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由的生活

自由的生活

自由的生活

自由的生活范文第1篇

仔细想想,我的处境比他们好多了。

爸爸妈妈一般只是在我玩太长时间时才提醒我要学习了;要补什么课,除了英语是必补的,我都是自愿的;没有家长留的作业可做,写完作业一身轻松……

可是,我还是不满意。

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拥有这么多的自由,我却还是不满意。

也许,是我习惯了这种生活,已经把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当成了我平常生活的标准了,稍微有些不一样,就会很不舒服。说白了,就是我把标准定高了。

可是,标准真是很不好降啊,已经习惯了好生活,再一下子把自由缩小再缩小,这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自由的生活范文第2篇

阿联酋,

真真的“富得流油!”

在这里,孩子刚一出生就开始每月从政府拿津贴,一直拿到大学毕业。不过有一点,男孩子比女孩子每个月多拿500当地的货币dirham。500dirham大约相当于1000块人民币。但是,到结婚时,全部费用包括房子等都由男方家出!大学毕业后,男的就停止拿津贴了,女的好像要管到结婚为止。

上学,医疗全都是免费的。如果考到国外上大学,比如说哈佛,政府就会承担学费、生活费、租房费以及去波士顿的飞机票等等,所有的费用都由国家出,自己不用出一分钱。

更有意思的是,女的结婚后如果不幸丈夫去世,那么就由政府来管。政府不是每月给几百块钱生活费就行了,而是会给女的买地,买房子,买汽车,然后外加生活费。

有男子向女子靠近,那就是违法

在阿联酋,本土女人都不工作,工作的女性都是外国人。晚上走在大街上是绝对安全的,尤其是女子。在这里,当女子一个人坐在街心花园儿,如果有男子向她靠近,那就是违法了。走在街上,男的都不可以盯着女的看。如果犯了罪,就会被判处死刑。

这里的犯罪率很低很低,几乎没有。想想也是,家家都有钱,靠近女性都是违法的,怎么还会有什么犯罪呢?就是有,一般也都是外国人干的。

阿拉伯男子非常“clean”

在酒店的台球室里,穿着白色袍子的阿拉伯男子,都是规规矩矩地坐在台前,也不玩儿台球。

我趁着往球杆儿上蹭“粉笔”的功夫,斜眼儿观察他们。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他们。一看,他们表情活泼,不大声喧哗,没有恼人的动作,更不盯着女性看(所以我才敢看他们,才观察得这么仔细),就是在那里悄悄地说话,静静地喝饮料。

同伴和我不止一次地用一个单词来形容,那就是 “clean”,干净。不是说白袍子洗得有多干净,而是人的举止真的是得体,没有任何令人生厌的举动。

说实话,我觉得任何所谓西方文明国家的男子都没有给我过这么明显的文明感觉。

和谐的一夫多妻制家庭

自由的生活范文第3篇

一个人刚刚获得自由,就像刚出笼的小鸟,我渴望自由,但这时间的锁却永远无法打开。干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觉得时间过的一分一秒都是那样艰难,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恰恰相反,似乎一眨眼时间就过去了。

有人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不会永远沉睡下去,突然有一天,这头狮子突然苏醒了,它的怒吼惊动了全世界。不知可不可以这样比喻:我现在的生活就是一头沉睡的狮子,总有一天,他会苏醒过来,我自己的小天地,将是——自由。

虽然,有首诗是这样写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溺爱必然是祸根。

吸取教训细思忖,鲜花凋谢怨谁人。

自由的生活范文第4篇

1962年生人的孙光华自称是最早的一批自由职业者。这位中央美院版画系的高材生曾在国内外举办过多次大型个展,其作品有着较高的知名度。采访过程中,他幽默的语言和随和的笑声让采访变成了一种乐趣。

一帆风顺的学画之路

孙光华是大连人。在他儿时的记忆中,大连是个有着深刻殖民痕迹的城市,用他的话说就是:“大连是个私生子。”也许正是由于“私生子”的原因,大连在美术方面发展得很好,有着很浓郁的气氛。

孙光华五岁时,一次父亲随手在纸上画了一条地平线和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太太,说这个老太太正行走在乞讨的路上。孙光华盯着这幅画里的老太太几乎伤心落泪,父亲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张随手的涂鸦会对孙光华在职业感情的培养方面产生直接的作用。

而诱导他最终走上这条路的,是他热爱画画的表哥。表哥介绍了一个在大连印刷厂工会画宣传画的师傅,后来这个师傅又介绍给他另一位很有声望的老师,就这样辗转着,孙光华正儿八经地学起了美术。

当时“”刚结束,孙光华参加高考,一共报考了3个学校:中央美院、鲁美和浙江美院,结果出乎他意料的是3个都考上了。孙光华坚决选择了中央美院,要知道那时整个辽宁省只有一个人考上了中央美院,而大连市,在孙光华之前没有一个人考上。

中央美院可是众多学画者的朝圣地,巍巍12层的学生宿舍楼,?层以上全是外国留学生。现在看来,这些留学生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在电影、音乐、美术等艺术形态方面,带来了泼皮和政治波普等许多崭新的东西。

孙光华说在美院最难忘的一段经历就算谈恋爱了,他们新派的行为方式和道德观念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一种另类,“婚姻是个社会化的东西,我不一定去遵守,我觉得这跟道德没有关系。”

当时的美院还在王府井附近,有一天,孙光华和几个同学到附近饭馆吃饭,看着饭馆里空荡荡的墙壁,孙光华立刻有了想法。借着几口酒劲:隆胆,孙光华找来饭馆经理,提出给他们的墙壁画几张画,以此勤工俭学,结果还真谈成了。从此他们开始具体分工协作,有负责谈判的,有画画的,还有写美术字的。这种勤工俭学的方法立刻风靡起来,一幅画七八百元,王府井附近饭馆的墙壁上全被他们的作品占领,而这些惟妙惟肖的拉面、包子、家常菜之类的墙壁画也成了饭馆很好的广告。

圆明园的开拓者

美院毕业后孙光华被分配到了北京农学院园林系任教,那时农学院在昌平,交通非常不便,只有一路公交车,每次等车要排几百米的队伍。而且作为学校中的“另类”,孙光华始终不太满意那时的生活状态,所以在任教的同时,孙光华兼在中央美院代了三年课。

直到1999年,因为要出国的原因,需要单位开具证明,单位以此相要挟,孙光华不得已把关系从农学院拿了出来,从此成为正式的自由职业者。

回忆起当初,孙光华多少有点想法:“现在看来那时的想法还是比较幼稚,毕竟自由职业者不是那么好当的,如果现在让我选择,可能就不会那么冲动了。”

“转正”后的自由职业者孙光华开始了圆明园时期的生活。他信誓旦旦地说,圆明园真正的创始人应该是他和华庆、张大力等这几个人。而他们选择圆明园也是由很多因素促成的。首先北大西门勺园是留学生宿舍,附近的友谊宾馆更是驻京老外云集的地方。对于老外们来说,收藏艺术是他们的传统,他们是很大的市场。其次,当时华庆和张大力都想找个外国女朋友,这种对爱情强烈的期盼也让他们选择了圆明园这块老外聚集地。

上个世纪80年代圆明园渐渐火了起来,成了自由画家们的领地,孙光华也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很愉快的日子。直到有一天他回到家,看到大门上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到北大女生宿舍×门×号去找一个叫xx的人。下面还有留条人的名字。“我就去了,去了就碰到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就是我现在的老婆。”

因为女朋友在城里有房子,孙光华很多时间住到了城里。而不久华庆和张大力都如愿找到了洋媳妇出了国,孙光华搬离了圆明园,开始了城里人的生活。

贫穷是媒体的误导

孙光华一直在纳闷儿,为什么一提到画家村的画家,大家立刻会想到“贫穷”“落魄”等字眼,“我们也是主流,我们也很有钱。所谓贫穷,不过是你们媒体的误导。”

孙光华悉数了他赚钱的经历。毕业后搞过几个很大的工程,如北京怀柔光荣院的一个亭子,里面各个房间的布置和壁画等,还有颐和园门口一个仿古建筑的饭庄。

孙光华之前没有搞过古建,对此一无所知,虽然活接到手,怎么去做成了头疼的事。正当他一筹莫展之时,一天他在北海后门一个拉面馆吃面,偶尔听到邻桌一位老者在吹嘘他搞古建的手艺。孙光华立刻上前请教,原来老先生从事了一辈子古建,对此很有研究。孙光华找到老先生的家人,正式聘请老先生为顾问,在其帮助下顺利地完成了几大工程。

在圆明园时,画家们经常被老外邀请到家中参加大大小小的聚会,顺便展出一下自己的作品,有些被老外看上的就/顷便售出了。再困难不济的时候就画些老外喜欢的东西,比如集中画一组充满中国特色的喜庆洋洋的作品,这样的画经常是一次画展全部卖掉。孙光华称之为“画行画儿挣钱养艺术”,这也是很多画家平衡生存和艺术的有效方法。

当笔者对他的自由表示羡慕时,孙光华感慨地说:“自由职业其实并不简单,我现在就在考虑买保险的事情。因为我们自由,所以没人管。

弃政从画为哪般

大龙是天津人,来北京之前是某大型国营企业的工会主席。他说画画是一场做了30多年的梦。人进中年,到北京圆梦来了。

自学成材

大龙说他7岁时喜欢上画画,每天拿着笔在本子上涂鸦,似乎能在这巴掌大的地界上发掘出无穷的乐趣。直到有一天,大龙这个小小的爱好被父亲发现了,父亲勃然大怒。要知道在那个计划经济时代,有一个铁饭碗比什么都强,而画画无疑是看不到任何前途的,混好了也就是去宣传部画宣传画。从此以后,只要看到大龙在画画,父亲就一定会非常严厉地喝斥他,甚至动手把本子撕了。

大龙把自己对美术的热爱深藏起来,16岁进厂当了工人。业余时间就去书店,把所有关于美术的书籍全部看遍。一次大龙听说书店新进了一套非常好的书,连忙赶到书店,一看价格却不是当时的他能接受的。等他终于凑够了钱再去时,那套书已经全部卖完了。虽然那时大龙已经开始挣钱,但是依然按照传统惯例将所有收入全部上缴家里,帮忙承担家庭支出。而这件事给了大龙很深的刺激,经济的局限必定还会限制住自己,难道就这样当一辈子工人?

大龙思前想后决定找父母谈话,

协商的结果就是工资照交不误,每月的奖金大龙自己留下支配,但是从此家里只管大龙的吃住,添衣购书等一切日常开销全部由大龙自己承担。那年过年大龙没有了新衣服,心里想有书就行了,衣服新不新的无所谓。

就这样抱着对画画的热爱,大龙在工厂做工的同时自学了好多美术知识,私下里也一直在偷偷地画着。

不堪回首的下海

90年代初,计划经济的闸门一打开,人们争前恐后地扔掉铁饭碗,到市场中寻找新的机遇。此时大龙已经是厂里的团委书记,前途一片光明。面对新的形势,大龙毅然选择随波逐流,领导很替他惋惜。大龙心里却有自己的打算:只要下海挣点钱,就能到美院进修,那自己从小的梦想就能实现了。

现在回头看去,那段下海的经历不堪回首。大龙跟几个“发小”一起到南方创业,开过歌厅办过公司。离美术最近的工作是办装修公司,却常常对客户低俗的眼光很无奈。

更加让人伤心的是朋友的背叛,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因为金钱而扭曲了本性。只要能弄到钱,不惜去欺骗朋友甚至父母。大龙说,这段经历太可十白了,它直接让人去质疑,那些看起来温暖和美好的东西到底还存不存在?

其实回头看来那个时代是疯狂的,市场形成的初期很多东西没有成型,致使很多人迷失在这个大潮之中。那种裸的金钱欲暴露出一种狼性,疯狂得可十白。

大龙没有迷失,他带着强烈的疑惑和失望回到了原单位,重新回到了四平八稳的领导岗位。

进京圆梦

回厂后短短几年时间,大龙已经升职为工会主席。但是心里就是有那么一种不安分,经常跳出来干扰这份平静和安逸。2002年,大龙一次性买断工龄,只身北上。

在此之前大龙通过朋友来过宋庄画家村两次,通过对这里基本情况的调查,大龙得出一个结论:我在这里是可以生存下去的。同时他也发现,那些受过正规美院教育的画家还没有自己画得好,于是放弃了一直以来想重回美院进修的想法。

大龙在宋庄买了块地,紧挨着画家村画廊盖了一座有大画室的房子,决心在这块新的土地上安下心来好好研究一下美术。

与此同时,大龙的妻子和女儿还在天津的家里,大龙平均一个月回家一次。对于大龙这次“抛家舍业”的行为,大龙妻子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大龙说:“这么多年了,她了解我,信任我,知道我能行。”

因为基本上很少经济来源,家庭生活比以前要拮据一些,有一次大龙女儿不满地对妈妈说:“赶紧让我爸回来吧!”大龙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只是对女儿说:“女儿,你要知道,千什么事都不容易。你要相信你爸。”

大龙说画画是他从小的一种情结,一场梦,不管将来如何,他决不后悔当初的选择。他已经作了最坏的打算,如果有一天他真失败了,那就卖房回家。

没有理由不知足

铮亮的光头上带着牛仔帽,八字须,高眉棱,初见到刘毅还以为他是外国人。刘毅听后笑说很多人都当他是新疆人,其实他是实实在在的山东人。

真正的北漂经历

刘毅回忆说,他小时候唯一表现出与美术有关的行为,就是曾画过幻灯片。那时村里放电影之前都要先放一段幻灯片,为好人好事之类的作宣传。后来刘毅因此作为特长兵被征入,复员后调入兰州市文联下属的美术家协会,端起了铁饭碗。

铁饭碗的生活当然安逸清闲,但是眼看着身边很多搞美术的人都去了北京,刘毅心里躁动起来。有一次刘毅来北京看朋友,经不住大家的诱惑,干脆长住了下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了北漂的生涯。

刘毅说来北京之后感觉自身有两点变化,一是人变得谦虚了,二是更关注自己了,而以前在家时眼睛总是往外看的。

兰州的工作不能放弃,刘毅请了长病假吃劳保,带了5000块钱在北京坚持了一年。那时住在月租200元的平房里,其实就是最普通的石棉瓦棚,隔壁就住着收破烂的。天天吃西红柿馒头,吃到现在看到西红柿还会条件性反胃。偶尔给家里打个电话,舍不得多说几句话,要掐着时间以免多花钱。

有一次刘毅出去上厕所,那里的厕所都是公用的那种,碰到一位大哥,很同情地问了一下刘毅的生活情况,就把自己家的一间房子以比较低廉的价格租给了刘毅。

在最困难的时候,刘毅心里也斟酌过,那时他有两个选择,一是去拉萨画壁画,二是留在北京。年底,刘毅把一批画拿到红门画廊,以听天由命的姿态等待“判决”的来临。

这年春节是刘毅最难忘的,因为他前所未有地窘迫。当时刘毅就下了决心,再坚持半年,如果半年后依旧毫无起色,就另寻他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转年2月份,画廊通知刘毅,他的画卖了两张,一张1000美金,画廊抽50%。刘毅说他当时的感觉就是,这下好了,还可以继续租房,还可以生存下去,可以买好一点的画布和颜料了。

刘毅坦白说,迫于生存的压力,那时候的画是为了卖的,不是自己想画的。1998年的作品依然考虑到了市场的因素,从1999年起刘毅开始画抽象画,一直到2005年。因为抽象画比较先锋,卖得并不好,一年也就卖一两张,但是维持生存没有问题。

人人都羡慕的爱情

刘毅的媳妇叫阿芳,以前是电影乐团的民歌手,长得甜美娴熟。刘毅特骄傲地说:“我们村里人都羡慕我,里里外外特别贤惠,我都不知道我们家酱油瓶在哪儿。”

刘毅跟阿芳是经朋友介绍认识的,回忆起当初的第一印象,刘毅说:“谁对你好你肯定能感觉得到。”而阿芳则笑着说:“一进屋看到一个光头,感觉怪怪的。”认识刘毅后,阿芳辞掉了乐团的工作,做起了专职的家庭主妇。

阿芳对他们目前生活条件的满足令人羡慕,平均一年一两万的收入在她看来已经非常满足,他们对物质的淡泊是现在年轻人身上很少见的。刘毅说他们在宋庄的房子,是阿芳卖掉她在广州的一套楼房后用卖房钱盖的。

自由的生活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美术教学 问题情景 创作能力

通过几年的美术教学生涯,我认识到绘画是每个孩子抒发自己情感最直接的途径之一,美术课是孩子们感情交流的重要场所;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快乐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想象能力、体验成功的关键。

一、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的气氛

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有计划地巧妙设疑、置疑,创设问题情景,为学生创设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者、欣赏者、模仿者,而且与教师共同面对问题情景,解决问题,成为讲授者,表演者,创造者。美术教学也必须在一种氛围中,一种文化中才可能进行。如果学生由头至尾都不能走进你的思路,那么美术教学就难以继续下去。我在上《我们的田野》一课时,先是让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一首“我们的田野”歌曲,让学生感受那无边的田野、美丽的土地、蓝色的群山、飞翔的雄鹰等带来得美感。听完后,学生们都争着抢着说出自己的感受:老师我看到了金黄金黄的麦穗了;老师我闻到了花香;老师我看到我的爷爷正在田里干活(因为他的爷爷是在农村)……这时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一幅超大表现田野的背景图,告诉学生我们要把将刚才你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景物和人物都画出来,然后用剪刀剪下粘贴到黑板上的田野中。这时的学生们早已按耐不住自己的愉悦心情,急着想把自己的作品第一个贴在前面。毫无疑问,对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甚至比渊博的学识更为重要。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业负担的轻重,决定着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和空间的拓展。

二、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表现形式空间提高学生创作能力

时代的发展,新的课程观为21世纪的美术教育,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拓展和组织形式上提供广泛的空间和新的可能性,因此,我在美术教学的表现形式上突出了选择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式,都能突出自己的闪光点,都能获得成功。如在《小纸船的梦》的教学中,我把制作立体场景作为重点,因此为使学生对生活中很普遍的、合理存在的遮挡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促进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观察和表现遮挡关系。我在导入上直接切入遮挡现象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说出自己直观的感受,老师点出这种现象在美术中叫遮挡关系。启发学生说出身边的遮挡现象。在制作中,我让学生说出可以用几种形式表现主题。学生说出可用绘画、纸工、泥工等形式去表现。学生准备了不同的材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形式,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使学生在选择中有了兴趣,在选择中有了自信,在选择中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从学生画出的、剪贴出的、泥捏出的合理有遮挡关系的景象,你就会发现学生对生活的创作热情,展示自我的激情,创作美好未来的豪情。因此,开放性、选择性的学习,给每一个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机会和希望。

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视野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在教学中我通过电脑网络、收集资料、参观访问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大量接触美术作品,拓展其艺术视野,吸收时代信息和多元美术的艺术观念,印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思想的深度。在《欢腾的大西北》这一单元,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前作业:发动同学收集有关青海、宁夏等地的资料――照片、图片、画册、邮票等。那天上课前,我刚跨进教室,孩子们哗地全围了过来,他们纷纷递过来找来的资料,有图片的、有文字的,他们有的相互交流,还有的学生迫不及待的向我讲起了青海的故事。看着他们那快乐的神情,我知道他们这一课有许多内容画了。

四、为学生创设自由评价自我表现的舞台培养学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