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阻应变片

电阻应变片

电阻应变片

电阻应变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传感器;制造;焊接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TP212 文献标识码: A

焊接技术指的是在高温或者高压的条件下,将需要连接的材料连接成一个整体。目前,焊接技术逐渐朝着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并在各行各业均有广泛的应用。其中,其在传感器的制造中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感器在实现信息的自动化检测和控制中的用途极为突出,但是随着科学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焊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其对于传感器质量、准确性、灵敏性的需求。因此,笔者对焊接技术在传感器制造中的应用展开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以期促进传感器制造中焊接技术的创新与完善。

1 焊接技术与传感器制造的关系概述

焊接技术是一项将两种或多种母料连接在一起的工艺,其具有效率高、花费低、连接稳固可靠、适于批量生产等优势,从而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螺纹连接、黏结等连接工艺,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业、机械制造业等领域。同时,传感器作为一种精密的检测装置,也使用了焊接技术进行制造,且随着焊接技术的发展进步,其在传感器制造中也得到了越来越迅速的发展应用。由于焊机类型各不相同,其焊接原理也存在差异,因此,为了更加高效便捷的完成传感器的制造,并保证其达到具体应用条件对其性能的要求,就要选择恰当的焊机。此外,还要在掌握焊接工艺基本要求与操作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新工艺,以进一步提高传感器制造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避免安全隐患,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综合效益。

2 焊接技术在传感器制造中的具体应用

2.1传感器壳体间的焊接

在传感器的制造过程中,对焊技术是普遍使用的焊接工艺之一。对焊指的是将两个外径相同的母料焊接在一起。传感器种需要对焊的壳体的内部装有线缆、芯片、电路等零部件,因此,为了避免或者减小焊接对零部件的损坏,就需要在保证焊接强度足够使壳体牢固连接为一体的条件下,使焊接电流尽量维持在较小的范围内。此外,还要求在焊接结构上进行特殊的工艺设计,例如常用的焊唇结构,在焊接时,其不仅有利于热量的集中,还能在电流较小的条件下,使得需要对焊的壳体牢固的焊接为一体,并且在微束等离子焊接、氩弧焊中还能够有效减少焊弧偏移的程度。如果需要对较为复杂的壳体或者相贯面进行焊接,可以采用钎焊技术。在进行钎焊之前,要先按规范装配待焊接的零部件,然后在需要实施焊接的部位灌以焊料。在焊接前,需要把上述已灌注焊料的零部件放入高温炉中,焊料熔点较低,在高温作用下会逐渐熔化,从而达到焊接的目的。

2.2波纹膜片的焊接

传感器用于各种测量,并将检测到的信息以所需的形式输出。其中,用于测量压力的传感器要求把敏感芯片和被测介质分离开来,因此需要在制造传感器时焊接波纹膜片以起到分隔作用。通常来说,波纹膜片与需要与其相焊接的传感器部分的质量、厚度是不同的,因此,这类焊接技术以采用激光焊接、电子束等离子焊接等焊接工艺为宜。这些焊接技术具有美观、热影响较小、焊接深宽比大等显著优势。最常用的焊接方法是激光焊接,操作时,首先要将电流和频率调节到最适值。一般情况下,应该在保证焊接面能够熔化的基础上,尽量减小电流值,同时增大频率。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焊接面焊接质量的良好,还能避免发生瞬间击穿波纹膜片的情况。从焊接结构方面考虑,最常选择的是夹持焊接技术,具体做法是:在焊接时把波纹膜片夹置于中间部位,其一侧采用的压环或者接头的质量和厚度都要相对大一些,并需要将其另外一侧与传感器壳体相焊接在一起。这样能够确保焊接的稳固可靠性,还可以更好的发挥波纹膜片的隔离作用。

2.3管帽、管壳与传感器基座的焊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传感器逐渐具备了微型化、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自动化等现代化设备的特点。为了与其上述性质相适应,管帽、管壳与传感器基座相互连接更多的采用了焊接技术,其焊接最常见的方式是电阻焊。电阻焊技术效率高,焊接质量及安全性更加可靠。在电阻焊的过程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要尽量使两焊接面之间的接触电阻值保持较大值,这样可以有效减小焊接所产生的热影响。管帽、管壳与传感器基座的焊接结构采用的是增加焊接筋和焊接凸台的方式,这也有利于增大焊接面之间的接触电阻。此外,在工装方面,采用具有较好导热性能的材料(例如,铜和铝);如果焊接面之间存有难以处理的油污、氧化物等杂质,或者待焊接的材料的导热率都比较高,可以选择使用电阻焊中的双波焊技术 。在双波焊的操作过程中,首先释放出脉冲相对较小的电流,产生一部分热量加热零部件并清理焊接面的油污、氧化物等,然后再放出脉冲相对较大的电流,使管帽、管壳和传感器基座牢固焊接在一起。

3.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应用

3.1机器人用传感器工业机器人之所以能够准确操作,是因为它能够通过各种传感器来准确感知自身、操作对象及作业环境的状态,包括其自身状态信息的获取通过内部传感器(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来完成,操作对象与外部环境的感知通过外部传感器来实现,这个过程非常重要,足以为机器人控制提供反馈信息。

3.2机械加工过程的传感检测技术

3.2.1切削过程和机床运行过程的传感技术。切削过程传感检测的目的在于优化切削过程的生产率、制造成本或(金属)材料的切除率等。对于机床的运行来讲,主要的传感检测目标有驱动系统、轴承与回转系统、温度的监测与控制及安全性等,其传感参数有机床的故障停机时间、被加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功率、机床状态与冷却液的流量等。

3.2.2工件的过程传感。与刀具和机床的过程监视技术相比,工件的过程监视是研究和应用最早、最多的,多数以工件加工质量控制为目标。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件识别和工件安装位姿监视要求也提到日程上来。粗略地讲,工序识别是为辨识所执行的加工工序是否是工(零)件加工要求的工序;工件识别是辨识送入机床待加工的工件或者毛坯是否是要求加工的工件或毛坯,还要求辨识工件安装的位姿是否是工艺规程要求的位姿。

3.2.3刀具(砂轮的检测传感。切削与磨削过程是重要的材料切除过程。刀具与砂轮磨损到一定限度(按磨钝标准判定)或出现破损(破损、崩刃、烧伤、塑变或卷刀的总称),使它们失去切(磨削能力或无法保证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完整性时,称为刀具/砂轮失效。工业统计证明,刀具失效是引起机床故障停机的首要因素,由其引起的停机时间占N C类机床的总停机时间的1/5 1/3.此外,它还可能引发设备或人身安全事故,甚至是重大事故。

3.3汽车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传感技术。随着传感器技术和其它新技术的应用,现代化汽车工业进入了全新时期。汽车的机电一体化要求用自动控制系统取代纯机械式控制部件,这不仅体现在发动机上,为更全面地改善汽车性能,增加人性化服务功能,降低油耗,减少排气污染,提高行驶安全性、可靠性、操作方便和舒适性,先进的检测和控制技术已扩大到汽车全身。在其所有重点控制系统中,必不可少地使用曲轴位置传感器、吸气及冷却水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

4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焊接技术逐渐朝着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其具有高效、环保、成本低、生产快捷等显著优势,由此,在传感器的制造行业中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焊接技术工人应该系统掌握不同焊接方法的操作规范、技术要领和适用条件,使得焊接技术更好的应用于传感器的制造工艺中,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段九勋.焊接技术在传感器制造中的应用[J].中国仪器仪表,2006(2):89-90.

[2]Markus Kogel-Hollacher.新型传感器在遥控激光焊接技术中的应用[J]. 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6(2):107-108.

电阻应变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应变式传感器;温度误差;补偿

中图分类号:TS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011-020引言

应变式传感器以电阻应变片为转换元件,应变片粘贴在被测试件表面,由于被测试件的变形使其表面产生应变,从而引起电阻应变片的阻值变化,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即反映了应变或应力的大小。电阻应变片不仅能够测量应变,而且对其他的物理量,只要能变为应变的相应变化,都可进行测量,如可以测量力、压力、位移、力矩、重量、温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它结构简单、体积小、测量范围广、频率响应特性好、适合动态和静态测量、使用寿命长、性能稳定可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传感器之一[1-3]。

电阻应变片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电阻变化与试件应变所产生的电阻变化几乎有相同的数量级,如果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克服温度的影响,测量的精度无法保证。

1温度误差产生的原因

1.1 电阻温度系数的影响应变片敏感栅的电阻丝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Rt=R0(1+?琢0)?驻t(1)

式中:Rt——温度为t时的电阻值;R0——温度为t0时的电阻值;?琢0——温度为t0时金属丝的电阻温度系数;Δt——温度变化值,Δt=t-t0。

当温度变化Δt时,电阻丝电阻的变化值为:

ΔR=Rt-R0=R0?琢0Δt(2)

1.2 试件材料和电阻丝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的影响当试件与电阻丝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相同时,不论环境温度如何变化,电阻丝的变形仍和自由状态一样,不会产生附加变形。

当试件与电阻丝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时,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电阻丝会产生附加变形,从而产生附加电阻变化。

设电阻丝和试件在温度为0℃时的长度均为l0,它们的线膨胀系数分别为βs和βg,若两者不粘贴,则它们的长度分别为

ls=l0(1+βsΔt),lg=l0(1+βgΔt) (3)

当两者粘贴在一起时,电阻丝产生的附加变形Δl、附加应变εβ和附加电阻变化ΔRβ分别为Δl=lg-ls=(βg-βs)l0Δt(4)

εβ=■=(βg-βs)Δt,ΔRt=K0R0εβ=K0R0(βg-βs)Δt(5)

那么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应变片总电阻相对变化量为

■=■=[?琢0+K0(βg-βs)]Δt(6)

折合成附加应变量或虚假的应εt,有

εt=■=■+(βg-βs)Δt (7)

由式(6)和式(7)可知,因环境温度变化而引起的附加电阻的相对变化量,除了与环境温度有关外,还与应变片自身的性能参数(K0,?琢0,βs)以及被测试件线膨胀系数βg有关。

温度对应变特性的影响,除了上述两个方面,还将会影响粘合剂传递变形的能力等。但在常温下,上述两个方面是造成应变片温度误差的主要原因。

2温度补偿方法

温度补偿方法通常有线路补偿和应变片自补偿两大类。

2.1 线路补偿法电桥补偿是最常用且效果较好的线路补偿。 图1是电桥补偿法的原理图。电桥输出电压Uo与桥臂参数的关系为:Uo=A(R1R4-RBR3) (8)

式中,A为由桥臂电阻和电源电压决定的常数。由上式可知, 当R3和R4为常数时,R1和RB对电桥输出电压Uo的作用方向相反。 利用这一基本关系可实现对温度的补偿。

测量应变时,工作应变片R1粘贴在被测试件表面上,补偿应变片RB粘贴在与被测试件材料完全相同的补偿块上,且仅工作应变片承受应变,如图2所示。

当被测试件不承受应变时,R1和RB又处于同一环境温度为t的温度场中,调整电桥参数使之达到平衡,此时有

Uo=A(R1R4-RBR3)=0 (9)

工程上,一般按R1=RB=R3=R4选取桥臂电阻。

当温度升高或降低Δt=t-t0时,两个应变片因温度而引起的电阻变化量相等,电桥仍处于平衡状态, 即

Uo=A[(R1+ΔR1t)R4-(RB+ΔRBt)R3]=0 (10)

若此时被测试件有应变ε的作用,则工作应变片电阻R1又有新的增量ΔR1=R1Kε,而补偿片因不承受应变,故不产生新的增量, 此时电桥输出电压为Uo=AR1R4Kε (11)

由上式可知,电桥的输出电压Uo仅与被测试件的应变ε有关, 而与环境温度无关。

线路补偿法的优点是简单方便,补偿效果好。其缺点是在温度变化梯度较大的情况下,很难做到工作片与补偿片处于温度完全一致的情况,因而影响补偿效果。

2.2 应变片的自补偿法这种温度补偿法是利用自身具有温度补偿作用的应变片(称之为温度自补偿应变片)来补偿的。根据温度自补偿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可由式(7)得出,要实现温度自补偿,必须有:?琢0=-K0(?茁g-?茁s) (12)

上式表明,当被测试件的线膨胀系数βg已知时,如果合理选择敏感栅材料,即其电阻温度系数α0、灵敏系数K0以及线膨胀系数βs,满足式(12),则不论温度如何变化,均有ΔRt/R0=0,从而达到温度自补偿的目的。

3结束语

通常情况下,由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设置的场所并非理想,在温度、湿度、压力等的因素影响下,可引起传感器灵敏度的变化和零点漂移现象,成为传感器使用过程中非常严重的问题。虽然在传感器制作过程中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使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是,应变式传感器还与应变片和粘接剂的性能、粘贴工艺的制定、结构设置、安装方法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任何一方面都需要精心设计和制作[4-6]。

参考文献:

[1]郁有文等.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康昌鹤等.气温敏感器件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3]周继明等.传感技术与应用[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4]孙艳梅.压力传感器温度补偿的一种新方法[J].光通信研究,2011,(01)62-64.

电阻应变片范文第3篇

一、原理

导体的电阻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即如果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都确定了,那么导体的电阻也就确定了.怎样才能方便地改变导体的电阻呢?显然,在材料、横截面积和长度诸因素中,改变导体的长度最方便.滑动变阻器正是通过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二、作用

调节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三、构造

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如图1所示,由瓷筒、线圈、金属棒、滑片等元件构成.套在瓷筒上的线圈由表面涂着绝缘漆的电阻线(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绕成,它的一个头与接线柱A相连,另一个头与接线柱B相连.瓷筒上方的金属棒架在绝缘瓷架上,棒的两端有接线柱C和D.套在金属棒上的金属滑片可在棒上滑动,并与线圈紧密接触,线圈上能接触滑片的地方,绝缘漆已被刮去.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5Ω 1A”的字样,表示其可接入电路的最大电阻是25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A.

四、结构示意图和符号

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甲)所示,滑动变阻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如图2(乙)所示.

五、使用

滑动变阻器共有四个接线柱.如图3(甲)所示,将接线柱A、C(或A、D)接入电路,接入电路的电阻线是AP段,若滑片P向左移动,接入电路的电阻线变短,电阻变小;反之,电阻变大.如图3(乙)所示,将接线柱B、D(或B、C)接入电路,接入电路的电阻线是BP段,若滑片P向左移动,接入电路的电阻线变长,电阻变大;反之,电阻变小.如图3(丙)所示,将接线柱A、B接入电路,接入电路的电阻线是AB,无论滑片P向左还是向右移动,接入电路的电阻线长度不变,电阻不变,相当于接了一只定值电阻.如图3(丁)所示,将接线柱C、D接入电路,电阻线没有接入电路,无论滑片P向左还是向右移动,C、D间电阻始终为零,相当于接了一根导线.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可总结如下:

1.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法是将“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

2.为了保护电路,在电路接通前,应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使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的位置;

3.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不能超过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4.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是下接线柱到滑片P之间的电阻,因此,当滑片P靠近接入电路的下接线柱时,电阻变小;反之,电阻变大.

例如图4所示,要求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现有五种接法:①将接线柱A、B接入电路;②将接线柱A、C接入电路;③将接线柱A、D接入电路;④将接线柱B、C接入电路;⑤将接线柱B、D接入电路.其中正确的接法是().

A.①、②B.②、③

C.③、⑤ D.④、⑤

电阻应变片范文第4篇

控制电路的重要元件是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电阻丝的长度来调节电阻值的一种变阻器,结构如图1所示。表面涂有绝缘漆的电阻丝密绕在绝缘管(瓷管或胶木管)上,电阻丝的两端分别接在绝缘管两端的接线柱A、B上。电阻丝与滑片接触的地方,绝缘漆已经被刮开,以保持滑片内侧触点与电阻丝连通。滑片P可沿金属杆左右滑动,金属杆两端装有两个接线柱C、D,无论选择C、D中的哪一个接线柱,效果相同,即C、D为等效电势点。

滑动变阻器的基本连接方式:(其中Rf为测量电路的负载,R0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U为“+”、“-”两点间的电势差)。

1.限流式接法:如图2甲所示,连接滑动变阻器的导线应接其同侧端或对角线端(图2)。

电路特点:电路简单,能耗少,但电流电压的调节范围较小:负载Rf 上的电压调节范围:Rf U/(Rf+R0)≤Uf≤U;Rf上的电流调节范围:U/(Rf+R0)≤If≤U/Rf。

滑动变阻器的选用:一般用于负载的电阻小于变阻器电阻值或与变阻器电阻值差不多时,用作控制电路。通常限流式接法选较大电阻值的滑动变阻器,这是减小实验误差的需要。

例1 用伏安法测量某电阻Rx的阻值,现在实验器材如下:

A.待测电阻R:范围在5~8Ω,额定功率1W;

B.电流表A1:量程0~0.6A(内阻0.2Ω);

C.电流表A2:量程0~3A(内阻0.05Ω);

D.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3kΩ);

E.电压表V2:量程0~15V(内阻15kΩ);

F.滑动变阻器R:0~100Ω;

G.蓄电池:电动势12V;

H.导线,电键。

为了准确地测量,并保证器材安全,电流表应选_____,电压表应选_____,并画出电路图。

解析 该题既要选择线路结构,又要选择仪器。先确定测量电路,额定电压Um=PRx=8≈2.8V,应选电压表V1。额定电流 Im=PRx=15≈0.45A应选电流表A1。由RARV=24.5Ω>Rx知,应选外接法。再确定控制电路。由R=100Ω>10Rx知,应选择限流方式电路,其电路图如图3所示。

2.分压式接法:(图4)如图乙所示,与滑片相连的电路和变阻丝并联分压,必须上接一端下接两端。

电路特点:电流电压的调节范围较大(可以从零起调):负载Rf上的电压调节范围:

0≤Uf≤U;

Rf上的电流调节范围:

0≤I≤U/Rf。

滑动变阻器的选用:①通常测量电路中(实验仪器――电表量程或待测电阻)的最大允许电流小于限流电路中的最小电流,需要用分压式;

②当负载电阻远大于变阻器阻值(Rf≥R0),负载分压所得到的电压几乎与负载无关,仅由与负载相连的滑片的位置确定。

③要求尽可能高的精度,并能测得多组数据是,(如校电表),必须用分压式。

例2 如图5所示为用伏安法测量一个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所需的器材实物图,器材规格如下:

(1)待测电阻Rx(约100Ω);

(2)直流毫安表(量程0~10mA,内阻50Ω);

(3)直流电压表(量程0~3V,内阻5kΩ);

(4)直流电源(输出电压4V,内阻不记);

(5)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5Ω,允许最大电流1A);

(6)电键1个,导线若干条。

根据器材的规格和实验要求,在本题的实物图上连线。

解析 该题中仪器已给定,只需选择线路结构。

解1:先确定测量电路,由R0=RARV=500ΩRx 知,应选外接法;再确定控制电路,由R=15Ω<Rx/2知,应选分压式电路;最后画出电路图如图6所示。实物连线如图7所示。

解2:测量电路Rx/RA=100/50=2,没达到内接要求,又因为RV/RA=5 000/100=50,所以电流表用外接。控制电路若用限流式电路,当开始使用最大阻值时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i=E/(R+RA+Rx )=4/(100+15+50)≈0.022 4A=24mA,已超电流表量程,所以为保护器材,必须用分压式电路,且开始时触头滑到最右端,使流过电流表电流最小。

连线时应先连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两端,再连电流表电压表。

总之,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仅由滑片位置(即滑片移动时的电阻值的长度)确定,可以连续改变电阻值,选用的变阻器电阻值越低,单位长度阻值就越小,滑片移动时引起的电阻值变化率就越小,使得电路控制也就越精细,越方便。因此,在实验许可的范围,应尽量选阻值低的变阻器。

电阻应变片范文第5篇

1. 一个用电器的阻值变大时,整个电路的总电阻变大,总电流、总功率减小;一个用电器的阻值变小时,整个电路的总电阻变小,总电流、总功率增大.

2. 直接接触接在电源两端的用电器,两端电压不变,电阻不变,则电流、电功率不变;电阻变小,则电流、电功率增大;电阻变大,则电流、电功率减小.

3. 不直接接在电源两端的用电器,它的电流、电压、电功率跟它直接(或间接)串联的变化电阻的变化趋势相反,跟它直接(或间接)并联的变化电阻的变化趋势相同.

4. 通过变化电阻的电流与变化电阻的变化趋势相反.

对规律3的简要说明:电路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当滑片P向左滑动时,各灯的亮度如何变化?(不计灯泡电阻变化)

R RAB R总 I总(P总) I1 (P1) U1 UAB I3 (P3) I2 (P2)

即与R(直接或间接)串联的L1、L2的电流、电压、电功率与R的变化趋势相反;与R(直接或间接)并联的L3的电流、电压、电功率与R的变化趋势相同.

例1如图2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 )

(A) 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都不变

(B) 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都增大

(C) 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增大

(D) 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增大

解析:滑片P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由上述规律可知,电路总电流、总功率增大,电流表示数增大.电阻R1阻值不变且直接接在电源上,则电阻R1的电流、电压、电功率不变;电阻R2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则电阻R2的电流、电压、电功率增大,电压表示数增大.故应选(B)、(D).

例2如图3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灯L能够发光.当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灯L变亮,电压表V的示数变大

(B) 灯L变暗,电压表V的示数变小

(C) 电流表A1的示数变大,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

(D) 电阻R0消耗的电功率减小,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增大

解析:滑片P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增大,由上述规律可知,电路总功率减小.电阻R0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则电阻R0的电流、电压、电功率减小,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灯L与滑动变阻器并联,则灯L的电流、电压、电功率增大,电流表A1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的示数变大,灯L变亮.故应选(A)、(C).

例3如图4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R2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

(B)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C) 电阻R1消耗的功率变大

(D) 整个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减小

解析:滑片P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增大.由上述规律可知,电路总功率减小.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相反,即电流表示数变小.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阻R1的电流、电压、电功率增大.电阻R2与滑动变阻器间接串联,电阻R2的电流、电压、电功率减小,电压表示数变小.应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