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饮酒其五

饮酒其五

饮酒其五

饮酒其五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饮酒》(其五);及物性;对等;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1-166-2

一、引言

对古诗英译的研究,虽已成果斐然,但角度单一,个人经验和主观成分较多。黄国文将古诗词英译研究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进行了有机结合,为此研究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系统的语言学框架。《饮酒》(其五)是唐代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展示了诗人身在人间而心远世俗的生活态度和复归自然的人生乐趣,引起了国内外译者的强烈兴趣。本文选取其中三个英文译本,从及物性出发,引入翻译中的对等概念,分析各译本的得失。

二、理论框架

(一)功能语法与及物性

系统功能语法派认为,语言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它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功能。韩礼德指出了语言的三种纯理功能:概念元功能,人际元功能和语篇元功能。概念功能包含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其中经验功能主要通过及物性和语态得到体现。

及物性是一个语义系统,用以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经历分成若干种“过程”,并指明与其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韩礼德认为,及物性系统可以把人类的经验分成六种不同的过程:(1)物质过程;(2)心理过程;(3)关系过程;(4)行为过程;(5)言语过程是;(6)存在过程。

(二)关于对等

功能对等的概念由Nida提出。功能对等的翻译,要求“不但是信息内容的对等,而且尽可能地要求形式对等”,形式也表达意义,改变形式也就改变了意义。此观点与功能语法中的形式是意义的体现可谓所见略同。

三、《饮酒》(其五)原诗及物性分析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全诗五句,一共包含11个过程,6个物质过程,2个存在过程,2个言语过程,1个关系过程。其中,第一句和第三句有环境成分。

四、从三个英译本的及物性分析看形式对等

中外学者对《饮酒》(其五)的英译很多,各具特色。本文收录的三个译本分别出自汪榕培,许渊冲以及William Acker。下面,本文将逐句进行对比分析。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下表)

汪:My house is built amid the world of men, Yet little sound and fury do I ken.

许:Among the haunts of men I build my cot, There’s noise of wheels and hoofs, but I hear not.

W:I built my house near where others dwell, And yet there is no clamor of carriages and horses.

此句包含一个物质过程和一个存在过程,William Acker的译本在形式,参与者和环境成分上与原诗最为接近。汪译将原诗的存在过程“无”动作化成物质过程,并相应的在原诗参与者“车马喧”的基础上添加了“I”。而许译本则为后半句增加了一个分句,以“I”为参与者的物质过程,略显累赘。

(2)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下表)

汪:To tell you how on earth I can keep blind, Any place is calm for a peaceful mind.

许:How can it leave upon my mind no trace? Secluded heart creates secluded place.

W:You ask of me ”How can this be so?”“When the heart is far the place of itself is distant.”根据原诗,“问君”二字明确的表示这句是作者假想与第二人对话,一问一答,是两个言语过程。因此,在翻译时应添加上说话者或者采用对话引语形式,以达对等。相较于汪译和许译,William Acker的译本适当的添加了参与者“You”和“me”,对后半句引言的形式也进行了修饰,更好的实现了与原诗的对等。

(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汪:I pluck hedge-side chrysanthemums with pleasure, And see the tranquil Southern Mount in leisure.

许:I pick fence-side chrysanthemums at will, And leisurely I see the southern hill,

W:I pluck chrysanthemums under the eastern hedge, And gaze afar towards the southern mountains.

第三句分别是“采菊”和“见南山”的动作,是两个物质过程。三个译本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忠实于原文。值得一提的是,在环境成分的翻译上三者略有差异。原诗的环境成分“南山下”是介词短语形式,而汪译和许译将其转换为形容词“hedge-side”和“fence-side”,对参与者“菊”作以修饰,William Acker则完全保留了原文形式,以介词短语“under the eastern hedge”表现出来。

(4)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汪:The evening haze enshrouds it in fine weather, While flocks of birds are flying home together.

许:Where mountain air is fresh both day and night, And where I find home-going birds in flight.

W:The mountain air is fine at evening of the day, And flying birds return together homewards.

第四句包含一个关系过程和一个物质过程,均无环境成分。三个译本都加入了环境成分,许译和William Acker的译本所包含的过程也和原文完全相符,形式更加对等。但在处理 “日夕“时,许译将其视为“日”和“夕”两个并列成分,译为“day and night”。而William Acker则将其视为整体,译为“at the evening of the day”。笔者认为,后句描写的飞鸟回巢可以暗示出上文的时间应该是傍晚,所以后者更忠实原文。

(5)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下表)

汪:The view provides some veritable truth,

But my defining words seem to me uncouth.

许:What is the revelation at this view?

Words fail me e’en if I try to tell you.

W:Within these things there is a hint of Truth,

But when I start to tell it, I cannot find the words.

最后一句包含了四个过程。汪译和许译从不同程度上做了调整和合并,而William Acker则严格遵循对等的原则,将四个过程完全翻译出来。此外,原文的四个过程中都没有出现环境成分,而许和William Acker为了文意的完整性,在其译本中都适当作以添加了,达到了内容上的对等。

五、结语

本文从过程,参与者,环境成分对《饮酒》(其五)及三个英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功能形式对等原则,发现这三种译文各有千秋,而William Acker的译本比其他两者更好一些。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对古诗英译进行分析是诗歌翻译研究的一个较为客观的新方法和新视角。基于此,在古诗英译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在形式和意义上做到对等,以此保留原诗的韵味和艺术意境,并体现出忠实原文这一重要的翻译原则。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胡壮麟.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饮酒其五范文第2篇

关键词:长安;饮酒;酒旗广告;表演广告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0-0250-03

唐都长安城不仅是当时世界最大的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是繁荣兴盛的世界贸易中心,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在两个贸易中心东市和西市,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唐代的长安城里南北有十一条街,东西有十四条街,有东西两个市,“百千家如围棋局,十二街是种菜畦。” [1]清人徐松曾考证:“东市,南北居二坊之地,当中东市局,次东平准局、铁行、资圣寺、西北街。东北隅有放生池。西市,南北尽两坊之地,市内有西市局、市署、平准局、衣肆、辔行、秤行、窦家店、张家楼、侯景先宅、放生池、独柳”[2]。东市位于皇城东南方向,兴庆宫西南方向,占有两坊的面积,西市则位于皇城西南方向,也占有两坊的面积。两市设有围墙,内有沿墙平行的街,市内各开井字型街道,每条街宽达十六米,被井字型街道划开的九个区四边临街,各行业店铺均临街而设,酒店也是满街就是。

酒,号称“天之美禄”,在唐代饮酒之风十分盛行。长安是唐代商业活动最繁荣的城市,饮酒更是闻名全国。“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3]由此,酒店遍布京城,为了给酒店做宣传,酒旗广告与表演广告应运而生。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简要探讨。

一、长安的饮酒之风

1.酒肆普遍设立

长安酒肆多数集中在东、西两市。东市“南北居二坊之地……公卿以下居止多在朱雀街东,第宅所占勋贵,由是商贾所凑” [4], 所以适应市场需要,酒肆有很多,《太平广记》中有很多记载,兹举几例子可资证明,如 “(卫庭训)恒游东市,遇友人饮于酒肆。”[5]“长安东市酒肆姚生,与其(穆将符)友善。”[6]西市“南北尽两坊之地……市内店肆如东市之制。”[7]实际上酒肆在唐初已经开始有了,相术师李淳风有一次上奏说:“北斗七星当化为人,明日至西市饮酒。”第二天,果然“有婆罗门僧七人,入自金光门,至西市酒肆,登楼,命取酒一石,持碗饮之。”[7]另据《虬冉传》记载,有一次虬冉客对李靖说:“入京,某日午时,访我于马行东酒楼下。”[8]马行即在西市。还有一李君,按照白衣人之信,“可西市辔行头坐,见讫复往,至即登楼饮酒。” [8]

不仅东西市有酒店,到了唐中期以后,市坊界限逐渐打破,在长安的居民住宅区――坊里中也出现了许多酒家。长安西市及春明门至曲江池(芙蓉池)一带,也有不少胡姬侍酒的酒肆。顺宗时,权倾一时的王叔文、王门前,就有酒楼:“至宿其坊中……酒垆下,一人得千钱,乃容之。”[9] 可见酒肆已经扩张到居民坊中了。《任氏》记载,韦使君的妹夫郑六与任氏 “偕行于长安陌中,将会饮于新昌里,至宣平之南……继至饮所。”[10] 新昌里就在延兴门内北面。

不仅城里有酒肆,即使在长安城外郊区,也陆续出现了大量的酒肆。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长安自昭应县至都门,官道左右村店之民,当大路市酒,量钱数多少饮之,亦有施者与行人解之,故路人号为歇马杯。” [11]

2.饮酒成为时尚

(1)统治者提倡。唐朝中前期的几代君主,都喜欢饮酒,且大力提倡饮酒,这不仅助长了饮酒之风的盛行,且推动了京城酒业的发展。据《古今图书集成・酒部》,在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期间,赐五十一次,而禁酒只有二次。太宗皇帝写诗鼓励饮酒:“欢乐难再逢,芳辰良可惜。玉酒泛云,兰肴陈绮席。千钟合尧禹,百兽谐金石。得志重寸阴,忘怀轻尺璧。”[12]则天皇后也力倡饮酒,而且是必须喝好为止:“九春开上节,千门敞夜扉。兰灯吐新焰,桂魄朗圆辉。送酒惟须满,流杯不用稀。务使霞浆兴,方乘泛洛归。”[13]“先天元年大,睿宗御安福门楼观百司宴,以夜继昼,经月余日。”[14]玄宗天宝十载 (751年)正月十七日下敕:“自今以后非惟旬及节假,百官等朝务无事之后,任追游宴乐”,《新唐书・张守传》:“二十三年,入见天子,会藉田毕,即燕为守饮至,帝赋诗宠之。”甚至在唐德宗时为支持削藩战争,对酒实行国家酿造沽卖,独取酒利。遭反对后,在贞元二年(七八六年)规定,“天下置肆以酤者,斗钱百五十,免其徭役。”不再专卖酒,而是专卖酒曲[15]。

(2)节日庆典饮酒。唐时诸如农事节日、婚丧嫁娶、生期满日、庆功祭奠、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饮酒蔚为风尚,唐人借庆贺之名,或是庆贺节日,或是表达个人感受,或是思念亲人。唐代节日很多,每年从元日(包括除夕)、元宵节、正月晦日[16]、上巳日、寒食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到重阳节,当然还有其他节日如社日、腊日等,都是上至皇室、达官贵人、下至读书人、老百姓喝酒的时间。这种节日狂欢的胜景可以从唐人的诗中看到。

比如除夕,唐人有守岁的习俗,唐王朝尤其重视。每年这个时候就要赐宴,在宫中宴请群臣,欢度除夕。初唐时杜审言亲眼看到当时宫中的狂欢:“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廷灯烛上薰天。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欢赏寄春前。”[17]

农家也是喝酒成风,“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18]直到中唐,白居易还在感叹“衰翁岁除夜,对酒思悠然……醉依香枕坐,慵傍暖炉眠。” [19]

再如,农历的八月十五又称仲秋节。唐代的中秋节已经成为一个较大的民间节日,它的欢庆方式以赏月、拜月为主。节日里,无论家人团聚,还是挚友相会,人们在赏月的同时离不开饮酒。文献诗词中对中秋节饮酒的反映比较多,五代王仁裕著的《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在宫中举行中秋夜文酒之宴,苏曰“清光可爱,何用灯烛?”[20]韩愈更是在中秋之夜发出疑问:“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21]

(3)与朋友饮酒。与老朋友相聚表达喜悦之情、或者表达个人感受,都要喝酒,甚至要到酒店请客。这种欢迎朋友的酒宴称为“接风酒”。如白居易和老朋友相聚,不惜酒钱,“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22]

朋友在一起,要喝酒,分手了也要喝酒送别。送人的酒宴称为“饯行酒”也称为“祖饯酒”。盛唐盛行。从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23]“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杨柳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3]到李白“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24]“看花饮美酒”[24]无不彰显盛唐酒风盛行。晚唐杜牧与友人喝酒话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25]

(4)独饮。当然一个人时,心情不太好了,官场失意、寓居他乡都会借酒浇愁。大诗人李白、杜甫等都曾留下很多抒发个人内心的苦闷饮酒诗句。如李白“……独酌劝孤影,闲歌面芳林。……过此一壶外,悠悠非我心。”[26]“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回,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26] 杜甫更是“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醉从为客,诗成觉有神。”[27]

中唐时期的元稹也是酒中客,“桃花解笑莺能语,自醉自眠那藉人。”[28]

白居易一喝醉了就想老朋友,“独酌花前醉忆君,与君春别又逢春。惆怅银杯来处重,不曾盛酒劝闲人。”[29]

晚唐杜牧也是“生前酒伴闲,愁醉闲多少。” [30]“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30]

二、酒店广告

唐代饮食发达,喝酒的人又多,酒店也多,如何拉住客源,保持酒店生意良好,酒店广告出现。唐代长安酒店广告主要有两种形式,酒旗广告和表演广告

1.酒旗广告

提到酒或者酒店的广告,最具文化特色的应是酒旗。这种广告形式最早始于战国时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记载:“宋人有酤酒者,升概既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由此记载可知,战国时代的酒家已高高挂起旗幡“帜”,来招引顾客,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酒旗”广告形式。酒旗又叫“酒帘”、“酒幔”、“酒幌”、“青帜”、“青旗”、“青帘”等等,这些都是酒店的标志,或悬于店铺之上,或挂在屋顶房前,或另立望杆悬挂,以招徕顾客。唐代酿酒业发展,喝酒之风盛行,两市中有关酒旗广告更是不胜枚举,如“酒幔高楼一百家,宫前杨柳寺前花。”说明众多酒家悬挂酒幔作为行业标志[31]。从唐诗人韦应物在《酒肆行》中写道:“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碧疏玲珑含春风,银题彩帜邀上客。”[32] 可知在长安的酒肆,不断采用酒旗做广告,广告旗色彩十分鲜明,而且注意营造一个高档、豪华的消费环境,可见商家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也是用尽了心思啊。

唐代的酒旗广告,不仅东西两市有,其他地方也出现了。有的出现在江边,有的出现在河边,也有的出现在码头边,一般都是交通方便、人流多的地方。到处都能看到五彩缤纷的酒旗,迎风飞扬,其招引顾客的广告的作用不言而喻,“溪桥向吴路,酒旗夸酒美。”应该说,酒旗是唐代最为普及的一种广告形式,“在《全唐诗》收入的48 900余首诗歌中,有51首直接提到‘酒旗’,有14首提到指酒肆的‘旗亭’,6首提到‘酒旆’,6首提到‘酒幔’;而按《全唐诗》收录的2 200名作者来统计,则有37位作者在他们的诗歌当中直接或间接地有酒旗、酒幔、酒旆的描述。”[33] 如杜牧[34]、白居易 [35]、陆龟蒙[35]、刘禹锡 [37]、张籍 [38]、皮日休[39]、元稹[40]、陆龟蒙 [41]、李中[42] 等都有关于酒旗等名称的诗歌,由此我们可以想见当时唐朝酒旗广告之盛况。

2.表演广告

表演广告可能最早产生在隋唐时期,这与胡人迁居京城经商有关。胡人来长安经商开店,其在经营酒肆中为了招揽顾客,采用的广告手法就是“胡姬当垆”、“胡姬劝酒”、“胡姬歌舞”。这些胡姬来自西亚,在西市乃至曲江池一带的酒肆中充当歌女、,以其出色的歌舞表演和香艳的异域情调吸引顾客尤其是一些当时的达官贵人及文人前来就餐,广告效果十分明显。唐代文人学士在唐代酒风吹拂下,更加嗜酒如命,纵酒酣歌,放荡不羁,很多大诗人都是胡人酒店的常客。曾说“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黄泉”的诗人李白,多次写诗赞美胡姬:“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43]“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43] 可以看出,他是经常光顾胡人酒店的。贺知章、张若虚、包融还专门在胡人酒家请同乡贺朝吃饭,为此贺朝还写过一首题为《赠酒店胡姬 》的诗。诗云:“胡姬春酒店,弦管夜锵锵,红毯铺新月,貂裘坐薄霜。玉盘初鲤,金鼎正烹羊。上客无劳散,听歌《乐世》娘。” [43]

而且,我们能从贺朝的诗中看到这家胡人的酒店装修相当豪华、气派,上档次,菜肴也非常考究,而且客人饮酒时有音乐相伴,加上由来自西域或有胡人血统的胡姬精采的歌舞表演,这家酒店在长安的上座率就不言而喻了。何况所表演的《乐世》,也具有西域风情呢[44]。但是一般人是不来的,尤其是无钱之人,有斗酒学士之称的诗人王绩,嗜酒如命,在其《过酒家五首》中就曾吟道:“有客须教饮,无钱可别沽。来时长道贳,惭愧酒家胡。” [45] 这说明,装修豪华的胡人酒家靠的是高质量的服务,所以还是“星级酒店”呢。

李白也曾选择在胡人酒家送友人远行“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 [46]

胡姬表演广告一直到晚唐仍然存在,晚唐诗人章孝标,天黑打猎归来,“落日胡姬楼上饮,风吹箫管满楼闻。” [47]较之更晚的诗人皮日休,在《酒中十咏・酒楼》中,对当时闹市中的酒楼上歌舞表演广告进行了描写:“钩跨通衢,喧闹当九市。金潋滟后,玉纷纶起。舞蝶傍应酣,啼莺闻亦醉。野客莫登临,相雠多失意。” [48]

参考文献:

[1]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G]//全唐诗:卷四四八.北京:中华书局,1999.

[2][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三-卷四[M].

[3]刘禹锡.百花行[G]//全唐诗:卷三五四.

[4]宋敏求.长安志:卷八[M].

[5]集异记[G]//太平广记:卷三零二.

[6]神仙拾遗[G]//太平广记:卷四四.

[7]国史异纂[G]//太平广记:卷七六.

[8]太平广记[M].卷一五七-一九三.

[9]唐纪[G]//资治通鉴:卷二三六.

[10]唐纪[G]//资治通鉴:卷二三二.

[11][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之“歇马杯”[G]//唐五记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1735.

[12]李世民.《帝京篇》 “玉树”[G]//全唐诗:卷一.

[13]武则天.早春夜宴[G]//全唐诗:卷五.

[14]严廷之传[G]//旧唐书.

[15]食货志四[G]//新唐书:卷五四:1381.

[16]德宗贞元五年敕曰:“更晦日于往月之终,揆明辰于来月之始”,即废正月晦日之节,改在第二天的二月一日过节,此节名“中和节”取代正月晦日.

[17]杜审言.守岁侍宴应制[G]//全唐诗:卷六二.

[18]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G]//全唐诗:卷一六.

[19]白居易.岁除夜对酒[G]//全唐诗:卷四五六.

[20]唐五记大观[M].1729页.

[21]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G]//全唐诗:卷三三八.

[22]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G]//全唐诗:卷四五七.

[23]王维.送别[G]//全唐诗:卷一二五;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G]//全唐诗:卷一二八.

[24]李白.送别,饯校书叔云[G]//全唐诗:卷一七七.

[25]杜牧.赠别[G]//全唐诗:卷五二三.

[26]李白.独酌,月下独酌[G]//全唐诗:卷一八二.

[27]杜甫.酌成诗[G]//全唐诗:卷二二五.

[28]元稹.独醉[G]//全唐诗:卷四一一.

[29]白居易.独酌忆微之[G]//全唐诗:卷四三七.

[30]杜牧.独酌[G]//全唐诗:卷五二-五二一.

[31]王建.宫前早春[G]//全唐诗:卷三一.

[32]韦应物.酒肆行[G]//全唐诗:卷一九四.

[33]张天虹.酒香也怕巷子深――从唐诗和笔记小说看唐代酒肆促销行为的兴起[J].南都学刊:人文社科版,2008,(5).

[34]杜牧.送沈处士赴苏州李中丞以诗赠行[G]//全唐诗:卷五二;江南春[G]//全唐诗:卷五二二;《杨柳枝词九首》之八[G]//全唐诗:卷三六五;代人寄远[G]//全唐诗:卷五二三.

[35]白居易.杂曲歌辞・杨柳枝[G]//全唐诗: 卷二八.

[36]陆龟蒙.怀宛陵旧游[G]//全唐诗:卷六二九.

[37]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之八[G]//全唐诗:卷三六五;《堤上行三首》之一[G]//全唐诗:卷三六五;鱼复江中[G]//全唐诗:卷三六一.

[38]张籍.江南曲[G]//全唐诗:卷三八二.

[39]皮日休.酒中十咏・酒旗[G]//全唐诗:卷六一一.

[40]元稹.和乐天重题别东楼[G]//全唐诗:卷四一七.

[41]陆龟蒙.和袭美初冬偶作[G]//全唐诗:卷六二八.

[42]李中.江边吟[G]//全唐诗:卷七四七.

[43]李白.李白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5;《前有一樽酒行二首》之二[G]//李白集校注:卷六;《少年行二首》之二[G]//李白集校注:卷17;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44]贺朝.赠酒店胡姬[G]//全唐诗:卷一一七.

[45]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 “乐世”、“急乐世”题解及所引白居易诗.

[46]王绩.过酒家五首[G]//全唐诗:卷三七.

饮酒其五范文第3篇

根据已公布的长沙窑瓷来看,在瓷上书写含有“酒”字的器型主要有壶、碗、盏及罐等,其中壶多为瓜棱形状,而器物上书写的文字内容也不尽相同,其具体的形态及文字如下:

青釉褐彩“春水春池满”诗文壶(图1),高17.5厘米,口径8.5厘米,底径10厘米。喇叭口,瓜棱腹,多棱柱短流,平底。流下方褐彩书写五言诗一首:“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瞬春声。”现收藏于长沙市博物馆。

青釉褐彩“备酒还逢酒”诗文壶,残高12厘米,底径10.5厘米。瓷壶流下以釉下褐彩饰诗文一首:“备(避)酒还逢酒,逃杯反被杯。今朝酒即醉,满满酌将来。”窑址出土,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青釉褐彩“终日如醉泥”诗文壶,高18.3厘米,口径9.3厘米,底径10.2厘米。瓷壶喇叭口,直颈,溜肩,曲柄,多棱短流,瓜棱形腹,平底。流下腹部用褐彩书写五言诗一首:“终日如醉泥,看东不辨西。为(惟)存酒家令,心里不曾迷。”窑址出土,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青釉褐彩“去岁无田种”诗文壶(图2),残高15.6厘米,腹径12.2厘米,底径9.6厘米。瓜棱形腹,多棱柱短流,平底。流下腹部以褐彩书写五言诗一首:“去岁无田种,今春乏酒财。恐他花鸟笑,佯醉卧池台。”窑址出土,现收藏于长沙市博物馆。

青釉褐绿彩“主人不相识”诗文壶,残高14.6厘米,口径9.2厘米,底径7.9厘米。瓷壶瓜棱形腹,多棱柱短流,平底。流下方腹部用褐彩书写五言诗:“主人不相识,独坐对林全。莫慢愁酤酒,怀中自有钱。”征集所得,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青釉褐彩“自入新峰市”诗文壶(图3),残高18.5厘米,底径10.5厘米。瓷壶瓜棱形腹,多棱柱短流,平底。流下方腹部以褐彩书写“自入新峰市,唯闻旧酒香。抱琴酤一醉,终日卧垂杨”五言诗一首。窑址出土,现收藏于长沙市博物馆。

青釉褐彩“二月春丰酒”诗文壶,残高13厘米,底径9.5厘米。瓷壶瓜棱形腹,多棱柱短流,平底。流下方腹部以褐彩书写“二月春丰(风)酒,红泥小火炉。今朝天色好,能饮一杯无”五言诗一首。现收藏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青釉褐彩“不短复不长”诗文壶(图4),残高18.6厘米,底径10厘米。瓷壶口部残,长颈,曲柄,瓜棱腹,平底假圈足,多棱柱短流下褐彩书五言诗:“不短复不长,宜素复宜妆。酒添红粉色,杯染口脂香。”现收藏于长沙市博物馆。

青釉褐彩“好酒无深巷”题记壶,底径9.7厘米。瓷壶瓜棱形腹,平底,多棱柱短流下褐彩书“好酒无深巷”五字。字体纤细,色彩浅淡,无笔锋,应为硬笔或硬物书写。窑址出土,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青釉褐彩“美春酒”题记壶(图5),高17.5厘米,口径9.3厘米,底径9.8厘米。喇叭口,长颈,圆肩,瓜棱腹,曲柄,平底假圈足,多棱柱短流下方以褐彩题写“美春酒”三字,笔画流畅。“春酒”即冻醪,是一种寒冬酿造以备春天饮用的酒。据《诗・豳风・七月》记载,“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传]:春酒,冻醪也。宋代朱翼中在《酒经》中写道:“抱瓮冬醪,言冬月酿酒,令人抱瓮速成而味薄。”杜牧在((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中写道:“雨侵寒牖梦,梅引冻醪倾。”《唐国史补》载“荥阳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等都是当时有名的春酒。窑址出土,现收藏于长沙市博物馆。

青釉褐彩“陈家美春酒”题记壶(图6),高20厘米,口径10.2厘米,底径11厘米。喇叭口,长颈,圆肩,瓜棱腹,曲柄,平底假圈足,多棱柱短流下方以褐彩题写“陈家美春酒”五字。窑址出土,现收藏于长沙市博物馆。

青釉褐彩“盛饮春酒”题记壶(图7),高17.7厘米,口径9.2厘米,底径10.5厘米。喇叭口,长颈,曲柄,瓜棱腹,平底假圈足。多棱柱短流下用褐彩题写“盛饮春酒”四字。现收藏于长沙市博物馆。

青釉褐彩“官酒”题记盏,高4.5厘米,口径11.7厘米。瓷盏花口,浅腹,圆饼形底。盏心以褐彩题“官酒”二字。现收藏于华菱石渚博物馆。

青釉褐彩“美酒”题记碗(图8),高4.6厘米,口径11.2厘米,底径4.6厘米。敞口,浅腹,圆饼形底。碗内底以褐彩书写“美酒”二字。现收藏于长沙市博物馆。

青釉褐绿彩“竹林七贤”诗文罐(图9、图10),高17厘米,口径13.5厘米,底径12.6厘米。瓷罐口唇外卷,半圆形系,肩部饰点彩,腹部一面书“七贤第一组”,用褐彩白描两位高冠长服人物,左者年长有须,相对而坐,仿佛正在高谈阔论,纵横捭阖;又如畅饮吟诗,直抒胸臆。另一面书七言诗一首:“须饮三杯万士(事)休,眼前花发四枝(肢)柔。不知酒是龙泉剑,吃入伤(肠)中别何愁。”窑址出土,现收藏于长沙市博物馆。

上述瓷器腹部或内底所书写的文字属于长沙窑瓷上与酒相关的诗文题记中比较典型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瓷器上的文字也注明了“酒”字,比如“酒”、“进余美春酒”、“美人好春酒”、“酒酝香浓”、“春酒美深巷”、“春酒无深巷”、“春香美酒”、“春人好春酒”、“酒盏”以及“酒家杓子”等。不仅如此,长沙窑瓷上还有一些题记虽然没有直接注明“酒”字,但是其内容却是与酒相关的,如“美人好春饮”、“奇绝好美春”、“美春珍卓、请尝知味”、“春美”、“浮花泛蚁”、“国士饮”以及“钟陵美春,请尝知味”等。无论是直接书写有“酒”字的诗文题记还是间接表明与酒相关的题记,这些都既告诉世人此类瓷器的功用,也指明了所饮的酒类,比如“春酒”等。

长沙窑瓷除了在壶、碗、盏及罐上书写与酒相关的文字以表明功能外,还有一些器物也是具有酒具功用的,比如背壶、海棠杯以及酒勺等。其中背壶是一种两侧凹进各附两系,用以穿系背绳的壶(图11),这种壶实际上是便于旅行携带的酒壶,在唐代称之为樯。作为酒器的子出现很早,《左传》载有“使行人执樯承饮”,唐代樯仍然很流行,文献中屡有提及,郑綮《开天传信记》云:“唐代道士叶法善,居玄真观。有朝客十余人来访,解带淹留,满座思酒。……密以小剑击之,随手坠于阶下,化为瓶樯,美酒盈瓶。”樯的造型很多,较为特殊的是双鱼形(图12),白居易《家园三绝》中有相关记载,“何如家酝双鱼樯,雪夜花时长在前。”酒樯正是唐代文人追求生活情趣、纵情山水时的必备之物。海棠杯实际上也是酒杯(图13),即文献中的羽觞或曲觞,羽觞出现于战国时期,多为漆器制品。((楚辞・招魂》:“瑶浆蜜勺,实羽觞些。”唐代羽觞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酒杯,唐诗中有不少反映,如李白《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诗日:“愁为万里别,复此一衔觞。”长沙窑生产的羽觞制作十分精美,内底印有花卉等纹饰。酒勺也是酒文化的不可缺少的器具,其主要功用是将酒从瓮(即罐)中舀出,然后倒入壶内,酒勺在文献中也是屡有提及,《唐才子》即说:“茶铛、酒勺不相离。”李白《襄阳歌》:“舒州勺,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实物可见于上述所列举的“酒家杓子”瓷器残片。无论是瓜棱形壶、碗、盏及罐,还是、海棠杯亦或者是酒勺,这些都表明长沙窑不仅生产过大量的茶具,还规模化地制作了酒具。

从长沙窑生产的瓷器及所书写的诗文题记内容来看,其所生产的瓷器不仅从器形上有很多是具有酒具功能的,更重要的是某些器物上直接或间接以诗文题记注明酒具的属性,这是长沙窑曾经大量生产酒具的佐证,而其能够大规模生产酒具,最终归咎于饮酒之风以及酒肆在唐代的繁荣发展。

在唐代,饮酒是一种风尚,一种习惯,不会饮酒,尤其对上层统治阶级以及文人士大夫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从帝王将相到贩夫走卒,从文人学士到农夫渔夫,从闰内妇人到途中游子,从凡夫俗子到和尚道士,无不贪恋杯中之物,整个社会酒气弥漫。天宝年问,唐玄宗举办曲江宴,与民同乐,长安城中万人齐集,声势惊人。有唐一代,好饮、能饮之士大有人在。杜甫一首《饮中八仙歌》便将贺知章、李白、张旭等唐代几位好饮名士那种豪量、酣畅、恣意的饮酒行为和神态生动地刻画了出来。人们除了将其视为日常生活饮品外,饮酒的缘由也是五花八门:为离别,有“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为贺寿,有“梅花浮寿酒,莫笑又移巡”;为浇愁,要“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为消闲,要“调移筝柱促,欢会酒杯频”。更有意思的是,唐人嗜酒是有钱要喝,没钱也要喝,于是便有了“赊酒风前酌,留僧竹里棋”的生活写照。总之,在唐代无论达官显贵,还是三教九流,饮酒习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都城内外,朝野上下,官员应酬,文人交往,平民沟通,酒成为重要的依托与凭据。那时,人们习惯通过酒来传递自己的感情和信息,抒发内心的情绪与寄托。诗人刘禹锡在《百花行》中说:“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短短几句就把唐代长安城人们好酒的社会风貌描绘出来。

除了饮酒之风在唐代繁荣发展外,售卖酒类的酒肆在唐代也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酒肆不仅是唐代饮料店肆中的主要行业,而且也是整个饮食行业中最突出的部门之一。由于酿酒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唐代的酒肆业得到了很大发展,酒肆的开设空前普遍和繁盛,从首都长安到全国各地,从城市到乡村僻野,各种大大小小的酒肆如雨后春笋,星罗棋布。以长安为例,首都长安是唐代饮食行业最繁荣的城市,酒肆业也居全国之首。韦应物的《酒肆行》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碧疏玲珑含春风,银题采帜邀上客。回瞻丹凤阙,直视乐游苑。四方称赏名已高,五陵车马无近远。晴景悠扬三月天,桃花飘俎柳垂筵。繁丝急管一时合,他垆邻肆何寂然。”除此之外,全国各大城市和州郡治所,甚至是县邑及乡村都出现了大量的酒肆,可见唐代的酒肆业已经深入全国城乡的各个角落,可以说凡是有人烟的地方就可能有酒肆,其普遍程度大大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诗人们形容当时“处处有旗亭”“夺霞红锦烂,扑地酒垆香”,诚非虚语。

饮酒之风及酒肆在唐代的不断发展,促使各个窑场不断开发适于饮酒所用的酒具,作为以市场为导向的长沙窑更是加入了这场制作酒具的潮流中,上述列举的器物便是例证。长沙窑能够大规模制造酒具,这有赖于唐代兴盛的饮酒之风以及各地林立的酒肆两个主要方面,而饮酒之风的兴盛则与酒的特性以及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一,酒本身特性是饮酒之风兴起的物质基础。在白居易所著的《酒功赞》中提到了酒性温热的特点,而在唐代,通过对历代医书的流传和总结及唐初多人的努力,使得唐代医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唐人眼中,不仅茶以其药效作用,列入了国家药典《唐本草》。酒疗也得到发展,尤其是药酒更是以极快的速度向社会各个阶层普及,使得唐人的饮品不仅种类丰富,还更加健康。

第二,宗教因素助推饮酒之风在唐代的兴盛。对于酒,佛道二教本来多用戒规予以禁限。但是,在这两个唐代最主要的宗教中,也出现了很多的僧医和道医,他们通过治病救人达到传教的目的,并且僧医和道医各自在发展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医学,而其中包含了不少酒疗思想。酒与宗教的结合也是唐代酒文化发展的一大特点。以道教为例,道教讲究炼养,主张服用药酒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功效,所以有相当多的道士服用药酒,很多人因此精神矍砾、长寿康健,当时不少文人通过与道士交往,也得到了养生的药酒方,服用后因效果良好,如此又使得这些药酒方子广为流传,从而举国风行药酒。唐人甚至用药酒来待客,张籍有诗云:“药酒欲开期好客,朝衣暂脱见闲身。”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唐代的饮酒之风也得到了空前发展。

第三,政治因素为饮酒之风的兴盛提供了制度保障。首先,唐朝结束了长达四百年的割据和外族入侵的局面,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交通发达、文化空前大发展。这样的社会条件为饮酒之风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奠定了相对稳定而良好的社会基础。其次,李唐皇室喜好饮酒,设立了贡酒制度。虽然有唐一代对酒的政策是有变化的,曾经多次颁布禁酒令,但是禁酒政策多是临时性的,且施用范围有限,随着年景的好转,政策废止。故而,唐人的酒生活并未遭到太大的打击。再次,唐代活跃的对外交流促进了酒文化的发展。唐朝国力强盛、政治开明、文化先进,四方纷纷来朝觐见。朝廷为彰显国恩,一方面举办宫廷酒宴,招待四方使节,另一方面也将酒作为回赠礼物,从而使得酒文化逐渐推广到周边地区。同时,朝廷也经常赐酒给回纥、吐蕃、蒙古等少数民族以示安抚。而此时周边的美酒也广泛传人唐朝,如由西域传人的葡萄酒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第四,由于皇族、文人群体、僧道等诸多中上层群体对饮酒习俗的认可和推崇,以及其所赋予的酒消费的文化意义,使得下层民众纷纷效仿,在客观上也带动了唐代饮酒习俗的普及与流行。此外,在唐朝广泛出现的商人阶层,为追求地位的提高和社会的认可,在酒文化的学习方面也是不遗余力,加快了酒文化的世俗化、大众化,使得酒文化进一步在市井社会中普及。

最后,唐诗的盛行为饮酒习俗的推广也带来了外部环境。唐诗的繁荣是唐朝经济、社会的强盛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在唐朝,朝廷显贵、平民百姓,即使天界神仙都醉身甘霖,唐诗作为当时流行的文学形式,必然有很多反映了这种现实。在流传至今的近五万余首唐诗中,一半与酒存在密切关系,其中直接咏酒的诗就有六千多首,为后人留下了诸如《将进酒》、《致酒行》、《饮中八仙歌》、《凉州词》、《月下独酌》等千古名篇。据统计李白的1500首诗文中,谈到饮酒的共有170首,为16%强;现存杜甫一千四百余首诗作中,提到饮酒的近三百首,占20%强;《全唐诗》所收王绩的122首诗文中,写到“酒”字的28首,占20%强。诸如此类的酒诗,还有很多,这些诗文的盛行,为饮酒之风的推广造就了极佳的载体。

饮酒其五范文第4篇

要说真正让“饮酒”进入中国文学的,当属陶渊明,他写了《饮酒(二十首)》《止酒》《述酒》等名作,著名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出自《饮酒(其五)》。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彭泽之樽”指的就是陶渊明的酒杯。陶渊明很有意思,客人造访,他设酒款待,如果自己先喝醉了,便会毫不客气地“赶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到了唐代,国势强盛,文人豪放张扬,饮酒之态就更潇洒了。根据杜甫的《饮中八仙歌》,贺知章喝醉之后“骑马似乘船”“落井水底眠”,李白则“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宋代,文人饮酒的方式发展出五花八门的名目。根据张舜民《画墁录》等书记载,有“对饮”“豪饮”“夜饮”“晨饮”“轰饮”“剧饮”“痛饮”“鬼饮”“了饮”“囚饮”“鳖饮”“鹤饮”“牛饮”,等等。

“唐宋家”之一的欧阳修,是北宋诗新运动的倡导者,在他身边摇旗助威的文人有梅尧臣、苏舜钦、石延年等,其中,石延年就是一个“另类”的饮酒者。

石延年常与人斗酒,在客人面前,他会蓬头垢面,赤脚戴着枷锁饮酒,名为“囚饮”;又与人在树上饮酒,称作“巢饮”。而所谓的“鬼饮”,就是夜晚不点灯,与客人摸黑而饮;“鹤饮”就是饮酒时一会儿跳到树上,一会儿又跳到地上。这些异于常态的饮酒方式,显示了石延年心灵的扭曲。他参加科举考试屡次不中,总算有一次考中了,却有人向朝廷告发科考存有舞弊,朝廷下令复考,结果石延年又没考中。据说,当时石延年已经领到朝廷发给进士用的入骸⒊服,最后又被追回,这打击实在太大了。不过石延年当时表现得非常镇静,事后还集前人句子成诗一首:“年去年来来去忙,为他人作嫁衣裳。仰天大笑出门去,独对春风舞一场。”

此心安处是吾乡: 文人饮酒作词

文人饮酒的时候,需要劝酒、佐酒之物。中国文学的经典――唐宋词,就有不少是在“酒边”产生的。

五代时期蜀国赵崇祚选编的《花间集》十卷,是我国第一部文人词集、唐宋词的典范之作。唐代的欧阳炯为之写的序,向我们描述了文人“酒边”的场景:“大抵所选之辞,皆用于歌宴,交之佳人,轻启朱唇,缓缓而歌。使闻者熏熏,舞者飘飘……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案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

酒边有词,也有唱词的歌伎。她们“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带来了宋代词曲歌舞的繁荣,对唐宋词的发展功不可没。

饮酒其五范文第5篇

咂酒,是六寨苗族人民自酿的一种原生态传统特色饮料,也算是一种宴酒。咂酒,古称“打甏”。它不是酒,而是一种饮酒习俗。“咂”即吸吮的意思,“咂酒”指借助一种竹管、藤枝或芦苇秆等管状物把酒从器皿中吸入杯或碗中饮用或直接吸入口中。清嘉庆李宗方《黔记》载:“咂酒,名重阳酒,以九月贮米于瓮而成,他日味劣。以草塞瓶颈,临饮注水平口,以通节小竹,插草内吸亡,视水容若干,征饮量。”从此可见其饮法颇有情趣和特色。

咂酒的酿制原料为苞谷、小麦、毛稗、草籽、红稗等五种带壳杂粮。酿制程序是:将五谷杂粮煮熟,然后倒入簸箕内摊开扒散,拌均酒药(一种采集当地草、木本药物制成的),大约10公斤米拌两三斤酒药,待冷却但还有些许余温的时候,舀进锅里,并洒上热水,加盖密封好后抬到楼上,捂热发酵,直至透顶。如果是在冬天,须用棉被盖在锅上,起到增温的作用,这样要完全发酵大概要三天三夜。如果是在热天,则要两天三夜。发酵后,舀到坛子里,三天以后,掺进同发酵好的酒糟等比例的水,使其汁糟分离。糟散为粒,珍珠般的粒子漂浮在面上,拨开珍珠,酒汁清醇,澄黄澄黄。如果要酿制最纯正的咂酒,最好是用源自黑土的油砂水。七、八月份时,最快密封一个星期后即可开坛饮用。一般年月,则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左右,而冷天的成酒时间甚至长达3~4个月之久。

六寨苗族的咂酒,色泽呈澄黄,香气浓郁芬芳,口感鲜美醇厚,大约在20度左右。含有较丰富的糖分、氨基酸、酯、甘油等物质,有一定的营养价值。适当饮用此酒,可以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有消除肌肉疲劳作用。

在六寨苗族,凡重大节日、婚丧嫁娶、宴迎宾客等隆重场合饮用时,咂酒是必不可少的佳酿。尤其是在丧葬时,它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这是六寨苗族一直沿袭下来的传统风俗习惯。六寨不管是哪家有人去世,在上山前的那天晚上都会在堂屋的上下席各摆上一坛咂酒,并各插入两根通节的细竹竿。如果死者是男性,则姑妈家是主客,即坐在上席的是姑妈家和孝家的代表;如果死者是女性,则娘舅家是主客,即坐下席是娘舅家(如果有多个舅舅,则由大舅出席)和芦笙匠的代表。在他们四个人喝过咂酒并示意允许之后,在场的其他人才可以由年长者先饮,然后再由左而右,依次轮转。这是六寨苗族的传统习俗,其意义主要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和增进亲朋好友彼此之间的感情。

在六寨,苗族同胞们一直津津乐道并广为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清末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与洪秀全闹别扭后,领兵入黔,路过大方时,在与六寨苗族同胞欢聚共饮咂酒,他趁酒兴,即席作诗一首:“千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五岳抱住擎天柱,吸进黄河水倒流。” “明珠”,是指浮在酒水上的气泡,也叫缥蚁。“低头”,是说低头咂饮。“五岳”、 “擎天柱”分别指双手和吸管。诗写得很有气势,把咂酒的风情和豪壮的气氛,描绘得形象而生动。

相关期刊更多

音乐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饮食文化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东方美食(美国)国际联盟

中外食品工业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