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赞美夏天的诗句

赞美夏天的诗句

赞美夏天的诗句

赞美夏天的诗句范文第1篇

。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 》中的诗句: 。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

2、默写描绘春、夏、秋、冬四季的诗各一首。

描写春天的诗:诗名是《 》,诗句是

描写夏天的诗:诗名是《 》,诗句是

描写秋天的诗:诗名是《 》,诗句是

描写冬天的诗:诗名是《 》,诗句是

3、按要求默写古诗。

赞美黄河雄伟气势的诗:

赞美庐山瀑布的诗:

赞美柳树的诗:

赞美小草的诗:

赞美春雨的诗:

4、《墨梅》、《竹石》、《石灰吟》三首古诗的共同特点是:看起来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 ,其中“梅”具有 特点,“竹”具有 特点。你还知道类似的诗吗?请写一首。

5、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   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另一首《悯农》吗: 。

6、李清照是我国宋代女词人,她写了一首赞颂项羽,抒发爱国情怀的诗《     》。诗句是 。

7、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思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  》中的诗句 。

最后用了一个反问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8、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   》中的

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9、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样的诗有:《    》中的 。《    》中的 。描写旅途中忧愁满腹难以入眠的诗有《   》中的 。《  》中的 。

10、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在《 》写到:

,表达了诗人对骨肉相残、同根相煎的悲愤之情。

11、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

,这首诗表达了 。你还能写出其他的爱国诗吗?诗名诗《 》,诗句是 。

12、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国文坛合称为 。其中,李白被称为 ,杜甫被称为 ,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 》,抒发了 。你还知道杜甫写景的诗《  》和《   》。

13、赠别诗在我国古诗占重要地位,许多诗人都有优秀作品,

如李白的《 》写到 。

杜甫的《  》写到   。

王维的《    》写到 。

高适的《 》写到 。

王昌龄的《 》写到  。

14、我们还学过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 》:

,王之涣的《 》:

15、“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除了《古朗月行》,我们还学过选自“汉乐府”中的《   》其中 一句含有很深的哲理,劝导人们 。

16、我们曾学过北朝民歌《 》: ,描绘了一幅 的草原图画。

17、“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有不同的   ,你知道的词牌名有 、 、 、 、

、 、 、 、 、 。请默写毛泽东的一首词:词名《 》,词中写到

赞美夏天的诗句范文第2篇

“四季韵律操”是以四季文中描写春、夏、秋、冬自然优美景色的诗歌为内容,以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为节拍,以健身壮体为目的的韵律健身操。这种操在悠美的音乐声中边诵四季边做操,身体各部位都在自由放松有节奏地运动。通过做“四季韵律操”,旨在加深学生对四季的诗意理解与记忆,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协调发展。

二、“四季韵律操”的价值体现

1.激发学生学习四季文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机。在做“四季韵律操”的过程中,学生全身心投入,感到韵律操“有趣、有奇、有味”,体会到了四季文的艺术魅力,从中获得了巨大满足,感受到愉悦体验,享受到学习四季文的乐趣,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四季文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

四季文语言精练、含蓄、优美,立意高远,构思新颖,处处包含着语言的艺术。《咏柳》、《小池》、《山行》、《梅花》等诗,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小池》中,诗人静现了“泉眼”、“池水”,饱享“蜻蜓”、“小荷”相依偎的乐趣;《山行》描绘的“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壮美秋景等,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情感与诗意交融,在细细品位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净化了学生的心灵,提高了学生的品位,培养了学生的高雅情操。

3.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

四季文的内涵比较丰富,单就学生的认识水平,很难理解词义和诗意,我们通过设计一些动作和造型,让学生边吟唱四季边做动作,能给学生豁然开朗之感。如王安石的《梅花》,赞美了梅花凌霜傲雪、敢为天下先的气度和冰清玉洁、清香四溢的品格。作者通过歌咏梅花,别出新意,独抒情怀,歌颂了人的一种精神。通过诵读,学生了解了梅花的特点,更为它的奉献精神和冰清玉洁的品德所感动,使学生提高了对诗意的理解。

4.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良好的情绪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四季韵律操”安排在每天大课间进行,师生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吟唱四季,随着明快的韵律完成每一个动作,沉醉在诗情画意中,开启幽闭的心灵,释放禁锢的情愫,唤醒了学生心中的期待和憧憬,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感受到了心智成长的快乐,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三、“四季韵律操”的特点

1.学科性。

四季内容的确定是以语文教材为依据,整套动作编排展示了舞蹈和体育的基本动作,体现了语文学科、音乐学科、体育学科的有机整合。

2.层次性。

整套动作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依次编排动作和设计造型,动作既简单又优美大方,使学生易学、易做、易记、宜健身。

3.活泼性。

在编排动作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十分注意动作的活泼性、灵活性和实用性,充分展示了少年儿童活泼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学生身心的各个部位在运动中得到和谐发展。

4.整体性。

“四季韵律操”是一项整体活动,整体概念强,它要求每个学生按音乐的节拍、诗歌的韵律完成每个动作,达到整齐划一,促进学生身心的共同发展。

四、内容确定意图

在内容选择过程中,我们选择了《咏柳》、《小池》、《山行》、《梅花》等四首诗歌。从诗意上看,它们分别描写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色和不同季节的各种植物特点。

《咏柳》是一首咏物诗,赞美春天。诗人以柳树颂扬春天的活力,春为大地换上新装,春给人们带来了美,春让人们充满了希望。

诗中充满喜悦之情,立意新颖。《小池》是一首清新的小品诗。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山行》是描绘深秋季节的诗,它展现了山间、小路、白云和夕阳映照下枫树林的美景。《梅花》诗,不仅让人领略到其凌寒怒放的神韵,而且给人留下了色香俱佳、别具一格的鲜明印象,令人赏心悦目,获得了艺术美的享受。学生在吟唱这四首诗歌时候,能够领略诗歌的意境美,展示少年儿童勃勃生机的精神风貌。从诗文的韵律上看,我们选择了优美的、琅琅上口的、富有韵律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诗歌。

五、音乐谱写意图

在音乐谱写过程中,我们根据少年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自创了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乐谱。

六、动作编排意图

赞美夏天的诗句范文第3篇

――题记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廓酒旗风。

一句诗,却包含了整个春天,春天的色彩在诗中得到了表现。诗本无色,可是却因为意境而平添了一两抹鲜丽的颜色。

一句诗,引发人的联想,使你置身于那个千里莺啼、红花满地的春风,在河畔,且听风吟。那微微露出一角的旗帜在轻拂的风中摇曳轻唱对生命的赞歌,于是我们的脑海里便涌出一大片红色,那是春天的颜色,红得妖娆却又不失妩媚。

诗在春天是红色,而春天是诗色彩的点缀。

接天连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没有任何色彩,平淡无奇,没有粉饰,可是脑海里却有一片碧荷在随风起舞,轻轻地,带走了整个盛夏浮躁的空气,不禁深呼吸起来嗅到来自诗句的文笔香。意境如此美好,使人心情舒畅。脑海里有一片碧绿在翻滚,而泛起一片碧绿涟漪。那一抹绿就像要摘出油来一样,在夏的烈日下泛出点点金光。

于是诗又变成了绿色,点缀着夏天。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酡红如醉的是枫叶,一片一片的从白纸上涌了出来,越来越清晰,纸上呈现出了完美的秋景,来自千年前的枫叶依旧是那样令人沉醉,和着徐徐秋风的旋律,缓缓的飘零。

映着那西天的云霞,陶醉在诗的完美意境和枫叶飘零的旋律之中,我听到了夕阳西下的声音。

诗又变成了红色,飘零了整个秋天。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世界沉寂了,没有一点声响,窗外的天空雪白雪白,好一个粉装玉砌的严冬!

诗又变成了白色,静静地在冬天中徜徉。

诗拥有了整个世界的颜色,抽象或是具体的。每一种色彩都不会褪色,时间在流逝,纵使物是人非然诗之色彩却是永远鲜亮。

赞美夏天的诗句范文第4篇

她——就是梅花。别的花太多开在春夏两季,而她却选在寒冷的冬季。使人们在春夏之后,寒冬腊月之时,也有赏花的机会。是她,让寒冷中的人们的生活不乏单调。她,是冬天的使者。故有许多诗人,从古至今都有,她的精神魄力震撼着诗人们的心灵,是人们就写下了许许多多赞美梅花的优美诗句,传颂千古。人们读着这些生动传神的诗句都可以感受到梅花给诗人的感觉,是那么的深刻,仿佛梅花的傲骨精神都可以透过诗文展现在你的面前。

她凭什么被人赞颂?她既没有牡丹的高贵,又没有玫瑰的热情,更没百合的清丽,再者还有珍贵的昙花一现、出水芙蓉呢!还有荷花、兰花……怎么也轮不到她啊呀!如果是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梅花虽然没有牡丹那么高贵、昙花那么珍贵。但是,她有一种搏击风雪,坚强不屈的精神,正是因为她的精神,所以诗人才会用笔墨赖陪她闯过寒冷的雪,凛冽的风,走完生命的旅程。

我,在中国出生。梅花和我是一国的,而且中国历代歌名烈士和梅花也有着相同的特点——宁死不屈!他们就像梅花一样,是坚强不屈的人!梅花不愧是我国的国花!

赞美夏天的诗句范文第5篇

摘要济慈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的优秀代表,美的追求者和赞美者。他提出的诗歌美学主要包括美与真、消极能力说、想象力等。他运用诸多艺术手法创造了一个永恒的绝妙艺术境界。他的诗中既有优美的格律形式、美妙的歌声笛音,大自然的五彩缤纷,古希腊精湛的艺术美,又有对美好生活和甜蜜爱情的向往。济慈对美的求索是其对生活、生命、美和大自然热爱的真实再现,他不厌其烦地颂扬美,旨在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关键词:济慈诗歌美真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约翰・济慈(1795―1821)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的优秀代表,美的赞美者。他善于在大自然中、艺术中、人世间挖掘美。济慈在其诗歌中运用多种精湛的艺术形式持之以恒地追求美、再现美,谱写了一曲曲美的赞歌,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以诗的形式刻画出了一个永恒的美的绝妙境界。

一济慈对诗歌美学的理论阐释

济慈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可谓呕心沥血且持之以恒。济慈在致范妮・济慈的信中表明了自己的伟大抱负:

“――我的抱负是为世界做些好事,倘若天假以年,那将体现在我更为成熟的年华中的作品上――在那之前,我将尽上天赋予我之神经所能承受的力量,去攀登尽可能高的诗歌峰巅。”

跻身于伟人之列。他的诗歌在当时受到了批评,他毫不气馁,而是出于对诗歌艺术的挚爱更加发奋地创作,不带丝毫功利性:“我确实怀着对美的渴望和喜爱来写作,哪怕我每晚的劳作到第二天早晨便付之一炬,没有任何人看过一眼。”他在致友人海登的信中写道:

“我没有理由抱怨,因为我确信这个时候真正美妙的东西都会被人察觉。我毫不怀疑,假如我写了《奥赛罗》的话,我一定会被当成像亨特那样的好汉被人喝彩欢呼。要是你的画作像那部剧一样具有普遍意义,你现在也会这样受到欢迎――事实并非如此,人们的表现当然也就只能是这样。”

在济慈看来,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应把美作为统领一切的核心,美在诗歌中占有压倒一切的地位。他在致J・H・雷诺兹的信中坚持这样一种观点,即“对一个大诗人来说,对美的感觉压倒了一切其他的考虑,或者进一步说,取消了一切的考虑。”他还说过:“我认为诗之惊人在于一种美妙的流溢”。他对美的追求可谓坚持不懈,因为:“美的事物是一种永恒的愉悦”(A thing of beauty is a joy forever)(《恩第米安》)。

济慈的诗歌美学内涵丰富。从诗歌艺术创作本身来说,济慈十分注重对诗歌艺术形式美的展现,他特别强调诗歌的韵律:“为什么‘吻了四下’呢?……只要合乎韵律,它用什么数字都行”。他也同样讲究词句的优美,他说“我像求爱的恋人一样追求妙语锦句”。

但他所追求的可不是虚无飘渺的唯美之美,而是建立在真的基础之上的美。在《希腊古瓮颂》一诗中,他十分明确地阐述了自己的美学观:“美即是真,真即是美”(Truth is beauty, beauty truth.)。可以说,济慈所心仪的美是与现实或真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的浪漫主义是根植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上的,是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结晶,决非无视生活真实的唯美主义艺术。《夜莺颂》是济慈住在伦敦汉普斯特德区朋友家里时,在一颗树下观察夜莺的巢,聆听夜莺的啼鸣后写成的。《秋颂》是因为诗人1891年秋天常去曼彻斯特近郊的田野里散步,有感吟诵而得的。济慈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How beautiful the season is now―How fine the air.A temperate sharpness about it.Really,without joking, chaste weather―Dian skies―I never liked stubble-fields so much as now―Aye,better than the chilly green of the Spring.Sometimes a stubble-plain looks warm―in the same way that some pictures look warm―This struck me so much in my Sunday’s walk that I composed upon it.”

“这个季节多美丽!空气多好!爽朗而适度。真的,天气很宜人。蔚蓝的天空,空荡的田野。啊,这景色远比绿色的春天好。刚收割过的还有庄稼茬的田地看起来很温暖――就像一些图画看起来温暖一样。如此美妙的景色在我星期天散步时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就把它写了出来。”(笔者译)

由此可见,大自然的美是可以使诗人暂时忘怀内心的忧伤和痛苦,得到欢乐心情和美的享受的。为了创造美,更为了永恒的欢乐,济慈力求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美,把诗歌引上美的峰峦。他在致本杰明・贝莱的信中这样写道:

“我对什么都没有把握,只除了对心灵情感的神圣性和想象力的真实性――想象力以为是美而攫取的一定也是真的――不管它以前存在过没有――因为就像对爱情的看法一样,我对我们所有激情的看法都是,它们发展到极致时都能创作出纯粹的美。”

《圣尼亚节前夕》就以丰富的想象力、奇艳绚丽的色彩描写了在圣尼亚节前夜,一对出身敌对家庭的年青人为了追求幸福的爱情悄然私奔的故事。在《幻想》一诗中济慈热情地赞美了想象所创造的极真极幻的想象之美:

“派遣幻想出使到域外/给它崇高的使命:派她去/她自有臣仆替她服务/不怕严霜,她将会带回/大地丢失的千娇百媚/她将会给你带来一切/盛夏季天的欢欣喜悦/五月的蓓蕾、铃花、采自/带露的草地,多刺的树枝/秋天堆积的丰盈财富/她会神秘地在暗中偷出/把种种欢乐协调在一起/像三种美酒在一起一只杯里/你将喝干它:你还会听到/远方清亮的丰收歌调……”

济慈在致约翰・泰勒的信中也论述过他的诗歌理念,重申诗不仅应该创作美,而且还应达到美的极致;强调诗之自然性,即要有感而发,自然而然,决不能无病呻吟。这一点颇似英国浪漫主义大师华兹华斯提出的“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济慈在致约翰・泰勒的信中如是说:“如果诗之产生不像枝头生叶那样自然,那它还是不写出来为妙。”

想象力是认识美、获得美的动力和源泉。要做到这一点,诗人必须淡化自我。济慈否认诗人具有自己的个性或性格。他认为,“至于说诗人的性格本身它不是本身――它无自我――它是一切事物,又什么都不是――它没有性格――”。济慈倡导诗人从作品中“引退”,同时他还指涉到感受力和美感问题,即不要进行理性推理,而是进入到客体中去进行切身的感受和体验,达到忘我的精神境界。美感是最重要的,“真”是通过美感来体验的。诗人有了这种感受与体验,才能达到“既是一切而又不是一切”的绝妙境界,在表现客体时也就能做到 “如果诗之产生不像枝头生叶那样自然,那它还是不写出来为妙。”这种对客观事物的刻画所达到的“像枝头生叶那样自然”的境界就出现在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深入细致地观察和体验客体,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于美的世界之后的传世之作中。在《秋颂》一诗中,诗人就很自然地摒弃了传统颂诗的抒情风格,大胆运用了全新的写实风格把秋之美景尽收诗中。

二美在济慈诗歌文本中的呈现

济慈常常运用优美的艺术形式表现他对美的追求,他的诗歌形式优美、音韵和谐,自然流畅、工整对称、悦耳动听。《恩弟米安》的前几行就排列的十分整齐,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以及音韵变化极富规律,诗的每一行都用抑扬格四音步写成。诗人还使用重复句式、平行句,元音的重复给诗作带来极强的音乐效果。诗的音调呈现波浪形态势,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与贯穿整节诗的长元音和鼻音互为协调,使诗句显得十分哀伤,如泣如诉,再现了诗中人的痛苦和哀伤,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伊莎贝拉》一诗则音声优美、悦耳动听,隔行押韵,诗行排列整齐,每行均有抑扬格五音步构成,诗人使用大量的重复和平行结构使诗行呈现出了音声美、对称美和平衡。诗人对伊萨贝拉与其情人缠绵不舍的爱情是这样描写的:

“每天早晨,他们的柔情更浓/每天傍晚,他们的痴情更深/他无论在屋里,田间,园中走动/眼睛里见到的全是她的倩影/他情意绵绵的嗓音在她耳中/比树叶萧萧、幽溪潺潺更动听”。

《伊萨贝拉》中幽灵说话的声音很奇怪,可又似悠扬的乐声和琴声,如泣如速,完美地再现了伊萨贝拉失去情人后的悲伤情怀:

“幽灵说话了,那声音多么奇怪/仿佛在努力转动可怜的舌头/想把生前惯用的声音发出来/让伊莎贝拉细听着乐音悠悠/那声音不断地颤抖,透出倦怠/像祭司木然把松弦的竖琴弹奏/在那声音里,呜咽着鬼魂的伴唱/像夜风凄厉地吹过多棘的坟场。”

济慈在诗歌王国里遨游。春天,大自然中百鸟争鸣,优美的歌声在空中回荡,传来阵阵欢歌笑语。夜莺在山谷中无忧无虑地尽情歌唱:“想到你呀,轻翼的林中天仙/你让悠扬的乐音/充盈在毛榉的一片葱茏和浓荫里/你放开嗓门,尽情地歌唱着夏天。”《秋颂》则以蚊虫的鸣叫,羔羊的咩叫,蟋蟀的放唱,知更的争鸣,群燕的欢唱呈现出音声美。在《蝈蝈与蟋蟀》中,诗人以蝈蝈在夏日树篱旁不停地、欢快地歌唱和蟋蟀在冬天的炉边高歌突出地刻画了大自然中鸟虫美丽的歌声,并以此呈现出诗歌的主题:大地的诗歌从不间断。

济慈善于在大自然中发现美,此乃诗人对大自然的挚爱所致。《啊!我真爱――在一个美丽的夏夜》一诗以美丽的大自然的夏夜霞光、金灿的夜空、银亮的白云与现实的污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啊!我真爱――在一个美丽的夏夜/当霞光注向金灿的西天长空/银亮的白云静倚着温馨的西风――/我真愿远远地、远远地抛开一切//鄙吝的念头,向小忧小怨告别/把愁结暂解;悠然地寻访追踪/芬芳的花野,美丽的造化天工/在那里把灵魂诱向忘情的喜悦。”

《秋颂》是这样赞美秋之美的:

“雾霭的季节,果实圆熟的时令/你跟催熟万类的太阳是密友/同他合谋着怎样使藤蔓有幸/挂住累累果实绕茅檐攀走/让苹果压弯农家苔绿的果树/教每只水果都打心子里熟透/教葫芦变大;榛子的外壳胀鼓鼓/包着甜果仁;使迟到的花儿这时候/开放,不断地开放,把蜜蜂牵住/让蜜蜂以为暖和的光景更长驻/看夏季已从粘稠的蜂巢里溢出。”

他诗中的寒冬仍然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给人带来欢乐:

“呵,十二月凄凉的寒夜里/一颗快乐的、快乐的树/你的枝柯从来不牵记/曾经有过的绿色幸福/北方的雪雨呼啸逞强/绝不能把你的枝柯摧伤/化雪的料峭也无法阻挡/春天在你的枝头吐蕊。”

济慈的诗歌意境优美,在长诗《伊萨贝拉》中,当伊萨贝拉的情人被谋害后,她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于是:“她忘记了星星,忘了月亮和太阳/她忘了树林上面蔚蓝的天空/她忘了幽谷里溪水潺潺流淌/她忘了深秋时节吹来的寒风”。《夜莺颂》中的梦境则如诗如画:嘹亮的歌声、潺潺的流水、树木森林、分辨不清的鲜花绿草散发出沁人的幽香。虽然诗人看不清出脚下有什么鲜花,但是他

“……在暗香里猜想每一朵奇葩,/猜想这时令怎样把千娇百媚赐给草地,林莽,野生的果树枝;/那白色山楂花,开放在牧野的蔷薇/隐藏在绿叶丛中易凋的紫罗兰/那五月中旬的爱子――/盛满了露制醇醪的麝香玫瑰。”

济慈很推崇艺术美。《希腊古瓮颂》就是希腊古瓮的艺术美之结晶。古瓮上雕刻的有树木、风笛、以及年轻的恋人们。这是一个永恒美的世界:年轻的恋人个个长生不老,青春永驻;他们的爱情将持续到海枯石烂,永不变心;这里永远是春天,青翠碧绿的树叶决不会变黄,枯萎;这里的歌声是那么迷人,令人魂牵梦绕。这些沉寂的图画充分体现了美的特征,具有永恒艺术的价值和意境。他以此告诉我们:人的生命很短暂,而艺术的生命则是不朽的,艺术美是永恒的。《初读恰普曼译荷马史诗》则描绘出了诗人对古典美的憧憬和诗人阅读史诗时的惊喜感受以及对古希腊文学艺术的仰慕之情。《恩第米安》和《海披里安》也都是取材于古希腊文学的佳作。

尽管贫困潦倒,现实生活中的济慈也渴望得到甜蜜美好的爱情。《致芳妮》一诗表达出了诗人对忠贞不二的爱情以及精神之爱的向往。他这样写道:

“专一的、毫不游移的、坦诚的爱/没任何伪装,透明,纯洁无垢/啊!但愿你整个属于我,整个/形体,美质,爱的细微的情趣/你的吻,你的手,你迷人的秋波/温暖、莹白、令人销魂的胸脯,――//身体,灵魂,为了疼我,全给我/不保留一丝一毫,否则,我就死/或者,做你的可怜的奴隶而活着/茫然忧伤,愁云里,忘却,丢失”。

出身低微的济慈更追求平等、自由、民主,向往美好的生活。对于向往自由的灵魂来说,不仅仅是要打破经验世界对于精神的束缚,同时对于超验之神有着谜一般的渴盼和向往。而且,这种热爱不只是对自我完善和生命价值的肯定和追求,而且也更是来源于对祖国以及足下生活土地由衷的热爱。所以,在诗人的内心当中,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也就成为必然的歌咏和赞誉的对象。他赞扬波兰爱国志士柯斯丘什科的爱国热情(《致柯斯丘什科》),“柯斯丘什科啊!你的伟大的名字/是一次丰收,贮满了高尚的感情/在我们听来,它是宏伟的钟声/来自广宇――一种永恒的调子。”他讴歌李・亨特勇敢追求自由而不怕牺牲的精神(《写于李・亨特先生出狱日》),高度赞扬了李・亨特不畏权贵,敢于追求自由、敢于牺牲的大无畏品格,视他为弥尔顿精神的继承者。在诗的最后,济慈还大胆预言李・亨特的美名必将永载史册。他在十四行诗《咏和平》中大声疾呼:“宣布欧洲的自由/欧洲呵,不能让暴君重来”,“打断锁链!……/叫君主守法,给枭雄套上笼头!”表现诗人对美好民主生活向往的诗还有《致海登》、《致查特顿》、《致弟弟乔治》、《致马修》、《圣尼亚节前夕》等。

三结语

众所周知,济慈出身低微、贫困潦倒、病魔缠身,而他所挚爱的诗歌又得不到赏识和理解,因此诗人饱尝了人世间的艰辛和苦难。正如他在《夜莺颂》中所写的那样:

“这里的疲倦,病热,烦躁/这里,人们对坐着互相听呻吟/瘫痪病颤动着几根灰白的发丝/青春渐渐地苍白,消瘦,死亡/这里,只要想一想就发愁,伤悲/绝望中两眼呆痴/这里,美人保不住慧眼的光芒/新生的爱情顷刻间就为之憔悴。”

现实生活中所缺乏的或难以得到的美,他只能在人们喜闻乐见的语言艺术中去寻觅。他视野广阔,观察细腻,对美的刻画匠心独运。他诗中所展现的美是他对生活、生命、美和大自然的热爱的真实再现,更是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希冀和呼唤。在求索艺术的真,拥抱艺术美的苦难历程中,诗人的灵魂得到了升华,使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了一个绝妙的境界。这便是诗人自己在《希腊古瓮颂》中所说的“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美的事物是永恒的欢乐”。

参考文献:

[1] 傅修延译:《济慈书信集》,东方出版社,2002年。

[2] 屠岸译:《济慈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3] 胡家峦:《英国名诗详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