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教的高级高程

家教的高级高程

家教的高级高程

家教的高级高程范文第1篇

地区差异现状

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分析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地区差异。

发展数量上的地区差异

由表1可知,太原市作为省会城市,拥有29所高职院校,占全省高职院校总量的59.2%,而其余10个地级市所拥有的高职院校总量只占全省的40.8%。可见,山西省内高职院校的地区分布不均衡。

发展质量上的地区差异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高等教育实践关注的焦点问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上的地区差异状况将直接关系到地区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均衡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平衡等问题。从山西省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的地区分布状况、部级和省级精品课程的地区分布状况以及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地区分布状况三方面来分析山西省内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质量上的地区差异状况。

一是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地区分布状况。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骨干高职院校由于国家的重点扶持,建设资金大量投入,在院校质量上会大大高于普通高职院校。有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由原来的448651.65万元,增加到876129.315万元,增长了95.28%;生均预算拨款标准由原来的3295.05元/年,增加到5322.97元/年,增长了61.54%;校内实训基地(室)由原来的6269个,增加到10606个,增长了69.18%;校外实习基地由原来的12951个,增加到25998个,增长了100.74%;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由原来的82.29%,增长到90%,平均增长9.37%。因此,分析山西省内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地区分布状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山西省内高等职业教育入学机会质量上的地区差异状况。由表2、表3可知,太原市作为省会城市,拥有全省全部的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而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在院校办学质量上又优于其他普通高职院校,这种状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太原市所辖的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较省内其他地级市占绝对优势。当然,省内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具有以点带面,辐射全省,带动全省高职院校共同发展的使命和责任,但从微观环境来说,首先被带动或受惠的是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所在市的普通高职院校,然后才依次是省内其他市的普通高职院校。

二是部级、省级精品课程地区分布状况。教育部自2003年启动部级精品课程建设。2007年,教育部专门制定了高职教育精品课程评审标准,截至2009年底,全国已累计建设高职国家精品课程800余门,覆盖高等职业教育所有专业。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带动下,各地、各高职院校加强了课程建设的力度,形成了部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提升了高职院校整体课程建设水平。2008年到2011年山西省高职院校部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情况如表4、表5所示。可见,近4年山西省高职院校部级精品课程共有18门,省级精品课程共61门。其中,太原市所辖高职院校拥有100%的部级精品课程, 95%的省级精品课程。山西省其余10个地级市所辖高职院校中没有一门部级精品课程,而只有阳泉市拥有3门省级精品课程,占全省精品课程总量的5%。可见,山西省高职院校部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分布不均衡,太原市作为省会城市占有绝对优势。

三是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地区分布状况。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培养应用技术能力专门人才的必由之路,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通过比较2009~2011年山西省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地区分布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上的地区差异状况。由表6可知,2009~2011年山西省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共17项。其中,太原市拥有12项,占全部实训基地项目的70.6%,而其余10个地级市只拥有总量的约30%。可见,太原市拥有的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较省内其他地级市占有绝对优势。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如果有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那么将拥有大量的建设资金得以发展,院校依托建设优质的实训基地,将更好地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完成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而现有的状况将造成山西省内不同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差异,导致省内不同地区高职教育发展质量上的较大差距。

相关分析

目前,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入学机会的地区差异状况主要表现为:

一是从数量上看,太原市作为省会城市,所拥有的高职院校数量占全省总量的59.2%,而省内其余10个地级市所拥有的全部高职院校数量只占全省的40.8%。可见,山西省高职院校数量的地区分布非常不均衡。

二是从质量上看,太原市拥有全省全部的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近四年来其所辖高职院校拥有全省100%的部级精品课程和 95%的省级精品课程;近三年来其所辖高职院校拥有全省70.6%的中央财政支持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见,太原市占有全省绝对优质的高职教育资源,而省内其余地级市与之相比差距很大。

几点建议

制定扶持省内落后地区高职院校发展的政策

山西省政府要从战略的高度对待省内高职教育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应积极制定一系列帮扶落后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对策。资助落后地区高职学院进行重点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特色实训基地建设等,对落后地区高职院校教师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审、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与落后地区高职院校合作的学校或企业在税收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等。

加大对省内落后地区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

政府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落后地区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省级财政应加大与落后地区的市财政共同承担高职院校办学经费的比例;市级地方政府也应加大高职教育在当地教育经费的支出比例,确保对当地高职院校的投入逐年增长;省级财政还应拨出专项经费用于落后地区高职院校的建设。

充分发挥省会城市高职院校的帮扶作用

家教的高级高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质量工程

中图分类号:G8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2-0080-03

2010年7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这是我国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实施的“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强调高等学校的内涵建设,着眼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几年来,“质量工程”建设凸显成效,通过基础性、全局性、引导性的本科教学质量项目建设,切实调动了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使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逐步协调发展,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精品课程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最早开展的重点建设项目。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并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免费向社会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北京体育大学作为“211工程”太学,高度重视、统一认识、加大投入、重点夯实基础建设,在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办学模式下,深入探索以课程改革与建设为核心,逐步建立校级、市级、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逐步推进课程建设中的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精品教材、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真正落到实处,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1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的实施

为抓好课程基础建设,实现逐步建立校级、市级、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北京体育大学制定出精品课程建设方案并付诸实施。

1.1全面建章立制,实施精品课程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03]3号)精神,2003年6月学校制定了“北京体育大学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并在学校教学指导与教材建设委员会的领导下,在学校原有优质课程建设基础上。正式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为使学校精品课程能够符合国家和北京市级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为使更多课程进入国家和北京市级精品课程建设之列,鼓励各教研室和教师积极投身精品课程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北京体育大学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采用国家和北京市级精品课程评审标准的主要内容,并根据本校具体实际调整了部分指标和申报条件,有效推动了学校精品课程建设。

1.2加强基础建设,建立三级课程体系为实现精品课程建设终极目标,彻底改变只重视向上申报,忽视基础建设的状态,学校着重抓好校级精品课程基础建设。

学校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通过宣传动员和建设指导,充分调动教研室和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积极性。每年年初学校年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指南,有序组织校级精品课程的申报与评审。评审工作通过成立由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任评委会主席,学校教学指导与教材建设委员会成员、教授和督导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严格按照审阅精品课程申报材料;观摩主讲教师的教学、训练课;召开相关的座谈会和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听取主讲教师的申报陈述;精品课程评审委员会讨论与最后表决,以及全校公示等程序,最终确定当年校级精品课程。每年年底由教务处组织,通过填报精品课程建设检查表或课程随机抽查等形式组织精品课程建设的检查。

与此同时,学校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受众面广,基础扎实,具有特色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进行重点强化建设,并积极推荐和申报市级、部级精品课程,逐步建立起校级、市级和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

1.3加大投入力度,保证课程建设质量为落实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2007年全面启动“质量工程”的要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学校结合本校建设发展和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北京体育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同时,加大了专项建设经费资助力度,学校资助校级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由原来每门0.5万元,提高到每门3.0万元,市级和国家精品课程采取1:0.5匹配专项建设经费。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实行学校计划财务处统一管理,教务处负责人负责签报制度,以保证专项建设经费的严格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截止到目前,学校投入精品课程建设的专项经费200多万元,经费主要用于课程建设研究、教师专业培训、课程教材和教学课件编制、课程网络平台建设、课程教学录播、课程资源上网及更新与维护等,专项经费的投入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2 精品课程建设成果与分析

2.1建设成果课程是培养方案的具体体现,课程建设包’含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教学管理等各方面,打造精品课程就是要全面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丰富教育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创编与更新课程教材,提升教学管理机制与管理水平。

经过几年的努力,北京体育大学精品课程建设取得初步成果,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8门,市级精品课程9门,国家精品课程4门。

同时,在强化精品课程建设中,学校也获得了部级教学团队3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市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7人,部级精品教材1本;北京市级精品教材10本;校级精品教材12本,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市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5项,校级教学成果37项,以及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等建设成果。

2.2成果分析以课程改革与建设为核心,可以有效促进课程团队、教学内容与方法、教材建设和管理机制的主动变革,这些课程建设的内涵因素相辅相成,互为影响。

2.2.1加强宣传指导与建立激励机制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保障在精品课程建设初期,由于重视程度与宣传引导不够,配套管理机制不健全,加之学校教学、训练与科研工作繁忙,备战奥运任务繁重,使得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一教研室与教师积极性不高,投入不足,造成2003-2004年度北京体育大学没有一门课程进入部级精品课程建设行列。

面对这种状况,学校通过采取各种形式,积极开展精品

课程的宣传,加强建设指导力度。重点做好教研室领导层的思想工作,提高认识,增强观念,并制定指标,督促落实。同时,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学校出版社联手,为精品课程建设搭建平台,提供优质服务。

为了更好地激励教研室和教师投入“质量工程”建设,在国家或北京市财政下拨的“质量工程”专项建设经费的基础上,学校再给予“质量工程”项目匹配专项建设经费。并将“质量工程”建设成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指标和教师晋升职称指标体系之中,这些配套激励机制的建立,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学校拥有的4门国家精品课程所属教研室,教师参与率达到100%,有力促进和保证了学校“质量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2.2.2夯实基础建设和实现资源共享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夯实学校课程基础性建设,加强课程网络开发与利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为真正实现“质量工程”建设终极目标,学校重点强化了校级精品课程项目的基础建设,依据国家精品课程标准,结合本校教学改革实际,重新修订了《北京体育大学精品课程评价标准》,并调整了课程建设目录,特别对新申报项目做到加强课程基础建设指导,从严评审过程。在夯实课程基础建设中,学校着力加强国家和市级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建设与利用,完成和更新了已确立的4项部级和9项市级精品课程的网上资源建设,做到优质资源共享。

同时,根据学校“十一五”教材建设规划,积极开展课程建设中最基础且最重要的校级精品教材建设,重点完善已确立的系列教材建设,突出主干课程和优势课程教材建设,探索立体教材建设。2007年-2009年确定校级精品教材立项59项,4门国家精品课程全部重新编写或再版了课程专用教材,即《排球运动教程》、《奥林匹克运动》、《运动训练学》和《运动医学》,并编写了多项课程配套教材以及适合社会各类群体使用的教材或读本。

目前,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已成为学校数字化教学视频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拥有的部级和市级精品课程全部资源上网,面向社会开放;校级精品课程进入校内BB教学平台,为广大读者和在校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学习资源。

2.2.3深化教学改革与推进成果转化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涵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深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注重推进教学成果转化,扩大学生受益面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涵,是确保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条件。

近几年来,学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突出课程特色建设和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例如:

国家精品课程《排球》在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异质分组,组间竞争,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运用教学过程录像方式即时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课上增加学生教学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做“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班级内或班级间的教学比赛,提高学生竞赛的组织和裁判能力;创编辅教学一系列球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技能。

国家精品课程《运动训练学》以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改革为重点,拓展课程建设内涵。采用“课程论文考核模式”,改变原有单一化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根据课程特点运用“学科教学术科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亲临运动训练的体验中加深对课程理论概念的理解,克服填鸭式教学弊端;以科学研究带动课程改革与发展,课程组骨干教师深入运动训练一线工作,先后在水上项目等多个国家运动队,主持和协助奥运科技攻关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丰富和拓展课程教学内容。

国家精品课程《奥林匹克运动》在建设中探索出“四突出”。即:突出课程设计的系统性,力求课程系统全面、循序渐进,使学生易于接受;突出教材编写的科学性,力求教材内容逻辑严谨、观点鲜明、内容丰富、章节衔接紧密;突出课程教学的艺术性,鼓励教师运用良好的教态,艺术的语言,使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奥林匹克的魅力;突出课程效果的实践性,通过服务社会等实践活动促进师生与社会的交流,让学生最直接的感受到社会对这门课程的现实需要。

国家精品课程《运动医学》十分重视教材建设,教学团队成员主编和参编教材20余本,不断充实了运动医学的知识体系,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内容,教材质量高,实用性强,学生受众面广。针对课程目标,通过加大实践课程比例,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通过增加国内外专家讲学,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深化教学改革中,学校积极推进教学成果转化,使教学成果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如:《篮球运动教程》、《乒乓球运动教程》、《实用运动生物化学》等教材来源于教学成果的转化,又指导和运用于本科主干课程或优势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有效地提高了本科教学质量。

2.2.4加强师资培训和创建优秀团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根据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部署,学校重点抓好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教学团队――教研室基本建设。采取严格执行新进教师的选聘、岗前培训和一年后的教学年度考核制度;加强督导专家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学校选派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并多次组织教师参加“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能力培训”等国内各类培训班学习,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学校还将“质量工程”的成果列入职称评审条件和年度考核标准,规范和强化了师资队伍建设,创建了更多的优秀教学团队,确保教学的实施与贯彻。

近年来,学校在获得部级、市级教学团队和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中,有2个教学团队和6位教学名师均来自于国家和市级精品课程项目,这些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和管理者投身教育教学与教学管理改革之中。

3 精品课程建设的建议

加强课程建设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重点。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精晶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实践证明:以课程改革与建设为核心,能有效地促进了课程内涵教学团队、教学内容与方法、教材建设和管理机制的主动变革,而这些内涵因素的提高又推进了课程整体水平的提升,由此可见,课程内涵各因素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影响。

然而,在精品课程建设中仍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学校基层教学组织对精品课程建设的认识不到位,影响课程的广度发展;充分发挥精品课程作用与深入探讨内涵建设不够,影响课程的深度建设;专项经费划拨与使用不当,易出现资源浪费和后期经费不足等问题。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未来十年要继续“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而精品课程建设是“质量工程”的重点项目,强化课程建设,尤其夯实学校一级课程基础建设是实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各种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保障,也是“质量工程”建设的终极目标。为进一步强化精品课程建设与发展,建议如下:

1)加强宣传与指导力度,切实做好学校一级课程基础建设。要通过各种宣传与指导,充分调动基层教学团队对课程建设的积极性,提高基层教研室领导层和教学团队成员的思想认识,增强观念,制定指标,督促落实,真正实现精品课程建设的终极目标。

2)在积极参与国家和市级精品课程建设申报工作的同时,要认真做好精品课程示范推广工作,强化精品课程内涵建设。特别要加强网络课程建设,积极开展网络课程的深度开发与研究,增加有实际意义的精品课程宣传、推广与培训。

家教的高级高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部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卓越计划;人才培养体系

一、 高等工程教育认证的意义

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开始于20世纪,是由高等院校和相关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的非政府机构,对高等院校或专业的教育质量进行认定,并协助院校和专业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界的一种自我管理的活动。高等工程教育认证是高等院校根据专业认证的标准,审核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达到,检查人才培养机制是否完善,建立与工程界的紧密联系,促使高等院校根据行业产业发展趋势不断调整专业特色和发展方向,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国际上关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国际性协议主要《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和《都柏林协议》。《华盛顿协议》成立于1989年,是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6个国家的民间团体发起的,主要是针对国际上本科(一般为四年)工程学历的资格互认,签约国之间的工程学历基本相同,并被所有签约国认可,可以从事相关学术工作。该协议是当前工程教育认证最早的国际认证协议,也是世界上加入国家最多的协议,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协议。《悉尼协议》是2001年首次缔约的,主要是针对国际上工程技术人员(一般为三年)学历的高职的资格互认,主要成员国有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新西兰、南非、英国及中国香港7个国家和地区。《柏林协议》于2002年签订,主要是针对两年制层次较低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学历认证,正式会员有加拿大、爱尔兰、南非和英国。

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始于2006年,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推进专业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质量。2013年6月9日国际工程联盟大会正式表决,全票同意接纳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预备成员国。2016年6月2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中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的第18个正式成员,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达到了国际标准,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我校于2013年也开始了工程教育认证的试点工作,通信工程专业作为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也被列为参与专业认证的专业之一,并在近几年的专业建设工作中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工作。

二、 工程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发展的需要,主要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多样化。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各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需求旺盛,但是高等教育内容陈旧,落后于科技的步伐,学生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综合素质低。高校和企业之间联系甚少,高校不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企业缺少参与人才培养的动机和体制。因此,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层次、结构和类型上均与社会脱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计划,旨在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工程师。“卓越计划”着力解决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实践性问题和创新性问题,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未来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落实高校“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中的企业学习阶段的任务,2012年教育部等23个部委和协会联合批准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等626家企事业单位作为首批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为“卓越计划”的实施提供保障。我校通信工程专业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二批试点专业,2012年我校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合建的校外实践基地成为首批部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了专业认证为导向部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

三、 部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人才培养体系

1. 校企共建管理体系

我校根据北京市的行业和产业发展特点,以及我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制定了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依托部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建设的协议,约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并成立了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小组,由企业和校内相关领导牵头负责。共同建设小组由企业作为第一负责人,学校领导作为第二负责人;建设中心下设了教学部,具体负责部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运行及管理工作。

同时,设立部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专家委员会,由企业、兄弟院校的专家、我校相关教师等共同组成,负责审核校企合作的发展规划、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等,并督导日常教学的质量等。

教学部下设学生管理中心、工程实践中心、工程教学中心等,主要负责学生在企业实践的日常工作、教学事物,以及学生在企业学习的安全、保密等工作,为学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企业文化教育等,保证学生在企业能够有充分的实践场地、实验设备与教学内容,得到充分的工程实践锻炼。

2.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部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在专家委员会的领导下,围绕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发展特色,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方案。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第1-5学期主要在校内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第6学校开始主要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半的学习。由企业设置了《数据通信网运维》、《数据网络工程系统与设计》、《移动通信工程系统与设计》、《通信行业标准月规范》、《现代通信新技术》、《国际卓越工程师导论》、《工程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

在近三年的校企合作,共同实施“卓越计划”过程中,已经培养了两届毕业学生,部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注重培养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上,加强工程实践经验的培养,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学生的外语能力、公文写作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从毕业学生的就业、深造情况来看,该培养方案基本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3.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卓越计划”的保证,也是工程教育认证的必须条件。我校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工程实践锻炼。同时也利用我校现有的设备和资源,组织教师有计划的进行培训,掌握通信专业所需要的基本工程经验。通信工程专业教师利用暑假到企业进行进修,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取得企业的行业资格认证和企业讲师资格。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企业的重大项目和产品的研发,在实践中锻炼工程实践经验。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培训,既锻炼了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有助于“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也有利于教师的发展。

4. 行业职业工程师认证培养体系

行业职业工程师认证是行业相关企业对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工程实践能力的认定,是对学生能力的认可,是学生进入行业的敲门砖。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基于部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了LTE技术的认证、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技术、SDH技术、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的认证等一些列认证。各认证项目均由企业派具有高级职称的认证培训师授课,学生在企业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并成为学生在企业学习的一部分内容。近3年来,学生参加行业资格认证考试通过率在98%以上,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行业资格认证培育体系。

5. 校企联合质量监控体系

校企联合质量监控体系是从教学的硬件条件、师资力量、授课内容和过程等各个环节,监控教学的质量,督促和帮助教师提高授课质量,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环节。校企联合质量监控体系还设计了学生教学反馈问卷,每学期末让学生填写问卷,反馈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了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状况,还在每学期中进行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及时发现问题,立即解决。通过校企联合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使得校企联合培养体系形成一套完整的闭环,有效地提高了国际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运行效率和质量。

四、 部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教学成果

从2013年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学生正式进入部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开始学习至今,我校与企业联合制定了13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共同编写了两部教材,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基金30余项,学科竞赛获奖50余项,近500名学生获得了行业资格认证,多名教师深入企业参加教学科研活动,获得企业讲师资格。

通过与中心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深入合作,部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逐步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了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了一大批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工程应用型人才。这些学生深入企业,参加定岗实习,了解通信行业的发展动态,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强,克服了传统高等教育中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社会脱节的问题,使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的工作。

五、 结束语

高等工程教育认证是世界各国高等学校发展建设要达到的目标,是推动高等院校进行专业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部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是改善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完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保证“卓越计划”顺利实施的保障,是达到专业认证标准的有效途径。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依托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的部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以专业认证为导向,从管理运行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行业职业认证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建设,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管理运行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倪凯,金尚忠,孙彩霞等.发到国家高等教育认证体系及其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1,5:51-55.

[2]高小鹏,吕卫峰,马殿富.工程教育认证提升专业建设水品[J].计算机教育,2013,20:18-24.

[3]韩延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启动会简述[J].中国高等教育,2010,10:13-14.

[4]孙健.论“卓越计划”实施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设计[J].高等理科教育,2012,1:41-46.

[5]林健.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进展评析(2010-2012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12.

[6]段蓉,朱昌平,范新南等.“卓越计划”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实践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30(4):144-147.

家教的高级高程范文第4篇

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东南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国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郭秉文先生出任首任校长,他周咨博访、广延名师,数十位著名学者、专家荟萃东大,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美誉。1928年学校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设理、工、医、农、文、法、教育七个学院,学科之全和规模之大为全国高校之冠。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文理等科迁出,以原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校庆日为每年6月6日(原国立东南大学校庆日)。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了新的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不断探索办学、育人之道,积淀了优良深厚的历史传统。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理念,到“民族、民主、科学”的南高精神;从国立东南大学“止於至善”的校训,到国立中央大学“诚、朴、雄、伟”之学风,到南京工学院“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百余年来,东南大学为发展科学、振兴中华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东大人去创造辉煌的业绩。

经过一百多年的创业发展,如今的东南大学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理学、工学、医学、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全日制在校生32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3000余人,另有在职硕士研究生3100余人。专任教师2573人,其中正、副教授1800余人,博士生指导教师743人,硕士生指导教师1713人,两院院士1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2人,国家“”专家24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35人,部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5人,国家“十二五”863计划主题专家3人、国际科技计划专项专家1人、国家重大专项专家2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19人。

目前,学校设有29个院(系),拥有75个本科专业,29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9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 5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15个二级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1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立项学科(群),14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一批重点科研基地。近年来,学校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在2012年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中,15个学科进入前20%,有12个学科进入全国前七位,有10个学科位列全国前五位,其中生物医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艺术学理论等3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一位,建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风景园林学等3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二位,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等2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三位,信息与通信工程位列第四位,仪器科学与技术位列第五位,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位列第六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位列第七位,排名第一的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七位。工程学、材料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临床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工程学上升到第83位。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东南大学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在坚持 “重基础、重实践、重素质” 本科教育教学传统的同时,又进一步提出“卓越化、国际化、研究型”本科教育教学的新境界。东南大学是教育部、中国工程院联合实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试点的十所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首批实施高校;是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之一,是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学校之一。学校共有5个专业入选部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3个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40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35门课程入选部级资源共享课程立项建设项目,5门课程获部级视频公开课荣誉称号,8个实验中心入选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52位教授当选新一届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其中5位教授当选高等学校相应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7位教授当选高等学校相应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1个团队入选部级教学创新团队,18项成果荣获近两届国家教学成果奖。21种42本教材获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部级规划教材。学校建有4个部级基地、12个部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12个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学校建有一大批校内外实践基地,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两金一银,总分并列全国高校第一名。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东南大学以“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己任,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转变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2013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3篇。 2007年起,学校连续开展了“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出国留学项目”的选拔和推荐工作,共派出研究生805名,其中攻读博士学位314人。同时积极开展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大力推进联合办学 。

家教的高级高程范文第5篇

一、部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统计

由于部级教学成果奖每4年才举行一次,2018年部级教学成果奖正处于申报评审阶段,因此本文以2014年部级教学成果奖为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2014年部级教学成果奖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成果奖获奖总数不断上升。2014年部级成果奖获奖项目共计452项,相比2009年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获奖高校的数量出现快速增加,获奖高校不再集中在某一高校或者区域;二是获奖成果学科主要集中在工学、医学以及教育学领域。分析原因除了上述学科专业院校比较多之外,还表明我国针对这些专业学科的改革力度比较大,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三是获奖高校主要集中在“985工程”、“211”工程。其中获得一等奖的高校中普通本科院校的比例占到32%,可见国家加大了对普通高校的支持力度。

二、部级教学成果奖对我国高等教学竞争力的影响

根据2014年部级教学成果奖以及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2018年部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的分析,部级教学成果奖对区域高等教育教学竞争力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是部级教学成果奖引导区域高等教学方向。部级教学成果奖的设置可以引领高校教学理念的创新改革。例如2014年部级教学奖侧重对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视,因此在此背景下,高校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侧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对2014年部级教学奖获奖区域的分析,东部地区高等学习获奖数量比较多,而该区域高校则比较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校企合作模式改革已经获得较为成熟的经验。

二是部级教学成果奖激发高校教学科研能力,提升高校教学改革动力。2018年部级教学成果奖评审通知明确提出部级成果奖评审要坚持以标准、质量第一的原则。部级教学成果奖可以从源头上激发高校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例如通过获取部级教学成果奖高校可以获得相应的资金奖励,以此为后续的教学科研改革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通过部级教学成果奖有助于保护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例如《通知》提出要坚持引导优秀人才从教、终身从教。教师团队的稳定是教学竞争力的基础,而部级教学成果奖的设置为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提供了动力,有效地净化了教学环境。

三是部级教学成果奖聚焦专业标准建设,提升高校专业学科质量。《通知》对于2018年部级教学成果奖的内容提出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改进教学内容。新时代高等院校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适应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的要求,以此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而部级教学奖可以督促高校积极调整专业设置,调整教学内容,构建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教学体系。

纵观部级教学成果奖对高等教学竞争力的影响,部级教学成果奖对我国高等教学竞争力的影响体现在:一是从获奖项目上看,获奖项目越多的区域,该区域高校的教学质量水平就越高。例如北京地区获得部级教学成果奖的项目比较多,而北京地区整体的教学竞争力就比较高;二是从从获奖学科上,近些年部级教学成果奖偏重社会推广价值的教学成果。越具有社会推广价值,具有实践操作性的项目就越可能获得评审委员会的认可,从2014年的获奖学科上看,工科类的教学获奖数量比较多,由于是工业较为发达,校企合作模式成熟的区域获得该奖的数量比较多,因此部级教学奖对于教学质量越高的区域其影响力就越突出。

三、提升高校教学竞争力,提高获奖能力的对策

(一)发挥部级教学成果奖的引导作用,增强对薄弱地区的政策倾斜

部级教学成果奖对于高等院校教学竞争力具有引导作用,例如部级成果奖的获取不仅能够激发高校教学质量改革的动力,而且有助于营造高校创新的教学氛围,因此在部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需要给予中西部教学基础薄弱地区一定的政策倾斜,例如加大对中西部高校的申报名额,对于中西部高校申报项目的评审要适当降低标准等,以此带动教学薄弱地区的创新积极性。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获得部级教学成果奖,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因此提升高校教学竞争力必须要加强对一线教师的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高校要加强对一线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训。在社会应用型人才背景下,高校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中融入创业、创新教育,以此增??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高校要开展申请部级教学奖的专业培训,让教师掌握申报的要点,围绕部级教学成果奖的要求,开展相关的工作,当然要避免为了获奖而开展教学改革研究的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