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家乐设计

农家乐设计

农家乐设计

农家乐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景观;可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01002

1 引言

在中国,农家乐旅游模式(以下简称农家乐)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成都,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成都明确了“全域成都”旅游发展的总定位,结合2010年国家旅游局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意见》,成都近几年全面加快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脚步,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形势。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乡村旅游发展,农家乐在规划设计的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建设成效却是参差不齐。不少农家乐因缺乏专业合理的规划设计,导致一部分农家乐景观环境未能达到人们的期待,而一部分农家乐景观环境未能保持其乡村景观特色,逐渐消败。可见,对于乡村的改造与建设,不仅仅是需要考虑乡村景观的视觉设计,更需要从生态、文化等因素的可持续发展角度进行全方位的思考,这给景观设计师在进行乡村景观建设的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故此,笔者通过调查郫县的农科村和龙泉驿的桃花故里农家乐聚集地,探寻其价值和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希望σ院蟮南绱迓糜窝芯坑幸欢ǖ牟慰家庖濉

2 景观的可持续性

2.1 景观的可持续性的概念

可持续性设计是近些年提出的一种理念,意在强调不损坏未来子孙的发展需求和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满足当前人的需求。而将这种理念应用在景观设计中,则是指特定景观所具有的,能够长期而稳定地提供景观服务,从而维护和改善本区域人类福祉的综合能力[1]。若追溯到中国最经典的哲学理念则是“天人合一”,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方式,从而达到宁静而致远的状态[2]。

2.2 景观的可持续性在农家乐旅游中发展的意义

随着世界环境的恶化,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全世界被大力推崇。节能、环保、生态在现代景观造景中占据重要地位。可持续性设计意在强调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然而传统农家乐景观以乡村自然风光为资源,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缺乏对当地历史文化深度发掘和保护,并且一味使用和消费自然资源,长此以往,这样的农家乐旅游形式势必会被淘汰。若将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运用到农家乐景观打造中,则需要设计师在规划设计农家乐景观时,提高其景观环境的自净力,充分合理的运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土地资源浪费,维护生态系统的均衡和谐的发展。但仅只发展生态本身和美化环境是不够的,毕竟农家乐的消费者很大程度更看重的是一种精神消费,可持续性的设计更需要处理游客的需求与农家乐户主需求以及自然环境三者间矛盾关系。那么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在农家乐景观规划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以当地的乡土民俗为景观文化底蕴,满足游客的精神享受和良好的身心体验。游客、户主和环境达到一种良性循环的交流方式,将三者间需求的矛盾化为最小,是达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3 成都农家乐的景观现状分析―以农科村和桃花故里为例

有着成都农家乐发源地之称的农科村和以桃花观赏为主题的桃花故里两处都是农家乐聚集地,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极具有研究价值。

笔者调查发现两个地方的农家乐有共同的特性,都是将村社组织、乡村生活和田园风光作为旅游资源,将农村风貌与乡村民俗文化相融合的实体。但众多农家乐的经营模式都是以农民“自我投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呈现在乡村旅游中。这种旅游实体只是将自然资源私用化,是自私盈利的方式,并不能持续的发展。笔者通过对两地多次调研的结果总结发现两处农家乐聚集地有待改善的建设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3.1 产品同质化比较普遍

据调研发现,成都农家乐休闲旅游出现了普遍的同质化现象,多数经营者只是将现有的农田、林地、果园、渔场、养殖场加以简单的美化及修饰,导致农家乐休闲旅游产品内容及其形式雷同,局限于吃农家菜和通常的住宿服务,地方特色不够明显,不能满足不同游客的个性需求。农家乐休闲旅游产品的同质竞争激烈,功效趋同,配套设施及其环境较差,造成削价竞争现象。

3.2 环境污染与破坏

为了有较好的交通可达性,大部分农家乐都选址在交通主干道或者城乡结合部,甚至是建在风景区内,通过填农田修水泥路来满通便利的需求。多数农家乐户主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只顾眼前利益,将自然资源私自利用且不注重生态环保意识。经营过程中对周边的环境带来极大的负担,生活垃圾随处堆放。破坏了自然优美、浑然天成的田园风光,也给乡村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污染,因为游客和农家乐户主的私利行为,给乡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几乎是不可逆的。

3.3 盲目开发,缺少科学论证及合理规划

农户在建设农家乐的过程中,不仅自然资源浪费严重,在规划布局中也无法对当地的历史人文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多数农家乐停留在纯粹的观光游览上,对生态文化、乡村民俗文化以及农业文化、地区文化挖掘的深度有限,没有反映出农家乐的“乡产、乡色、民情”特色。因此城市游客的知识性、体验性旅游消费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只注重既得利益而忽略地域性人文特色,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乡村极有可能被城市同质化,最终缺失了地域性特色文化的农家乐存在的必然性和人们对于乡村旅游的期待值均会大大降低,这是在农家乐的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4 “农家乐”旅游形式的发展前景及对策

农家乐这一乡村旅游形式不同于文化古迹和风景名胜旅游形式,它将乡土文化,民俗风情与田园野趣呈现给城市居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周末假期出门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此农家乐旅游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但是在细微的设计和规划中有所欠缺,无法对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合理的利用。针对四川农家乐的景观元素,笔者采用图片引导访问的研究方法对农科村和桃花故里的游客和农家乐户组进行信息收集,从而反映出人们对一些农家乐景观元素的喜好程度与意见信息。根据最终的数据反馈与总结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解决措施。

(1)传统的民居建筑应该得以保留,不是去拆卸,更多的是去保护和改造。保留最原始的乡村闲适的生活气息,留下最传统的院落,让游客能够更全面地感受农居生活体验。

(2)四川许多农家乐景观营造以苗圃和果树为主,这不仅有一定的观赏性,还具有经济价值与科普价值。若能在设计中能更全面地进行规划设计,有效地将一、三产业联动,它的社会与景观价值会更大。

(3)农家乐的旅游不是单一的观赏体验,更重要的是对当地的民俗风情的体验。对农家乐的规划设计中需要保留文化活动空间,留得住民间艺人,让各种传统的民俗文化能在这里生长。

(4)农家乐的意义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闭合空间院落中让人得以放松,在开放空间中人得以欢快。但在调查中发现游客对的兴趣并不高,反而更喜欢户外的一些活动。农家乐户主应该策划一些符合当地环境特征、亲近自然而又不破坏自然的活动,让游客体验到乡村野趣和田园风光。

5 结语

随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乡村旅游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农家乐的城乡交互旅游形式已然成为了当前成都人周末度假与短途旅游的最佳消费形式之一。而在农家乐的规划与建设中,作为风景园林设计师,需要秉承着生态优先的基本准则,充分挖掘当地的人文、生态、民俗资源和乡村传统文化,并把具有浓郁民俗文化特色项目、农业活动、娱乐健身活动、民间文艺等有机结合到农家乐的规划设计中,才能将乡村旅游价值发挥到更大,让游人具有更全面的旅游体验,也只有如此才能将乡村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得更全面。

参考文献:

[1]赵文武,房学宁.景观可持续性与景观可持续性科学[J].生态学报,2014(10).

[2]邬建国.什么是可持续性科学[J].应用生态学报,2014,25(1):1~11.

[3]刘源鑫,赵文武.未来地球――全球可持续性研究计划[J].生态学报,2013(23).

[4]刘 娜.成渝两地农家乐旅游发展对比研究与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农家乐设计范文第2篇

自2004年7月总书记到上海视察农家乐时指出农家乐前途无量,浙江省委、省政府就开始高度重视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浙江省已涌现了一大批周边环境好、农耕文化浓、接待设施全、体验项目多、服务质量优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农庄、山庄、渔庄等)。截至2009年底,全省已累计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2331个,经营农户10877户,接待床位8.6万张、餐位61万个,直接从业人员96380人。2009年直接营业收入44.34亿元,游客购物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20.55%[1]。农家乐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不仅丰富了浙江城乡居民生活,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而且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发展农家乐经济已成为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拉动内需的有效途径。

浙江农家乐休闲旅游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农家乐经营理念落后、农家乐经营户和游客间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逐渐突显出来。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借助网络和信息技术,合理利用农家乐旅游资源,发挥当地特色优势已成为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规划的重要课题。

农家乐休闲旅游电子商务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并且成为新兴的旅游经营模式,为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但目前农家乐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本文对当前浙江农家乐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做调查分析,找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对策做进一步思考,以促进浙江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1浙江农家乐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1.1电子商务发展阶段

农家乐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与成熟遵循生命周期理论,主要经历初步开发、迅速成长、完善成熟、衰退与更新这四个发展阶段[2](如图1)。其中,初步开发阶段主要是建立数据库,进行信息交流的阶段;快速发展阶段主要进行网络营销,对客户关系进行管理;完善成熟阶段可以提供在线信息收集、处理、远程与更新、在线预订与支付等电子商务功能,实现整个旅游产品营销一体化,这个阶段才可以算是进入真正的电子商务阶段,这一阶段还应加强对网络认证的法制管理;衰退与更新阶段,当电子商务发展出现衰退现象时,就要加强对客户的个性化管理,开展定制服务与产品。目前,浙江省农家乐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处于迅速成长期,完全意义上的电子商务还没有形成。多数农家乐电子商务网络主要以和传播信息、发挥营销功能为主。农家乐休闲旅游作为一项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产业,电子商务的引入,势必极大地推动农家乐经济发展。而农家乐休闲旅游的蓬勃发展反过来又推动农家乐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的成长。未来几年,农家乐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将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

浙江省2006年就开始利用“农民信箱”开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宣传和推介活动,活动通过网络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现代信息手段,充分展现各地依托当地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风情、村居民舍和农(林、牧、渔)特色优势产业,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主要特征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的风采。这个时候,浙江农家乐休闲旅游电子商务还处于萌芽阶段。而2008年浙江省推出的“浙江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网”则是浙江农家乐休闲旅游开始全面进入电子商务的标志。“浙江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网”以农家乐休闲旅游信息为切入点,依托网站平台,搭建城市与农村的桥梁,收集浙江特有的生态景观、人文乡情、有特色的农家乐资料。该网站的建立对于加大浙江农家乐休闲旅游信息宣传和加快农家乐休闲旅游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1.2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情况

旅游网站是开展旅游电子商务的重要平台,是旅游行业对外宣传和进行电子商务的主要渠道。因此,浙江农家乐休闲旅游网站也纷纷在互联网上崭露头角,并逐步规范化、人性化。本文通过在互联网上对全国农家乐网站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得到北京、上海等全国20个省(市)农家乐网站在导航平台()上的登记数,从而得到浙江省农家乐网站建设在全国农家乐网站建设中的情况。如表1所示,浙江省农家乐网站数在20个省市中排名第一,共有663家农家乐网站;其次是北京,共有591家。从这个不完全统计的数据来看,浙江农家乐网站建设数量在全国来说相对是比较多的。

从浙江省内看,本文还是通过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检索浙江农家乐网站的相关信息,得到包括“浙江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网”在内的13个以省、市、县为单位的农家乐网站(详见表2),其中“浙江乡村旅游网”介绍了全省1123家农家乐,在表2中所列的13个网站中“浙江乡村旅游网”是目前介绍全省农家乐最多最全的网站;其次是“浙江省万村联网”介绍了1042家省内农家乐,但介绍信息不够全面。另外,“浙江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是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农业和农村办公室主办的行业性政府网站,是浙江省农家乐唯一的省级官方网站。该网站充分汇集全省农家乐、乡村旅游景点、交通路线等信息,有效整合全省农家乐资源,搭建起了浙江农家乐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市场的平台。

浙江农家乐休闲旅游网站的兴起是浙江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具体体现。农家乐休闲旅游网站为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提供了现代化的平台,也为广大农家乐经营户了解市场、了解游客提供了有效途径,农家乐休闲旅游网站的发展是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良好苗头。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浙江省农家乐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已初见成效。

1.3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浙江省农家乐电子商务发展形势很好,但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如侧重于信息的和宣传,没有结合现代的营销理念,只能提供简单的电子支付功能,电子商务网络结构与功能模式滞后等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电子商务整体发展水平低。从上文的调查显示,浙江省农家乐能在网络上搜索到的比例不到10%,有网站建设的比例就更低了。这说明,农家乐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发展远远滞后于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发展,同时也反映出还有很多农家乐经营户对电子商务发展潜力没有清楚的认识。(2)网站信息不全。从现有农家乐休闲旅游网站上的信息来看,大部分的农家乐休闲旅游网站对价格、路线、交通、住宿娱乐和旅游项目等内容的介绍还不是很详细完整。在信息的更新上也不够及时,许多农家乐休闲旅游网站上的信息和数据都是前几年的,失去了信息的时效性。这些由于信息的不完整和更新不及时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者的决策。

(3)电子商务功能不强。多数农家乐休闲旅游网站只是把农家乐信息、服务项目和旅游景点等直接搬到网上,网站也主要起网上宣传的作用,而网站的电子商务功能却没有真正运作起来,没有开通在线预订和交易功能,只有电话和电子邮件可联系。有的甚至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即时沟通的功能,网站纯粹成为一个信息和展示的平台。即使运作起来的网站也是最初级的电子交易模式,没有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网络特性和市场作用,没有形成真正专业的农家乐休闲旅游电子商务运营网站。

(4)网站太分散。有些较早意识到网络潜在市场的农家乐主纷纷自建自家农家乐休闲旅游网站。但这些农家乐休闲旅游网站各立门户,知名度也不大,访问量小,且网站设计往往过于简单、信息不全,很难产生较好的宣传效果。尽管在百度、谷歌的搜索引擎中也可以较快地找到这些农家乐休闲旅游网站,但对那些不熟悉的旅游者来说,要第一时间从上百条、上千条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信息中找出这些网站并做出游决策的几率还是很低的。因此,这些分散的农家乐网站的访问量很低、人气不旺,很难发挥网上宣传效益。

2浙江农家乐休闲旅游电子商务政策环境及市场分析

2.1电子商务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新兴事物的发展,政府的推动力是必不可少的。浙江的政策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就助推了农家乐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和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2007年,浙江省制定并颁布的《浙江省农家乐经营户(点)旅游服务质量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中,充分体现了对农家乐网络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如在综合服务设施评定栏,如果能够提供有偿上网等服务就可达到最高得分的要求。2009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省级特色村(点)四五星级农家乐经营户(点)和精品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把“宣传资料在农民信箱‘农家乐专场’,并按要求报送‘浙江农家乐’官方网站”作为创建和评定省级特色村(点)、四五星级农家乐经营户(点)和精品项目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把“拥有可供住店客人公用的上网电脑和网线接口”作为四星级经营户和四星级经营点创建和评定的重点内容之一;把“点内拥有可供客人公用上网的电脑,可供电脑上网的网络覆盖所有客房”作为五星级经营户创建和评定的重点内容之一;把“点内拥有可供客人公用上网的电脑,可供电脑上网的网络覆盖所有客房”和“有可供游客刷卡消费的银联POS机”作为五星级经营点创建和评定的重点内容之一。据省农办数据显示,目前,我省有145个村被评为“浙江省农家乐特色村”,有145个旅游点被评为“浙江省农家乐特色点”,另外还有高星级农家乐经营户(点)148家。这些特色村(点)和高星级农家乐经营户都达到了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可见,浙江省的政策很好地引导和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发展。

2.2电子商务发展市场分析

电子商务客源市场是开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的基础,而电子商务客源的基础则是由域内网民的数量所决定的。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年1月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1.8%[3]。庞大的网民数量为农家乐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报告》分析结果显示,手机网民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半年新增4334万,达2.77亿人,增幅18.6%;互联网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全国网络购物用户达到1.4亿,网上支付、网络购物和网上银行半年用户增长率均在30%左右,远远超过其他类网络应用。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旅行预订的用户群体在不断增大,截至2010年6月,全国旅游预订的使用率为8.6%,用户规模达到3612万人,半年增长19.4%。同时,移动电子商务进入在线预订行业的脚步也在加快。2010年上半年,国内旅行预订网站开始纷纷入驻手机终端,推出了手机预订功能,开通手机网站实现酒店和机票预订服务的功能。可以看到,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市场空间很大,尤其是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潜力巨大。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浙江全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接待游客6412.1万人次,浙江农家乐客源中上海市民已占35%以上[4],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为更多的外地游客提供信息和服务,农家乐休闲旅游消费群体覆盖地区将扩大,旅游市场也将更加广阔。

3浙江农家乐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对策建议

目前,浙江省农家乐休闲旅游网站主要担负着信息服务交流和营销的作用,电子商务功能并不健全和成熟。因此,加强农家乐休闲旅游网络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强化电子商务功能是浙江农家乐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目标。本文就如何加强浙江省农家乐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进一步完善现有网站服务功能

根据CNNIC统计数据报告,成功网站须具备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信息量大、更新及时、有吸引力的服务。因此旅游网站如果希望通过较高的访问量带来大量的交易机会,就必须提供高效的在线交易平台,并通过多维度、高质量的服务来吸引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因此,农家乐休闲旅游网站要加强专业制作和营销系统建设,不断完善农家乐休闲旅游官方网站和专业网站的建设,加快开通在线支付功能,尽快完善在线咨询、在线投诉等互动功能。鼓励农家乐主建立网站或加盟其他专业农家乐休闲旅游网站,进行活动宣传,为游客提供农家游交流平台、即时详尽的农家乐信息查询等服务。

3.2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网络信息宣传

政府要加大对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农家乐专项资金要重点向农家乐网站建设和信息化基础配套设施倾斜,特别是在“以奖代补”政策中要加强对农家乐电子商务建设的要求。同时,要整合各级政府部门力量,举办网络信息培训班,要求各乡镇农旅办免费为农家乐经营户进行网络信息化知识教育,并要求各农家乐经营户(点)指派专职信息员,专门负责信息上传、报送和网页维护等工作。

3.3鼓励农家乐上网并加强网站合作联盟

制定鼓励农家乐上网的优惠政策,对上网农家乐经营户实行鼓励和费用减免政策,争取全省农家乐经营户都能登录农家乐网站,拥有自己的网上信息平台。同时,鼓励农家乐网站加强联盟合作。基于现有农家乐网站各自为盟,却难有作为的状态,鼓励农家乐经营户要共同建设区域性农家乐休闲旅游网站,搭强搭大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同时,加强与中国农家乐休闲旅游网、中国乡村休闲门户等网站建立联系;加强与浙江在线、19楼等强实力网站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互相交换友情链接,信息,扩展和完善网络营销链。

3.4加快制定电子商务建设的相关标准

网络安全和信任问题已经成为电子商务深层次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农家乐休闲旅游电子商务活动包括数据信息的传递、旅游产品的预定购买和资金支付等,牵涉相关行业较多,环节复杂,因此必须加快在电子商务体系、网络安全、基础技术和商务运作等方面制定安全标准和服务标准,建立更加可信、可靠的网络环境,保证农家乐休闲旅游电子商务顺利发展。

3.5建设国际化的网站

目前的农家乐主要游客都是国内的城镇人口,面向国际游客的农家乐市场还没有开发出来,浙江农家乐无论在设施还是在服务方面都没有做好接待国际游客的准备,因此巨大的国际游客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凭借电子商务跨空间的优势,相信国际市场很快就会开发出来,因此,有实力的农家乐要建立起面向国际的网站,开设英文版,供外国游客浏览查询。

农家乐设计范文第3篇

近年来,桐庐县把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根据农村生活污水点多面广、难以集中处理的特点,采取“分散型”生态治污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桐庐县已基本完成35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试点工程,同时完成了101家“农家乐”的污水治理,有效地保护了富春江的水环境。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科学确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近几年,桐庐县为了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先后投入4.8亿元建成11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12个乡镇(街道)垃圾中转站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工程。在此基础上,为了解决许多行政村和“农家乐”比较分散、生活污水治理难这一问题,2008年,桐庐县首先在富春江镇、莪山乡开展污水治理试点工作,先后建成10个人工湿地样板工程、5个立体解剖池和3座农家乐污水处理系统,通过把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洗涤污水和化粪池污水集中收集起来,再用人工湿地的方法予以处理,使污水中90%以上的氨氮、磷等得以去除,大大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有效地改善下游出水断面的水质。通过总结试点经验,桐庐县按照“投资省、施工周期短、工作见效快”的要求,确定了以分散型人工湿地为主,无动力厌氧、户用沼气等为辅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即以5~10户家庭为一组,利用闲置地建设一个人工湿地,并在湿地四周进行绿化,从而达到美化村庄、整治环境的效果。对“农家乐”污水治理,则根据其以餐饮污水为主的特点,确定了“格栅―隔油―无动力厌氧、人工湿地”的处理模式。上述治污模式,不仅建设成本低,100人规模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仅需投入3.5万元左右,农家乐污水处理设施每家仅需投入2-4万元,而且运行管理费用少,污水治理效果好。

二、整村整乡推进“全覆盖”治理。“分散型”治污模式确定后,为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饮用水源保护,桐庐县组织力量走村入户进行实地调查,全面掌握辖区各行政村及“农家乐”情况,并制定全面治理计划,提出用3年时间对全县所有行政村包括行政村中的自然村、农居点和“农家乐”的生活污水实行“全覆盖”治理。在推进过程中,桐庐县本着“就近就便、节约资源、科学处理”的原则,凡能纳入城镇(乡)污水管网的行政村一律纳入城镇(乡)污水管网处理。不能纳入城镇(乡)污水管网的,则采取建设分散型人工湿地的办法予以处理,并要求每家每户都要实行治理,整村整乡加以推进。到目前,35个行政村的615个人工湿地和73个无动力厌氧处理池设施全部建成并通过验收;101家“农家乐”中有28家纳入城镇(乡)污水管网处理,其余73家“农家乐”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单独建设并投入使用。

三、采取“四项措施”加大推进力度。一是出台鼓励政策。制定了《关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整村推进试点和农家乐污水治理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奖补政策标准,其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补助标准按350元/人计算,农家乐污水治理则按工程投入量的50%进行奖励。二是抓好组织实施。桐庐县专门召开了农村生活污水和农家乐污水治理现场推进会,县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库管委签订农村生活污水和农家乐污水治理目标责任书。三是开展技术培训。专门编制了污水治理操作指南和操作手册,设计制作了污水处理指导模型,并组织乡镇、村领导以及施工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集中技术培训,使乡镇、村干部和施工技术人员掌握施工技术和施工要求,确保了治污工程顺利有效推进。四是加强项目监管。在治污项目施工过程中,桐庐县严格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验收”“四统一”要求,加大对工程实施的监管,各村还专门成立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工程质量。对已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农家乐污水处理设施,注重落实好长效管理机制,各行政村和“农家乐”业主单位都安排专人,加强日常管护,确保正常运转,努力实现“建得起、管得好、长受益”的目标。

四、抓好“三个结合”提高治污实效。一是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在治污工程实施过程中,注重把生活污水治理与新农村建设项目相结合,并与改水改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清洁乡村”等行动有机衔接,严格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要求,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从而达到污水净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的三重效果。二是与生态县创建紧密结合。将治理工作作为生态县创建的一个重点和亮点来抓,2009年县财政专项安排1500万元资金用于治理工作,着力将农村生活污水和农家乐污水治理工作打造成为生态县创建工作的精品工程。三是与饮用水源保护紧密结合。将农村生活污水整治的重点放在饮用水源保护区上游的行政村,同时大力开展工业污染源综合治理及漂浮物打捞处置等工作,切实保护富春江和分水江的水环境。

农家乐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家乐;农民;增收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9-0246-01

一、西宁市农家乐的发展现状

农家乐是以城郊或乡村的农户家庭为接待单位和地点,以城郊或乡村的田园风光、自然景色、农业旅游资源、地方民俗文化、周边旅游景点为旅游资源,以为游客提供住宿、旅游咨询或观光游览为旅游活动项目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它是以“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家品”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兴旅游活动,它凸现了现代农业旅游自然、纯朴、宁静的主题,满足了人们走出城市、亲近自然的心理。西宁市周边的农业休闲茶园主要呈现出了以下特征。

(一)发展迅速,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根据2014年西宁市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西宁市各区县的农家乐已经达到了458家之多。以大通县为例,全是共设有各类农家观光休闲场所113家,接待游客17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9%和34%。

这充分说明人民生活富裕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已悄然发生着变化,旅游、娱乐、休闲是工作之余必备的生活元素。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和气候条件的制约,西宁市的农作物产量低,许多地方靠天吃饭,单靠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不是唯一的途径,农家乐的兴起促进了农村经济多方面的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二)城区、三县农家乐特色各不相同

由于大通、湟中、湟源三县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且拥有良好的自然风光,常常以纯朴的乡村气息和地道的农家菜为主要风格。此类地区农家乐主要依靠地道的民族特色和质朴的乡间方文化,成为都市中老年人的节假日休闲娱乐的首选。

位于城西、城北、城中、城东的休闲茶园,由于地处市郊,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则以封闭式温室农家乐居多,发展形式各有特色。此类农家乐一般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设施较为齐全,备受年轻上班族的青睐。

(三)休闲茶园已经成为一种产业形式

根据西宁市统计局的调查发现,过去主要以清真餐饮为特色、活动范围在市区周边地区、公园以及南北两山,在绿荫下用布帘子围起来的室外茶园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休闲方式要求的不断增多,农家乐之间的竞争也随之激烈起来。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各个农家乐在经营方式上进行了较大的改善和创新。不少农家乐已经形成了集种菜、养殖、观光、接送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使单一的农业经营服务模式转向了一体化的产业模式。

二、农业休闲茶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西宁市农家乐起步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制约了茶园经济的发展,虽然近几年休闲茶园的发展呈现出乐观的态势,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缺规划设计科学合理性原则缺失

近几年随着农业生态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不少农民看到了其中的“甜头”,全市上下兴起了一股建“农家乐”项目的热潮,一些乡镇甚至有村村建“农家乐”的态势,不少农业休闲茶园存在规划设计学法合理性的问题,纵观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相当多的农家乐旅游规划存在“城市化”倾向

农家乐的优势在“农”字,农村风光,农家饭菜,农事活动,这些才是吸引城里人的法宝。而在当前,一些“农家乐”定位不准,建筑装饰城市化,乡土环境氛围不足,吃的是城里买的菜,住的与城里价格一样的标准间,多数时间也只是玩牌、聊天,片面求大、求洋,旅游项目未能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和环境的文化内涵,农家乐活动存在“城市化”倾向。

2.未能很好地贯彻因地制宜原则

农家乐开发随心所欲,特别是郊区农家乐大多按长官意志办,片面追求规模扩张,忽视农家文化的深度挖掘,造成项目设置的单调性和同质性。经营户普遍各自为政,片面追求面的扩张,各类资源和要素未能得到充分整合和利用,农家乐经营项目还比较原始单一,品位不高,仅局限于展示农家活、农家菜、农家景,忽视了对乡土风情、民谷传统、名胜古迹等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利用;局限于“凡座茶楼、几张桌子、喝喝茶、吃吃饭、打打牌”的经营模式,缺乏对休闲文化、观光文化和娱乐文化等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

3.“农家乐”项目设计缺乏地方特色

由于无知和商业的利益驱使,农家乐旅游中,“乡、野、土”三味不浓的现象随处可见。比如有一些景点为了迎合旅游者的口味,在原有的旅游方式中“瞎编”农家乐;还有的景点所谓的开发者为了降低成本,自己想当然的编造农家乐;也有一些地方打着开展农家乐的旗帜,不考虑资源、市场等情况而任意开发建设,导致农家乐缺乏品位、泛滥化、庸俗化。

(二)经营者的指导思想存在偏差

许多经营者对农业休闲茶园的定位模糊,发展方向认识不足,缺乏休闲旅游市场的预测意识。很多农家乐停留在纯粹的吃、喝、玩上,对生态文化、乡村民俗文化以及农业文化、地域文化挖掘的深度有限,没有反映出农家乐以“农产、乡色、民情”为卖点的特色,城市游客的知识性、体验性旅游消费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

(三)存在破坏资源和环境现象

随着农家乐的大力发展,游客大量的涌入,一些农家乐环境卫生条件越来越脏乱差,随意处理生活垃圾,造成环境污染,一些不可再生的资源和环境已经遭到了破坏。这与回归自然这一旅游主题相背离。加上旅游立法、环境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开发者把农家乐旅游当成一种标签招徕游客,许多农家乐旅游点一开发就变味,理不顺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这不仅造成农家乐旅游资源的永久性破坏,还对旅游者产生误导。

三、解决农业休闲茶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主要措施

(一)转变发展方式,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西宁市的休闲茶园,大多数不具备住宿条件,给路途较远的游客带来了不变,从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茶园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不少茶园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农家菜的质量和品种上,而忽略了游客去茶园的真正目的。经营者可针对这一情况,对茶园的经营模式采取适当的改变措施。如,设置一些住宿场所,并且为游客提供一定的条件,使一些没有经历过农村生活的城里人在放松的同时亲自体会到纯朴的农村生活。

(二)发展农家乐政府要给予支持和引导

要将“农家乐”发展成一种产业,政府应进一步引导和调控,制定和完善鼓励农家乐旅游发展的政策性文件,配套出台有关投资、融资、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外界商户投资参与茶园产业规模经营,大力扶持本地有实力的业主,以规模型经营推动茶园产业迈入特色化的发展阶段。同时制定农家乐旅游发展规划,通过整合资源,挖掘内涵,提高档次和品位,在“茶”学上做文章,有计划、有规模地开发各具特色,多功能茶园。加紧旅游村镇及公路建设,保证农村基础设施的配套,为农家乐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精心打造具有高原特色的、民族风情为主题的“农家乐”

打造民族风情园是青海的优势,也是西宁的优势,西宁地区有34个少数民族的大家庭,是一个土族、回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发展民族风情园,是我市旅游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政府的组织、协调、指导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做到开发与保护并举,借鉴其他省市发展成功经验,促进农家乐旅游有序、规范、健康发展。

(四)加强宣传报道,进一步提高农家乐旅游的服务档次和知名度

农家乐的发展要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必须在挖掘农村绿水青山的文化内涵、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上下功夫。农家乐旅游急需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指导,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开发建设,促成规模档次的提高,形成整体优势,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参考文献:

[1] 康慧玲.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J].旅游纵览,2015(3):34-35.

[2] 黄芸玛,陈 蓉,张玉珍.基于地理集中指数和基尼系数的农家乐空间分布实证研究――以青海星级农家乐为例[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11.

农家乐设计范文第5篇

遂昌县审计局:

《遂审调报》﹝2019﹞4号文件已收悉,我单位高度重视,立即对照《遂审调报》所列问题进行整改,现就整改情况回复如下:

一、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

(一)财政奖补资金未及时兑现。

1.“丽水山居”奖补资金50万元未及时兑现。《关于命名2017年度“丽水山居”农家乐综合体和精品民宿示范项目的通知》(丽农办〔2018〕9号)文件已经于2018年7月下发,截至2019年10月底,该文件相关的大洞源农家乐综合体、湖山乡诗里民宿客栈等2家获得的2017年度“丽水山居”奖励资金共50万元,虽已经下达乡镇(街道)但仍未兑现。?

2.农家乐民宿补助资金27.91万元未及时兑现。原市农办分别于2017年3月份和2017年12月份下发《关于下达2017年度第一批农家乐民宿补助资金的通知》(丽农办〔2017〕6号)和《关于下达2017年度第二批农家乐民宿补助资金的通知》(丽农办〔2017〕21号)。截至2019年10月底,上述资金虽已下达至乡镇,但仍有补助资金27.91万元未兑现。其中:大田农家乐综合体以项目报账的形式获得补助资金17.89万元剩余12.11万元未兑现;九龙新韵(三仁-焦滩)美丽经济农家乐民宿产业集聚带项目已补助资金10.2万元,剩余9.8万元未兑现;王村口镇大坑村和三仁乡亲农谷休闲山庄2项补助6万元未兑现。

(二)旅游产品营销方面的问题

1.“丽水山耕”商标使用不规范。现场查看商户销售的10个遂昌生产商供应的18款商品,其中10款商品未贴追溯二维码标签,8款已贴追溯二维码标签但其中2款扫描不出信息。

2.农特产品销售与景点结合不紧密。遂昌县金矿国家矿山公园、南尖岩、千佛山、神龙谷等AAAA级景区均未将销售点设置在出入口的必经之路上,不利于产品的销售。?

二、我单位对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的答复

(一)财政奖补资金未及时兑现的答复

1.“丽水山居”奖补资金50万元争取12月底前全部兑现。目前湖山乡诗里民宿客栈10万元奖励已经全部兑现。黄沙腰镇大洞源村大洞源农家乐综合体资金奖励40万元,该项目是以基础设施提升建设形式进行资金补助。同时,该项目与县级农家乐专项资金配套的40万元资金一起用于大洞源村农家乐综合体提升建设。目前该项目已全面完成,计划于2020年12月底前完成资金拨付。

2. 农家乐民宿补助资金27.91万元已经全部兑现。其中,大田农家乐综合体奖励结余资金12.11万元用于大田农家乐综合体接待中心装修工程,该项目已于2018年11月已完成兑现。九龙新韵(三仁-焦摊)美丽经济农家乐民宿产业集聚带项目细分至4个乡镇,分别为:三仁乡好川村农家乐周边小型景观建设3万元,已经于2019年11月完成兑现;大柘镇车前村特色村标及小型景观建设镇域范围内各个点位旅游标志制作6万元,已经于2018年2月完成兑现;石练镇沿线8家农家乐制作特色小型景观建设及标示标牌、包含体现班春劝农和昆曲十番两项非遗文化的展示0.8万元,已经于2020年1月完成兑现;焦滩乡大路沿村制作标示标牌、建筑轮廓廊灯和村内小型景观营造6万元,已经于2018年7月完成兑现。

(二)旅游产品营销方面问题的答复

1.“丽水山耕”?商标使用不规范。目前我县各“丽水山耕”品牌合作主体均已按要求完成溯源平台信息录入工作,但在每批次完善溯源信息和张贴“丽水山耕”二维码方面,由于我县大部分主体规模较小,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等原因,溯源信息相对不能做到十分完善,尤其是一些单品独立小包装产品,张贴二维码工作量很大,未完全按要求逐个张贴二维码。为此,我们一方面加强宣传引导,提高主体品牌意识,另一方面不定期对流入市场的我县“丽水山耕”品牌共建产品进行抽查,督促主体规范使用“丽水山耕”商标。

2.农特产品销售与景点结合不紧密。因我县各景点受场地和规划的限制,大多未设置专门的农特产品购物点。为促进我县农特产品与景点相结合,我们在通往千佛山、南尖岩景区的必经之路石练镇淤溪村魅溪民宿内设有遂昌土特产超市,在石练镇大茂坑设有甜蜜园土蜂蜜体验馆,同时在竹炭博物馆内设有遂昌农特产品卖场等等,以提升旅游购物消费的便利化和美誉度。

3.“丽水山居”与“丽水山耕”未能实现较好融合。原“丽水山居”民宿大部分以经营自主创意的文创产品和当地特色农家土特产为主,近两年县农业农村局积极主动宣传引导,搭建“丽水山居”经营主体与“丽水山耕”经营主体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丽水山居”与“丽水山耕”合作共赢。比如遂昌长粽、薯条、土蜂蜜、菊米、茶叶等“丽水山耕”农产品已在我县水岸忆荼、旗山侠隐、云闲斋、溪云里、魅溪民宿等“丽水山居”精品民宿中展示展销;组织“丽水山居”经营主体与“丽水山耕”经营主体参加丽水市“丽水味道”创意大赛,联合展示展销“丽水山耕”农产品。