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法治论坛

法治论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法治论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法治论坛

法治论坛范文第1篇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大及其常委会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人大要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树立群众观念,密切联系群众,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更加自觉地关注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工作,围绕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事情,及时反映他们的意见建议,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全心全意做好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群众基础。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共同致力于和谐社会建设。要在各种重大问题上,达成社会共识。这种共识不能建立在社会沉默的基础上,真正的共识从来都是通过公民辩论而形成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承担起组织公共政论性论坛的功能。这样的论坛是利益表达、利益博弈和利益交换的公共平台,从这里产生理解、共识和规则。这种辩论与交流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为立法和政策制定提供真实的信息。也只有使各种利益都得到表达,才能促成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由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和广州市电视合主办的大型政论性电视公开论坛——《羊城论坛》,就是在这方面的一个有益而成功的尝试。

一、《羊城论坛》的源起

我国内地第一个大型政论性电视公开论坛——《羊城论坛》诞生于1992年5月,截至2005年10月,已录制、播出了89期。它由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和广州市电视合主办,它以“国事家事天下事,你谈我谈大家谈”的方式,倡导了沟通和讨论、民主和求实的风气,创造了人大宣传工作的崭新形式。13年多来,《羊城论坛》从选题到组织,从形式到内容,从主持人的风格到参与者的心态,都已日趋成熟。由于《羊城论坛》探讨的都是广州人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播出后反响很好,收视率不断提高,成为广州市的名牌电视节目,影响越来越大。每期《羊城论坛》都有数十家中央、省、市的新闻媒体报道举办的情况。今天的《羊城论坛》,市民喜爱,政府欢迎,人大重视。日臻成熟的《羊城论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功实践,已成为广州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标志。

每期《羊城论坛》都受到海内外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人民日报》在《广州民主政治空气日浓》一文中对《羊城论坛》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种做法是提高群众参政议政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途径,正有力地促进着广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民主与法制》杂志在题为《赞<羊城论坛>》的文章中建议“联系群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愿各级领导能从《羊城论坛》中得到应有的启示”。港澳一些新闻机构如无线电视翡翠台、《东方日报》、《海峡时报》、《澳门日报》等,都到《羊城论坛》录制采访拍摄,报道《羊城论坛》的有关情况。《人民代表报》在题为《好一个<羊城论坛>!》的文章中,称赞《羊城论坛》“不愧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好途径”。

二、《羊城论坛》的特点

与国内众多的政论性电视论坛相比,《羊城论坛》除了举办时间早,持续时间长以外,还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权威性。《羊城论坛》由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作为主要举办单位之一,而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它依法行使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人事任免等重要权力,不仅对政府、法院、检察院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在广大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实践证明,政论性电视论坛由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权力机关来举办,可以大大增加其权威性。

二是开放性。《羊城论坛》不是一台封闭式的论坛,而是在开放的公众场所举办,向社会公众开放。它举办的地点位于广州市政府门前的人民公园,市民均可以免费进入。论坛举办前,广州市电视台等媒体事先播出论坛举办的预告。论坛举办时,邀请的嘉宾、任何市民及其他人都可以举手发言,参加讨论。它不是一台自编自演的“政治秀”,而是广大市民群众自觉积极参加、踊跃发言的电视论坛。需要指出的是,开放并不意味着混乱,论坛总体而言可谓是既气氛热烈,又秩序井然,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有益实践。

三是平等和亲民性。一方面,参加论坛的人士在身份上是平等的。在论坛上,政府官员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作为与普通市民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和普通市民,都必须举手并经主持人同意才能发言,发言时间一般限制在3分钟之内,而且不念讲稿。另一方面,论坛的论题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群众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论坛选择的论题。论坛的议题非常广泛,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如1992年5月成功推出的《羊城论坛》第1期,及时将当时刚刚公布并将于是年6月1日起施行的广州市地方性法规《广州市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提交给人大代表、政府官员及社会各界讨论,结果实施后效果显著,被《人民日报》誉为“广州的奇迹”。再如1997年10月举办的第35期《羊城论坛》——《房屋拆迁管理大家谈》,更是有400多人自发参加论坛,有的市民早上5点多钟从几十公里外赶赴论坛现场,市民参与热情之高,讨论之热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力地配合了刚刚制定的《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贯彻执行。2003年12月举办的第71期《羊城论坛》——《完善社保体系,保障全民利益》,是人大代表、市民关注和政府正在着力解决的热点问题,由于牵涉面广,遗留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多,应邀嘉宾及自发前来参加的市民多达300余人,其讨论场面极为“火爆”。论坛的贴近实际,包括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社会各种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实际,也包括我们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可感、可及的实际;论坛的贴近群众,既包括群众的现实思想状况,也包括群众的现实生活状况,包括群众的愿望、需求、意见、建议、理想、态度、观念、习俗等等;论坛的贴近生活,既包括现实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也包括现实的政治生活,包括社会各群体、各阶层的生存现状和发展趋势。笔者认为,“三贴近”方针在人大制度和民主法制宣传工作中应具体体现为:贴近实际,就是要贴近人大工作的实际,贴近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的实际,贴近民主法制建设的实际,贴近人民当家作主的实际;贴近群众,就是要在宣传内容、形式、手段上便于群众接受,要吸纳群众有序参与人大宣传工作,以群众的评价作为人大宣传工作的根本标准;贴近生活,就是要善于寻找人大宣传工作与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实践证明,人大与电视台合作,将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与大众喜爱的电视媒体相结合,既符合“三贴近”的方针,又能发挥两者的优势,使人大宣传工作更加生动活泼。

四是互动性。论坛节目发挥了观众和嘉宾互动优势。在论坛上,人大和政府官员、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和普通市民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表述不同的观点,甚至就一些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通过论坛,让市民知道政府决策的目的以及决策将对人民生活所产生的影响,让群众有机会对之评头论足,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人民群众的反馈意见能够及时得到吸纳,作为修改完善决策的第—手资料。通过这样一个群众意见的反馈过程,及时将群众的意见吸纳到决策中来,使任何决策都符合“群众高兴不高兴,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答应不答应”的条件,从而使公民的民利在决策中得以充分体现和保障。通过讨论,澄清了一些误会,达成了共识,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让市民感受到人大工作的民主性,从而使论坛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大平台。它摒弃了说教式的政治宣传模式,代之以生动活泼的受众易于和乐于接受的方式。近年来,《羊城论坛》的收视率不断提高。事实证明,如果我们不从实际出发,不从现实的生活和群众利益需求出发,宣传工作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就会变成为群众所厌烦、所排斥、所拒绝、所不愿接受的空洞说教。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所致,人大宣传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是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说教有余,可读(视)性不强。其实,只要正确把握人大宣传的严肃性、程序性与针对性、可读(视)性的关系,以“三贴近”方针指导人大宣传工作实践,人大宣传工作同样具有可读(视)性,并可逐步形成自身的特色。增强人大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羊城论坛》的作用

《羊城论坛》不是现场办公会,一般不解决任何具体问题,那么它有什么作用呢?笔者以为,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氛围。《羊城论坛》为人大代表、市民群众、专家学者、新闻记者、人大和政府官员进行平等对话、真诚交流架构了一个良好平台。市民群众多了一个向人大、政府反映自己意见的渠道;人大、政府也多了一个了解民情民意的渠道。两者沟通的渠道畅通了,就会减少一些社会矛盾,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为理顺社会情绪,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一定的作用。

其次,成为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一个重要载体。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将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作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一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政治现代化的检测标志。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认为,“政治制度化程度与政治参与程度偏高的政治系统,必然更加成熟,更能够整合社会力量,使现代化过程始终保持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13年多来,《羊城论坛》已成为广州市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一个重要场合。不少市民说:“《羊城论坛》讨论的话题,都是我们过去想说而又无处说的事。”市民乐于参加大型政论性电视公开论坛——《羊城论坛》,选择这种依法有序表达意志和利益要求的思维模式及行为方式,可通过合法正当的方式来参与监督立法、行政、司法工作的运行。参加《羊城论坛》的政府官员也从刚开始有些紧张、拘束,到慢慢学会了处之泰然,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并主动回答群众的提问。随着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的增加,人们也不断使自己的政治行为趋向规范化和程序化,从而为推动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奠定稳固的群众基础,在维护我国政治稳定和经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第三,可以提高人大和政府官员的执政能力。在人大和政府官员与人大代表、市民群众、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问题中,可以考察人大和政府官员是否掌握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是否熟悉有关的政策和措施;可以锻炼其逻辑思维、综合概括和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还可以培养政府官员的亲民意识和民主作风。

第四,树立和展示了人大的良好形象。使人民群众通过生动直观的电视媒体,进一步了解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从而关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并积极参与到人大宣传工作中来,成为扩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影响力的一份子。

四、《羊城论坛》长盛不衰的原因

在实践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办一台政论性的电视论坛节目并不难,但要持续13年之久,举办几十期此类节目,难度确实不小,广州市人大常委会能长期坚持不辍,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得到市委主要领导、市人大常委会和广州市电视台领导的关心与支持。没有广州市委主要领导、市人大常委会和广州市电视台领导对《羊城论坛》的关心、支持与指导,就不会有《羊城论坛》的诞生、发展及壮大。从论坛的经费、场地到选题策划,以及宣传录播,近几届广州市委书记、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都倾注了心血,*年初,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树森还对如何办好《羊城论坛》提出了六点重要指导意见。

其次,物质文明是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及社会文明的基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是公民有效地参与政治活动的基本前提。市场经济造就现代参与型公民的良好公平竞争环境,同时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各阶层利益分化也进一步激发了公民诉诸政治行为来维护自身利益的参政冲动,对政治体系的要求增加,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活动影响政府的行为。广州市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居于前列,*年人均GDP达到6000多美元。广州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全面提高广州市民的整体素质,为培养市民的参政议政热情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市民政治上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权利意识、竞争意识、主体意识等现代政治观念亦不断增强,因而也更加激发了公众政治参与的热情。广州改革开放前沿地的开拓精神,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的逐渐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日益深入人心,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这些都促使在经济上逐步富裕起来的广州人,更加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政议政,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法治论坛范文第2篇

做法

“药监论坛”以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负责人为主要参与对象,通过“换位监管”、“交心指导”、“释疑解惑”、“技术讲评”等多种方式,与行政相对人面对面“零距离”地探讨药品管理模式、方法,释疑药监法律、法规及政策,研究药品监管对策。

主要内容

释疑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法律、法规和规章及上级药监部门的有关药品监管政策。

探索人性化药品监管体系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

探索加强基层药品监管的新路子,理清“监、帮、促”的新思路。

探索涉药单位当前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其对策。

交流各药品监管网络的成功经验,吸取工作教训。

沟通相对人在被监管中的不同想法,树立崇法的监管理念。

基本形式

主题座谈。围绕当前工作的主题开展座谈。如开展“共同营造安全用药环境”主题的研讨活动,以此推进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工作。

民主恳谈。与会人员针对某一法律法规、政策或者具体问题提出意见,由药监人员现场做出回答或解释。如围绕“关注药品经营企业认证”的主题,与相对人面对面质疑,平等交流,以加快实施技术改造步伐。

专题讲座。对涉及政策性、专业性比较强的问题,邀请有关学者、专家讲座,释疑解惑。如组织认证员对药品零售企业认证现场检查项目进行解读,达到规范药品经营管理的目的。

实地对话。选择典型,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与行政相对人直接对话,帮助涉药单位加强管理。如组织医疗机构负责人考察合格药房建设,在汲取经验的同时,沟通监管理念,充分调动相对人参与药品管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实例分析。结合涉药单位实际,选择某一典型和可借鉴的事例,组织与会人员分析原因,交流意见。如无记名抽取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的中药饮片,由行政相对人组成的中药专家评审组,对此开展质量讲评,以树立药品质量意识。

基本要求

“药监论坛”作为推进基层药监民主政治建设和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一个载体,计划每季举行一次,因实际需要随时组织。

每期论坛的主题做到明确,一期一主题。主题紧扣药品监管的新方法、新措施、新思路或者当前药品管理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确定的主题在论坛举行前个工作日公布,并下发相关资料以供学习。

“药监论坛”以集中举行为主,酌情分片、分线组织,以方便涉药单位工作。

体会

建立“药监论坛”是响应省药监局创建学习型机关和台州市药监局构建人性化药品监管体系的有效举措,是加强学习型党支部建设的有效载体,更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手段。我局举办首期药监论坛后,《中国医药报》率先在第一版作了详尽的纪实报道;《医药经济报》、《浙江药品监督管理》和市内各新闻媒体及市委、市政府有关简报分别予以刊播。“药监论坛”运行一年以来,我们的体会主要体现在当地党委给予的句评语:

药监论坛是部门民主政治建设的一种探索与创新

衡量一个部门的综合素质,不仅要看部门的工作业绩,更要衡量部门的民主政治建设、创新进取理念和人性化监管的精神风貌。药监论坛是部门民主政治建设的一种探索与创新。建立药监论坛的本身就是我局全体干部民主智慧与主张得以实现的一个缩影,同时论坛的性质也决定并不断地推动我局民主政治建设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为了赋予药监论坛更新的体裁和更丰富的内涵,我局先后完善了党内民主政治、重大工作议事、政务公开、党员结对谈话等制度,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今年春节休假后上班的第一天,我局就组织干部开展“找差距、再拼搏”的大讨论活动,目的就是要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抓好今年的药监工作。

药监论坛是党的群众路线在药监工作中的发展

论坛的性质决定我们必须走群众路线,掌握群众的思想,切准群众的脉搏。因此,*年,我局将调研作为深化机关改革、改进机关作风的大事抓落实。三位局领导都结合药监工作实际,深入基层,听建议意见,找薄弱环节,理工作思路,并就当前的工作任务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李国平局长针对廉政建设,撰写了《浅谈预防职务犯罪》调研文章,在《温岭日报》全文发表。郑福友副局长针对药品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撰写了篇调研文章,其中《加强零售药店规范化建设》、《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监管探讨》在《中国药事》发表;《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药监队伍与文化建设》在台州药监调研栏目刊出,《民营医疗机构药品监管》获得全省药监系统优秀论文、调研文章三等奖。林作君副局长撰写的《怎样写好述职报告》也在台州药监调研栏目刊出。在局领导的带领下,全局上下调查研究蔚然成风,共发表了有实效性调研文章篇,体现了走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

药监论坛是民主参政、群众监督的有效治理模式

基层药监局普遍感到监管力量不足,监管任务繁重。为了有效调动行政相对人参与药品管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我局利用“药监论坛”这个平台,让相对人参与药品监督管理。如在药品使用监管上,一方面我们深入医疗机构调研掌握药品采购、储存、养护、使用方面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汲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制订合格药房考核标准;另一方面,组织医疗机构负责人考察合格药房建设,取得相对人与我们在监管意见上的共识。*年,我市医疗机构合格药房已经占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机构总数的,药房与药库均配置了控制温、湿度设施设备,有空调、冰箱,添置了电脑,硬件建设上了一个新的档次。

药监论坛是创建“学习型党支部”、“人民满意机关”的具体行动

法治论坛范文第3篇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嘉树认为,在和平发展阶段,有些矛盾始终伴随和困扰着两岸政治关系,围绕这些矛盾,双方往往各自偏好一端,从而形成政治分歧。他指出,矛盾之一可简称“一”与“二”的矛盾,即“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与“两岸互不隶属”的矛盾关系。大陆偏好前者而台湾偏好后者。他说,无论大陆如何放大表述“一中”的宽容度,两岸在这个问题上的矛盾仍不会完全消除,因为这个矛盾的本质就是统“独”矛盾,“一”的延伸是“统一”,而“二”如果长期化、制度化,岂不就是“和平分裂”?台湾担心“被统”,大陆则担心“分裂”,这种各执一端的心态如不调整,两岸和平发展架构就难以稳定。

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所长张五岳认为,当前两岸在面对和平议题时,值得关注的是,双方究竟是把和平当成手段还是目标?目前两岸对于“和平发展”存在共识,但对“和平统一”无共识;对“九二共识”有共识,但对“一个中国”的表述尚无明显交集;对“一中反独”有共识,但对“一中促统”存在不同的认知。他认为两岸关系复杂的原因之一是,两岸的和治权在长达64年的时间内无法一致。他认为,和平本身除了要有正确的认识、善意与实力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发展与创新,还要具有共同的价值,只有大家能从和平中获得利益,同时和平亦能促进大家的利益,和平才能够得以维持。

台湾21世纪基金会董事长高育仁认为,两岸关系改善至今遇到的问题是,需要厘清“先易后难”“难”在哪里?“搁置争议”的“争议”又是什么?这些都需要从政治问题开始讨论,从民间开始探索。两岸已到了必须面对政治问题的阶段。

“新台湾国策智库”董事长吴荣义认为大家有什么事情坐下来谈,不要互相有敌意,如果不互相了解,就很难和平。他认为,和平与互信的决定权在中国大陆,问题是他们说台湾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但台湾是个自由社会,大陆要想通这一点。他承认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论坛能够增加双方的接触与了解,也是这次论坛最重要的目标。

台湾铭传大学两岸研究中心主任杨开煌认为,目前两岸关系的发展正逐渐走入“深水区”,如果没有准确的政治定位,仅凭包容和理解很难解决问题。他认为,至今对大陆没有深入的理解,因此缺乏沟通的基础,需要进一步做调整。

法治论坛范文第4篇

“‘法治德清’的前提是‘法治’理念的确立。我们的一些干部群众,社会主义法治的理念还没有真正确立起来,对‘法治’所蕴含的公平、正义的内涵尚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

“法治建设的监督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人大依法监督力度还不够,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还有待加强。”

“要充分发挥乡(镇)人大作用,加强对‘村规民约’的监督力度。”

2011年5月24目下午,德清县行政中心第三会议室,9位代表依次上台发言,畅谈“法治德清”建设。台下,有德清县人大代表,有在德清的全国、省、市人大代表,还有当地“一府两院”负责人,有关乡镇、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专家。他们或低头笔记或轻声交换意见。

今年,是德清县人大常委会举办“代表论坛”的第五个年头。

“站在台上,我感到压力很大”

臧文或,第一次以发言人的身份走上“代表论坛”,她是湖州市人大代表,就职于德清县教育研训中心,发言的主题是《深化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条理清晰、论据充分、语言生动,她的发言赢得了不少掌声。“其实刚才站在台上,我还是有点紧张的。”臧文或在发言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以前作为人大代表提意见建议不需要公开演讲,一般搞个书面材料就可以,现在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到台上发言,压力很大。”

“不知道我刚才讲得好不好。”身为德清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卢法善最熟悉“代表论坛”的形式,曾在台下聆听过许多代表的发言,然而当他自己站上演讲台时,同样感到压力很大。

压力源于他们对论坛的重视。臧文或告诉记者,在接到课题后的3个多月里,她利用各种方式开展调研,“我经常到学校向师生了解情况,同时跑了各乡镇的司法办公室(司法所)、县司法局了解情况,还上网收集了许多资料。”

“只有实地去看、去听,才能真正发现问题。”15分钟的发言里,臧文或举了许多德清县的法制教育实例,“各学校均有法制宣传副校长,然而个别学校只是发挥了其维护学校治安的作用,原本期望的法制宣传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中小学生法制知识读本》是一本很好的宣传手册,内容生动,对于中小学生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但有的学校并没有将读本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宣传手册被闲置……”她提出,法制教育应当面向全体、突出重点、提高针对性,还应当创新普法宣传方式与方法。

同样,3个月前接到这次发言任务,德清县三合乡党委书记高奇凡代表就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提出了8个题目,其中包括民意诉求渠道如何畅通、如何正确对待群众的怨气、如何直面矛盾等内容。“尽管党委办的同志帮我整理了一个稿子,前后也修改了好几稿,但我始终觉得没有把问题说透。”高奇凡告诉记者,为了准备这个发言稿,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整整写了好几天。

“农村的矛盾很多是某个事件处理不公引发的。村子里亲戚朋友、邻居老乡,如果都参与到个案中来,那产生的连锁反应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高奇凡提出了“一线工作法”,包括及时了解基层情况,畅通民意诉求渠道,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提升政府公信力等。

……

“当人大代表的确需要一些压力,如果没有压力,就没有更好地履行职责的动力。如果只会举举手、动动嘴,那这个代表显然是不称职的”。德清县人大常委会的同志表示,论坛的发言代表事先都做了充分准备,毕竟台下有这么多人看着你,压力肯定不小。

闭会期间,代表履职再实一点

近年来,各地人大常委会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目前,各地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职务、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主要是通过大会期间听取和审议各项工作报告、提出议案、建议和闭会期间开展视察、调研、检查等形式来实现的。然而,在不少代表看来,每年年初的人代会一结束,这一年的履职工作似乎就可以告一段落了;接下来的闭会期间,想冒泡就冒泡、想潜伏就潜伏,履职情况并不理想。

“虽有法律、法规、制度等规定,但总体上闭会期间人大代表的活动具有范围的不确定性等特点,实际开展的效果并不显著”。德清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的同志在谈到举办“代表论坛”的初衷时表示,“事实上,闭会期间人大代表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大会期间代表审议各项工作报告、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的效果和代表主体作用的发挥”。

对此,德清县人大常委会的有关负责人做了较多的思考,能不能在闭会期间为代表履职提供一个舞台,让代表们也能像在人代会上一样发出自己的声音?

2007年6月2S日,德清县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代表论坛”的意见》。根据这一・文件,德清县人大常委会每年举办一次“代表论坛”,每次论坛设定一个议题。

“代表论坛从主题、人员的确定,到最后举办,往往需要4到5个月时间。”德清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潘剑民告诉记者,确定发言题目和选择发言代表对能否成功举行“代表论坛”至关重要。

据他介绍,每年年底的主任会议上,就会专门商定来年的论坛主题。他告诉记者,论坛议题主要围绕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围绕县委、县政府年度工作重点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来确定。2007年,德清县委、县政府提出要扩大德清经济总量的要求,县人大常委会随之确定了“强工业”的论坛主题;2008年,根据中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德清县的实际,确定了“新农村建设”的主题;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出台有关政策和德清县将“三产”发展作为新经济增长点的情况,确定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题;2010年则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主题。

而在发言代表的选择上,潘剑民主任告诉记者,主要是根据论坛议题,按照题目对县各级人大代表进行全面的筛选,从中选择那些既有论坛议题所从事的行业、熟悉的业务,又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政治敏锐性强、思想观点新颖的代表。

此外,“代表论坛”还专门考虑到了规模控制,将参加论坛的人数定在150人左右。据介绍,这样做的好处,不仅能控制一定的规模,有利于各级人大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而且也使相关部门、乡镇能更好地了解代表提出的意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在代表进行课题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代表工委也给予了积极的配合。”潘剑民主任说,“比如代表需要去县司法局找资料,我们就会帮代表事先联系好。再比如,我们会和乡镇人大的同志打好招呼,让他们为代表的调研工作提供帮助。这

些都是为了保证代表的调研工作‘一路绿灯’。”

要注重论坛成果转化

“‘代表论坛’不仅为代表提供了一个建言献策的平台,还给代表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德清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朱法根在首期“代表论坛”上说,“代表可以就某一主题展开议论、阐述观点、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它不仅可以丰富代表在闭会期间活动的内涵,而且可以拓宽代表知情知政的渠道。”

对于德清县人大常委会来说,每一次论坛的闭幕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他们还十分注重代表在论坛上提出的意见建议。

论坛结束后,德清县人大常委会对代表提出的观点、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将代表反映集中的问题,以《代表论坛》剪辑的形式,提供给县委、县政府,作为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参考。同时,做好代表建议意见的督查反馈工作,确保论坛上代表提出的建议意见的落实,抓好论坛成果的应用。

第一期论“强工业”论坛举行后,德清县政府积极采纳了代表的意见建议,在分析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强工业”1188工程实施意见、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等;第二期论“新农村建设”论坛举行后,县政府根据代表意见,进一步加强了县新农村“一核两翼一带”重点区域建设,开展了林权制度改革并建立了林权交易平台,还针对农村低收入人群的增收问题出台了有关政策;第三期论“加快现代化服务业”论坛举行后,县政府采纳代表建议,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区域西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加大力度发展临杭物流业的政策。

此外,德清县人大常委会将论坛上代表反映强烈或者集中的、事关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等问题,进行认真分析与梳理,纳入年度专项监督计划,提交主任会议并确定为县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专项监督工作议题。

“五期下来,总体感觉效果不错。之前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多是视察等形式,说的机会不多。代表放不开、不敢提的现象很普遍。‘代表论坛’为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载体。”潘剑民表示,这一形式将会继续下去,同时还要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发挥代表作用,让代表敢言,以期为人大代表履职提供更好的平台。

法治论坛范文第5篇

一、背景及团组情况

“中法地方政府合作高层论坛”是两国地方政府交流未来发展议题的高级机制,也是夯实中法关系的重要平台。首届和第二届论坛分别与2005年在武汉、2007年在波尔多举行,第三届论坛于2010年在阿尔萨斯大区的友好省江苏省省会南京市举行。在历届大会上,在两国中央政府的支持下,中法地方政府代表加强了双方在文化、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合作。

第四届中法地方政府合作高层论坛被列入习近平主席访法期间双方发表的《中法关系中长期规划》。今年恰逢中法建交50周年。中法双方均高度重视,希望以此为契机,扩大并深化中法地方间务实合作。根据友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设立了大会主题和分议题,大会主题为“统筹、规划、和谐的城乡共同发展”;三个分组论坛议题分别是:“城乡区域整治”,“地方经济发展”,“科研、高等教育和创新为地方发展服务”。此次论坛将突出务实合作,推动中法地方政府间经济交流合作。

为拓宽我市对外友好务实交流合作渠道,促进我市友协工作发展,增大我市国际影响力,并借此机会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招商引资等情况进行宣传介绍,我市组派了友协工作代表团参加了该论坛。代表团由市友协副主任××率领,××工作处××同志参加。

二、访问情况

本届论坛的参与人数以及所涉预算都超过了以往三届,共吸引了来自中法两国100多个地方政府和组织的领导或代表和企业界人士以及教育、文化、医学等领域的1000多位嘉宾与会。其中中方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全国友协副会长李建平、中国驻法大使翟隽、中国驻斯特拉斯堡总领事张国斌,以及全国19个省、49个市、20个县级市政府、企业界和艺术家代表500余人出席了论坛。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在开幕式上说,近年来,中法关系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好势头,高层交往频繁,政治互信日增,务实合作深化,人文交流活跃。习近平主席和奥朗德总统实现互访,携手开启了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阶段。两国领导人和政府都高度重视中法地方合作,中法地方合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阿尔萨斯大区议会主席菲利普·里谢表示,本届论坛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法中关系,两国地方政府应为法中关系的发展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