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写中秋节的诗词

描写中秋节的诗词

描写中秋节的诗词

描写中秋节的诗词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言描写 场景 文学研究 宋代诗词

一、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活动语言描写概述

在古代文人的文学作品创作中,诗词篇章框架的结构构建相对有例可循,但对细节的语言描写却容易被忽略,细节语言是作品的灵魂,流传千古的佳作都离不开出彩的细节语言描写。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对文学作品的细节描写这样评价:“无论一个细节――场景、性格、情节多么奥妙美丽,假如它不是为了最完善的表现作品的主题,它对作品的艺术性就是有害的。”由此可见,细节描写不仅突出一部文学作品的主题,还是作品的灵魂。文人对细节进行细腻的描写,在文学作品当中所塑造的主题就会更加地饱满,该作品就更能够突出文章反映的主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细节描写对整个文章的重要作用。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佳作和文献中,关于体育活动作品的记载异彩纷呈。历记如《东京梦华录》等,反映古人开展各类活动的场景。在诗词鼎盛的唐宋朝代就有大量反映这类题材的文学作品,杜甫《清明》:“十年跳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以及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等。在宋代各种笔记、宋词、散文中有以不同文学手法描写各种民俗活动的场景。明清小说中也有大量的反映民间活动的内容,如《红楼梦》中对放风筝、象棋、围棋等活动都有描写。《水浒传》中也有记载双陆、毽球、击球等活动场景,如第二十五回表现女子对秋千的喜好“月娘春昼打秋千”,也有对武术与拳击场景的描写,这些都是珍贵的文献资料。从这些文学作品的描写中,我们了解到古人活动的丰富多彩以及各类活动的发展盛况。由此可见,在历代文人的诗词、戏曲、小说等文学作品中都有这类题材的踪迹,以下从细节描写的视角下对我国古代体育文学作品进行分类解读。

二、从宋代诗文中体育场景的文学风采

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中,唐宋诗词一直是被公认的文学代表,象征着我国古代文学的高峰。获此殊荣的原因除了诗词在文学创作上的精湛与成熟之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在这些作品中涵盖了当时社会的整体盛况,将古人的日常生活描绘得全面而深刻,因而这些作品除了文学价值便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其中,宋代的诗词作品中记载日常活动的文学文献颇多,例如像史书的《宋史・礼志》、《太平御览・艺经》, 以及宋人笔记等文学文献存世至今的颇多。在宋代诗文中,以体育场景活动为创作题材的作品不胜枚举,通过对这些文献中诗人对这些场景的描写,使得今人不仅领略其文学风采,而且可以对宋代社会的盛景管中窥豹,以下分几个部分试作论述。

在宋代,马球这种活动的诗文描写较为多见,是较受欢迎的球类活动之一,通过文人墨客的详细、通真的诗文细节描写,使得今人仍能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当时场景的激烈与紧张。例如在名篇《汴洒交流赠张仆射》这部作品中,“汴泗交流郡城角,筑场十步平如削。短垣三面缭逶迤, 击鼓腾腾树赤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分曹决胜约前定,百马攒蹄近相映。球惊杖奋合且离,红牛缨绂黄金羁。侧身转臂著马腹,霹雳应手神珠驰。超遥散漫两闲暇,挥霍纷纭争变化。发难得巧意气粗, 欢声四合壮士呼。此诚习战非为剧,岂若安坐行良图。”这不仅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又一个球场英雄,同时也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生动、狂热的竞赛画面。“分曹决胜约前定,百马攒蹄近相映”,为了赢得比赛,选手们在马背上聚精会神、跃跃欲试,场上人员英姿飒爽的人物形象悄然浮现于我们的脑海里。而对于比赛者的球技在这首诗中也有描写:“球惊杖奋合且离,红牛缨纹黄金羁。侧身转臂著马腹,醉雳应手神珠驰。”诗人用极其细腻的文字再现了古人高超的击球技术,随着环环相扣的细节描写为我们打开了一场振奋人心的马球活动场景。此外,蹴鞠在宋代也十分盛行, 在许多宋代文学作品的文献上都有记载,是文人墨客常见的创作题材,在宫廷中就常进行比赛的场景诗词描写,进而有关蹴鞠的古代文献随之产生。例如元末明初陶宗仪的《说郛》汇集秦汉至宋元名家作品, 汪元程著《献鞠图谱》,这部文学作品曾经被编入其中,后来又被编汇到《古今文献集成・艺术典・蹴鞠部》中去。

宋代诗文中描写较多的节令活动是龙舟赛事,如在名篇《竞渡曲》中,作者为我们描写了宋代精彩的龙舟竞渡场景,细节之处展现了宋人习俗与民族精神。诗中云:“蛟龙得雨香银动,嫦嫂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赛翠韩,揭竿命爵分雄雌”,这四句诗文是对龙舟竞渡场面的生动描写,只见河中的龙舟犹如蛟龙般灵活迅猛,龙舟上的选手奋力划桨来揭竿争雌雄,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与龙舟赛事相呼应的是“水秋千”活动,在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有详细的记载“……两画船,上立秋千……一人上献秋千,将平架,筋斗掷身入水,谓之水秋千”。事实上,“水秋千”是一种宋代的跳水活动器械,是跳台、跳板的原型。此外,拔河也是一种在宋代流行的节令活动,这项活动主要是为了祈求丰收的活动,寓意五谷丰登。在佳作《观拔河俗戏》的“预期年岁称,先此乐时和”诗句中记录了这项活动,场景盛大、壮观。这些文献使今人能够领略到宋人在这些活动中对生活所寄予丰收的美好愿望。

关于休闲娱乐活动的描写,在宋代诗文篇章中也尤为常见。早在宋代之前就象棋活动已经存在多年,到了宋代是开始规范化的重要时期。宋代文学作品晃补之的《广象戏图》、尹沫撰写的《象棋》、司马光的《七国象棋》等都是针对象棋活动的文学文献。李逸民收集了当时南北宋的棋谱、棋论等内容,编辑而成《忘忧清乐集》,不仅是文学佳作而且对研究宋代历史提供参考。此外,在宋代颇受文人墨客青睐的活动是狩猎,经常外出射猎并挥墨作诗来描述狩猎的场景。在《出猎》中:“雕戈夏服箭,羽骑绿沉弓”描写了活动队伍的盛大。“所为除民瘼,非是悦林丛”则说明了举行这一活动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为通过这一活动,更好地深入了解百姓生活。在这些文学典籍中,文人墨客对这类场景的细节描写不仅使今人领略其文学风采,而且为我们展开了宋代社会盛景的画卷。

此外,宋朝时期的休闲活动同样丰富多彩,其中射箭、角抵、舞蹈等活动诗人们也有所着墨,为宋人的文化生活增添了文学色彩。在宋代,射箭已发展为一种常见的社会风俗活动,就连宋代一些女子也青睐这一活动。例如在《哀江头》中就描写了宫廷女子射箭的场景,从文中“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冀”使得今人就在脑海里勾勒出这位女子的飒爽英姿。宋代诗词中描写舞蹈活动的佳作比比皆是。到了宋代,舞蹈逐渐演化成一种表演、欣赏的活动,在文人柳永的《柳腰轻》中:“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锦衣冠盖,绮堂筵会,是处千金争选。顾香砌、丝管初调,倚轻风、环微颤。乍入霓裳促遍。逞盈盈、渐催檀板。慢垂霞袖,急趋莲步,进退奇容千变。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肠断。”以及诗人张先的《天仙子》中“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这些佳作篇章都为我们描绘了宋代女子的舞蹈场景,细腻的描写语言使这个作品显得更为生动并充满活力,勾勒出人物曼妙与娇烧身姿。此外,对儿童的活动场景也有描写,儿童的一项颇具娱乐性的节令活动是放纸鸢,这项活动需要奔跑疾走、举释牵引等,大人们在一旁一边观赏一边闲聊。在《观村童戏溪上》中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竹马踉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描写了放纸鸢的场景,诗人针对儿童放纸鸢时极具趣味的细节动作进行描写,这一儿童形象更加饱满,充满童趣。由此可见,宋代流传至今的经典篇章中记录着中国古代活动, 描绘了宋代的民间场景,这些精彩纷呈的各类活动成为宋代文献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结语

综上所述,文学作品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同时也展现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状况与风采。在宋代的文学作品中,仅是反映各类活动的场景就数不胜数,其中更不乏精彩的细节描写,给今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这些活动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节令体育活动、休闲娱乐活动等。我们通过对古代文献中描写体育活动文学的佳作进行研读,不仅有利于了解宋代的社会风貌,而且还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有利佐证。从这些栩栩如生、行云流水的诗文细节描写中,我们不仅了解到这些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的多姿多彩,而且还从中体会到宋人刚健活跃、洒脱康爽的民族精神。宋代诗词佳作就是珍贵的文学资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宋代。因而,这些宋代文学作品具有了重要的意义,是宋代盛景与文学风采的辉煌呈现。语

参考文献

[1]司马贞.史记索隐[M].北京:中华书局,1997:143

[2]王鑫.简评宋词中词调与节拍的关系[J].语文建设,2014(21).

[3]尤表.全唐诗话.卷五[M].北京:中华书局,1982:207-234.

[4]张娜.文学视域下的宋代形象表意文化研究[J].语文建设,2013(27).

[5]刘秉果.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运动[J].文史知识,1993(8):29-35.

[6]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95:143-146.

[7]张福洲.柳永婉约词风的谐婉音律解读[J].语文建设,2014(30).

描写中秋节的诗词范文第2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内容,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激发学生感受自然之美、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3.迁移运用精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借助诗歌描绘的景物进行想象,感受诗歌表达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初读诗文

1.导语: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都对秋天情有独钟,他们是怎样描绘秋天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书: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诗歌的节奏。

出示生字“巢、苇、罗、眠、霸、占”并分别组词。分小节读诗。

(二)整体感知,交流“画面”

1.再读诗文,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2.学生交流汇报。

(1)《秋晚的江上》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写了归巢的鸟、斜阳、江上、白色的芦苇。教师相机点拨:运用“多感官”创造性地想象画面,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写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与现实的抗争;把芦苇拟人化,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花牛歌》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写了花牛、草地、剪秋罗、白云、太阳、西山的青峰。教师相机点拨:运用“多感官”创造性地想象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的情景。这是一首写花牛的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首诗,要注意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三)整合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四年级上册1《慧眼观天下》第21页《西

湖秋泛》和第23页《会说话的草》

1.《秋晚的江上》描绘了黄昏时美丽的景色,《花牛歌》描写了花牛在草地上自由自在的情景。下面,请自读《西湖秋泛》《会说话的草》这两首诗,想想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小组交流。

(学生读诗后,小组交流)

2.学生汇报。

教师指导学生迁移运用精读课文多感观想象画面的方法,根据诗中描绘的景物,想象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鼓励学生个性表达。

3.课堂总结。

同学们,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有无数的梦想,也有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课后再把今天读的这4首诗歌熟读,挑你喜欢的诗歌背一背。注意运用精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借助诗歌描绘的景物进行想象,感受诗歌表达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三、板书设计

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归巢的鸟

描写中秋节的诗词范文第3篇

【复习内容】九年级上册第25课《词五首》【复习要点】课标和教材关于诗词欣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点:①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②领略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③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④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⑤能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知识疏理】 古今诗词欣赏的知识点主要有:诗词曲的形象、诗词曲的情感倾向、诗词曲的思想内容、诗词曲的语言品味、诗词曲的名句赏析、诗词曲的阅读体验、诗词曲名句的课外积累、诗词曲中的民俗知识、诗词曲的体裁知识等。【试题特点】中考诗词欣赏题的题型主要有:名句赏析题、默写题、填空题、选择题等【解题方法】(1)客观题解题的方法:客观题包括判断、赏析等子题型,判断选择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2)主观题解题方法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达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⑥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等)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等)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3)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借助想象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金题复习探究训练】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幽幽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 。2..本词是作者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阙写 ;下阙写 ,笔力雄健,感情沉誉。3、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的名句:______ ____,______ ___。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 _ 。6、“塞丅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丅秋景”的哪些特点? 7、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8、“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9、.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10.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11.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2.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豪情壮志。1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14.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 15.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16、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栽不动许多愁。18、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住尘香”正面描写了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场面。B.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的表述了内心的浓重哀愁。C.“只恐双溪舴艋舟,栽不动许多愁。”这句话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D.“物是人非”是一切悲苦的缘由,“事事休”是一切悲苦的结果。19、读读下列诗句,比较异同。 ⑴只恐双溪舴艋舟,栽不动许多愁 ⑵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2009-2010学年度九年级上册古诗词复习答案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幽幽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 。2..本词是作者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阙写 ;下阙写 ,笔力雄健,感情沉誉。答案:1.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 塞下秋景、思乡报国之情3、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4、读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的名句:______ ____,______ ___。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 _ 。6、“塞丅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丅秋景”的哪些特点?7、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8、“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答案3、这首词描绘边地奇异的秋景,表现作者慨叹壮志难酬功业未立和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6、天冷、声杂、城孤。 7、思乡报国之情。8、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9、.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9、答案:收复中原,统一国家。10.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10答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11.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11答案: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2.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豪情壮志。12答案: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打猎狩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1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13答案: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14.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 14答案:“倾城”。15.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16、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17、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栽不动许多愁。18、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风住尘香”正面描写了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场面。B.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的表述了内心的浓重哀愁。C.“只恐双溪舴艋舟,栽不动许多愁。”这句话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D.“物是人非”是一切悲苦的缘由,“事事休”是一切悲苦的结果。19、读读下列诗句,比较异同。 ⑴只恐双溪舴艋舟,栽不动许多愁 ⑵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答案:同:都是写愁。 异:⑴句把抽象化为具体,⑵句把具体化为抽象。

描写中秋节的诗词范文第4篇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策略: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表达要力求准确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回答要具体,切忌空洞。例如:

军城早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②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③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二、分析技巧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就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主要有抒情手法、描法、修辞方法三大类。

答题策略: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例如: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三、分析语言特色

语言特色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求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术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含蓄委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等。

答题策略: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诗歌的语言特色。②用诗中的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例如: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①此诗的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平淡、含蓄。②诗人描绘的是雨后山村的晚景图,这里有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这里有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有勤劳善良、无忧无虑的人们。③诗人厌恶污浊的官场,而这里安静、纯朴的生活正符合诗人的理想。

四、炼字

炼字,即这一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来分析。

答题策略: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进行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例如: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这首诗将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疑;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期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五、一词领全诗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了全诗的线索或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策略: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②从该词在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方面进行考虑。例如:

夜 归

周 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qióng):此代指竹杖。

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描写中秋节的诗词范文第5篇

重阳诗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当为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短短一诗,表达了诗人深切的乡情与亲情。而“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成为千百年来游子思乡、道不绝口的名言警句。刘禹锡的“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露深。年年上高处,未有不伤心”(《九日登临》);岑参的“强欲登高处,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都是通过对重阳登高来表达诗人触景生情、怀念故园、忧国忧民的心声。

登高、赏菊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更是诗人们在重阳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孟浩然在《秋登万山寄张五》中写道:“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平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诗人没有直接写重阳节,可面对眼前的佳景,却憧憬着即将到来的重阳节,期望着和朋友登高聚饮。诗引而不发,给人以丰富的联想空间,并让人感受到浓郁的重阳气息。王勃的“九日重阳节,开门见”,范成大的“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晏几道的“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阮郎归》)等等写出了重阳赏菊簪花的情思情趣。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写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丝色白霜。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流露出诗人看见白菊的无限欢欣,抒发了作者的不老童心。

九九重阳,正值秋冬之交,倘若诗人生逢乱世又时运不济、潦倒困苦或怀才不遇,就难免不发出悲秋的感叹。因此,同是写重阳登高赏菊,境遇相异诗境便大不同。杜甫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重阳节的七律《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老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描写所见江边秋景,抒发晚年老病寞落、壮志未酬的悲愤心绪。句句自然对仗,不见雕琢痕迹,句法交错,句意相联,密针走线,丝丝入扣,景中含情,情中见景。杜牧在《九日齐山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诗人试图用登高的快慰来排遣内心的苦闷,以抒发内心的难言之情。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重阳》词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词人用一个“瘦”字,将自己在重阳节赏菊时孤独凄清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