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后反思

1.课题: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第二节《立方根》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2.1 本节要求能说出开立方、立方根定义记住正数、零、负数立方根不同结论;能用符号 表示a立方根并指出被开方数、根指数会正确读出符号 知道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求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运算是数学的基本运算之一,在根式运算、解方程及几何图形解法等问题中经常要用到。本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从具体的计算出发归纳给出立方根的概念,然后讨论立方与开立方的互逆关系,研究立方根的特征。

2.2 学习立方根的意义在于:(1)它有着广泛应用,因为空间形体都是三维的,关于有关体积的计算经常涉及开立方。(2)立方根是奇次方根的特例,就像平方根是偶次方的特例一样,立方根对进一步研究奇次方根的性质具有典型意义。

3.学情分析

3.1 由于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学习有很多相似之处,学生对立方根概念的理解和求法与平方根的概念的理解和求法分不清。立方根运算误为平方根运算。

3.2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在全面回顾平方根的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进行立方根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感觉到其实立方根知识并不难,可以与平方根知识对比着学,这样可以克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陌生心理。

3.3 学生认知障碍点:立方根的特征与平方根的特征易混。

4.教学目标

4.1 知识与技能目标

4.1.1 了解立方根的概念,初步学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4.1.2 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

4.1.3 让学生体会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惟一性,分清一个数的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

4.2 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类比的方法探寻出立方根的运算及表示方法,并能自我总结出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异同。

4.3 情感与态度目标

4.3.1 在立方根概念、符号、运算及性质的探究过程中,锻炼学生克服困难意志,建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4.3.2 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5.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难点: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

6.教学过程

6.1 填空:

6.1.1 平方根的定义:一般的,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 。

6.1.2 平方根的性质:

正数有 平方跟,它们 。0的平方根是 。

负数 平方根 。

6.1.3 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a的平方根表示为 。

教师提问题学生的回答结果,并对学生掌握不准的地方进行纠正。 明确的告诉学生立方根与平方根定义与性质有相似的地方,引出课题。 学生积极思考,合作完成填空,看谁记忆准。听老师讲,明确要学内容, 积极思考立方根的定义与性质。

6.2 设情景引课题

6.2.1 要制作一个体积为27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盒子,则它的边长为多少厘米?

教师听取学生解题过程,对学生的回答总结:

因为33=27,

所以x=3.

即这种包装箱的边长应为3 m。

在此基础上引入新课。

6.2.2 类比平方根的定义,你能给立方根下个定义吗?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总结: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即如果x3=a,那么 叫做a的立方根。立方根的读法和表示法。 已知一个数的立方,求这个数的立方的逆运算。

6.2.3 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77页探究。完成教科书78页归纳。 根据立方根的意义填空,看看0,正数,负数的立方根各有什么特点?(出示幻灯片题),让学生归纳得出立方根的性质。

6.2.4 同平方根一样,立方根也有自己的表示方法,请你类比平方根得出立方根表示方法。

6.2.5 由此,你能知道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吗?教师提出问题后,观察学生的回答,并对学生回答进行解释。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总结。

6.2.6 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78页探究。学生完成后教师归纳: =- ,强调:求负数的立方根,各以先求出这个负数的绝对值的立方根,然后在取他的相反数。

6.2.7 学生完成教科书78页例题。教师强调书写格式。

6.3 练习

教科书第79页第1、4题。

学生上黑板板演,出现错误让成绩好的学生上黑板纠正。

6.4 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学生各自发表见解,存在问题让学生互评。

6.5 作业

教师布置作业,批改、反馈作业存在问题。

7.板书设计

13.2立方根

7.1 立方根开立方的定义,符号表示法。

7.2 立方与开方方互为 逆运算。

7.3 立方根的性质。

7.4 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异同。

8.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充分利用数学科学习小组互助学习评价,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的课堂上,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再互评。对于练习或 作业批改:组长批改副组长的作业,副组长批改组员的作业,教师批改组长的作业。

9.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第二节《立方根》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平方根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本节从内容上看与上一节平方根的内容基本相同,主要研究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本节是先从具体的计算出发归纳给出立方根的概念,然后讨论立方与开立方的互逆关系,研究立方根的特征。

在导入新课时,采用了复习旧知,从以平方根的定义、性质、表示法为内容编制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复习类比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创设了一个学生生活实际中常常见到的问题,让学生从课本开头问题情境中感受立方根的计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体会学习立方根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立方根的概念及表示。

在教学中探究与讨论数的立方根的特征时,根据课本探究栏目要求学生根据立方根的意义,求出两个正数,两个负数和0的立方根,又通过课本归纳栏目得出立方根的特征。教学中注意与平方根特征的对比,通过学习小组互相探索并归纳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异同。教学中注意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以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范文第2篇

新学期开始之际,为了使初二数学课教学工作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制定计划,全文如下:

一、学期教学目标

1、提高认识,强化教学质量意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中考力争全市前两名。

2、教育教学中,继续深化“自主、综合、拓展、创新”的研究性学习和“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实验和研究,并贯彻于教学实践中,使学生能够主动的、生动活泼地发展,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宗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在教学中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思想,真正将“课堂”变为“学堂”,全面进一步落实“尝试性探究学习”的快乐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紧扣“自主学习、集体探讨、合作完善”的学习要求,落实学习目标,提倡探索,使用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等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解决为什么和怎样学的老问题,达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的学习目标。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现有学生500多人,分为10个教学班管理,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现具体分析如下:

1、通过前一阶段的努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特别是掌握知识的能力、认识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又有所提高,成为以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和基础。

2、初二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更趋于成熟,独立意识进一步增强,但是由于受知识水平、社会经验的仍然欠缺、不良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经常出现种种懈怠学习的情况,有的学生甚至与教师经常出现对抗情绪,所有这些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近年来,虽然我们不断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也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但是勿庸置疑,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并没有完全解决两极分化的状况,一定情况下或在一定班级中,我们的教育教学忽视了对后进生的'转化,或者转化不力,致使他们不能及时从后进生的阴影中尽快摆脱出来,越学越厌学,不想学,这仍是今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最大障碍。

三、备课组成员情况分析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本备课组由贾海英、鞠秀香、王玉莲、裴玉梅、李世栋六位教师组成。六位教师配合多年,相互默契,都具有相当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有一如既往的兢兢业业的工作热情和一丝不苟的严谨的工作态度,有精诚团结的合作精神,一定能够继续在今

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同心同德、努力奋斗、圆满完成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任务,继续取得数学课教学的好成绩。

四、教材分析

初二数学上册共有六章: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乘法公式及因式分解、分式、样本与估计、实数、一元一次不等式。

“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这一章,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如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变量关系及其规律,认识图象的一些基本性质,继续学习怎样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着的关系,掌握其基本的解决方法。重点是图象及其性质。

“乘法公式及因式分解”这一章属于多项式最常用的恒等变形

,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科书中注意突出了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和由一般到特殊的应用过程。

“分式”

这一章是二次根式、相似图形、方程、函数等内容的基础,对于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样本与估计”这一章,是前几学期学习的继续,通过数据分析进行决策,与学生一起通过媒体、调查与理论分析,利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使学生学会决策一些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如何提出问题,如何选取调查对象和分析数据,如何发挥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的应有作用,如何有效地作出决策。

“实数”

这一章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还将掌握解决一类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勾股定理及逆定理。是学习四边形、解直角三角形的重要工具。

“一元一次不等式”

这一章突出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转化等重要思想方法,重视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备课组日常教育理论与业务的学习,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头脑,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2、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立足于学生,立足于课堂,立足于教学实际”的教育科研观。

3、将教师的爱心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生,平等相待,以正确引导为主,激发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信念,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4、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和致力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措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搞好“尝试性探究学习”的快乐课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感。

六、教学辅导计划

如上所述,初二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努力,他们的思想觉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虽得到较大的提高,但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平衡和努力程度的差异,各班级不同程度出现优、中、差的分化,影响了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了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制定培优、辅中、转差的具体计划如下:

1、各任课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不同学识水平和暴露出来的不同问题,分层确定培优、辅中、转差目标。

2、确定辅导目标。根据优生、中程生、落后生的不同学识水平和特点,确定具体的辅导目标。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要进行优生优培,努力拓宽他们的视野,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自主锻炼的机会,放手让他们独立处理更多的问题。而对于另两部分学生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与掌握,加强思想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尽快赶上来。

3、在时间安排上,每个教师要把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辅导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分别给予不同的特别关注,充分利用课上和课后时间进行检查、监督、座谈和沟通。使每个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丰富自我。

4、建立辅导档案。对于被辅导的学生要进行跟踪分析观察,做好记录,及时总结,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进行表扬鼓励,使他们在不断的不同水平的进步中快乐成长。

初二数学教学计划(二)

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本学期我代初二118、119两个班的数学,现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学生们已经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对初中数学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也已经有所领悟,但经过初一学年的学习和考试,我们发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主要教学任务:数的开方、整式的乘除、勾股定理、平移与旋转、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材简单分析:八年级数学上册力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本,从实际问题情境入手,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获得数学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方法;同时也编排一些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实践,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材重难点: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会用计算器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和任意一个数的立方根。

2、会用幂的运算法则、整式乘法公式、乘法公式进行计算;会用提公因式、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3、掌握勾股定理、其逆定理,会运用勾股定理和其逆定理解决相关的问题。

4、认识平移、旋转的概念,理解平移、旋转的基本特征与性质,并利用轴对称、平移与旋转进行设计简单的图案;了解图形全等的概念。

5、掌握平行四边形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概念、性质,解决相关的问题;掌握梯形和等腰梯形的概念、性质,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设计好课堂活动,收集相关资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补充。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加强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精心选择好课堂练习。

3、虚心向老师请教,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吸收精华,提高教学质量。

4、科学组织好单元考试、期中考试,认真坐好评卷工作。

5、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和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程标准 词汇水平

词汇学习在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是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基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开发与利用教材资源中提出,应及时了解教材的使用情况,及时为教材的修订提出意见和建议,可以适当选用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或开发适用的校本教材,以补充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受话题内容、编撰体例等因素影响,教材编写难以做到使全部课程标准词汇在教材中高频率复现。而过低的复现率显然不利于学生的词汇习得。通过增加有词汇控制的校本阅读教材,提高课程标准词汇的复现率,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输入。

本文以《新目标》教材和校本阅读教材为输入源,研究了初中生对课程标准词汇的习得情况。

一、研究问题

1.以《新目标》教材为输入源,学习后,初中生对课程标准词汇的习得情况如何?

2.以《新目标》教材和校本阅读教材为输入源,学习后,初中生对课程标准词汇的习得情况如何?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蚌埠高新教育集团实验中学进行,随机抽取四个平行班作为研究对象,两个实验班,两个对照班,共224名学生。实验班以《新目标》教材和校本阅读教材为输入源,对照班以《新目标》教材为输入源。分三次(七、八、九年级第二学期末)进行测试。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南京范大学马广惠教授(2006)设计的词汇水平测试卷测量被试的词汇习得水平。词汇测试卷从课程标准1500个五级课标词汇中,用SPSS随机抽取60个作为测试样本。

四、研究结果

1.词汇水平。研究发现,七年级实验班平均词汇量为899词,占总词数的59.9%,最高水平为1225词,最低水平为525词;对照班平均词汇量为865词,占总词数的57.7%,最高水平为1175词,最低水平为500词。八年级实验班平均词汇量为1188词,占总词数的79.2%,最高水平为1450词,最低水平为725 词;对照班平均词汇量为1127词,占总词数的75.1%,最高水平为1425词,最低水平为625词。九年级实验班平均词汇量为1374词,占总词数的91.6%,最高水平为1500词,最低水平为825词;对照班平均词汇量为1281词,占总词数的85.4%,最高水平为 1475词,最低水平为675词。可见,各年级实验班学生的平均词汇量高于对照班学生的词汇量,且随年级升高,差距更明显。七、八年级实验班与对照班无显著差异(七年级p=.243,八年级p=.083),九年级时二者有明显差异(p=.003)。在九年级期末时,实验班学生对课程标准词汇掌握情况较好。

2.词汇增加水平。研究发现,七年级到八年级实验班学生平均词汇量增加 289词,对照班学生平均词汇量增加262词。八年级到九年级实验班学生平均词汇量增加186词,对照班学生平均词汇量增加154词。可见,实验班学生的词汇增长量高于对照班,且随年级升高,差距不断拉大。

3.一词多义。研究发现,实验班七、八、九年级平均一词多义的词汇量分别为70词、83词、96词;对照班平均一词多义的词汇量为63词、70词、79词。由此可见,各年级实验班学生的一词多义词汇量高于对照班学生,但无显著差异(七年级p=.270,八年级p=.193,九年级p=.144)。总体上,学生一词多义知识习得水平较低。

五、讨论

1.在平均词汇量、词汇增长量方面,各年级实验班的学生均高于对照班学生,且随年级升高,差距逐渐扩大。在九年级期末时,实验班学生对课程标准词汇掌握情况较好。研究表明通过补充阅读校本教材,提高词汇复现率,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标准词汇。

2.在一词多义方面,各年级实验班学生优于对照班学生,但总体上,学生的一词多义知识习得水平较低。因此,在教材编写时,应尽可能提供课程标准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语义典型范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一词多义的语言输入,促进学生对一词多义的习得。

综上所述,通过补充有词汇控制的阅读校本教材,提高词汇复现率,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标准词汇。同时,在教材编写时,应尽可能提供课程标准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语义典型范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输入,对促进学生的一词多义习得显然十分重要。本文写作过程中,承蒙马广{教授悉心指导,谨致谢忱!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伟,马广惠.《英语(新目标)》教材词汇分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7(01).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范文第4篇

1 本套教科书的显明特征

1.1 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教科书中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数学课程生活化,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本教科书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每章知识由“情境串”引出“问题串”,选取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数学素材,构成情境串,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形成问题串,将整个章节的内容串联在一起,使学生在解决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学习融为一体,以解决问题为基本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整套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具有一定跨度的“板块式”编排结构,编排形式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特别重视了学生主动搜集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学习留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像挑战自我栏目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展露自我的广阔舞台.

1.2 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凸显了时代特征与现实特征

整套教科书始终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学生所关注的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实际问题中,挑选和挖掘那些既紧密配合学习内容,又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实例.无论各章章头图中的情境导航,各节中的学习材料,还是配备的例题、练习和习题,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内容都占有相当的比重.所选用的素材注意了广泛、鲜活、与时俱进,它们或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经验,或涉及国计民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等重大课题,或联系工农业生产、市场经济、文艺体育、工艺美术、语言文字、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或与测绘、物理、生物、医学、天文、地理、考古、计算机等学科知识密切相关.通过丰富而又真实的情境,翔实可靠的数据,反映当今社会对数学的需求,以及数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体现了数学自身的价值.

1.3 本教科书在编排上独树一帜,更具科学性与可行性

本套教科书的编排结构自然、和谐、合理,体现了螺旋式上升递进的编写原则.

(1)教学内容的编排遵循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之间承上启下,环节紧凑,密切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注重双基的教学,问题情境导入自然,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例题的选择能突出重点,有利于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的达成,习题的设计有梯度和层次性,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栏目设置新颖灵活,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有趣,具有启迪性、探究性,与其他教科书相比,更具人性化.根据教学需要设置了大量的如交流与发现、实验与探究、观察与思考等数学活动栏目,通过真实的情境,鲜活的事例或数学自身的素材,帮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情境.在观察、实验、思考、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让学生亲历数学的发现与探究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智趣园、加油站、挑战自我、广角镜、史海漫游等栏目,通过选取这些与数学有关的资料和习题,增强了问题的探究性,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提高知识运用的灵活性,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宽了思维的空间,增加了数学背景方面的文化内涵.

(3)章节的编排有利于知识之间的内容整合,如代数中的某些定义和几何中的某些定理教科书上有的没有直接给出,而是让师生共同探索发现,突出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有些有难度的知识点如代数中用公式法对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二次根式中的分母有理化、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几何中相似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圆中的相交弦定理等,对这些知识进行了删减,让学校可根据学生的需求适度增补,增强了教材的弹性.

(4)教材的编排分散了知识的难点,有利于对知识的分段掌握和应用.如对函数的学习,七年级主要学习一次函数,九年级学习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这样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和易于理解掌握,逐步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逐步增强.

总之,青岛版数学教科书色彩丰富,贴近生活,正确处理了改革与继承的关系,有效地吸纳了国内和国际上的成功经验,能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诸方面和谐发展,体现了开放多元与兼容蓄的时代精神,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深受师生欢迎.

2 本套教科书的不足之处

2.1 教学内容编排欠合理科学

如对七年级教科书的编排:

(1)七(上)第1章基本的几何图形,对于七年级新生来说,接受起来有些困难,学生往往不能正确运用几何语言,有几何难学的感觉.建议先编排第二章有理数.

(2)七年级教科书对几何推理的要求起点过低,从而弱化了学生思维严谨性的养成.建议在这方面应适当提高要求.

如对八年级教科书的编排:

(1)对函数内容的处理,分散在七年级与九年级学习.七(上)学习函数的概念和基本常识,七(下)则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一次函数;八年级教科书中没有出现函数知识,九年级学习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数.这虽然体现了知识螺旋式上升,但矛盾的是破坏了函数内容的整体性.

(2)对八年级的平面图形与几何证明部分,是在学习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平行线以及基本图形的.八(上)学习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八(下)学习平面图形的全等和相似以及解直角三角形和几何证明等知识(有关整式的内容也分割在三个学期进行的:七(上)学习代数式的概念以及整式的加减运算;七(下)学习整式的乘法运算;八(上)学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这几部分的知识确实是一个难点,但是分割到两、三个学期学习,虽然分散了难点,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门槛,但对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是不够合理的.如对九年级教科书的编排:

(1)九(上)第3章一元二次方程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这部分内容在初中已被删减,而且高中没有单独编排这方面的内容,这样不利于高中的学习,建议对于这部分内容可放在智趣园或小资料栏目中,作为阅读材料进行补充(也可参阅一下人教版九(上)教科书).同样,对于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这部分内容也可以编排在智趣园中学习,作为阅读材料进行补充(也可参阅一下人教版八(上)教科书).否则,不利于用十字相乘法解二次项系数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不利于高中函数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等内容的学习.

(2)九(上)第2章图形与变换属于几何内容,学起来难度不大,接下来学习第3章一元二次方程时,前两章的知识一点也用不上,学到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就更惨了,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早就把八(上)学习的第2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的知识忘没了!许多学生到现在连完全平方公式都记不住.这是因为本来应该连贯的知识内容,被生硬的夹杂其间的数与式、代数与方程、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内容间隔开了,刚刚对几何知识入了点门,还未来得及熟悉和巩固,却莫名其妙的又换成学代数内容了.这样换来换去,学生想学好一样都很困难!

2.2 各册各章小栏目的设置数量不均衡

(1)青岛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初中数学七年级各章各小栏目数量统计

从上表可以看出,加油站及小资料这两个栏目是根据教科书内容和学习的需要设计的,是对教科书的补充和延伸,可以说是很好的两个栏目.加油站栏目在整个七年级教科书中共出现4处,下册仅出现了1处在第9章;小资料栏目在整个七年级教科书中共出现了6处,下册仅出现了1处在第11章.因数量太少,这两个栏目起不到多大作用.建议再适当补充小资料和加油站栏目的数量.此外,上、下两册的观察与思考栏目均还没有填充完善.(2)青岛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初中数学八年级各章各小栏目数量统计

从上表可以看出,实验与探究栏目在几何知识的章节中出现的次数较多,而代数知识的章节中几乎没有出现;观察与思考栏目在八(上)未出现,在八(下)出现了7处; 小资料栏目在八(上)出现了5处,在八(下)只出现了1处;智趣园栏目在八(上)出现了7处,在八(下)未出现.由此可见,有些小栏目的设计是不均衡的,因而也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功能作用.

(3)青岛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初中数学九年级各章各小栏目数量统计

从上表可以看出,各小栏目在各章的设置数量也是不均衡的.如加油站栏目整个九年级教科书中均未设置,史海漫游和小资料栏目也仅有1处,这形同虚设,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3 三大独特栏目(交流与发现、实验与探究、观察与思考)的功能发挥欠佳

(1)交流与发现栏目应当关注情境的设置、问题的提出以及交流的前提、方式、时间处理等因素.应让学生明确做什么?然后进一步进行思考,必须建立在个人思考并有所收获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交流.交流要考虑其时效性与时间的把握,以及交流结果的处理.

(2)实验与探究栏目要明确实验的步骤及探究的方式,要通过实验与探究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这一栏目的设置和学习来实现学生的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

(3)观察与思考栏目是2010年下半年新增加的栏目,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应通过真实的情境和鲜活的实例,或提出富有启发和思考性的问题,帮助学习进入自主学习、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等的学习情境,切实能让学生深入进去解决问题才可.

2.4 例题习题设置不当

(1)个别例习题设置不当,基本题太少

如九(上)第4章的第1节圆的对称性,第一课时本教科书上除了把旧人教版教科书上原有的彰显我国古代造桥技术的赵州桥问题改头换面加以利用外,别无其他例题;练习题也仅有两个,这使学生不能得到必要的训练,势必导致学生越来越难学以致用,教师也必然是越来越难教.

(2)课后习题A组练习量不足

本教科书把课后习题进行分层次设计,体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个体差异性,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A组的习题量不足,不利于学生的“双基”落实,更不利于学困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落实.

(3)个别习题或综合练习题难度较大

如九(下)第5章中的第7节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P42课后习题A组第3题: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开口向上,经过(0,-1),(3,5)两点,且顶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3,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不论是利用确定二次函数的一般式还是顶点式,均是易列难解,既使是优等生没十多分钟也解不出来,这已经失去了基础练习和当堂达标训练的功能.再如七(上) P138第6章整式的加减一章的综合练习A组第5题:告诉了三个圆的直径分别为3d、2d、d,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周长,学生对这个阴影部分的周长难以辨析.再如七(上)P139检测站第一题中的第3题:如果b=4a,c=3b,则a+b-c=_________.教师用书上给出的答案为-7a或-7[]4b或-7[]12c (答案不唯一),这两道练习题难度都较大.

2.5 本套教科书中仍有重题或过时的题目

(1)如九(上)第3章一元二次方程P103综合练习 A组第3题中的(1)、(4)两小题与P94习题A组第1题中的(1)、(7)两小题,是完全相同的两个题目(2011年6月第5次印刷),可再换个题目.

(2)七(上)P53小资料栏目中:据《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所公布的数据,近几年我国耕地面积呈现逐年递减的态势,例如,1999年全国耕地面积减少了84.2 万公顷,2002年耕地面积减少了168.62 万公顷(2011年5 月第7 次印刷).在这个问题中,时间“1999年”、“2002年”与当前时间已相隔10年之久,需要倒推时间,不能与时俱进,十几岁的初一学生不易理解,需更新一下.七(下)P63小资料栏目中 :按照设计,到2009年,三峡水电站的26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全部运行,年均发电量将达到847亿千瓦时,可“照亮”整个中国(2010年12月第6次印刷).此问题中的时间“到2009年”已过时,也需要改一下.

2.6 教师用书部分习题解答有误

如八(上)教科书P60习题3.3A组第1题中的(2)题答案应为-2b2[]5ac,而教师用书上给出的答案却是-2b2[]15ac;八(上)教科书P61习题3.3A组第2题中的(1)题答案应为 3[]10ax,而教师用书上给出的答案却是 3[]10a(2011年5月第6次印刷).

3 编拟修改建议

3.1 对于某些数学概念在要求严谨的基础上,叙述应尽量口语化

如七(上)P34第2.3节绝对值的概念中,教科书中在给出绝对值的概念后指出:“通常把有理数a的绝对值记作|a|”,这句话学生不易理解,加上这一句话反而增加了学习难度.因为在这里本教科书还没有学习到用字母表示数,而是在后面的第5章才学习(北师大版及人教版均未出现过).建议把这句话划掉或放入挑战自我栏目中.

3.2 小栏目名称应具有亲和力、感召力

教科书使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应该想方设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能真正起到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数学知识技能的作用.如广角镜、史海漫游等栏目从直觉上就有高不可攀、很高奥的感觉.建议可设置知识拓展、合作学习或开心一刻等栏目.

3.3 为落实新《课标》中“在观察、实验、思考、猜想、验证、推理、归纳等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数学的探究与发现过程”,在引导学生发现新知、导出法则定理时,可适时设置“思考与交流”、“观察与发现”、“猜想与归纳”等栏目,在各栏目中分别提出适宜的问题,以充分发挥各栏目的功能.

以七(上)P53“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导出为例,导出过程可以这样设计:

①【思考与交流】根据教科书小资料栏目中给出的“近几年我国耕地面积呈现逐年递减的态势,求3年后的耕地面积”的三个实际问题,然后让学生思考并交流:(设置问题)这三个实际问题需要采用哪种运算

怎样计算它的结果

②【观察与发现】观察下面的三个等式:

(+100)×(+3)=+300(万公顷);(-100)×(+3)=-300(万公顷);(-100)×(-3)=+300(万公顷).

(设置问题)你发现积的符号与因数的符号之间存有什么关系?

③【猜想与归纳】(设置问题)经过观察、思考、猜想、你能归纳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吗?

学生通过对“思考与交流”、“观察与发现”、“猜想与归纳”等栏目内容的讨论和交流,更能使学生所学知识前后联系和横向对比,并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有理数乘法法则成立的条件和适用范围.

除此之外,实际上在本教科书中也时常出现了“归纳”的内容.如在七(上)“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一节中P44有“你能总结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吗?”;P48有“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吗?”;在“简单的统计图”一节中P87有“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节中P169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节中P179有“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等.这些内容都有必要设置“归纳”栏目.在此,可借鉴人教版教科书设置“归纳”栏目,以突显其重要性.

3.4 加大练习题的数量

每一课时后不少于3个练习题,形式可以多样,如填空、选择、解答均可,紧扣教材,注重“四基”.同时,精心选编现实生活和数学发展中的典型问题,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强化知识之间的联系,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使问题在教科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注意问题的基础性、思想性、开放性和趣味性,在“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探索拓广”各环节下,有针对性地选配习题,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

3.5 对部分教学内容可作适当合并或调换

为使本教科书的教学内容更加系统、更有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可对有关章节作适当的合并或调换.如七(上)第1章我们身边的图形,对于新入校的初一学生来说,接受起来确实有些难度,往往不能正确运用几何语言,建议与有理数一章调换顺序;七(下)第11章图形与坐标(含一次函数)与第12章二元一次方程组调换一下顺序,这更便于求一次函数解析式y=kx+b中的k和b的值;八(下)第7章二次根式这一章最好放在八(上)实数一章之前学习,有利于勾股定理等内容的学习,因为勾股定理这一章节的问题都涉及到二次根式的相关知识,同时,第2节与第3节调换一下顺序,即学习了积的算术平方根、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后接着学次根式的乘除法,把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后移,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中补充分母有理化(可作为阅读材料),为解直角三角形做好铺垫;九(上)第3章一元二次方程中,在学习了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之后,适当增加用十字相乘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知识(可作为阅读材料),因为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便捷工具,也是解决函数问题的有力助手.

鉴于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不再使用计算器,建议把八(下)第9章解直角三角形中的例题、习题的非特殊角改为特殊角,同时删去第3节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比的内容.

3.6 增加“课题学习”内容

课题学习是新《课标》规定的数学学习内容四大领域之一,它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加深对前三大领域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每册教科书可增至为两个课题学习内容,一个在期中,一个在期末.如七(上)学习了第4章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后可补加课题学习,如制作统计图或人口图;八(上)学习了第6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后可补加课题学习,如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等.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范文第5篇

一、初中地理教材中图像的类型

在最新人教版教材中,不少图像在内容上不仅紧密结合课本文字内容,而且又略多于课本文字内容,这些图像不仅是对课本文字表达的形象注释,也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和扩展。它们是地理信息的载体,类型多种多样。本文根据地理图像的性质将人教版初中地理图像分为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遥感影像、地理漫画等(见表1)。

现行的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图像内容十分丰富,类型多样,涉及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遥感影像、漫画等,极大地丰富了教材的内容。本文对教材各类图像的数量及百分比分别进行了统计,以便进一步客观分析教材图像系统的构成(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共出现591幅图像,七年级有301幅图像,八年级共有290幅图像。其中,各类地图约150幅,占图像系统的25.4%,地理分布图数量多、分布广,几乎新教材的每一章节都有,如海陆分布图、经纬度分布图、气候类型分布图、地形分布图;景观图约258幅,教材中这类图像所占比重最大,约占图像系统的43.7%,新教材的每一章节都有景观图的分布,涉及内容很广泛,有山脉、河流、聚落、民居、人类活动等自然景观图和人文景观图,如七年级图3.27“不同气候类型的自然景观”,八年级图7.35“香港维多利亚港”、图9.2“青藏高原”等;示意图约72幅,如七年级图1.18“地球公转示意”,八年级图2.40“长江干流各河段主要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示意”等,占图像系统的12.2%,虽然数量不算多,但分布较广,几乎新教材的每一章都有地理示意图;统计图约48幅,占图像系统的8.1%,在七年级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一章中用得较多,如图3.11“气温日变化”、图3.15“某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图3.22“降水季节变化的地区差异”等;复合图约15幅,如七年级图7.49“俄罗斯气候分布图”,占图像系统的2.5%;遥感影像数量不多,共8幅,如七年级图1.21“台湾岛卫星影像”,约占图像系统的1.4%;卡通和漫画类约40幅,如八年级图3.11“土地资源遭到破坏”,占图像系统的6.8%。

二、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的运用

1.明确各类型图像的功能

地图的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的图像有不同的功能。如专题地图主要是突出地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及其规律;景观图是客观真实地反映地理事物景色或外貌的一类图像,它反映了地理事物的一般属性,客观存在的地理信息以图像的形式具体形象地传递给学生,具有任何文字和语言所无法替代的作用;示意图可以阐明地理事物发生的原因、过程、特征和影响该事物变化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统计图是对地理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后绘制的图形与表格,它使地理数字具体化、直观化和规律化,可使学生较清晰地理解某地理事物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从而深刻认识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实质。在读图时,首先要判断所读的图是属于哪个类型的图,接着联想到它的功能,这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取有用的信息。如看到“世界人种的分布图”时,先看它的名称,明确这是一幅专题地图,再联想到专题地图是突出地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图像,结合图例,那么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不同人种的分布地区,明确它的功能后,看图分析得出三大人种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这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要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学生才能掌握这种读图方法。

2.引导学生动手绘制地图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绘制地图的能力,这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是目前地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多加引导,如统计图、示意图、分布图相对比较容易绘制。教学中在讲解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点时,可以布置学生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同时要随时观察他们绘制图表,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学生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说出气候特征,进而判断气候类型。在讲到地球上五带的分布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跟着老师画图,边讲边画,这样在绘图的过程中,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和分界线,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理解、识记,并易于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地图表象,建立起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概念,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是学生自主、高效、有意识的学习方法,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