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下一个万钢会是谁?

要评选2007年中国最受关注的人物,万钢必定榜上有名。

去年4月份,他成为中国35年来第一位担任正部长的派人士。12月底,他又当选中国致公党十三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眼下,在百度上输入万钢的名字,相关网页近60万篇。

对此,万钢保持一贯的虚心,他说:“大家的关心,不是对我个人的关心,是对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关心。关心民主政治建设,就要有关心的对象,于是就接触到了万钢。”

曾经在东北当过农民、生产队长,在重点高校当过教授、院长、校长,有着长达15年海外留学及工作经历的万钢,如今已赫然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标志性人物。“重任在肩”让万钢觉得“诚惶诚恐”、“忐忑不安”。万钢坦承,与老一代派领导人相比,无论是个人资历还是从事党派工作的经验,自己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不过,这恰恰是一个信号。中共十七大后,领导班子年轻化的趋势同样也体现在参政党身上。与5年前那次换届相比,这次换届新产生的中央主席,普遍在70岁以下。其中,55岁的万钢最年轻。

惶恐是有的。但,这位最年轻的主席对新岗位更多的是信心。

因为2007年12月底的集中换届释放出太多讯息——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到场致贺表示出来的合作诚意,八份贺词所体现的民主决心,无不表示了执政党对多党合作制度的推动。

现在,万钢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兼顾好“部长”与“主席”的双重身份。“这两种身份有不一致的地方,也有一致的地方。”万钢说,不一致的地方是,作为科技部部长,首先要坚决贯彻国务院的指示,完成国务院领导委托的任务,完成科技部行政管理的责任;作为一个参政党主席,更多要考虑党的自身建设,做好参政议政工作,关心的面更广一点。一致的地方在于两者都是为国家的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关注民生做工作。

两种身份的契合给万钢带来了机遇。去年以来,民建、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等派,采取不同形式就建设创新型国家进行了大量调研,为科技部提出很多很好的建议。对此,“部长”万钢对派满怀谢意。

接下来,作为新上任“主席”,万钢的新课题之一是如何让科技界派人士更多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

事实上,几年来,大量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加入了致公党,他们大多数是学习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这些精英们在专业性较强的政府实职上具有难以比拟的优势,而万钢显然已经再度开启了派与政府实职“黄金合作”的大门。

下一个万钢会是谁?

在中共十七大发出“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的声音后,伴随着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越来越成熟的步伐,相信下一个万钢不会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