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张爱玲与胡兰成

张爱玲与胡兰成

张爱玲与胡兰成范文第1篇

张爱玲,原名张煐。原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童年在北京、天津度过,1929年迁回上海。1930改名张爱玲,中学毕业后到香港读书。1942年香港沦陷,未毕业即回上海,给英文《泰晤士报》写剧评、影评,也替德国人办的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写“中国的生活与服装”一类的文章。1942年应《西风》杂志《我的生活》征文写散文《我的天才梦》得名誉奖。1943年她的小说处女作《沉香屑》(第一、二炉香)被周瘦鹃发在《紫罗兰》杂志上。随后接连发表《倾城之恋》、《金锁记》等代表作。此后三四年是她创作的丰收期,作品多发表于《天地》、《万象》等杂志。

她23岁与胡兰成结婚,抗战胜利后分手。1949年上海解放后以梁京笔名在上海《亦报》上发表小说。1950年参加上海第一届文代会。1952年移居香港,在美国新闻处工作,曾发表小说《赤地之恋》和《秧歌》。1955年旅居美国。在美与作家赖雅结婚,后在加州大学中文研究中心从事翻译和小说考证。在美过着“隐居”生活。1995年9月8日,被发现老死于美国洛杉矶自寓,享年七十五岁。

她的创作大多取材于上海、香港的上层社会,社会内容不够宽广,却开拓了现代文学的题材领域。这些作品,既以中国古典小说为根底,又突出运用了西方现代派心理描写技巧,并将两者融合于一体,形成颇具特色的个人风格。主要作品有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随后,又写有中篇小说《小艾》、长篇小说《十八春》、《秧歌》、《赤地之恋》、《怨女》和评论集《红楼梦魇》等。其中她的小说《色戒》被拍成电影后,反映强烈。

《色戒》是以抗战时期为背景,一班知识青年派出女学生王佳芝扮成少妇,假装因香港沦陷搬到上海从商,施展美人计欲刺杀汉奸汪精卫属下的特务头子易先生。王佳芝搬进易先生家中后,与易太太成为朋友,经两年精心铺排,成功勾引易先生到一家珠宝店,由同谋下手刺杀对方。但因王佳芝对易先生动了真情,当杀手到达珠宝店外时,王佳芝的感情压过了理智,竟通知易先生逃跑。易先生虽然因王佳芝救了他一命而感动,但脱离险境后,他还是动了杀机,安排封锁珠宝店一带将之赶尽杀绝。

《色戒》描写了一场未遂的暗杀事件的全过程,易先生回家,王佳芝在和太太们打牌,两人都离开了,暗杀始末,易先生晚上回到家中,就是这么半天左右的事儿,这是小说本身的故事。往前可以延伸为一个长得多的过程:在香港,王佳芝所在的小组,就打算接近易先生,但没能得手,我想其实这是张爱玲早就安排好了的。( : )

张爱玲在《羊毛出在羊身上》中提示了两点,非常重要。第一,王佳芝并非职业特工,只是“玩票”。王佳芝凭一时爱国心的冲动,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就干起特工来了。小说里只有一个职业特工,就是组织王佳芝暗杀易先生的人。相比之下,王佳芝就太不专业,所以才会感情用事,导致行动失败,自己也送了命。第二,张爱玲强调,王佳芝在香港“第一次企图行刺不成,赔了夫人又折兵,不过是为了乔装已婚妇女,失身于同伙的一个同学。对于她失去童贞的事,这些同学的态度相当恶劣,连她比较最有好感的邝裕民都未能免俗,让她受了很大的刺激。不然也不至于在首饰店里一时动心,铸成大错。”王佳芝大概有生以来头一次有真正被人爱的感觉,有这样的背景,人物的心理变化才合理。

《色戒》充分体现了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爱情观。“无情”是张爱玲对世界的总的看法,但是她又强调无情的背景下人物些许的情感体现,将这视为人生的必要支撑。这个特点,在《色戒》里面表现得非常明显。王佳芝在首饰店,看见给她买首饰的易先生脸上“是一种温柔怜惜的神气”,她突然想,“这个人是真爱我的。”王佳芝死了之后,易先生回想起来,“她还是真爱他的,是他生平第一个红粉知己。”两个人的想法完全一样,就像张爱玲说的“如出一辙”。

我认为《色戒》中的王佳芝就是张爱玲,易先生就是胡兰成,她是用自己的感情在写自己的情感经历。张爱玲与胡兰成,一个是当时上海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一个是汪伪政府的要员。在乱世之中,他们的相识、相知、相恋,及至最后的分手,都堪称是一场“传奇”。胡兰成是浙江嵊县人,生于1906年。从小家贫,吃过很多苦,赤手空拳拼天下。他原有个发妻玉凤,在玉凤过世之时,胡兰成借贷以葬妻魂,却四处碰壁。胡兰成在挣扎中淡漠了自己的人格、尊严、价值观。所以在汪精卫为组织伪政府而四处拉拢人才时,他们看上了胡兰成。而胡兰成也不顾是非黑白地应允,成了民族的罪人。

此时的胡兰成,已在汪伪政府中任职,正在南京养病。当他收到苏青寄来的杂志《天地》第十一期,读到《封锁》的时候,喜不自胜。文人与文人之间的那种惺惺相惜,使他对作者张爱玲充满了好奇。于是他立即写了一封信给苏青,对张爱玲的小说大加赞许,并表示极愿与作者相识。苏青回信说,作者是位女性,才分颇高。这更是让胡兰成对张爱玲念念不忘。不久,他又收到了苏青寄来的《天地》第十二期,上面不仅有张爱玲的文章还有她的照片。他越发想结识张爱玲了。胡兰成回到上海之后就去找苏青,要以一个热心读者的身份去拜见张爱玲。苏青婉言谢绝了,因为张爱玲从不轻易见人。但胡兰成执意见,向苏青索要地址。苏青迟疑了一下才写给他——静安寺路赫德路口192号公寓6楼65室。胡兰成如获至宝。虽然此时,他是个有妻室的人,而且,是他的第二次婚姻。

在胡的狂追下,不久他们两个人结婚了,此时张爱玲23岁,胡兰成38岁。几个月之后胡兰成抛弃了张爱玲。爱情究竟是什么呢?拿当时的人看,这样的爱情也显得俗不可耐而又难以理逾,何况今天。如此年轻气傲而又才华横溢的一个秀丽女子,怎么就对十分花心而又做了汉奸文人的老男人胡兰成那么死心塌地地“于千万人中遇到的惟一爱人”了呢?张爱玲对胡兰成说:“你去南京后,我竟也感伤。”其实,“汉奸文人”只是胡兰成的历史身份,对张爱玲而言,胡兰成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儒雅的外表和翩翩的风度,更在于空虚时两人如甘露的知己之遇,又有缠绵之情。据说,胡兰成最擅长的一点就是能出人意料地去投其所好,而张爱玲的写作天性决定了她的过分敏感,又易于依赖和易于受到更多的伤害,最后的悲剧几乎是注定的。

胡兰成的多情是他赢得骂声的重要资本,而这个资本却可以说挽救了张爱玲。《张爱玲与胡兰成》一书的著者王一心曾提到过一个有趣的假设,他说,历史是不可否认的,但设想倘若胡兰成真的就一心与张爱玲厮守,按张爱玲的性格与爱情观,定是要沦为与胡兰成同样的“文化汉奸”,即便不被政府追究,所受舆论指责也将不堪。所以我们应该为张爱玲庆幸。

张爱玲与胡兰成范文第2篇

知道胡兰成,自然是因为张爱玲。这个仿佛一直生活在旧上海滩的女子一直是我眼中的传奇,透过她的文字,在那满目繁华抑或苍凉和世俗背后,分明是个翩翩浊世佳人,宛如邈姑射仙人的出尘与蹁跹。然而,却有个叫胡兰成的男子让她落了红尘,结了缘复又断了缘,从此老死不相往来。所以,在看完《今生今世——我的情感历程》时,我觉得,他的不守节,在私人生活上也暴露无疑。《今生今世》的胡兰成,是中国文学中难得一见的唐璜式人物。他对女性,情虽不伪,却也不专,他要的是“此时语笑得人意,此时歌舞动人情”,而他的情意会随其行踪的转移而改变,焉能系于一身!他自认为是“永结无情契”的高人,旁人看来,到底只是个朝秦暮楚的荡子。对胡兰成,是可以骂一句“负心薄幸”!而《今生今世》便也通篇都成了一句推辞和借口。

全书中胡兰成回忆了一生中六个重要女子:婚后七年病殁的发妻玉凤,“民国女子”张爱玲,武汉护士周训德,温州范秀美,日本女子一枝,还有老来相伴的奇女子佘爱珍。胡兰成一路走来,人生竟有如此多的偏离与转折!他总是自称“天涯荡子”,他说,“回到天地之初。像个无事人。且是个最最无情的人。”多情与无情,对于这么一个天涯荡子,原本就不是那么分明的。

才子散文,胡兰成堪称个中翘楚,巨奸可为忧国语,热中人可作冰雪文,评诸胡兰成,倒也贴切。然而,他的多情节亏使文品也变得面目可憎,但他却不自知,他逃离武汉后曾写就《武汉记》一书,内中大量并详细地写了他与武汉护士,文中称为小周的周训德的相识相处,并寄往上海一心向张爱玲卖好,张回信一句“看了开头,实在看不下去”打发了他,此时的胡兰成竟又惊异:“爱玲也会吃醋的么?”他复又解释说“自觉与爱玲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这红尘的纠缠又怎能烦扰她的心?”乍听之下倒真该笑骂这个文人一声“憨厚爽直不解机心”了,可这又怎么可能?!胡兰成不是普通的人,他是当年汪精卫的红人,汪伪南京政府宣传部政务副部长,《中华日报》社论委员会主笔,在政治上实是惯于官宦沉浮、长袖善舞又游刃有余,后一路逃命到日本,处处留情又怎会是个不解风情的榆木疙瘩?张爱玲说:“你何必在我面前遮掩?”胡兰成的借口由此可见一斑。

“女人矜持,恍若高花,但其实亦是可以被攀折的,惟也有拆穿了即不值钱的,也有是折来了在手中,反复看愈好的。”胡兰成深明男女关系的个中三昧,“今生无理的情缘,只可说是前世一劫,而将来聚散,又人世的事如天道幽微难言。”在与张爱玲分手的许多年后,仍说“世上但凡有一句话,一件事,是关于张爱玲的,便皆成为好”,然后一边说一边又走到新的情感中去,这些话,自然又成了苍白的借口,他背叛的遮羞布!

不过还好,张爱玲及时解放了自己。在那封著名的绝交信中,她说:“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她表现出了高妙和收敛的姿势,尽管她仍然伤心,在信中附了三十万元。

张爱玲与胡兰成范文第3篇

她要一吐为快

看完书的人,个个喊累,对内地读者来说。竖排繁体本就不易,再加上祖师奶奶张爱玲那一只婉转轻俏的华丽工笔,疾风骤雨急弦繁管走马灯一样不停上场的人物,直看得人头晕眼花。

最明显的例子是桑弧上场,这位让张爱玲享受到错过的初恋感觉的重要人物,居然是夹在一句闲话里出现了,“蕊秋略点了点头,显然相信了。大概是因为看见燕山来过一两次,又听见她打电话,尽管她电话上总是三言两语就挂断了。”简直是淡到了极点,让你书读得胆颤心惊,生怕稍不细心,就放过了张爱玲生命中的某个VIP。

让张迷们最关心的三个男人,胡兰成、桑弧、赖雅都绝不是《小团圆》的主干。赖雅出场纯属客串,桑弧只出现在最后两章,而胡兰成亦到中段才悄然登场。50岁写《小团圆》时的张爱玲,仿佛并不在意这个男人或者是那个男人,对她来说,重要的是如宋淇所说:“get Jt out Of your system(一吐为快)。”她要向这个世界说明她为何成为张爱玲,而不是别人――她的家长里短,她的七大姑姨,她的窘迫,她的委屈,她的无情,她的冷漠……有人说看不下去,看不下去的人大约都感受到了她那针扎一般的痛苦,“那痛苦像火车一样轰隆轰隆一天到晚开着,日夜之间没有一点空隙。”

《小团圆》是一个老妇人的疯狂之书,最疯狂之处是她冷静地让一个死去的世界复活――她为她的读者无偿地提供了历史与幻境、小说与现实、谣言与真相、八卦与索隐的多重阅读体验。

《小团圆》里充满了真相与答案:影视爱好者断言李安绝对看过《小团圆》书稿,要不然如何能先知先觉摆出《色・戒》里的回形针:八卦爱好者则誓要从那根“狮子老虎掸苍蝇的尾巴,包着绒布的警棍”里找出SM的端倪:而痴情张迷们则忙着八卦《小团圆》的人物关系表,他们考证出张爱玲的母亲。书中的蕊秋原来有自流苏的影子:而自流苏原型的另一半则叫项八小姐,此人结婚后便成为《留情》里的敦凤:而追求张爱玲母亲的毕大使则是范柳原部分原型,老了以后更成为《留情》里的米晶尧原型:张爱玲的后妈也身肩几重重任,既是《茉莉香片》里的后母,更是《金锁记》里的长安:张家女佣碧桃是《小艾》里的小艾:汤孤骛是周瘦鹃则是确定的事,至于性骚扰张爱玲的文人苟桦,则有柯灵那华丽丽的影子,甚至有人连和姑嫂三人行游湖区的简炜都扒出来了,原来叫做刘锴,做过台湾“驻联合国大使”……

所有要发生的关系都要发生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小团圆》穿越了小说里常提到的高峻楼梯,或者腿板凳,借助它们,你可以一跤摔到底,从《小团圆》一举穿越到《倾城之恋》,再横跨《今生今世》,《民国外交史》钻过《结婚十年》与《色・戒》,最后落脚在上海常德公寓的阳台上,惊魂未定地看到那一轮1938年的月亮,依然是朵云轩上的那滴眼泪,又大又圆。

而更让人感叹的是张爱玲世界里的人,一个一个都这样的冷漠、残忍,从不惮于伤害对方,胡兰成提到为何要去找张爱玲,“就算她是男的,他亦要去找她,因为所有要发生的关系都要发生。”

张爱玲这轻轻一句转述,正中胡张二人关系的核心,他们俩最大的区别(也许也是这世界上最普遍两类人的最大区别),就是胡兰成誓要与这个世界发生一切可以发生的关系,而张爱玲则是尽可能不要与这世界发生关系。

张爱玲与胡兰成范文第4篇

沈从文这一生,只爱上过一个女人,他经历了千辛万苦追求到了这个女人,与她结婚,并相守一辈子,然而,在他死去之后,这个女人却说,从文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这个女人在后面又说,她直到后来才逐渐开始了解他,可这个了解,也是在沈从文死去之后,女人整理沈从文的文稿才逐渐发现的。最终,她发现的,也不过是认为沈从文是一个稀有的善良的人。

这个女人的名字叫张兆和。她曾经是沈从文的学生,也是沈从文一生之中唯一的妻子。

沈从文来自风景秀美的湘西凤凰古城。玲珑剔透的山水孕育了他的才情,人性甜美的凤凰小城赋予他柔顺多情的个性。18岁的张兆和在中国公学曾夺得女子全能第一名,她聪明可爱,单纯任性。兆和身后有许多追求者,她把他们编成了“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二姐张允和取笑说沈从文大约只能排为“癞蛤蟆第十三号”。自卑木讷的沈从文不敢当面向张兆和表白爱情,他悄悄地给兆和写了第一封情书。

沈老师的情书一封封寄了出去,点点滴滴滋润着对方的心。沈从文开始了他马拉松式的情书写作,胡适还是为其奔走牵线,于是有了一段童话般美好又历经磨难的世纪姻缘。

两只若即若离的手叠在一起,仿佛这一切倒是为了成全胡适,以及所有对爱情有所企盼的人们。人们对爱情的信念从他们的身上得到了证明。他们的爱情并非独属于自己,它像月光,平均分给每位在爱情路上的苦行者。他们的生命令人羡慕也令人疼爱。

我寄你的信,总要送往邮局,不喜欢放在街边的绿色邮筒中,我总疑心那里会慢一点。——鲁迅致许广平

纵观他的一生,鲁迅经历了前半生封建包办婚姻的痛苦煎熬,到后半生终得自由爱情的幸福!

鲁迅夫人许广平曾说过:爱情的滋生,是漠漠混混、不知不觉的,她跟鲁迅之间也是不晓得怎么一来彼此爱上了。

实际上,他们之间的爱情发展是有清楚的脉络可寻的,他们之间的爱情异于他人之处,就是从师友发展到完全的了解和爱慕,归根是鲁迅先生的光辉思想和高尚的品格吸引了一个追求光明和真理的女青年。

许广平继续鲁迅的事业,为研究、宣传和保卫鲁迅贡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她作为鲁迅的夫人和战友,一直受到人民的敬重,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的杰出女性之一。

鲁迅对于朱安是无爱的婚姻,而对于许广平则是相濡以沫的厮守!

公元4世纪,古希腊流传一首诗《维尼丝祭前夕》:“没有爱的,愿你们明天爱起来;在爱着的,愿明天仍然爱。”

我爱你朴素,不爱你奢华。你穿上一件蓝布袍,你的眉目间就有一种特异的光彩,我看了心里就觉着无可名状的欢喜。朴素是真的高贵。你穿戴整齐的时候当然是好看,但那好看是寻常的,人人都认得的。素服时的美,有我独到的领略。——徐志摩致陆小曼

陆小曼是有名的美人加才女,与徐志摩相恋时已是有夫之妇。两人的恋情成为当时最轰动的社会新闻之一。他们在经受了许多痛苦折磨后终成眷属,而婚礼上还遭到证婚人梁启超声色俱厉地训斥:“希望勿再做一次过来人。”

婚后的徐志摩并非进了天堂,他父亲始终不承认陆小曼这个儿媳,而陆小曼整日沉浸在上海的社交场上使徐志摩痛惜她浪费才华,她挥金如土的习性也使诗人入不敷出。在种种矛盾中,徐志摩形容自己的创作陷入了“穷、窘、枯、干”的境地。

徐志摩在北平教书,而陆小曼坚持留在上海,于是徐志摩只得经常在平沪两地奔波,“总想飞”的诗人还特别喜欢乘坐当时并不普及的交通工具———飞机。悲剧终于发生。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机从南京飞向北平,因为他答应20日要帮助林徽因筹划一个学术讲座。

陆小曼终身素服,绝足社交场所,编辑出版《徐志摩全集》成为她唯一的心愿,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愿望到1965年她辞世也没能实现。

梦醒来,我身在忘川,立在属于我的那块三生石旁,三生石上只有爱玲的名字,可是我看不到爱玲你在哪儿,原是今生今世已惘然,山河岁月空惆怅,而我,终将是要等着你的。——胡兰成致张爱玲

张爱玲与胡兰成,一个是当时上海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一个是汪伪政府的要员。在乱世之中,他们的相识、相知、相恋,及至最后的分手,都堪称是一场“传奇”.

胡兰成在南京养病。当他收到苏青寄来的杂志《天地》第十一期,读到《封锁》的时候,喜不自胜。文人与文人之间的那种惺惺相惜,使他对作者张爱玲充满了好奇。于是他立即写了一封信给苏青,对张爱玲的小说大加赞许,并表示极愿与作者相识。

见了面,他一是觉得张爱玲个子之高,二是觉得她坐在那里,幼稚可怜相,不象个作家,倒象个未成熟的女学生。但他两人一谈就是五个小时。从品评时下流行作品,到问起张爱玲每月写稿的收入。“因为相知,所以懂得”,两人已有了知交之感。

一天,他向张爱玲提起刊登在《天地》上的照片,张爱玲便取出来送给他,还在后面题上几句话: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这一年,胡兰成38岁,张爱玲24岁。但很快,他们恋爱了。他们谈情说爱的方式似乎是他们最初相识的延续。

胡兰成是懂张爱玲的,懂她贵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贵优雅,也懂她因为童年的不幸而生成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仅仅这一个“懂得”,也许就是张爱玲爱上胡兰成的最大原因。张爱玲从小缺乏父爱,便容易对大龄男性产生特别的感情,所以,年龄问题也不是障碍。1944年8月,胡兰成的第二任妻子提出与他离婚。这给了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一个升华的机会——结婚。他们就这样结婚了,没有法律程序,只是一纸婚书为凭。

后因胡兰成与小周结合,张爱玲去了美国。对胡兰成寄来了一张短笺:

兰成:

你的信和书都收到了,非常感谢。我不想写信,请你原谅。我因为实在无法找到你的旧着作参考,所以冒失地向你借,如果使你误会,我是真的觉得抱歉。《今生今世》下卷出版的时候,你若是不感到不快,请寄一本给我。我在这里预先道谢,不另写信了。

爱玲

胡兰成一见,便彻底断了念头。至此,这段爱情是真真地谢幕了。

附,民国另几条动人情书:

一见你的眼睛,我便清醒起来,我更喜欢看你那晕红的双腮,黄昏时的霞彩似的,谢谢你给我力量。——朱自清致陈竹隐

你来!我们同游奇山,去洗温泉不好么?早晚一块儿往群芳竞放的原野,在黄茑回啭的密林下散步不好么?无论如何请来吧!我在等你。——白薇致杨骚

张爱玲与胡兰成范文第5篇

胡兰成的文字便是。此时读他的文章,且不论他的品行、气节,只品他的文章和性情,仿佛观赏和留恋半个世纪前的月亮,盈盈月光入怀。

他笔下描绘的夏夜:“这时有人吹横笛,直吹得溪山月色与屋瓦变成笛声,而笛声亦即是溪山月色屋瓦,那嘹亮悠扬,把一切都打开了。”美的东西常常是令人稍稍不安的。他的文字清丽、空灵、静气流淌,仿佛水边听箫,箫声贴着水面低回盘旋,蜿蜒而来,那一刻,山空人静,水流花开。

他的文字可以和张爱玲的文字媲美,张爱玲的文字敏锐、凌厉、冷艳,有洞察世事的尖刻、练达。而他的文风洒然、流丽、烂漫,如春之原野远远望见一片盛开的桃花林,红霞一般,采几枝桃花抱在怀里,每一步行走都是喜悦、欣然,每一步行走都是春满花枝。这让我想起一句诗:诗意烂漫,只向桃花开二分。

世间凡是美好的东西,都是极其自然的。一花一叶,一草一木,对他皆是人世的风景。文字构筑的意境开阔、雅静、古意横流。犹如习武的高手,潇洒自如、游刃有余。

他从红尘过,不徘徊、不留恋、不伤感,风姿洒脱,随缘自在。如临波照影的白鹭,不沾染世间尘埃。佛家讲,不着如风,他的人生何尝这样?虽然不执著,不专情,但他与世间万物,处处留情。一个风流才子,只为花草俊林,山川河流,诗词雅章停留,却不为世间任何女子停留。

有许多人都是沿着张爱玲的文字走进胡兰成的。他评价张爱玲:“爱玲极艳。她却又壮阔,寻常都是石破天惊。”是的,张爱玲当然是石破天惊,因为中国几百年才出一个张爱玲。

读过胡兰成的《今生今世》《山河岁月》《禅是一枝花》,只能说,张爱玲遇见胡兰成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他是张爱玲的赏心之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遇见她,是临水照花人,只有他懂得她的心,赏识她的才华。那一刻邂逅相遇,在光阴无涯的荒野,不迟不早,于千万人中遇见最渴望的那个人,真是“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穿越孤独的漫漫人生,她望着,盼着,来时的路都长满了草,原来有一个他在这里等她,她怎能不万分欣喜?

胡兰成的文字里,花草、鱼虫、树木、山河、岁月皆有悲悯情怀和一腔脉脉温情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万事万物乃是一体,小事就是大事,无情乃为多情。他的人生观即是活在当下,拥有即是永恒,千年也是一瞬间。而此刻,她在,爱在,深情在,执手相看两不厌。茫茫天地之间,精神世界的相遇相知便是圆满。姻缘也好,离散也罢,邂逅她,已是上苍的恩赐。

世人都将占有、纠缠、禁锢、厮守当情,其实真正的爱情,如空气一样,滋养你的心肺与精神,它无处不在,又处处皆是。

简静的文字留在光阴深处,熠熠生辉。著名诗人柏桦曾说,现代文学里,胡兰成独得汉风之美,甚合我心。作家朱天文也说,我是从胡兰成那里明白汉文章原来这样的。是的,他的文字,传承汉语之美,美在风骨里。

乱世里多少生离死别,悲欢离合,因为谁也做不了主,任凭命运的安排。乐府诗云:“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欢喜。”人只有到了中年,才会明白,我们与任何人的相遇相聚,可能都是一期一会;才渐渐懂得,珍惜眼前瞬间的欢愉。

有人说,世间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茫茫人海,我们总会遇见和自己有缘的人。可是,爱情都是写在流水上的字。缘尽了,那些写在水上的字,便随着粼粼波光一一漂远了,幻灭了。人世多少情缘,都是水流花谢两无情啊。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边防警察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中国医学影像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甘肃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