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主讲人:李女士

李女士坐在我的面前,把女儿从3岁到17岁判若两人的表现一一再现。

场景一:3岁的时候跟着妈妈去办公室玩,当看到妈妈的同事吴奶奶说话时干咳了一声,就赶忙将一个水杯递到了吴奶奶手里,还奶声奶气地说:“吴奶奶,喝点水吧。”吴奶奶感动地说:“这孩子太懂事了,真知道心疼人。”

场景二:在翠微商场,一个几乎与真娃娃一样大的洋娃娃吸引了的兴趣。李女士问了价格之后,自言自语说了一句:“这么贵!”然后她扭头问女儿:“,要吗?”懂事地摇摇头。旁边,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正为妈妈不给自己买奥特曼而大声哭闹。男孩的妈妈满头大汗地想把儿子从地上拉起来,可男孩却不停地打滚踢蹬。男孩的妈妈筋疲力尽地指着一旁的说:“小祖宗,快起来吧!你看妹妹多懂事。”

场景三:爸爸和商量:“宝贝儿,爷爷年纪大了,腿脚不便,在外地医疗条件不好,身边也没有人照顾。我和妈妈商量,想把爷爷接到北京,住你的小屋,给你在客厅打个隔断,买个新床怎么样?”已经17岁的立即撇了撇嘴:“不嘛!能不让爷爷来吗?他在外地不是有房子嘛!先别说爷爷的事,我去韩国旅游的事你们考虑得怎么样了?旅行社催着交钱呢!”李女士说:“宝贝儿,这几个月咱们家的经济有点紧张,现在已经拿不出你的旅游费用了。”“你的卡不是能透支吗?先透支些钱让我去旅游,下个月你再还呗!”“你一个中学生,旅什么游啊?将来上了大学再玩不行吗?”“人家就想现在去!你们口口声声说爱我,我一点看不出来!”

……

李女士认为女儿越大越不懂事、越自私。“3岁的时候就知道帮我拖地,可是现在她却连袜子都不洗,就知道跟我们要钱!”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便问李女士:“有大名吗?”“有,叫郝思学。可是我们在家都不习惯这么叫她。”“你们平时称呼孩子什么?”“称呼多了,‘宝贝儿’是我们叫得最多的,另外还有宝宝、小宝儿、贝贝、心肝儿、妞妞、小猫等等。女儿小时候很懂事、学习又好,我和她爸爸疼都疼不过来。女儿4岁那年我和她爸爸结束了两地分居的生活,一家三口团聚了,我们就变着法儿地给女儿起不同的昵称。别人都说听我叫‘宝贝儿’很肉麻,但女儿却似乎很受用,很愿意听我们叫她的昵称。就这样,女儿的昵称我们一叫就是17年。”

我听了之后,意味深长地点点头说:“其实,女儿就是这样被你们给叫‘小’了!所以才越来越不懂事。”听了我的话,李女士吃惊地看着我,不解地问:“昵称会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吗?”我用力地点了点头说:“别看昵称是个生活细节,但反映出来的却是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存在的问题。你们一直把她当成一个小宝贝儿,没有随着年龄增长教会她建立责任心与感恩意识,而这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

第二节课: 实案分析

在各种儿童娱乐场所、幼儿园、小学门口,我们可以不时听见“宝宝”之类的称呼声此起彼伏。一声“宝宝”或“宝贝儿”喊出去,必有许多孩子回首,以为是叫自己。足见这已成为许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爱称。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从心底把自己的孩子视作“心肝宝贝儿”、“心头肉”,因此,在有的家庭,这样的昵称自然而然就成了孩子的另一个名字。

有些单亲家庭,或者是丈夫在外地工作的家庭,妻子为了加倍补偿孩子残缺的爱,更是有意识地用诸多昵称称呼孩子。

还有的父母在孩子伤心、愤怒、哭闹时,为了安抚劝慰孩子,忙不迭地用一连串的昵称:“宝宝,宝宝,不哭……”

父母用昵称呼唤孩子的一刹那,流露出的是万般宠爱,孩子即使有再多的不遂心,也会融化在这浓得化不开的爱意中。

其实,如果昵称只是单方面地表达了父母的爱意,似乎无可厚非,但昵称的作用并不仅仅是单向的。“宝宝”之类的昵称产生于婴儿期,它对孩子的心灵抚慰和情感交流类似于无形的“奶嘴”,是伴随着“奶嘴”而产生的,也应该随着孩子的“断奶”而终止。它和奶嘴一样,仅仅适用于只能以哭声或“咿呀”表达感情和需求的婴儿。当孩子能够奔跑、生活自理,尤其是上了幼儿园和小学以后,家长就应该理智地改口,称呼孩子的名字。

因为“宝宝”之类的称呼,将会给孩子这样的暗示:你现在还是需要妈妈的照顾;你没有长大;你不能受一点点委屈;你没有能力承担责任;你更没有能力照顾别人;你要什么妈妈都会给你;妈妈会永远在你身边……

以昵称表达爱意的父母一般也会在行为上溺爱孩子。在父母长年累月的强力“温柔轰炸”中,再坚强、再懂事的孩子也会败下阵来。在父母口口声声的昵称中,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很容易退缩到婴幼儿期。3岁就懂得关爱别人的,就这样越大越不懂事。

第三节课:父母对策

有时候,父母的“爱”到了孩子那里却成了“害”,他们在无意识中阻止了孩子成长的步伐。很多父母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称孩子为“小祖宗”,孩子就真的会成为自己的“祖宗”;自己称孩子为“宝贝儿”,孩子就真的会成为没有断奶的“宝贝儿”。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孩子的转折期适时改口

昵称承载着父母对孩子的浓浓爱意,但是在孩子长大一些时就应该改称孩子的大名。什么时候开始改呢?如果嫌改口比较生硬,可以在孩子开始上幼儿园、上学,或假期旅游中开始。因为这些时机都是孩子人生的转折点,孩子将面临着在全新的环境与陌生的同伴建立友谊和合作关系,父母在这个时候改称孩子的大名,有助于孩子成长意识的觉醒,增添他步入社会的勇气和自信心。

2.在新学年开始时进行教育

比如对一个小学生来说,新学年意味着孩子升入新的年级。别小看这种变化,它能在孩子心中掀起不小的波澜。孩子会感觉自己不是低年级的学生了,也会在内心俯视那些比他更小的学生,学校也会在不同的年级增设一些家务技能课程和感恩父母的活动。如果父母仍旧“宝宝”地叫着,就会抵消学校教育带来的作用。因此,父母应该跟上孩子成长和学校教育的节奏,在称呼上明示或暗示孩子:他的身份不同了,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3.利用孩子的理想志愿代替昵称

孩子在与家长交流的时候,或者在作文、日记中,总会暴露自己长大以后的梦想、理想。喜欢幽默的父母不妨就以孩子的理想代替昵称,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对于长大想当警察的孩子,家长可以戏称“王警察”,对于想当医生的孩子称为“李医生”,想当科学家的孩子可以称为“张教授”……每一种职业都有一种或多种职业精神,如警察的胆大心细、勇敢奉献;科学家的认真专一、思考创新;医生的细心耐心、慈悲为怀等等。这些都可能随着称呼强化孩子长大的意识,为孩子的行为树立良好的样板。

家庭作业

1.检查、删除

父母应该自我检查或相互检查对孩子的称呼,看看哪些称呼会给孩子“长不大”的心理暗示,然后及时从家庭生活中将它删除。

2.计划、建档

找出一些特殊节日,比如孩子的生日、元旦、春节、儿童节、青年节、母亲节、父亲节、新学期开始等,将每一个日子都赋予孩子成长的意义,逐步增加孩子的责任心,让这些节日成为孩子成长的台阶。父母做好计划后,存在手机备忘录中,设置提前一两天提醒的功能。注意:说教气氛不可过重,否则节日将会变成孩子的受难日!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1.礼仪教育的意义

所谓“礼”,指“某种约定俗成的仪式;表示尊重的行为。”所谓“仪”,指“人们生活交往的准则,是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民族习惯的总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所谓“礼仪”,是指为使各种人相处在一起能愉快融洽,使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正常进行,交往中必须有一种大家所共同遵守的法则、规范。简单地说,礼仪就是表示礼貌的具体礼节,包括言行举止的诸方面细节。

1.1 礼仪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须从学礼开始。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身为幼儿教师,担负着教育幼儿,“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重任,因此我认为,文明礼仪教育应从小抓起,良好的文明礼仪及其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08年的奥运会在首都北京举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对我们的国民整体素质的一个大考验。所以说学习文明礼仪,运用文明礼仪,对提高每个国民的精神文明水平,促进国际友好往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纲要》中指出:让幼儿“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这是根据我国的教育目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制定的。良好的礼仪教育,对幼儿塑造良好的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礼仪教育通过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逐渐培养幼儿良好道德素养,促使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2.礼仪教育的方法

何谓“幼儿礼仪”呢?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根据幼儿一日生活内容(幼儿园和家庭)将幼儿礼仪教育分为问候礼仪、交友礼仪、进餐礼仪、坐立行的姿态、居住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等。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训练。 那么究竟如何在幼儿园、家庭生活中向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呢?下面就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文明环境创设、家长配合教育、社会文明环境创设四个方面来阐述。

2.1 教师以身作则, 给予幼儿正面教育。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幼儿园里你常常可以听到这么一句话:“什么样的老师带出什么样的孩子来。”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因此,每一名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都要进行《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培训,使教师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业规范,努力塑造自身的个人魅力。

我们要求教师在上班时不穿高跟鞋、拖鞋,不披长发,不戴戒指、耳环;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对待学生,尊重幼儿的人格;不化浓妆,不穿奇装异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与同事吵架、打架,不体罚、变相体罚幼儿等教师职责来更好的规范幼儿教师以至于努力形成一个具有良好修养的教师群体,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

2.2 幼儿园文明环境创设对幼儿礼仪教育至关重要

2.2.1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餐前便后要用流动水彻底清洗手部;如厕后要放水冲洗;咳嗽、打喷嚏、打哈欠最好避开他人,可用手部遮挡或用纸巾;垃圾不乱丢;不用脏手揉眼睛等等。

我教中班的时候,记得有个名字叫小凯的男孩,他吃饭的时候特别不讲卫生,经常把饭粒掉在地上或桌上,老师几次叫他不要这样,要保持桌面的干净,可是效果都不好。有一天,他在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打了一个喷嚏,喷得到处都是饭粒,有个小女孩说到:小凯真脏。小凯那小脸一下通红,特不好意思。后来,我借助一节语言课,我给小朋友讲了“小弟与大公鸡”的故事,并要求幼儿之间要相互关心、友爱,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要帮助他人,而不要嘲笑他人,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经过这事后,小凯再也不将饭粒掉在地上,并还喜欢帮助别人,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2.2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室内不高声喧哗,轻声说话,不影响他人;进入寝室轻声,脱下的衣物按规律放好,睡觉时不影响别人;进餐时不讲话,保持餐厅卫生,不剩饭菜,节约粮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正确的穿脱衣服,学习漱口、刷牙、洗脸的方法,大班幼儿会整理书包、学具,会自己照顾自己。

2.2.3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走路轻声,室内不奔跑,室外不疯闹;进出教室,上、下楼梯遵守规则,不推不挤,不大声喧哗;遵守团体游戏规则;开关门时轻声,不影响他人;站姿、坐姿、睡姿正确;做早操时会自觉排队。我们非常重视每周一的幼儿升旗仪式,全园幼儿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升国旗,全体师生行注目礼等等。

2.2.4 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礼仪。“请”、“谢谢”、“对不起”时时挂在嘴边;加入同伴的游戏要征求他人同意;入园要和老师、同伴打招呼,和家人说再见,离园时和家人打招呼,和老师、同伴再见;打电话时要清楚地说清自己要找谁,先问对方“你是谁”是不礼貌的。接电话时要有礼貌地说:“喂,你好!请问你找谁?”;有事找老师时,不能在老远的地方哇哇喊叫,而要走到老师跟前轻声地说; 大家一起轮流使用教玩具,不争抢;递剪刀时把刀尖握在手心,以免伤打他人等等。

现在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切在孩子眼中看来似乎都是理所应当的,碰到别人也从不道歉,也不关心亲人,大家难道还没有引起重视吗?不论生活或游戏中,只要孩子和人接触,父母、老师就可以利用一切机会是用“请”和“谢谢”,如吃饭时对孩子说:“请给我筷子。”孩子拿后你也别忘记说“谢谢”。到超市购物,鼓励孩子付款后对售货员说:“谢谢”、“再见”。如果希望孩子有良好的礼貌用语使用习惯,父母、老师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

2.3 家庭文明礼仪教育也不容忽视。要想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必须要有家庭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教师只有了解了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了幼儿在家庭中的各项表现,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共同促进幼儿文明礼仪的培养,以此达到家园教育的目的。

有一次静静的爸爸和我们正在交谈的时候,静静立刻跑过去,打断我们的谈话,要爸爸帮她系鞋带。现在的孩子太容易得到满足,以自我为中心,当别人交谈的时候,他往往会不顾场合、不顾情况地打断别人说话。在家也就罢了,可是在公众场合老出现这样的情况,确实是令家长头疼的一件事情。应当注意的是父母千万别在孩子插嘴是立刻回答他们,不妨心平气和又非常认真地告诉孩子:“打断别人的谈话是没有礼貌的行为。”如果孩子一插嘴,你立刻做出应答的话,孩子会以为这种行为没有什么不对,自然会重复这样的行为。在你的谈话告一段落后,要主动问孩子:“你想做什么?我现在可以来帮你。”这会让孩子明白,当大人结束谈话后才能听他说话,与他交流。

还有一次,凡凡的妈妈叫凡凡与老师再见,可凡凡就是不肯。这时凡凡的妈妈告诉我,在周末家中来客人了,妈妈对凡凡说:“凡凡,快出来,快叫叔叔阿姨好!”凡凡看了客人一眼,扭头就进了房间,留下尴尬的妈妈。孩子这么没礼貌,真让妈妈觉得脸上无光。见到人会微笑,会主动问候,是最基本的礼貌,但孩子却不是每次都能这么做,常让一旁的大人干着急。其实父母在会客前最好事先告诉孩子待会儿会见到什么人,要如何招呼,让他们有心理准备,甚至可以先练习一下。见了客人,一定要留时间给小孩主动打招呼,而不是大人只顾自己忙着招呼、说话,而忘记了孩子的存在。当然也不能急着催孩子打招呼或者是强求他叫人,更不要骂孩子,否则只会更加尴尬。如果孩子真的很害羞或者怯场,也可以让他点点头或者向客人微笑。客人离开后,父母要赞扬孩子今天的表现,例如“你今天和客人打招呼了,叫得很大声,真棒!”。

琪琪妈妈最近反映,孩子去邻居家玩从不敲门,不管别人在不在家都横冲直撞,弄得邻居家小姐姐无法做作业,真是伤脑筋。有的时候琪琪爸爸在书房工作,也时常会被琪琪的“突然袭击”弄乱了思路。怎么让孩子学会敲门呢?

请您记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可以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在进入爷爷奶奶的房间时敲一敲门,得到允许后才进入。带孩子外出时要鼓励孩子主动敲门,得到主人的同意方可进入。这样做个孩子做出了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2.4 让孩子在社会活动中学习礼仪教育。我们在设计大型社会化活动时常常组织幼儿模拟超市购物,为幼儿提供购物的机会,在购物中引导幼儿与“营业员”交往,碰到困难有礼貌地询问,同时引导幼儿心中有他人,愿意和他人一起分享。在组织幼儿春游时,活动前我们让幼儿准备垃圾袋、垫子,教师准备便桶等物品,活动中引导幼儿争做文明小使者,爱护公共场所的一切设施设备,碰到行人打招呼,不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污染环境,不乱扔果皮纸屑、杂物。在活动后用垃圾袋装走自生垃圾。幼儿的文明行为带给社区良好的印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识水平和想象能力。《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课堂提问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要善于在“度”的多层次中选择最佳切入点。

首先要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具体课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置问题,其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思维量,而不能是简简单单的用“是”、“对”、或“不是”、“不对”来回答的问题,因为只问“是”“非”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衡量学生的知识质量都是不利的,在“是”与“非”的判断中必然有侥幸答对的,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存在有侥幸答对的心理,养成不愿积极思考的不良习惯。要使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注意三点:一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二要有新意,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刻板僵化;三要有一点思维含量,一般直接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要少些,让学生经过思维加工后找到答案的问题多些。

其次要有一定的梯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提出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阶梯式”或“分层式”的问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难易应各各不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巳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比如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可以设置以下问题:1.这个中国孩子是谁? 2.他发出了什么呼声?3.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4.通过他的呼声你想到了什么?这几个问题就显出了一定的梯度,第1、2个问题比较容易,第3、4问题就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提问时就要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最后提问要有一定的广度,“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这是大语文观,也是新课改所要求的。因此课堂提问也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而充分展开,不失时机的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使学生学有所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运用知识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新型玻璃》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口头描绘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玻璃,然后与课文中写的新型玻璃进行比较,找出现有玻璃的的不足。这种方法很值得提倡。对于课文的学习都应该提出一些有广度的问题。课堂提问一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程度、不同位置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如要求回答“是不是”或“对不对”的判别型、回答“是什么”或“怎么样”的描述型、回答“为什么”的分析型、回答“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回答“有哪些不同意见”的创造型,其中第一种主要针对差生,第二三种主要针对中等生,第四五种主要针对优等生。只有这样,才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压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都能积极思考,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各有所获。

那么,如何才能把握课堂提问这个度呢?有位教学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一、注重体验,学生探究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需要善于启发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尽量自主探索,而不是被动装填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设计适宜的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燃起智慧之火,而不是代替学生思索,代替学生活动。虽然小学生独立性不强,但是通过教师引导、合作式或体验式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不断成长,不断进步,逐步提高探究能力、自学能力。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教师可将知识内容融入到游戏竞赛、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动作操作类等活动中,让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把握知识,自主完成任务,得到能力锻炼。如教学《打电话》时,教师可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交际表演等活动,学会怎样打电话,把握相关技能,提高语文交际能力。学习《动手试一试》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材料:抹布、石子若干、金鱼、玻璃杯、活动记录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动手试一试,汇报实验结果。这样,通过动手实验,可让学生闪烁实践、探索、创造的智慧火花,也让他们明白“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的道理。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教师可提高教学要求,组织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自读感悟活动、合作探究活动等,让学生主动发掘知识。如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提出自学要求:课前收集有关战争的影像、图文或数据资料;整理生活照片;依照“导学稿”自主预习课文,完成有关问题,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二、强化引导,师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不管是思维能力、认知能力,还是交际能力、自控能力,都处于发展过程中,需要加以引导,不然难以对事物不形成三分钟热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由说话;激励学生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完成知识建构。这样,既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也充分显示教师的引导作用,让课堂呈现出互动、活跃、生机勃勃的面貌。

如教学《蒲公英》时,可结合课文词语,引导学生进行造句练习,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加深理解,提高运用能力。比如展示句子: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而后教师循循善诱:①在这句话中可爱的东西是什么?(绒球)②在日常生活中,可爱的东西还有哪些?学生纷纷发言,说出好多可爱的东西。师:可爱的东西真多啊,你们能用“可爱”这个词语造句吗?生:小白兔真可爱;我家的猫咪真可爱。……师:除了说什么东西可爱,我们还可以讲可爱的什么东西怎么样。哪位小朋友愿意试试?生:可爱的小狗在吃骨头。……师:若是把“可爱”放在句子中间呢?生:外婆家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学生回答后,教师予以肯定与鼓励,并小结:“可爱”这个词语脾气真好,可放在开头,也可放再句子中间,还可放在句尾。实际上,有好多词语也是可以变动位置的,同学们在用词造句时,可以试着给这些词语安排不同的位置。这样,由绒球的,引导学生自然联想日常生活中的可爱的东西。而后借助“可爱”这个词语进行自由说话,给它安排不同的位置,让学生学会迁移运用,举一反三。

三、关注情感,拓展升华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教学目的

1.学会gkh三个声母。认准字形,发音准确。读准三个声母与单韵母e相拼的音节和它们的四个声调。

2.学习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练习三拼音。

3.正确书写gkh三个声母。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1.读准gkh三个声母与单韵母e相拼的音节和它们的四个声调。

2.学习三拼连读的方法,练习三拼音。

教学难点

教给学生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学用字母挂图或幻灯片

2.三拼连读的示意图或活动教具

3.拼音音节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谈话组织教学,并板书题目揭示本节课教学内容gkh

一、出示图1学习g的音、形、书写。

问:1.图上画了什么?它在做什么?

2.比较一下声母g与图上的什么部位相似?

讲:“鸽”读得轻短些就是“g”的音,如果把音读响亮就带出了e的音,成为呼读音ge,图上的橄榄枝形状像g,可以帮助同学们记住g的形。学儿歌:9字拐弯就念g

学生练习读四声:gēgégěgè

指导书写:g占中格和下格,两笔写成,写时要把两笔连起来写,注意下格不占满。

学生学写字母1-2个

二、出示图2学习k的音、形、书写。

问:1.图上画的什么?

讲:蝌蚪的“蝌”的音与k相同,把音读得轻短些就是“k”,读响亮就带出了e的音,成为呼读音ke。

2.k与图上的什么地方很像呢?

如果把k放倒了它像什么呢?

学儿歌:一挺机枪kkk

学生练习读四声:kēkékěkè

指导书写:k占中格和上格,两笔写成,先写“|”再写“”。学生学写字母1-2个

三、出示图3学习h的音、形、书写。

问:1.通过小女孩的动作,你能知道这第三个声母的读音吗?(如果学生答对了,要奖给学生一朵小红花,以激励学生学习,同时也说明,学生会看图学拼音了。)

2.字母h的形,我们应当怎样来记呢?(学生应答出h与椅子样子很相像。)

教儿歌:一把椅子hhh

练习四声:hēhéhěhè

指导书写:h占中格和上格,两笔写成,先写“|”,再写“”。

区别字形:与n比较,强调h的左边一竖上边一定要写得长一些。课中休息:把gkh三个字母的儿歌连起来读一读,可以自编动作或拍手。四、巩固练习

1.读本课的声母和四声。

2.把已学过的声母按顺序进行背诵。

3.打乱顺序读字母。

4.练习写字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学过的知识为学三拼音做准备。

1.呼带调单韵母的四声。

2.呼读所学过的声母

3.背诵两拼法的儿歌

二、学习三拼连读法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声母和单韵母相拼的两拼法,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拼连读法板书:g-uagua

学生读后在u的后边填写a,成为下面的板书。板书:g-u-agua讲:这叫三拼音节,g叫作声母,u叫做介母,a还叫韵母,读的时候要先读g,再读u,紧连着读a,要由慢到快,连成一个音节。

教师范读:(要多读几遍,让学生逐步地模仿着读,悟出读法。)学生学读。

演示三拼连读法的教具(教具同课本的图,小男孩和小女孩相对猛推三个字母,一下拼出“瓜”的音节)教儿歌: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