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阳节的金句

重阳节的金句

重阳节的金句范文第1篇

有关重阳节的诗词很多,除了耳熟能详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你还知道哪些呢?

现在小编就来和大家说说这些有关重阳节的诗句都有哪些!

重阳节经典诗句,你还记得多少?

九日登武山旅眺

【唐】邵大震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

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

九日登玉山

【唐】钱起

霞景青山上,谁知此胜游。龙沙传往事,菊酒对今秋。

步石随云起,题诗向水流。忘归更有处,松下片云幽。

九日闲居寄登高数子

【唐】钱起

初服栖穷巷,重阳忆旧游。门闲谢病日,心醉授衣秋。

酒尽寒花笑,庭空暝雀愁。今朝落帽客,几处管弦留。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唐】宋之问

凤刹侵云半,虹旌倚日边。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

时菊芳仙酝,秋兰动睿篇。香街稍欲晚,清跸扈归天。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重阳节的诗句

在历史长河中,有关重阳节的诗句枚不胜举。重阳仲秋,芳菊盛开,万紫千红,一片灿烂,文人雅士对娇艳傲霜的菊花十分喜爱,多有咏菊的重阳节的诗句传世。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九九重阳节,开门见菊花。”(王勃)“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范成大)菊花,给秋风萧瑟的大地增添了一番艳丽景色,使重阳节更加令人神往。从以上所引重阳节的诗句,亦可窥见赏菊之风盛行的一斑。有的重阳节的诗句,情趣盎然;有的重阳节诗句,富于哲理,值得细加品味。此外,尚有不少诗人写了吟颂重阳节的诗句。

李白(701一约763),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其《九日》堪称重阳节古诗经典之作: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此诗是李白于公元756年九月九日在庐山登高饮酒时所作。一二句写秋高气爽,三四句写饮菊花酒,五六句写庐山登高时的所见所闻,末四句写诗人的饮酒雅兴,流露出寂寞之感。诗中反映了重阳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也表现了诗人虽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却怡情自然的旷达襟怀。诗中的“落帽”,涉及重阳登高的一个典故。据《晋书·孟嘉传》记载,孟嘉是东晋权臣桓温部下的参军。九月九日桓温游龙山(今安徽当涂东南),他属下的官吏都参加游宴,并且都穿上整齐的军装。不料一阵风来,竞将孟嘉的帽子吹落,孟嘉自己并不觉察。桓温便叫孙盛写了一段文章嘲笑他。孟嘉看到文章后,也写了一段文章回答,而且写得非常优美,在座的人无不赞叹。从此,“孟嘉落帽”变成一个著名典故,喻文人不拘小节,风度潇洒,纵情诗文娱乐的神态。李白在诗中引用这一典故和风流韵事,是欲说明即使他在政治上很不得志,屡遭挫折,也还是保持着怡情自然“醉山月”的旷达胸怀。

孟浩然(689_740),襄阳人,盛唐诗人。一生除40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求取功名而在北方作过一次旅行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故乡鹿门山隐居,或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他的两首有关重阳节的诗句写得洒脱轻灵。

其一《过故人庄》重阳节的诗句: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有名的田园诗,是诗人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友人家做客时所作。前两句自然朴素,写出了老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诗人接着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清淡幽静的山村田园风光。在这样美丽如画的环境中,宾主I临窗举杯,更显得畅快淋漓。诗人被乡村生活深深吸引,临行告别朋友之时,相约来年重阳节秋高气爽时再聚赏菊,饮酒话桑麻,何等坦率,何等亲切!

其二《秋登万山寄张五》重阳节的诗句: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这是一首怀念友人之作,写重阳日登高思友之情,全诗情景交融,飘逸而真挚,清淡而优美。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只有饮酒方能尽兴,“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宋代,重阳节咏菊花的诗词也是汗牛充栋。最著名的莫过于女词人李清照。李清照(1084一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明星,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她长于贵族之家,中经金兵入侵,丧乱亡夫,晚年过着“飘零遂与流人伍”的流浪生活。她的作品,形象鲜明,感情细腻,语言明白如话,在艺术上独树一帜,对后代影响很深。她的重阳节的诗句《醉花荫·九日》写道: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丈夫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词。彻骨的爱恋,痴情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诗词中,云雾在愁,天地在愁,永日的愁闷,凉意袭人之愁,人体憔悴之愁,东篱把酒浇愁——真个是:怎一个“愁”字了得!“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为情所感,为艺术魅力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50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自叹不如。

晏几道(约1030一约1106),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临川人,晏殊之子,其词风婉约,多伤感情调。他的重阳节诗词《阮郎归》写的是重阳日对故乡的思念: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上片写秋天景色,天气渐渐寒冷(露成霜),大雁已开始南飞。重阳饮酒宴乐之时,不禁怀想故乡。下片写赏菊饮酒时感伤的情怀,“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在现代,重阳词佳作,首推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1893--1976)写的重阳节的诗句《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重阳节的金句范文第2篇

【关键词】鄱阳湖;山歌;收集;艺术特征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2013年)

规划课题:《音乐人类学视域下鄱阳湖渔歌的比较研究》

课题编号:13YS23,

项目负责人:张旦丹

一、引言

乡村是孕育和流传山歌的神奇土地,是人们在山间田边劳做或行走时,用来消愁解闷、抒怀、传递情意时唱的歌曲,歌唱出心中的苦难、生活的艰辛、对爱情的追求。在悠远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鄱阳县两千多年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渔耕文化、戏曲文化和人文文化已成为鄱阳湖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鄱阳山歌包括山歌和田歌两部分,即在山上、田间放牧、砍柴耘草时所唱的民歌。

二、鄱阳山歌的艺术特征简析

(一)节奏节拍特点

鄱阳山(田)歌歌曲节拍与节奏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是在油敦对歌、过山丢和耘草歌中节拍的运用上常以自由节奏为主,歌手可以更加自由的依循自身情感充分表达歌曲的情感,如作品《这朵白莲没开园》。

二是有标明节拍的歌曲也多运用了三拍子和二拍子交替使用,另外分别有一首歌曲还运用三种拍子的混合处理歌曲《送郎送在一里停》和一拍子的歌曲《一条手巾搭过河》。

三是在速度的运用上常以中慢速为主,极少部分用较快速度。

四是在节拍的运用上非常丰富,以过山丢和油敦对歌为例,在这两类作品中延音线、延长符号、切分音符、前倚音、波音、下滑音等等常有运用,与在歌词里出现语气助词的时候常配有自由延长符号的鄱阳渔歌一样,这些特殊节拍多数运用鄱阳山(田)歌在各类衬词中,使歌曲听起来豪迈高亢。

五是鄱阳山歌中的 “过山丢”,其唱法上较特殊,每句尾音后的滑音,用假声向上挑的一个短暂的小滑音,构成特殊的田园风,如作品《细细雨子细细风》。

(二)调式调性特征

鄱阳山歌曲调有五声调式的徵调式、宫调式和角调式,在收集到的22首作品中徵调式作品有11首,宫调式作品5首,角调式作品6首。鄱阳渔歌的调式音列及调式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

一是在调式音级的数量上以五声音阶为主,同时出现了8首四声音阶作品,这是鄱阳山歌的一个特点,8首作品中只有宫音和徵音一直保持,由此可见这些作品应视为是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四声音阶,如(谱例3)《一根金笋撑天门》;

二是音列运动的构成以五声音阶中的三音音列为主要方式;三是音高运动以级进方式为主,辅以五度、六度等上、下行跳进的方式,音域跨度不大,最高音不到小字二组的G;

三是部分鄱阳油敦对歌运用真假嗓结合的高山腔的演唱方式,使音乐有一定起伏感,如《这多白莲没开园》,但大部份作品音调起伏不大,感情质朴如油敦对歌《你不唱来我不催》。

(三)旋律结构特点

鄱湖山(田)歌形式多变,有油敦对歌、耘草歌、放牛对歌、打碾歌、放鸭歌、过山丢等多种体裁,是鄱阳人民在山上田间劳动是哼唱的歌曲,源于人民的生产劳动。鄱阳湖依山傍水,山歌、田歌都流唱于鄱阳县上鄱阳山区、丘陵地带。山歌的特点是以对唱形式居多,有放牛对歌、卖柴歌、油墩对歌等。《油墩对歌》属于鄱阳民歌中的一种情歌,流传于谢滩、鸦鹊湖、银宝湖等地。乡民们每当耘草、砍柴、下地皆唱之。一人唱众人和,阵阵相对而歌,寄情于声,借歌抒情,以助兴,以鼓力,其乐融融。歌词往往四言八句,且多即兴编造,曲调分男腔宫调、女腔徵调。它的结构新颖,生动活泼、豪放辽阔、抒情悠扬、虚词托音,可自由发挥,山水田园气息很浓。

旋律发展统一性手法的运用:鄱阳山歌非常注重音乐的统一性,主要体现在对主题音调和节奏的重复上。重复手法运用的部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主题核心或片断的重复。主要体现在乐汇和乐节上的严格重复或变化重复,如《山歌好唱难起头》,作品不断重复一拍的主体动机,后面则变化重复;二是乐句之间的重复。重复性发展手法是鄱阳山歌音乐发展的主要手段,在重复中加深主题印象;此外鄱阳山歌音乐在同一主题上旋律的运用有共性,比如在四首《放牛对歌》里,每首歌都是相似的旋律贯穿全曲,不同的地方只是节奏、长短有差异而已。

(四)鄱阳山歌《你不唱来我不催》的作品简析

油敦对歌是鄱阳山歌有的表现形式,因在油墩盛行而得名。《你不唱来我不催》是男女对唱作品,表现当地人民劳作时与送茶女子对歌的情景。歌唱时男丢女接,男声演唱完一句后丢出一个词“桃花”,女声以桃花为主题继续演唱,第二句男声起唱,又将第二个词“山歌”丢出,女生接过来继续演唱,歌词形象生动,你丢我接,此起彼伏,非常热闹,类似于少数民族中的对歌,不仅旋律优美,还体现出一定的创造性。全曲歌词不多,以第一段为例,四句歌词为“(男)你不唱来我不催,桃花,(女)催得李花开。(男)锣鼓引得西天佛,山歌,(女)山歌引得姐儿来”,歌词押韵且简洁明了,其余的旋律全部由大量的衬词演唱,这就使得歌曲的节奏自由不规整,大量自由延长符号的使用更使歌曲旋律富有山歌的风格,但由于鄱阳县处于平原地势,山少且海拔不高,因此鄱阳山歌没有赣南客家山歌的旋律起伏大,其演唱方法采用真假嗓相结合的演唱方法。

作品没有明确节奏,时间的长短完全由歌者自己把握,其中男声占主动地位,每唱完一句在结束之后任意丢出一个新词,由女声接着唱下去,因此小节线在该曲的记谱中失去了实际的意义。歌曲中使用了大量的自由延音记号、下滑音、连音线以及上波音,使作品听上去富有张力和豪放。从调式调性上分析作品为四声A宫调式。从曲式结构来看,作品为复对应式的四句体,由对应性上下句变化重复形成。经过变化重复之后,第一句、第二句与第三句和第四句两两对应,同时两句之间又存在对应的关系,形成结构上更为完整的四句体段式。四句落音为宫音,其中上下句之间为男丢女应的关系,两对之间为一组完整的对应关系。

三、结语

鄱阳山歌是伴随着鄱阳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音乐表现形式,其旋律、歌词无不渗透着本地区劳动人民的文化方式及其思维方式,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结构,是鄱阳人民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美感提炼,反映了鄱阳人民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鄱阳山歌所包括的丰富内容和遗存形态不仅有欣赏价值,更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它凝聚着鄱阳人民的理想,愿望,憧憬,规范着人们的道德,行为,其人文科学价值不仅传承了鄱阳的民歌历史,更具价值的是,它以一种鲜活的文化形态,形象地记录了鄱阳土地上的先民心灵与情感的历史轨迹,反映了他们的喜怒哀乐。

参考文献:

[1] 徐晓琴.浅谈鄱阳湖民歌[J].创作评谭,2005(3);

[2] 李江.鄱阳湖渔歌的内涵及艺术特色[J].农业考古,2007(6);

[3] 麻峰.鄱湖之韵,盛开奇葩――鄱阳湖渔歌种类与曲调特点研究[J].音乐研究,2011(20);

重阳节的金句范文第3篇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学文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观察并描写景物的方法。

3 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的赞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的赞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学文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观察并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日出”。)师:“你见过日出吗?在哪里见过?”

生:在电视上见过。

生:在自己家里的小院里看见过日出。

师:你觉得日出景象怎么样?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生:很漂亮,很美丽。

(板书课题:“海上”。)

师:都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谁来说说看到课题,你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课文写的一定是海上日出别样的景色。

评析:自然清新的谈话导入,为本节课的平等对话、双向互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开篇学习,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打开学生求知的大门开了好头。

二、检查预习。交流汇报

师:同学们在课前都预习了这篇文章,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写:(教师手指板书课题。)生接:作者在海上看日出的事。

师:谁来谈谈海上日出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生:我觉得海上日出非常美丽,非常漂亮。

生:我觉得海上日出和我们陆地上的日出景色不一样。

教师:看来你挺会观察的,那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生:在海上看到的不仅仅是太阳和云,还有无边无际的大海,一层层的浪花。

师:这位同学真棒!看来同学们课前都作了充分的准备,真好!那么作者是怎样来描写海上日出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评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预习读文的能力,这一设计既为课上学习节省了时间,又了解了学生的自主预习时对文本的认知情况,检查了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程度。

三、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师: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生:我认为作者是按照太阳升起的顺序描写的。

师:对了,作者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进行描写的,也就是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是按照太阳升起的顺序描写的。现在请同学们在书上相关语段、语句处标记出来。

师:(指名朗读课文。)看看文中描写了哪几种天气情况下的海上日出景象。

生:写了晴朗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生:还写了有云时日出什么样。

师: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读了这么多遍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这景色真是太壮丽了。

生: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师:你是用文中的哪一句话概括了我们的共同感受?

生:“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教师出示结尾段。)

师:“奇观”是什么意思?

生:应该是指雄伟而美丽的景象。

生:美丽、壮观而又少见的景象。

师:我更喜欢后面这位同学的表达,“少见”一词突出了“奇”字。

(教师课件出示:“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伟大的奇观。”读读两句话。思考: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生:我觉得这两句意思一样,但是读起来感觉不同。

师:那你能来读读吗?(生读。)(读得很好,学生为她鼓掌。)

师:说说你的感受。

生:我认为第一句更能表达出作者对这种景象的喜爱之情。

生:我也认为第一句更能突出作者的这种赞美之情。

师:是的,反问句更能突出赞美之意。你们说得真好。那就让我们带着喜爱、赞美之情再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评析:此环节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动手在文中标记日出时间、地点,是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而后引导学生抓关键语段,表达自己读文感受,是在与文本对话,并在反复品读中对作者表达之意进行揣摩。

四、细读理解,体会感悟

师:海上日出为什么称之为“伟大的奇观”?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段。你从第一段中了解到了哪些?

生1:我了解到了作者看日出的时间是天还没大亮。

生2:从“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中我知道了是在海上。

生3:“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还说明四周的确是非常清静。

生4:从“常常”一词可以看出作者经常看日出。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第一段向我们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师:日出之前,天空又是什么景象呢?请大家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在自然段中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再和同学进行交流。

(学生自己读课文,画句子,师巡视。)

师:谁先来说说?

生:我是这一句:转眼间天空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转眼间”说明时间很短。“慢慢地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说明了太阳就要升起来了。

师:虽然我们没见到太阳,却能感受到它在升起。

生:这一句中“红霞慢慢扩大,想象着只一会儿工夫天空便铺满红霞,颜色多美呀!”

师:用关键词展开想象真好。从这一段中你还知道了哪些?

生:我从“目不转睛”这个词中了解到作者看得非常认真。

生:我知道了这一段写的是日出之前天空的变化。

生:对,我也认为这是写日出之前的景象。

师:那么我们可以给这一自然段加一个什么样的小标题呢?

生:日出之前。

生:红霞布满天空。

(教师板书:红霞满天。)

师:说得真好。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表示太阳升起的过程性词语。(学生边读边画。)

师:谁来说一说?

生:出现小半边脸――使劲儿向上升――终于跳出海面――发出夺目的光。

师:太好了,在读这一段时,你有没有不理解的语句?

生:“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我知道这一句写太阳升得慢,为什么要说“负着重担”“一纵一纵地”呢?

师:简洁地说,这句写的是什么?

生:太阳向上升。

师: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一点一点写具体,你再来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感受。①太阳使劲向上升。②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使劲向上升。③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使劲向上升。④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生1:最后一句写出了太阳很努力地向上升。

生2:第④句写出了太阳升得不仅慢,还很吃力。

生3:一句比一句写出了太阳升得慢,升得艰难,用了拟人的写法。

师: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读。(生读。)

师:即使再艰难(大屏出示)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师生齐读。)

师:从“冲破云霞,跳出海面”两组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

师:给写这部分加两个什么样的标题。

生1:日出时,日出后。

生2:跳出海面,发出亮光。

生3:没有亮光,夺目光芒。

师:为了和红霞满天相对,我选写:没有亮光,亮光夺目。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4、5自然段。

(学法指导:大屏幕出示。)

初读自由读课文。

圈画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或喜欢的句子。

再读想一想所画句子该怎样朗读。

交流组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或喜欢的原因。

生:我喜欢“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这句话。从“直射”一词,我能感受到阳光很强,所以分辨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

生:因为水能照出蓝天的颜色来。

生:水还能反射太阳光,所以作者说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阳光。

师:这一段加一个小标题。

生1:天水一色。

生2:一片光亮。

生3:天水难辨。

生4:灿烂亮光。

(师板书:天水难辨)

生:我画的是“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一句,它写出了太阳突破黑云的场面。

师:请同学们看这几个变色的字,反复读句子,从这几个关键字你读出了什么?

生1:“镶”字可以看出云层挡不住太阳光芒。

生2:从“透”“染”字中我读出太阳是挡不住的,终究是要冲出云层的。

生3:我来补充这两个字说出了太阳强大的力量。

生4:这两句写出了太阳冲出重围,染亮一切的壮丽景象。

生:表现出了太阳的光芒是不可阻挡,表现了日出的伟大。

教师:大家理解得真透彻,这自然段可以加一个什么样的小标题呢?

生:光芒不可阻挡。

生:伟大的日出。

生:冲出重围。

(师板书:冲出重围。)

师:那就带上你对这些文字的理解,加上自己的感情再来读读这些语句吧。(大屏幕出示每段中的代表性语句,并配以海上日出的课件,学生齐读语句。)

师:怪不得作者会由衷地赞叹――

生齐:“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评析:这一环节学习活动的开展,采用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培养了学生抓关键词理解课文的能力、质疑解题的能力、概括语段的能力等。在品读中达到学生与文本、作者的深层次对话,产生情感共鸣,感受作者笔法的凝练,文字运用的美。

五、品读升华。总结全文

师:了解了海上日出的壮美与绚丽,想象一下作者看到太阳跃出海面时该是怎样的心情。

生:高兴。

生:欣喜。

师: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这篇课文呢?

生:应该带着高兴、欣喜的心情去朗读。

生:我认为应该读出海上日出的奇妙与伟大来。

生:应该带着对海上日出的赞美之情去朗读。

教师:说得真好。你就在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好吗?(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充分感受了海上日出的壮观美景。虽然我们还没看过真正的海上日出,但读了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就如同亲眼看见了大自然的这一伟大奇观。作者为什么能把日出的景象描绘得如此逼真形象呢?

生1:因为巴金爷爷能细心观察,用心感受。

生2:他用词准确,抓住特点,发挥想象。

生3:因为他能按照一定顺序来写,层次特别清晰。

重阳节的金句范文第4篇

2.重阳重阳要安康,祝你每天喜羊羊;面容姣好美羊羊;睡到不困懒羊羊;欢喜高涨沸羊羊;快乐无忧暖羊羊;事业有成慢羊羊;爱情顺利花羊羊!

3.皱纹不过是表示原先有过笑容的地方,心胸常开阔,年岁活一百老年只是青年的开花时节,是一个更成熟更卓越的青年!

4.诉一句,万般寻觅,皆无缘,又怎知千载难逢不敢忘,最后茫然,一杯苦酒,一句离殇;诉一句,地老天荒皆愁肠,又怎知梦境梳妆不敢忘,最后渺茫,一时誓言一世失言。

5.九九重阳到,祝福跑不了,送一缕秋风给你,愿它拂去你所有的不如意;送一杯菊花茶给你,愿它冲走你所有的烦恼火气;送一枝茱萸给你,愿它带走你所有的倒霉气;送一条短信给你,愿它带给你欢喜。重阳节快乐!

6.鸟南归,心回飞,重阳团聚不久归,菊花香,枫叶红,团圆时刻情深浓,常思念,盼重逢,佳节携手齐放松,祝福来,寄关怀,祝你重阳笑开怀。

7.九九重阳,九九祝福,九九快乐,九九成功,九九好运,九九平安,九九发财,九九健康,九九幸福。九个九九,思念九九,情意九九。

8.与你相遇在秋高气爽的重阳,想你在初冬漫漫的圣诞,吻你在青草已绿的春天,只想轻轻的问你--重阳给我一次美好的约会,好吗?

9.一条问候,写得再好,也只有两个字:思念;一枝茱萸,从艳丽到枯萎,无不饱含着我对你的情意:重阳节到了,祝你幸福久久,一切如意!

10.九九重阳艳阳天,金菊遍地绽笑颜。浓浓思念在心间,登高望远祈平安。短信送来我祝愿,幸福生活万万年。重阳节到了,祝你幸福平安!

11.老年时的安慰莫过于意识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献给了永不衰老的事业。

12.你生命的秋天是菊花的颜色,黄金般的色彩,耀眼炫目!你生命的秋天是枫叶的`色彩,燃烧的光芒,神采奕奕!祝您老重阳节快乐,健康长寿!

13.重阳来做题,九份成功甘露水,九份快乐甘露水,八十一份幸福浆,加上你这个储藏瓶,百分人生终归你。

14.重阳送九“久”:友情历久弥坚,爱情天长地久,事业久炼成钢,生活长治久安,人气久负盛名,成功由来已久,健康经久不息,好运旷日持久,快乐长长久久。

15.且是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苍龙日暮尚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重阳将至,祝你节日快乐,身体康健。

16.最美不过夕阳红,在这古老而厚重的节日里,走过风风雨雨,见过大风大浪的您,安康万福,岁月的沉淀,浮出视线的是另一种美态,节日必须快乐,愿天天过节!

17.亲爱的朋友,九月九到了,送你一棵欢庆树,祝愿你如它一样拥有健康的枝干,幸福的茂叶,平安的绿荫,永远向上的快乐心情!重阳节快乐哦!

18.又是一个艳阳天,九九重阳登高山。车往人来爬高坡,高瞻远瞩天地宽。菊花高扬示吉祥,茱萸飘香保平安。挥洒祭品天地间,幸福一生扬順帆。愿终身幸福!

重阳节的金句范文第5篇

品味描写生动的语句,体味修辞方法的妙用。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阳光的香味》,“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地泼在温暖的土地上”。一个暗喻“阳光的金线”写出了日光的明亮和田野的澄净;一个明喻“如雨倾盆地泼在”写出了阳光充足,普照大地,并照应上文“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一个形容词“温暖”既写出了季节特征又写出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全句生动地表现了作者面对丽日春光的欣喜之情。另如“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苓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胀破土地。”一句用排比的方式写出了春光无限。再如描写翻晒稻谷过程所用的“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 “山脉……谷底”“阴阳的哲学”等比喻,生动展示了劳动中的艺术美和智慧。这种品味有助于领悟语言的美感。

品味富于表现力的动词,体味感觉移植的妙用。上例中用“盛开”“追逐”“涨破土地”写万物蓬勃,生动形象,很有力度。再如“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里非常幸福的感觉。”声音本来诉诸于听觉,作者运用“想着”而不用“听着”是因为植物生长是潜滋暗长的,其声音与其它的声音不一样,是听不到的,用“想”比用“听”就更贴切。同时,这样写还有一种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于表现力,更能表现出作者对小镇春光的钟爱之情。关于本文的高考题之一是这样的 :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句中写阳光用了“照射”,写稻埕用了“闪着金色的光泽”,意即渲染阳光下劳动成果的美好;写农夫的皮肤像强悍的铜色用了“染”,有力地表现出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并与下文遥相呼应。

品味具有指示性的代词,把握行文的发展脉络。“刚刚是我们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脉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来就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的晒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的哲学了。”这一文段中有三个“这样”,前两个“这样”意思一致,说的是摊稻谷,用犁耙把稻谷推成小小山脉一般,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后一个“这样”说的是翻稻谷,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稻谷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并以此来强调这种均衡有效的晒谷方法是一种哲学。三个“这样”不但说了翻晒谷子的过程,而且为下文感受、评论“阴香”做了很好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