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级护士

初级护士

初级护士

初级护士范文第1篇

根据规定凡从事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每年应获得相应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县级及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的中高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应获得25学分,其中,高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获得Ⅰ类学分10分;中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获得Ⅰ类学分5学分;省级医疗卫生单位、三级医院的中高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五年内必须获得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10学分;少数民族县及享受少数民族待遇县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要求获得Ⅰ类学分;县级及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的初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应获得Ⅱ类学分25学分;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应获得Ⅱ类学分20学分;乡村医生,每年应获得Ⅱ类学分8学分。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初级护士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外科;层级管理;责任护士;疗效

在综合性医院中,除医生和患者外,护理人员也被认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成分[1]。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医院的相关管理和形象。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素养。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降低护理成本,保证护理质量,体现护士价值,实现医院发展与护士自身发展的和谐统一[2]。我院进行了为期2年的临床试验,效果较好。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普外科实际开放60张床位,共有40名护理人员,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为(34±2)岁。25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35人具有大专学历;技术职称:25人为主管护师,13人为护师,22人为护士。

1.2 方 法 按学历水平、工作经验、专业技术水平等,分为3个等级[3]。高级责任护士为第一级,基本要求为大学本科毕业并有主管护师职称,共有21人;初级责任护士为第二级,基本要求为大专学历且有护士职称,共有16人;剩余的为第三级专科护士。护理的风险管理定期进行:风险管理是护理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护理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定期进行护理质量反馈、护理安全意识的教育,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要求利用晨会学习护理风险的各项防范措施,并随时检查落实情况。②对护理风险加强监控:严格执行护士准入制度,依法执业,持证上岗。同时,进行岗前培训,建立护士技术档案管理信息系统。③管理与评估在护理管理中的风险:评估已存在的相关性问题,对过错方进行评估,并分析护理人员在专业内所犯失误的原因等。④加强管理护理记录:评估小组需要按时对护理的记录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错误立即监督其改正。对于屡次出现的错误,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惩罚。

1.3 效果评定标准 患者出院之前,建议患者填写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分为3级,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为(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同时分析统计实行分级管理前后存在的问题[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

2 结 果

2.1 患者满意度统计 患者出院之前,实施满意度相关方面的调查。在应用分级管理后,我院的护理工作满意度在患者的心目中明显上升,提高了2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15,P

表1 患者出院前的满意度统计[n(%)]

2.2 实施分级管理后的问题统计 统计分析实施分级管理前后的问题,统计结果表明:在进行分级管理后,护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显著减少,共降低了26.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05,P

表2 两组患者治疗7d后的并发症[n(%)]

3 讨 论

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这样的情况,护理人员无论工作经验如何,学历高低,都从事打针、发药等技术含量相同的工作。护理人员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潜力得不到充分的开发,长此以往,势必造成人才流失,人力资源浪费。因此,护士分层次管理就成为当务之急。医院管理者对护理工作要加强管理,并归类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4]。我院为了进一步提升医院的整体管理模式,并促进广大患者的康复,进行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试验。

首先,对医院护理人员进行了统一的专业培训,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特别是高级责任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若初级责任护士存在过错,导致被患者投诉,高级责任护士也有相应的责任。在高级责任护士的领导下,必须让每一位外科护士意识到护理的风险,同时具备识别、应对护理风险的能力,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分类,严格要求护士提高警惕,使一些不必要的疏忽得到杜绝[5]。三级质控管理组织为:专科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和高级责任护士。护理质量链建设为高级责任护士的职责,护理质量分析、方案设计的改进及布置为初级责任护士的职责,而实施质量建设和落实改进的方案为护士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刘运俭,岳增艳.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3):2078-2079.

[2] 苑敏.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现代医院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0):105-106.

[3] 沈敏珏,蔡红莲,章子琴,等.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6):69-70.

初级护士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分层管理法;护理管理;护理质量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护士的工作量逐渐增加,这对护理工作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近年来,我院将分层管理法应用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在对护士进行分层管理的过程中,我院针对实际情况对护士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其综合能力将其分配到不同的护理岗位,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其护理工作的质量。为了进一步探讨分层管理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工作的67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33名护士)和研究组(34名护士)。对照组护士的年龄为21~40岁,平均年龄为(20.06±1.05)岁;其工龄为1~12年,平均工龄为(6.18±1.04)年。其中,文化程度为大专学历的护士有9名,为本科学历的护士有24名。研究组护士的年龄为22~41岁,平均年龄为(20.57±1.86)岁;其工龄为1~13年,平均工龄为(6.47±1.54)年。其中,文化程度为大专学历的护士有8名,为本科学历的护士有26名。两组护士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方法

对对照组护士进行常规管理。具体的管理方法是:护士长根据护士的相关资料、个人需求、所在岗位等情况对其进行常规的资源配置。对研究组护士进行分层管理。具体的管理方法是:1)对护士进行分级。根据护士的年龄、工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将其分为6个层级,即护士长(5级)、责任组长(专科护士,4级)、高级责任护士(工龄在10年以上的主管护师,3级)、中级责任护士(工龄在6~10年之间的护士,2级)、初级责任护士(工龄在3~5年之间的护士,1级)、初级护士(工龄在1~2年之间的护士,0级)。2)确定各层级护士的职责。初级护士的岗位职责包括:清洁病床、督促患者保持个人卫生及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护理等基础性护理工作。上述护理工作均需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完成。初级责任护士的岗位职责包括:对患者进行相关的临床护理,帮助初级护士提高理论知识的水平,同时训练其急救技巧及相关的护理操作技能(由护士长及中级责任护士在旁进行指导)。中级责任护士的职责岗位是进行专科护理,如书写护理文书、执行医嘱、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观察患者的病情等。同时,此类护士还需要有较高的工作责任心及爱岗敬业的意识,认真对下级护士进行有效的指导,服从上级护士的工作安排。高级责任护士的岗位职责为指导、监督并安排本科室的护士参与到重症患者的急救中,并指导她们开展日常的护理工作,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组织相关护士进行大查房、病区会诊及病例研讨会等,必要时还需要对进修护士与责任实习护士进行专业的教学指导。3)对各层级护士进行培训及考核。在对护士进行分层管理期间,医院应根据各层级护士的工作能力与个人需求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与严格的考核。其中,培训的内容与流程包括分组教学、专业项目教学、专题讲座、现场示范及自学答疑。4)制定各层级护士的工作权限及待遇。在对护士进行分层管理期间,明确划分各层级护士的责任范围,相应地提高其待遇、工作权限。同时,在对护士进行培训及在实习护士进行护理实践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其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使其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均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另外,医院应将各层级护士的工作责任、绩效作为参考,将其薪资也分为不同的等级。

1.3观察指标

1)调查两组护士对本组管理法的满意度。护士对本组管理法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不满意两个标准。2)观察两组护士工作技能、职业素养及工作效率的评分。每项内容的满分均为2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士的工作技能、职业素养及工作效率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护士的平均年龄、工龄、工作技能的评分、职业素养的评分、工作效率的评分用均数±标准差(sx±)表示,采用t检验,其对本组管理方法的满意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接受管理后,研究组护士工作技能、职业素养及工作效率的平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士对本组管理法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临床护理工作具有工作量大、任务重、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护理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几率较高,其对自身的职业易产生质疑,从而导致其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效果不高。这会严重影响了医院护理质量的提高。因此,医院应对护士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其护理工作的质量。本文将在我院工作的67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护士接受了常规管理,研究组护士接受了分层管理。对护士进行分层管理,确定了护士的层级、职责、培训内容、考核内容、工作权限及薪资待遇,有效地减少了其工作的压力,提高了其工作的积极性[3]。另外,通过培训及考核,增加了护士的紧张感,端正了其工作的态度。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将分层管理法应用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提高护士工作的质量。

作者:孙静 王清珍 单位:1.北大医疗淄博医院 2.青岛市黄岛区第二中医医院

参考文献

[1]熊香玉.护士分层管理对提高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3-4.

初级护士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护士分层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医疗机构病房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而护理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合理配置,直接关系着护理工作能否正常进行与护理服务的质量[1]。因此,本文将对护士分层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系统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所研究的对象是16位医院产科的女性护士,年龄在18~40岁之间。护龄:小于6年的有4例,6~10年的有9例,超过10年的有3例。学历:本科2例,中专4例,大专10例。职称:护士6例,护师8例,主管护师2例。

1.2 方法

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的内容包括以下三点[2]:

首先是根据护龄、学历、职称等标准将助理护士、初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构建成责任包干制的整体护理小组,其中助理护士4例,初级责任护士6例,高级责任护士6例。

其次是各级护士职责的划分,即各级护士全程包干患者的内容包括为固定床位的患者提供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沟通与治疗等。初级责任护士的职责是护理轻病患者或者培训助理护士。高级责任护士的职责是护理重病患者或者对年轻护士进行专科业务的教育与培训。

三是科学排班,即依据患者的手术日、病情严重程度、护士层级、基础护理的工作量、卧床患者的生活护理、护士利益等因素进行科学排班。制定各班岗位职责,明确岗位责任、工作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护理实行责任大包干制度。同时实施弹性排班制度,夜班护士保证至少2人以上,尽可能固定责任护士,采取“包白班”(上班时间:8:00-16:00)的工作模式,白班责任护士相对固定分管患者床位,3个月更换责任护士1次,分工实现扁平化,每位责任护士分管≤8个患者。工作内容由过去的治疗性护理转变为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

根据等级医院护理质量的评价标准,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半年时间内(2012年1~6月至2012年7~12月),每个月对基础护理、病房管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护理不良事件以及一对一保姆的陪护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有效性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主要采取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取χ2进行检查,P

2 结果

利用统计学理论对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从上图表中可知: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实施后,医疗机构的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的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逐步提升,而护理不良事件的例数与一对一陪护率逐步降低。

3 探讨

护士分层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病房护理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的应用,有助于维护与促进护理团队的稳定性,增强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责任感与归属感,不断提升护士职业的满意度;有助于弥补年轻护士护理工作的不足,减轻下级护士人员的工作压力,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有效保障;有助于将专用技能强的老护士与新护士的各自优势有机结合进而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同时将患者作为护理服务的核心,为患者提供直接性的服务,逐步提升病房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3]。

本文资料显示:在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其基础护理、病房管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的评分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逐步提升,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次数与一对一的自请保姆的陪护率也逐步降低,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张洪君,苏春燕,周玉洁,等.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75:399-401.

初级护士范文第5篇

目的: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对护士层级管理进行利用,可以对护理服务质量进行提高。方法:对护士层级管理的模式进行建立,并对各层级护士的考核及年度培训计划进行制定,量化的护士进行考核,促使护士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还能对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提高。结果:在护士层级管理实施后,病人的满意度明显的有所提高。结论:实施护士层级管理,可以对护士队伍整体的结构进行优化,对护理管理质量进行提高,有利于促进护理学科的建设。

关键词:护士层级管理;护理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316-01

质量和数量也有很高的要求,故而,对于护理管理而言,现如今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使护理质量有所保证以及如何合理的对护理人员进行配置。同时,在实施层级管理时,要和本医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才能对护理服务质量进行提高当下,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细化和拓展护理工作的范畴及护理人员的,进而使病人的满意度有所提高。

1 建立护士层级管理模式

1.1 对层级管理模式的组织架构进行建立:

在护理管理的组织结构中,要对护理管理委员会进行建立,同时还要在科研管理委员会和护士培训中对培训和规范化护士层级小组进行建立,担当组长和组员的护士长需要具备丰富的考核和临床培训的经验以及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他们负责对各层级护士专业技术能力的核心要求和考核评定的标准进行制定,并根据相符合的管理规范来开展分层选拔、考核、审核及培训等工作。

1.2 合理的对护士层级进行设置:

各临床科室要以“能力优先,利于个人的发展,利于工作,利于团队建设”为原则,再按照护士的实际表现合理的对护士层级进行设置,这样护理人员的梯队才能真正地形成,才能对不同疾病、不同病情和不同病人的需要进行满足,进而护理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各层级的护士在资质构成方面是有不同的要求的,具体如下:

1.2.1 助理护士(N级):护理专业的大专、中专的毕业生同时也没有护士执业证;

1.2.2 第一阶段的初级责任护士(N1级):从事一年以上助理护士工作并有护士执业证,同时还要能基本的对常用急救技术、护理基础理论及各种护理操作的规程有所掌握,并且能在上级护士的带领下对常见的护理问题进行解决;

1.2.3 第二阶段的初级责任护士(N2级):在临床工作方面,中专要满5年、大专要满3年、本科要满2年,护士层级培训的小组在科室综合考评后进行审核后的合格者;要能对常用急救技术、护理基础理论及各种护理操作的规程有所掌握,并且能对常见的护理问题进行解决;

1.2.4 高级责任护士(N3级):护士层级培训的小组在科室综合考评后进行审核后的合格的护师或主管护师;要能熟练的对常用急救技术、护理基础理论及各种护理操作的规程有所掌握,并且可以独立准确对本专业的护理问题进行判断、处理和评估,按照病人的实际情况对个性化的护理计划进行制定并组织实施。

1.3 动员全员:

对护士层级管理的体制知识进行学习,对护理工作模式的要求、目的和意义以及新的人员配置进行讲解,同时对管理科室的相应措施进行制定,这样临床护理人员才能对层级护士的岗位职责及任职资格进行明确,把自己工作的努力方向确定好,进而对护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激发。

1.4 培训和考核

1.4.1 对培训和考核的计划进行制定:

各科室的护士长在建立层级管理模式后,以各专科的特点为基础,根据专科层级能力的核心要求和护士层级设置对各层级护士的培训和考核的计划进行制定并实施。各科护士要进行分组分项,由专人对培训进行负责,对于培训而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利用示教、专题讲课等形式。

1.4.2 对培训和考核的手册进行制定:

在实施护士层级管理一段时间后,对分层培训和考核的经验进行总结,进而对培训和考核的手册进行制定,考评记录护士的操作能力、理论水平、撰写护理报告的能力、管理病区业务的能力、教学能力及绩效考核,在每个季度的初始发给护士,护士按照自己的层级对培训内容和考核结果如实的进行记录,在季度末对护理部进行报告,由培训和规范化护士层级小组进行综合检查并进行考评,表扬成绩优异者。

1.4.3 考核的方式和结果:

按照岗位职责、考核计划,护士长每月考核高级责任护士,对于高级责任护士而言,他们对护士长负全责,并负责对下级护士的工作进行安排以及考核其的培训内容,这样就可形成一个从护士长到高级责任护士到初级责任护士到助理护士的模式。把考核结果分为差(小于85分)、中等(85-90分)、良好(91-95分)和优秀(大于95分)四个等级,若出现一次差或两次中等则把降级使用纳入考虑,若三次均是优秀则作为优秀护士的评选条件。这样可以促进竞争机制的形成,并使护士队伍整体的结构得到优化。

1.5 不同工作权限和待遇的给予:

进行层级管理后,高级责任护士在讨论疑难病例、护理教学、护理查房、二线值班等中有效的把技术支持、技术指导作用发挥出来,同时还让他们担当科里的急救物品管理员、病历质控员、带教组长等。在待遇方面,以责任风险、技术含量、劳动强度等为原则,综合量化地进行考核,不同护士层级的薪酬是有不同的比例系数的。

2 应用效果

2.1 医护、护患关系更加密切:

层级管理实施后,护理工作得到了病人的较高评价,满意度也有很大的提高。责任护士由于对病人的情况十分熟悉,这样就能有效及时的和主管医生进行交流,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也有了参考依据。

2.2 护理质量有所提高:

层级管理实施后,护士能比较了解病人,动态的对病人的病情、检查结果及治疗的变化进行掌握,对病人的需求进行满足,连续的整体的对病人进行护理。下级护士在高级责任护士的带领下及时准确的对病人的问题、解决方案和效果进行记录,同时还形成了三级业务管理系统,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得到了完善,管理力度也有所加大。

2.3 增强了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

护士不再是机械的对医嘱进行执行,而是有预见的、有目的的实施护理,如责任护士要主动热情地迎接病人,详细的对入院须知、病区环境进行介绍并把入院评估做好,促进病人信任感的增加,同时还要每天细心的对病人的情况进行关注,有针对性的把问题及时解决好,防止工作出现盲目性。

参考文献

[1]张莉.护理人员分层级使用的现状与发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6):355-356.

[2]张洪君,骆金铠.分级管理模式下主管护士能力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5):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