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区域创新;科研院所;人才状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3-0097-02

在经济、科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下,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己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区域创新理论继国家创新理论产生以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个创新体系的研究热潮。要实现区域创新的快速发展,必须有效整合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科技资源,加强科技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使科技交流更频繁、更广泛。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科研院所企业化, 地方化,科研院所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力量,研究科研院所的人才状况,提出合理的改进策略,有利于这些科研机构提高创新能力。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于2010年5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事业要发展,人才是根本。[2]科研队伍主要来自企业、研究机构和大学,但是相比之下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最了解行业发展、最懂得市场、最善于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最有条件转移技术和转化成果。

黑龙江省共有中省直以及省级科研院所合计163家,固定资产105 509.6万元。省属科研机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日益凸显出结构、布局和实力上的问题。黑龙江省要实现建设创新型省份,就必须重视科技的发展,使人才资源通过扩大其数量,提高其自身质量而发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通过人才资源与其他因素的有机结合,使这些因素对黑龙江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加以放大。黑龙江省对各类科研院所人才状况进行了调研,以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了解和掌握黑龙江省科研院所人才状况。

一、黑龙江省科研院所现有人才状况

(一)黑龙江省科研院所现有人才状况概况

参与本次调查的科研单位人员总数为13 633人,其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为9 500人,占到了员工总数的69.68%。[5]这个比例说明黑龙江省科研院所中的人员分布是合理的,体现了较强的科研能力,同时也表明了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科研人员对于科研院所的良好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学历结构

高学历已经成为现在科研人员结构的主要特征,也是科研能力不断提高的坚实后盾。黑龙江省科研院所学历结构偏重于本科学历,具有博士学历的只有409人,具有硕士学历的职工有2 181人,具有本科学历的却有6 680人,具有大专学历的职工有2 454人,具有大专以下学历的职工共有1 909人。

(三)职称结构

黑龙江省科研院所已经形成了以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合理搭配的团队结构为显著特征的科研队伍,高级职称人员作为科研团队的核心力量,具有丰富科研经验。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有3 705人,具有中级职称的3 040人,具有初级职称的2 75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比例是最高的。但是,高比例的高级职称人员使得科研院所职工职称晋升的空间较小,这就要求黑龙江省科研院所在职称(岗位评聘)制度方面应进行必要的改革。

(四)收入分布情况

黑龙江省科研院所职工月工资收入分布呈现正态分布,科研院所的平均工资水平主要集中在2 000元到4 000元之间,黑龙江省各个科研院所的工资水平基本处于比较接近的水平,平均工资相差不大。依据黑龙江省2009年的统计年鉴中各地区职工平均工资,哈尔滨市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年平均工资水平为32 487元,因而黑龙江省科研院所的平均工资水平与黑龙江2009统计年鉴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平均工资水平相比稍低,基本处于同一层次。

(五)从事专业结构

科研院所中,职工从事工业技术研究和农业技术研究的职工数目基本相当,其中从事工业技术研究的职工占所从事研究职工总数的34%,农业技术研究的占31%,而基础理论研究和经济管理的就显的比较少,分别占到了4%和5%的比例,其他的占有26%。黑龙江省的科研院所从事工业技术研究和农业技术研究的职工数目占到了绝大多数。基础理论研究的人员比例很低,制约了黑龙江省科研院所的原始创新能力。因此,黑龙江省科研院所应该更加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采取措施积极引进和培养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人员。

(六)现有高层次人才

黑龙江省科研院所中技术或科技带头人的人才有651人,拥有专利或发明成果或核心技术的专门人才有1 139人,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有521人,三类高层次人才总数共2 311人,分别占到这三类高层次人才的28%、49%和23%。

这一比例存在一定的问题,在科研院所中,应以科技研究为重,技术或科技带头人和拥有专利或发明成果或核心技术的专门人才应占到绝对优势比例,相应的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应该只占到较小的一部分比例,而黑龙江省的这些比例说明了科技研究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处于相对缺乏的状态。因此,黑龙江省的部分科研院所应该改变目前的这一局面,尽快引进或者培养科研型的高层次人才,削减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的数目,从而达到一个有利于科研的最佳的比例。

二、黑龙江省科研院所近五年的科研经费以及科研项目状况

(一)黑龙江省科研院所近五年的科研经费情况

黑龙江省科研院所的科研经费到款总额呈现出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

从图1中,可以看到黑龙江省科研院所近5年来,五种科研经费到款额的变化情况基本一致,总体来说处于上升的趋势,但是在2008年7月到2009年6月一年期间这五种科研经费的到款额都有所下降。从2009年7月至今,黑龙江省的科研经费到款额有了较大的提升。但省部级项目投入经费数量不足,对科研院所的支持有限,企业横向课题经费少,表明科研院所面向市场、自我发展的能力不足。

(二)黑龙江省科研院所近五年的科研项目状况

1.黑龙江省科研院所近五年主持参与各级科研项目情况

表1 黑龙江省科研院所近5年的科研项目数量

从表1可以看出,黑龙江省科研院所近5年主持的科研项目总数达到了3 580个,其中省部级的科研项目的数量最多,占到了所有主持的科研项目的37%,其次是厅局级的,占到了27%,再次是部级的项目,占总数的14%。参与的科研项目中,厅局级的数目最多,占到了所有参与的科研项目的34%;其次是部级的,占到了所有参与的科研项目的26%;省部级的则占到了所有参与的科研项目的18%;企业横向课题占到了所有参与的科研项目的13%。在各级科研项目中,院所间的合作并不普遍,各科研院所独立承担项目较多,参与项目数量明显少于主持项目数,特别是省部级项目更为明显,不到主持项目数量的1/5。

(二)黑龙江省科研院所近5年获得的各级成果奖项情况

表2 黑龙江省科研院所近5年获得的各级成果奖项数目

从表2可以看出,黑龙江省科研院所近5年主持的科研项目获奖数额最多的是省部级的,几乎占到了所有主持项目中获奖数目的一半,其次是厅局级的,部级的只占到了4%。这个比例与科研院所主持部级科研项目数相比明显要小,表明部级项目的科研产出情况并不乐观。参与的科研项目获奖数额最多的仍是省部级的,占到了所有参与的科研项目获奖数目的42%,部级、厅局级和企业横向课题的科研项目分别占到了15%、18%和15%。部级的参与科研项目获奖数目较少,需要加强对部级科研项目的扶植力度。

因此,黑龙江省科研院所应该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发挥优势,为黑龙江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研究人才资源探讨人才资源开发的途径,对促进黑龙江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江 蕾.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 同济大学,2009(4) .

[2] .切实做好人才工作 加快建设人才强国[J].党建,2010 (7) .

[3] 周万生.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研究[D].四川大学, 2008(6).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范文第2篇

项目管理是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文章从科研管理者角度出发,总结项目申报前、立项申报和实施管理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提出项目管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储备与信息收集能力、申报材料的编写能力、良好的协调与沟通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等,以期为科研管理人员更好地开展项目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业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工作内容;业务要求

农业科研管理工作是指科研管理工作者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技人才、科研条件和科技信息等资源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和有目的管理的一种活动[1],是对整个科研或科技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的总称[2]。农业科研管理的核心工作,主要可概括为项目与成果的管理。项目反映了农业科研单位的研究方向与内容,成果是单位科研水平与科研实力的物质载体,二者是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工作过程与结果的体现。前人在农业项目管理方面的研究,多是从执行项目的单位整体出发,分析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如人才奖惩机制、项目经费问题、项目创新问题、项目管理效率问题和科研机制体制问题等[3-4]。这些问题不止局限于科研管理工作范畴,还涵盖国家政策法规制度、单位机制体制、人事人才管理制度、科技人员研究方向和财务管理内部制度等多方面内容[5-6]。在科研项目开展的过程中,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对于各种参与角色在项目实施中应承担的工作还较少报道。文章着重从管理者角度出发,总结了不同项目阶段的工作内容及其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业务素质,以此明确项目管理人员工作职责,便于高效地开展项目管理工作,真正发挥项目管理者的管理职能。

1项目管理的工作内容

按照项目执行的过程,将项目管理的工作内容分为项目申报前准备、项目申报和项目实施三部分。

1.1项目申报前准备项目申报前准备工作,是科研管理日常工作的长期总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是对本行业内政策、背景信息的积累,掌握与单位自身发展相关的国家投资意向、重点支持领域;二是对本单位自身研究基础、研究水平要及时了解掌握,便于确定即将申报项目的内容、水平和规模等;三是项目管理人员应及时获取项目申报信息,认真解读项目申报指南,根据指南要求,及时与院领导、科技人员确定项目研究(或建设)的内容、项目投资规模、项目负责人和参与人员等。在这一环节,需要科研管理人员发挥“参谋与决策”的作用[7-8],为单位的科研方向、重大科研活动和科研项目等制定提供参考和决策性意见。项目申报前准备过程,实则是管理人员科研项目策划过程[9],申报前准备工作充分,可保证科研项目选题有的放矢,对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增强项目申报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2项目申报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落实完成后,就进入了项目申报材料的编写阶段。项目申报材料主要包括项目申请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关于项目经费预算使用说明和与项目相关的附件证明材料。通常情况下,项目的申报均在国家或省级相关部门网站管理系统中集中受理。不同项目申报时间不同,作为管理人员,应及时掌握申报通知信息,从相关主管部门了解项目申报具体要求,合理分配科技人员、财务人员准备各部分材料,避免申报时间拖延、到期不能提交等问题。项目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各种项目申报材料的编写是项目申报环节的核心工作。不同项目类型,申报材料格式、提纲等有所不同。原则上遵循“有问有答”,即申报书提纲要求什么就回答什么。涉及基础性研究及成果核心技术等内容,如关键技术、创新点、目标和年度工作任务等,应由开展该项研究的项目负责人或成果完成人撰写,以便更好地解释相关问题,也为管理人员落实下一步项目执行任务做准备。管理人员主要从单位整体出发,从行业角度检查项目内容定位是否准确、项目技术是否可行、创新点是否突出以及对自身研究水平的论述是否客观、全面。编写的材料应既反映领导层次对项目的整体布局,又体现科技人员具体的技术内容、科技水平。编写材料时应注意实事求是,不要为追求效益、资金等,目标写得过大、建设规模不合理,给项目实施带来困难。有学者总结了“推广类科研项目”包括29项指标构成立项评价指标体系[10],该体系的具体指标可为申报单位在立项阶段的材料组织提供参考。

1.3项目实施如果说项目申报是考验管理者的动笔能力阶段,那么项目实施则是考验管理人员能否真正发挥项目管理职能的阶段。多数学者认为,项目实施管理阶段是科研管理人员工作的薄弱环节[11-12]。如何管好项目,保证项目按照预定的目标执行,是管理者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在该环节,管理人员要及时将已批复的项目认真传达给项目负责人,落实项目任务,明确责任义务,避免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在项目执行时推卸责任;要在项目实施的关键节点及时督促负责人完成相关任务,特别是年初项目落实会议,协助完成农业项目开展相关的示范点落实,关键技术培训,种子、化肥提供等事宜;要督促负责人做好项目中期总结工作,及时总结项目进展,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留存必要的数据及图片资料为项目验收做准备,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应对方案,若不能解决且可能会对项目结果造成影响的,应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并及时查对项目经费支出情况,对不合理支出及时调整;要在项目结束时及时提请上级部门验收,准备验收材料。注重中期项目管理工作,可以很好地简化验收工作。在项目实施环节,管理人员应注意思考项目实施的实际意义,不应为了完成项目而安排试验、测试、培训和示范等工作。例如,开展品种高产栽培试验,经试验检验的栽培技术是否可以大面积推广,技术是否实用,是否为农民接受;培训内容农民是否感兴趣,是否解决了农民生产问题。建议管理人员应“参与”到项目中来,适当承担项目任务,实时掌握项目进度,从“参与人”角度出谋划策,为项目实施提出建设性意见。只有真正参与到项目中,才能体验农业科研的复杂性、可变性,在形成总结材料时才能更加客观、真实。

2农业项目管理人员的业务要求

农业科技管理是由多要素、多层次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对科技管理工作起着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作用。优秀的科研管理人才在农业科技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3]。作为科研管理人员,除具备行使(履行)农业科研管理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外[14],在实际工作中还应注意以下业务能力的培养。

2.1专业知识储备与信息收集能力项目管理人员应注意平时工作中知识的积累,包括专业技术知识以及单位各科研部门研究信息的积累,还要掌握本管理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国家的科技政策和科技法规。作为管理人员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收集国家颁布的规划、通知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等,认真解读文件内容,对涉及本单位研究领域的内容进行重点标注;二是在本单位资源收集方面,应了解、掌握本单位各部门年度科研内容、项目情况和成果情况,这是项目编写的出发点与基础;三是注意收集项目支持外的科技活动资料,由于项目支持的有限性,农业科研单位的很多科技活动、科学研究是自主开展的,作为科技管理人员,应及时掌握该方面研究进展,对于意义重大或效益显著的研究,应根据进展情况及必要性,多渠道争取项目,及时纳入项目支持的范围,这样既保持单位科研的延续性,又能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四是积极参与院内的科研活动,如项目总结会、学术交流会、成果鉴(审)定会,以及与其他单位的交流会等,因为参加这类会议是管理人员了解院内工作动向、科研活动的最好时机,也是管理人员与领导及科研人员交流的最好时机。

2.2申报材料的编写能力在知识、信息储备的同时,要学以致用,能够在大量的信息中提炼出项目申报所需的部分。撰写的项目材料应全面,即申报书各项内容、要点阐述清楚,扣题、不缺项,项目相关附件的证明材料要提供完备,与申报书或可研报告的阐述相呼应;项目编写应具有创新性,能够体现自身项目的特点、优势,叙述应简洁,避免重复,同一内容不应该在多处提及。项目创新性论述是编写重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一是项目核心成果内容的唯一性论述,通过与其他同类成果比较说明成果的创新性;二是从成果研究技术、方法上总结成果形成过程的独特性;三是在项目开展形式、成果推广模式等方面寻求创新。项目申报材料的编写应注意项目申报指南中的重点支持部分,如符合要求应特别说明。例如,项目指南中提出“建设地点在农业部认定的部级种子生产基地范围内的优先支持”,如果申报单位在优先支持范围内,则应该在文字材料中做出说明,以提高成功立项的可能性。

2.3良好的协调与沟通能力农业科技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横向性和综合性,对外涉及与管理部门、课题合作单位的沟通与交流,对内涉及与领导、科技人员的沟通。农业科研管理人员应发挥内外联系、上传下达和内部协调的桥梁作用,使单位从事科研活动的人才、资金、物资及科研设施等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有效使用。

2.4掌握计算机操作能力,了解一般财务知识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和实施环节都离不开计算机应用、网络管理,经费预算与使用、财务审计等方面内容。因此,作为管理人员需要掌握一般计算机网络管理与设置、图片处理、不同文件格式转换和光盘制作等技能。同时,了解科研生产过程发生的费用支出和不同性质单位基本财务信息,如资产负债表、现金表和收入支出表等。

3参考文献

[1]郑丽,李静,魏守兴,等.对转型期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州实验站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4,33(1):32-35

[2]薛晨霞,袁春新,唐明霞,等.论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地市级农科所科研管理[J].现代农业科技,2010(24):364-365

[3]陆学文,顾军,何守才,等.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8):1-5

[4]张世煌.关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J].作物杂志,2012(2):1-4

[5]郑玉,刘永花,罗海燕.农业科技项目绩效管理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24):350-351

[6]杨汭华,高旺盛,吴海芹.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6):87-90

[7]宋建鸣,陆远东.新时期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特点及应对措施[J].新疆农业科学,2007,44(S2):242-244

[8]郭久荣.试论农业科研管理的创新问题[J].农业科技管理,2006,25(3):68-71

[9]汪秀华,王家保,杨礼富,等.农业科研项目策划实践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2,31(5):38-40

[10]刘钦“.一体化”农业科技评价体系初探[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2(1):13-16

[11]汪秀华,张以山,邓庆飞,等.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6):58-60

[12]吉晓芹,姜爱兰,俞路,等.新时期农业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361-362,364

[13]王文亮.科研管理人才在农业科技管理中的地位及培养思路[J].山东农业科学,2011(10):123-124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科研管理;信息化;企业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必然发展趋势,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信息化管理以绝对的优势赢得了使用市场,现在绝大部分高校和科研单位都已经建设了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科研管理是对进行科研工作中所涉及的经费问题、人员和其他具体操作问题的管理,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和科研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保证科研管理的顺利有效进行,才能使具体研究工作顺利开展。而使用信息化方法管理科研项目可以有效地提高科研项目管理的效率。通过开发和共享科研信息资源,能不断提高科学研究之间的学术交流、信息交流,从而达到共同进步。而相连的信息系统之间也能实现信息共享,在科研进行时搜集资料和科研成果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既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建设信息化也就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所谓信息化,即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信息化是一场革命,它所引起的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一些根本性的变化,进而要引起的是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信息化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和社会结构的变革。信息化将对中国跨越传统经济模式将发挥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百年不遇的历史性机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网络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战略。西方发达国家早在60至70年代已进入信息化社会。而据中国科技发展中心推算,我国信息产业及附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20%,从人均拥有计算机数、信息技术水平等指标来看,我国的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依然很大。我国启动了金桥、金卡、金关、金企、金农、金宏、金税、金卫等工程,并取得一定成果,教育、科技、计算机、金桥四个信息网相继进行了国际联网。虽然我国的信息化水平还很低,但只要我们迎头赶上,抓住机遇,加快建设步伐,我们还是有机会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的。

2、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内容和流程

科研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科研准备工作阶段的管理、科研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科研完成后的总结、评估和内容储存。具体流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项目申报管理。处理对其他项目申报的统计以外,还有其他的管理工作包括制定详细的科研计划,制定和管理经费预算,计划大概框架和分阶段研究进度,对科研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风险规避进行管理等等项目前期的各种琐碎的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研究过程项目管理。首先是对研究项目批准后进行建档和经费统计的录入,而在科研活动中的不同过程如资料搜集、实验分析、整理总结等都需要金牛星阶段性成果的总结,因此,这些阶段性总结报告和情况汇总包括需要以文字的形式也一起储存在管理系统中。另外,还要对参与研究的人员进行管理,汇总个人的基本资料,在科研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时也能用于有效地调度人员。

第三阶段,项目终结管理。一项科研项目完成后需要对各种情况进行总结,因此管理系统除了收入完整的科研成果和报告以外,还有项目的评估和验收报告、整个科研进度情况、最终所用的全部经费结算和审核文件等等。

第四阶段,完成项目跟踪管理。有的科研项目需要记录可行性和实践情况,因此需要将反馈信息输入管理系统。科研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就是负责项目管理的整个流程,有效快速地完成每个阶段的管理任务,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3、企业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

企业中的科研项目管理与高校的科研项目管理有所不同,前者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后者是以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为目的的。在企业中,科研项目的管理方法与其他项目管理性质有所差异,因科研项目具有多变性和不确定性,风险较高,因此很多研发型企业一般都是同时进行多个研究项目来相对地降低所承受的风险。笔者认为,企业中科研项目信息化的管理是在高校中单个科研项目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并不是几个管理项目的简单叠加,项目管理者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有效地实现各项目之间的资源配置(包括人员配置、资金配置和材料配置等)。因此,在实际信息管理过程中需要明确哪些信息可以得到共享和交流,需要高效地处理各个环节的信息反馈问题,最终使科研项目信息正确地收入到各自的数据库中。另外,与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不同的是,在企业中项目管理还要涉及到绩效问题,因此,企业科研项目管理还包括有对参与科研人员在不同阶段的投入情况汇总来实现绩效管理。

4、结束语

科研项目的信息化管理能对科研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资料和信息进行高效管理,因此在高校、科研单位和部分企业中都得到了推广,本文通过对科研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现状和内容分析画出一个大致的信息化管理研究框架。在了解其具体的管理内容和流程之后能更好地应用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科研信息的管理。信息化成为当前和未来国家竞争的制高点。今后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省甚至一个企业要想取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化,包括网络条件、信息公开程度和保护知识产权等一整套制度,是竞争的制高点,即今后各个国家不再因地区、技术的限制而循序渐进地发展,大部分国家将被推向全球竞争的前沿。

参考文献: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科研立项;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吕校春(1976-),男,黑龙江勃利人,哈尔滨工程大学机关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217-02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改革培养模式、强化研究性学习与实践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引导学生参与科学项目研究,掌握系统的科研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开展创新大学生科研立项工作模式研究对于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内外高等院校开展学生项目研究情况

1.国外的基本情况

国外大学都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引导本科生尽早参与到科研工作中,让他们了解和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美国伯克利大学很早就把大学本科生科研工作作为本科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成立了“本科生研究办公室”,主要组织在校本科生开展科研活动,并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为本科生提供各种科研机会。美国斯坦福大学积极组织实施Symposium of Undergraduate Research and Public Service(SURPS)计划,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和学术活动。美国哈佛大学也开展了Summer Honors Undergraduate Research Program(SHURP)计划,使本科生可以参与科研工作。

2.国内的基本情况

在国内,清华大学最早开始进行学生科研训练方面的实践探索,1995年清华大学提出了SRT(Studengs Reaserch Training,即学生科技训练)计划并将其列入“九五”规划,1996年开始正式实施。该计划是在已经开展的机械、电子、结构、数学建模大奖赛等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总结推出的。这也是我国最早开展的本科科研训练计划。目前清华大学已经把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纳入到本科生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体系,本科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科研能力训练的学分才能达到毕业标准。上海市教委也启动了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坚持以“鼓励创新、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开展,并采用自主申请、专家评审、择优资助的方式立项,每个项目原则上资助l万元,可上下浮动40%。[1]其他高校,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也陆续启动了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已经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学生科研立项工作的意义与原则

开展学生科研立项工作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做项目。通过这项工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构建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大平台。学生通过参与一个具体的项目,可以很好地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工作,可以分成以下几个层次:第一,研究型学习。在科研立项中,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做,其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得到验证和探讨,这样的学习效果会更好。这是高等教育注重实践的根本体现,也是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过程。“在做中学”,这也是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杨叔子院士所推崇的,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办法。第二,学术科研。参与立项就是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创意,通过实践进行学术研究。这个过程要求参与者具备系统的分析能力和规划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三,创业实践。科研立项是创造科研成果的过程,而创业实践则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过程,因此,创业实践是进行创新实践工作的最后一个重要层次。

各高校学生科研立项(科研训练计划)组织实施有所不同,组织部门有的是教务部门,有的是学生部门,参与方式和要求也各有不同。学校在组织学生科研立项实施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项目资金资助与配套

项目资金资助与配套是借鉴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的通用做法,国内高校如中国矿业大学等也采用该做法。很多时候,学生科研立项活动的经费均是由学校主办部门来承担,如果是普通的小项目可以这样做,但是对于很多重大项目来说,这样操作存在诸多问题,如很难调动学生所在院系的积极性,无法协助主办部门推进项目的实施。因此建议实施经费配套制度,将院系也纳入到管理指导体系中,来共同完成该项工作。

2.普及推广与提高结合

学生科研立项工作的最主要目的是让大多数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学习,实现课外创新研究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实现本科生形成研究型学习的习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把让更多人受益作为工作的一个重要指针,另外,也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学生学术科研能力和水平。通过组织学生科研立项活动,能够培养出参与各类国际国内大赛的骨干学生,提高本科生的科技创新水平。在实践中,学生科研立项可以分为普通型科研立项和重点型科研立项。普通型科研立项的目的主要是促进学生科技活动的普及开展,让学生基本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路。重点型科研立项的目的是集中培养部分具备一定科研基础的学生,让学生更好地实践创新想法,以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3.鼓励创新与宽容失败

由于大多数学生对于科研创新还不太熟悉,因此在考核验收学生科研成果时,要以鼓励、宽容的态度处理。在实践中,鼓励学生的“异想天开”,支持学生萌生创新思想,为他们的科研实践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实践。

三、大学生科研立项工作模式研究

1.组织工作流程

(1)计划制定。每年初,学校主办部门可以根据经费、教学安排情况,确定本年度资助的总经费和项目数量,并邀请校内专家撰写立项参考题目指南,这些题目主要是参考校外各类竞赛、学校科研课题以及社会的各类现实问题和学科热点。

(2)通知。学校主办部门在每年1月份和9月份采取各种方式公布立项通知,启动学生科研立项工作。由于科研项目时间要求,1月份重点型项目和普通型项目,9月份普通型项目,以确保参与学生科研立项的学生有足够时间开展研究活动。

(3)培训宣讲。培训工作是学生科研立项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内容,通过对学生开展培训宣讲不但能让大学生了解基本的工作要求,也能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学生科研立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培训:一是科学研究方法培训。重点培训学生对于科技创新工作的兴趣,以及在科技创新工作中使用的研究方法如TRIZ理论等,让参加科研立项的学生从宏观上对于科技创新工作有所了解。二是具体立项流程培训。主要对于如何选题、如何填写立项申请书、如何实施科研立项、整个立项的流程等进行培训,从操作层面给予全校所有参与立项的学生以指导。三是优秀科研项目交流。主办部门可以专门邀请历届立项中取得优秀作品的学生,与希望参加科研立项的同学举行座谈会、交流会,给他们传授立项实施的经验。

(4)项目评审。学校主办部门要组织相关专家首先申报项目进行统一评审,从而确定予以资助的项目。确定资助计划后主办部门需以项目计划任务书的形式向项目申请人反馈项目评审意见,以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创新性。

(5)计划公布。主办部门根据学生提交的项目计划任务书内容,参考评审专家的评审结果,确认项目已按要求进行了修改。进而公示资助计划,并印发给各院系,传达到所有参与项目的学生。

(6)中期检查。为保证学生科研立项能够按期、按要求有序进行,保证学生科研立项的质量,主办部门需定期组织开展项目中期检查工作。普通型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可以委托院(系)组织完成,重点型项目需由学校主办部门组织实施。检查时间一般定在项目已开展1个月后,即5月底和10月底。主办部门应根据项目内容邀请相关专家听取项目负责人进展汇报,并将评审结果反馈给各项目团队,对于未按计划进行研究的项目,要及时予以终止。

(7)结题验收。学校主办部门要在每年9月底、12月分别组织学生科研立项结题答辩会,并邀请专家进行评审,确认项目是否达到了结题标准。对于未能完成的项目,重点型项目可以申请延期结题答辩,普通型项目不予延期。

(8)成果转化。对于结题合格的作品,学校要积极鼓励参与者能够参加到学校、省级以及全国的各类科技作品竞赛中,同时对于研制成功的作品项目,鼓励学生使用该项目参与到创业计划竞赛中来,从而为学生的创业就业提供平台。

另外,对于努力实施但最终没有能够完成项目的参与者,主办部门要让学生深入挖掘自己所实施的项目,通过发现研究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失败的原因,从而形成失败案例,供以后参与立项的学生参考,避免他们走弯路。

2.指导学生参与过程

(1)指导选择科研题目。选题解决的是“做什么”。有时候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项目选择是整个科研立项的基础,参与科研立项的学生可以从两个途径进行选题:参考立项指南选题或自主选题。立项指南是学校根据本校学生科技创新实际情况,分析国家、省、学校的需求,整理出能够解决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参考题目。自主选题是参与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结合其他方面的因素进行选题。大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创新设计题目,是大学生从事科技创新并取得成绩的关键。新的研究课题必须遵循“创新性、现实性、可行性”的原则。

(2)指导组建科研团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靠“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必须引导学生打造优秀团队,融入到团队中,才有交互学习的机会。[2]科学是一个复杂严谨的过程,再伟大的科学家在科学面前都是卑微和渺茫的,要想学习和使用科学的力量,一定要组成一个群体。因此,在组织大学生科研立项工作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团队研究。法国巴黎高师的经验是:“科学交叉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础,也是产生高水平原创性科研成果的重要途径。”一个人思考问题时,往往能够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研究问题的能力。但做科研却不能单打独斗,与周围的同学多讨论,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另外,优秀的团队里离不开优秀的指导教师。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实行导师制,延伸课堂教学与实践育人的时间与空间。在科技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发挥指导教师人生阅历、科研经验和科研条件的优势,在思想上加以启发,科研规律上加以把握,科研方法上加以指导,促进了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也大大提高了科研成果的水平。

(3)指导团队进行总结。在项目结束时,要指导参与学生对参与过程和个人收获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以其获得更大的提高。一般来讲,通过参与科研,学生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得到提高和锻炼:一是实现了研究型学习,发挥了学生科研对学校教学的促进作用。二是培养了初步的科研能力,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药理学

[收稿日期] 2013-12-24

[通信作者] *韩立炜,博士,教授,从事科研基金管理工作,Tel:(010)62328552,E-mail:hanlw@ nsfc.

[作者简介] 付剑江,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药抗肿瘤药理工作,Tel:(0791)87118919,E-mail:

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科学[1]。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以及系统生物学、组学概念的引入,中药药理学在研究思维、研究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本文将介绍自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医学科学部成立以来,中药药理学各申请代码下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青年项目”)以及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地区项目”)的申请和资助情况,并对中药药理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进行浅要分析,供中药药理学研究人员参考。

1 中药药理学科(H2808~H2815)项目申请与资助概况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范围内,与中药药理学直接相关的分支学科包括中药神经精神药理(H2808)、中药心脑血管药理(H2809)、中药抗肿瘤药理(H2810)、中药内分泌及代谢药理(H2811)、中药抗炎与免疫药理(H2812)、中药抗病毒与感染药理(H2813)、中药消化与呼吸药理(H2814)以及中药泌尿与生殖药理(H2815)等8个三级学科。自2010年以来,中药药理学科共接收面上、青年、地区项目申请3 021项,资助490项,占中药学科(H28)资助项目总数的30.8%,其中资助面上项目254项、青年项目176项、地区项目60项。累计资助经费20 066万元,占中药学科(H28)这三类项目资助经费的30.6%,其中面上项目13 470万元、青年项目3 876万元、地区项目2 720万元。

4年来,中药药理学领域的资助项目数和资助经费的变化趋势与中药学科的总体趋势[2-4]大体一致:2010―2013年,中药药理学科每年获资助面上、青年、地区项目总数分别为106,135,129,120项。资助项目数量经历了2011年较大增长之后,2012年后连续2年均有所下降,其中面上项目尤为显著。与资助项目数的变化趋势不同,中药药理学科的资助经费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面上项目和地区项目的资助经费经历了2011年的大幅增长之后,2013年出现小幅下降,而青年项目则在2010―2013年间一直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见图1。以上这些变化均与近几年项目指南中制订的一些新要求密切相关,如2011年面上、地区项目单项资助经费几近翻倍,限项要求放宽[3];2013年起前一年受资助的负责人第2年不得申请同类型项目;2014年起面上项目连续申请2年未获资助者,暂停1年申请等[5]。

2 中药药理学科资助项目的新动向

2.1 中医药院校优势仍然明显,但其他院校参与日益广泛 中药药理学科在2010―2013年间共资助项目490项,其中中医药专业院校获得189项,占总资助项目数的38.57%,西医药专业院校获得177项,占36.12%,其余124项由非医药专业院校获得,占25.31%,见表1,从2010年到2013年的4年中,西医药专业院校所获得的项目数与中医药专业院校基本持平,但获得资助项目数最多的前5所学校中有4所是传统中医药专业院校,分别是上海中医药大学(17项)、浙江中医药大学(15项)、广州中医药大学(15项)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12项),见表2。上述情况表明,在中药药理学的研究中,传统中医药院校仍然保持了其在本学科中的优势,但越来越多的西医药院校甚至综合性大学也参与到中药药理的研究当中,有力地促进了中药药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将推动中药药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图1 2010―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药理学科(H2808~H2815)面上、青年、地区项目资助情况

Fig.1 Amount of approved projects and funding in the branch-discipline of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uring recent 4 fiscal years

表1 2010―2013年中药药理学科(H2808~H2815)获资助单位分布情况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funded projects in the organization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branch-discipline of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uring recent 4 fiscal years

表2 2010―2013年中药药理学科获资助项目数排名前5位的依托单位

Table 2 Top 5 organizations in branch-discipline of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uring recent 4 fiscal years

2.2 立足国家重大需求,抓住国际前沿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明确提出,在我国的人口与健康领域需要有效防治重大疾病,并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和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列为重点领域的优先主题,为提高人口质量和全民健康水平提供科技支撑。从中药药理学科近4年的申请项目来看,广大中药药理研究者也紧紧围绕这一国家重大需求,立足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调整研究兴趣,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成为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新趋势。近4年来中药药理学科各申请代码下项目资助情况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获资助项目前3位的代码分别是中药抗肿瘤药理(H2810)、中药心脑血管药理(H2809)和中药内分泌及代谢药理(H2811),项目数分别为119,101,69项,占资助项目总数的58.98%。

除此之外,以国际研究前沿热点为切入点,开展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研究也是近年来中药药理研究领域呈现的特点之一。以中药抗肿瘤药理为例,传统的研究方向集中在中药的细胞毒作用、凋亡诱导作用、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以及多药耐药等方面。近年来,随着细胞迁移、侵袭等肿瘤细胞生物学过程中关键分子事件的逐步揭示,肿瘤细胞的远处转移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从近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来看,有关中药抗肿瘤转移作用的项目共有22项,其中2010年1项、2011年5项、2012年7项、2013年9项,呈逐年增加的态势,研究内容包括循环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等研究热点。

2.3 中药复方/药对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药复方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也是中医治则治法的具体体现,显示了传统医药防病治病的特色。长期以来,中药药理学研究大多从中药的临床应用出发,借用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方式,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研究对象多为中药的单一成分,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特色不够突出。药对是历代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其组成充分体现了中医用药的特色,是复方组成的基础。近年来,广大科研工作者逐渐认识到中西医治疗疾病的理论体系、中西药的作用方式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以往那种借用天然药物新药发现模式的研究方式反映的往往是中药中某一(类)成分的局限性作用,不能完全体现一味中药或者一个组方的作用,也脱离了中医药理论体系。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从整体角度关注中药复方/药对的药理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2010―2013年中资助的490项中药药理学项目中,以单一有效成分为研究对象的项目有198项,占资助总数的40.41%;涉及复方/药对研究有108项,占资助总数的22.04%。虽然对于复方/药对的研究项目数量与单一成分的相比仍然偏少,但比4年前的资助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这组数据提示,中药药理研究正在从以单体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为主导的方式向复方/药对整体解决方案为主导的方式转变。

表3 2010―2013年中药药理学科各申请代码下项目资助情况

Table 3 Distribution of funded projects in branch-discipline of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recent 4 fiscal years

2.4 新技术新方法的大量引入,有力促进了中药药理学的持续发展 近年来,新技术、新方法在中药药理研究中不断被采用。研究手段除利用整体反应、组织和细胞反应、生化测定外,一些先进的技术如细胞重组技术、核酸探针和分子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杂交瘤和单克隆抗体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中药对基因表达与调控影响的研究也成为常规检测手段。此外,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miRNA组等系统生物学[6]的研究方法被不断引入到中药药理的研究当中。在近4年中,以代谢组学为研究手段的受资助项目达到34项,研究对象既有单味药也有复方。由于这些组学方法部分克服了传统生物学研究固有的局限性,从系统角度去寻找中药这一复杂体系作用的组合靶标,将有利于中药科学内涵的合理挖掘,阐明其多靶点的调控机制。随着网络生物学的发展,研究者将疾病网络的研究思想与中药复方的组方原理、中药药味、药性理论及剂量理论相联系,在基因、蛋白网络调控水平全面分析中药的药理作用。仅2013年,受资助的此类项目就有3项,研究内容涉及炎症网络、雌/雄激素调控网络以及脂质代谢网络。

3 中药药理学科申请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中药药理学研究中中医药特色有待加强 中药药理学区别于药理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前者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药理学研究。如果中药药理学研究脱离了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就不是真正的中药药理学研究,更谈不上对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充实和完善,甚至会把中医药理论引入歧途。基金委医学科学部八处的项目指南中强调,医学八处的资助宗旨是“突出中医药优势、发展中医药学理论”,并明确指出不受理“以某中药或成分、复方为‘名’,而无中医药理论思维或研究内容之‘实’的申请”和“以中药成分衍生物为研究对象或以中药成分化学合成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申请”[5]。然而,仍有许多申请项目不具有中医药特色,或者没有中医药理论指导,或者不能推动中医药学科发展,而未被受理。以2013年为例,在中药学科136项面上、青年、地区不予受理的项目中,涉及中药药理学科的项目为79项,其中64项就是由于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没有中医药特色而未被受理,占中药药理学科不予受理项目总数的81.01%。因此,在今后的研究实践当中,广大中药药理学研究人员应当进一步强化中医药特色,围绕中医药理论和中医药特点开展研究工作。

3.2 研究领域差异较大,学科发展仍不均衡 从表3中可以看出,4年中,在中药药理学科的8个代码下,除某些代码下地区项目因申报量过少且未获得专家认可而没有项目获得资助外,各分支学科均有项目获得资助。但有些分支学科因申请量过少导致获资助项目较少,其中申请量最少的分支学科是中药泌尿与生殖药理(H2815),4年中面上、青年及地区项目共获14项资助,年均3.5项。从总体上看,各代码下的申请项目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中药抗肿瘤药理、中药心脑血管药理、中药神经精神药理等学科是中药药理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领域,而中药泌尿与生殖、中药抗病毒与感染药理等领域的关注度则较低。因此中药药理研究应在进一步深化热点领域、优势领域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弱势领域的关注。

3.3 动物模型研究进展缓慢,不能满足中药药理学科发展 在动物整体水平建立真实模拟人类疾病的疾病模型,对理解疾病发生、发展至关重要,是基因在体功能分析、疾病发病机制探讨、药物新靶点发现及临床前药效学评价等生物医学研究的必要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意义。中药药理学研究所用的疾病动物模型应为符合中医特点的疾病模型、证候模型或病证结合模型,这不仅是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石,也是中医药理论现代研究的突破口[7]。为此,基金委医学科学部从2011年开始专门分出一部分资助经费,用于支持疾病动物模型研究。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中药药理学领域的疾病动物模型项目申请数量很少,仅有1项获得资助。因此,认真总结分析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疾病动物模型建立的理论和方法,加大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仍然是从事中药药理研究的广大科研人员的努力方向之一。

3.4 植物药研究较为普遍,动物药、矿物药研究仍显薄弱 动物类中药的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山海经》中就有关于动物药的记载,其中所收集的动物药就有67种[8],而《本草纲目》中所记录的动物药则有400余种。这类中药的活性成分比较独特,具有作用强、使用剂量小、疗效显著且专一等优点,对某些顽症、重病疗效确切。纵观近4年中药药理学科资助的490个项目,研究对象为动物药的只有11项,其中2010年4项、2011年1项、2012年1项、2013年5项,涉及沙蟾、蝎、水蛭、壁虎、地龙等。与动物药相比,矿物药的研究更显得寥寥无几,在2010―2013年的4年中,有关矿物药研究的项目只有2项,研究对象为雄黄和砒霜。以上数据提示,尽管以往对动物药、矿物药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该领域仍然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投入,迈向更高、更深的层次。

3.5 研究对象基本数据不足,影响同行专家评审 中药功效的发挥取决于中药成分。然而中药成分十分复杂,且受到品种、产地、采收季节、贮藏条件、炮制加工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同一种药物,由于上述因素的不同,质量会出现差异,疗效也会有不同。而对于中药复方而言,除了上述因素之外,方剂的组成、剂量等因素的不同以及提取方法的差异,也会引起其疗效的不同。这些影响因素往往使别人甚至研究者自己都很难重复研究结果,从而降低了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研究所用药物样品的来源、含量、质量控制方法等基本数据材料的缺失,将影响到同行专家的评审。研究者应该在撰写申请书时重视这一问题,尽量写清实验药材的基本情况、处理方法、质量控制标准等。

4 结语

本文对2010―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药理学科项目资助情况进行了汇总和分析,并结合这些项目浅要分析了中药药理学研究中呈现的新特点和新问题,希望本文能对今后本学科领域基金申请者和科研工作者有所帮助,以提高申请项目质量。

[参考文献]

[1] 沈映君. 中药药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3.

[2] 商洪才,黄金玲,韩立炜,等. 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学科项目受理及资助情况分析[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9(10):1045.

[3] 韩立炜,王悦云,贺文彬,等. 2011年NSFC中药学科面上、青年、地区基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5):545.

[4] 黄鸣清,韩立炜,吴修红,等.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学科面上、青年、地区项目申请及资助情况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6.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

[6] 蒋太交,薛艳红,徐涛. 系统生物学――生命科学的新领域[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进展, 2004,31(11):957.

[7] 彭成. 试论中药药理动物模型[J]. 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9,15(5):47.

[8] 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 第1卷[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6.

Analysis of projects funded by NSFC in field of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tween 2010 to 2013 fiscal years

FU Jian-jiang, BI Ming-gang, CHEN Jun, LIN Chao-zhan, HAN Li-wei

(1.Department of Health Scienc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Beijing100085, China;

2.School of Pharmacy,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330004, China;

3.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193, China; 4.Chinese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 China;

5.Institute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 Projects which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 in discipline of pharmac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 between 2010 to 2013 financial years were reviewed. Based on these research items, new features and problems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