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非会计专业

非会计专业

非会计专业

非会计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教学方法

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中,会计课程一般都是其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程之一,会计教学工作量急剧上升。因此对于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问题的研究日显重要。本文拟对《会计学》课程体系的设置、《会计学》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法等进行探讨,以期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非会计专业教学的目的

根据998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培养规格的规定,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来要从事的是具体的会计实务与会计管理工作,培养目标主要是会记账、算账、报账以及用账的会计专业人才,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各组织的会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来一般从事非会计专业的其他管理工作,就业方向是各组织的其他职能管理部门。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认识:一是将非会计专业学生视同会计专业学生,照搬会计专业本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二是认为非会计专业学生将来不会从事会计工作,因此只需学会分析会计报表就行。这两种观点从根本上影响了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会计专业本科教育作为专业化教育主要是传授会计专业知识,强调会计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而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是一种非专业的会计教育,更多的是强调实践性、应用性。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会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人员,而是培养懂会计、会用会计的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其重心是管理,应当从管理的角度来认识会计、学习会计。非会计专业的学生通过对会计知识的学习,能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及实务,即什么是会计、什么是会计信息以及如何使用这些信息,还要学会如何进行财务分析,如何为组织决策获取必要的会计信息,并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使他们成为经济管理工作的“通用型”专业人才。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体系的设置

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体系的设置原则:第一,符合教学目的。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基本会计知识,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决策,并为其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打下基础。第二,教学重点突出。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目的决定了其会计课程体系不能雷同于会计专业,而是要突出重点课程和重点内容。第三,结合专业特色。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符合各专业的不同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并结合不同专业的特色。基于以上原则,会计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所有经济、管理类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即通修会计课程;第二个层次是供不同专业学生选择的课程,即选修会计课程。

(一)通修会计课程

通修会计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一般设置一门会计学,课时为54学时,包括基础会计学和中级财务会计学两部分内容。但是,按照目前会计学的教学内容和结构安排,教学效果比较差,特别是很难开展案例教学。由于学生对企业具体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范文)了解得较少,在课程的主要内容讲授完毕之前很难开展具体的案例讨论。所以,需要对会计学的具体内容进行重新构造。

(二)选修会计课程

传统的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往往没有结合各专业的不同特色,没有根据各专业的不同需要设置会计课程体系,无法满足各专业的不同需求。考虑非会计专业的教育思想是使学生“懂会计”,因此,在会计课程的设置上应该灵活。可以根据经济、管理类各相关专业安排多门方向性会计选修课程,课时均为36学时(学时,周×8周),讲授方式主要是专题讨论和案例分析。比如,高级财务会计主要讲合并财务报表、外币业务、租赁、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等的会计处理;行政事业会计主要讲行政事业单位特殊的会计处理;贸易企业会计主要讲授内贸与外贸企业特殊的会计处理;金融企业会计主要讲金融企业特殊的会计处理;工商企业会计主要讲授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主要业务及其会计处理。

非会计专业学生在修完通修会计课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专业选择一个会计方向课程,作为与自己专业密切相关的会计学习方向。会计方向课程应该体现非会计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原则,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动态及相关会计学科实践中出现的最新情况,同时学生也可结合自身将来就业方向考虑选修会计课程。

三、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结构

非会计专业具有本专业的知识体系,会计知识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学生学习会计知识是为了将来使用会计知识,用来参与经济管理。成为高级管理人才。因此,在非会计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该与会计专业有所区别。笔者对现行会计学课程内容结构进行简要设计如下。

(一)目前课程内容

、“二合一”形式:这是传统的形式,即“基础会计”+“财务会计”

、“三合一”形式:“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3、“四合一”形式:“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

这几种形式看起来有所区别,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篇幅和学时的影响,在教学中,往往是“蜻蜒点水”,只侧重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其他内容只是简单介绍,或删去不讲。对非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应过于强调会计核算,而应该在兼顾会计基础理论的同时,侧重会计与经济活动的联系和影响。

(二)课程内容设计

、《会计学》的第一部分——会计基础

主要讲述会计学概论,包括会计法规、会计基本原则、会计假设、会计报表、会计循环等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对会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会计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应在介绍各种会计规范包括会计法、会计准则、职业道德时重点说明披露虚假会计信息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尤其是企业领导人应承担主要责任,借此进行会计诚信教育。对在校经济、管理类学生进行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是高等会计教育的重要内容。

、《会计学》的第二部分——中级财务会计

会计专业使用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是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要素来介绍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最后介绍会计报表。这种编写方式比较系统,专业性很强,但对非会计专业来说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在非会计专业教学中可以按业务循环来讲,具体包括:货币资金循环核算及管理、融资循环核算与管理、采购循环核算与管理、生产循环核算与管理、销售循环核算与管理、投资循环核算与管理、利润形成与分配。

在每一部分循环的内容中,应包括:业务流程介绍;管理的要求(包括核算的要求和内部控制的要求);按会计核算与内部控制的要求设置账户;按会计原则理解业务流程的实质,掌握会计确认与计量标准在具体业务中的运用。这样设置使非会计专业学生从会计角度来理解业务流程,更容易学习会计课程内容。同时把管理目标、内部控制、会计核算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掌握会计准则的使用方法。

3、《会计学》第三部分——会计报表及其分析

除讲解会计报表基本内容之外,重点介绍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如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财务比率分析,培养学生利用会计信息处理事务的能力。

四、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方法

在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的应用与改进

“多媒体辅助教”。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把教师的教案通过投影仪投射到屏幕上,而是要利用多媒体能够处理图、文、声、像的优点,营造“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视听并用”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环境。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加深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印象。

“多媒体辅助学”。建立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平台和课程设计应以学习者为中心,使操作便捷、易懂,并能提供下载、打印等功能;建立多个信息传递通道,及时信息,并对学生的信息给予及时反馈;设置专门人员为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如辅导老师、咨询人员、学生顾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搜索功能,制作和编制帮助软件和文档。

“多媒体辅助考”。建立完善的会计网络考试系统。这一要求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一是要有足够的计算机供学生同时进行考试,或者是建立大量的试题库,使得计算机可以随时随机选择设计出一套可供考试的试卷;二是要及时地更新试题库中的试题;三是设计科学的考试软件。由于非会计专业每学期同时开设会计课程的班级和人数众多,每一次的会计学阅卷工作都极其繁重,采用多媒体考试方式将大大减轻会计教学的工作量。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与改进

会计案例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会计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案例教学的层次性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案例教学设计的层次性,通常是按内容进行层次设计,即将案例根据设计内容的综合性分为课程独立案例、课程综合案例、各门课程综合案例。

课程独立案例主要是针对某一章内容或某一个问题的案例,案例往往比较小。这类案例通常有标准答案,如企业会计核算案例。

课程综合案例主要是针对某一门课程的案例,案例设计的内容比较复杂,案例较大。但一般只涉及本课程的内容。这类案例通常没有标准答案,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各门课程的综合案例往往涉及多门课程,这种案例内容复杂,涉及的知识面广,往往是一门课的老师所不能解决的。这类案例通常是跨学科的,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才能作出恰当的判断和选择。

、案例设计的全面性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案例来实现的,好的案例在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由于案例教学本身的局限性,在案例设计时应当注意案例的全面性。全面性主要是指在综合案例设计时一定尽量注意涵盖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但来自实践中的案例不可能包括一门课的所有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收集一些比较特殊的、在其他案例里无法包含的内容,将它设计成一个小案例进行专项讨论。此外,案例讨论要考虑环境因素。管理实践中的案例最终结果往往是进行决策,而实际决策是很难通过案例模拟的,因为案例分析者无法切身体验到决策者作出决策时的心理状况以及环境因素等,所以案例设计时应当考虑到环境情况、决策者的风险倾向等。

3、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的关系

非会计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语言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已经渗透到经济管理的各个领域,成为企业经济行为的基础。我国著名的会计学家杨纪琬生前曾经指出“在现代,不懂得会计知识,不理解和不善于利用会计信息的人,是很难从事经济工作的。”为了适应经济社会新的需求,目前国内多数高校非会计专业都开设了会计学课程,但长期以来,会计教育界关注的会计教育问题往往仅针对会计专业,而忽视了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问题的研究。本文仅就非会计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作初步地探讨,试图提出改革的思路与想法。 

1 目前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目标模糊 

教学目标决定培养人才的类型和方向,并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非会计专业开设会计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应对日后的管理工作,这与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是有区别的。而目前从事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的老师一般都是来自会计专业教研室,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沿用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忽视了非会计专业的特点及需求,大大削弱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因而教学效果普遍反映不太好;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提倡学生通过会计证,这与在非会计专业设置会计学课程的目标是相冲突的。 

1.2 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教学内容是落实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会计学作为一门经济管理学科其内容是不断丰富发展的。从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看,会计学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构成了会计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而对非会计专业而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照搬会计专业的所有课程。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会计学的目的最主要是分析应用会计信息,而不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因而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应过于强调会计核算,而应该在兼顾会计基础理论的同时,侧重会计与经济活动的联系和影响。可目前各高校的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会计专业基本相同,或者是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缩略版,无法体现出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在教学目标上的不同要求,无法满足各专业的不同需求。 

1.3 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授课课时相对较少,而教学内容又要求体系的完整性。所以目前大多数高校采用的会计学教学方法依然是课堂讲授、布置作业、考试评分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注重会计基本知识的传授,但却忽视了学生们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师在完成授课任务后没有多余的课时开展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社会调研等教学方式。 

1.4 没有针对专业特点编著的专用教材 

目前市面上的《基础会计》教材种类很多,看上去可选择的余地很大。但由于各种考虑,各教材在介绍其适用范围时,往往模棱两可,并不能够给教材选用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部分教师往往凭借以往的教学习惯来选用教材。经笔者调查,有的高校非会计专业所用的会计学教材虽然标明是非会计专业适用,可内容体系和会计专业教材基本相同,主要内容依然是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报表的编制等会计人员工作的基础知识,是从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来组织内容的,不能满足非会计专业人员日后工作的需要。 

1.5 考核方式比较单一 

任何一门课程的考核问题将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指挥棒”的作用。目前,大多数高校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考核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考核方法:根据平时成绩、考勤以及期末考试成绩来对学生进行考评,以分数论英雄,依次决定学生是否通过本门课程。这种考核和评价方式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考试成绩的单纯记忆成分较大,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很难考核,无法体现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察。

2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对策 

针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改革。 

非会计专业范文第3篇

“基础会计”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会计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通过学习“基础会计”可以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为以后参与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纵观各大高校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不规范、理论和实践脱节、教学效果差等现象。民族大学自2003年将“基础会计”列入重点课程加以建设,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基础会计”课程建设取得一定成效,2009年被列入自治区精品课程。

(一)重视度不高

非会计专业一般只开设“基础会计”一门会计类课程,该课程课时短、任务重、理论概念多,这就导致了在计划内学时中忽视实践教学;另外教师为非会计专业学生授课时,过分注重理论讲解,忽视实践操作,学生认为所学课程是非自身专业课程,对实践缺乏兴趣。这种长期以来“教”与“学”双方的不重视,导致了课程的开设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一些学生学完一学期,对会计工作仍然概念模糊。

(二)目标定位不明确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在实际教学中,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目标往往没有实质差别,都采用统一的教学计划、依照同一教学大纲、适用同一本教材,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会计专业实践多、实践目标明确,非会计专业实践少或者不实践。非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定位,和专业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于“应用”而非“研究”,教学重点不在于培养会计专业人才,而应放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即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预测企业经营状况的能力[1]。

(三)内容选择不科学

“基础会计”课程实践多以校内实践为主,实践内容为案例分析、企业的经济业务核算。许多高校对非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未进行严格区分,与会计专业采用相同的内容,只是从中筛选一些简单的经济业务实践,笼统、敷衍地完成任务。非会计专业教学实践不应过分强调对会计各大理论的应用,而应在了解会计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多锻炼学生对会计数据处理、会计报表运用管理、会计指标综合分析的能力。

(四)教学形式单一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对会计核算原理的理解,多采用做实训题或手工填制凭证、账簿、报表等形式。非会计专业的学生由于毕业后大多不从事会计工作,实践教学中多被安排成案例分析和做实训题,许多学生直至毕业都未见过实际的凭证、账簿和报表,更谈不上看懂、分析和预测。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基础会计”实践不应局限于做核算题,应尝试引入多种实践教学形式,让学生对更多的经济业务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体验。2003年以前,民族大学非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是以做会计实训题和案例分析为主,但在长时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这种方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实践敷衍了事,甚至许多非会计专业学生产生“会计学习无用论”的想法。因此自2007年开始,我们调整了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计划,加大实践课时比例,区别于会计专业编写实验大纲,并设计了实践课的具体实施操作步骤,更新后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紧贴专业实际。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发现实践教学改革后,“基础会计”课程极大激发了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现实中印证和使用,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提高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基础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实践要解决的不是经济业务如何具体核算的问题,而是通过核算了解会计工作的过程和特点,认识不同的业务处理差异,分析每种会计结果及其含义。因此非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应本着专业针对性、内容完整性、重点突出性和操作实用性的原则区别于会计专业来进行。

(一)会计案例

长久以来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独立去思考。采用会计案例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对实际的经济业务会计处理方式和结果形成直观的认识。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对非会计专业学生教师会选择与其专业贴近的经济业务案例来进行分析讨论,如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在进行会计案例分析时,教师会选择和企业管理知识相结合的案例,尽量让学生站在管理的角度去分析报表、存货管理等会计业务,思考会计处理所带来的影响;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选择的案例一般涉及外贸业务核算;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会考虑加大采购需求、成本核算、利润计算等会计案例比例。只有不脱离专业实际的真实感受,才能让学生认识到会计不仅是记账、算账和报账那么简单,而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是“基础会计”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一个重要途径。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实践中多选择出纳、会计角色,尝试对业务进行专业核算处理。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会计核算要求应低于专业学生,实践重点应放在对会计流程认知和会计管理上,因此实践不应局限于以上两种角色。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我们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角色来体验会计工作操作方法,如分为会计、出纳、会计主管、企业领导、采购员、投资者和供应商等角色,将现实业务转变成课堂游戏,从而加强学生对会计理论和经济生活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

(三)参观教学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一般同会计专业一致,以制造业企业为例来进行业务处理讲解,无法突出不同的企业形式核算差异。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会考虑组织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参观和专业相近的企业,亲身感受业务核算过程,了解会计数据在经营中的重要性。如组织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参观外贸企业,了解外贸会计处理流程;组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去生产型企业,了解营销活动和企业会计业务的关联;组织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走进大型的集团企业,使其认识到集团会计处理方式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如果“走出去”参观教学实在有困难的话,还可选择“引进来”的形式,如聘请校外有经验的专业人士,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使学生了解专业领域内的会计工作。

(四)上机操作

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当今会计工作的主流,如果“基础会计”课程的实训仅锻炼学生的手工操作,显然不能满足培养人才的需求。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即使学习“基础会计”的目标不是成为会计,但也要理解会计的本质,因此参与会计电算化实训是必不可少的。由于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时有限,我们会成立课外兴趣小组来普及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兴趣小组成立后,教师会将会计电算化工作内容和操作步骤先行讲解,并建议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教材,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学校机房操作练习,上机练习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及时进行答疑解惑。

三“、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对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改变,加深了学生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加入更相关的实践内容,采用更丰富的实践方式,启发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革前,民族大学“基础会计”教师普遍反映非会计专业学生对课程学习不重视,实践敷衍了事。为了搞清楚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我们对2005和2006届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他们的学习现状。调查结果发现,86%的学生对“基础会计”课程不缺乏兴趣,不重视是因为他们不清楚学习会计在以后工作中有什么用,对会计和自身专业的联系产生质疑。针对调查结果,我们在制定了非会计专业教学目标、计划、大纲,加大实践教学份额的基础上,强调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实践和学生专业知识的结合,并制定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实践案例集,以供教学实践所需。经过努力,我们发现近五年来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对会计理论和实践学习更加认真,课程补考人数大幅减少,学生乐于去探索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更深层次的会计知识,选择会计学作为自己第二学位的人数增加,选择报考会计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增加。

(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

非会计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需求 因材施教 职业规划

在本科教育中,“基础会计”既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又是其他专业包括经济类的非会计专业和部分工科专业的必修课程或者选修课程。由于各个专业对会计知识的要求不太相同,因此,在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以便达到各个专业开设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目前的教学现状

目前在综合类大学中,开设“基础会计”课程的非会计类专业比较多,必修或选修这门课的同学也很多。由于“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主要是由会计专业教师来完成,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受到教师数量、教学资源、教学课时等条件的限制,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在非会计类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中,大部分学校采用的是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时间,一方面是为了统一管理,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但是对于学生而言,由于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目的不同,对教学内容的需求不同,加上各个专业的就业目标也有所不同,所以出现了一部分学生觉得学非所用,和本专业没有多大联系;而另一部分学生又觉得学得太少,没有满足自己对会计知识的需求。两种极端的情况的出现就使得“基础会计”课程在非会计类专业开设的意义不大,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目前的教学现状加以改变。

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由于目前开设“基础会计”课程的非会计类专业比较多,而且各个专业的类型、教学课时、学生的特点都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和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加以调整,达到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

1.分专业类型、专业特点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任务确定以后,正式进行教学之前,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由于非会计专业的类型不同,所以要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以及开设的目的来确定教学目标。对于工科专业和经济类的非会计专业,在教学目标上就应有所不同:工科专业如机电、物流工程等开设“基础会计”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最基本的会计知识有所了解,了解简单的会计科目、账户和会计报表等,因此教学目标中比较多的内容是了解,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相对比较少,因为开设这些专业中经济类课程都非常少,相关的联系也比较少,所以教学目标也可以设置得相对比较简单;而相对应的经济类的非会计专业,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专业,由于开设相关的经济类课程比较多,而“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内容和相关的经济类课程有很多联系,因此对于这门课的要求就和工科专业有所区别,对于一级会计科目、总账账户、会计报表等一些基本内容都是要求掌握的,而对于基本的账务处理则要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所以对经济类的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比工科专业要高一些和严一些。

2.根据学生需求特点的差异,确定教学内容的变化程度。在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这门课程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将来从事会计工作或者是为了考会计从业资格证;而另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修学分或者是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同,对于教师的教学内容的需求就有所不同。因此,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目的及对学习内容需求的不同,教师应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学生的未来发展。具体而言,在进行教学之前,可以先进行学习目的的调查,确定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主要目的,然后根据学生基本意向适当调整教学班级,不同班级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所不同。如针对考会计从业资格证意向的学生,教学内容应该比较详细,尽量贴近会计从业资格证中对会计基础知识的要求,尽可能做到学生可以学有所用;而对于只是为了了解一些会计基础知识或单纯是为了修学分的同学来说,教学内容相对可以简单一些,让学生可以了解会计中的最基本的知识,达到扩大知识面的目的就可以了。因此,在非会计类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根据教学课时的数量来确定教学方式的变化。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各个专业安排的课时有所不同,通常有32课时、40课时、48课时三种。由于课时安排各异,而相应的教材却是统一的,所以教师要根据课时安排多少来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如在传统的会计课程教学方式下,教师的板书比较多,学生听得比较仔细,但使用的课时却比较多;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方式的教学中,会计教学内容可以比较多,教学速度相对也比较快,同时也可以节约很多课时,但这种方式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在本门课课时比较少的情况下,尽量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同时增加学生课后自主练习的习题量;如果课时相对比较多,可以尽量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会计账务处理等内容的了解、熟悉、掌握,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课时来确定适当的教学方式,尽量做到既完成了教学工作的内容,又达到了较好的教学目标。

4.根据课程考核类型来确定教学深度及考核的方式。由于各个非会计专业在开设“基础会计”课程时的目的不太相同,因此同样的一门课程,有的专业要求的是必修课,而有的则是选修课或限选课。课程考核的类型不同,对学生的要求应该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应该根据课程考核的类型来确定教学时内容的深浅程度,根据教学深度来确定考核时的具体考核内容和考核的方式。如选修课的考核,可以采取简单的考核方式,如论文或开卷考试;而如果是必修课的考核,则应该将最基本的会计基础方面的知识都包括且采取闭卷的方式,并且要结合各个专业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试卷来进行考核,这样才能达到分类考核的目的。通过分类考核方式使用,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三、相关建议

非会计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

一、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基础会计学是财经类非会计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这门课程阐明了关于会计知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一方面,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是提高财经类非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选择。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企业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财经类非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经管类学生毕业后即将成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掌握基础会计学的内容是对学生基本的要求,它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具备运用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决策和管理的能力。另一方面,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是优化财经类非会计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也是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会计学和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学科之间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基础会计学具有普遍适用性,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进行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能够使学生本身的专业性得到有效的提升。如此更符合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策略

(一)领悟和贯彻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明确指出,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培养目标与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的。非会计专业学习基础会计学要求学生“懂会计”,会计专业学生突出“如何做会计”。由此可以看出两者的教学目标侧重点是不同的,不能混为一谈。具体来说,非会计专业课程目标是让学生熟悉会计信息是如何产生的,掌握会计学基本理论及财务分析,学生在将来能熟练利用财务信息为经济管理活动服务。因此,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既要重视会计学知识教学,又要注重对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能够提高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1]。在明确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目标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充分领悟这门课程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意义,不是只有做会计才需要学会计,从前途和发展的角度激励学生,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教与学变得轻松、融洽。

(二)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高校教师有一个共识,同一课程同一个教案,不同的教师去讲,教学效果不一样,因为教案是“死”的,要靠人将其讲“活”。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效的重要方式。所以,在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比如,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时教师可以设定与基础会计教学的情境现场,请学生上讲台演示模拟,最后提出问题引出课程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专业,设定与专业相关的情境模式,如对市场营销学生讲会计凭证时可模拟销售人员报销业务招待费等情境,通过情境演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关注课堂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也能使课堂教学气氛编的活跃。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如何将该方法应用到基础会计教学中,需要经过教师收集准备案例、学生自行准备、小组讨论和得出结论几个阶段。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学的做法,它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在接收到案例后先消化,然后查阅需要的资料,通过自己动手的过程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小组讨论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另外对于知识点不再是简单的堆积,而是通过案例将相关知识点融合在一起,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三)强化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实操能力

基础会计学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必须重视实践教育,重点是会计基本技能实训、会计计算方法实训、会计核算方法实训。将企业会计环境搬到实训课堂,让学生在手工模拟实训过程中增强会计核算实操能力,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自己动手完成填制、审核各类原始凭证,学会编制记账凭证,生成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系统地完成整个会计循环。在实训中,教师还可以模拟会计职场,设立不同会计岗位,如出纳、会计、审核、主管、财务总监等,明确学生各自的职责分工,并定期轮岗,全面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协调能力,最终使学生具备会计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2]。

(四)全面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考核模式

笔者所在学校教务处文件规定,每门课程的考核方案由各系部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制定,并上报学院教务处审核备案。过去传统的考核指标包括两项: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由此造成了大多数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死记硬背、只重视考试要点内容而轻实际应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素质教育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顾全大局,教务处及时对旧考核办法进行了调整,突出学生平时表现、课堂发言、模拟实训,为此制定了多元化考核模式,把实操纳入考核范畴,比重高达40%,以此全面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高。笔者所在学校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考核模式具体如下: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40%,实训占40%。其中实训权重如下:凭证处理40%,包括记账凭证填制、原始凭证的粘贴、凭证装订等。账簿登记30%,主要有科目汇总表编制、总账登记、明细账登记、日记账登记等;报表处理30%,重点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以此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

三、结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复合人才的摇篮。因此,高校里的教师应在教学上多钻研、因材施教、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晦涩、难懂的知识点,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设计高质量课件,全面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业余时间应重视学习社会上最新的财务处理做法,时刻关注会计发展,不断接受继续再教育,拓宽知识面和阅历以完善自我,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