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级党员总结

初级党员总结范文精选

初级党员总结

初级党员总结范文第1篇

对科学发展观进行新的历史定位

科学发展观作为贯穿十七大报告的一根红线,是我们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相结合所进行的持续性、系统性思考的最新成果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主义道路就是不断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道路。如何客观而清醒地评价和总结基于五年实践的科学发展观,既是十七大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党中央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自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紧紧扣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如何做好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相结合这篇文章的这个主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七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和理论概括,也放置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二十九年的实践历程的总结与思考体系之中,从而将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理论和实践,也聚集到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的持续性、系统性思考之中,从而使科学发展观具有了更为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这种历史定位,一方面突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个战略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另一方面也为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来丰富、完善科学发展观这个重大战略思想,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历史空间。

对发展阶段性特征与初级阶段国情的认识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内涵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方针政策,这些都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适应我国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所作出的正确决策。十七大报告将阶段性特征概括为经济发展、经济体制、人民生活、发展的协调性、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管理、对外开放状况等八个方面,同时又强调这些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阶段性变化仍然是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变化,这成为制订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方针政策的一个基本立足点。报告敏锐而系统地把握到阶段性变化,有利于我们在新的发展环境和新的发展空间中,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创造性地做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篇大文章;报告清醒而坚定地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则有利于我们立足而不是超越阶段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报告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的发展阶段,又认真分析不同时期具体的阶段性特征,对正确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界定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形成到建设,从建设到发展,贯通了改革开放二十九年的实践: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引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帜。党的十四大提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系统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党的十五大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强调提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越来越丰富,道路越走越宽广。汲取了这个理论体系丰富营养的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战略框架的部署也越来越完整。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的创新实践也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了科学发展观这个战略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来源于小康社会的崭新实践,但又体现了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渊源。作为党的十六大以来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理论结晶,科学发展观既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征程中形成的崭新理论,也是指导未来实现小康社会新要求的行动指南。十七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定义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并形成了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套战略部署。这使得科学发展观在未来广阔的实践空间中,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有了更为丰厚的实践土壤。

十七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定位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一方面,突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个战略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另一方面,也强调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部署的过程,就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中,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的实践过程。突出强调科学发展观对实践的要求,是十七大报告赋予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鲜明的特色。

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行了新概括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丰富过程中,科学发展观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当前与长远的协调发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科学发展到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认识越来越清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成为历史的必然要求。十七大报告立足于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系统地归纳总结了这些新要求,使得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看得见、摸的着、想得到,更加便于理解和执行,更加容易为群众掌握。

十七大报告对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四个方面的要求:(1)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4)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我们要按照这些要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进一步深化经济社会各项改革,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我们必须结合来宾发展实际,更好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这些要求。

为科学发展提供组织保证作出新的部署

初级党员总结范文第2篇

对科学发展观进行新的历史定位

科学发展观作为贯穿十七大报告的一根红线,是我们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相结合所进行的持续性、系统性思考的最新成果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主义道路就是不断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道路。如何客观而清醒地评价和总结基于五年实践的科学发展观,既是十七大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党中央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自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紧紧扣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如何做好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相结合这篇文章的这个主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七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和理论概括,也放置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二十九年的实践历程的总结与思考体系之中,从而将党的十七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理论和实践,也聚集到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的持续性、系统性思考之中,从而使科学发展观具有了更为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这种历史定位,一方面突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个战略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另一方面也为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来丰富、完善科学发展观这个重大战略思想,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历史空间。

对发展阶段性特征与初级阶段国情的认识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内涵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方针政策,这些都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适应我国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所作出的正确决策。十七大报告将阶段性特征概括为经济发展、经济体制、人民生活、发展的协调性、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管理、对外开放状况等八个方面,同时又强调这些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阶段性变化仍然是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变化,这成为制订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方针政策的一个基本立足点。报告敏锐而系统地把握到阶段性变化,有利于我们在新的发展环境和新的发展空间中,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创造性地做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篇大文章;报告清醒而坚定地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则有利于我们立足而不是超越阶段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报告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的发展阶段,又认真分析不同时期具体的阶段性特征,对正确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界定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形成到建设,从建设到发展,贯通了改革开放二十九年的实践: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引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帜。党的十四大提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系统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党的十五大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强调提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越来越丰富,道路越走越宽广。汲取了这个理论体系丰富营养的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战略框架的部署也越来越完整。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的创新实践也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了科学发展观这个战略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来源于小康社会的崭新实践,但又体现了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渊源。作为党的十七大以来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理论结晶,科学发展观既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征程中形成的崭新理论,也是指导未来实现小康社会新要求的行动指南。十七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定义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并形成了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套战略部署。这使得科学发展观在未来广阔的实践空间中,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有了更为丰厚的实践土壤。

十七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定位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一方面,突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个战略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另一方面,也强调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部署的过程,就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中,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的实践过程。突出强调科学发展观对实践的要求,是十七大报告赋予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鲜明的特色。

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行了新概括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丰富过程中,科学发展观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当前与长远的协调发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科学发展到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认识越来越清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成为历史的必然要求。十七大报告立足于十七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系统地归纳总结了这些新要求,使得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看得见、摸的着、想得到,更加便于理解和执行,更加容易为群众掌握。

十七大报告对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四个方面的要求:(1)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4)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我们要按照这些要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进一步深化经济社会各项改革,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我们必须结合来宾发展实际,更好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这些要求。

为科学发展提供组织保证作出新的部署

初级党员总结范文第3篇

对科学发展观进行新的历史定位

科学发展观作为贯穿十七大报告的一根红线,是我们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相结合所进行的持续性、系统性思考的最新成果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主义道路就是不断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道路。如何客观而清醒地评价和总结基于五年实践的科学发展观,既是十七大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党中央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自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紧紧扣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如何做好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相结合这篇文章的这个主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七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和理论概括,也放置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二十九年的实践历程的总结与思考体系之中,从而将党的十七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理论和实践,也聚集到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的持续性、系统性思考之中,从而使科学发展观具有了更为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这种历史定位,一方面突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个战略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另一方面也为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来丰富、完善科学发展观这个重大战略思想,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历史空间。

对发展阶段性特征与初级阶段国情的认识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内涵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方针政策,这些都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适应我国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所作出的正确决策。十七大报告将阶段性特征概括为经济发展、经济体制、人民生活、发展的协调性、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管理、对外开放状况等八个方面,同时又强调这些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阶段性变化仍然是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变化,这成为制订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方针政策的一个基本立足点。报告敏锐而系统地把握到阶段性变化,有利于我们在新的发展环境和新的发展空间中,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创造性地做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篇大文章;报告清醒而坚定地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则有利于我们立足而不是超越阶段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报告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的发展阶段,又认真分析不同时期具体的阶段性特征,对正确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界定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形成到建设,从建设到发展,贯通了改革开放二十九年的实践: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引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帜。党的十四大提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系统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党的十五大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强调提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越来越丰富,道路越走越宽广。汲取了这个理论体系丰富营养的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战略框架的部署也越来越完整。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的创新实践也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了科学发展观这个战略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来源于小康社会的崭新实践,但又体现了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渊源。作为党的十七大以来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理论结晶,科学发展观既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征程中形成的崭新理论,也是指导未来实现小康社会新要求的行动指南。十七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定义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并形成了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套战略部署。这使得科学发展观在未来广阔的实践空间中,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有了更为丰厚的实践土壤。

十七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定位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一方面,突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个战略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另一方面,也强调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部署的过程,就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中,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的实践过程。突出强调科学发展观对实践的要求,是十七大报告赋予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鲜明的特色。

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行了新概括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丰富过程中,科学发展观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当前与长远的协调发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科学发展到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认识越来越清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成为历史的必然要求。十七大报告立足于十七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系统地归纳总结了这些新要求,使得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看得见、摸的着、想得到,更加便于理解和执行,更加容易为群众掌握。

十七大报告对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四个方面的要求:(1)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4)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我们要按照这些要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进一步深化经济社会各项改革,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我们必须结合来宾发展实际,更好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这些要求。

为科学发展提供组织保证作出新的部署

初级党员总结范文第4篇

一、教而不研

教学上,虽也在不折不扣地完成着备课、上课、批改、辅导等这些环节,也不时地翻阅一些像《小学语文教师》等教学杂志,并能尝试着把学到的先进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但缺少系统的计划,教学后很少总结,更没有有目的地去改进,没有形成研究的系列,有点脚踏西果皮的感觉,所以拿不出象样的拳头产品。从而,教学只停留在初级阶段,属于经验型,这是我最遗憾的。

二、惰性较重,严字不够

由于新到杭州时小孩太小,又没父母帮助,慢性肠胃病长期侵蚀着身体,常用任务来对待工作,时间一长,渐渐失去了刚毕业时那种灵气和冲动,虽然有时也会产生“工作等于事业”等念头,但已养成的惰性会以各种理由把这一“火花”消灭得无影无综。时间一长,对自己信心不足,缩手缩脚,当心理产生矛盾时,“杰出的人是少数”来安慰自己,久而久之,平静的心已不需要蔚籍了,我想,这差不多到党员的最低标准了。通过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犹如一针强心剂注入体内,使自己再次认识自己,并不断地努力,以取得更大的收获。

三、矛盾个性影响工作

看似果断、泼辣的我却存在着较大的不自信,偏激,对个性适合的则会大胆地展示,反之则会敬而远之。虽然也常常会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但一旦有与自己观点发生冲撞时,就显得较被动,甚至还会封闭自己,较难接受别人的观点,尽管理智上会不停地提醒自己“观点多元化”,但情感上难以控制。这样,开展工作就会放不开手脚,错失许多学习、交流的机会。

总之,自认为求知欲较强,能从本质上分析问题,办事会从提高效率入手,心静喜欢看书,关心国家大事,爱看体育,但这些大多停留在初级阶段,如果把党员套用老师的分类(生存型兴趣型享受型)那我只能属于前者。有人说过,战胜自己是人间最难的一件事,能这么深刻地剖析自己,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有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也应该不远了。

整改意见:

1、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深刻领会十六大精神,增加党性修养,时刻牢记党员的先进性标准,不断地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初级党员总结范文第5篇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

不叛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员,一个闪亮

动听的名字,早在读中学的时候就梦想有一天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英雄模范人物那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青史留名世人称颂的事迹来。中国共产党(员),不仅仅象征着崇

高的荣誉,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年轻人指明今后正确的奋斗道路方向,使他们在党的摇篮里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我深深的知道,要想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仅仅表现在思想语言上,更重要的是

体现在实际行动中,于是在业余时间,我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有关党的知识: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近83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思想的指引下,经过长期的反帝反封

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顺利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实行

改革开放,开辟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邓小平理论。我国正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我国跨世纪发展的的奋斗目标和任务,为贯彻十五大精神,中央先后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农业和农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