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写老师的文章

描写老师的文章

描写老师的文章

描写老师的文章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作文 描写 巧用描写

作为语文教师,上作文课时,我总会遇到一些学生很坦白地跟我说:“老师,我真的写不好,要不让我写200字吧。”有的学生即使不说出来,看他写作文时的神态,也可以知道他在“挤牙膏”,不知应该写什么,因为要写的事情几句话就写完了。所以最后交上来的作文也没有文章的味道。学生的这种状况固然与平时观察不够、不注意积累生活素材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我觉得应该是:教师缺乏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其中指导学生在作文中学会使用描写就是很重要的一点。最近的教学实践让我体会到,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描写方面的训练,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一、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到描写的魅力

对比的作用就是通过比较突出某一事物的某一特点。运用描写与不用描写的文字一比较,就可以看出描写的魅力

了。

例如:一个学生的作文《我的好友》中有这样一段话“他性格内向,少言寡语,虽然有很多朋友跟他玩,他仍然很少说话,烦恼的时候就更少说话了。有一次他考了58,他妈妈说他,他也不吭声,后来他连着三天一直不说话,他爸妈想了各种办法还是不说话。”

修改后就是这样的了:他是个性格内向的人,整天寡言少语,他虽有不少好伙伴,也常与他们一起玩乐,但很少说话,笑时也是有容无声,因此大家常叫他“金口难开”。他在烦恼忧愁时就更难吐出一字。有次他数学考了58分,却是全班第二,他妈妈不知内情,看到他不及格就唠叨上了,没完没了,他不争辩,也不解释,只是不搭理,从头天晚上到第二天上午,第三天早晨到第四天夜里,整三天,他看电视,睡觉,吃饭,就是不说话,他爸爸急了,跑学校,求老师;他妈妈慌了,炖排骨,送鸡汤,如此双管齐下,谁还不消气呢?但他只是一笑相对,依然无话。

通过这两篇的比较可以发现:单纯记叙写出的文章虽然也写出了人物的特点,但读起来很平淡,给人的印象也不深刻;而添加了描写之后使得人物性格更为突出,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我们读后过目不忘。这也就是描写的魅

力了――它能使作文“鲜活”起来。

二、通过形象思维训练,化抽象为具体

对学生进行这项训练时,我要求学生“开放”五官,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联想、想象,把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想到的,怎么做的,全都描述出来。

我们以《骗的不是老师,而是自己》为例子来练习:

(修改前)今天上午,语文老师说要小测。我早就忘了,没办法,我把那首诗抄在了一张纸上,放在桌兜里,准备抄袭,抄的时候,心里害怕极了,老师走过来我害怕,交卷子时也害怕,结果还差点被老师抓到,还好我比较机灵,终于过关了。但我知道我这样做,骗的不是老师而是自己。

考场上抄袭的心理肯定是害怕的紧张的,但这种心理跟高兴、惭愧、伤心等情绪一样,都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是抽象的。写抽象的文章,就要具体化,使它生动。那么要怎样使抽象具体化呢?那就要应用看、听、感、想、做等五种方法去描写。

就《骗的不是老师,而是自己》这段文字来说,那时你的眼睛看到了什么?耳朵听到了什么?心里感到了什么?脑里想到了什么?有没有什么动作?

(修改后)今天上午,语文老师说要小测。天啊!我居然忘了。于是马上拿出语文书来背,可是越着急越不会。无奈之下,我找出一张纸,把那首诗抄在了纸上,放在桌兜里。

开始考了,我拿到小测试卷后,就向桌兜里望了望。老师似乎发现我在抄,就走下讲台往我这边绕【看】,我没在意,因为我认为老师会从我这儿绕到别的地方去【感】,我只用身子挡一下就没事了【动作】。可谁知老师居然站在我的身后不走了。“这可怎么办啊?”我心里想,焦急地等待着【想】……

终于,有同学交上了小测试卷,老师总算又回到了讲台【看】。我又急急忙忙地向桌兜里望,把诗抄上了【动作】。

裴文帅同学可能是抄的吧,老师让他背。我那瘦骨嶙峋的胸腔里的心又咚咚咚地直跳了【听】。我想,老师也可能让我背【想】,于是,我就拿着小测试卷默背。大概会背了,便交上去。果然,老师让我背。我一听,又把古诗忘得一干二净了。趁老师正在用手接其他同学的小测试卷时,我又把老师手上的小测试卷上的古诗瞄了一遍,总算是支支吾吾地背了下来。

回到座位上,我想:老师之所以没有揭穿我,可能是因为我会背了吧。其实,我知道用这样的方法,骗的不是老师,而是自己……

每一个抽象材料的描写,看、听、感、想、做这五种方法,全得应用上吗那就要从文章的需要和应用上看是否妥当来决定了。假如我们对某个抽象材料要详细地写,则看、听、感、想、做等五种方法可以都用上,内容便较充实;如果打算简略地写,则应用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去描写即可,其他的方法可以不必用上,因为用上了,会令人感到冗长、不妥。

例如:我们到外婆家,看到原本胖嘟嘟的小狗瘦了许多,我们可只采用“看”的方法写:到了外婆家,我发现小白狗那本来圆圆的肚子凹了进去,胸部的骨,一根一根地可以数出来。这是采用简略的写法,其他的听、感、想、做等方法就省略了。

描写老师的文章范文第2篇

《最后的姿势》讲述的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时,谭千秋老师在教学楼坍塌的瞬间张开双臂,护住四名学生,而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感人事迹,讴歌了他恪尽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文章以质朴的语言,采用直接描写、侧面描写和环境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从多个角度展开描写。

新课标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是:“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立足文本,感悟课文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课文学习的重点。

一、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人物形象

出示描写地震的语句。

师:地震的发生突如其来,这短暂的几秒钟,课文却用了四段文字来描写。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写呢?

生1:这样渲染了谭老师出场的紧张气氛。

生2:作者这样写,让人们感到情况越来越危急,谭老师没有时间考虑了。

生3:在命悬一线的危急时刻,谭老师张开双臂,护住了四个学生,这样更能体现谭老师的高尚品德。

师:危急环境的描述,衬托了谭老师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光辉形象。这是写作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板书:环境衬托)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一句句地读,感受地震的突如其来,情况紧急。抓住“地动山摇”、“重重地砸”、“塌陷”等具有画面感的词语,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边读边想象此时的场景。这样既能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唤起自身情感的内驱力,也对学生进行了理性的引导,使学生明白环境描写对衬托谭老师的伟大形象所起的作用,将“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落到实处。

二、用言行细节刻画人物形象

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师:你们从“撑”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做“撑”的动作,同桌讨论)

生1:这个姿势能保护桌子下面的学生。

生2:谭老师要护住这四位学生,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支撑着,自己承受砖块、水泥板掉下来的压力。

生3:谭老师使出全部的力气,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张开一把生命的保护伞。

师: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谭老师为学生撑起了希望。

出示:“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师:从中你们看到了怎样的谭老师?

生1:我看到了一位舍己为人、奋不顾身的谭老师。

生2:我看到了一位临危不惧的谭老师。

师:地震了,情况万分危急,作者抓住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进行描写,展现了谭老师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光辉形象,这种爱是一种大爱,是无私的爱。这也是写作的一种表达方式。(板书:正面描写)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抓住“撑”字,让学生进行表演,说说从“撑”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明白“撑”字说明谭老师使出了全身的力气,为了减轻砖块、水泥板直接砸向课桌的压力,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的生命张开了一把保护伞。

三、从他人的话语体会人物形象

出示:“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师:这段话中的“撑”字,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1:谭老师尽自己最后一丝力气撑在课桌上保护学生。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生2:一个爱生如子的老师。

生3:一个奋不顾身、坚强不屈的老师。

出示获救学生和一位老师的话语,指名读。

师: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这三个人的话?

生4: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谭老师舍己救人的品格。

生5:救援人员是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人,获救学生是当事人,那位老师和谭老师朝夕相处,他们的话最有说服力。

师:这三个人的所见最真实,他们的话也最有权威性,最有代表性。作者引用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一位老师的话,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烘托了谭老师的光辉形象。这也是一种描写方法。(板书:侧面烘托)

描写老师的文章范文第3篇

自从读书以来,我的成绩就一直很优秀,所以每个教过我的老师都非常喜欢我,一直认为我就是他们的得意门生。但是我却没有感到丝毫的快乐,反而觉得优生难做。比如只要学校一组织各种竞赛,我就成为老师们争夺的对象,汪老师要我参加书法组,吴老师要我参加信息组,语数竞赛自然也少不了我。所以一天下来,我是忙得天晕地转,甚至连课堂作业都无法完成。

这不,昨天也不知怎么回事,居然把语文作业给忘做了。老师发现后,立即把我召进了办公室,一改常态地对我说:“程森茂,骄傲了吧?现在作业都可以不用做啦,真是太让我失望了……”听了老师的话,我别提有多难过,泪珠当时就在眼眶里打转。

晚上回到家,我把事情告诉了妈妈。本想从她那里得到一丝安慰,可谁知妈妈竟然也说出了和老师一样的话。我再也忍不住了,心一下子塌了半边,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似的,不住地往下掉。

爸爸妈妈,老师,我真想大声地告诉你们:我不是圣人,不要把我想得太完美啦!我也想像其他同学一样,要自由,要放松,要快乐!

下面我们来看看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师生是如何点评这篇作文的吧!

学生点评

文章把小作者的心情写得很真实。但是,还可以写得更加丰富一点,把自己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题目可以改为《老师,请别给我压力》或《我要自由》。另外,人物的神情、语气可以描写得再细致一点,这样更能反衬“我”的那种难受的心情。

――张锦媛 黄思卿

文章的开头体现了小作者的自以为是,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我也不喜欢文章中的老师,太偏爱优生了,为什么什么事情都要让优生做,不给其他同学机会呢!所以,小作者可以在文章的结尾处把自己的这种想法添加进去。

――五(1)班 黄怡婷

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想法写具体一些呢?把自己的难受好好地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很好地突出文章的主题啊!

――五(2)班 王桢明

小作者表达的观点不太积极,不能正确地对待学习中的问题。例子不够详尽,略显单薄了一点。题目可以改为《我的困惑》。

――五(8)班 邱忻桐

文章有真情实感,属于有感而发,也紧紧扣住了文章的主题。遗憾的是,文章缺少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所以不够感人。题目可以改为《优生的烦恼》。

――五(6)班 蔡 一

我觉得文章的题目有些不恰当。因为想要做一个优生不是一努力就可以的,所以小作者在下文中应该写他是如何努力成为优生的。但他写的是他已经成为优生了,所以心里有多少苦闷,大人如何能理解。

――五(4)班 陈怡雯

文章流露了小作者的真情实感,让人体会到小作者的无奈。缺点:小作者对自己有多忙的描述不详细,可以添加一些,如晚上赶作业到深夜,下课后太忙没有时间玩等等;建议题目改为《我的难处》。

――五(7)班 朱陈宸

文章写得不错。文中用了过渡句、比喻的修辞手法等。心理活动的描写也很实在。如果让我给文章取题目,我会取《我的自由呢》,因为文章的重点是小作者想让老师、父母知道,自己需要自由。

――五(7)班 何佳雯

文章文字流畅,情感真实,比较感人,但是缺少细节描写,例如“我”听了老师的话,心里很难受,那就要写出如何难受,要有细致的心理活动描写,不能一笔带过。建议题目改为《渴望自由飞翔》。

――五(7)班 张羽毫

老师点评

描写老师的文章范文第4篇

一、结合情景教学,引导写作模仿训练

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思路引导唤起学生生活中遇到与文章相似的场景,然后让学生进行体悟,并鼓励学生效仿学习教材文章的写作和叙述手法,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文章《枣核》为例,全文以“枣核”为线索,对作者朋友让作者带枣核、朋友家中后花园的布局以及作者朋友吐出的思乡之情进行叙述,充分体现文章中浓厚的乡情,这是一种借物抒情的手法,将自己的感情通过一件普通的物品表现出来,具有深刻的感染力。而教师在学生阅读后可以提出一些将读写相结合的问题,例如:你们的童年有什么独特的东西,它给你带来了怎样的记忆等等。而学生被激起感情和记忆,写作过程也不知不觉模仿了教材文章的写作手法;而文章《巍巍中山陵》的亮点是对建筑物的位置采用了连串的方位词,而学生在阅读后,会对中山陵的大致样子和设施在脑海中进行构画,而阅读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出中山陵在自己想象中的大致布局,最后通过多媒体图片播放进行对比,让学生深刻感悟这种描述手法的匠心独运,而在课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一些名胜建筑,感受那些名胜建筑的特点,并写下观后感,而学生在写观后感的过程中也会效仿起教材的写作手法,从而达到模仿并锻炼写作手法的教学目的。

二、文章好句留白,引导学生想象填词

学生写作是一个想象的过程,而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前将好的句子描写和手法运用中的形容词进行留白,让学生试着通过想象去填写,然后通过与原文对比,学习行文作者的用词特点,例如:在《童年的朋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文章留白的方式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即“外祖母说话好似在?摇?摇?摇?摇,字字句句都像?摇?摇?摇?摇,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摇?摇?摇?摇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摇?摇?摇?摇,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光芒。”空白的地方需要学生填写形容词,而学生此刻也陷入思考,首先“轻松愉快”是外祖母这个老人表现的特点,那么根据具体情况描写出老人的形象,通常老人说话应该是苍老的表现方式,但是学生可以感觉出这个老人应该是很慈祥欢快的一个人,那说话应该是像唱歌或者打趣?唱歌时字字句句应该是悦耳动听的;打趣字字句句应该是个性化或者有趣的。“眼珠睁得圆圆的”那么眼睛应该缺乏颜色的描述了,此刻学生可以加入形容词,即“黑亮的”或者“如同黑珍珠一般明亮的”,后文是对牙齿的描写对比,学生不难得出牙齿的特点,即“洁白而整齐的”,最后是内心射出的光芒,学生会思考光芒的特点,明亮、柔和还是温暖?通过对那些华美精致的形容词进行运用,以保证写作时刻画人物以及抒发感情能更加生动形象。

描写老师的文章范文第5篇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的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要素,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个性人物形象。

细节描写有语言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场景细节描写等。下面是初中教材中的一些精彩细节描写摘录下来与大家共同欣赏。

动作细节描写:

(1)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吴敬梓《范进中举》)

(2)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同上)

(3)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同上)

(1)句中一个“横”字,一个“腆”字把胡屠户在女婿考中秀才时骄横托大、粗鲁鄙俗的嘴脸活脱脱地画了出来。(2)句通过胡屠户在女婿考中举人后给他扯衣服的细节,影射出了胡屠户趋炎附势的心态。(3)句中的一个“攥”字准确地描写出胡屠户嗜钱如命的本色。

心理细节描写:

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依恋!(魏巍《我的老师》)。

上句的心理细节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一个学生对老师的感情到了极点。

语言细节描写:

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吓蟆想吃起天鹅肉” 来!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

这一段语言细节可谓是经典,怪不得有人说胡屠户是市侩语言的行家,胡屠户的形象塑造,就是在这样一些细节中完成的。

此外,教材中还有许多服饰,场面等方面的细节都很经典,恕不一一列举。由此可见,文章要活是离不开细节描写的。那么让文章活起来,需要如何去写细节呢?

首先,要细致观察事物,做热爱生活的有心人。要使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对人来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所以每个人说话,做事都会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对物来说,则要把握住景物的特征和变化。我们要做的,就是观察,然后把它积累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

其次,要选用细节典型。

细节描写在文章中不是越多越好,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应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中心的细节。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主题。比如,契河夫《变色龙》里几次写到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几次穿脱军大衣,这种细微的变化,便深刻地暴露出他善变的性格特征。

再次,细节描写要服从表现中心的需要。

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写法。细节的分量虽轻,容量却大,在我们选择细节的时候要从细微处着手,大处着眼,小中见大,让小的细节反映人的思想状况,社会风貌。鲁迅在他的小说《孔乙已》中写孔乙已出场,在买酒时他“排出九文大钱”,这一细节表现出孔乙已作为底层文人讲面子,好显摆、穷酸迂腐的性格,揭示了封建制度对人的迫害。

最后,细节描写必须真实。

所谓真实,是指细节描写能够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的特征。如朱自清在《背影》中的父亲爬月台时吃力样子和动作的描写,突出了父亲对孩子无私的爱,让每个读者感动不己。他的成功之处在于对父亲动作的细致观察和准确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