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赞美蜜蜂的诗句

赞美蜜蜂的诗句

赞美蜜蜂的诗句

赞美蜜蜂的诗句范文第1篇

2.了解反语和冒号的用法,并学会运用。

3.积累描写动物的古诗,激发热爱动物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篇关于动物的课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二、学习“交流平台”。

1.自己读“交流平台”的三个句子。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

2.从这三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字面上看,作者好像并不喜欢这些小动物,实际上课文的字里行间却藏着对它们深深的爱。)

3.联系生活,想一想,谁曾对你说过这样的话?

4.我们平时说话和作文时,可以试着运用这种方法。(明贬实褒)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出示词语,学生读。

2.通过读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换偏旁识字)

3.这种识字方法有什么好处?(使生字的学习更加简单和系统化)

4.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肝、秆、俏、峭、浦、哺、轴、届)

5.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出示词语,读一读。

2.你知道这些词语分别说的是哪一类人吗?小组讨论交流。

千里马:比喻有才干的人才。

老黄牛:比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

百灵鸟:比喻声音动听的人。

领头羊:指带领大家前进的领头人。

小蜜蜂:比喻勤劳能干的人。

纸老虎:比喻外表强大凶狠而实际空虚无力的人。

变色龙:比喻在政治上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

铁公鸡:比喻一毛不拔非常吝啬的人。

应声虫:称随声附和的人(含鄙视意)。

哈巴狗:比喻驯顺的奴才。

3.体会两行词语有什么不同?(第一行是表示赞美的;第二行则用于讽刺。)

4.选择一两个词语练习说话。

(二)第二题。

1.出示三个句子,分别指名读。

2.小组讨论冒号的用法。(用在总结性语句后面,下文具体来描写。)

3.再读句子,体会冒号的用法。

4.从下列短语中选择一个,仿照着写一段话。

爱臭美的小狗 粗心的小杰 热心肠的老奶奶

(三)第三题。

1.出示三个句子,读一读。

2.去掉语气词再读一读,你有什么体会?(语气词能增强感情色彩,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表达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3.男女对比读。

五、学习“书写提示”。

1.同学们,我们经常抄写课文中的一段话或者自己写作文,回顾自己平时的作业,与文中的书写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①字距要比行距小。②字的大小基本一致。③两边留的空白大致相等。)

3.按照刚才的要求来写一段话。

六、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蜂》,指名读。注意读准“占”的读音。

2.齐读古诗,注意最后一句是问号。

3.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无限的风光美景都被蜜蜂占有。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忙碌,又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4.你体会出作者的感情了吗?(对蜜蜂辛勤劳动的赞美,对不劳而获之人的痛恨。)

5.带着体会读诗,尝试背诵。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运用明贬实褒的方式来表达情感,知道了运用换偏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记生字,认识了一些与动物有关的能够用来指称某一类人的词语,学习了冒号的用法,知道了语气词可以增强感情色彩、舒缓语气,明确了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同时积累了描写动物的古诗。

赞美蜜蜂的诗句范文第2篇

(一)别开生面的野炊活动。

为了引进竞争机制,活动前,我与小干部们一起商讨设计了一套特别新颖的方案。一周前,我向学生宣布:这次活动要进行两项比赛:

1.评比“诗厨”和“智多星小组”。

2.进行活动现场作文比赛,评比“写作能手”和“写作优胜小组”。野炊活动的规则是:①五人小组自愿结合,每人至少做一道菜。②每做一道莱得五分,如果配上一个适合的成语加五分,如能配一句古诗加十分。最有创新精神,每道菜都能配上古诗的同学评为“诗厨”,加起来分数最高的评为“智多星小组”。这个方案给学生提供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活动规则一宣布,班内就掀起了一个学习成语古诗的热潮。同学们有的找来各册语文书,有的买来《成语词典》、《唐诗三百首》、《小朋友读唐诗》等。一有空,大家就秘密地讨论,设计着做什么菜,配什么诗词。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想象的王国中驰骋、兴趣极为浓厚。在这个野炊活动中,同学们兴趣盎然,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张罗,一道道佳肴终于“诞生”了。同学们把蕃茄炒蛋称作“锦上添花”;在汤中放几只鹤鹑蛋称作“水中捞月”;在炒韭菜面上放两只熟蛋黄,叫做“两个黄鹂鸣翠柳”;一盘剁碎的蛋白称作“窗含西岭千秋雪”;一盆咸菜汤上浮几只剖成两半的蛋壳称作“门泊东吴万里船”。真是妙趣横生,令师生惊叹不已!

(二)别具一格的作文竞赛。

作文比赛中,我首先宣布比赛规则:①习作在90分钟内完成,按时完成的方可参赛。②习作由小组交流后推荐到全班宣读,最好的三名同学评为“写作小能手”。③比赛结束后,大家数—数自己所写文章的字数,并以野炊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总字数最多的三个组评为“写作优胜小组”。接着引导学生回忆上午所创设的优美情景:在风景如画的水库边,在迷人的秋色中,大家一起动手搭灶、拾柴、淘米、做菜,一起品评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且边品尝边吟诵一首首优美的唐诗。同学们“情动而辞发”,一个个跃跃欲试。然后,我亮出作文题目《记一次别开生面的野炊活动》。同学们立即动手,有的趴在石头上,有的伏在草地里,有的席地而坐以膝当桌,都沙沙地写起来。由于这次活动是亲身经历的并且留下了无比深刻美好的印象,学生习作普遍写得很好。不但内容充实、语句活泼,而且感受深刻。赞科夫说过:“只有儿童集体的丰富多彩、生气勃勃的生活,才是使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开花结果的条件。”比赛结束后当场评出“写作小能手”和“写作优胜小组”。

(三)有趣的“采花酿富”活动。

每接手一个班,我都组织学生参加“我有三个小伙伴”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备三本小集于。

1.《小蜜蜂》。教育学生像小蜜蜂一样辛勤劳动,广泛阅读并摘录佳句、格言在《小蜜蜂》集子上。

赞美蜜蜂的诗句范文第3篇

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了,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鲜花次第开放。

春姑娘在封冻了的冰河上跳呀跳,踩呀踩,冰层裂成冰块,化成了水,鸭子在刚刚成水的河里游泳,正如“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姑娘又在沉睡了的大地上跳呀跳,使小草感到春天来了。一棵棵小草从酣梦中醒来,他们破土而出,舒展着他那幼嫩的绿叶。小草一下子铺满了原野,举目远望,一碧千里。他们挺着身子,随风摇曳,那么柔软,那么娇嫩。

春姑娘还在覆盖着皑皑冰雪的陆地上,划了一下他的手指,使树和花儿知道春天离她们不远了。一株株柳树在微风中摆动着柔软的枝条,轻轻地擦过湖面,像美丽的少女在河边梳头。怪不得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咏柳》一诗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把它写的那么地美,好一派垂杨柳的风景呀!

一个个桃花像喝醉了似的,满枝绯红。那盛开的梨花,一簇簇绽满枝头,玲珑,纤丽,如云似雪。迎春花像一道道抛物线,由一点向四面八方抛去,而绝无横枝斜出一束一丛。

那里,一群群蜜蜂在飞舞,飘散着花粉的空气也跟着它的翅膀振动。青蛙从洞里钻出来了,活蹦乱跳。呢喃的大雁从南方飞来了,小鸟从巢中钻了出来,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好像在赞扬春天的美丽。

如今,春季已到。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古往今来人们几乎用尽了所有美好的词语诗句来形容、赞美春天。春天,带给人生命力,带给人希望。

春,暖人心脾,“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稍纵即逝,“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所以“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

春,沁凉润透,“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酒里飘香,“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春,魂牵梦绕,“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暖暖的春风飞来了。它好比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姑娘,带着一只彩色的神笔,到处欢快地画着。

春风飞过大地,大地变成一幅清新的图画:被人们收割过的草木茬上,又倔强地冒出了新芽。不用人工栽培,它们就在春风的吹拂下生长起来。大地变绿了,衬托着红的、白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的野花,多美呀!春风吹来,那清新的花草气息,直往人心里钻,无论是谁,都会深深吸一口,像痛饮甘露一样畅快。多爽啊!

赞美蜜蜂的诗句范文第4篇

张振民诗歌的想象丰富而奇特。他诗中的意象虽大都取自于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但是由于想象的光照,都使他们变得五彩斑斓、光彩夺目。比如《岁月的高度》:“岁月站了起来/仿佛白塔山上生长的杂草/越站越高//风舞动/岁月的脸脱落一层皮/因霉变渐生绿毛//深度有水有泥沼/上升的牙齿/高度迎风环绕//溜墙根走向一座湖心岛/那是一个热情的家园/只可惜家园无温饱//日子仿佛米粒般大小/怎么过我的神态/常在荒凉处随风飘摇”

这首诗的想象就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跳跃和转化。“岁月”是抽象的,但是一个明喻“仿佛白塔山上生长的杂草”却使其具象化了。我们一般说岁月加深,但诗人却说她“越站越高”。白塔山上的杂草,又似乎让人想起随岁月而变白的长发。我们仿佛看见一个经历沧桑岁月的白发老者在山上迎风而立。第二节的想象就更奇特了。“岁月的脸脱落一层皮/因霉变渐生绿毛。”岁月之久,“霉变”则暗喻岁月之少见丽日阳光。接下去出现于高度相反的“深度”,“有水,有泥沼”,上升的牙齿,仍与第一节的高度相呼应,表现出一种坚持和抗争的姿态。第四小节的湖心岛是“热情的家园”,这是想象中的乐土,但又“无温饱”。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最后一节“日子仿佛米粒般大小”仍是用抽象转化为具体的手法,表现出构成岁月的无数日子的琐细。这首诗充满了想象出的具体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沧桑岁月的体验和感受,表现出生命的高度和坚守的姿态。

表现爱情,诗人的想象也很丰富。如《缠身》:

每隔一段时间

你就会把温暖的语言做成丝棉

再过一段时间

你又把刻薄的语言做成针

你就用这针 对我

万箭穿心

你的每一根针尖上

都闪着血红的牙印

我是个悲伤的恋人

这样的命运

蛇一样缠身

诗人把恋人的不同话语比作丝棉和针,丝棉温软,针尖锐刺疼。而纠缠如蛇则更表现了对爱的复杂感受。

张振民的诗还蕴含着哲理,具有思辨的色彩,如《无主题变奏》:

你看天,看地

我审视自己

你看别人时

我看你

刚刚看出个主题

一阵风过

射出的响箭与靶心偏离

但是

只要我眼睛轻轻一闭

世界将是一团漆黑

这首诗有点像卞之琳的《断章》,具有相对主义的色彩。看与被看是相互转化的,内心主观感觉与客观世界也不会是完全统一的。同一对象会因主观情感的转变而改变。《生长》也有哲思内涵:“星星不只在晚上闪亮/太阳不只在白天摇晃/飞机不一定都停泊在机场/草地上站着的并非都是牛羊//……所有的风 不一定都能指示方向/每一阵雨不一定都能无害/望远镜看到的并非全是风光/被枪儿瞄准的不一定都是死亡。”这些诗句用语并不深奥,但却能令人回味、启人思考。

张振民的诗取材随意,书写自由,在浪漫的抒情中又带有后现代的反讽,可见他对各种诗歌艺术手法的借鉴与吸收,他的诗歌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空间》是从杜甫的诗句引发的,“一行白鹭上青天”,但他对此进行了现代的改写:

最快乐的事 应该是

放飞一只白鹭

既然自由已被削尖

那就悄悄地等待 等待

一支开心的箭射穿

丽日青天

一行白鹭 上天后

才知道脚下的路

与地上的黄河一样

曲曲弯弯

这种改写使诗境更加开阔,但又赋予了新意:天空并不是自由的,“与地上的黄河一样/曲曲弯弯”。

张振民的诗中常常出现蜜蜂意象。比如:“蜜蜂的翅膀是美丽的糖纸”(《标点》),“蜜蜂 这些送春的小喇叭”(《酝酿》),“整个四月的山坡/运输甜蜜的小飞机往来如梭”(《日前》),“花汁/很甜/蜜把蜜蜂围在中间”(《桃花做伴》),“傍晚不肯闲着/点燃最小的灯/张开红嫩嫩的小嘴/唱夜半歌声”(《蜜蜂的一天》)。这些蜜蜂意象表达出诗人内心对这勤劳的酿造甜蜜的小生灵的赞美.也表达出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诗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意象化传达。从张振民的诗歌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他想象力的丰富,意象创造手法的多样,还可以看到这个山东汉子美丽而崇高的内心世界。他的内心向往着真、善、美,他的诗歌的意象也是美的,总体给人简洁、透明的美感。他说:“开花的心 不管怎样许诺/一丁点的蕊正拖着一团火”(《开花的心》)。他这样写树:“一片绿色站在低空/被风的队伍/相拥/树枝像翅膀一样抖动/黎明”(《树的风景》)。他这样写草原:“他凹凸的缎面像褶皱的毛毯/阳光下,一挂就是一天”(《绿野》)。他虽然也说:“我的黑夜比你长”,但是我们从他诗歌中更多地看到的是春天的阳光。正如他在《夏天》一诗中所写的:“这么多美好的沉淀/满世界的翡翠/在闪”!从这些诗句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诗人饱满的艺术创造能力。

赞美蜜蜂的诗句范文第5篇

人物描写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以传神的细节刻画人

细节描写是具体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手段。一个人做了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都表现在他的言谈、举止、神情之中,必须着力写好这方面的细节,读者才能确切地感知他的个性。换句话说,细节描写是把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的某些细小处放大,加以细致的描绘。

(1)动作细节描写。例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一个细节描写:“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这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师生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

(2)语言细节描写。例如:①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情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②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多吃,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约瑟夫,他就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例句①表现菲利普夫妇听说于勒在外边发了财,因于勒的经济地位而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把改变家庭拮据局面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天天盼望他能早日归来。充分表现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贪婪、庸俗、冷酷和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例句②属母亲的冠冕堂皇之辞:在两个女儿和女婿面前,显得既爱惜自己,又关心别人;既疼爱孩子,又注意教育;实质却是既顾及面子,又节省开支。其虚伪、吝啬的心理暴露无遗。

(3)肖像细节描写。例如:①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孔乙己》)②这藤野先生,据说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鲁迅《藤野先生》)

例句①描写长衫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有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补衣服都不肯动手。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唯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这个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教育揭示得十分深刻。例句②是留级学生讲关于藤野先生的掌故,一方面表现藤野先生的生活俭朴,一方面表现他的生活随和、不拘小节、马虎、不讲究的性格特征。

(4)心理细节描写。例如:①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魏巍《我的老师》)②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都德《最后一课》)

例句①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表现一个小学生内心对老师的感情到了极点;例句②当小弗郎士听到学校屋顶上鸽子咕咕的叫声时,内心表现出对敌人禁教法语的卑劣行径的轻蔑、憎恨和珍视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

上述每一细节描写都蕴含新意,发人深思,耐人寻味,我们写作时一定要认真揣摩其绝妙之处。事实证明: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顶得上千言万语。

二、以曲折的情节塑造人

情节是表现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古今中外的许多名篇、名著大多通过复杂的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

例如大家熟知的《林海雪原》,写了为战胜座山雕,杨子荣假扮土匪,打入匪巢。这一举动就出乎意料,因为这是非常危险的,然而,就在杨子荣即将骗过座山雕时,土匪“小炉匠”突然上山,这不但出乎杨子荣的意料,也让读者、观众出乎意料,因为这是把杨子荣置于“非死不可”的境地,这是第二个出乎意料。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杨子荣抓住“小炉匠”的弱点,唇枪舌剑,侃侃而谈,一步步地逼得“小炉匠”在座山雕面前不得不承认杨子荣是土匪,这又是一个出乎意料,有了这样三个“出乎意料”的故事情节,就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文章跌宕多姿,引人入胜。

再如《醉人的春夜》一文,也具有这种特点。文章虽仅一千来字,但误会环生,波澜迭起。夜深人静,小伙子骑车一掠而过,可“又回来了”,陈静以为要加害自已,顿时“紧张起来”,其实小伙子是回来帮她修车的,此一波折。当车无法修好时,小伙子又问她家住多远,陈静以为他不怀好意,又“没了主意”,下意识地往前紧走,实际上,小伙子有近则送一程,远则修好车再走的想法,此二波折。小伙子将车修好后,陈静问要多少钱,小伙子说“五块”,陈静以为是“敲诈”,其实小伙子是开玩笑,一分钱也不收,此三波折。这就不仅增加了情节的曲折性,而且渲染了紧张、幽默、和谐的气氛,最主要的是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有神。

曲折着重的不是不可预料,而是起伏多变、骤起骤落的情势,使作品形成动人心弦的活力。

三、在对比和衬托中表现人

对比和衬托是我们写文章常用的两种表现手法。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刻画人,更能凸显人物的个性特征,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如:诗人臧克家的诗《有的人》的前半首中的: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诗人在这里根据诗歌的特点,把完全不同的两种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凝聚在诗中,使崇高的鲁迅与卑劣的“活死人”形成强烈的、尖锐的对比,让崇高者愈见崇高,卑劣者愈见卑劣,格外分明地显露出作者的爱憎之情。

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之别。所谓正衬即“以美衬美 ”。就是用那些比较美好的人、事、物,来衬托那些更美好的人、事、物,使这些人、事、物的美好程度异乎寻常,超出一般,美上加美,好上加好。例如,刘鹗的《明湖居听书》就是以美衬美、以宾衬主的典范。文章使人们看到,琴师的技艺虽高,黑妞的书说得虽好,但美中最美的是白妞说书。这样用人物来层层烘托,比单独描绘白妞说书的技艺,显得更生动活泼,给人的印象也更深刻。

反衬,简单地说,就是“以丑衬美”,这种手法给人一种十分鲜明的感觉。例如,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为了批判极端势力的约瑟夫的父母对约瑟夫叔叔的冷酷无情,就用约瑟夫对叔叔怀有强烈的感情、一下子就给了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的行为来加以反衬,使资本主义的人情世态真相毕露。

当然,要把人物写活,远不止以上这些方法,如果你也能在生活中细细地观察,在写作中慢慢摸索,相信你也会找到描写的窍门,你也能让所写人物在你的文字里鲜活起来。

下面还是看看我们的同龄人是怎样运用对比描法的:

2011年河南省考生写的《怀念两棵树的日子》一文,小作者就是巧用对比来深化主题、表现人物的。“我”怀念两棵树在一起的日子,“我们都手挽手,听着,唱着……”而如今“我的身边仅剩下一个硕大的坑和一些残枝落叶”,前后对比,道出了“我”内心的孤单、寂寞;以前水田、麦穗相伴,云霞、炊烟相扰,而现在“刀斧在山林里挥舞,轰隆隆的车轮之声不绝于耳”,令人向往的村庄变成噪音制造厂,前后环境对比鲜明,既显示了“我”内心的悲伤,又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再如2011年山西省考生写的《好习惯是别样的光芒》一文的开头:有些人用价值不菲的珠宝将自己包装,“烨然若神人”,想要凭此璀璨夺目;有些人驾驶着跑车在马路上玩飘移,将哗众取宠认为是光芒万丈;而另一些人,朴实无华却能在举手投足间赢得尊重,获得成功,这只是因为,好习惯让朴实的人们具有了别样的光芒。开头采用对比描写,自然地引出话题“习惯”,将好习惯与坏习惯对比来写,在鲜明的对比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鲜活地表现出来。

还如广东省湛江市考生写的《热爱真理,诠释生命》一文,作者热情歌颂了达尔文追求真理、为科学献身的伟大品格。为了表现达尔文对真理的热爱与追求,考生拿蛮横无理、践踏真理的威尔伯斯福主教、以势压人的本杰明・迪斯雷利首相以及达尔文的好友赫胥黎与达尔文进行对比衬托,使达尔文的形象更加高大鲜明。请看其中的两个段落:

……第二天来临。阳光赶走了黏稠的黑夜。晨曦透过教堂五彩的窗户,照亮了教堂中的人们。“异教徒!”威尔伯斯福主教提着沙哑的嗓子,“你还是执迷不悟吗?你还认为你是从猴子变成的爷爷奶奶那里来的吗?”你微笑着,异常镇静地回答道:“没错,即使我是由猴子那里来的,我也是从真理中诞生的,而你们却是从效忠成见与谎言的奸污知识的人里诞生的。”

界限何等清楚,泾渭多么分明。不同的个性特征,给人的印象自然格外强烈深刻。由此可见,运用对比手法来揭示典型的本质意义,往往会产生独特的效果。

四、在欲扬先抑中凸显人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造成鲜明对比,既可造成文势的波澜起伏,更能使艺术形象光彩照人。

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形成对照。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例如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旨在讴歌蜜蜂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的高尚品质,但文章没有从爱蜜蜂写起,而是写“我”有一次受了蜜蜂的螫,因此不大喜欢蜜蜂,这似乎是写蜜蜂的缺点,写自己对蜜蜂的偏见,是较低的调子。后来又写了蜜蜂如何高尚,舍己为人,不怕牺牲,从而转入热情的赞扬。作者在结尾写道: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贬蜜蜂――赞蜜蜂――做梦变蜜蜂”,这种技法就是“欲扬先抑”。如果文章一开始就直接抒写蜜蜂如何高尚,反而太直,太露,没波澜,没起伏,没有情趣。

历年中考优秀佳作也不乏运用欲扬先抑技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