这时,孩子们急于想了解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从而产生了阅读的兴趣。于是,学生会饱含情感把课文读完。

1.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利用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寓教于乐。如教学《花钟》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配乐朗读,边听边想象意境,然后,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感受。接下来,通过屏幕的画面,让孩子们欣赏到“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的意境,随之出现不同时间花开的情境,让孩子们体会花的神韵与美。这时,孩子们有一种陶醉的神态,会用自己的体会去初读课文,特别是作者写“花开”,用了许多动词:吹、绽开、醒来、怒放、苏醒、舒展等,读得会更生动,更体会到花的美,会用真挚的情感去阅读全文。

2.强化情境,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内容——细读

细读指仔细地阅读教材的重点词句,通过重点阅读才能感悟内容,理解内容,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等。一般情境教学中,通过教材描绘具体情境,结合实例点拨、设疑、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让学生进入课文中作者所描写的情境,这样更好地细读课文,从而理解作品语言,受到作品的感染,加深对作品理解。

2.1利用肢体语言

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一些课文中的词语,让孩子们说一说,做一做,看一看,演一演等手段,准确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样读起来会准确、流利、有感情。如《回声》一课第四自然段中“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这句话中有动作词“捡、扔、激”,让孩子们做“捡”、“扔”的动作,然后让孩子们想象听到声音,看扑通画面的波纹,体会“激”意思。抓重点,孩子们会轻松理解其中的意思,并愉快的读这部分。

再如《乌鸦喝水》中,“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中的“到处”一词表现了乌鸦口渴是焦急的心情,也暗藏着口渴程度之深,找水的辛苦。教学时,先让孩子们互相用动作表现“到处”,然后再让表演形象的孩子表演给大家看。这样,大家就一目了然了,在朗读时会加重音量,拉长音节,感觉乌鸦疲惫之心与焦急之情,通过有声语言传给学生“疲惫”、“焦急”。

2.2联系上下文,设计训练,加深理解

有些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教师精心设计,会使学生认识更加清晰,感受也会更深刻。这又为运用词语或句子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先感受后表达,再加上情绪的催化作用,学生不但理解了词的作用,而且能把这些词语运用到生活中去。如《赵州桥》第三自然段中,有一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教学时,先让大家细读这一段,找出哪些句子讲了“坚固”。同学们会从桥的材料、桥的设计、桥的作用等方面,知道桥的坚固。再找出描写“美观”的句子:有的……有的……有的……这样,孩子们就会体会到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还知道这样写的好处。这样既挖掘了每个孩子的潜能,又培养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同时还学会用关联词语说话,丰富了自己的语言。

再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自然段中,“封”“挡”“遮”“浸”等词,让孩子们先查字典,再联系实际生活,通过上下文的关系,理解了这几个词是说明夏天树木枝繁叶茂的特点的,形象的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厚又密,显示了树木生长得生机勃勃。孩子们会声情并茂的读课文,体会夏天树木的美。

2.3展开联想与想象,丰富课文内容

强化情境,也就是把课文中作者所蕴含的具体事物生活空间的情感,通过场景、氛围和图画流露出来。这种形与情的相互作用下,使他们眼前出现相类似的场景,进入合理想象,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丰富了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在阅读作品中更得到升华。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段中,省略号略掉了什么?大家还知道小兴安岭有什么树?学生很快会说很多,数也数不清。想想几百里都是树,那说明树木多,也说明小兴安岭森林广阔无垠,一片绿色,非常美丽,从而眼前会出现一片无垠的“绿海”。这样读起课文来会边读、边想象、边欣赏,感知小兴安岭的风景美。

3.欣赏课文精华,体会语感——精读

“精读”是指要求学生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精华,再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的同时,还要从中知道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这样让学生逐步学会、体会、品味语感,从而提高鉴赏作品的能力。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1.自悟语感

教师凭借学生已有语感水平,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悟难度适宜的课文内容,自悟自得。

儿童对于课文中的信息,在记忆贮存中找到与它相似的信息组块以后,进行匹配与识别,从而理解了这部分内容,这种匹配与识别就是凭借语感进行的。在读书时,让学生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与联想,将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可感的画面,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地把难度适宜的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多读、自悟,在头脑中再现语言文字表述的图像、情景,从而达到对课文直觉感悟的目的。

例如:我们在教学《小猫种鱼》这篇课文时,注重让学生自己去自悟语感。在初读课文阶段,教师通过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和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初步领悟课文的大概内容:农民春种秋收,春种一粒种子,秋天就能收到很多粮食。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为小猫最爱吃鱼,它也想收到很多鱼,于是就去种鱼。在悟读阶段,让学生抓住关键性的问题联系上下文来感悟。首先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如有的学生提出:小猫能不能收到鱼?为什么?他错在哪里?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再进行讨论。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和联想,从而得到结论:鱼种在地里会烂掉,小猫是收不到鱼的。鱼儿离不开水,鱼的生活环境与庄稼不同。违背了客观规律是会做傻事的。从而让学生悟出小猫从农民种玉米、种花生收获很多而得出无论种什么都会有收获的推理方法是错误的。

2.导悟语感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课文,学生感到较新奇、陌生的内容,可利用形象刺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实物形象、动作形象和言语形象的刺激,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左右脑协同运用,处理并储存信息,利用直觉形象思维的帮助去感悟课文内容。在输出信息的过程中必须借助语感进行情景表述,凭借语感进行修正。在内化的同时,迁移运用语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

例如:我们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由于小兴安岭在祖国的东北方,我们几乎无一人到过那里,因此,学生对于小兴安岭的美丽难于理解。我们在教学时,主要借助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再现小兴安岭如诗如画的风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直观的映象。我们先让学生听配乐录音,初步感知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在学生自读课文时,教师利用音像资料,让学生结合画面去读课文,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画面。学生在感悟出小兴安岭春天生机勃勃的自然美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后,再用自豪的语气去诵读。夏、秋、冬三部分内容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去感悟。

3.迁移表达

迁移表达就是让学生运用在课文中感悟到的表达方法、写作方法进行一些口语和书面写作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在二年级教学时,我们除了对学生进行一些说话、写话训练以外,还设计了一些创设情境交谈、猜谜语、讲故事、编演课本剧等,让学生在应用中不断提高语言感知力。

在三年级教学时,除了让学生间周一次作文以外,我们还设计了一系列创设情境谈话、围绕一个主题演讲辩论、编演课本剧、答记者问、讲故事、演短剧等多种多样的训练形式。作文时,要求学生能凭语感自行修改。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挥;多媒体优势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由此可见,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是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利工具。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多媒体资源的优势呢?笔者结合自己在万全区第三小学不断实践所积累的经验,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注重情境的创设

俗话说: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饥忘食的地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谁来了》一课时,为使学生领悟教学内容,明白事物之间的关系,我为学生播放了制作的动画片,看着生动活泼的动画,学生很快进入了一个美好、有趣的童话世界,孩子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在教学《游天都峰》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们观看一段有关天都峰风光的视频。“你从片中看到了哪些美景呢?”随着我的提问,学生的眼里闪烁出兴奋的光彩,纷纷举手畅谈。“我看到了美丽的金鸡叫天都。”“我看到了雄伟的天都峰峰。”“我看到了造型奇特的仙人指路。”……声乐画同步的演示绘声绘色,仿佛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天都峰。此时的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为进一步的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更快、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材料的提供

众所周知,只有学会流利、有理解地阅读,才能高质量地掌握知识,广读、多读才能有所悟。但是,做到广读、多读,就必须要有大量阅读的材料,网络教学就可以提供丰富的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提供阅读资源

实践表明,网络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网络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习惯、方法等因素,提供了丰富的网络阅读资源。网页图文并茂,有声有色,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有关历史人物、旅游胜景、动物世界、植物王国等等类型的课文时,网络资源都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官。学生的阅读需求随时得到满足,维持了阅读的兴趣,就这样,网络教学轻而易举的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2.养成自主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例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走进小兴安岭,了解小兴安岭,教学之前,我教会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让学生从电脑“网页”上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了这些图片和资料,学生被小兴安岭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物产深深地吸引住了。此时我又趁热打铁,提供了小兴安岭的旅游资源网站,学生在旅游网中自由选择,阅读了小兴安岭的传说,小兴安岭的概况,并欣赏了小兴安岭的风光图片。这些丰富的阅读内容,促进了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可见,在课堂上利用网络广泛阅读,自由地汲取知识。不仅逐渐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3.促进自得自悟

实用网络教学还需教材导向,可让学生先学习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多疑、多问、多读、多想,以求自得。在自得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多读类似范文内容的文章,启发思考,形成量的积累,而达到自悟,如我在《春天》一课时,通过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例如春天的花、境、歌、诗、人、节日等等。阅读后,我一脸神秘地问:“你们是怎样感受到春天的呢?”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各抒己见,“我是用耳朵听到春天”、“我用眼睛看到春天“、我是用手摸到春天”、“我是用鼻子闻到春天”……学生们在浏览网页后得到了一串串“自省自悟”,语言真实自然。可见,借助网络教学有利于学生读中自省,学中感悟。

三、彰显探究性合作

新课改下的教学,学生不再被“填鸭”和“灌输”,而是积极、自主地获取知识。如在教学《我是什么》一课时,就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上网查询有关“水”的知识,通过网上搜索获得了第一手资料。然后当堂交流:“我知道了在地球的温度变化下,水可以以三种不同的形态在地球上出现,这就是冰、水和水蒸气。”“我知道了南极的冰山就是水的固体形态!”“我还知道水的用处很大,工业生产离不开水,农业灌溉也离不开水,就连我们人体百分之七十也是水,但是现在我们面临随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我们应该节约用水。”……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获取所需知识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形成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最基本的言语能力表现为语感,语感就是对言语的直觉感知能力。它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自动化。所谓培养语感,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活动中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而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正是创新能力的内在源泉,是创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根据学生已有的语感水平和儿童的认知规律,教学时,我们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注重了语感的培养,采取了自悟语感——导悟语感——迁移表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语感在反复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了螺旋式上升。

(一)自悟语感

教师凭借学生已有语感水平,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悟难度适宜的课文内容,自悟自得。

儿童对于课文中的信息,在记忆贮存中找到与它相似的信息组块以后,进行匹配与识别,从而理解了这部分内容,这种匹配与识别就是凭借语感进行的。在读书时,让学生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与联想,将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可感的画面,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地把难度适宜的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多读、自悟,在头脑中再现语言文字表述的图像、情景,从而达到对课文直觉感悟的目的。

例如:我们在教学《小猫种鱼》这篇课文时,注重让学生自己去自悟语感。在初读课文阶段,教师通过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和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初步领悟课文的大概内容:农民春种秋收,春种一粒种子,秋天就能收到很多粮食。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为小猫最爱吃鱼,它也想收到很多鱼,于是就去种鱼。在悟读阶段,让学生抓住关键性的问题联系上下文来感悟。首先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如有的学生提出:小猫能不能收到鱼?为什么?他错在哪里?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再进行讨论。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和联想,从而得到结论:鱼种在地里会烂掉,小猫是收不到鱼的。鱼儿离不开水,鱼的生活环境与庄稼不同。违背了客观规律是会做傻事的。从而让学生悟出小猫从农民种玉米、种花生收获很多而得出无论种什么都会有收获的推理方法是错误的。

(二)导悟语感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课文,学生感到较新奇、陌生的内容,可利用形象刺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实物形象、动作形象和言语形象的刺激,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左右脑协同运用,处理并储存信息,利用直觉形象思维的帮助去感悟课文内容。在输出信息的过程中必须借助语感进行情景表述,凭借语感进行修正。在内化的同时,迁移运用语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

例如:我们在教学第五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由于小兴安岭在祖国的东北方,我们几乎无一人到过那里,因此,学生对于小兴安岭的美丽难于理解。我们在教学时,主要借助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再现小兴安岭如诗如画的风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直观的映象。我们先让学生听配乐录音,初步感知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在学生自读课文时,教师利用音像资料,让学生结合画面去读课文,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画面。在教学“春天”一段时,先让学生通过看画面读课文,知道这段描写了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等景物。在熟读课文阶段,让学生抓住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进行精读感悟。例如:树木长出新枝绿叶,写出小鹿可爱姿态的拟人句,原木像舰队在前进的比喻句……学生在感悟出小兴安岭春天生机勃勃的自然美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后,再用自豪的语气去诵读。夏、秋、冬三部分内容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去感悟。

(三)迁移表达

迁移表达就是让学生运用在课文中感悟到的表达方法、写作方法进行一些口语和书面写作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在二年级教学时,我们除了对学生进行一些说话、写话训练以外,还设计了一些创设情境交谈、猜谜语、讲故事、编演课本剧等,让学生在应用中不断提高语言感知力。

在三年级教学时,除了让学生间周一次作文以外,我们还设计了一系列创设情境谈话、围绕一个主题演讲辩论、编演课本剧、答记者问、讲故事、演短剧等多种多样的训练形式。作文时,要求学生能凭语感自行修改。

例如:在口语训练方面,在教学二年级时,针对班上一些学生迷恋电视节目,而把学习抛在脑后的实际情况,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了一次辩论会,让学生各抒己见。辩论会的中心议题是:“看电视会不会影响学习。”正反方辩论,最后得出结论。

正方:适当看电视对学生有益处,如看一些有益的“少儿节目”和“动物世界”等,可以增长一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生活方面的知识。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一、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所表现的人和物,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凭课文介绍和教师的分析往往给学生是抽象的印象,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形象、生动的参照物,诱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激发学生兴趣,给予体验之乐,就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以培养,课虽尽而意无穷。

例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如果仅凭老师的讲述和书上的文字表达是很难让学生了解这个异国风情的。我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的图片、影像资料,把这座水上城市特有的迷人景观一幕幕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情趣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身临其境地进入了新课内容的学习之中。在设计《荷花》一课的导语时,为了一开始就吸引学生,我先投影一幅自制的荷花图:鲜艳的色彩、各式的花姿,学生仿佛闻到了花香;接着,我又播放课文的范读,并配上美妙的乐曲,陶冶学生的情操,让他们心境舒畅地融入此情此景之中来欣赏语言文字的美。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在分析第二自然段时,我又借助投影出示不同姿态的荷花图,并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对自己喜爱的一种姿态的荷花用自己的语言说一段连贯、通顺的话。学生通过看、听、说、评,对各种花姿印象极深。学生兴致浓厚,课堂效率也相应提高了。

二、创设情境,拓宽学生见闻

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因此往往对小语教材中课文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在这种情形之下,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主旨。

我在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抓住小兴安龄一年四季景色变化特点,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诱人与物产丰富。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情与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小兴安岭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小兴安岭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学们兴致盎然。然后我又用语言描述:请大家上飞机,闭上眼睛。然后,我点击课件,教室里响起隆隆的飞机声,逼真的声音仿佛真让学生感到乘上了飞机,来到了小兴安岭。同学们一睁开眼睛,又从大屏幕上看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小兴安岭的树真多啊,小兴安岭真美啊……学生们置身于小兴安岭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这里运用多媒体,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小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有助于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古诗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并合理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时“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而录像地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我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茏,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嶂,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和感彩。

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在学习中是能够掌握学习方法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学习方法的教学和训练,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策略,学生就能够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