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年级作文我的家乡

三年级作文我的家乡

三年级作文我的家乡

三年级作文我的家乡范文第1篇

 

我的家乡英语作文(1)

I love my hometown, love the hometown of mountain and water. The faint mountain, QingLinLin water, always lingering in my mind, in the depths of my memory.

Mountain located in the hometown of the figure to the said. As long as you ascend the stairs, they will see the thousands and thousands of stone. They sometimes depend on each other, like in a whisper, that look like a shy girl, his head back to visitors; Others stand high, rise up, seems to be the day, this is to express the heart of passion; And the rocks here and a pile of a pile of urchin to is in game... How interesting.

But I just love the slopes of trees and flowers. The spring flowers in boom and cup yan; Jiamu green summer, the ground of the tree, the cool breeze... What a charming scenery. I often went up into the mountain, in the summer vacation so Yu Guo trees, there shows how a beautiful picture! Banana tree bursts with broad leaves, bathed in sunshine, is green and luxuriant. And punch in a bunch of bananas, is the most tantalizing to hide and seek with person, half block half mask, his body is stuck on the trunk. In pipa woods and don't have a kind of atmosphere, towering towering trees cover around the sorching summer, the occasional one day fall on the ground, the forest is so cool, pipa qing qing, call you scratching in dim light where it is.

Reiki comes from the water of the mountain, had a canal in the mountainside flat flowing clear water all day long, occasionally see fish in the canal, if they are empty swim no country.

Is the water of life, make the lingshan, moist fertile flowers and trees, also moistens up the hearts.

I stood at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overlooking the distant: all fields, and vitality of a heart can not help but praise: "ah, how spectacular jiangshan so much jiao, made countless heroes bow in homage." I sincerely praise the hometown of mountain and water, I sing the hometown of mountain and water.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山和水。那清幽幽的山,清粼粼的水,无时无刻不萦绕在我的心头,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家乡的山以怪石着称。只要你拾级而上,便会看到山上数以千计万记、姿态各异的石头。它们有的互相依靠,像是在说悄悄话,那神情宛如羞涩的少女,将头背向游人;有的则高高站起,抬头向上,似乎要对天长啸,以抒发心中的激情;还有的山石这儿一堆那儿一堆向是在游戏的顽童……多有趣啊。

但我偏偏爱的是那漫山遍野的花草树木。春天百花万紫千红、争奇斗妍;夏日佳木翠绿,树阴满地、凉风送爽……真是一派迷人的好风景。我常在暑假上山,流连于果树林之中,那里所展示的是怎样一幅美景啊!芭蕉树绽着宽阔的枝叶,沐浴着阳光,青翠欲滴,最撩人的是一串串的香蕉,向跟人捉迷藏似的,半遮半掩,把自己的身躯紧紧靠在树干上。而在琵琶林里又别有一种气氛,周围高耸参天的树木遮住炎炎夏日,偶尔有一两点余光洒落在地面上,林中阴凉极了,琵琶青青的,在暗淡的光线下叫你摸不着它在哪儿。

山的灵气来自于水,在山腰平坦处有一水渠终日流淌着清澈见底的水,渠中偶尔也见小鱼,它们皆若空游无所依。

是这生命的水,造就了灵山,滋润了沃土花木,也滋润着家乡人的心田。

我站在山顶,眺望着远方:田垄方方,一派勃勃生机,心中不禁赞叹:“多么壮观啊,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我衷心地赞美家乡的山和水啊,我歌唱家乡的山和水。

我的家乡英语作文(2)

Lush, without it; Flowers bloom, without it, my hometown. It is no majestic Yellow River, and not on the bottom of the lijiang river; It is not the majestic mount tai, overlapping nor xiangshan red as fire, have the beauty of of primitive simplicity, unique beauty.

Speaking of my hometown, it is not famous town, but also has a charming scenery.

Spring home, in the full YanZhuang. You look! The branches have been slightly out of cyan, of azalea purples, outside the window began to hear birds chirp, is that the bird is singing the songs of spring! A little under the rain, in my hometown pastoral, everything is unripe brightness, beautiful. Under the sun, the hometown of stream was more limpid, ripple, with a golden light. Hometown spring is vibrant, energetic.

The summer home, covered with green light qiao summer gown. The honey bees are busy in the early morning. In the afternoon, cicadas in the trees of nights. Night, the crickets sing in the grass. Hometown has a pond, lotus was flourishing, dragonflies flying, is really "xiao-he only expenses furore, early have a dragonfly made from above. Hometown of the children in the lotus pond heartily enjoy joy: swimming, fishing, catching shrimp, lotus root.

Hometown of autumn, wore a gold red solemn evening dress. Home, in the field is full of red fruit. , falling leaves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eet, rustling, issued a "rustling" sound. Hometown of autumn is the season of maturity, it is the season of harvest, is a full season, it was the season of planting.

Hometown in winter is very beautiful, but no snow float in the sky of the elegant scenery, magnificent scenery throughout all the land of snow, but the whole qing river, past the old Bridges, decorated with home.

Spring in the summer, summer ushered in the autumn, autumn ushered in the winter, winter ushered in the spring, my hometown in the changing seasons, but his place in my heart is always the same, he is always the first, because I love my hometown at the four seasons, and my hometown.

This is my hometown - jiangmen.

郁郁葱葱,少不了它;百花争艳,少不了它——我的家乡。它虽没有浩浩荡荡的黄河,也没有清澈见底的漓江;它虽没有峰峦雄伟的泰山,也没有红叶似火的香山,却有着古朴的美,独特的美。

说起我的家乡,它虽不是名镇,但那里也有迷人的景色。

春天的家乡,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你瞧!树枝上已微微露出了一些青色,一串串杜鹃花姹紫嫣红,窗子外面开始听得见唧唧的鸟鸣了,那是小鸟正在唱着春天的歌儿呢!下过一阵雨后,在我家乡的田园里,万物生辉,美极了。在阳光的照耀下,家乡的小溪显得更加清澈,微波荡漾,泛着金色的光。春天的家乡显得生机勃勃,富有活力。

夏天的家乡,披着青葱轻俏的夏衣。清晨,蜜蜂忙着采蜜。午后,知了在树上长鸣。夜晚,蟋蟀在草丛高歌。家乡有片池塘,荷花开得正旺,蜻蜓满天飞,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家乡的孩子们在荷花池里尽情地享受欢乐:游泳,摸鱼,捉虾,采藕。

秋天的家乡,穿着金红色的庄严的晚礼服。家乡的田野里,到处是金红的果子。大街两旁的树叶,萧萧地落下,发出“簌簌”的响声。家乡的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

家乡的冬天很美,但没有雪花飞扬的风雅景色,大雪遍地的壮丽风光,惟有那一条条清秀的小河,一座座古老的小桥,装饰着家乡。

三年级作文我的家乡范文第2篇

山西武乡,虽是一个总面积1610平方公里、21万人口的晋东南山区小县,但因全国唯一座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居城之畔而四海闻名。

抗战时期,多位八路军高级将领在此排兵布阵、浴血奋战,英雄的武乡人民出兵、出粮、出干部,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这里由此成为太行山区著名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而今,昔日红色老区已成一座天蓝、水清、路净、灯明、景美的锦绣之城,舒适的生活环境与人们欢欣的笑容和谐共融。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百姓,真切地感受到了创建部级卫生县城给武乡带来的新变化。

2009年2月6日,新春伊始,本刊记者随山西省爱卫会专职副主任高生华前往武乡参加国家卫生县城命名授牌大会。从去年3月5日武乡县擂响创卫战鼓,召开全县创卫动员大会至今,高主任已是几次亲临武乡,指导创卫工作,亲身感受武乡干部群众掀起的一轮又一轮创卫高潮。

授牌大会上,周涛书记多次提到这块“国”字号荣誉奖牌的来之不易,多次讲到自强不息、“一争天下无难事”的武乡精神!对周涛书记的专访就从武乡精神开始。

记者:周书记您好,出于记者的职业习惯,我来到武乡,第一时间先做了个街头民意调查,过往13人,竟然都对“创卫”工作了熟于心,有感慨,有骄傲,还有自己亲身参与“创卫”的难忘事儿。尤其“一争天下无难事”的武乡精神,几乎是众人皆知。

周涛:正所谓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正是老区21万人民用当年抗战支前的精神,齐心协力投身于创卫攻坚战中,才使得创卫工作似春潮滚滚在武乡广袤的大地上激流涌动。可以说,创建部级卫生县城是武乡县委县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劳动大合唱”。指挥有序、步调统一成为创建活动的最大亮点。

武乡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底子薄、基础差、困难多、欠帐大,要加快赶超步伐,必须多吃一份苦、多流一些汗,特别是要发扬一种面难不惧、昂扬向上、敢于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状态。困难面前不止步,压力面前不退缩,以“逢一必争、逢冠必夺”的勇气,强力推动老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一年来,我们大力开展养成教育,倡导“精神决定作风、素质决定成效、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始终保持这种“一争天下无难事”的信念决心,保持这种“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工作作风,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记者:武乡曾经以红色革命老区名扬海外,此番又作为部级卫生县城,走进全国人民的视线中。请您谈谈此番创卫成功,对发展中的武乡来说,意味着什么?

周涛:“国家卫生县城”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一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反映。就我县而言,通过创建部级卫生县城,必将进一步彰显老区特色,打造太原、长治休闲度假“后‘花园”的城市品牌,树立生态文明良好形象。

前面已经说过,创卫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协调发展的需要。这里要说的是,创卫更是全县人民共同创造小康生活、美好家园的具体实践。单纯的经济增长不是全面小康,单纯的物质积累也不是全面的小康,让全县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一个明显改善是我们迈向小康生活的开端。

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也是让世界了解武乡,武乡走向世界的需要。环境是扩大开放和加快发展的生命,一个城市的建设状况如何,是一个地区对外开放的名片。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创卫”工作的开展,促进良好的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形成,把一个开放的武乡、文明的武乡、发展的武乡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世人改变对老区的观念。

创建国家卫生县城还能够促进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推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强对经济发展的助推力。实践证明,“创卫”提升的是人气,蕴育的是商机。

记者:武乡这样的革命老区,其创卫难度大吗?走过了怎样的创卫历程?

周涛:创建部级卫生县城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对于我们武乡来讲,更是一场硬仗!国家爱卫会制定的《国家卫生县城标准》共十大类四十九项内容,涉及面非常广,要求非常严格。尽管我们有9年省级卫生具城的光荣历史,但距部级卫生县城的标准要求还有距离,光靠嘴皮动一动,不动真碰硬是达不了标的。

我们把创卫重点一是放在行业卫生上,包括饭店、食堂、食品加工摊点的防尘、防蝇、防鼠,餐具消毒、生熟食品分开存放,无变质、腐烂和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及原料;旅馆、美容美发厅、歌舞厅、公共浴室、网吧等场所环境;县城影剧院、图书馆、展览馆、商场等场所卫生;校园卫生问题等。二是公共场所卫生,尤其火车站、汽车站是两个薄弱环节。三是使所有镇辖村自来水普及率和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把30%的村建成省级卫生村,重要的是让村民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四是对农贸市场和小吃市场进行改造,让游商归市,坐商归店。五是狠抓县城绿化,使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不仅要栽大树,还要栽好树、栽风景树。

记者:我在一份武乡政府下发的创卫工作文件中看到,上面安排了23项硬任务、硬指标,每项任务都有牵头单位和责任人,要求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不折不扣完成,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这种工作作风带给人的是一种冲锋陷阵的感觉。

周涛:你说的对,我们打得就是一场创卫攻坚战,一场爱国卫生的人民战争。从我开始,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是咬紧牙关,苦战五个月,脱皮掉肉,真抓实干。尤其对领导干部,我们要压担子,下任务,定硬指标,用硬措施,干不好的就让贤,干不了的就让位。对组织不力、行动迟缓,拖了全县后腿的,建议县委拿掉帽子;对当绊脚石、拦路虎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直到撤销职务,停发工资。

记者:没来武乡之前,就听说你们有一个“一三三”发展战略,请您谈谈这个战略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情况。

周涛:“一三三”战略中的“一”指得是打好革命老区一张牌;前一个“三”是走好第三产业规模化、工业经济循环化、特色农业产业化三条路;后一个“三”是力求在解放思想、创优发展环境、转变发展方式三方面上求突破。除了这个“一三三”战略外,我们还在强力推进一系列惠民工程,并扎实开展创建部级卫生县城、部级园林县城、省级宜居城市、省级党建先进县、省级平安县“五大创建”活动。

在城市发展上,我认为还是要按我党的一贯方针,走群众路线,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比如创建国家卫生城,就不仅仅是政府行为,更是一项群众实践活动。社会方方面面能否广泛参与创建活动,是争创部级卫生县城的关键。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是创建工作的主体,也是创建活动的直接受益者。创建国家卫生城,没有旁观者。不论你是机关干部,还是普通市民,都要凭着作为武乡人的责任感和荣 誉感,积极行动起来,自觉投身创建活动,争做创卫主人翁,形成每一个单位、每一个楼院、每一个家庭都自觉参与创建的良好格局。

记者:健康是一个大概念,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旅游、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医疗卫生保障等诸多方面,一座城市只有建设了属于自己的品牌文化,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八方来客,那么请您谈谈武乡的经济牌、文化牌、健康牌怎么打?

周涛: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我们国家大悲大喜、经历严峻考验和重大挑战的一年,也是我县在诸多困难面前强势破题、开局良好的一年。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7亿元,同比增长16%;财政收入完成8,5亿元,增长31,5%;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3亿元,增长40,2%;固定资产总投资完成14亿元,增长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236元,增长27,8%;农民人均纯收入2669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亿元,增长38%;县城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40天。

一年来,在“一三三”战略的指导下,我们以大项目、好项目为统领,工业经济循环化、特色农业产业化、第三产业规模化硕果累累。

工业经济循环化方面,我们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循环产业链正在形成。农业方面,我们大力推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模式,狠抓“千亩种植园”、“万头养殖场”等农业园区建设,涌现出一批草莓村、土豆村、梅杏村、养鸡村、旱地西红柿村等专业村。第三产业规模化也蓄势待发,我们采用市场融资方式开发建设的太行大酒店正在推进,八路军文化园和抗战游击园前期工作基本就绪,板山、太行龙洞、王家峪总部、南神山、离相寺等景点开发力度明显加大。“旅游领航、产业联动”的新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再说“健康牌”,创卫取得初步成果就是我们给武乡百姓建造的一个“健康大家园”。为进一步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我们又投资近600万元用于县医院功能检查楼的建设和中医院、妇幼保健院门诊楼的改扩建工程;投资1200万元购置了先进医疗设备;完成14所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300所村级卫生所的建设;农村合作医疗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补助标准普遍提高,城镇人口医疗保险改革全面启动。

应该说,我们是三张牌一起出,经济牌、文化牌、健康牌联手打造新武乡。

2009年是我县的“文化繁荣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与文化日趋融合,文化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资料显示,美国文化产业的视听产品出口额仅次于航空业和食品业,英国的文化产业年产值仅排在汽车工业之后,日本则超过汽车工业占据首位。从我国来说,广西的“印象刘三姐”使阳朔地区的知名度大幅提升,云南的“印象云南”使民族之乡成为人们向往的“天堂”。文化产业的异军突起,将为世界带来全新的面貌和体验,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软实力”,同时也是一种“硬实力”。文化在经济舞台上已不只是配角,更要担当日趋活跃的一个主角。我们提出启动“文化繁荣年”活动,就是要以打好革命老区一张牌为核心,以挖掘八路军文化和弘扬太行精神为主线,营造浓厚的八路军文化氛围,做大做强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实现“靠文化树形象、靠文化引项目、靠文化提效益、靠文化促发展”四大目标,努力提升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和可持续性。

三年级作文我的家乡范文第3篇

一、乡情概况

*乡是*县目前唯一的民族乡,地处*江畔,位于*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公里,乡域国土面积168平方公里,东邻万德乡和发窝乡,南接田心乡和高桥镇石腊它,西与环州乡接壤,北与元谋县姜驿乡隔江(*江)相望。境内居住着汉、傣、彝、苗、傈僳、拉祜、白等7种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81%。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勐果河、沙拉河、环州河三河南北纵贯全境,形成四山夹三河的低热河谷地形。立体气候明显,最低海拔950米(甲利),最高海拔2240米(大荞地)。年平均气温25—28℃,年平均降雨量580—650毫米,气候炎热,常年无霜,宜广泛种植香蕉、香巴蕉、花生、番茄、洋葱、玫瑰茄、芒果、人生果、酸角、冬早包谷、冬早蔬菜等各类多种经济林果及热区作物。20*年,全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60个自然村,75个村民小组,40*户,14389人。其中,农业户3659户,农业人口14*2人,占总人口的95.7%。现有耕地面积14845亩,其中水田5335亩,旱地9510亩,人均1.*亩。粮食总产量598万千克,人均有粮353千克,工农业总产值517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全乡经济总收入为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4元。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农村发展后劲不足,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缓慢,乡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是一个集贫困、山区、民族、宗教为一体的典型的民族贫困乡。

二、全乡文化工作现状

我乡现有综合文化站1个,1992年9月建成,建筑面积224平方米,历经“10.24”和“8.30”地震后已成为危房;核定人员编制2名,一直以来在职在岗实有1名,20*年9月以来一直兼职乡党政办公室工作;有村级文化活动室4个;有标准球场2块;有业余老年文艺队2支;有民族传统节1个;有农家书屋1个。

三、全乡民族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文化站、文化室建设情况

我乡综合文化站自1992年9月建成,历经“10.24”和“8.30”地震成为危房后,但到目前为止仍未争取到任何修复、重建、改建或扩建项目;文化室建设主要依托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设,现有*、平田、达卧、普照4个村级文化活动室,每个文化室平均投入5万元建设资金。

(二)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我乡的文化活动主要依托每年的泼水节暨“四月八”民族传统节开展,由乡人民政府或村委会两级进行筹办。活动期间举行泼水狂欢、体育竞赛、文艺演出、民歌对唱、跌脚晚会等活动,群众参与积极性较高,大力弘扬傣乡民族文化,增进各民族团结友爱,为进一步提升傣乡各民族民俗文化品位,构建和谐活力*、建设富裕文明傣乡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农村电影“2131”放映情况

我乡每年协助县文化体育局电影事业管理站做好农村电影“2131”放映工作。每年放映电影达100余场次,较大程度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电影难的问题。

(四)送戏送书下乡情况

戏剧演出因各种原因尚未送入我乡,但我乡目前建设有农家书屋1个,依托*村文化活动室于2009年5月建立,共藏政经、科技、生活、文化、少儿、综合等各类书籍及各科普光盘1661册(盘),总价值2万余元。各类书籍全部上架入柜并正常向群众开放。从根本上解决了*村四个村民小组132户500多名群众看书难、借书难、看报难、音像电子产品缺乏的问题,满足农民求知成才和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五)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情况

我乡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最具代表性的是彝族的彝文碑,全乡境内已发现并列入文物保护对象的共134座。最早的为光绪年间所建,多为清朝、民国年间所建。主要分布于我乡以赤叨村委会罗干莫、以咪古、以都莫等地。已纳入今年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范围进行整理及保护。

(六)文化建设投入情况

自1992年9月建我乡综合文化站后,除依托新农村建设项目建4个村级文化室、全乡全体干部职工共同集资建1块篮球场,今年在上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建1个农家书屋外,全乡文化建设方面再没有其他投入。多年来,由于乡财政自收收入为零,故乡党委政府无力进行文化建设投入。

四、存在的主要困难及问题

多年来,我乡文化工作在县文化主管部门业务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周边地区(乡镇)文化事业发展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文化建设投入难。由于乡财政自收收入为零,乡党委政府无力进行全乡文化建设投入,因此,文化活动场地、文化基本设施和文化站基本设备缺乏,文化活动经费难以保障,文化活动难以开展,农村文化阵地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二)工作人员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人员缺编且兼职岗位较多,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文化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五、下步工作思路

(一)继续举办好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暨“四月八”民族传统节活动及其他文化活动,并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大力挖掘弘扬傣乡民族文化;

(二)继续加大对水吧等基层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和做好对业余文艺队的指导、引导工作,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三)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重建乡综合文化站,做好基层文化站“四室”建设,力求缩短与省级乡镇综合文化站评定标准差距申报定级;

(四)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建1个民族文化活动广场(*集镇)、建村级文化活动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及农家书屋等文化建设项目。

六、有关意见及建议

三年级作文我的家乡范文第4篇

 

20xx年,我区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

 

(一)以落实四个优先为前提,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一是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  20xx年xx月xx日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的龙安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全区175个行政村,坚持“一村一队”,从全区各局委中抽调175名科级干部到村中任“乡村振兴”战略村级工作队队长,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全区先后选派了107名区直机关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切实发挥了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尖兵”作用。2018年通过“两委换届”选举出了一大批“能力强、责任心强、素质高、群众信得过”的两委干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组织基础。通过组织建立,科学谋划,形成了层层有人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工作格局。

 

二是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  龙安区域内既有城区又有农村,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为此,龙安区委、区政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制度性供给和政策安排设计,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把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流动格局,构建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享共赢的互利互惠机制,让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科技等各类发展要素更多流向农业农村。

 

三是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  乡村振兴,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撑。把“真金白银”投到农村,既是对城乡发展历史负责,也是对乡村振兴未来的担当。农业农村建设面广量大,很多项目都是公益性的,社会效益明显高于经济效益,少数有回报的也是投入大、周期长、回本慢,必须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主渠道作用。龙安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加大公共财政倾斜力度,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不断增加。同时,加快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配置到了农业农村。20xx年,区财政先后投入5000万元,用于全区乡村振兴建设。

 

四是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这既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优先补齐的突出短板,也是影响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主要痛点。龙安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公共服务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持续改善路、水、电、物流等基础条件,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农村科教文卫体、养老社保等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让农民在农村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

 

(二)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一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三产融合,促进经济增收。  区委、区政府制定了《龙安区现代农业2018—2020年发展规划》,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新跨越的发展步骤,利用2018-2020年三年时间,通过优化布局、调结构、转方式、强基础、增活力,推动农业布局科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促进农业产业高效发展。

 

20xx年,龙安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保障,以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着力打造小杂粮、花卉苗木、花椒、红薯、优质林果等示范基地,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和都市生态农业工作,精品园数量达到20家,20xx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 25 万亩,总产量达到5.56万吨。

 

二是强化电商发展,促进农村增收。  搭建共享平台,推介特色产品。组织利用邮政系统“邮乐购”平台、各生产销售企业网站的作用和优势,重点突出我区的小杂粮和花卉苗木,加强产销信息对接,釆取开通农产品入驻绿色通道、宣传促销、直播带货等方式,开展线上下单采购、线下统配送“直购直销”服务。 20xx年新建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2个,完成我区41个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同时积极培育电商示范企业加工、生产、销售当地农副产品,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扩大生产,让当地贫困群众参与到企业务工或其他形式增加收入。20xx年,全区共培育电商示范企业11家,网上销售涉农产品341.48万元。新建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2个,提前完成我区41个贫困村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带动贫困户39户74人。

 

(三)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示范引领。  投资200多万元高标准编制了全区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产业振兴规划和省级示范村乡村振兴规划,为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突出抓好善应省级示范镇和马投涧市级示范镇创建工作,着力打造、提升羊毛屯、四门券等6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重点打造沿省道303线从海村到西上庄村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推进了乡村全面振兴。

 

二是领导重视,推进农村垃圾整治。   20xx年,我区继续实行农村垃圾治理“五分钱”工程(农户每天拿五分钱),区政府每年拿出1400多万元,坚持以农村垃圾市场化治理为主导,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日常化。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通过对乡(镇)、街道、村、和保洁公司三级考核,提高了各级对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重视度,有效督促了保洁公司长期提供高质量保洁服务,真正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区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村观摩调研,现场进行点评;区督查中心、人居办定期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列出台账,跟踪推进,进行整改。有力促进了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进行。20xx年元月份,我区开展了农村“五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硬化)、污水治理、空心村及村内空闲用地集中整治大比拼竞赛活动,活动期间,全区共清理垃圾、杂物30万方,拆除废旧建筑1000余处,整理空闲用地2000亩,出动铲车、汽车、挖掘机2万余台次,完成1.2万户污水治理,粉刷墙壁150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000余盏,种植绿化树木1万棵。为保证广大群众过一个舒适、祥和的春节,在全区农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号召全区各乡镇、街道利用春节前后开展一次“三清一改”集中整治活动。区人居办实行每天进行督导督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全区共组织人员5000余人,出动机械车辆300余台,投资300余万元。清运垃圾总量8800余吨。清理村内塘沟50余个;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废弃物130余吨。农作物秸秆通过切杆粉碎和饲料青贮,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0%。按照“五个一”动态监督管理机制要求,我区从三月份开始,严格实行日信息上报,周曝光、月评比、季观摩制度要求,对全区人居环境改善工作进行督导督查,通报排名,有力提高了各乡(镇)办的重视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为全区群众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是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20xx年我区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1000余万元对部分村实施户户通道路硬化 ;龙泉镇投资300余万元对S303道路沿线村庄进行美化;我区紧紧抓住3月份绿化植树大好季节,投资100万元,全区规划30个村进行村庄绿化;投资约5000万元在全区范围内的主干道两侧进行新栽、补栽绿化,在东风乡、龙泉镇规划建设了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街心公园、微地形绿化等建设,目前,在龙安区境内已打造成沿省道s303线六公里长的绿化游园建设,形成了“一路带八村”“一路带五园”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四是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  龙安区把改厕工作作为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主要抓手之一,大力推进户厕改造。一是高度重视,推进有力。区、乡两级党政领导亲自抓。制定出台了《龙安区农村“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员上阵,深入一线指导开展工作。掌握一手资料,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建立了例会制度,每周通报二次进展情况,并及时组织相关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村现场观摩,交流经验,极大推进了工作的开展。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们经过充分调研,结合每个乡镇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改造模式。三是试点先行,由点到面。将东风乡王潘流村、海村,龙泉镇羊毛屯村、全林村,马投涧镇李家安村,善应镇中城村作为第一批试点村,整村推进,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四是建立台账,细化目标,对照20xx年我区1万户的改造任务,我区进行了任务细化分解,把任务数分解到每月,明确到乡办,实行台账式管理,有力促进改厕工作的进行,圆满完成了1万户的改厕任务。

 

五是因村施策,推进污水治理工作。  离城区较近的村,通过积极协调,实行与市政管网连接。投资473万元在东风乡赵张村建设村内污水管网与市政管网连接建设,已完工;投资460万元的东风乡王潘流村14411米污水处理管网已完成主管网建设;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建设镇区管网。马投涧镇投资170万元在镇区铺设3000米污水管网,已完工;善应镇投资600万元在镇区主干道铺设污水管网,已基本完工;离城区远,具备条件的村实行沉淀池和人工湿地处理。东风乡投资116万元在黄张村、许张村修建三级沉淀池和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已完工;龙泉镇羊毛屯村、四门券村污水管网和沉淀池建设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四)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一是突出抓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我区制定了《龙安区建设美丽乡村助力脱贫攻坚(2018-2020年)行动方案》,与乡村振兴示范区、示范乡(镇)、9个示范村相结合,开展“四大工程”即实施新型农民培育工程、实施移风易俗覆盖工程、实施清洁家园惠民工程、实施孝善敬老工程,把开展扶志扶智宣传教育活动、文明信用户评选活动、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开展文明创建等内容纳入到各项创评之中,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程度和素质,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深入开展各类评选活动。 (1)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和孝善敬老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助力农村移风易俗。制定印发《龙安区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实施方案》、《龙安区关于在全区农村“推行设立孝善基金深化孝善敬老活动》文件,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不断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龙泉镇东平村连续三年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村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 目前,我区5个乡镇84个村建立了孝善基金会,1207位老人收到孝善基金68万元。(2)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按照年度工作安排,对照文明村镇创评标准,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目前共创建省级文明乡镇2个即东风乡和龙泉镇,省级文明村2个即娘娘庙村和下马泉村,市级文明村15个,区级文明村77个,全区受到区级以上表彰的文明村合计117个,占比66.8%,有力提升了全区乡风文明建设水平。(3)积极参与道德模范、河南好人、身边好人、安阳市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我区2人被评为河南好人,2人评为安阳市道德模范,6人入围中国文明网好人榜。通过考评,进一步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进程。同时,结合我区“一创八评”,积极参加安阳市文明家庭评选,进一步弘扬了正能量。

 

三是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活动。  通过制定《龙安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工作方案>的通知》(龙文明[2018]7号),明确工作目标,深入推动移风易俗工作,遏制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的不良风气,遏制封建迷信、黄赌毒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陈规陋习,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小落细落实。2018年,全区省、市、区级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率先启动,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健全“四会”组织,实现有人管事、有章程理事、有规范流程,在全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工作,推进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设,规范引导农民执行移风易俗规定。

 

四是深入实施各类文化科技惠民工程。   积极开展“文化下乡、送戏下乡”等活动。“龙安区乡风文明智志双扶文艺宣传进基层”主题活动专场文艺演出在马家乡马家村文化活动广场拉开序幕,文艺演出以舞蹈《欢聚一堂》开场,演出了男声独唱、豫剧选段、快板、歌伴舞等14个节目。该主题活动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营造浓厚氛围,提振必胜信心,实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和谐发展。

 

(五)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乡村和谐发展。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脱贫攻坚等工作,推动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实施农村“组织力+发展力”提升计划,深入开展以进行一次动员、强化一项机制、建立一支队伍、开展一次承诺、抓实一项管理、营造一个氛围为主题的“六个一”活动,扎实推行农村干部“红、黄、黑”“三色”管理,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组织100余名农村支部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到苏州农村干部学院学习,提升了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

 

二是健全村务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

 

三是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  完善“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全力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增强了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建立健全基层司法调解等纠纷调处机制,基层矛盾纠纷逐年减少,上访案件发生率逐年下降,全区社会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四是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雪亮工程”建设,实现了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重点部位有技防的防控网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全区乡村治安环境实现了进一步好转,民族宗教工作和谐稳定。

 

(五)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

 

一是大力促进农民增收。 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龙安区努力开创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新局面,20xx年,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242.64元。

 

1、以稳就业为指南,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取得新成效。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00人,占年度目标850人的105.88%,完成市定目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120人,占年度目标1100人的102%,返乡下乡创业592人,占年度目标350人的169.43%,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100人,100%完成市定目标,返乡农民工创业辅导253人,占年度目标250人的101%。

 

2、以体系建设为保障,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实现新发展。

 

(1)加强创业保障体系建设。成立龙安区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我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指导乡镇建立统计、监督、考核指标体系,强化目标考核。

 

(2)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积极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与辅导,打造特色培训品牌,加强管理咨询、融资指导服务。20xx年,我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100人,创业辅导253人。二是积极推进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依托“互联网+就业创业”系统以及乡镇人社保障所,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注册登记、培训招聘、政策咨询、社会保障等“一站式”服务。三是大力推进农民工转移就业。积极开展“春风行动”招聘会。招聘会涵盖百余家用人单位,招聘岗位包括家政、护工、运输工、普工、纺织工、制衣工、服务员、技工等10余个工种,提供就业岗位共计10000个左右;充分拓展了农民工就业可行性,招聘会参与人数达到3500余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的有1500余人。四是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实名制信息采集及台账建立工作,20xx年,我区新增农民工返乡创业592人,全部进行了身份及创业项目信息核实登记工作。

 

3、以示范创建为抓手,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实现新跨越。20xx年推荐省级脱贫攻坚优秀项目2个(龙泉金有盆栽苗木合作社、马投涧龙马家庭农场),市级示范项目1个(善应保亮林果种植合作社),认定区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4个(马投涧亮飞农场、善应保亮林果种植合作社、龙泉金有盆栽苗木合作社、马投涧龙马家庭农场)。

 

二是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强化乡镇中心学校统筹、辐射和指导作用,推动了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

 

三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积极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适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快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做到了农村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七)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一是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全区175个行政村全部已完成清产核资任务,为下一步集体资产股份量化打下良好基础。制定了“龙安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龙安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龙安区集体组织成员身份认定办法”等文件,设计了“农村家庭人员调查表”、“人口信息采集表”、“成员身份核定公示表”等表格,并制定了产权制度改革流程、成员身份界定流程等,目前已有95个村基本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工作。

 

二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  我区大力宣传相关政策规定、研究解决村集体“三资”管理易发多发的问题及对策等,提高村基层干部的经济管理和政策水平。

 

三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我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都市生态农业工作,培育精品园;积极创建省市重点龙头企业、省市示范专业合作社、省市示范家庭农场。《龙安区农业农村局新型经营主体遴选办法》等文件,在全区遴选了20名技术指导员,每个技术指导员对接5个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技术指导。目前我区共遴选出26个新型经营主体,74个科技示范户。

 

四是认真做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我区建立了小麦、玉米、谷子、红薯等试验示范基地,结合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补助项目,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小杂粮推广提供技术平台。五是切实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上级文件要求上报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1.07万亩。以“三地一矿”综合整治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小杂粮、花卉苗木、花椒、红薯、优质林果等示范基地,持续抓好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村集体经济“清零破五”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区175个村全部实现集体收入“清零”目标,集体年收入超5万元的村达到169个。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和都市生态农业工作,精品园数量达到20家;积极创建省市重点龙头企业、省市示范专业合作社、省市示范家庭农场。全区共有省、市级龙头企业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7家、家庭农场56家。

 

五是加强农村金融创新。  实施乡村振兴金融支撑工程,综合运用贴息、担保、风险补偿等方式,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加大对乡村振兴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信贷供给体系,创新农村信贷产品。区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用好用足普惠金融政策,实现普惠性涉农贷款增速总体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发挥好农业信贷担保作用,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融资能力。构建多渠道直接融资体系,进一步拓宽乡村振兴资金来源渠道。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使农民合作社和农户通过地押云贷、农信云贷等金融产品实现网上申请发放贷款。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力不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

 

二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  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区级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资金有限,农业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担保难、时间短、额度小,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

 

三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薄弱。  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和培训力度不够,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思维意识不强,发展的大局观念不强,发展的长远眼光不足,不适应新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缺乏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参与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是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   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意识。部分农村存在娱乐活动单一、文化阵地建设滞后、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区将紧紧围绕提出的乡村“五个振兴”要求,认真按照省、市的具体部署,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取得实效。

 

(一)围绕“产业兴旺”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培育主导产品。根据我区产业优势和资源特点,围绕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及时出台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花卉苗木、小杂粮、林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及精深加工。四是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实现农村资源高效配置。五是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基础,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拉长产业链接、要素链接和利益链接。

 

(二)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二是打造生态优美的乡村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处理乡村垃圾,使乡村环境更美、生活质量更高。同时,严格落实河长制,实行三级河长治污,着力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探索文化+农业+旅游等发展模式,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农业采摘、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因地制宜推出一批特色农家乐、特色农庄,让旅游产业成为我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如善园小镇、长春观、马鞍山森林公园等可以进行精心打造,并形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三)围绕“乡风文明”要求,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乡村落地生根。 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农村实际,采取符合农村自身特点的有效方式,加强对中国梦、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不断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深入挖掘人文资源,推进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二是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村落和古村落保护开发,让其既传承历史文化、凝结乡愁眷恋,又跟上时代节拍、融入现代生活,实现在原有文化根脉上的新生。重点打造王二岗等一批特色文化名村,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风、一村一韵”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着力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开展“服务惠民”活动为依托,大力整合乡村建设各类资源,着力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党建、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民政、文体、法律等8项服务,切实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四)围绕“治理有效”要求,打牢基层基础,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其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定期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加强执纪监督,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二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强化道德教化作用,深入挖掘和宣传本区乡村人物的道德模范,发挥其激励和模范作用,引导农民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并通过司法途径着力调解村与村之间、邻里之间、家庭之间的关系,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以“一创八评”为抓手,广泛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家庭等活动,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三是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将政府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三年级作文我的家乡范文第5篇

一、丽水市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加强旅游资源和乡村资源的整合力度,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业配套建设,全力提升乡村休闲旅游服务质量,积极开展乡村休闲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全市乡村休闲旅游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业绩。为进一步发挥旅游惠民富民功能,我市积极开展浙江省“十百千”和“百千万”旅游富民工程创建活动,目前止,全市创建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346个,其中省级特色村27个、市级特色村38个,省级特色点16个、市级特色点79个;累计启动农家乐综合体创建项目39个。今年1至9月份,全市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点共接待游客936.0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1%;总营业收入6.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1%。

二、丽水市乡村休闲旅游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品位独特

丽水的自然环境以山地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87%,是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绵绵高山孕育了众多江河,是瓯江、钱塘江、飞云江、灵江、闽江、福安江六江干支流源头区。瓯江是丽水第一大江、浙江第二大水系,贯穿全市9个区县(市),境内长309.4公里,流域内山高水深、景观多变,众多的乡村就分布在多样复杂的山区地形中,造就了美丽的乡村风光。丽水同时是长三角地区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由于地势起伏升降大,气温差异明显,具有“一山四季,山前分明山后不同天”的山地立体气候特征,是华东地区重要的避暑胜地。丽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蕴育了黄帝文化、石雕文化、好川文化、华侨文化、剑瓷文化、香菇文化、廊桥文化、畲族文化、瓯江船帮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独具农耕文化的魅力。

(二)乡村休闲旅游开发理念创新

由于独具特色的乡村休闲(山村)资源优势,我市一直以来都将发展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作为以农兴旅、以旅助农,推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亮点来抓。为全面落实“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打响“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区域品牌,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引领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转型升级,我市在全省甚至在全国率先提出“农家乐综合体”的概念,在全市谋划创建养生养老型、高山避暑型、民俗风情型、参与体验型、乡村民宿型、休闲农庄型等六大类型的农家乐综合体。

(三)乡村休闲旅游与大景区联动发展

目前,我市有4A级旅游景区18家,旅游景区的建设对乡村旅游(农家乐)拉动作用明显。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遂昌原生态农产品的畅销,七山头土猪、黄泥岭土鸡、金竹山茶油、北界红提等原生态精品农业迅猛发展。围绕“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发展战略,遂昌县把农家乐休闲旅游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性产业来抓,立足小山村,发展大产业,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致富的最大亮点。更难能可贵的是,全县上下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全民参与、惠及全民”的旅游经济发展核心理念得到普遍认同。

(四)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多种模式并举

为逐渐缓解我市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同质化、低端化等发展阶段的矛盾,我市导入多种模式促进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一是“工商资本”模式。通过招商引资,由工商投资者选择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与经营。村民将闲置民房和土地出租给公司获得租金收益,同时可以为公司提供劳务支出获得工资收入。二是“协会+经营户”模式。即通过提高经营户的组织化程度,以协会为经济主体开展经营管理和宣传营销的模式。目前丽水全市已经建立起了市、县、乡、村四级农家乐协会,实现抱团发展,避免了经营户之间的恶性竞争,加强了行业管理和自律水平。三是“村+合作社”模式。农家乐乡村旅游合作社是农家乐经营户自愿联合,通过共同所有和民主管理来满足共同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的社团组织。同时,我市通过政策创新与公共财政的引导投入,调动了各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市乡村休闲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丽水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村休闲旅游同质化现象明显

丽水目前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特色不突出、农味不浓、野趣不精、乡韵不足,尚未形成典型的“一村一品”、“一户一景”的格局。农村城市化、产品趋同化倾向严重;忽视游客对参与度、休闲度的诉求,休闲娱乐型与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明显不足,至于康体养生、民俗体验、科普科考、寻幽探险等高层次的专题类乡村旅游产品则更少;与农林牧业发展结合不紧密,对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缺乏深层次开发;大部分乡村住宿设施表现为“城市宾馆”的简单版,偏好功能性供给,缺乏主题、特色和乡村风情。

(二)乡村休闲旅游基础配套建设相对滞后

由于丽水属于全省的经济后发地区,道路、能源、消防、环保等基础性和功能性设施投入不足,乡村休闲旅游点的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得不到妥善处理,原生态的自然山水、传统村落景观、特色民居和民俗风情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干扰。部分村民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和小农意识制约,环境保洁意识差,村庄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一定程度制约我市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远离长三角地区的区位劣势尤其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

(三)乡村休闲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有待理顺

乡村休闲旅游是一种涉及面广、关联度高的综合性产业,其行业管理涉及农业、林业、水利、旅游、食品监督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造成许多乡村旅游地出现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行业标准或规范缺乏,进一步限制行业发展。

(四)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要素制约明显

一方面,丽水作为我省的欠发达地区,政府对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主导资金投入不足,同时由于我市经济不发达,很难吸引好的客商投资乡村旅游项目,因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旅游的规模化开发。另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由于美丽乡村建设涉及农办、农业、林业、水利、建设、交通、国土、旅游等多个部门,而各个部门对建设项目各有要求,资金下达方式各不相同,项目和资金整合度不高,也导致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等问题。另外,乡村休闲旅游从业者总体文化程度偏低,又缺乏系统和专业的学习培训。目前我市乡村休闲旅游粗放经营现象严重,严重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

四、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一)提高认识,实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近期连续出台了推进美丽城乡建设、打造生态旅游名城和加快生态旅游业发展意见两个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旅游业作为我市的第一战略支柱产业的主体地位,丽水乡村旅游正迎来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全方位推进我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必须要努力实现在思想认识、发展理念、政策扶持等方面形成共识。

(二)规划引领,在打造“第一支柱产业”中凸显支柱作用。

根据发展定位,在对乡村休闲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把乡村休闲旅游作为一个重要产业纳入建设整体规划,制订出契合实际的乡村旅游近期、中长期发展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乡村休闲旅游可持续发展。突出一县一主题、一县一特色,着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同时,加快建立乡村旅游法规体系,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促进计划》《乡村旅游地规划与建设条例》《乡村旅游经营者上岗管理条例》《乡村旅游质量投诉与责任事故处理条例》等配套措施,引导村旅游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

(三)注重特色,努力培育乡村休闲旅游精品

特色是旅游产品保持顽强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乡村旅游的开发重点就是需要挖掘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三农”文化。全市各县(市、区)要进行全面统筹,实现差异发展,推进“一县一特,一村一品”等发展战略。在发展乡村旅游产品时,要突出农村生产生活形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森林文化、渔业文化、养生文化、风水文化、民俗文化等,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要加快推进“农家乐综合体”创建,实现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由低级向高级、同质化向差异化、单体经营向集群布局三大转变。通过“吃、住、行、游、购、娱、养”七要素的合理集聚,建成多功能的宜居、宜业、宜游、宜养乡村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和乡村休闲养生旅游集聚区。

(四)推进融合,实现乡村休闲旅游业转型升级

要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充分利用森林旅游资源、水利旅游资源、农业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和乡土文化资源等,通过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依托农家、连接户外的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格局和模式,并通过户外休闲运动、乡土娱乐活动以及参与性的劳动体验活动等,推进乡村休闲旅游转型升级。同时,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紧紧围绕“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的区域品牌定位,将养生元素融入乡村休闲旅游产品,让人们在休闲旅游的同时得以养生,符合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五)加强保护,做足乡村休闲旅游特色文章

乡村休闲旅游主要面向城市居民,一定要保护和传承好乡村本土文化,突出“乡村”特色,尽量消除“乡村城市化”。一方面要保持乡土本色,突出田园特色,保持农业在生产活动中的比重,使农村回归它最质朴的美丽。另一方面要保护和挖掘当地民俗文化,要培养乡村休闲旅游接待地的居民对自己独特的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确保传统核心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同时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尽量避免资源的简单粗放使用,杜绝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开发。

(六)狠抓投入,推进“1311”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建设

为有效优化我市旅游产品结构,提升整体旅游品牌形象,切实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今年,我市提出实施旅游“1311”行动计划,重点围绕5A级旅游景区创建、高等级旅游景区揽、旅游招商引资以及乡村旅游示范村培育等进行全面推进。下一步,我们通过标准制定、政策扶持、责任落实方案实施和计划落实等措施,按照成熟一个评定一个的要求进行积极培育和扶持,使之成为我市乡村休闲旅游重要平台和窗口。

(七)培养人才,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